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自然界的水循环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_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能够研究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2. 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会阐释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3. 享受学习的快乐;养成节约水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陆地水的相互关系,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读图绘图、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案和探究案(见附件)。

2.课前培训:培训小组长,带领组员积极探究学案的问题。

组内的疑难问题做好反馈。

展示同学,参加完讨论后,迅速展示。

点评同学,提前做好点评准备。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PPT设计目的一、导入与学习目标解读导入:前天,是3月22日,是个重大节日——世界水日。

其宣传主体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今天,我们就研究与水有关的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老师解读:要求同学们看左侧的学习目标,并解读。

【导入】选取刚刚发生的地理新闻作为导入,及普及地理信息,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让“节水”“水循环”贯穿始终。

【目标解读】让学生明确目标,有效学习。

【反馈表述】老师点拨即突出核心,又能有针对性的解答学生疑难。

二、(1)探究学习智慧共享师:各小组,结合自学情况,合作探究。

展示、点评的同学做好准备。

开始。

(约10分钟)(2)反馈表述学生讨论、展示结束后,有疑问的学生马上到相应的问题展区,听取点评同学的分析解答。

若仍有疑难或者生成新问题,可反馈到“疑难反馈”栏内。

(约5分钟)【探究共享】学生分工合作探究自己和自己小组存在的问题,并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展示到黑板上供其他小组分享,共同提高。

【点拨提升】 利用图3.2和黄河图,让学生了解水体,并知道水体的补给关系。

【点拨提升】 提高学生认识的全面性。

公开课:自然界的水循环

公开课:自然界的水循环

谢谢!
(2)陆地内循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 陆地内循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 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 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 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 到大陆上,这就是内陆循环。 发生的领域:陆地与陆地上空。 到大陆上,这就是内陆循环。 发生的领域:陆地与陆地上空。
(1)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之间的补给关系
(地下水是河流水最稳定可靠的补给形式) 地下水是河流水最稳定可靠的补给形式) 水最稳定可靠的补给形式
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如何? 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如何?
(2)河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如何? (2)河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如何? 河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如何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固态水:仅在高纬、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 件下才能存在。 件下才能存在。
2、地球上的水体包括: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
(1)海洋水:占96.53%; 海洋水: 96.53% (2)陆地水:约占3.47%; 陆地水:约占3.47%; (3)大气水:占0.001%; 大气水:
冰川水的特性: 冰川水的特性:
冰川水是陆地淡水中的主体, 冰川水是陆地淡水中的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 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 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 1/10 2/3 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连续运动的过程。(时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时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连续运动的过程。(时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自然界的水循环公开课实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公开课实用
包括水分子的动能增加、脱离液体 表面、扩散到空气中三个阶段。
能量转换
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吸收热能,从 液态转变为气态,带走大量潜热。
影响因素剖析:温度、湿度、风速等
温度
随着温度升高,水分子 动能增加,蒸发速率加
快。
湿度
空气湿度越低,水分子 的扩散速度越快,蒸发
作用越显著。
风速
风速越大,空气流动越 快,有助于将水蒸气带
地下渗透原理及过程描述
地下渗透的原理
地下渗透是指水分通过土壤和岩石的孔隙、裂隙等通道向下渗透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受到土壤和岩石的渗透性、 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地下渗透的过程
当地面降水发生时,一部分水分会被土壤吸收并储存在土壤中,形成土壤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水会逐渐向 下渗透,进入更深层的土壤和岩石中。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渗透性界面,如粘土层、砂土层等, 这些界面会影响水分的渗透速度和方向。
水循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 重要因素之一,它使得各 种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
塑造地貌形态
水循环通过地表径流、地 下径流等作用,不断塑造 着地球的地貌形态。
调节气候
水循环对气候具有调节作 用,例如海洋通过吸收和 释放热量来影响全球气候。
人类活动与水循环关系
影响水循环过程
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 灌溉等会对水循环过程产 生影响,改变地表水的分 布和流动路径。
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观察;
2. 加热灯和小风扇的使用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和烫伤;
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
•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现场,保持整洁。
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
安全提示 2. 加热灯和小风扇应放置在稳定的位置,防止倾倒;

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
A.海洋水 B.冰川 C.河流水 D.淡水湖泊水
2、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
课堂练习
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1、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 )
A.海洋水 B.冰川 C.河流水 D.淡水湖泊水
三、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1)缓解了高低纬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2)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2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课堂练习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水体 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广;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水圈构成 大气水:占0.001%; 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占96.53%; 陆地水:约占3.5%;
全球水
人类可利用
液态淡水
海洋水 96.53%
2.53%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0.94%
冰川水 68.69%
蒸腾
蒸发
蒸腾
蒸腾
蒸腾
蒸腾
蒸腾
蒸腾
蒸腾
发生领域:海洋及其上空。
海上内循环:就是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转正述职汇报
海洋
降水
蒸发
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是通过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陆地上的径流输送而实现的。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下渗,降水等环节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主要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可以改变水的时空分布,化害为利。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课型:高一新课课时: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水循环和大气环流、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一样,都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节教材主要围绕“水的运动转化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来编排,共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水体”,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水圈中的各种水体类型,并指出淡水的储量不足及其巨大作用,然后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说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从而阐明了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着的,是运动变化的。

第二个知识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水循环的类型、过程、主要环节、发生的领域及其意义,二是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该节的教学重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难点是“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

2、教学目标(1)了解水圈的组成及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学会用图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水循环三种类型的比较,河流补给类型的比较,强化比较法的使用,同时感受地球各圈层、各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性。

(3)通过学习陆地淡水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通过水循环知识的学习,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用科学的观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二、教学思路设计1、用宁夏南部山区人口迁移导人新课.一来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来可以增强学生对身边地理问题的关注,对乡土地理的学习。

2、“相互联系的水体”处理方案。

该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未作要求,内容容易理解,让学生自主活动,自学完成,但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能够认识它是水循环知识的铺垫,同时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资源观、价值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材分析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材分析一、地理教材科标要求和教学目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二)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条标准要求进行科学观念教育,受初中阶段地理知识量的局限,依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很难抽象的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运用示意图结合实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是结合实例,将本堂课的内容结合实例,分析地球表层的水循环,这就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理论知识。

本节知识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本节的知识内容覆盖了地理学习、地理问题探讨、地理实验等活动,其在数量上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技能,掌握地理科学方法的要求。

本节的内容要素质量上有助于激活学生所存储的已有知识,并能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景中,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地理技能,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

(2)用计算机设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水循环或洋流的运动的动画。

本条标准涉及“活动建议”,根据学校设备条件、师生实际水平状况,选择不同形式的途径进行模拟水循环的过程,是改进教学方式的好方式。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的动画或者图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并结合生活的例子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目标表述1.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所给资料,陈述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公开课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公开课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公开课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水循环是什么吗?它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二: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文字解释,向学生介绍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以潮白河为例,向学生展示潮白河的剖面示意图,并让学生标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四:模式图设计(15分钟)学生自己设计水循环的模式图,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通过自己的探究,学生更好地锻炼了思维能力。

五: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和干预方式,主要以潮白河流域工程为例,使学生明确人类能够干预的最主要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六: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文学的语言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启发学生能够说出水循环可以更新补充陆地淡水资源。

同时,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和回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水循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并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多关注身边的水资源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在城市化进程中,高楼大厦和柏油马路的建设标准会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呢?我们可以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可以影响地表径流,而抽取地下水和补充地下水则会影响地下径流。

此外,人工催云和人工降雨可以影响降水环节,而植树造林和城市路面硬化则会影响蒸发和蒸腾、下渗环节。

通过分析材料和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利用已经掌握的水循环规律更好地为人类活动服务,并探究研究的意义。

水循环在地球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更新补充陆地淡水资源、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是物质流也是能量流,同时也维持着全球水量平衡。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例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例分析

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启发思 考的能力和地理 思维意识。
说教材
说课例
说课例异同
说启示
1
创设场景 导入新课
2
陈述概念 提高认识
3
课例一: 邻水二中的许翀老师
深入探究 掌握新知
4
板书总结 首尾呼应
说教材
说课例
说课例异同
说启示
广告片 一个法国女人为 了一瓶水和狮子 比赛“河东狮吼”。
① 创 设 情 景 , 导 入 新 课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井水不犯河水”是否正确?
“滚滚长江东逝水”,结合生活的知识和记忆, 来回答长江口的水位会不会越来越高?
导入水循环概念后,再在黑板上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并让 同学们自己在笔记本上跟着画一次,最后再给同学们整理 一个空白的表格,让他们比较三种水循环类型的比较。
说教材
说课例
说课例异同
说启示
说教材
说课例
说课例异同
说启示
戴老师在课堂上创设了民主、平等、对话的课堂 环境,关心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的思考,处处体现 了教师的宽容。这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落实地 理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的保证。 戴老师围绕“水循环” 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学习活动,为不同层次的 学生在课堂上获取了回答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有机 会去表达,能主动去表达。 本课例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戴老师对学生的错 误回答并没有及时纠正,而是等待学生的发现,主动 提出来这个回答石油问题的,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 堂思考中,学有所得。
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说教材来自说课例说课例异同
说启示
②列举事例 解决问题
问题一: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降水量丰富,却是一个 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问题二:你猜猜可能和新加坡人改造了水循环的哪一 个环节有关?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课标的要求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1、旧教材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教材分析1、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

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淡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自然界的水循环 公开课

自然界的水循环 公开课

公开课第三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班级:高一1班韩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是各种类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认识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图中,让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导入:播放视频《水循环》。

水为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就是在拯救生命。

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水的世界,一起来关注人类的“生命之源”——水,了解水体的循环运动。

新课: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教师:(1)从存在形式上看,水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即水圈。

下面一起来看看水的这三台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分布特点和数量特征。

需了解:气态水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

(2)从空间分布上看,地球上水体可分为海洋水(96.53%),是最主要的,剩下的3.47%为大气水和陆地水。

课本54页图3.14水圈的构成显示3.47%的大气水和陆地水里咸水站0.94%,淡水2.53%。

过渡:陆地水体包括地下水、陆地水、河流水、湖泊水、生物水、冰川水、土壤水和沼泽水等。

这些水量虽然很少,但是它在自然环境中作用非常巨大,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

在世界淡水中,冰川是主体,占2/3,但目前把冰川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可利用淡水资源是如此稀少,而目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都是相当严重的,水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共同来珍惜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过渡:自然界的水体是不断运动和更新的,他们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情分析方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情分析方案
2.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描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科学利用水循环原理改变水
循环环节,更好地利用地球上的水,趋利避害。
3.学会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说明水循环过程及其主要环节,了解地球上的水是不断
循环运动的。
4.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类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促进地球
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从而树立水与自然环境、水与人类和谐共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情分析方案
基本信息
县(市、区) 尤溪县 学校姓名学科 地理
能力维度
0学情分析口教学设计口学法指导口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0多媒体教学环境口混合学习环境口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教学环境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教学主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认识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类型。
生的理念。
5.学习我国古代学者关于水循环的记录和研究,激发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民
族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
1.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难点
1.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分析工具
利用企业微信
分析方法
讨论法、类比法、探究法等。
学情分析
实践方案
1.了解学生现有的知
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课前利用企业微信软件进行预习情况
的问卷调查,结合练习检测,进一步掌握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根据统计,汇总本节课的重点,
提高课堂知识效率,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自评等级
0优秀口合格口不合格

秋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的水循环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秋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的水循环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撰写观察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自然界水循环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报告:学生需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如降雨、河流、湖泊、湿地等,记录下观察到的水循环过程,并分析这些过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报告要求图文并茂,字数不少于500字。
4.论文写作:针对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撰写一篇论文。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合理,字数不少于800字。
5.创意手抄报:学生以水循环为主题,制作一份创意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新颖,能充分展示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家庭实践:鼓励学生在家中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实践活动,如修复漏水、减少浴缸洗澡次数等,并将实践成果以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3.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针对性。
4.教学反思: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地理知识与环保意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秋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的水循环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入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自然界中的水》水循环:自然的韵律

《自然界中的水》水循环:自然的韵律

《自然界中的水》水循环:自然的韵律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最常见也最神秘的物质之一。

在自然界中,水以其独特的方式不断循环,如同一场永不停歇的舞蹈,演绎着自然的韵律。

让我们从海洋开始说起。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是水的巨大储存库。

在阳光的照耀下,海洋表面的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腾到空中。

这一过程就像是水从沉睡中苏醒,挣脱了海洋的束缚,向着天空飞去。

水蒸气在空中上升,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当水蒸气冷却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形成云。

云就像是天空中的“水仓库”,它们飘浮在空中,随风而动。

有时候,云里的小水滴或冰晶会不断碰撞、合并,变得越来越大。

当它们大到一定程度,无法再被空气托住时,就会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这是水回归大地的时刻,它们或是滋润着土地,或是在寒冷的地方堆积成雪和冰。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会直接流入江河湖泊,最终汇入海洋,完成一次简单而直接的循环。

而另一部分则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地下水在地下的岩石和土壤孔隙中流动,就像隐藏在地下的秘密河流。

在一些地方,地下水会涌出地面,形成泉水。

泉水清澈而甘甜,为周围的生物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还有一些地下水会慢慢地汇聚在一起,形成地下河。

当雨水和融雪水在地面流动时,它们会汇聚成溪流和小河。

这些小河又会逐渐汇聚成大江大河,奔腾不息地向着海洋前进。

在河流的流动过程中,水会塑造着周围的地貌,形成峡谷、平原和三角洲。

水的循环不仅仅是物理过程,它还与生命息息相关。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然后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空气中。

动物也需要水来维持生命活动,无论是饮水还是在体内进行各种生理过程。

在自然界中,水循环的速度和规模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候条件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在干旱地区,水循环的速度相对较慢,而在湿润的地区则会更加活跃。

地形地貌也会产生影响,高山地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会形成独特的水循环系统。

人类活动也在不知不觉中对水循环产生着影响。

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分析自然界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

下面是我整理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学问分析,盼望对你的学习有协助。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的简要阐述(一)水循环概念在太阳能和地球外表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合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聚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局部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局部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来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展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展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见图)。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列表分析水循环的根本环节和作用意义(见下表)水循环类型发生领域根本环节作用意义海陆间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蒸发、输送、凝聚、降水、径流、下渗等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类型。

联系四大圈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范围内进展,促使物质迁移,更新水资源,是一个永不连续的连续过程。

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内陆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蒸发、植物蒸腾、凝聚、降水等补充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蒸发、凝聚、降水挟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

三、自然界的水循环的难点分析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干脆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变更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剧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输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变更了水的原来径流路途,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改变(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变更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开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改变;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变更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高中地理_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自然界的水循环【2017级课程内容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点】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学习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水体类型1、按照存在形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照存在空间位置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陆地水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目前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以长江为主线,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四问长江话水循环观看《自然界的水循环》视频,结合《长江之歌》的歌词和陆地上的水体关系示意图,合作探究以下问题:一问:长江之水哪里来?二问:长江之水何处去?三问:长江之水如何归?长江之水把海陆空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海陆间水循环,除此以外自然界还有哪些水循环类型?具体有哪些环节?有何意义?再来通过一个微课《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来学习。

认真观看回答以下问题:1、水循环的动力是什么?2、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3、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4、分别画出三类水循环示意图①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②长江参与的水循环③未登录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5、水循环的意义(连线)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四问:长江之水为何时而波涛汹涌,淹没农田,时而偃旗息鼓,供不应求?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3题:材料一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之后的第二次全流域性大洪水, 干流中下游全线超警戒水位, 高水位持续达1个月之久, 部分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本次洪涝范围广、灾情重, 是建国以来少有的重涝年份之一。

1998年6-8月,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北侧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频繁在我国长江流域交汇,长江流域大部频降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

公开课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公开课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课标要求与理解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为“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行为动词为“运用”、“说出”,内容限定词为“过程”即水在不同空间上的转变和“主要环节”即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

本节课要求学生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模式图中,整体把握水循环。

在此基础上,理解水循环联系了四个圈层,实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中的内容。

两个蓝色的标题分别为“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本节课没有涉及河流补给的内容,把水循环的过程和水循环产生的意义做为重点处理,其中前者是基础。

3. 学情诊断分析高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通过前面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储备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学生生活经历较少,受知识面的限制,对知识的理解、案例的分析、活动的完成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角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图、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二、教学目标1.分析潮白河水的来源和去向,在潮白河剖面示意图中,标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总结水循环的模式图。

2.举例说出人类目前对水循环可干预的环节和方法。

3.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及处理策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干预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没有直接向学生展示水循环的示意图,而是以身边潮白河的案例先分析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随后学生进一步自己设计水循环模式图。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然界的水循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自然界的水循环”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自然地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地球上的水体运动、气候变化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介绍了水圈的组成和特点,让学生对地球上的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详细阐述了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并通过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最后,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如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地球上的水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水圈的组成和特点。

(2)学生能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

(3)学生能够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树立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界的水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海陆间循环的过程。

(2)水循环地理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2、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示意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黄河之水”是否都从“天上来”? 2.“奔流到海”是否真的“不复回”?
咸水 淡水
海洋水 96.53%
2.53%
冰川水 68.69%
地下淡水 30.06%
其他 水体
永冻土底冰0.86% 土壤水 0.05% 湖泊淡水 0.26% 沼泽水 0.03% 河流水 0.006% 生物水 0.003% 大气水 0.04%
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水汽
降 水
下 渗
大陆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 发 海洋
陆地内循环

蒸蒸 发腾
蒸 腾
蒸蒸 腾腾
蒸 腾
蒸 腾
蒸 腾

海上内循环蒸降发水 Nhomakorabea海洋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为什么长江水能够源 源不断东流入海而不 枯竭呢?
长江水属于水循环中的 地表径流,不断有大气降 水等的补充,使之能源源 不断的流入东海。通过大 气降水,长江水得到了不 断更新,同时水量也维持 了平衡。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0.94% 水圈的构成图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
_河__流__水__补__给__湖__泊__水___
读1当 _湖、_图湖_泊河_思泊流_水考_水补_:补_给位_给是_高_指河于_河_流河_水_流水_的_水来_位源。时图,中河流的补给可
能涉及哪几种水体?地下水,湖泊水,冰川水,大气水
1.更新水体,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舟山渔场位于长江、钱塘江的 入海口,是中国最大的渔场
为什么舟山能成为我国第一大 渔场呢?与水循环有关吗? 长江,钱塘江在舟山附近入海,带来大量的无机盐类和有机物
等营养物2质.进. 行能量交换和物质的转移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黄土高原为什么会形成 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 表形态呢?
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修建水 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
随堂练习:
1、地球上水的状态有( )
C
A.液态和固态
B.气态和固态
C.液态、气态和固态 D.液态和气态
2、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陆循环的是( )
C
A.长江东流 B.台风登陆 C.塔里木河的水蒸发 D.海水蒸发
3、下列地理现象,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
D
A.塔里木河的水蒸发 B.祁连山的永久冰川
C.海洋上的暴雨 D.我国季风区的降雨
4、在海陆间循环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D
A.海洋水的蒸发 B.大气水的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
M
P
N
B
E
C
F D
A
(1)水循环的原动力是_太__阳___辐__射___
(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蒸___发__ 形成水汽,水汽被(B)__输___送__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 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_降__水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
过(F)_地__表__径__流 和(D)_地__下__径流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 循环称为_海__陆__间____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
_补___充___、__更___新____,使水资源得以_再___生__。
M
P
N
B
E
C
F D
A
(3)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陆__地__内__循__环,N所代表 的水循环叫__海__上__内__循__环__ (4)实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_水__汽_输送、径_流__输送 人类目前能够对其施加影响的环节是__径__流__输__送__ (5)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N三种循环 中, __N__循环的水量最大,__M___循环对地球淡 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
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 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这间的补给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起来?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2.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3.水循环可划分为几种类型?各自的 循环过程?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 被稀疏,加上夏季降雨 集中,多暴雨,流动的 地表径流对高原长期侵 蚀形成了今天的黄土高 原。
3.塑造地表形态
黄河断流
(1)人类活动可以影响 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地表径流 降水、下渗和地下径流
(2)黄河断流可能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有哪些?
气候变暖而降水减少 中上游过渡引用黄河水
(3)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