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玉器篇共95页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玉雕工艺传承与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玉雕工艺传承与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玉雕工艺传承有发展G1*******作者:**专业: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指导:许军展2015.5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玉雕工艺传承与发展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

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

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

玉石历来被人们当做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做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

玉,实际是优质的石。

玉石的种类非常多,有白玉、黄玉、碧玉、翡翠及玛瑙、绿松石、芙蓉石等。

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

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

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就显示了中国玉雕的高超技艺。

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地有北京、上海、广州、辽宁、江苏、新疆,还有近代出现的青海等地。

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广受中国人尊重珍爱。

自文明之始,以迄今日,无论中国文化经历过何等巨大的激汤,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仍是根深蒂固,玉雕艺术也绵延不绝。

东方文明的智慧在玉器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它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最富魅力的一种,值得我们珍爱。

“玉之美石”发扬我国玉文化!玉器工艺玉器工艺是玉器的生产要经过复杂的工艺过程,拣选好玉料之后还要经过刻、碾、琢、磨、钻等多道工序,有的成器之后还要在上面琢刻纹饰,如玉斧、玉铲、玉琮上面多有兽面纹。

江苏武进寺墩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兽面纹玉琮制作得极为精致,其纹饰刻线宽度仅为零点一至零点二毫米,而且线条劲挺平直,圆内而方外的器形严格对称,这说明四千多年前太湖地区的原始人类琢玉技术已经相当高超,他们创造了一种技艺美。

玉饰发展史

玉饰发展史

创新器: 创新器:出廓壁 出廓壁突破了传统玉璧单纯“ 的结构,出廓部分, 出廓壁突破了传统玉璧单纯“圆”的结构,出廓部分,大多运 用了透雕的工艺,使壁形式更为多样, 用了透雕的工艺,使壁形式更为多样,从而大大丰富了玉壁的 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
柿蒂出廓饰壁( 柿蒂出廓饰壁(汉)3-1
阴面(汉代) 双龙白玉挂件 阴面(汉代)3-2
兽形玉玦1-1 兽形玉玦
玉龙1-2 玉龙
2、良渚文化玉器 、
距今大约5000年,是中国东南部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 年 距今大约 的文化遗存。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品种丰富, 的文化遗存。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工 艺精湛,极具特色,成为新石器时代南方玉器文化的代表。 艺精湛,极具特色,成为新石器时代南方玉器文化的代表。相 对于红山文化玉器的原始和粗犷,良渚文化玉器更为细腻、 对于红山文化玉器的原始和粗犷,良渚文化玉器更为细腻、繁 是新石器时代玉文化发展的高峰。 缛,是新石器时代玉文化发展的高峰。 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 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玉器中装饰 品有: 带钩、鸟形佩、鱼形饰、人形佩、 品有:珠、管、璜、镯、带钩、鸟形佩、鱼形饰、人形佩、冠 状器等。 状器等。
典型器: 典型器:玉组配 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玉器的佩戴 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 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就 是组配。 是组配。即将许多不同的 语玉器组合起来佩戴。 语玉器组合起来佩戴。主 要有玉璜、 要有玉璜、玉瑗以及珠等 等。用丝线将各种玉佩连 缀起来,佩戴在身上。 缀起来,佩戴在身上。组 配中最重要的是玉璜, 配中最重要的是玉璜,在 其中其平衡作用, 其中其平衡作用,另有玛 瑙或绿松石珠负责连缀。 瑙或绿松石珠负责连缀。 因为西周重礼仪规范, 因为西周重礼仪规范,所 以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需 佩戴不同规格的组配。 佩戴不同规格的组配。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 二 件 ) 灯 盘 玉 吏 坐

1954年在山东沂南北寨村汉画像石墓内 前室的东壁和西壁横额,考古学家发现 两幅簪笔官员像。其中西壁人物戴进贤 冠,左耳际处簪笔,眼睑微垂,嘴唇轻 启,双手捧执簿册,似正诵读。 汉跽坐 吏玉灯的人俑坐姿与身态,与画像石墓 的西壁拜跪吏非常相类,不同的是,跽 坐吏手中执灯 。 簪笔 古 , 。 , 冠 笔横 。玉跽吏簪笔执灯,与古 , 灯俑簪笔的 , 是 身 , 是 画 态。 冠 簪 笔 , 。

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 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政改号称皇帝,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 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 一。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二世而亡。 在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 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 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 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跽 坐 吏
二 件 )
玉 灯 盘
《汉代遗韵巡视》天津博物馆 灯光如炬,玉莹载德 —汉跽坐吏玉 灯 迄今考古发掘尚未发现战国以前灯的实物。据文献记载,西周照 明用品称“烛”,即火炬。《仪礼·燕礼》载“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 上”。 灯最晚出现于战国,所见战国至汉的灯,多为青铜铸造, “汉跽坐吏玉灯”为仅见孤品。战汉人俑灯,基本由人俑灯体、Y 字形灯架和环形灯盘组成。跽坐吏玉灯的人俑,采莹润而温泽的和 阗玉雕碾,琢法洗练,寓精确于简朴之中,堪为汉代“八刀法”的 典范。
白玉“四灵” 白玉“四灵”带钩
白色玉质,局部受沁呈白色钙斑,带钩螭首作 钩,下接“四灵”纹:朱雀、玄武、青龙、白虎。 尾部作龙首形,下活环衔兽首。整体以镂雕与线琢 相结合,工艺精湛,为汉代特有带钩式样,保存完 整,及为稀有。

1.2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课件1

1.2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课件1

• 《玉人》高7厘米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玉象》 • 高3.3厘米,长6.3厘米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五、大圭不琢
玉器的制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体 现了哪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
玉 “ 春 水 饰 ”
一种是追求玲珑剔 透的华丽之美
玉 凤
一种是突出玉是天 然材质,追求至大 至高的朴素之美
泥土的生命 ——古代陶器和瓷器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 型)
旋涡纹彩陶瓮(马 家窑文化)
素陶
以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
黑陶薄胎高柄陶杯(龙山文 化)
白陶出戟尊(大汶口文化)
三、瓷器发展
1、中国原始瓷器最初出现于商代中期。 东汉时期浙江地区真正意义上的青瓷器 出现 宋元时期是中国瓷器的繁盛时期。 2、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 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3、宋代的五大民窑,除五大名窑以外还 有许多的地方窑,都是很有特色的,五 大名窑为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 窑,汝窑是第一。
一、青铜器的发展和功能
1、青铜器的发展 萌生期——夏 育成期——商代前期 鼎盛期——商代晚期、西周早期 转变期——西周中、晚期 更新期——春秋、战国
2、青铜器的功能 大体分为五类:
礼器 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 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 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 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 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 农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 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 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是已知最大的鼎。
一、玉是何时出现的
现有资料证明,中国 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 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在已发掘的红山文化、河 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址中, 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

中国传统文化之玉器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之玉器文化ppt课件
高133厘米,重832.84 公斤。
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 中国商代中 期的青铜器。1974年于 河南省郑州杜岭张寨前 街出土。共两件。一件 高1米,重86.4千克, 方形,深腹,双耳四足 ,腹上部饰兽面纹,两 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 体质朴庄重 ,现藏于 中国历史博物馆。
比较两鼎之间的整体比例关系,以及耳、足等部分造型有改进
一、因料施艺 二、剜脏去绺 三、化瑕为瑜 四、废料巧用 五、俏色巧用
一、浮雕 二、透雕 三、圆雕 四、内雕 五、螺纹
ppt课件
26
伊势和巧用
ppt课件
27
• 俏色玉是玉雕 艺术宝库中技 艺最为精湛, 艺术价值最高 的品种之一。 成于乾隆三十 八年的“相荫 仕女”玉雕, 更是俏色玉中 的佼佼者。
龙虎尊
商器。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 于安徽阜南县。器高五十点 五厘米,口径四十四点九厘 米,重约二十公斤,是一件 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 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 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 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 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 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 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 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 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 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 镂孔。
• 元代玉器 :技艺加强,融合少数民族风格。
渎pp山t课大件 玉海
13
明代:世俗化成为主流;玉器皿成就突出。玉带 发展到顶峰。 还有像生玉、陈设玉,以及坠饰、
串饰、簪等。
清代:颠峰时期。玉器皿、陈设玉最为显著。出 现一批生活化的作品。乾隆时期,玉料充足,技
艺成熟,出现了以玉山子为代表的大型玉雕作品。 清代玉材以新疆与为主,常见的有青玉、白玉, 在清后期,翡翠由于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极力推 崇,上升到玉料的最高地位,被誉为玉石之王。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

第四节
唐三彩
陶瓷工艺
第四节
唐三彩
陶瓷工艺
第四节 陶瓷工艺
4、釉下彩瓷器 唐代已经生产出釉下彩瓷器。当时的长沙窑又称铜官窑,
是我国最早制作釉下彩瓷的地区之一。铜官窑釉下彩装饰 以斑点彩饰为主,在青釉瓷器上以褐彩或蓝绿彩料点绘成 花草纹样。褐色彩料是以含铁量高的矿物原料为色料,蓝 绿彩料是以含氧化铜的矿物原料作色料。
第四节 陶瓷工艺
1、青瓷。 隋唐五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
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 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越窑代表了唐朝青瓷的最高水平, 工艺精湛,居全国之冠。 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 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 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 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
第 七 节 隋 唐 家 具
《韩熙载夜宴图》
第八节 隋唐建筑
第八节 隋唐建筑
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 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 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 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第八节 隋唐建筑
隋(581年~618年)
1、建筑上主要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以及大规 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
第五节 书籍装帧
(2)旋风装是抄书时,先一页一页的抄写,然后再依次序象鱼鳞一 样一页一页地粘在一张卷轴式的底纸上,收卷时,书页鳞次朝一个方向旋 转,宛如旋风,所以又称为旋风卷子。其特点是便于翻阅,利于保护书页。 这种装订形式卷起时从外表看与卷轴装无异,但内部的书页宛如旋风,故 名旋风装;展开时,书页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依照这种看法, 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变而来,旋风装是我国书籍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过 渡形式。

古代制玉图

古代制玉图

古代制玉图(转)了解了制玉的过程,会对那些凝聚了工匠们智慧和汗水的玉器有个重新的认识,也会对那些勤劳制玉的匠师增加几分敬意。

制玉领域最大的变化是制玉工具的进步。

过去靠双脚不断地登踏制造动力,现在换成了电动马达,过去切磨工具一分钟转几百转,现在一分钟能上万转。

手工制玉虽更温润但其费时费力是难以想象的。

----新货and老货故宫博物院玉器馆有《制玉图》一套,是清光绪十七年李澄渊所绘《玉作图》,共12 副。

制玉图风格写实,记录描绘出制玉的主要步骤。

每图分上下两部分。

上部描绘出制玉的手法,下部描绘出此手法所使用的工具。

注解:“碢tuó”古同“砣”。

一、捣沙和研浆在这图里,站着的玉工用手拿着杵,一下一下的用杵去捣,要把石臼里的石沙敲得更细碎。

另一位玉工坐在凳子上,面前放了一个好像炒菜锅样的大筛子,筛子的底有细洞,可以让细小的石沙漏下去,粗沙就留在筛子中,这样就可以把石沙按照颗粒大小分类。

院子里还有木桶、木盆和毛刷,是将筛好的沙再用水泡着,泥巴之类的杂质就会随着水漂流出去了。

经过捣沙和研浆的程序,就可以得到颗粒均匀的石沙。

这些沙是用来解剖玉璞、琢磨玉器的,所以就叫做「解玉沙」、「磨玉沙」二、开玉还没雕琢的玉料叫做「玉璞」。

它的外表常常包裹了一些粗松的石头。

开玉,就是把玉璞外表别的石头削掉。

在这张图里,有两个玉工,坐在大树下的凳子上,两人之间用木架架起了一个大玉璞。

他们个拿着「大法条锯」的一端,你来我往的拉着这个条锯。

条锯上主要用来切割玉璞的,只是一条钢丝。

钢丝是割不动玉的,所以在数之上挂着一个茶壶,壶底有洞,壶里庄的是黑石沙和水。

混着黑石沙的水滴,一滴一滴的滴下来,滴到玉璞上,增加了大法条锯的锋利度。

这样来回的摩擦和切割,才能把玉皮子切掉。

三、扎碢扎碢,即是利用碢具解玉成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余玉料使玉器粗具雏形。

玉工坐在「旋车」前,旋车上架着的工具,结构颇复杂。

这组工具适用长木棍(又叫木轴)的一端,装上圆形的钢盘,这个钢盘就叫做「扎锅」。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玉器造型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玉器造型
薛 家 岗 文 化
石 峡 文 化
陶 文化 高:5.1cm 边宽:3.2cm
南京博物院藏 琮:一种祭礼 用礼器,多为 外方内圆,象 征天圆地方。
良渚文化 玉琮

玉圭是一种上端尖锐或平 整,下端平直的长方形片 状玉器。 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 具石斧、石铲,始见于商代 而盛行于春秋战国。 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 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 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 祀盟誓的祭器。
圆 殷雕 墟玉 虎
玉虎纹佩 西周
玉 虎 秦
仪仗类玉器(玉兵器)
玉斧 由石斧演变而来,玉斧后发展为氏族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执掌的王权 象征物。
红山文化
楼兰遗址采集
殷墟
玉钺
玉钺自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目前所知 新石器时代形态最完整的当数浙江良渚 文化出土的玉钺。商周时期,玉钺仍然 沿用,战国以后玉钺不再使用。
玉含 玉含亦称琀玉,是死者含在口中的 葬玉。因玉含大多为蝉形,故又称 “玉蝉”。 据考古发现,玉琀最早可能源自菘 泽文化出土的心形玉含。玉蝉作葬 玉中的口含,最早见于河南洛阳中 州路西周早期墓中,在死者口中发 现了一件带孔的蝉形玉。 玉琀发展汉代成为普遍的习俗。汉 代玉蝉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 汉代玉蝉的蝉身雕成正菱形,头翼 腹用粗阴线刻划,寥寥数刀即成, 通常称这种雕刻技法叫“汉八刀”。 南北朝时,玉蝉仍沿汉制,但多数 用滑石刻成。将蝉作为“晗玉”, 宋代以后就极少见了,多作为佩饰。
白 玉 乐 舞 胡 人 铊 尾 唐
白玉蕃人进宝珠带板 唐
白玉雕花鸟带板 宋
白 玉 狮 纹 带 銙 唐
五 代白 前玉 蜀盘 帝龙 王纹 建带 墓
人物纹玉带 南宋赵仲湮墓
明 兵 部青 尚玉 书花 彭鸟 泽纹 夫带 人板 墓

第四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四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

清 白玉俏色蓝采和渡海
清代玉器雕琢: 达到历史最高点,用玉来源扩大,琢玉技艺提高, 制作十分发达,并设置造办处管理玉器制作。 主题内容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仿古思潮; 二是仿生写意类型; 三是仿痕都斯坦玉器类型。
二、玉器造型工艺美术
1、史前时代:
依其功能和造型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发展序列: 一是礼玉,如琮、壁、圭等,表现为规矩、对称、稳定的 造型; 二为饰玉,主要为动物和鸟兽造型,或是具有装饰趣味的 图案雕饰,一般形体生动,技法多变,更具观赏价值。

玉飞鸟

白玉雕花鸟带板

动物形玉佩 元 白玉雕天禄佩

玉“春水”饰

玉透雕海冬青捕鹅带饰

白玉巧色双螭纹带板 宋 雕螭纹璧
7、明清时期:
形成北京和苏州两大制玉中心。
翡翠双桃子母洗(清) 高3.9厘米,长12.8厘米,宽9.2厘米
明代玉器雕琢三阶段: 早期:自洪武至天顺(1368-1464),注重选料,以器物和装饰玉为主,雕琢细 润精工,纹饰图案与宋元风格变化不大; 中期:自成化至嘉靖中(1456-1544),仿古玉大兴,雕工较粗犷; 晚期:自嘉靖中到满族入关(1545-1644),不注重玉质选择,造型粗放浑厚, 以大、重取胜,只重外观造型,不求内部精工。
商周 夔龙纹璧
3、春秋战国时期:
双龙佩 春秋晚期
造型以片雕为主,圆雕少见,讲究对称。 春秋玉器造型以虎形、龙形、凤形为主要形式。 战国时期玉器造型丰富多样,尤以人形佩最具造型特色, 成组佩玉造型也极富特色,在满足实用需要造型的同时, 富有造型艺术的作品逐渐增多。
4、两汉时期:
总体风格雄浑豪放、气势昂扬,艺术性得以加强。出现了一批精致的 圆雕玉器,造型构思活跃,不流于形式。不仅有充满时代感的独佩(玦形 佩、刚卯、玉环、舞人形佩等),还有富有战国遗风的形神兼备的组佩。

中国美术之古代玉石

中国美术之古代玉石

中国美术之古代玉石我国玉器源远流长,有着7000年的光辉历史和极发达的玉石工艺, 这是中国美术的独特成就之一。

玉器,用玉雕琢成的工艺制品;玉, 现代矿物学区别为软玉和硬玉。

但古代称之为玉的矿石, 不同于近代矿物学规定的矿石, 所谓`美石',是指色彩美丽有光泽,质地坚硬而不多见的珍稀的石头.所以玉石是个很广的范围,因而玉石工艺也就相应的很博大了。

玉石工艺的起源,要从石器说起:在旧石器时代,石器的材料主要是兽骨,石核,石英,石珠、兽齿、砾石和蚶壳等,也有少数量的赤铁矿的碎块和碎粒,或用赤铁矿染红的椭圆形砾石。

制作石器也往往没有一定的打击方法,打出的石片,没有一定的形状,不加修理,即行使用,因此石器形状,不能分成有意义的类型,也谈不上什么工艺。

到了中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开始应用,古人也掌握了如何给石器钻孔,并且开始制造较薄的和长形的石英石片,这些都是技术精巧的证明。

而石器形式的重要的进步表现在扎赉诺尔等地的中石器时代的石器及其以后的细石器上。

特别是细石器,有完全对称的形式,经过很精细的加工剥制。

这种精细的加工,完整的对称的形式和美丽的色泽等特点,都使细石器有审美的价值。

古代石器制作和形式的发展过程:由不固定的形式进步为固定的,由不整齐的进步为整齐的,由非对称的进步为对称的,由随意拾来的原料进步为特别采择的原料,都是经过悠久的岁月和在不断的劳动生活中发生的。

石器的演进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反映了人的手的进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古代石器在经过长时期的劳动实践之后,终于在新石器时代后期,石器产生了“美”的形式,即玉石工艺。

这个时候玉石器物,不是作为单纯的劳动工具,而是可能同时作为一种在形式上有诱人的力量的美的对象而存在。

这些玉石器物的原料都可能是从相当遥远的地区经过交换而获得的。

古代玉器的形式是由石器而来,制作技术也是由石器而来。

处理玉的原料,因其硬度较高,需要特殊的技术,其主要的如:剖、磨、琢、碾、钻等,都是在制作石器的长时期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全部讲义精品推荐

中国工艺美术史全部讲义精品推荐

中国工艺美术史全部讲义精品推荐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一节概述一、旧石器时代距今约五十万年前,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就居住着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或者称为“中国猿人”。

他们生活在石灰岩的山洞中,征服自然的两种武器是:石器和火。

他们最初使用的是天然的石块,以后逐渐学会了选拣石块,打制石器,但是还没有固定的型式。

三十万年前的“丁村人”和二十万年前的“河套人”,所用的石器有了第二步加工的痕迹。

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发现了距今一万七千年前的“山顶洞人”。

他们的形象基本上和现代人差不多。

所以称之为“真人”。

他们制作的石器,仍然是相当粗糙的。

通常把打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旧石器时代”二、新石器时代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成石斧、石刀、石锛、石铲、石凿等各种工具,并且加以磨光、钻孔,用以装柄或穿绳,以提高实用价值。

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一)仰韶文化——半坡1.村落。

2.方形或圆形的半地穴式的房屋。

3.烧制陶器(盆、瓶、罐),不同用途的器皿用不同原料制作。

(煮饭的粗沙陶,盛水的细泥陶)4.彩陶的制作是其重要成就,鱼纹和人面纹,具有鲜明的特色(二)河姆渡文化1.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种植水稻。

2.木结构建筑(采用榫卯结构,过定居生活)。

3.陶器有釜、灶、钵等。

4.纺织工具。

5.雕塑:牙雕、骨雕、泥塑等6.雕刻装饰题材:鸟、猪、稻禾、几何纹。

(三)母系氏族文化时期的工艺成就1.生产工具改进。

(磨制石器、牙骨工艺提高)2.制陶工艺(改变泥土内在性质);制陶工艺既注重实用,又注重对美的要求。

在陶器上施以化妆土,还进行彩画、刻镂、堆贴等各种装饰。

其中彩陶最为有特色。

3. 纺织工艺。

4.木工工艺(居住的需要)石斧、石锛、石凿等加工木料。

(四)父系氏族文化时期的工艺成就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黄河中下游产生龙山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因此而得名。

手工业和农业分离,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1.制陶技术提高,采用封窑和轮制。

中国工艺美术史玉器篇

中国工艺美术史玉器篇

牛首形玉佩
• 商代
第三十八页,共94页。
龙纹玉佩
• 商代
第三十九页,共94页。
• 跽坐妇好墓玉人
第四十页,共94页。
拱手玉人
第四十一页,共94页。
妇好墓玉熊
第四十二页,共94页。
第四十三页,共94页。
第四十四页,共94页。
第四十五页,共94页。
第三章 春秋、战国工艺美 术
• 一.春秋玉器 此期的玉器继西周后又出现一个高峰,玉器的总 体风格:细腻精美。和田玉质的玉器增多,祭祀 礼器性质的玉器减少,注重装饰审美的世俗化。
第六十二页,共94页。
汉代明器玉器
• 3、玉握(玉猪)
让墓主人握在手中的 玉 器 以图死而复生。
第六十三页,共94页。
汉代明器玉器
• 4、金褛玉衣 •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 玉衣是汉代王公贵族死后特有的一种殓服,汉代史书中称“玉匣”。
这件玉衣用1203片玉和2567克金丝制作而成。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 制作一件玉衣是十分不易的。玉片上的有些锯缝仅0.3毫米,钻孔直 径仅1毫米,工艺繁难与精密令人惊讶,且编缀玉片还需要许多特 制的金丝。汉代制作一件玉衣需一名玉工花费十余年的功夫,所需 费用相当于当时10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合。
第二页,共94页。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玉器 •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造型
玦 璜 珠 琀 坠 璧 琮 斧 钺刀
玉串饰
第三页,共94页。
玉兽形玦
• 红山文化 玉玦
第四页,共94页。
玉玦
• 圆形玉玦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
第五页,共94页。
玉双虎首璜
• 含山文化玉璜
第六页,共94页。

中国玉器概论课件

中国玉器概论课件

一、常见的重要纹饰1整齐、2、乳丁纹:凸起的乳突状圆钉。

是最3、云雷纹: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

圆形转角的称云纹;方形专角的称雷双线云纹4、蒲纹: 成排密集排列的六角形格子纹饰。

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

6神人兽面纹二、剪影状动物纹饰象什么动物就叫什么纹饰。

其内往往有谷纹、云纹等纹饰。

如龙纹虎纹凤三、几何形纹饰由曲线或直线构成的几何形图案。

如皿纹鳞纹圈纹弦纹绹纹波浪纹漩涡纹菱形纹折线纹平行线纹等。

四、人面纹包括人物纹饰或人首纹饰。

如玉舞人、妇人、翁仲、仙女、汉人、胡人等(图略)。

五、工艺与组合纹饰第四章历代古玉器总体风格特征本章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分析、介绍各个历史朝代古玉器的总体特征,包括玉器的品种数量、玉质、形制、纹饰和工艺等特征。

为鉴赏玉器提供基础。

一、玉器孕育阶段--距今5000年前二、成熟阶段的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三、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四、焕然一新的商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五、不该忽略的西周玉器六、风格各异的春秋玉器七、嬗变时代的战国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八、弃旧图新的汉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四个高峰九、漫长的沉寂期--魏晋南北朝玉器十、开玉雕之新风--隋唐玉器十一、缓慢的复兴进程--宋元明玉器十二、登峰造极的清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五个高峰鹰鸡骨白色透闪石玉凌家滩出土二、成熟阶段的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三、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四、商代(晚商)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五、不该忽略的西周玉器六、风格各异的春秋玉器七、嬗变时代的战国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三个高峰背景:战国时代位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共254年八、弃旧图新的汉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四个高峰4.8cm 仪仗器老土大红沁色长:5cm 市场参考价:21000元九、漫长的沉寂期——魏晋南北朝玉器。

百花齐放的东周玉器雕琢工艺

百花齐放的东周玉器雕琢工艺

百花齐放的东周玉器雕琢工艺东周时期,指的是春秋和战国两个社会阶段。

此期诸侯国政治上割据,军事上相争所形成的混乱局面带来的却是一场社会的大变革。

由此,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开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同样作为中国历史上独特文化标志的玉器在春秋战国时期亦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此期玉器由西周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礼器较前朝明显减少,而佩饰用玉大量增多。

造型上突破了西周时期的单调而富于变化。

玉器的图案纹饰也日趋繁缛华丽,细腻精美,足见琢纹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

春秋早期玉器受前朝影响甚大,西周流行的双钩阴线与“一面坡”阴线仍在本期沿用,但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双钩阴线,转折弯曲的部位显著增多,且在组合构图上更加规整匀密。

但线纹之具体形态较西周者宽浅、软滞,故产生了变化有余而力度不足的特征,另外整体图纹的立体感与层次感亦较弱。

河南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墓出有一件玉环。

青玉质,色深褐且局部有沁斑。

整器呈扁圆环状。

正面以双钩技法琢出布局繁密的阴刻蟠虺纹,图纹精致美观。

直径11.6、孔径6、厚0.3厘米。

(图1)图1再如山东沂水刘家店子1号墓出土的一件玉璜。

青玉质,表面沁有黄褐色斑。

器表以双钩技法琢出蟠虺纹,琢痕粗浅厚重,线纹布局规整。

长9、宽2.6、厚0.2厘米。

(图2)图2“一面坡”阴线之特征亦较突出,线痕之沟槽较西周者更作深峻,坡面与垂直槽壁的夹角更大,视觉上的立体感颇强。

如河南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的一件玉琥。

玉质泛青,表面局部有白色沁痕。

虎形扁平体,拱背垂首,曲肢卷尾。

玉匠在琢纹时采用斜碾工艺在其颈部、肢关节处以及臀部琢出的多道痕迹粗深的斜坡凹面,从而将之首部、躯干、四肢以及尾部隔开,使主体显的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图3)图3春秋晚期铁质工具已应用于制玉工艺中,但由于此时铸铁技术尚未成熟,铁质工具可能还没有大规模替代青铜工具,本期正处于铜铁并用阶段,这是继石、青铜之后琢玉工具的第三次变革。

铁具有良好的锻造性能,可以打造各种形状的工具,且较青铜工具在形制和耐磨性上前进了一大步,因此铁工具在进行浮雕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