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评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唱山歌》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唱山歌》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唱山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五线谱歌曲。

这首歌曲以中国山水为背景,描绘了山歌手们欢聚一堂,唱着山歌,欢庆丰收的喜悦场景。

歌曲采用了江南丝竹的旋律风格,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民族特色。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描述山水美景为主题,第二乐段以欢庆丰收为主题,整首歌曲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江南丝竹的旋律风格和民族音乐的特点,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江南丝竹的特点,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唱山歌》的曲谱,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引导学生感受江南丝竹的旋律风格,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3.通过学习《唱山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唱山歌》的曲谱,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江南丝竹的旋律风格,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演唱、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江南丝竹的旋律风格。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江南丝竹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江南丝竹的旋律风格。

2.教授:讲解《唱山歌》的曲谱,教授演唱技巧,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演唱。

3.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提高演唱水平。

4.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5.欣赏:播放优秀演唱版本的《唱山歌》,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对比。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江南丝竹的特点和民族音乐的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的曲谱、歌词和相关知识点。

通过板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以及江南丝竹的旋律风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唱山歌》优质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唱山歌》优质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唱山歌》优质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唱山歌》优质教案《唱山歌》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

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生:刘三姐。

二、学唱歌曲1、导入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3、再听,轻声随录音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4、难点解决。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学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7、唱歌词,歌曲处理。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学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三、知识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

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

“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

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唱山歌》说课稿(4)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唱山歌》说课稿(4)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唱山歌》说课稿 (4)一. 教材分析《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五线谱歌曲。

这首歌以山歌为主题,歌词描绘了山水之美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采用了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节奏,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加深对我国山歌文化的了解,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山歌文化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的嗓音和歌唱技巧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嗓音保护和歌唱技巧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唱山歌》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山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演唱、音乐欣赏和创造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2.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记忆和演唱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山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山歌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教授:讲解歌曲的背景、旋律和歌词,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3.练习:分组练习,重点辅导高音和节奏部分,让学生熟练演唱。

4.合作:分组合作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创新: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创新,如改编歌词、添加乐器等。

6.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唱和创新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歌曲名称《唱山歌》、歌词、旋律线条、重点音符和节奏标记。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演唱要点。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节奏、音准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指导。

2.学生创新评价:评价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创意和表现,鼓励个性发展。

3.团队协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演唱中的表现,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二单元唱歌唱山歌》人教版(4)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二单元唱歌唱山歌》人教版(4)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二单元唱歌唱山歌》人教版(4)一. 教材分析《唱歌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中国传统的山歌为素材,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喜欢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山歌这一题材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山歌的特点,认识山歌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会演唱《唱山歌》,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山歌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唱山歌》。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跳跃旋律和节奏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示范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乐谱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山歌表演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教学新歌:介绍山歌的特点,示范演唱《唱山歌》,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老师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

4.歌曲处理: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表达。

5.展示汇报:学生分组展示演唱成果,互相评价,老师总结。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山歌的特点:旋律、节奏、情感表达等。

2.《唱山歌》歌曲结构:歌词、旋律、节奏等。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评价:评价学生的发音、节奏、旋律准确性。

2.课堂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

3.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唱山歌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唱山歌人教版
5.团队协作:分组合作学唱,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创造、文化理解及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唱山歌》的旋律、节奏及歌词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掌握歌曲的整体结构、旋律走向、节奏型及歌词含义。
3.学习音乐知识:通过学唱《唱山歌》,引导学生掌握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音乐知识。
4.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分组学唱,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山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感知与欣赏:通过聆听、学唱《唱山歌》,提高学生对山歌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情趣。
2.表现与创造:学唱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个性,进行音乐表现,培养音乐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掌握山歌的基本节奏、音高、音色等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
4.文化理解:了解山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紧密围绕课本内容,通过具体的举例解释,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核心知识,突破难点,确保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唱山歌》教案 (2)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唱山歌》教案 (2)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唱山歌》教案 (2)一. 教材分析《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五线谱歌曲。

歌曲以山歌为主题,歌词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景,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欢快。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山歌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五线谱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练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高涨,积极性较高,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唱山歌》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演唱。

2.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和运用能力,增强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别与运用。

2.歌曲旋律的掌握。

3.歌曲演唱时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示范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合作意识,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唱山歌》的的五线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唱山歌》。

3.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4.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唱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然后展示歌曲的五线谱,引导学生关注五线谱的构成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节奏。

随后,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词的意义,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

其他组同学认真聆听,找出演唱中的不足之处。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评课稿

《唱山歌》评课稿《唱山歌》一课教学内容选自《刘三姐》,脱胎于广西民歌,对老一辈的人来说是耳熟能详.但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故事是遥远的、旋律是拗口的。

可以说,学生对于这方面的音乐贮备很少。

同时我们发现,这堂课可以选择的素材很多很丰富。

从电影《刘三姐》到斯琴格日乐翻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到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

可以用的素材也比比皆是.用这些现代时尚气息的素材展示给学生,是不是能起到视觉上的新奇轰炸作用呢?一开始,在教学素材的取舍和出现顺序安排上便陷入了难题,选择的过程引起了我们思考。

这时,民歌的起源启发了我们,学习民歌,是先口口相传在逐渐流传起来的,是先接触简单、零散、原始的旋律在逐渐复杂,整理、归纳成为体系。

现有本体再有变异的.理清了这个因果关系,我们决定还是遵循民歌传授、传唱的客观规律来安排这堂课的素材的选择和出示顺序.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过于变异的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的片段去掉,并用桂林山水风光导入,并尽量保持老师范唱的原汁原味。

并将到斯琴格日乐翻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放在最后,使学生先学会“走”再来体验“跑"的滋味。

不光教学素材的安排与取舍,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是遵循了这一原则。

在欣赏教学中,由浅到深。

从尽量贴近原生态的歌曲欣赏(教师的演唱)到经过整理配器的版本的欣赏,在到现代音乐方式对他的改编;在新歌教学中,有聆听(听)到部分的参与(一领众和)在到摹仿在到独立演唱最后在启发创作不同的歌词.这一切都是循序渐进、力求作到抓住内核与本质,素材很多,很丰富,莫让乱花迷人眼。

弱水三千,我只要最有用的那一瓢。

创设情境,是最常用的一个课堂环节设置了。

无论学科,无论课型,被广泛使用。

但什么样的情境最有效?贴切、简洁、系统,这是笔者在本课的一次次设计中感受到的几点。

说起情境的创设,最常用的一招,便是风光的导入。

本课所对应的广西、桂林山水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一开始,我精心设计制作电子幻灯片从风光到民俗涉及到人文历史特产等等.在试上时发现反映不是很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唱山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唱山歌教案
4.邀请富有经验的民间艺术家进行guest teaching,让学生亲身感受山歌的演唱技巧和表演风格。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山歌相关的自然风光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置身于山歌产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增强学生对山歌的理解和感受。
2.运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山歌进行深入研究,从歌词内涵、旋律特点、节奏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山歌的魅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等方面。
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山歌文化。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2.分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山歌知识和技巧。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山歌的旋律、节奏和演唱风格,增强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课堂组织方面,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出现纪律松散的现象,影响了学习效果。
2.在教学方法上,虽然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但对于个别学生来说,仍然存在理解困难和掌握不扎实的问题。
(4)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山歌学习,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组织跨学科学习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山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6)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山歌相关的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意识。

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唱山歌》

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唱山歌》

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唱山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中国山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会《唱山歌》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习《唱山歌》,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山歌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学会《唱山歌》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

2. 感受和体验中国山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

2. 理解中国山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设备。

2. 乐谱和歌谱。

3. 教学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些中国山歌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歌的音乐风格。

2. 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山歌的印象和感受。

二、学习歌曲《唱山歌》(15分钟)1. 教师发放歌谱,让学生先自行浏览。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调和节奏。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三、唱歌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唱歌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唱山歌》(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唱歌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深入了解中国山歌(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介绍中国山歌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山歌的了解和认识。

三、唱歌练习(10分钟)1.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比对和交流。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三课时:一、复习歌曲《唱山歌》(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唱歌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音乐游戏(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乐知识和技巧。

唱山歌评课稿

唱山歌评课稿

唱山歌评课稿
《唱山歌》是四年级音乐下册中的一首歌曲。

选自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

这首歌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演唱,并且有的进行了简单的二度创作,但是歌曲优美的旋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节课的优点是课堂容量大而不乱,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地方较多,这很好。

初老师在学唱歌曲之前进行了“听力大比拼”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各民族的音乐,增加学生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在这一环节中选出了有代表性的音乐,学生表现也很好。

音乐课堂不但是要学生唱会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学生感受音乐的过程,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提高学生内心的文化修养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此我想到了在去年烟台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观看的一段视频,外国人的音乐课程进行的轻松愉悦,并且内容涵盖很广,学生象在游戏中得到熏陶和锻炼,我想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我认为: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表现不够到位,没有做到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将音乐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用学生的声音表达出来、甚至表达的不够到位,老师的要求没有深下去,挖下去,可能与时间有关,如果在下节课再来一点时间复习巩固效果会更好。

新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唱山歌》教案03.doc

新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唱山歌》教案03.doc

《唱山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唱山歌》,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从优秀的民歌中得到美的熏陶。

2. 感受歌曲所营造的“声画统一、声情并茂”的意境,并从中领略到壮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认识到他们是祖国民族大花园中的“一朵花”。

教学重、难点1. 把握好“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性。

2. 感知壮族民歌的特点。

教材分析《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

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

影片《刘三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乡亲百姓与财主机智斗争的种种情节。

影片所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影片有大量的壮族民歌,有的旋律优美,有的活泼、风趣,给人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感受。

《唱山歌》为六声徵调式,结构为上句和带扩充的下句组成的一段体。

歌曲旋律优美、委婉,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建立印象。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频,让学生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为何称为“星座”与“花”,顺势引导:“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大花园,欣赏几种美丽的花。

”由此引出歌曲《唱山歌》。

2. 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唱山歌》音频,切入故事片《刘三姐》中该段歌曲的音与画,让学生悉心聆听,然后谈印象。

3. 简介故事,展开背景。

教师介绍“刘三姐”故事梗概。

二、《唱山歌》歌曲学习1. 教师再度播放歌曲,让学生感知歌曲的情感。

2. 第三次播放,让学生低声跟唱。

3.第四次播放,跟唱。

4. 脱离跟唱形式,揣摩歌曲一字多音,委婉细腻、“好听难学”、不易把握的特点,让学生做到:(1)力求自然,不可僵硬模拟。

(2)不要大声用力,先轻声体会,逐步掌握其委婉的特征。

(3)分辨不同细节,唱准旋律。

其一:衬词处要把气拖住,不断、不弱。

其二:结尾处“弯又多”两处的变化,要分别开来。

(4)在唱熟、唱准之后,让学生注入自然、优美、深情,唱出歌曲的美感。

三、认识壮族提问1:从歌曲中感受到壮族人民有什么特点?爱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唱歌 唱山歌》人教版(4)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唱歌 唱山歌》人教版(4)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唱歌唱山歌》人教版(4)一. 教材分析《唱歌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的第二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山歌,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感受山歌的优美旋律和节奏。

教材中提供了两首山歌,一首是《月亮歌》,另一首是《小河的歌声》。

这两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两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他们喜欢音乐,愿意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自律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感受山歌的优美旋律和节奏。

2.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月亮歌》和《小河的歌声》。

3.通过学习山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山歌的演唱技巧,能够流畅地演唱《月亮歌》和《小河的歌声》。

2.教学难点:音准的掌握和节奏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歌的旋律和节奏。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山歌的图片、旋律和歌词。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播放山歌。

3.乐谱:准备《月亮歌》和《小河的歌声》的乐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山歌,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让学生谈谈对山歌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山歌的特点,展示《月亮歌》和《小河的歌声》的乐谱。

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歌的旋律和节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唱山歌》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唱山歌》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唱山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中国山水为背景,描绘了山歌手们欢聚一堂,唱着山歌,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歌曲采用了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山水文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够识谱和演唱简单的歌曲。

然而,对于二声部合唱的技巧和协调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中国的山水文化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唱山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合唱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合作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唱山歌》,了解中国的山水文化,提高合唱能力和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二声部合唱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2.原因:四年级学生对于二声部合唱的技巧还比较生疏,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指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合唱架等教学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山水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讲解:介绍《唱山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讲解二声部合唱的技巧和方法。

3.练习: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4.演唱:全班同学一起演唱《唱山歌》,培养合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拓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山水文化的特点,加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唱山歌》和二声部合唱的图示,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发音、节奏、协调性等方面,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二单元唱歌唱山歌》人教版(1)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二单元唱歌唱山歌》人教版(1)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二单元唱歌唱山歌》人教版(1)一. 教材分析《第二单元唱歌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山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山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教材中包含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山歌的歌词,另一部分是山歌的旋律。

歌词内容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非常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歌曲有较高的热情。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自律性相对较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对山歌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和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演唱山歌,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演能力。

3.通过学习山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山歌,掌握山歌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山歌的唱法和情感表达,以及对山歌文化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歌的魅力。

2.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示范教学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响、投影等,丰富教学形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山歌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讲解山歌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3.练习演唱: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

4.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5.拓展延伸:讲解山歌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山歌的歌词、旋律和特点等内容。

通过板书,让学生对山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演唱山歌的正确性、熟练程度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唱歌 唱山歌》人教版(1)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唱歌 唱山歌》人教版(1)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唱歌唱山歌》人教版(1)一. 教材分析《唱歌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的第二单元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各地的山歌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教材中包含了不同地区的山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地方特色,非常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

但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山歌这一音乐形式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各地的山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教材中的山歌,了解山歌的特点和魅力。

2.难点:掌握山歌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山歌,让学生感受山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示范法:教师演唱山歌,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唱歌唱山歌》相关歌曲。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所需音响设备。

3.教学图片:各地山歌的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4.教学视频:山歌演唱的视频,用于欣赏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茉莉花》等山歌,引导学生感受山歌的魅力。

同时,展示各地山歌的图片,让学生对山歌有直观的认识。

2.呈现(5分钟)教师讲解山歌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山歌的历史背景。

同时,介绍山歌的特点,如旋律优美、歌词富有地方特色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山歌,学生跟随模仿。

唱山歌音乐教研活动评课

唱山歌音乐教研活动评课

一、活动背景唱山歌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唱山歌这一民间艺术,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我校音乐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唱山歌音乐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课后研讨等形式,探讨唱山歌的教学方法,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前期,音乐教研组全体成员对唱山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在此基础上,各备课组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案。

2. 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活动共展示了四节唱山歌音乐课,分别由四位教师执教。

以下是对四节课的简要评析:(1)第一节课《山歌颂家乡》本节课由青年教师张老师执教。

张老师以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唱山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课堂中,张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家乡风光,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大胆演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唱山歌。

(2)第二节课《山歌中的爱情》本节课由经验丰富的王老师执教。

王老师以山歌中的爱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山歌的魅力。

课堂上,王老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将山歌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山歌中的优美旋律。

(3)第三节课《山歌中的劳动》本节课由青年教师李老师执教。

李老师以山歌中的劳动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课堂上,李老师通过讲述劳动故事,让学生体会山歌中所蕴含的劳动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唱山歌的乐趣。

(4)第四节课《山歌中的风俗》本节课由资深教师刘老师执教。

刘老师以山歌中的风俗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课堂上,刘老师运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歌中的风俗文化。

同时,刘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演唱山歌。

3. 课后研讨课后,全体音乐教师针对四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1 《唱山歌》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1 《唱山歌》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1 《唱山歌》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课程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以山歌为主题,歌词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富有民间特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感兴趣。

但在音乐鉴赏和演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音准、节奏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学会演唱《唱山歌》,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力。

3.通过学习《唱山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山歌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音色等。

2.理解山歌的内涵,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创新性地运用山歌元素进行音乐创作。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唱山歌》,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山歌的特点、演唱技巧等。

3.实践法: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4.创编法:学生运用山歌元素进行音乐创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

2.准备乐谱和教材。

3.准备相关山歌资料,如视频、音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山歌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山歌的魅力。

提问:你们对山歌有什么印象?山歌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唱山歌》,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等,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唱山歌》,教师点评指导。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训练。

4.巩固(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演唱《唱山歌》,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山歌元素进行音乐创作,如编写新的歌词、创作旋律等。

四年级音乐下册《唱山歌》说课稿

四年级音乐下册《唱山歌》说课稿

四年级音乐下册《唱山歌》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四年级音乐下册《唱山歌》说课稿四年级音乐下册《唱山歌》说课稿一、说教材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F调2/4拍,是一首壮族歌曲,描述的是壮族美好风光,表达壮族人民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壮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二、说学情其次,一名优秀的老师,仅仅对教材有深刻的了解还是不够的,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语言;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部分乐谱的识读;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能力有限;所以我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解、对比等方法,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学生可以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欣赏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导入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接下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导入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导入的方法进行导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评
课稿
《唱山歌》评课稿
《唱山歌》一课教学内容选自《刘三姐》,脱胎于广西民歌,对老一辈的人来说是耳熟能详。

但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故事是遥远的、旋律是拗口的。

可以说,学生对于这方面的音乐贮备很少。

同时我们发现,这堂课可以选择的素材很多很丰富。

从电影《刘三姐》到斯琴格日乐翻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到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

可以用的素材也比比皆是。

用这些现代时尚气息的素材展示给学生,是不是能起到视觉上的新奇轰炸作用呢?一开始,在教学素材的取舍和出现顺序安排上便陷入了难题,选择的过程引起了我们思考。

这时,民歌的起源启发了我们,学习民歌,是先口口相传在逐渐流传起来的,是先接触简单、零散、原始的旋律在逐渐复杂,整理、归纳成为体系。

现有本体再有变异的。

理清了这个因果关系,我们决定还是遵循民歌传授、传唱的客观规律来安排这堂课的素材的选择和出示顺序。

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过于变异的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的片段去掉,并用桂林山水风光导入,并尽量保持老师范唱的原汁原味。

并将到斯琴格日乐翻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放在最后,使学生先学会“走”再来体验“跑”的滋味。

不光教学素材的安排与取舍,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是遵循了这一原则。

在欣赏教学中,由浅到深。

从尽量贴近原生态的歌曲欣赏(教师的演唱)到经过整理配器的版本的欣赏,在到现代音乐方式对他的改编;在新歌教学中,有聆听(听)到部分的参与(一领众和)在到摹仿在到独立演唱最后在启发创作不同的歌词。

这一切都是循序渐进、力求作到抓住内核与本质,素材很多,很丰富,莫让乱花迷人眼。

弱水三千,我只要最有用的那一瓢。

创设情境,是最常用的一个课堂环节设置了。

无论学科,无论课型,被广泛使用。

但什么样的情境最有效?贴切、简洁、系统,这是笔者在本课的一次次设计中感受到的几点。

说起情境的创设,最常用的一招,便是风光的导入。

本课所对应的广西、桂林山水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一开始,我精心设计制作电子幻灯片从风光到民俗涉及到人文历史特产等等。

在试上时发现反映不是很好。

走马观花的浏览使学生心浮气燥。

注意点太多之后反而什么都没有注意到。

后来我也沉下心了问自己,这里的情境到底要起什么作用。

其实这里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心理上地理位置的暂时性转换。

感受一个适合于“山歌”产生特定的音乐地理环境。

(山的开阔使广西山歌悠远,水的柔和又让广西山歌不失细腻)。

能起到这个作用,那就够了。

所以我们马上进行了调整,用简单的几幅最富代表性的图片、配上寥寥数语的解说简洁明快的切入了正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情境的创设不应只体现在多媒体等表面的导入上。

更不能应景似的在开头处出现了一下就不见了踪影,那是为了情境而情境。

在我看来,情境创设而更应该是一个系统,从头到尾延续在整堂课中。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发挥作用。

这堂课,从一开始与老师的“唱和山水间”到参加“漓江边的对歌会”再到学完后师生两大阵营的对歌、学生之间的对歌,都是在创设的特定环境中进行的。

其中“对歌”这一环节,还加入了送绣球等具有民俗特色的鼓励方式,成功的将学生代入了特定的情境。

我们还在课堂上设计了“口耳相传”。

即由老师带领学生哼唱和接唱。

最大范围发挥了民歌“模仿”的本质。

这本身也是对民歌产生的原生态的一种情境再现。

最后的环节中,老师用稍作改编后歌声感谢同学的参与和学习,这一切都没有离开我们创设的情境,那就是相和山水间!
每上一堂课,孩子们总能给我最多。

我们的生成出发点,应该是学生最真实的需要。

就如这堂课中由老师带领学生哼唱和接唱的“口耳相传”部分,其实就是一种模仿,是几个音几个音分开来?还是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完整学,在设计时,我们曾经犹豫过。

割裂开来一音一音的模仿虽然教学速度快,但割裂了音乐的整体性,犹如庖丁解牛,却味如嚼蜡。

而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整体
听赏过后的模仿。

虽然需要多花几遍时间,却一气呵成。

这种设计不仅是从音乐本身最真实的特点出发,更是从养成学生音乐素养最真实的需要出发。

我们要完成的不是一堂课上的环节流畅,更应该是最初最真的梦想。

每上一堂课,孩子们总能给我最多。

感谢我所有的学生。

他们在课堂上生成的真实往往是突现的灵感,能为课堂增加灵动。

上课中有很多孩子精彩的表现,我最珍惜的却是这样一个细节,在“你唱我和对山歌”的互相帮腔环节中,很多孩子都投入的只演出自己的那句,只有一个孩子捣乱似的一会粗声一会细声。

一边唱还一边做怪样。

因为被同学检举说做鬼脸,我在课堂上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在一人分饰多角,一会是老汉、一会是地主、一会是酸秀才、一会是老大妈。

当然要一会粗声一会细声的挑来跳去啦”他的回答让我们忍俊不禁,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投入和创造。

我送给他大大表扬,借此更把歌曲背景结合了人物的音色向其他孩子做了介绍,看着他感激的眼神,其实我更想对这个会思考敢表演的孩子说声谢谢!
不记得是谁曾说过,一个作品中,使我们真正感到愉快的是作品音乐上的美。

我甚为认同。

在音乐课堂上,最能打动师与生,最后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的也应该是音乐本身的魅力。

在音乐教育中,最后要达到的最终的梦想,也应该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对音乐旋律的热爱、追求、感受、表现。

愿我们的老师选择最有用的素材,创设最有效的情境,在真实的预设与生成体验师生的共同成长,求真、求善、求美。

让这千百年来流淌在在山水间的歌声,流进孩子们的生命,一步一步的靠近那最初的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