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青花瓷 初中物理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青花瓷 初中物理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青花瓷(初中物理版)襄汾中学 李博例题1.如图7甲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

从情景图乙的现象表明: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

练习一.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使______停止,锣声消失.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__________不能传声.例题二: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

根据课本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_________,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_________影响。

练习二:张明和王红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 ,于是张明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王红站在另一端,张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王红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一次是从_________中传来的,另一次是从_________中传来的),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 ,求这段铁路有多长?2.遇障碍听回声距(离)至少17米如果回声到达某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此人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在15摄氏度空气中要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则此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应为_______米。

【例8】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在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这是由于 发生了改变。

练习一:春节联欢晚会上,“小沈阳”在节目中分别模仿了刘欢、阿宝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从物理角度说,他是模仿声音的 ,特别是把阿宝的高音也能唱上去,其中“高音”是指 高。

(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例题二:(09江苏)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产生的原因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复习教学案(1)(苏科版八年级上)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复习教学案(1)(苏科版八年级上)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 )
(A)只有一条 (B)2条 (C)3条 (D)至少一条
3、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两条相交直线B.线段
C.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相等线段D.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相等线段
4、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
1)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将长方形ABED以MN为折痕翻折,翻折后能使C点恰好和A点重合;
2)梯形ABMN的面积与梯形CDNM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24、已知直线 及其两侧两点A、B,如图.
(1)在直线 上求一点P,使PA=PB;
(2)在直线 上求一点Q,使 平分∠AQB.
第23题
25、在矩形ABCD中,将△ABC绕AC对折至△AEC位置,CE与AD交于点F,如图.试说明EF=DF.
18、如图,己知AB=AC,DE垂直平分AB交AC、AB于D、E两点,若AB=12cm,BC=10cm,∠A=49º,求△BCE的周长和∠EBC的度数.
19、“西气东输”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创世工程,现有两条高速公路l1、l2和两个城镇A、B(如图),准备建一个燃气控制中心站P,使中心站到两条公路距离相等,并且到两个城镇等距离,请你画出中心站的位置。(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
7、如图,A、B是安达公路边两个新建的居民小区,某镇需在公路边增加一个公共汽车站,这个公共汽车站建在什么位置,才能使两个小区到车站的路程一样,找出汽车站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8、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QA⊥OA于A,QB⊥OB于B,则AQ=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数等有关知识.重点: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难点:对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理解.知识回顾(一)正负数、有理数的分类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整数,试举例说明.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试举例说明.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二)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三)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__0__.一般地:若a为任一有理数,则a的相反数为-a.相反数的相关性质:1.相反数的几何意义: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除0外)分别在原点0的两边,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四)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__0__.一个有理数a的绝对值,用式子表示就是:(1)当a是正数(即a>0)时,∣a∣=a;(2)当a是负数(即a<0)时,∣a∣=__-a__;(3)当a =0时,∣a ∣= 0 .(五)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加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理数减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理数乘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理数除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理数的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乘方.即:a n=aa …a (有n 个a ).从运算上看式子a n ,可以读作a 的n 次方;从结果上看式子a n ,可以读作a 的n 次幂. 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六)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叫做科学记数法.1.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1,,-789,25,0,-20,,-590,78正整数集{1,25,…};正有理数集{1,25,78…}; ,-789,-20,,-590…};负整数集{-789,-20,-590…};自然数集{1,25,0…};正分数集{78…};,,…}.2.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 D )3.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 4,-|-2|,,1,0.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D )A .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B .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C .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D .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5.-5的相反数是__5__;-(-8)的相反数是-8;-[+(-6)]=__6__;0的相反数是__0__;a 的相反数是-a .6.若a 和b 是互为相反数,则a +b =__0__.7.如果-x =-6,那么x =__6__;-x =9,那么x =-9.8.|-8|=__8__;-|-5|=-5;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9.如果a >3,则|a -3|=__a -3__,|3-a |=a -3. 10.有理数中,最大的负整数是__-1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1__,最大的非正数是__0__.11.33=__27__;(-12)2=__14__;-52=-25;22的平方是__16__. 1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C )A .-52=(-5)2B .(-1)1996=-1996 C .(-1)2003-(-1)=0 D .(-1)99-1=01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 305 000 000=1.305×109;-1 020=-1.02×103. 14.120万用科学记数法应写成1.20×10624000.15.千万分位;5.47×105精确到__千__位.16.计算:(1)12-(-18)+(-7)-15;解:原式=12+18-7-15=30-22=8;(2)-23÷49×(-23)3; 解:原式=-8×94×(-827) =163; (3)(-1)10×2+(-2)3÷4;解:原式=1×2-8÷4=2-2=0;(4)(-10)4+[(-4)2-(3+32)×2].解:原式=10000+[16-(3+9)×2]=10000+(16-24)=10000-8=9992.。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复习课》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复习课》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复习课》导学案我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复习课》导学案如下: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回顾和巩固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检验学生对第一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2.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导学案、练习题。

五、活动过程1. 回顾导入:通过PPT展示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复习第一章的内容,巩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4.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5.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希望大家能够扎实掌握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提高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复习课》导学案时,我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这些细节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

在课堂讲解环节,我会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这个环节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清晰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我会特别注意讲解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力求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透彻。

同时,我也会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讲解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编号:04【学习目标】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燃烧热的计算3、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加*的内容为本章重难点。

【基础自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相结合的,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

2、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1)E(吸收) E(释放)——放热反应E(吸收) E(释放)——吸热反应(2)∑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物质发生变化时,不变。

⑵能量守恒定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能量,如转化为等。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3、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思维拓展】1、“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2、凡是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3、是否存在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为什么?4、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化学键强弱有何关系?三、焓变、反应热1、在吸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吸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填+、—)。

在放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

2、计算△H的方法:△H= 的总能量- 的总能量=*四、热化学方程式观察例1——例3中的热化学方程式例1.在2000C、101KPa时,1mol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HI的反应,有关文献上表示为:例2.在250C、101KPa时,有2mol由H2和O2化合生成1molH2O的反应,一个生成气态水,一个生成液态水,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例3. 合成氨的反应热可以表示为:【自主总结】: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和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章 2《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复习学案+检测

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章 2《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复习学案+检测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2《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2.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新知探究·夯实知识基础】1.命题的概念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q且p⇒/q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q且q⇒pp是q的充要条件p⇔q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q且q⇒/p [常用结论]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两个结论(1)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p成立的对象构成的集合为A,q成立的对象构成的集合为Bp是q的充分条件A⊆Bp是q的必要条件B⊆A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 B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 Ap是q的充要条件A=B[学练结合]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x2+2x-3<0”是命题. ()(2)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是“若p,则q”.()(3)当q是p的必要条件时,p是q的充分条件.()(4)“若p不成立,则q不成立”等价于“若q成立,则p成立”.()[解析](1)错误.该语句不能判断真假,故该说法是错误的.(2)错误.否命题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3)正确.q是p的必要条件说明p⇒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4)正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答案](1)×(2)×(3)√(4)√2.(教材改编)命题“若α=π4,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A.若α≠π4,则tan α≠1B.若α=π4,则tan α≠1C.若tan α≠1,则α≠π4D.若tan α≠1,则α=π4C[“若p,则q”的逆否命题是“若q,则p”,显然q:tan α≠1,p:α≠π4,所以该命题的逆否命题是“若tan α≠1,则α≠π4”.]3.已知集合A={1,a},B={1,2,3},则“a=3”是“A⊆B”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A[a=3时,A={1,3},显然A⊆B.但A⊆B时,a=2或3.∴“a=3”是“A⊆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4.设p:x<3,q:-1<x<3,则p是q成立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B[x<⇒/-1<x<3,但-1<x<3⇒x<3,因此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5.命题“若a>-3,则a>-6”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为()A.1B.2 C.3D.4B[原命题正确,从而其逆否命题也正确;其逆命题为“若a>-6,则a >-3”是假命题,从而其否命题也是假命题.因此4个命题中有2个假命题.]【题型探究·突破重点难点】题型一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及真假判断[题组集训]1.命题“若a2+b2=0,则a=b=0”的逆否命题是()A.若a2+b2≠0,则a≠0且b≠0 B.若a2+b2≠0,则a≠0或b≠0 C.若a=0且b=0,则a2+b2≠0 D.若a≠0或b≠0,则a2+b2≠0 D[“若a2+b2=0,则a=b=0”的逆否命题是“若a≠0或b≠0,则a2+b2≠0”,故选D.]2.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命题“若x>1,则x2>1”的否命题B.命题“若x>y,则x>|y|”的逆命题C.命题“若x=1,则x2+x-2=0”的否命题D.命题“若1x>1,则x>1”的逆否命题B[对于A,命题“若x>1,则x2>1”的否命题为“若x≤1,则x2≤1”,易知当x=-2时,x2=4>1,故为假命题;对于B,命题“若x>y,则x>|y|”的逆命题为“若x>|y|,则x>y”,分析可知为真命题;对于C,命题“若x=1,则x2+x-2=0”的否命题为“若x≠1,则x2+x-2≠0”,易知当x=-2时,x2+x-2=0,故为假命题;对于D,命题“若1x>1,则x>1”是假命题,则其逆否命题为假命题,故选B.]3.某食品的广告词为“幸福的人们都拥有”,这句话的等价命题是() A.不拥有的人们会幸福B.幸福的人们不都拥有C.拥有的人们不幸福D.不拥有的人们不幸福D[命题的等价命题就是其逆否命题,故选D.]4.“若m<n,则ms2<ns2”,则命题的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2[原命题:“若m<n,则ms2<ns2”,这是假命题,因为若s=0时,由m<n,得到ms2=ns2=0,不能推出ms2<ns2.逆命题:“若ms2<ns2,则m<n”,这是真命题,因为由ms2<ns2得到s2>0,所以两边同除以s2,得m<n,因为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真假相同,逆命题和否命题的真假相同,所以真命题的个数是2.]1.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关键要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条件与结论互换即得逆命题,将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即得否命题,将条件与结论互换的同时进行否定即得逆否命题.提醒:当一个命题有大前提而要写出其他三种命题时,必须保留大前提,也就是大前提不动.2.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1)联系已有的数学公式、定理、结论进行正面直接判断.(2)利用原命题和其逆否命题的等价关系进行判断.(1)对于不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需先改写;(2)若命题有大前提,写其他三种命题时需保留大前提.2.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给出推理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反例即可.3.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这一性质,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不易进行时,可转化为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题型二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多维探究)【例1】(1)设a,b,c,d是非零实数,则“ad=bc”是“a,b,c,d成等比数列”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设集合M={x|0<x≤3},N={x|0<x≤2},那么“m∉M”是“m∉N”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B(2)A[(1)a,b,c,d是非零实数,若ad=bc,则ba=dc,此时a,b,c,d不一定成等比数列;反之,若a,b,c,d成等比数列,则ab=cd,所以ad=bc,所以“ad=bc”是“a,b,c,d成等比数列”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B.(2)条件与结论都是否定形式,可转化为判断“m∈N”是“m∈M”的什么条件.由N M知,“m∈N”是“m∈M”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从而“m∉M”是“m∉N”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规律方法]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可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①确定条件p是什么,结论q是什么;②尝试由条件p 推结论q ,由结论q 推条件p ;③确定条件p 和结论q 的关系.(2)等价转换法:对于含否定形式的命题,如﹁p 是﹁q 的什么条件,利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可转化为求q 是p 的什么条件.(3)集合法:根据p ,q 成立时对应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易错警示:判断条件之间的充要关系要注意条件之间的语句描述,比如正确理解“p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q ”应是“q 推出p ,而p 不能推出q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已知条件p :x >1或x <-3,条件q :5x -6>x 2,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A (2)A [(1)由x 3>8可得x >2,从而|x |>2成立,由|x |>2可得x >2或x <-2,从而x 3>8不一定成立.因此“x 3>8”是“|x |>2”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2)由5x -6>x 2得2<x <3,即q :2<x <3.所以q ⇒p ,pq ,从而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即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题型三 充分、必要条件的应用(多维探究)【例2】 (1)设命题p :(4x -3)2≤1,命题q :x 2-(2m +1)x +m (m +1)≤0,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0,12B.⎝ ⎛⎭⎪⎫0,12 C .(-∞,0]∪⎣⎢⎡⎭⎪⎫12,+∞ D .(-∞,0)∪(0,+∞) (2)“直线x -y -k =0与圆(x -1)2+y 2=2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可以是( )A .-1≤k <3B .-1≤k ≤3C .0<k <3D .k <-1或k >3(1)A (2)C [(1)由(4x -3)2≤1得12≤x ≤1,即p :12≤x ≤1,由x 2-(2m +1)x +m (m +1)≤0得m ≤x ≤m +1,即q :m ≤x ≤m +1.由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从而⎩⎪⎨⎪⎧⎭⎪⎬⎪⎫x ⎪⎪⎪ 12≤x ≤1{x |m ≤x ≤m +1}.∴⎩⎪⎨⎪⎧ m ≤12m +1≥1,解得0≤m ≤12,故选A.(2)“直线x -y -k =0与圆(x -1)2+y 2=2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的充要条件是|1-k |2<2,即-1<k <3. 故所求应是集合{k |-1<k <3}的一个子集,故选C.][规律方法] 利用充要条件求参数的关注点(1)巧用转化求参数: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2)端点取值慎取舍:在求参数范围时,要注意边界或区间端点值的检验,从而确定取舍.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1,1]B .[-1,0]C .[1,2]D .[-1,2](2)设n ∈N *,一元二次方程x 2-4x +n =0有整数根的充要条件是n =________.(1)A (2)3或4 [(1)由题意知(-1,4)(2m 2-3,+∞),∴2m 2-3≤-1,解得-1≤m ≤1,故选A.(2)当Δ=16-4n ≥0,即n ≤4时,方程x 2-4x +n =0的两根为x =4±16-4n 2=2±4-n .又n ∈N *,且n ≤4,则当n =3,4时,方程有整数根.]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2《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复习检测一、选择题1.“a<0,b<0”的一个必要条件为()A.a+b<0B.a-b>0C.ab>1 D.ab<-12.已知命题p:“若x≥a2+b2,则x≥2a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命题p的逆命题是“若x<a2+b2,则x<2ab”B.命题p的逆命题是“若x<2ab,则x<a2+b2”C.命题p的否命题是“若x<a2+b2,则x<2ab”D.命题p的否命题是“若x≥a2+b2,则x<2ab”3.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则“f(0)=0”是“函数f(x)为奇函数”的() 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要条件C.充分不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命题“设a,b,c∈R,若a>b,则ac2>bc2”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0 B.1C.2 D.45.命题p:“若a≥b,则a+b>2 012且a>-b”的逆否命题是() A.若a+b≤2 012且a≤-b,则a<bB.若a+b≤2 012且a≤-b,则a>bC.若a+b≤2 012或a≤-b,则a<bD.若a+b≤2 012或a≤-b,则a>b6.等比数列{a n}中,a1>0,则“a1<a3”是“a3<a6”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对于实数x,y,若p:x+y≠4,q:x≠3或y≠1,则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为AC,BD,则“四边形ABCD为菱形”是“AC ⊥BD”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给定下列四个命题: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其中,为真命题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已知命题p:|x+1|>2;命题q:x≤a,且¬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A.(-∞,-3) B.(-∞,-3]C.(-∞,1) D.(-∞,1]11.“x<m-1或x>m+1”是“x2-2x-3>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0,2]B.(0,2)C.[0,2) D.(0,2]二、填空题12.命题“若x2-x≥0,则x>2”的否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设甲、乙、丙、丁是四个命题,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要条件,丁是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那么丁是甲的________条件.14.有下列几个命题:①“若a>b,则1a>1b”的否命题;②“若x+y=0,则x,y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③“若x2<4,则-2<x<2”的逆否命题.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15.已知p(x):x2+2x-m>0,若p(1)是假命题,p(2)是真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6.已知α:x≥a,β:|x-1|<1.若α是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2《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复习检测解析一、选择题1.“a<0,b<0”的一个必要条件为()A.a+b<0B.a-b>0C.ab>1 D.ab<-1【答案】A【解析】若a<0,b<0,则一定有a+b<0.故选A.2.已知命题p:“若x≥a2+b2,则x≥2a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命题p的逆命题是“若x<a2+b2,则x<2ab”B.命题p的逆命题是“若x<2ab,则x<a2+b2”C.命题p的否命题是“若x<a2+b2,则x<2ab”D.命题p的否命题是“若x≥a2+b2,则x<2ab”【答案】C【解析】命题p的逆命题是“若x≥2ab,则x≥a2+b2”,故A,B都错误;命题p的否命题是“若x<a2+b2,则x<2ab”,故C正确,D错误.3.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则“f(0)=0”是“函数f(x)为奇函数”的() 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要条件C.充分不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可以推出f(0)=0,但f(0)=0不能推出函数f(x)为奇函数,例如f(x)=x2.故选A.4.命题“设a,b,c∈R,若a>b,则ac2>bc2”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0 B.1C.2 D.4【答案】C【解析】当c=0时,ac2=bc2,所以原命题是假命题;由于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真假一致,所以逆否命题也是假命题;逆命题为“设a,b,c∈R,若ac2>bc2,则a>b”,是真命题;由于否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一致,所以逆命题与否命题都为真命题.综上所述,真命题的个数为2.5.命题p:“若a≥b,则a+b>2 012且a>-b”的逆否命题是() A.若a+b≤2 012且a≤-b,则a<bB.若a+b≤2 012且a≤-b,则a>bC.若a+b≤2 012或a≤-b,则a<bD.若a+b≤2 012或a≤-b,则a>b【答案】C【解析】根据逆否命题的定义可得命题p:“若a≥b,则a+b>2 012且a>-b”的逆否命题是:若a+b≤2 012或a≤-b,则a<b.故选C.6.等比数列{a n}中,a1>0,则“a1<a3”是“a3<a6”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设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q.若a1<a3,∴a1<a1q2,∴q2>1,若q<-1,则a3=a1q2>0,a6=a1q5<0,∴a3<a6不成立;若a3<a6成立,则a1q2<a1q5,又a1>0,∴q3>1,∴q>1,∴a1<a3成立,综合可知,“a1<a3”是“a3<a6”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7.对于实数x,y,若p:x+y≠4,q:x≠3或y≠1,则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由于命题“若x=3且y=1,则x+y=4”为真命题,可知该命题的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即p⇒q.由x≠3或y≠1,但x=2,y=2时有x+y=4,即q⇒/p.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8.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为AC,BD,则“四边形ABCD为菱形”是“AC ⊥BD”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当四边形ABCD为菱形时,必有对角线互相垂直,即AC⊥BD;当四边形ABCD中AC⊥BD时,四边形ABCD不一定是菱形,还需要AC与BD互相平分.综上知,“四边形ABCD为菱形”是“AC⊥BD”的充分不必要条件.9.给定下列四个命题: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其中,为真命题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时,这两个平面才相互平行,所以①为假命题;②符合两个平面相互垂直的判定定理,所以②为真命题;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或异面,所以③为假命题;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④为真命题.10.已知命题p :|x +1|>2;命题q :x ≤a ,且¬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3)B .(-∞,-3]C .(-∞,1)D .(-∞,1] 【答案】A【解析】命题p :|x +1|>2,即x <-3或x >1.∵¬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x |x ≤a }{x |x <-3或x >1},∴a <-3.故选A. 11.“x <m -1或x >m +1”是“x 2-2x -3>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0,2]B .(0,2)C .[0,2)D .(0,2] 【答案】A【解析】由x 2-2x -3>0得x >3或x <-1.若“x <m -1或x >m +1”是“x 2-2x -3>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m +1≤3,m -1≥-1且等号不同时成立,即0≤m ≤2.故选A.二、填空题12.命题“若x 2-x ≥0,则x >2”的否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若x 2-x <0,则x ≤2【解析】命题的否命题需要同时否定条件和结论,则命题“若x 2-x ≥0,则x >2”的否命题是“若x 2-x <0,则x ≤2”.13.设甲、乙、丙、丁是四个命题,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要条件,丁是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那么丁是甲的________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解析】因为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甲⇒乙,乙⇒/ 甲;又因为丙是乙的充要条件,即乙⇔丙;又因为丁是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丙⇒丁,丁⇒/ 丙;故甲⇒丁,丁⇒/ 甲,即丁是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14.有下列几个命题:①“若a >b ,则1a >1b ”的否命题;②“若x +y =0,则x ,y 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③“若x2<4,则-2<x<2”的逆否命题.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②③【解析】①中原命题的否命题为“若a≤b,则1a≤1b”,为假命题;②中原命题的逆命题为:“若x,y互为相反数,则x+y=0”,为真命题;③中原命题为真命题,故逆否命题为真命题.15.已知p(x):x2+2x-m>0,若p(1)是假命题,p(2)是真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3,8)【解析】因为p(1)是假命题,所以1+2-m≤0,解得m≥3.又p(2)是真命题,所以4+4-m>0,解得m<8.故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3,8).16.已知α:x≥a,β:|x-1|<1.若α是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0]【解析】α可看作集合A={x|x≥a}.∵β:|x-1|<1,∴0<x<2,∴β可看作集合B={x|0<x<2}.又α是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A,∴a≤0.。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第1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复习学案(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第1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复习学案(新版)济南版

第1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课型:______课主备人:______授课人:______授课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学生:______一、学习目标:1、复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查缺补漏,明确重点、难点、易错点和考点,整理错题本。

二、重点:构建知识网,整理错题本难点:整理重点、难点、易错点和考点三、知识盘点:1、花的结构和类型、传粉和受精[ ]_____,内含有[1]__________ [ ]_____花的主要结构 [ ]_____是_____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 ]_____ [ ]_____[⑤]_____,[⑦]_____,[⑨]_____,[a]_____,[b]_____,[⑩]_____。

按照花蕊情况,上图的花是_____,进行的传粉方式是_____。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种子的结构[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1]_____,[2]_____,[3]_____,[4]_____,[5]_____,[6]_____3、种子的萌发条件及过程①③对照,变量是_____,②③对照,变量是_____,③④对照,变量是_____,③⑤对照,变量是_____,对照组是_____组。

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等,自身条件是种子必须具有_____、_____的胚以及供____发育的营养物质且度过了_____期。

胚芽→_____胚轴→_____胚→_____胚根→_____子叶:提供或转运营养右图中,_____曲线表示鲜重(或单子叶植物胚的干重);_____曲线表示干重(或双子叶植物胚的干重)。

ab段曲线上升原因是种子_____;ae段,仅进行_____作用;e点开始进行_____作用;ec段,光合作用_____呼吸作用;cd段,光合作用_____呼吸作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学案 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学案 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2课时)【复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物体的相对性.2.会用两种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3.理解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4.会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5.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会计算平均速度.【重点难点】1.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和速度的计算.2.平均速度的计算.3.长度的测量【知识梳理】1.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2.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______3.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4.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我们用字母_____表示路程,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用____表示时间,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用______表示速度,它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作为速度的单位,符号是_______或________.计算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在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要同一.5.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6.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7.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______.8.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1km=_______m; 1dm=_______m;1cm=_______m;1mm=_______m;1μm=_______m;1nm=_______m9.在运动场和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测量时间,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1h=______min;1min=_______s.10.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______,但误差是不能_______的,只能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减小误差的方法.【知识网络】【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方法总结:分度值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数时要看清起始刻度和末端刻度,估读到____________.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例2.一个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L1=2.45cm;L2=2.46cm; L3=2.47cm;L4=2.48cm,那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__________cm方法总结:对于测量错误的数据要_______,计算结果的位数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船进入轨道后,以7.8km/s 的速度围绕地球运动,但是在飞船内的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却认为他们自己是静止的,则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地球B 月球C 太阳 D飞船方法总结: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以参照物为标准,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说物体是________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说物体是_______的.例4.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约为100km/h,而磁悬浮列车设计速度约为500km/h,南京到上海的路程约300km,按以上速度计算,磁悬浮列车从南京到上海需要多少小时?如果是普通列车又需要多少小时?磁悬浮列车比普通列车节省多少时间?例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运动的描述单位动与静快与慢工具方法误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速度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方法总结: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物体的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复习学案(第1课时)【复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的来源.2.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单位.3.初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4.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5.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重点难点】1.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之间的换算.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以及刻度尺的读数.3.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梳理】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__________.为了国际间交流的方便,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_,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1km=_______m;1dm=_______m;1cm=_______m;1mm=_______m;1μm=_______m;1nm=_______m3.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1)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会放:放正,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3)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_________.(4)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5)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1h=______min,1min=________s,1h=_________s.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5.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_______,但误差不能________只能尽量________.【典型例题】例1.单位换算: 5.4km=_______m; 1.5h=_______min=________s解题过程:例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例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时,记录如下六组数据:11.25cm、11.27cm、12.24cm、11.26cm、11.290cm、11.29cm,则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解题过程:【针对练习】1.单位换算:1.5mm=________μm;(3)15min=______h;(4)2h=_______s 2.一名粗心的同学记录中忘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_____;(2)一本字典的厚度是3.5____;(3)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是1.9____ (4)一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是0.8______.(5)人跑1000m的时间是4______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______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_______cm.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为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3题图 4题图5.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_. 【达标测试】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1.一张课桌的高约为80_____,淄博至武汉的铁路长1348_____.烧开一壶水大约用15______.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1.6______.2.单位换算:4.8m=_______μm; 50nm=________m; 2.5h=_______min=______s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4.下列关于单位的换算,其中正确的是( )A 7.2m=7.2×100=720cmB 7.2m=7.2cm×100=720cmC 7.2m=7.2×100cm=720cmD 7.2m=7.2m×100cm=720cm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B 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C 测量工具越精密、方法越合理、误差越小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6.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下列要求不必要的是( )A 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体B 必须从刻度尺的最左端量起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 记录时必须注明单位7.四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是6.58cm、6.60cm、6.59cm、6.61cm,在更接近真实值的是( )A 6.595cmB 6.59cmC 6.6cmD 6.60cm【课堂小结】本节课你都掌握了哪些内容?第一章物体的运动----运动的描述复习学案(第2课时)【复习目标】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3.理解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4.会用v=s/t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1.参照物的选择.2.速度公式v=s/t的应用.【知识梳理】1.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2.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______3.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4.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我们用字母_____表示路程,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用____表示时间,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用______表示速度,它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作为速度的单位,符号是_______或________.计算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在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要同一.【典型例题】例1.小红坐在行驶的汽车上,请判断小红在下列情况下是运动还是静止.A.相对于地面,小红______.B,相对于司机,小红______.C相对于跟汽车同向行驶快慢相同的另一辆汽车,小红_______.D相对于路上的行人,小红_______.例2.上海和南京间的高速路长约300km,如果汽车跑完这段公路需要3h,则汽车的速度约为多少?【针对练习】1.以下关于静止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 同步卫星看上去是“静止”的B 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感觉飞船是“静止”的C 空中加油机的飞行员看到被加油的战斗机是“静止”的D 法国飞行员在空战中,伸手抓住“静止”的子弹2.下列两物体保持静止的是( )A 太阳和地球B 地球和同步卫星C 人走路时左脚和右脚D 行进中的列车和铁轨3.单位换算:5m/s=______km/h; 72km/h=_______m/s4.无线电波速度为3×108m/s,向月球发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并返回地球共需要2.56s,求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达标测试】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1.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岸上有树,相对于树来说,人是______的,小船是______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______的,树是______的.2.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两个物体,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是_________的,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是_______的.3.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一列火车中,放在车厢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 火车B 坐在椅子上的乘客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 关着的车门4.若某人跳伞时看到身旁的直升机正在下降,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 )A 下降B 上升C 静止D 都有可能5.汽车的速度是25m/s,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填上单位:一般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______;一辆汽车的速度约为80______.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4s内通过20m,则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8.做匀速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1:2,运动时间之比为3:5,则它们的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__.9.小明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m,他骑车的速度是15km/h,则他骑车上学,路上需用多少小时?合多少分钟?10.火车速度为25m/s,飞机速度为850km/h,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为1530km,则乘飞机比乘火车少用多少时间?第一章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路程的计算复习学案(第3课时)【复习目标】1. 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知道平均速度.4.会计算平均速度.【重点难点】1.匀速直线运动以及计算.2.平均速度的计算.【知识梳理】1.生活中我们用两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在__________相同时,比较路程,哪个物体的路程越长,运动就越快;二是在__________相同时,比较时间,哪个物体运动时间越短,则物体运动就越快.第二种方法人们用起来不习惯,故物理上用第一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所以提出了速度这个物理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和任何一段时间内的速度都________.即速度是一个________,它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计算速度的公式为__________.3.变速运动中,我们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为________ 【典型例题】例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中v=s/t的理解,正确的是( )A v与s成正比B v与t成反比C 当t一定时,v与s成正比D v不随s和t的变化而变化例2.某人从甲地到乙地,他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后,改用3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针对练习】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s内通过20m,则前5s的速度是________.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路程越大,速度越大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D 速度不变,通过的路程跟时间成正比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 V甲>V乙B V甲<V乙C V甲=V乙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题图 A B C D5.某人从甲地到乙地,前一半时间他以1.5m/s的速度行走,后一半时间他改用2.5m/s 的速度走完,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达标测试】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那么它的速度为_______,在第2s内的速度为_________,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2.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 2:9B 9:2C 2:1D 1:2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A 一定都不相等B 不一定都相等C 一定都相等D 三种情况都不正确4.一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从甲到乙为上坡,速度为2m/s,从乙到甲为下坡,速度为3m/s,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 )5.小明同学骑车上学,从家经书店到学校共5400m,家离书店1800m,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了5min,在此等同学1min,然后又经12min达到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6.一列火车长100m,以5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200m的桥,需要的时间为______7.如图所示是襄樊往返于丹江的列车时刻表,则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7531 襄樊8:43丹江11:588:43 9:13 9:53 10:05 10:22 11:12 11:36 11:58车次自襄樊起公里0 19 30 39 45 76 95 103始发终到襄樊马棚黑龙堰朱坡陈家湖老河口苏家河丹江7532 丹江13:00襄樊16:3416:34 16:03 15:37 15:25 14:39 13:48 13:22 13:00出150m的危险区,至少要用多大速度?第一章物体的运动能力提高训练1.某同学按精确测量要求测得某课本的宽度为18.52cm,由此可以推知他所用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此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为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2.一位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60km/h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2秒钟就驶过一根路边相距45米的电线杆,则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m/s,这辆车_______(填“已经”或“没有”)超过限速.3.通过看电视,我们看到“神州六号”飞船中的一个场景:宇航员费俊龙手中拿着一本书,当他松手后,书“悬”在空中.这本书相对于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是运动的4.天文学中常用的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叫光年,1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所传播的距离.许多科学家对太阳系以外距我们10.8光年的一颗恒星波江座ε星极感兴趣,设想几十年或一百年后,地球上一艘速度达到光速0.9倍的超级宇宙飞船飞向该星,那么它经过______年可到达该星.5.在新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已悄悄地接近了终点,于是它撒腿就跑,最后和乌龟同时到达了终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整个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B 在整个时间内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 在兔子睡觉前,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 在整个过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始终小于兔子的平均速度6.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岸边和行船B 行船和岸边C 都是行船D 都是岸边7.在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的枪声才计时,他记录的成绩为13.69秒,则运动员的真实成绩应为(当时气温为15℃)( )A 14.30秒B 13.35秒C 13.98秒D 13.40秒8.甲乙两人沿平直的蓄水大坝并肩行走,上坝后第1min内走了40m,第2min内走了30m,连续走完了190m大坝共用了4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他们在第2min内,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他们走完了120m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5m/sC 他们在第1min和最后1min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D 在行走中,甲相对于乙的速度是09.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这三辆车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 只有甲车 B 只有乙车 C 只有丙车 D 甲车、丙车10.李白和王维进行百米赛跑,每次李白都比王维提前10m到达终点,若让李白远离起点10m,王维仍在起点处同时起跑,两人仍按原速运动,则( )A 李白先到达终点B 王维先到达终点C 同时到达终点D 不能确定11.学生参加100m测试,下列关于其运动快慢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观众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的快慢B 终点裁判员是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的快慢C 物理学中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的快慢D 物理学中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的快慢12.驾驶员看到过马路的人,从决定停车直到右脚刚刚踩在刹车板上,在这段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踩刹车板到车停下的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普通人正常的反应时间为0.5s—1.5s,酒后驾驶的反应时间则增加2—3倍,为确保安全,从2004年5月1日起,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酒后驾车给予严厉处罚.小张正常反应时间是1s,他以72km/h的速度开车反应距离为多少米?假设小张酒后驾驶的反应时间是正常时的2倍,那么他以相同的速度驾驶时反应距离又是多少米?13.射击运动员打活动靶,子弹的速度是800m/s,活动靶移动速度是20m/s,若活动靶移动方向和射击方向垂直,运动员在距中弹点100处,运动员在活动靶距中弹点多远时开枪,才能正好击中活动靶?14.一辆向峭壁方向行驶的汽车,在距离前面峭壁440m处鸣笛,经2.5s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空气为15℃)15.建设中常用到爆破技术,在一次山石的爆破中,用了一条80cm长的导火索来引爆装在钻孔里的炸药,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假若爆破者将导火索点燃后,迅速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破前跑到离爆破点600m远的安全地区?。

江苏省中考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无答案) 学案

江苏省中考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无答案) 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考纲要求(1)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的特性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3)了解声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典例剖析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宇航员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例2.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二:声音的特性例3.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例4.如图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塑料吸管做的响笛,并将它不断剪短。

这是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三:怎样控制噪声例5.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例6. 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A.在人耳处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四:超声波与次声波例7.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发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例8.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难点突破例9.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学案篇一: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学案(共三课时)第一章有理数的回顾教学目标:1:识记有理数的基本概念;2:能运用相关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掌握并会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和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算法。

教学过程:1.它们被称为倒数。

一个与另一个相反。

a的反数是(a是任意有理数);0的对立面是若a、b互为相反数,则.若a+b=0,则2.数字轴上代表数字a点和原点的数字a的绝对值称为数字a。

记住做| a |。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点到b点的。

正数的绝对值就是它;如果a>0,则a=a;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若a<0,则a=-a;一0的绝对值是.若a=0,则a=0;1)数字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正数都大于,负数都小于;正数一切负数;2)两个负数,也就是说,如果a<0,B<0,a聚焦于B,那么a<B3)做差法:∵a-b>0,∴;4)商法:∵ A/b>1,b>0,∵八:科学记数法大于一0的数字以的形式记录,其中A为(1?A<10)。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科学计数法,N是一个正整数。

注意:指数n与原数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同步测试:(1)使用科学符号表示以下数字:230000=134000000000=(2)以下用科学符号表示的数字是什么?364.315×10=1.02×10=九:大致数字接近准确数而不等于准确数的数。

同步测试:如果以下问题中的数据准确,则为()a.今天的气温是28cb.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38万千米c、小明身高约148厘米。

有800名七年级学生十:有效数字从一个数字来看,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字的有效数字。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用精确度表示。

例如,如果近似数字为20400,则它有一个最接近的有效数字2例2。

在相应的集合中填写以下数字:1,-0.20,31,325,-789,0,-23.13,0.618,-2021.π5?};?};?};?}.整数集:{负集:{分数集:{有理集:{例3、按规律填数:(1)2,7,12,17,(),(),??(2)1,2,4,8,16,(),(),??例4。

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学案

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学案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明确学习目标】:1、描述身边的生物的具体特征,并能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关注身边的生物。

4、概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5、概述生物学的呀妞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6、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具有____________现象2.生物都能__________,有小长大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_______后代。

4.生物具有_______与变异的现象5.生物具有__________性6.生物能_______环境并_______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在不同的___________,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类群。

4.栖息地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生物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_________、测量法、调查法等。

2.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___________、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实验原则:设计________实验,控制________变量,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__________)。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1.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连线)2.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2)对光:转动__________,使_________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 ____________ ,直到看到__________的视野;(3)观察记录(4)整理和存放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_____________。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设计:第一章第5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设计:第一章第5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第5节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碱可以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如:NaOH+HCl===________+H2O2NaOH+H2SO4===________+2H2O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________与碱中的________结合形成中性的、难电离的水,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两个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我们可以用指示剂检测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酚酞是一种指示剂,其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用它可以判断中和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说明①中和反应的反应物特指酸和碱。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这句话是错误的。

例如:Fe2O3+6HCl===2FeCl3+3H2O,CuO+H2SO4===CuSO4+H2O这两个反应都生成了盐和水,但却不是中和反应。

②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例1(咸宁中考)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的关系,不正确的是()例2将a%的氢氧化钠溶液b克和b%的盐酸溶液a克混合,下列物质不能与这种混合液发生反应的是()A.氧化铜粉末B.盐酸C.氢氧化钠固体D.硝酸银溶液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可向土壤中撒适量的熟石灰中和其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的废水应处理后再排出,防止造成水源的污染。

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帮助消化,但胃酸过多,反而消化不良,可遵医嘱服用碱性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皮肤被蚊虫叮咬会脓肿起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皮肤内注入蚁酸,可涂抹含碱性物质的药水来减轻痛痒。

例3(金华中考)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A.食醋B.料酒C.纯碱D.食盐水中和反应图像的变化例4常温下,往盛放适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并充分搅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描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掌握碱金属和卤素的性质;3、理解核素的表示方法和同位素;4、会应用元素周期律;5、能判断化学键类型,会写常见物质的电子式。

【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与同位素1、原子的构成:2、原子的表示方法:①原子可表示为,代表的意义是。

②a b X c d的含义:a代表,b代表,c代表,d代表。

3、原子中各粒子存在的数据关系:①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②电子关系:对于中性原子:核外电子数===;对于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对于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4、元素、核素与同位素:(1)概念:①元素:具有相同的的原子的总称。

②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和一定数目的的一种。

③同位素:相同而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互称为同位素。

(2)三者之间的关系:(二)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及结构(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到排列;②将的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③把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称为一族。

(2)周期表的结构:(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周期序数=;主族序数==;主族元素的负化合价=。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内容(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等)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

(2)运用列表对比,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三)化学键1、化学键: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叫做化学键。

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的断裂和的形成的过程。

2二、规律方法总结1、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规律(1)元素金属性的判断规律①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向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应则越弱。

③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例如,碱性:NaOH >Mg(OH)2>Al(OH)3,则元素的金属性:Na >Mg >Al 。

④金属单质和另外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2)元素非金属性的判断规律①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向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若该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例如,酸性:HClO 4 (最强酸) >H 2SO 4 (强酸) >H 3PO 4 (中强酸) >H 4SiO 4(弱酸),则元素的非金属性:Cl >S >P >Si 。

③若容易生成气态氢化物,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④若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⑤非金属单质和另外非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2、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1)同种元素微粒的半径比较①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Na +)<r(Na);②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Cl -)>r(Cl);③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r(Fe 2+)>r(Fe 3+)。

(2)不同元素微粒半径的比较①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最高价阳离子半径、最低价阴半径均渐小(仅限主族元素),如r(Na)>r(Mg)>r(Al)>r(S)>r(Cl);②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价态的离子半径大小也如此。

如:r(F)<r(Cl)<r(Br)<r(I),r(F -)<r(Cl -)<r(Br -)<r(I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粒子,其半径比较规律是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r(S 2-)>r(Cl -)>r(K +)>r(Ca 2+)。

3、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原子相应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相应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和半径大小 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相应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周期相邻,阴离子相应的元2、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离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阳离子相应的元素在周期中位置的关系: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相应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周期相邻,阴离子相应的元素与稀有气体原子的元素在同一个周期,阳离子相应的元素在下一个周期,且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

…F Ne …S …Ar即:阴前阳下,阴稀同周。

4、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规律(1)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 N P224、、、金钢石、晶体等。

(2)只含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

如:HCl、NH3、SiO2、CO2等。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H O C H2222、、苯等。

(4)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如:Na S2、CaCl NaH2、等。

三、典型例题分析例1、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和dmR (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①a-b=n-m;②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③元素非金属性Z>R;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A.只有③正确B.①②③④正确C.①②③正确D.②③正确解析: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核外电子数相等,即a-m=b-n=c+n=d+m,又m>n,则①错,②正确。

对于主族元素简单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为其族序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为8-族序数,故Z、R位于X、Y的上一周期,且Z在R后,X在Y 后,故③正确,④错,综合以上情况,故D正确。

答案:D例2、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X;E与A同主族;A、B、C这三种元素,每一种与D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_______,E___________;(2)D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纵行;(3)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4)E和D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解析:由“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可确定其为6号元素碳。

由“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X ”可确定其为氮,因为只有氮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由“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和“E 与A 同主族”可知,A 只可能为“H 、Li 、Be 、B ”,又由“A 、B 、C 这三种元素,每一种与D 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知,D 应为氧。

能与氧生成多种氧化物的只有H ,故E 为Na 。

答案:(1)H ,Na(2)2,16(3)O C O ....::::....(4)Na O H O NaOH Na O H O NaOH O 2222222224+=+=+↑例3、A 、B 、C 、D 、E 、F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已知:A 、C 、F 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E 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2)B 的单质在F 的单质中的现象是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A 、C 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各种元素均为前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 、C 、F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反应生成盐和水,可推知其中一种元素为铝。

因A 、B 、C 、E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只能是C 为铝元素,A 为钠元素,B 为镁元素。

再根据A 、C 、F 三种元素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可求得F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1-3-1=7,F 为氯元素。

D 和E 的原子序数应介于13和17之间,依据D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E 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可推知D 为硅,E 为磷。

答案:(1) Na 、Si 、P ;(2)产生白烟,Mg+Cl 2MgCl 2;(3)OH -+Al(OH)3=AlO 2-+2H 2O四、本章巩固练习1、第三周期元素R,它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达到饱和所需电子数小于次外层和最内层电子数之差,但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正整数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R的氧化物都能与烧碱溶液反应B.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C.点燃条件下,R的单质均能生成最高价氧化物D.在常温下,R的气态氢化物都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2、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3、在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的X和Y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XY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3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若Y的原子序数为m,X的原子序数一定是m±4C.X和Y可属于同一周期,也可属于两个不同周期D.X和Y一定不属于同一主族4、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B.A、B、C、D只能形成5种单质C.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升高D.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5、X、Y、Z为三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X、Y处在相邻的两个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的原子序数比X的原子序数多5,Z原子与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Y 、Z 三种元素不能组成一种盐B. Y 单质与Z 单质均能导电C. X 、Y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酸、碱或两性的物质D. X 、Y 形成的一种离子跟H +反应可生成Y 的离子6、有人建议将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VIIA 族。

下列事实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H 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实现最外电子层稳定结构;②氢分子的结构式为H —H ;③与碱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M H+-:;④分子中原子间的化学键都属于非极性键 A .只有①②③B .只有①③④C .只有②③④D .有①②③④7、甲、乙、丙、丁为四种的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甲与乙、丙、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乙、丙、丁位置未标出)。

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40,丁的原子序数与乙、丙原子序数之和相等,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