做大做强竹镇现代农业产业的思考
加快推进纳溪区竹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推进纳溪区竹产业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eeeae82b307e87100f69693.png)
加快推进纳溪区竹产业发展的思考摘要: 纳溪区竹资源丰富,现有竹林面积93.6万亩,竹林面积和竹产量居全省各县(区)前列,是“中国特色竹乡”“四川省造纸原料林基地县”之一,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在对纳溪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纳溪竹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纳溪竹产业;现状;问题;发展措施纳溪区幅员面积1150.6平方公里,现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林木覆盖率57%。
纳溪区竹资源十分丰富,竹类有4属39种,以西凤竹、慈竹、绵竹(凉山慈竹)、黄竹、苦竹、毛竹为优势竹种,竹林面积达93.6万亩。
全区丛生竹林面积78.11万亩,株数149984万株,重量597万吨。
此外,散生15.49万亩,其中:毛竹面积12万亩,株数3661万株,重量548398吨,占竹林面积的12.82%;四旁竹2757万株。
通过多次到周边竹产业发展比较好的青神县等实地考察学习,结合对纳溪竹产业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快推进纳溪区竹产业发展的思考。
1 竹产业发展现状1.1 纳溪区竹产业发展现状纳溪区是四川主要竹子分布区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栽竹、用竹历史悠久。
在竹资源十分丰富的背景下,近年来,纳溪区委、区政府把竹资源的发展建设和开发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培育竹资源,发展竹经济,做强竹产业,着力培育“绿色经济”。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规模以上林业企业10家,个体私营企业130余家,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7年,纳溪区林业产值达50亿元,其中竹业产值达34.56亿元,竹来助农增收2400元。
2.2 国内竹产业发展态势2.2.1楠竹和笋用竹成为发展方向从效益看。
楠竹年亩产值可达700元以上,比杂竹高75%;苦竹、雷竹、方竹等笋用竹年亩产值最少可达800元(浙江“错季雷竹笋”最高亩产值可达2万余元),比杂竹高lOO%以上。
从发展方向看。
楠竹因品质高被广泛用于竹型材、竹纤维、竹家具、高活性竹炭等工业生产原料,而且朝着部分代替木材、钢材的方向发展,供不应求促进了楠竹种植量的不断增加。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毛竹产业)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毛竹产业)](https://img.taocdn.com/s3/m/1861a544336c1eb91a375d1d.png)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毛竹产业毛竹是我县的一大优势,也是我县一个传统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毛竹产业的发展,围绕毛竹的生产和加工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支持,使我县的毛竹产业有了一个较快发展。
毛竹产业对农民增收,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然而,目前我县毛竹产业发展形势还不容乐观,竹林功能下降、粗放式经营、竹材利用率低下、原材料消耗高、竹产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没有改变,毛竹产业的发展在我县还有一个巨大的空间。
针对这样的状况,通过调查,提出一些分析和意见建议。
一、我县竹产业发展现状1、资源状况。
全县有毛竹林面积48.85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64%,全县人均拥有毛竹林3.4亩,活立毛竹总量4777.3万株,全县年采伐毛竹总量200万支。
2、毛竹加工企业状况。
全县现有大小毛竹加工企业53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4.5%,13家企业中只有山友实业有限公司、远南竹业有限公司、三江实业有限公司、安宏竹胶板厂四家纯竹产品企业。
全县竹业精深加工能力还非常低。
3、竹产品状况。
我县毛竹产品已形成一定规模产品的有:竹地板成品及半成品、竹胶板、竹砧板。
其他产品主要有竹凉席、竹拉丝、竹工艺品等,主要是以初级产品为主。
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是我县竹制产品的一大弱点。
销往国际市场的只有山友实业有限公司的竹地板。
中源乡的竹制工艺品在国内也有较高的声誉。
二、我县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竹林功能下降,立竹和产竹率偏低,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据调查统计,我县现有的毛竹林每亩立竹为91.6株,据近几年的调查统计,呈下降趋势。
年亩产毛竹不足5株,产鲜笋不足5公斤。
而浙江省安吉县每亩立竹达到197.7株,是我县的一倍多。
亩产竹32.6株,是我县的6.5倍。
可见,我县的竹林质量应有一个极大的提升空间。
2、粗放型管理,掠夺性的经营致使林象败坏。
绝大多数的林农对毛竹生产态度是任其自然生长,只知积极砍伐,很少对竹林进行培育、管理。
对做大做强笋竹产业的几点思考
![对做大做强笋竹产业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5ace76a767f5acfa1c7cdda.png)
对做大做强笋竹产业的几点思考 单位龙游县溪口镇政府作者翁剑丰 4@163 一、龙游县笋竹产业现状 浙江省龙游县是著名的竹区,特别是县南部山区青山连绵,茂竹修林,环 境清幽。
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30 以上,竹林面积达到 30 多万亩 2001 年统计数 字,食用小竹 16 万亩,毛竹立竹量已突破 4800 万株。
自改革开放以来,龙游县的笋竹产业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飞 跃。
据统计,2001 年我县竹产业总值达到 8 个亿,笋竹加工总产值占到当 年工业总产值的 109。
一大批生产竹胶板、竹地板、竹凉席、竹工艺品等的企业不断发展壮 大,并已形成相当规模。
在溪口区一带,还出现了竹黄、竹蔑等的脱销这是在龙游县压板厂了 解到的情况。
根据县农办同志的统计,我县的现有竹资源对现有企业加工能力来说 还有缺口。
二、对龙游笋竹产业现状的分析从龙游县的笋竹资源统计资料和实地 调查分析情况来看,我认为当前笋竹产业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如下一、优势五个一 1 一个较大的产业规模据统计资料,我县 2001 年底,已有各类竹 林面积超过 30 万亩,小竹笋也已达到了 16 万亩。
并且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号召和支持下,笋竹种植面积飞速扩大、 笋竹加工企业不断涌现。
据统计,我县现已有笋竹加工企业 672 家。
2 一个良好的社会知名度据调查了解,我县的中国星火总公司—龙游 压板厂是全国首家生产竹胶板的大型企业。
由于该厂一惯重视以质取胜的经营之道,特别是企业改制后,企业获 得了新生,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形成年生产竹胶 17 万立方米的规模。
再如龙南山区的竹笋,由于质量上乘龙南黄泥地出产的竹笋与安吉对 比,具有色泽好、风味佳的优势,深受各地客户亲睐。
据调查,龙游县各水煮笋厂的笋罐头在国外具有相当不错的口碑,出 口量年年增加。
其他如竹餐具、竹工艺品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知名度。
3 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从我国产业调整动向可以看出,以竹代木是大 势所趋。
乡村振兴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
![乡村振兴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7f26573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4.png)
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立足竹林资源、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以竹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建设一批丰产高效示范林为重点,以提高竹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推进竹产业机械化进程,加快竹材标准化建设,做好“竹产业”“竹科技”“竹工艺”“竹文化”文章,形成竹工贸一体化、产业集群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竹产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一、推动竹产业做大做强1.加快竹山流转。
引导鼓励竹农以竹山入股、托管、租赁等方式开展竹山流转,培育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并将其纳入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补助范围。
鼓励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采取“统一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营模式,组建毛竹专业合作社。
推动建设一批优质丰产竹林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县,支持开展竹种定向选育研究及竹林FSC 森林认证,每年新增丰产竹林基地15万亩以上。
鼓励竹山经营权融资,发展“国企+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推动村集体与国有林场、国有企业等开展股份合作经营,提升竹林经营效益。
每年新增或完善提升新型竹林经营主体30个以上。
2.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实施现代竹业重点县项目,持续开展林业生产道路建设、维护和升级改造,推广使用竹林喷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进竹林基地通信、用电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每年建设或维护林业生产道路1000公里以上。
支持在竹产区就近建设笋竹物理分解场地,宽度3.5米以内的竹山生产道路以及竹材和笋竹收集、堆放、切段、剖分、拉丝、剥壳等不产生废气、废水的物理分解场地。
3.推动竹加工园区建设。
各地要实施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项目,支持重点产竹市、县(区)科学规划建设小微园区和笋竹精深加工专业园区,加快推进竹材分解、初级加工、成品精深加工三级竹产业加工体系建设。
鼓励园区集约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定制厂房,加快产业集中集聚。
加强园区环保、应急、消防、供热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安全水平,完善园区生活配套设施,支持小微园区因地制宜探索全竹循环利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园区发展承载力。
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的建议
![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cb8e8c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c.png)
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的建议
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规划。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建议:
1. 市场定位:首先,你需要明确你的农业产品的目标市场是谁,是本地市场还是国际市场。
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可以帮助你确定你的农业产品特性和生产方式。
2. 产品创新:除了传统的农产品,你也可以考虑开发一些新型的产品,如有机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等。
这可以帮助你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你的市场份额。
3. 技术升级:引入和更新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4. 品牌建设:建立和维护一个强大的品牌,可以提高你的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5. 营销策略: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可以帮助你推广你的农产品,提高销售量。
6. 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农业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可以帮助你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动态,提高你的竞争能力。
以上只是一般性的建议,具体的策略需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六合区竹镇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六合区竹镇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2e89c42fe4733687f21aa00.png)
安徽农学通报 A n h u i A W. S e i . B u l 1 . 2 0 1 3 , 1 9 ( 0 4 )
,
六合 区竹镇镇现代农 业园区建设 的实践与思考
洪卫华 徐 勇 朱玉清 朱训泳
( 1 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农 业服务 中心 , 江苏南京 2 1 1 5 0 0 ; 2 南京市六合区种 子站, 江苏南京 2 1 1 5 0 0 ) 2 1 1 5 0 0 ; 3 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农业 服务 中心 , 江苏南京
摘
要: 简述 了六合 区竹镇镇 现代 农业 园区建设 的初 步成效 , 分析在发展过程 中存 在的不足 , 提 出加 强组 织领 导 、
立足特 色规 划、 加 大扶 持力度和加快品牌创建等对策措施 , 为园区建设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 现代农业 园区; 现状 ; 成效 ; 对策措施
示范园区的建设 工作 , 应专 门成立 了园 区管委会 , 综 合财政 、 土地 、 建设和农业 等部门 , 搭建运作平 台 , 形成 组织有序 、 服
务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要 按照现代农业 发展要求 , 学 习和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 , 紧紧依托现有经济林果 、 畜禽养殖 、 特 色 旱杂粮 、 富硒基地等 自然 资源 , 在市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 立 足高起 点 、 高标 准 , 加快 产业 园 区规 划的制 定 , 明确 产业 布
竹 镇镇位 于南京市六 合区西北部 , 西、 北分 别与安徽省
来 安县 、 天长市交界 , 东、 南分别 与六合 区马集镇 和程桥镇接 壤, 区域面积 2 0 9 k m , 辖1 8 个村居 、 2 个林场 , 总人 E l 6 . 6 万, 现行 区域是 由原 竹镇镇 、 乌 石乡 、 泉水 乡 3 个乡镇 区划合并 而成 , 2 0 1 1 年该镇 被南 京市定 位为 现代农业 主导型 街镇 之
竹镇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几点体会与建议
![竹镇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几点体会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33bab783169a4517723a3bd.png)
竹镇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几点体会与建议作者:朱玉清洪卫华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20期摘要:文章阐述了江苏六合现代农业园区、竹镇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企业永鸿巴布洛为例,破析经验体会和加强园区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建设创新;经营模式;体会;建议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200为贯彻落实党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供给侧的结构改革,民族乡镇——竹镇政府做好引领规划,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优势,近几年打造出一些有特色的农业企,经营值得借鉴学习和思考。
1 坚持规划先行,推动空间集聚江苏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位于竹镇镇,2011年6月创建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
通过多年努力,园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2015年分别荣获南京市现代农业分类考核3等奖、2等奖。
园区基本形成以北部干线、绿色长廊为2翼的V字型现代农业展示带,金磁生态循环农业、大泉八里粮油蔬菜、大泉湖-止马岭经济林果3个核心片区即“1带3区”。
2014年投资3000万元在核心区建设包含成果展示、智能控制、企业孵化、政务办公、农产品检测、电商运营为一体的7000m2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
2 聚焦特色产业,彰显个性魅力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锁定一个最有优势、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
园区已基本形成循环养殖、经济林果、粮油蔬菜、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5大特色产业,彰显个性魅力。
园区拥有江苏省农科院万头猪、羊、兔养殖场,1.33km2无公害种植基地,特点是循环养殖,全程监管,合理利用。
配套建有养殖场垃圾综合利用大型沼气发酵装置,养殖饲料的秸秆青贮、微贮设备,伊利、卫竹等名下的畜禽养殖企业均采用生态循环模式。
园区内有5家粮食烘干中心,烘干吞吐量达0.8万t,化解了加工企业后顾之忧;润军粮油加工、永鸿清真食品、明天农牧等多家大型加工企业入住园区生根发芽,已经获得有机食品5个、绿色食品14个、无公害81个,年三品认证产品产量8万多t。
以产业振兴之名为乡镇崛起筑基——江苏省南京市竹镇与句容市白兔
![以产业振兴之名为乡镇崛起筑基——江苏省南京市竹镇与句容市白兔](https://img.taocdn.com/s3/m/86bd41e5a6c30c2258019e82.png)
以产业振兴之名为乡镇崛起筑基——江苏省南京市竹镇与句容市白兔镇走农业产业强镇之路作者:牛震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7期阳春三月,位于江苏省六合区竹镇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内生机盎然。
三五成群的工人们或忙着植树造林,或修建水渠设施;南来北往的游客或驻足赏景拍照,或走进农家林园内购物采摘;数万亩平坦连片的苏南大地上铺满绿色,恍惚间让人顿生非在江南,倒像是走在漠北草原上的错觉。
竹镇,位于苏皖边界的这个农业主导型乡镇,近年来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先导、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乡村振兴实施为机遇,创出了一条在现代生态农业主导下、三次产业融合突破的“绿色崛起”之路,发展势头可谓风头正劲。
在全国重点镇、国家生态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四块“国字头”牌子基础上,2018 年再添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新招牌。
“我们竹镇山水生态禀赋优越,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当下正在打造全域旅游的农业产业强镇。
”竹镇副镇长张恒友说。
竹镇:产业融合让传统乡镇“绿色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需要有产业作桥梁。
多年来,竹镇在产业融合助推生态经济发展方面取得诸多突破。
“2013 年, 我包了100 亩地种桃树,因为效益还不错,后来陆续扩大种植规模。
到现在,除了300亩桃树外,还种了100 亩的草莓。
”说起自己的创业项目,果子王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叶国强很是看好,“每年的5 月底到11 月摘桃子,11 月后到来年的5 月摘草莓,一年四季不会闲着。
”据介绍,44 岁的叶国强是烟墩村村民,之前在南京桃花岛打工,在种植和销售方面有一定经验。
后来因为竹镇的生态旅游发展快速,当地政府政策上有很多支持,于是就动了返乡创业的心思。
如今,叶国强的果子王生态农业园,每到节假日都会迎来大批南京及周边城市的游客休闲度假,桃子年产量达50万斤,实现年销售收入150 万元,2018 年被认定为南京市示范家庭农场。
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现代农业发展为例
![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现代农业发展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21b91d1da38376baf1fae9d.png)
竹镇镇在农业产业结构 的调整 中, 逐渐形 成 了生态 养殖 业、 设施种植业 、 休 闲旅游业 、 农产品加工业。生态羊肉 、 活珠 子、 富硒大米 、 即食玉米 、 葡 萄酒等特色加工农产品增加 , 虽然 目前农业生产仍 以种植业 和养殖业 为主 , 但 种植业 的 比重在 逐年下降 , 牧业的 比重逐渐 增加 , 加工农 产品 比例有所 提高 , 休闲旅 游和相应 的服 务业迅速 崛起 , 5年 增长 了 1 2 5 %, 反 映 出竹镇 在农业结构调整 中采取降低传 统粮 油种 植 比例 , 积极 发展畜 牧业 、 经济林 果和休 闲旅游 服务业 的发展 思路 , 促进
2 0 1 7年第 4 5卷第 9期 利用技术等 , 通过农 、 科、 教和产 、 学、 研的结合 , 提高农业科技 成果 转化能 力 , 提升农业 科技 水平 , 强化农 业科技 成果 的示
范、 服务 、 辐射和带动作用。
2 . 5 加 快 多种 形 式新 型 农 业 经 营 主 体 培 育 , 鼓 励 适 度 规 模 的 家庭 农 场 发 展
农业 现代化 的实践与探索
以南 京 市 六合 区竹镇 镇 现代 农 业 发展 为 例
蒋 国龙 ,朱 玉清 ,李保 全
( 1 . 江苏省农 业科学院, 江苏南京 2 1 0 0 1 4 ; 2 . 江苏省南 京市六合 区竹镇镇农业服务 中心 , 江苏南京 2 1 1 5 0 1 )
摘要 : 通过对 江苏省南京 市六合 区竹 镇镇农业 现代化发 展的调查 , 系统研 究了该镇农业 现代化 的发展 路径和模 式 。该镇在农业 现代化 发展中 , 加快 了土地流转 和改造 ; 加强 了基础设施建设 ; 提 升了农业装备水平 ; 充分利用农 业科
发展竹产经济,助力精准扶贫
![发展竹产经济,助力精准扶贫](https://img.taocdn.com/s3/m/4800e93fccbff121dd3683c4.png)
发展竹产经济,助力精准扶贫——浅析隆文毛竹产业发展模式及思考隆文镇党委书记陈宁作为隆文镇普遍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毛竹不仅具有生长周期短、再生性强的特点,而且用途也很广泛,竹材可以加工制作各种手工艺品、胶合板材,竹笋可以使用,竹林还可以发展景观旅游,可以说,竹林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都很高。
作为梅县区的毛竹种植大镇,隆文拥有丰富的适宜发展毛竹的山地资源,发展竹产业也有一定的基础,目前,14个行政村中就有7个村种植有毛竹,在新形势下,加快毛竹产业发展不仅是开发山区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举措,更是促进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结合我镇实际,我认为大力发展毛竹产业,应当加快毛竹产业化进程,使毛竹产业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一、毛竹产业的基本现状隆文镇隶属于梅州市梅县区,距离城区70多公里,辖区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辖14个村,1个居委会,人口2.5万人。
境内峰恋起伏,沟壑纵横,海拔落差大,雨水丰足,非常适宜于毛竹的生长,梅州、潭江、卢溪等7个村种植毛竹3400多公顷,这些地方生长的毛竹具有竹厚空小的特点,因而所加工的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当前,隆文镇毛竹加工产业以家庭作坊为主,主要加工牙签、竹椅、竹席等产品。
二、发展毛竹产业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在镇、村干部以及竹农的共同努力下,毛竹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一)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发展毛竹产业的效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毛竹加工企业发展的引导力度不够,在具体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合力扶工氛围不浓;(二)思想观念相对陈旧。
竹农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观念普遍存在,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培育积极性不高,对基地投入依赖政府的补助,缺乏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毛竹产业的发展;(三)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
竹制品加工大部分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实现,生产、管理都较为粗放,未能引进一些深加工企业,造成“产品加工不深、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竞争能力不强”的局面。
做大做强闽西竹产业的思路
![做大做强闽西竹产业的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be1e6adc195f312b3169a508.png)
表1 龙岩市2001- - 2009年竹产业情况表
2001年 2002正 2003焦 2004正 2005矩 2006在 2007在 2008矩 2009矩
竹林面积( 万亩)
总产 值( 一 宅元)
竹产业
亿元 笋 竹产值
占%
232.0 5. 20 3. 10 59 .6
22 4.1
24 3.7 3 03. 8 4 04. 4 49 0 .0
56 4.5 602. 0 70r 7.5
83 2.5
笋竹资源 亩均产值( 元/ 亩) ·
13 3.6 15 5.9 163 .1
20 6.3 219.5 246. 6 298. 3 31 5.8 371.6
( 注:竹产业亩均产值=竹产业总产值/竹林面积;笋竹资源亩均产值=笋竹产值/竹林面积。)
从表1可以看出,闽西的竹业发展可以2003年为界划为两
市, 更不是竹 业强市 。要瞄准 “3531”奋斗目 标,力争 经过3个五 个阶段。2002年之前是传统竹业阶段,产业发展缓慢,到2002
年计划的奋斗,使闽西竹产业产值翻3番,2020年总产值达到 年,尽管竹林面积达到238万亩,但竹业总产值仅5.8亿元,竹
眉围1尺的毛竹价格迅速从2002年的6- .7元/根上升至 达地区差距很大。主要是加工工业总规模不大;规模以上骨干
11—13元/根,翻了近一番。2003年闽西竹业总产值达到7.3 企业少;笋加工工业特别薄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高的
亿元,比2002年净增1.5亿元,增长25.9‰特别是从2007年开 高端、终端产品不多,许多厂只生产初加工产品、半成品,然后
术推广和竹山便道、竹山灌溉水池两项竹山基础设施建设,使 市22家。四是竹山道路、竹林灌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目前全
浅析竹镇镇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浅析竹镇镇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d77464f69eae009581bec81.png)
发, 生产 的“ 苏尔洋 ” 羊 肉 、远望 ” 牌 “ 牌富硒 大米 、超大 ” “ 牌
蔬 菜 、止 马岭 ” 板栗 、 “ 牌 红心 山芋 等 在省 内 已有 一定 的 市 场 影 响力 和 较高 的市 场 占有 率 。 每年 的 省 、 在 市农 副 产 品
展 销活动 中 , 镇 的名牌农 产 品一 经上市 即被 抢购一 空。 本 1 主导产业标 准化 , . 2 提升产 业水平
个社 区, 口66 人 .万人 。 近年来 , 市 、 在 区农 林部 门有 力 指
导 下 , 镇 镇 紧紧 围绕 建设 “ 竹 生态 立镇 、 业 强 镇 、 技 富 农 科 镇 、 游兴镇 ” 旅 的发展 思路 , 以农 业增 效 , 民增收 , 村发 农 农 展 为 目标 , 加大力 度推 进农业 产业 结构 调整 和丘 陵地 区农 业综 合 开发 , 积极 发 展设 施农 业 、 高效 农 业 、 游农 业 , 旅 努 力创 建省 级和 国家级 现代农 业实 验 区 , 渐形成 了富硒大 逐 米 、 济林果 、 草养 羊和 特色旱 杂粮 四大 主导产 业 , 经 种 并逐 步改 变“ 生产 、 小 大市场 ” 的状况 , 向规模 化经 营方 向发展 , 涌现 了一 批 种养 加 、 供 销 、 工农 一体 化 的生 产 经 营形 产 贸 式 , 快地 方农 业 经济 发 展和 增加 农 民收入 。 现 代农 业 加 在
1 农 业 产 业 化 现 状
11一 批规模较 大的龙 头企业迅速 兴起 , 动产 业发展 . 带 近 年来 , 竹镇镇 充分 认识 农业 龙 头企业 在产 业化 经 营
据 初 步 统 计 ,0 0 全 镇 规 模 化 经 营 面 积 达02 万 2 1年 .1 h 占总 面积 的4 %以上 ; 模 化养 殖 1 万 头( )农 民 m, 0 规 5 只 , 从 中增 收5 0 0 多万 元 。 富硒 公 司实施规 模化 经营模 式 , 在镇 内发展 了6 0 m 面积 的富硒水 稻 。 5h 宁华公 司 和天运 湖公 司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的意见建议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的意见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6d41b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c.png)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的意见建议标题,农业现代化,实现大产业化的关键建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还是实现农业大产业化的基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
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科研、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农业补贴、提供贷款支持、建立农业科技研发基地等方式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其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农业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另外,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业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形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最后,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来推动,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农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农业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综上所述,实现农业现代化大产业化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化经营和加强人才培养,我们才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建设现代化大产业化的农业。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农业产业发展思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农业产业发展思](https://img.taocdn.com/s3/m/3f06a1a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1.png)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农业产业发展思考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只有深刻理解并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可见,乡村要振兴,首要是发展乡村产业。
只有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做大乡村产业“蛋糕”,才能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以产业发展带动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和农村美起来。
基于此,本文以衡阳县库宗桥镇为例,剖析乡镇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发展对策。
一、乡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目前,从全国来看,农业产业普遍存在特色不足、品牌效应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融合度不高、科技创新不强等问题。
比如库宗桥镇,以农业立镇,以粮食、油菜、烟叶、油茶等种植为主。
2021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46.7公顷以上;烟叶种植面积110公顷,交售烟叶19.51吨,产值690余万元;完成油茶新造林任务73.3公顷;油菜种植面积1133.3公顷,产值2550万元;出栏生猪24000余头、牛1900余头、羊2500余只,出笼鸡14万多羽、鸭8万多羽,生产淡水鱼类1.9万吨。
同时,库宗桥镇通过举办油菜花节,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以“花”为媒,以“节”促旅,不断促进农旅融合,让油菜花变成村民的“致富花”,让更多的村民吃上乡村休闲“旅游饭”,享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好福利”。
近年来,每年节会接待游客逾30万人次,带动当地村民人均增收约2000元。
油菜产业不仅实现了经济功能,而且还实现了带动就业的社会功能、传承农耕文明的文化功能、美化乡村环境的生态功能,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除此之外,各村还立足本村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比如嘉隆村和栾木村的葡萄、金华村的杨梅、谷兴村和官町村的鳜鱼等(见表1)。
竹镇乡村振兴
![竹镇乡村振兴](https://img.taocdn.com/s3/m/84e0ed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b.png)
竹镇乡村振兴竹镇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以其丰富的竹资源而闻名。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竹镇的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人口流失、农业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竹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农村发展状况。
首先,竹镇应该发展特色农业。
通过推动旅游和农业的深度融合,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农业观光。
竹镇可以充分利用竹资源,开展竹文化旅游,如竹编工艺品制作、竹林漫步等。
同时,还可以推广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其次,竹镇应注重发展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竹镇可以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好学校、配备好教师,为农村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此外,还可以开设农村成人教育课程,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
同时,竹镇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农村交通方面,可以修建更多的农村公路、乡村道路,将农村与城市紧密连接起来,方便农民出行和农产品的流通。
在农村生活水平方面,可以改善农村供水、供电和通信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另外,竹镇还应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开展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农业产业。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农业机械操作、现代农业管理技术等,以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需求。
此外,竹镇还应加强农村金融支持。
建立健全乡村金融体系,为农民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支持农业产业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社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共赢。
最后,竹镇还应注重保护环境。
竹镇作为一个以竹资源为特色的农村,需要保护好自己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总之,竹镇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全面推动农村发展。
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金融支持、保护环境等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六合竹镇镇:头顶“国字头”招牌走绿色致富路
![六合竹镇镇:头顶“国字头”招牌走绿色致富路](https://img.taocdn.com/s3/m/aa9d3f1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4.png)
六合竹镇镇:头顶“国字头”招牌走绿色致富路竹镇的现代化农业“如今,在南京大街小巷的餐桌上,都能看到我们竹镇蔬菜的影子。
”竹镇镇副镇长张有恒说。
竹镇,南京市唯一的民族乡镇,位于南京西北角,背靠安徽省,距离六合区主城还有30多公里,但它却是“全国重点镇”“国家生态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就在去年,竹镇再添“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中央农业茶叶强镇示范镇”两块闪亮招牌。
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的竹镇为何能获得5块“国字头”招牌?“以产业融合为路径,构建农业兴镇体系。
”竹镇镇党委书记李舜道出缘由。
在这些荣誉背后,是竹镇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以农旅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崛起之路。
抢抓国家级示范园机遇,现代化农业镇悄然崛起由于“底子弱”,2009年,竹镇人均年收入还不足7000元,镇上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去城市发展。
但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竹镇以创成“一园一镇”两个国家级示范为抓手,倒逼鲜果蔬菜主导产业提质、一二三产融合,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效园艺为主导、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循环养殖和休闲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座现代化农业镇已悄然崛起。
农民致富,是竹镇产业融合之路的根本落脚点。
“2010年之前,我还在外地打工。
后来,因为政府对农业方面很支持,我便回来了。
”烟墩社区居民叶国强说。
原来,在2014年,他跟随家乡的发展脚步承包了几百亩地种桃子,经营采摘园,之后来竹镇的游客越来越多,他的“钱袋子”鼓了,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2018年,竹镇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43万元。
“互联网+”赋能,绿色农产品远销四方当农业遇上互联网,“化学反应”持续释放动能。
在八里社区,现代农业智能化控制服务中心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你只要通过服务中心的这块大屏幕,就可以观察到远处田地里的蔬菜是否缺水缺肥。
”竹镇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用系统简单操作一下,便可实现智能灌溉。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得到提高,人力成本大大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地方社会建设压力巨大。
由于竹镇农业规模企业较多,同时实施了江苏省镇级规模最大的万顷良田工程,土地急剧大面积流转,一方面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从事更高收入的工作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解决不好就业的问题,必将对竹镇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富民强镇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竹镇的劳动力总量31000人(其中万顷良田项目区产生7309人剩余劳动力),从事农林牧渔业5715人(在现有农业企业仅1336人),在现有工业企业的仅3944人,三产服务业8339人,约13550人需要外出务工(占44%),可见依靠竹镇现有的工业企业、农业企业以及三产服务业,难以做到有效消化剩余劳动力。
特别是随着镇区农民万人集中安置小区的尽快建成、相继入住,竹镇镇党委政府深感新农民的就业压力、社会建设压力巨大。
三、做大做强竹镇现代农业产业的对策、建议
从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看,与食品相关的一系列产业以及与生态、观光、休闲相关的商业活动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内容。
而且从生态环境角度看,竹镇作为农业地区,更适合发展绿色农业和休闲、旅游、观光产业。
随着现代科技在诸多领域的突破,现代农业将生产链条不断延伸。
现代农业是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逐渐渗透到其它产业中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大农业产业体系。
因此,传统的农业不能解决竹镇发展、农民增收的问题,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是竹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同时也是竹镇园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竹镇应该适应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紧紧依托都市,利用自身的优势逐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把农业与休闲、旅游、观光、服务结合起来,将传统农业拓展为“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的立体农业产业链,全面提升竹镇现代都市型农业能级。
1.坚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信心决心。
竹镇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和资源。
生态环境优越,林木覆盖率达42%以上,是江苏省空气质量标准对照区。
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叠加效应。
政策优势明显,万顷良田工程为现代农业发展预留了难得空间,是各级领导的关注点,涉农项目资金倾斜。
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红色故里、绿色生态、民族风情、千年古镇四张名片。
发展前景较好,食品安全、美丽乡村蕴含无限商机,竹镇具备发展基础。
同时竹镇定位目标是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生态镇、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加快推进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建设。
竹镇目前还缺少一个相当集中的、水电气路高标准配套的农产品加工区。
现有竹镇工业园区空间较小,规划用地面积1487亩,扣除村庄面积77亩、园区道路及绿化面积337亩,实际可用面积1073亩。
现有用地情况:园区利税大户双峰、宁顺、阳媒、晨灿计447亩,农产品加工企业永鸿、宁华计64亩,其它9家小型企业计161亩,社区公共服务14亩,目前园区仅剩387亩的空间,既使考虑到9家小企业的逐步退出,空间
仍然无法承载农产品的集中加工。
同时鉴于万顷良田安置区建设需要,竹镇镇区在2015年前将达到3万人,为优化镇区功能布局,需对现有工业园区部分实施“退二进三”。
为此,建议跳出现有镇区,在紧邻镇区的西部干线、北部干线交汇处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的农产品集中加工区,高标准配套建设道路、水电气、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
一则拉长农业产业链,形成集食品加工、研发、检验、物流为一体的南京市特色园区;二则壮大镇域财政经济,引导现有农业企业入园发展深加工;三则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就地就业问题;四则为中心镇区腾出空间。
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城市的日益繁华、拥挤、快节奏,引发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巨大空间。
同时旅游业也是关联度很高的产业,竹镇的现代农业要坚定走“接二连三”的产业化道路,除了做强一产、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做大二产、加速绿色(生物)食品深加工业,还要做优三产、唱响休闲农业旅游牌。
打造片区上选择镇区67平方公里的大泉湖-桃花岛-止马岭景区,引导范围内的10家农业规模企业转型发展,完善旅游配套,开发休闲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运作模式上采取“政府+公司+农业旅游协会+旅行社”,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乡村旅游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农业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发展农家乐,提供民俗文化,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避免乡村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保护本土文化,从而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4.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投入。
作为全区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及仍属于经济欠发达的镇,现有的镇级人、财、物难以支撑、保障现代农业产业的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需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投入。
一是有队伍保障,现有竹镇园区实行的是区镇合一模式,建议尽快实体化运作六合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核定部门编制,抽调人员进驻,独立封闭运行,实行以园区带镇模式。
二是有平台支撑,园区现有农业投融资平台-南京六合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建议能对其增资扩股,从而更好发挥投融资及示范、规范功能,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拓农产品市场、规范园区运营管理、扶助初创高成长小微企业。
三是有政策倾斜,六合区委、区政府2011年起实施了“绿色崛起、突破竹镇”战略,推动了竹镇及农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建议六合区委继续坚持这一战略2-3年,有效聚集资源、项目、资金,更大力度给予扶持,帮助竹镇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早日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循环的可持续轨道。
(作者单位:张为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副镇长赵,竹镇镇农经站)
★责任编辑: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