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案分析
第一章:《乡土本色》学案(教师版)
《乡土本色》学案一、本章的主题词:1.“土气”;2.“不流动性”;3.“聚族而居”;4.“熟人社会”。
二、文章核心论点: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三、本文论证结构:1.“土气”:(1)分析“土”这个概念:“土”的基本意义是泥土;(2)乡下人和土地的关系是:因为在乡下住,所以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此,我们的民族和泥土分不开了,这有利有弊。
2.“不流动性”;(1)因为我们的民族要靠土地谋生,又因为土地是不动的,所以,我们的民族有了不流动性。
(2)“不流动性”体现在世世代代都在同一土地上生活。
(3)“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上的排列来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这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起的集团为单位的。
3.“聚村而居”:(1)因为“不流动性”带来的隔膜和孤立是以住在一起的集团为单位的,所以产生了“聚村而居”的局面。
(2)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主要有:A每家耕地面积小,聚在一起住,家与农场隔得不会太远;B 聚居方便合作兴修水利;C 安全起见,人多容易保卫;D 兄弟平等继承祖上的土地遗产,使一个地方的人口一代代累积起来,形成大村。
4.“熟人社会”(1)因为“聚村而居”,所以形成了熟人社会。
(2)在这样的社会里,人和人之间是熟悉的,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诞生的是规矩,而不是法律。
(3)你认为“规矩”和“法律”的区别在于哪些?“规矩”发生在熟人社会,“法律”发生在陌生人社会;“规矩”是通过熟悉、陶冶、暗示、浸染等方式,在长时间、多方面的接触中“习”出来的礼俗,“法律”是通过陌生人之间讨论、博弈、制定契约等方式建立的维护各方权利及利益的官方条例。
(4)在这样的社会里,人对物也是很“熟悉”的,但正因为是“熟悉”的,所以这种“熟悉”得出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
当然,这种社会也不需要这种原则。
(5)思考:你对这种“熟人社会”的看法是怎样的?你认为在21世纪现代化的今天,“熟人社会”所带来的的思维方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学活动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
第一章有理数数学活动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观察、思考、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能处理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3.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探究活动1.在市场经济中,毛利润计算公式是:毛利润=销售收入-成本,小亮利用此公式计算爸爸经营的商店在某一天的利润为-25元,请问:-25元的利润的意义是.2.活动1:帮助家庭记录一个月(或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计算当月(周)的总收入、总支出、总节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数据.(妥善保存账目,作为日后家庭理财的参考资料)练习:(1)某股民在上星期五买进某种股票500股,每股60元,下表是本周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①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②本周内最高价是每股多少元?最低价是每股多少元?(2)某中学对八年级男生进行引体向上的测试,以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其中8名男生成绩如下:+3-20+4-1-1+2-5①这8名男生有百分之几达到标准?②他们一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3)小丽从超市买回几袋酸奶,因当天喝不完,想放进冰箱里冷藏,酸奶上标明保存温度是4±2(℃)①小丽把温度调至12℃,请问可以吗?②小丽可以调至的温度应在什么范围内?(4)一辆货车从货场A出发,向东走了2千米到达批发部B,继续向东走1.5千米到达商场C,又向西走了5.5千米到达超市D,最后回到货场.①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以东为正方向,以货场为原点,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标明货场A,批发部B,商场C,超市D的位置;②超市D距货场A多远?③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3.活动2:熟悉你所用的计算器有关有理数运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对于包含乘方、乘除与加减运算的算式,考虑怎样操作计算器最简便,实习这样的操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应用: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长2.32cm,高为7.06cm,求这个圆柱的体积.(π取3.14)4.活动3:收集现实生活中你认为非常大的数据的实例,体会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等在实际中的应用.应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和小数时,要注意a×10n中a和n的值,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大数.(1)一个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约是每分70次,一年大约跳次.(一年按365天)(2)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49000000平方千米,可记作平方千米.(3)我国森林覆盖面积约为1336320平方千米,可记作平方千米.课堂练习1.一种商品的标准价格是200元,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商品的价格可浮动为±10%,想一想:(1)±10%的含义是.(2)该商品的最高价格为,最低价格为.(3)如果以标准价格为标准,超过标准价格记“+”,低于标准价格记“-”,该商品价格的浮动范围可表示为.2.某文具店在一周的销售中,盈亏情况如下表(盈余为正,单位:元):表中星期六的盈亏数被墨水涂污了,请你计算出星期六的盈亏数,并说明星期六是盈还是亏?盈亏是多少?3.某地在1月份中,1日至8日室外平均气温是-12℃,9日至21日是-12.5℃,22日至31日是-12.9℃,求该地1月份平均气温.4.一天有8.64×104s,一年按365天计算,一年有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5.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着东西方向的公路巡视维护,某天早晨从甲地出发,晚上最后到达乙地,规定向东为正方向,当天的行驶记录(单位:千米)如下:+21,-8,+11,-15,-4,+16,-4,-7.问:(1)乙地在甲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2)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a L,该天共耗油多少升?6.某地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记录如下表,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本周的平均温差是多少?(结果取整数)参考答案探究活动1.亏本25元2.活动1略练习:(1)①67.5元②68.5元,59元(2)①50%②56(3)①不可以②2℃到6℃(4)①略②2千米③11千米3.活动2:略应用:119.3192cm24.活动3:略应用:(1)3.6792×107(2)1.49×108(3)1.33632×106课堂练习1.(1)商品价格上调10%或下降10% (2)220元180元(3)200±20(元)2.盈利38元3.-12.5℃4.3.1536×1075.(1)在甲地的东方10千米处.(2)86a L.6.星期日的温差最大,星期一的温差最小,平均温差约为10℃.(设计者:夏莉莉)。
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新人教版B版必修2) 学案
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新人教版B 版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单元小结导航知识链接点击考点(1)了解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2)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并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 通过观察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这两种方法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 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5) 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确定平面的条件。
(6) 掌握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7) 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名师导航1.学习方法指导 (1) 空间几何体①空间图形直观描述了空间形体的特征,我们一般用斜二测画法来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②空间图形可以看作点的集合,用符号语言表述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经常用到集合的有关符号,要注意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③柱,锥,台,球是简单的几何体,同学们可用列表的方法对它们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及体积进行归纳整理。
④对于一个正棱台,当上底面扩展为下底面的全等形时,就变为一个直棱柱;当上底面收缩为中心点时,就变为一个正棱锥。
由1()2S c c h ''=+正棱台侧和()3hV s s '=正棱台,就可看出它们的侧面积与体积公式的联系。
(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确定平面”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来解决的重要条件,这种转化最基本的就是三个公理。
②空间中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
③空间中垂直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
2.思想方法小结在本章中需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观察法,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
主要是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平行与垂直的相互转化等。
3.综合例题分析例1:如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A ',B ',C '分别是PBC ∆,PCA ∆,PAB ∆的重心。
初中语文第1章教案
初中语文第1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草原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大意。
(3)详细讲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阐述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活 数学学案
1.1 生活数学【学习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重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人类离不开数学,了解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学习难点】1.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图形、图表信息,了解表达和交流数学的价值;2.将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过程】一、问题引入问题1.讨论由图得出哪些信息?问题2.下面的车票给我们什么信息?①开车时间是;②出发地是;③目的地是;④车次是;⑤座位号是;⑥检票口是.问题3.你能给自己编一个学籍号吗?试试看,说出你的设计意图.二、问题探究问题1.身份证号码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例如号码为320106************.问题2.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3年8月3日,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正式公布,会徽由印形部分、“Bei jing 2008”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组成,奥林匹克五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体现“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你能说出印形的意义吗?①中间是什么字?②这个字象什么?③时间地点是什么?④是什么运动会?问题3.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只饼,煎熟一块需要2分钟(正反两面各需要1分钟),煎3块饼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煎?三、课堂练习1.公园里有一棵大树,一群小朋友想不通过工具估计一下大树的粗细,怎么办?你给小朋友们出出主意吧!2.某商品包装盒上有如下的一个标签,你能从下面这个标签上得到这个商品的包装盒有多重、多大体积吗? 净重/毛重:5.5/6.0 kg颜色:白色3.学校打算用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4.右图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例如8排在第四行第2个,则第6 行第5个数是___________.5.如图所示是一座房子的平面图,组成这幅图的几何图形 ( )A.三角形、长方形B.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C.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D.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四、拓展提高1.猜谜看: 2,4,6,8,10(打一成语);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 ;1,2,5,6,7,8,9,10(打一成语) ;87(打一成语) . 2.按你所发现的规律填空:(1)1,3,5,____;(2)1,1,2,3,5,8,____.3.(如图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第__条最近?4.2008年9月1日是星期一,那么2009年元旦是星期 .5.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1.0±kg 、)2.025(±kg 、)3.025(±kg 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kg .6.股民小王抛出甲乙两种股票,其中甲股卖出1200元,赚了20%,乙股也卖出1200元,亏了20%,你认为在此次交易中,小王是赚还是亏,还是不赚不亏?若赚,赚多少?若亏,亏多少?1 第一行23 第二行456 第三行789 10 第四行图17.张、王、李三家合用一个炉灶,三家烧的柴同样多,张家出了3担柴,李家出了5担柴,王家因无柴,付柴钱8元,这8元应分给张、李两家各多少元?8.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 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安排应是多少分钟?五、小结与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感受.。
初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学案 1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2、能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律化简运算.二、自主预习:1.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你可发现:(填“>”、“<”或“=”)由此可得a+b=________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_________律.2.计算:由此可得:(a+b)+c=__________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________律.3.计算:注意: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简化计算,根据加数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同号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2)同分母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3)和为0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4)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三、知识互动(一)知识点1、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_______的位置,_________不变.用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_____________,和不变.用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应用(简便计算)例1 计算:(1)(-2)+3+1+(-3)+2+(-4) (2)16+(-25)+24+(-35)(3))()(528435532413-++-+ (4)(-7)+6+(-3)+10+(-6)例2(教材例4)(三)归纳简便运算的方法四 课堂训练1用适当的方法计算:(1)23+(-17)+6+(-22) (2))()(6131211-++-+(3)1.125+)()()(6.081523-+-+- (4)(-2.48)+(+4.33)+(-7.52)+(-4.33)2.(经典题)股民吉姆上星期五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是多少元?(3)已知吉姆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还需付成交额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税,如果吉姆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达标检测(有理数加法2)班级 姓名1.(-)++(-)+(+)运用运算律计算恰当的是( ) A .[(-+)]+[(-)+(+)] B .[+(-)]+[(-)+(+)]C .(-)+[+(-)]+(+)D .以上都不对2.下列计算运用运算律恰当的有( )(1)28+(-18)+6+(-21) =[(-18)+(-21)]+28+6(2)(-)+1+(-)+ =[(-)+(-)]+1+ (3)3.25+(-2)+5+(-8.4)=(3.25+5)+[(-2)+(-8.4)]A .1个B .2个C .3个D .都不恰当3.某天股票A 开盘价18元,上午ll :30跌了l .5元,下午收盘时又涨了0.3元,则股票A 这天的收盘价为( )元.A .0.3 8.16.2 C .16.8 D .18 4.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b+c<0B .a+b<0C .a+b+c<0D .│a+b │=a+b 5.绝对值不小于5但小于7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__. 6.计算:(5)(-6.8)+4+(-3.2)+6+(-5.7)+(+5.7) 121425310121425310142512310121425310121413121413353434352535co ba(6)(-1)+2+(-3)+4+…+(-99)+100 (7)(-)+(+0.25)+(-)+7.出租车司机小王某天下午全是在东西走向的胜利大道上行驶.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13,一4,+7,一2,+10,一3,一2,+16,+3,一4,+8.(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离下午出车时的出发点多远?(2)若汽车耗油量为0.2升/千米,这天下午小王的出租车共耗油多少升?9.观察有趣奇数的求和,并填空:1=1×1;l+3=2 x2;1+3+5=3×3;1+3+5+7=4×4;…1+3+5+……+17=_________;……(1)1+3+5+……+________=17×17;(2)1+3+5+……+(2n-1)=_____________.2 31612。
第一章习题课2追及与相遇问题学案含解析
习题课2 追及与相遇问题[学习目标] 1.理解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实质.2.会分析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一、对“相遇”与“追及”的认识 1.相遇问题相向运动的两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2.追及问题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即v 1≥v 2.例1 如图1所示,甲、乙两车沿着同一条平直公路同向行驶,甲车以20 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乙车原来速度为8 m/s ,从距甲车80 m 处以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问:乙车经多少时间能追上甲车?图1答案 10 s解析 设经时间t 乙车追上甲车.在这段时间内甲、乙两车位移分别为 x 甲=v 甲t ,x 乙=v 乙t +12at 2追上时的位移条件为x 乙=x 甲+x 0, 即20t +80=8t +2t 2 整理得:t 2-6t -40=0 解得:t 1=10 s ,t 2=-4 s(舍) 乙车经10 s 能追上甲车.二、追及问题的分析思路及临界条件 1.追及问题中的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得到.(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 追赶物体A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若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能追上;若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没有追上.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题思路和方法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例2 当交叉路口的绿灯亮时,一辆客车以a =2 m /s 2 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在同一时刻,一辆货车以10 m/s 的恒定速度从客车旁边同向驶过(不计车长),则: (1)客车什么时候追上货车?客车追上货车时离路口多远? (2)在客车追上货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答案 (1)10 s 100 m (2)25 m解析 (1)客车追上货车的过程中,两车所用时间相等,位移也相等,即v 2t 1=12at 21,代入数据解得t 1=10 s ,x =12at 21=12×2×102 m =100 m.(2)两车距离最大时,两车应具有相等的速度,即v 2=at 2,代入数据解得t 2=5 s. Δx =v 2t 2-12at 22=10×5 m -12×2×52 m =25 m.后面速度小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前面速度大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一定能追上.v 1<v 2两者距离逐渐增加,v 1>v 2两者距离逐渐减小,即当v 1=v 2时,两者具有最大的距离.例3 某人离公共汽车尾部20 m ,以速度v 向汽车匀速跑过去,与此同时,汽车以1 m/s 2的加速度从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问,此人的速度v 分别为下列数值时,能否追上汽车?如果能,要用多长时间?如果不能,则他与汽车之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1)v =6 m /s ;(2)v 1=7 m/s. 答案 (1)不能 2 m (2)能 4 s解析 (1)当汽车速度达到6 m/s 时,所需的时间 t =v a =61s =6 s 在这段时间内的人的位移x 1=v t =6×6 m =36 m汽车的位移x 2=12at 2=12×1×62 m =18 m因为x 1<x 2+20 m ,所以人不能追上汽车,此时两车有最小距离,最小距离Δx =x 2+20 m -x 1=2 m.(2)当汽车速度达到7 m/s 时,所需的时间 t 1=v 1a =71s =7 s在这段时间内的人的位移x 1′=v 1t 1=7×7 m =49 m 汽车的位移x 2′=12at 21=12×1×72 m =24.5 m因为x 1′>x 2′+20 m ,所以人能追上公共汽车. 设经过t ′时间人追上汽车,有v 1t ′=12at ′2+20 m解得t 1′=4 s ,t 2′=10 s(舍去)若速度大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后者追速度小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前者,v 1>v 2两者距离减小,v 1<v 2两者距离增大;能否追上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时的位移关系.若v 1=v 2时x 1≥x 2+s 0(s 0为两者初始距离)则能追上.若追不上,v 1=v 2时,两者有最小距离.1.(用图像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如图2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 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在0~1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B .在10~2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C .在t =1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D .在5~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答案 D解析 在0~10 s 内,乙车在甲的前方,而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则两车逐渐远离,故A 错误.在10~20 s 内,乙车在甲的前方,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则两车逐渐靠近.故B 错误.根据图像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大小,可以看出,在t =10 s 时乙车的位移大于甲车的位移,t =0时刻又在同一位置出发,所以在t =10 s 时两车没有相遇,故C 错误.在5~15 s 内两车图线的“面积”相等,则通过的位移相等.故D 正确.2.(追及问题分析)一辆汽车以3 m /s 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的瞬间,另一辆以6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的旁边通过.(1)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吗?若能追上,汽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追上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多大?(2)在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当v 汽<v 自时,两者间的距离如何变化?当v 汽>v 自时,两者间的距离如何变化?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是多大?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因为汽车做加速运动,自行车做匀速运动,故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者位移相等,x 汽=x 自,即12at 2=v 自t ,得:t =2v 自a =2×63 s =4 sv 汽=at =3×4 m /s =12 m/s.(2)开始阶段,v 汽<v 自,两者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后来v 汽>v 自,两者间的距离又逐渐减小.所以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当v 汽=v 自时,两者距离最大. 设经过时间t 1,汽车速度等于自行车速度,则at 1=v 自, 代入数据得t 1=2 s此时x 自′=v 自t 1=6×2 m =12 m x 汽′=12at 21=12×3×22 m =6 m最大距离Δx =x 自′-x 汽′=6 m.3.(避碰问题分析)一辆货车以8 m /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由于调度失误,在后面600 m 处有一辆客车以72 km/h 的速度向它靠近.客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但客车要滑行2 000 m 才能停止.求: (1)客车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2)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答案 (1)0.1 m/s 2 (2)见解析解析 (1)设v 2=72 km /h =20 m/s ,由公式v 2t -v 20=2ax 得客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222x=2022×2 000m /s 2=0.1 m/s 2. (2)假设不相撞,设两车达到共同速度用时为t ,则 v 2-at =v 1,t =120 s货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x 1=v 1t =8×120 m =960 m 客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x 2=v 1+v 22t =1 680 m位移大小关系:x 2=1 680 m>600 m +x 1=1 560 m ,故会相撞.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为单选题,3~5为多选题)1.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 )图1A .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B .t =20 s 时,乙追上甲C .在t =20 s 之前,甲比乙运动快;在t =20 s 之后,乙比甲运动快D .由于乙在t =10 s 时才开始运动,所以t =10 s 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离 答案 C解析 从题图中看出开始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但是乙做匀加速运动,最终是可以追上甲的,A 项错误;t =20 s 时,速度图像中甲的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于乙的,即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乙没有追上甲,B 项错误;在t =20 s 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t =20 s 之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 项正确;乙在追上甲之前,当它们速度相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大,对应的时刻为t =20 s ,D 选项错误.2.甲车以3 m /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 s 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出发,以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速度方向一致.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 ) A .18 m B .24 m C .22 m D .28 m答案 B解析 乙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落后甲2 s ,则开始阶段甲车在前.当乙车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两车距离增大;当乙车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时,两车距离减小,则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即:a 甲(t 乙+2 s)=a 乙t 乙,解得:t 乙=6 s ;两车距离的最大值为Δx =x 甲-x 乙=12a 甲(t 乙+2 s)2-12a 乙t 2乙=24 m ,故选B. 3.A 与B 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 、B 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 A .两质点速度相等B .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C .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D .A 与B 的位移相同 答案 BCD解析 设A 的加速度为a ,B 的速度为v ,经过时间t ,A 、B 再次位于同一位置,由题意可得12at 2=v t ,t =2v a ,故此时A 的速度v ′=at =2v ,所以A 错误,C 正确;由题意知A 、B 在t 时间内位移相同,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x t ,可知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所以B 、D 正确.4.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 =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x (m)随时间t (s)变化的规律:汽车为x =10t -14t 2,自行车为x =6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做匀速运动B .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做什么运动C .开始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汽车在前,自行车在后D .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 m 答案 ACD解析 汽车的位移时间关系为x =10t -14t 2,可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的位移时间关系为x =6t ,可知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 正确,B 错误;开始阶段汽车的初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所以在较小时间内汽车的位移大于自行车的位移,汽车在前,自行车在后,选项C 正确;根据10t -14t 2=6t 得t =16 s ,此时距路标的距离s =96 m ,选项D 正确.5.一辆汽车正在以v =20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 =33 m 处有一只狗,如图2甲所示,若从司机看见狗开始计时(t =0),司机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整个过程中汽车的运动规律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A .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B .汽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C .若狗正以v ′=4 m/s 的速度与汽车同向奔跑,则不能摆脱被撞的噩运D .汽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48.4 m 答案 BC解析 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同方向的匀减速运动,A 错误;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204 m /s 2=-5 m/s 2,B 正确;当汽车由v =20 m /s 减速到v 1=4 m/s 时,所需时间为t =Δv a =4-20-5 s =3.2 s ,司机的反应时间为t 1,从司机看到狗到汽车速度减为v 1=4 m/s时间内,汽车所通过的位移为x 1=v t 1+v 21-v 22a =(20×0.5+42-202-2×5) m =48.4 m ,而狗通过的位移为x 2=v ′(t 1+t )=4×(0.5+3.2)m =14.8 m ,x 1>x 2+x 0=47.8 m ,所以狗将被撞,C 正确;汽车从司机看见狗至停止运动的时间段内前进的距离为x 3=⎣⎡⎦⎤(0.5+4.5)×20×12 m =50 m ,D 错误.二、非选择题6.慢车以0.1 m /s 2的加速度从车站启动开出,同时在距车站2 km 处,在与慢车平行的另一轨道上,有一辆以72 km/h 的速度迎面开来的快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以便到站停下,问: (1)两车何时错车? (2)错车点离车站多远? 答案 (1)100 s (2)500 m解析 (1)a 1=0.1 m /s 2,v =72 km/h =20 m/s ,快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v 22x =4004 000 m /s 2=0.1 m/s 2,设经过t 时间开始错车,则有:12a 1t 2+v t -12a 2t 2=x ,代入数据解得t =100 s.(2)由位移时间公式可得x ′=12a 1t 2=12×0.1×1002 m =500 m.7.已知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v 1=10 m /s ,B 车在后,速度v 2=30 m/s ,B 车在距A 车x 0=75 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B 车要经过x =180 m 才能停下来.求: (1)B 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2)B 车刹车时A 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3)若相撞,求B 车从开始刹车到两车相撞用多少时间?若不相撞,求两车的最小距离. 答案 (1)2.5 m/s 2 (2)两车会相撞 (3)6 s解析 (1)设B 车加速度大小为a B ,刹车至停下来的过程中,由v 22=2a B x 解得:a B =2.5 m/s 2(2)B 车在开始刹车后t 时刻的速度为v B =v 2-a B t B 车的位移x B =v 2t -12a B t 2A 车的位移x A =v 1t设t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v B =v 1 解得:t =8 s将t =8 s 代入公式得x B =160 m ,x A =80 m 因x B > x A +x 0=155 m故两车会相撞.(3)设B 车从开始刹车到两车相撞所用时间为t ′,则满足x B =x A +x 0 代入数据解得:t 1′=6 s ,t 2′=10 s(不符合题意) 故B 车从开始刹车到两车相撞用时6 s.8.公交车作为现代城市交通很重要的工具,它具有方便、节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许多作用.某日,李老师在上班途中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从身旁平直的公路驶过,此时,他的速度是1 m /s ,公交车的速度是15 m/s ,他们距车站的距离为50 m .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25 m 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10 s .而李老师因年龄、体力等关系最大速度只能达到6 m /s ,最大起跑加速度只能达到2.5 m/s 2. (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试计算分析,李老师是能赶上这班车,还是等下一班车.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公交车的加速度为:a 1=0-v 212x 1=0-15250m /s 2=-4.5 m/s 2,所以其加速度大小为4.5 m/s 2(2)公交车从与李老师相遇到开始刹车用时为:t 1=x -x 1v 1=50-2515 s =53 s ,公交车刹车过程中用时为:t 2=0-v 1a 1=-15-4.5s =103 s ,李老师以最大加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用时为:t 3=v 3-v 2a 2=6-12.5 s =2 s ,李老师加速过程中位移为:x 2=v 2+v 32t 3=1+62×2 m =7 m ,以最大速度跑到车站用时为:t 4=x -x 2v 3=436s显然,t 3+t 4<t 1+t 2+10 s ,可以在公交车还停在车站时安全上车.。
(学案)第一章7静电现象的应用含解析
7 静电现象的应用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0。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外部表面附近任何一点的场强方向必与这点的表面垂直。
(3)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二、导体上电荷的分布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有以下两个特点:(1)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2)在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越大,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三、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1.空气的电离: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的场强很强,空气中的带电粒子剧烈运动,使空气分子被撞“散”而使正负电荷分离的现象。
2.尖端放电:导体尖端的强电场使附近的空气电离,电离后的异种离子与尖端的电荷中和,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的现象。
3.静电屏蔽:静电平衡时,导体壳内空腔里的电场处处为0,外电场对壳内不会产生影响。
(1)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避免雷击的一种设施。
(×)(2)高压设备中导体的表面尽量光滑会减少电能的损失。
(√)(3)电工高压带电作业时,穿戴金属丝网制成的衣、帽、手套、鞋子,无法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 (4)安装了防盗网的室内手机信号好,没安防盗网的室内手机信号不好。
(×) (5)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会有金属罩,通信电缆外面包一层铅皮,可以防止外电场的干扰。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知识点一静电平衡1.静电平衡的导体的电场强度: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导体内部场强为零的本质是: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形成的电场与外电场在内部任一处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为零。
2.对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的理解(1)实心导体:导体内部无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
(2)空腔导体:空腔内无电荷时,电荷分布在外表面上(内表面无电荷);空腔内有电荷时,内表面因静电感应出现等量的异号电荷,外表面有感应电荷。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纲要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物质的一门科学。
2、知道化学科学研究的对象及发展过程和趋势。
3、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4、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重点】:让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方法】:认真阅读课本,加强理解与识记。
【导读纲要】:一、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课本:1、化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2、学习化学科学的价值。
3、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4、化学科学探索的空间。
二、阅读课本之后完成下列题目:1、化学就是在、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它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2、化学家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种,化学的特征就是和。
它是一门具有的科学。
3、近代化学科学发展的里程碑:①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②1771年,法国化学家建立,使近代化学取得革命性进展。
③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4、20世纪中叶,化学科学和科学共同揭示了生命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遗传规律。
1965年,我国化学家人工合成的是世界第一次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5、在化学科学领域,化学家们可以在微观层面上和,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分子机器等。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学习目标】1、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
2、知道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体会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3、通过对钠的性质的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4、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章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还要传播一段距离,不会马上消失.(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②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匀速传播,但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③声音在15摄氏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归纳点评(1)固体中声速不一定比液体中大,如:软木中声速小于水中声速,(2)声速与介质有关,且同种介质中的声速与温度、湿度有关,2、声音的反射和回声(1)回声时由于声音被高墙、山崖反射而产生的,对着远处的高墙、山崖呼喊能够听到回声条件: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且在空气中,讲话人与反射物间距离必须在17 m以上,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方法提示:测出发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则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时间t/2,查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v则发生点距离障碍物 S=vt/23、骨传导(1)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感知声音。
(3)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叫做骨传导。
(4)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4、音调、晌度、音色(1)音调:①概念;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②决定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③人发声频率范围:85 Hz~1 10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 Hz ~ 20000 Hz.④次声波:<20 Hz 超声波:〉20000 Hz(2)响度:①概念: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②影响因素:a.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③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3)音色: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音色能够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人的声音的音色因人而异.不同发生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音色不同(4)三者的关系音调变高,不一定响度变大,响度大不一定音调高,音色只与发生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知识拓展:振幅指物体在振动时偏高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米(m).5、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由于物体做无规则运动振动产生的;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019-2020学年数学高中人教A版必修2学案: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本章小结 含解析
课本P36A组第7,9题,B组第1,4题.
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要点分析
一、三视图与直观图
1.B解析:根据选项A,B,C,D中的直观图,画出其三视图,只有B项符合.
2.B解析:根据水平放置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画法,可得原图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对角线OB=2 ,OA=1,则AB=3,所以周长为8.
A. B. C. D.
三、截面问题与剪开问题
一个平面与几何体相交所得的几何图形(包括边界及其内部)叫做几何体的截面,截面的边界叫做截线(或交线).
8.轴截面为正三角形的圆锥内有一个内切球,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cm,求球的体积.
9.圆柱的轴截面是边长为5cm的正方形ABCD,圆柱侧面上从A到C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要点分析
一、三视图与直观图
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而得到的三个视图.从三视图可以看出,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正视图反映它的长和高,侧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
2.如图所示,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1,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形的周长是( )
四、与球有关的问题
球内有一个几何体,若该几何体是多面体,则多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球面上;若是旋转体,圆在球面上,这个球称为这个几何体的外接球.若在几何体内的球切于该几何体的各个表面,则称之为内切球.
10.已知一个半径为 的球有一个内接正方体(即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求这个球的表面积与其内接正方体的表面积之比.
11.设正方体的表面积为24cm2,一个球内切于该正方体,求这个球的体积.
12.四棱锥S-ABCD的底面边长和各侧棱长都为 ,点S,A,B,C,D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
第一章 1.1学案
第一章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静止是。
二、物体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件:。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问题:1.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2.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三、参考系1定义。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得到的结果会。
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
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应认为是以为参考系的。
四、坐标系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一般来说,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神州十号绕地球飞行时,飞船可以看成质点B.研究子弹穿过一张纸的时间,子弹不可以看作质点C.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个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以看作质点D.研究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情况时,电子可以看作质点例二两列火车平行地停在一站台上,过了一会儿,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在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仍没有动,如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A.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不动B. 乙车向东运动,甲车不动C.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例三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离地面1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A.2m,-2m,-1mB.-2m,2m,1mC.4m,0,1mD.-4m,0,-1m练习题1.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B.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C.观察或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D.参考系必须选定地面或与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体积小就可以视为质点B.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当作质点C.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D.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3.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 ) A.月亮B.云C.地面D.星4.研究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哪些可看作质点( )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铁桥所需时间B.研究汽车车轮的点如何运动时的车轮C.被扔出去的铅球D.比较两辆汽车运动的快慢5.有关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C.参照物可以不同,但对于同一个物体,运动的描述必须是相同的D.要研究某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定参照物7.下列各对物体中,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 A.在空中加油的加油机和受油机B.在稻田工作的联合收割机和卡车C.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各种车辆D.流水和随水漂流的小船8.在研究下列哪些问题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 )A.求在平直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的速度B.比赛时,运动员分析乒乓球的运动C .研究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时D .研究自行车车轮轮缘上某点的运动,把自行车看作质点9.如图1-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 )A .A 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 .A 船肯定是静止的C .B 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 .B 船可能是静止的10.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 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B . 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C .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D .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11. 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乙车没有动,而乙车内的一个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 )A .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 . 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 . 甲车向西,乙车向东运动D .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12. 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9 m ,坐标系的原点定在桌面上,向上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有A 、B 两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9 m 和0.4 m 。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学案篇一: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学案(共三课时)第一章有理数的回顾教学目标:1:识记有理数的基本概念;2:能运用相关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掌握并会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和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算法。
教学过程:1.它们被称为倒数。
一个与另一个相反。
a的反数是(a是任意有理数);0的对立面是若a、b互为相反数,则.若a+b=0,则2.数字轴上代表数字a点和原点的数字a的绝对值称为数字a。
记住做| a |。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点到b点的。
正数的绝对值就是它;如果a>0,则a=a;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若a<0,则a=-a;一0的绝对值是.若a=0,则a=0;1)数字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正数都大于,负数都小于;正数一切负数;2)两个负数,也就是说,如果a<0,B<0,a聚焦于B,那么a<B3)做差法:∵a-b>0,∴;4)商法:∵ A/b>1,b>0,∵八:科学记数法大于一0的数字以的形式记录,其中A为(1?A<10)。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科学计数法,N是一个正整数。
注意:指数n与原数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同步测试:(1)使用科学符号表示以下数字:230000=134000000000=(2)以下用科学符号表示的数字是什么?364.315×10=1.02×10=九:大致数字接近准确数而不等于准确数的数。
同步测试:如果以下问题中的数据准确,则为()a.今天的气温是28cb.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38万千米c、小明身高约148厘米。
有800名七年级学生十:有效数字从一个数字来看,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字的有效数字。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用精确度表示。
例如,如果近似数字为20400,则它有一个最接近的有效数字2例2。
在相应的集合中填写以下数字:1,-0.20,31,325,-789,0,-23.13,0.618,-2021.π5?};?};?};?}.整数集:{负集:{分数集:{有理集:{例3、按规律填数:(1)2,7,12,17,(),(),??(2)1,2,4,8,16,(),(),??例4。
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微专题突破遗传定律中遗传特例分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微专题突破遗传定律中遗传特例分析1.分离定律异常分离比问题(1)当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如两只杂合黑豚鼠杂交,生下的4只小豚鼠不一定符合3黑∶1白的性状分离比,有可能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也有可能既有黑色又有白色,甚至还可能出现3白1黑。
(2)某些致死遗传因子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①隐性致死:指遗传因子组成为隐性纯合子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
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遗传因子,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②显性致死:指显性遗传因子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质症遗传因子(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
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
③配子致死:指致死遗传因子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④合子致死:指致死遗传因子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的现象。
(3)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的显性表现形式,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红色花(RR)与白色花(rr)杂交产生的F1为粉红花(Rr),F1自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红花、粉红花、白花,性状分离比为1∶2∶1。
2.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F1(AaBb)自交后代比例原因分析测交后代比例9∶7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1∶39∶3∶4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1∶29∶6∶1双显、单显、双隐三种表现型1∶2∶1 15∶1只要具有显性基因其表现型就一致,其余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3∶1 13∶3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3∶11∶4∶6∶4∶1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1∶2∶11.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红色,aa为白色。
经典之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学案班次姓名教学目标:1.了解焓变的含义2.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与键的断裂与生成的关系教学重点: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教学内容:问题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⑴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有_______________,在一般化学反应里,常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问题二:1.焓和焓变(1)焓(2)焓变(ΔH)2.反应热⑴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反应热⑵符号:用_________表示⑶单位;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
⑷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⑸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微观讨论)P2-3 以H2(g) + Cl2(g) = 2HCl(g)为例:①化学键断裂时需要_________________,②化学键形成时需要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为反应热(6)反应热表示方法反应热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整个体系的能量(即焓)增加或者减少的量值,ΔH =H产物—H反应物思考:焓增加----吸热-----则用“”表示;焓减少-----放热------则用“”表示。
(填“+”或“—”)练习: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g),需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2.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高中数学第一章计数原理1.3.1二项式定理学案含解析
1.3.1 二项式定理问题1:我们在初中学习了(a+b)2=a2+2ab+b2,试用多项式的乘法推导(a+b)3,(a +b)4的展开式.提示:(a+b)3=a3+3a2b+3ab2+b3,(a+b)4=a4+4a3b+6a2b2+4ab3+b4.问题2:上述两个等式的右侧有何特点?提示:(a+b)3的展开式有4项,每项的次数是3;(a+b)4的展开式有5项,每一项的次数为4.问题3:你能用组合的观点说明(a+b)4是如何展开的吗?提示:(a+b)4=(a+b)(a+b)(a+b)(a+b).由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知,从每个(a+b)中选a或选b相乘即得展开式中的一项.若都选a,则得C04a4b0;若有一个选b,其余三个选a,则得C14a3b;若有两个选b,其余两个选a,则得C24a2b2;若都选b,则得C44a0b4.问题4:能用类比方法写出(a+b)n(n∈N*)的展开式吗?提示:能,(a+b)n=C0n a n+C1n a n-1b+…+C n n b n.二项式定理及其相关概念1.二项展开式的特点(1)展开式共有n+1项.(2)各项的次数和都等于二项式的幂指数n.(3)字母a的幂指数按降幂排列,从第一项开始,次数由n逐项减1直到为0,字母b 的幂指数按升幂排列,从第一项开始,次数由0逐项加1直到为n.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特点(1)它表示(a +b )n 的展开式的第k +1项,该项的二项式系数为C kn . (2)字母b 的次数与二项式系数的组合数的上标相同. (3)a 和b 的次数之和为n .(1)求(x +(2)化简:C 0n (x +1)n -C 1n (x +1)n -1+C 2n (x +1)n -2-…+(-1)k C k n (x +1)n -k+…+(-1)n C nn .(1)(x +2y )4=C 04x 4+C 14x 3(2y )+C 24x 2(2y )2+C 34x ·(2y )3+C 44(2y )4=x 4+8x 3y +24x 2y 2+32xy 3+16y 4.(2)原式=C 0n (x +1)n +C 1n (x +1)n -1(-1)+C 2n (x +1)n -2(-1)2+…+C k n (x +1)n -k(-1)k+…+C nn (-1)n=n=x n.1.(a +b )n的二项展开式有n +1项,是和的形式,各项的幂指数规律是:①各项的次数等于n ;②字母a 按降幂排列,从第一项起,次数由n 逐项减1直到0;字母b 按升幂排列,从第一项起,次数由0逐项加1直到n .2.逆用二项式定理可以化简多项式,体现的是整体思想.注意分析已知多项式的特点,向二项展开式的形式靠拢.1.求⎝ ⎛⎭⎪⎫2x -32x 24的展开式. 解:法一:⎝⎛⎭⎪⎫2x -32x 24=C 04(2x )4+C 14(2x )3·⎝ ⎛⎭⎪⎫-32x 2+C 24(2x )2⎝ ⎛⎭⎪⎫-32x 22+C 34(2x )⎝ ⎛⎭⎪⎫-32x 23+C 44⎝ ⎛⎭⎪⎫-32x 24=16x 4-48x +54x 2-27x 5+8116x 8.法二:⎝ ⎛⎭⎪⎫2x -32x 24=⎝ ⎛⎭⎪⎫4x 3-32x 24=116x 8(4x 3-3)4=116x 8=16x 4-48x +54x 2-27x 5+8116x 8. 2.化简:(x -1)5+5(x -1)4+10(x -1)3+10(x -1)2+5(x -1).解:原式=C 05(x -1)5+C 15(x -1)4+C 25(x -1)3+C 35(x -1)2+C 45(x -1)+C 55-C 55=5-1=x 5-1.(1)在⎝⎛⎭⎪⎫32x -1220的展开式中,系数是有理数的项共有( )A .4项B .5项C .6项D .7项(2)(浙江高考)设二项式⎝⎛⎭⎪⎪⎫x -13x 5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A ,则A =________. (1)T k +1=C k20(32x )20-k⎝⎛⎭⎪⎫-12k=⎝ ⎛⎭⎪⎫-22k ·(32)20-k C k 20·x 20-k. ∵系数为有理数, ∴⎝ ⎛⎭⎪⎫-22k与2203k -均为有理数,∴k 能被2整除,且20-k 能被3整除. 故k 为偶数,20-k 是3的倍数,0≤k ≤20, ∴k =2,8,14,20.(2)T k +1=C k5(x )5-k⎝⎛⎭⎪⎪⎫-13x k=C k 5(-1)kx5526k-,令52-5k 6=0,得k =3,所以A =-C 35=-10. (1)A (2)-101.在通项公式T k +1=C k n an -k b k(n ∈N *,k =0,1,2,3,…,n )中含有a ,b ,n ,k ,T k +1五个量,只要知道其中4个量,便可求出第5个量.在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展开式中的项或项的系数的一些问题时,常涉及这5个量的求解问题.这通常是化归为方程的问题来解决.2.对于常数项,隐含条件是字母的指数为0(即0次项);而对于有理项,一般是根据通项公式所得到的项,其所有的未知数的指数恰好是整数的项.已知在⎝⎛⎭⎪⎪⎫3x -33x n 的展开式中,第6项为常数项.(1)求n ;(2)求展开式中所有的有理项.解:通项公式为T k +1=C k n x 3n k - (-3)kx3k -=C k n(-3)kx3n k -.(1)∵第6项为常数项, ∴k =5时,有n -2k3=0,即n =10.(2)根据通项公式,由题意得⎩⎨⎧10-2k3∈Z ,k ≤10,k ∈Z.令10-2k 3=r (r ∈Z),则10-2k =3r ,即k =5-32r .∵k ∈Z ,∴r 应为偶数.于是r 可取2,0,-2,即k 可取2,5,8.故第3项、第6项与第9项为有理项,它们分别为 C 210(-3)2x 2,C 510(-3)5,C 810(-3)8x -2.在⎝⎛⎭⎪⎪⎫2x 2-13x 8的展开式中,求: (1)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及第5项的系数; (2)倒数第3项.法一:利用二项式的展开式解决.(1)⎝ ⎛⎭⎪⎪⎫2x 2-13x 8=(2x 2)8-C 18(2x 2)7·13x +C 28(2x 2)6·⎝ ⎛⎭⎪⎪⎫13x 2-C 38(2x 2)5·⎝ ⎛⎭⎪⎪⎫13x 3+C 48(2x 2)4·⎝ ⎛⎭⎪⎪⎫13x 4-C 58(2x 2)3·⎝ ⎛⎭⎪⎪⎫13x 5+C 68(2x 2)2·⎝ ⎛⎭⎪⎪⎫13x 6-C 78(2x 2)·⎝ ⎛⎭⎪⎪⎫13x 7+C 88⎝ ⎛⎭⎪⎪⎫13x 8, 则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为C 48=70,第5项的系数为C 48·24=1 120.(2)由(1)中⎝ ⎛⎭⎪⎪⎫2x 2-13x 8的展开式可知倒数第3项为C 68·(2x 2)2·⎝ ⎛⎭⎪⎪⎫13x 6=112x 2. 法二: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1)T 5=C 48·(2x 2)8-4·⎝⎛⎭⎪⎪⎫-13x 4=C 48·24·x 203,则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是C 48=70,第5项的系数是C 48·24=1 120.(2)展开式中的倒数第3项即为第7项,T 7=C 68·(2x 2)8-6·⎝⎛⎭⎪⎪⎫-13x 6=112x 2.1.本例第(2)问也可转化为求另一二项展开式的某些项,即在⎝ ⎛⎭⎪⎪⎫2x 2-13x 8展开式中的倒数第3项就是⎝ ⎛⎭⎪⎪⎫13x -2x 28展开式中第3项,T 3=C 28·⎝ ⎛⎭⎪⎪⎫13x 8-2·(-2x 2)2=112x 2.2.要注意区分二项式系数与指定某一项的系数的差异,前者只与二项式的指数及项数有关,与二项式无关,它是一个组合数C kn ;后者与二项式、二项式的指数及项的字母和系数均有关.1.(全国乙卷)(2x +x )5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是________.(用数字填写答案) 解析:(2x +x )5展开式的通项为T r +1=C r 5(2x )5-r (x )r =25-r ·C r5·x 5-r 2. 令5-r2=3,得r =4.故x 3的系数为25-4·C 45=2C 45=10.答案:102.(山东高考)若⎝⎛⎭⎪⎫ax 2+1x 5的展开式中x 5的系数是-80,则实数a =________. 解析:T r +1=C r5·(ax 2)5-r⎝ ⎛⎭⎪⎫1x r =C r 5·a 5-rx 10-52r .令10-52r =5,解得r =2.又展开式中x 5的系数为-80,则有C 25·a 3=-80,解得a =-2.答案:-22.二项式定理破解三项式问题求⎝ ⎛⎭⎪⎫x 2+1x +25的展开式的常数项.法一:由二项式定理得⎝ ⎛⎭⎪⎫x 2+1x +25=⎣⎢⎡⎦⎥⎤⎝ ⎛⎭⎪⎫x 2+1x +25 =C 05·⎝ ⎛⎭⎪⎫x 2+1x 5+C 15·⎝ ⎛⎭⎪⎫x 2+1x 4·2+C 25·⎝ ⎛⎭⎪⎫x 2+1x 3·(2)2+C 35·⎝ ⎛⎭⎪⎫x 2+1x 2·(2)3+C 45·⎝ ⎛⎭⎪⎫x 2+1x ·(2)4+C 55·(2)5.其中为常数项的有:C 15⎝ ⎛⎭⎪⎫x 2+1x 4·2中的第3项:C 15C 24·⎝ ⎛⎭⎪⎫122·2; C 35·⎝ ⎛⎭⎪⎫x 2+1x 2·(2)3中的第2项:C 35C 12·12·(2)3;展开式的最后一项C 55·(2)5.综上可知,常数项为C 15C 24·⎝ ⎛⎭⎪⎫122·2+C 35C 12·12·(2)3+C 55·(2)5=6322.法二:原式=⎝ ⎛⎭⎪⎫x 2+22x +22x 5=132x5·5=132x5·(x +2)10. 求原式中展开式的常数项,转化为求(x +2)10的展开式中含x 5的项的系数,即C 510·(2)5.所以所求的常数项为C 5102532=6322.解决三项式问题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反复利用二项式定理,先把三项式中的某两项视为一项,用二项式定理展开,然后再利用二项展开式求解.方法二,转化为二项式.转化为二项式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三项式恰好是二项式的平方,则可转化为二项式定理求解,三项式可分解因式,则转化为两个二项式的积的形式.利用二项式定理求特定项,注意下列题型的变化.⎝ ⎛⎭⎪⎫2x +x (1-x )4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是( ) A .1 B .2 C .3D .12解析:选C 根据题意,所给式子的展开式中含x 的项有(1-x )4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乘⎝ ⎛⎭⎪⎫2x +x 中的x 以及(1-x )4展开式中的含x 2的项乘⎝ ⎛⎭⎪⎫2x +x 中的2x 两部分,所以所求系数为1×2+1=3,故选C.在(x -1)(x -2)(x -3)(x -4)(x -5)的展开式中,含x 4的项的系数是( ) A .-15 B .85 C .-120D .274解析:选A 根据分类加法、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5x 4-4x 4-3x 4-2x 4-x 4=-15x 4, 所以原式的展开式中,含x 4的项的系数为-15.在(1+x )+(1+x )2+…+(1+x )6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是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析:法一(转化为二项式定理解决):(1+x )2,(1+x )3,…,(1+x )6中x 2的系数分别为C 22,C 23,…,C 26,所以原式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C 22+C 23+…+C 26=C 33+C 23+…+C 26=C 34+C 24+…+C 26=…=C 37=35.法二(利用数列求和方法解决):由题意知1+x ≠0,原式=+x7-+xx,故只需求(1+x )7中x 3的系数, 即(1+x )7的展开式中第4项的系数, 即C 37=35. 答案:351.在(x -3)10的展开式中,含x 6的项的系数是( ) A .-27C 610 B .27C 410 C .-9C 610D .9C 410解析:选D 含x 6的项是T 5=C 410x 6(-3)4=9C 410x 6. 2.(1+x )8(1+y )4的展开式中x 2y 2的系数是( ) A .56 B .84 C .112D .168解析:选D (1+x )8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C 28,(1+y )4的展开式中y 2的系数为C 24,所以x 2y 2的系数为C 28C 24=168.3.在⎝⎛⎭⎪⎫2x 2-1x 6的展开式中,中间项是________.解析:由n =6知中间一项是第4项,因T 4=C 36(2x 2)3·⎝ ⎛⎭⎪⎫-1x 3=C 36·(-1)3·23·x 3,所以T 4=-160x 3.答案:-160x 34.⎝⎛⎭⎪⎫x 2-12x 9的展开式中,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是________,第4项的系数是________.解析:T k +1=C k9·(x 2)9-k·⎝ ⎛⎭⎪⎫-12x k =⎝ ⎛⎭⎪⎫-12k ·C k 9·x 18-3k ,当k =3时,T 4=⎝ ⎛⎭⎪⎫-123·C 39·x 9=-212x 9,所以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为C 39=84,项的系数为-212.答案:84 -2125.求⎝⎛⎭⎪⎫x 3+23x 25的展开式的第3项的系数和常数项.解:T 3=C 25(x 3)3⎝⎛⎭⎪⎫23x 22=C 25·49x 5,所以第3项的系数为C 25·49=409.通项T k +1=C k 5(x 3)5-k⎝ ⎛⎭⎪⎫23x 2k =⎝ ⎛⎭⎪⎫23k ·C k 5x 15-5k ,令15-5k =0得k =3,所以常数项为T 4=C 35(x 3)2·⎝⎛⎭⎪⎫23x 23=8027.一、选择题1.二项式(a +b )2n的展开式的项数是( ) A .2n B .2n +1 C .2n -1D .2(n +1)解析:选B 根据二项式定理可知,展开式共有2n +1项.2.化简多项式(2x +1)5-5(2x +1)4+10(2x +1)3-10(2x +1)2+5(2x +1)-1的结果是( )A .(2x +2)5B .2x 5C .(2x -1)5D .32x 5解析:选D 原式=5=(2x )5=32x 5.3.在⎝⎛⎭⎪⎪⎫x +13x 24的展开式中,x 的幂指数是整数的项共有( ) A .3项 B .4项 C .5项D .6项解析:选C T k +1=C k24·x 24-k 2·x -k 3=C k 24·x 12-56k ,则k =0,6,12,18,24时,x 的幂指数为整数.4.在⎝⎛⎭⎪⎫2x 3+1x 2n (n ∈N *)的展开式中,若存在常数项,则n 的最小值是( )A .3B .5C .8D .10解析:选B T k +1=C kn (2x 3)n -k⎝ ⎛⎭⎪⎫1x 2k =2n -k ·C k n x 3n -5k .令3n -5k =0,∵0≤k ≤n , ∴n 的最小值为5.5.对于二项式⎝ ⎛⎭⎪⎫1x+x 3n (n ∈N *),有以下四种判断:①存在n ∈N *,展开式中有常数项; ②对任意n ∈N *,展开式中没有常数项; ③对任意n ∈N *,展开式中没有x 的一次项; ④存在n ∈N *,展开式中有x 的一次项.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与③ B .②与③ C .②与④D .①与④解析:选D 二项式⎝ ⎛⎭⎪⎫1x+x 3n 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T k +1=C k n x 4k -n,由通项公式可知,当n =4k (k ∈N *)和n =4k -1(k ∈N *)时,展开式中分别存在常数项和一次项.二、填空题6.若(1+2x )6的展开式中的第2项大于它的相邻两项,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 T 2>T 1,T 2>T 3,得{ C 162x >1,162x >C 26x2.解得112<x <15.答案:⎝⎛⎭⎪⎫112,157.(1+x +x 2)(1-x )10的展开式中含x 4的项的系数为________.解析:因为(1+x +x 2)(1-x )10=(1+x +x 2)(1-x )·(1-x )9=(1-x 3)(1-x )9, 所以展开式中含x 4的项的系数为1×C 49(-1)4+(-1)×C 19(-1)=135.答案:1358.230+3除以7的余数是________.解析:230+3=(23)10+3=810+3=(7+1)10+3=C 010·710+C 110·79+…+C 910·7+C 1010+3=7×(C 010·79+C 110·78+…+C 910)+4,所以230+3除以7的余数为4.答案:4 三、解答题9.已知在⎝ ⎛⎭⎪⎫x +2x 2n 的展开式中,第5项的系数与第3项的系数之比为56∶3,求展开式中的常数项.解:T 5=C 4n (x )n -424x -8=16C 4n xn -202,T 3=C 2n (x )n -222x -4=4C 2n x n -102.由题意知,16C 4n 4C 2n =563,解得n =10.T k +1=C k 10(x )10-k 2k x -2k =2k C k10x 10-5k2, 令5-5k2=0,解得k =2.∴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C 21022=180.10.在⎝⎛⎭⎪⎫2x -1x 6的展开式中,求:(1)第3项的二项式系数及系数; (2)含x 2的项.解:(1)第3项的二项式系数为C 26=15,又T 3=C 26(2x )4⎝⎛⎭⎪⎫-1x 2=24·C 26x ,所以第3项的系数为24C 26=240. (2)T k +1=C k6(2x )6-k⎝⎛⎭⎪⎫-1x k =(-1)k 26-k C k 6x 3-k.令3-k =2,得k =1. 所以含x 2的项为第2项, 且T 2=-192x 2.11.已知在⎝⎛⎭⎪⎫12x 2-1x n 的展开式中,第9项为常数项.求: (1)n 的值;(2)展开式中x 5的系数;(3)含x 的整数次幂的项的个数.解:二项展开式的通项为T k +1=C kn ⎝ ⎛⎭⎪⎫12x 2n -k ·⎝ ⎛⎭⎪⎫-1x k =(-1)k ⎝ ⎛⎭⎪⎫12n -k C k n x 522n k -. (1)因为第9项为常数项,即当k =8时,2n -52k =0,解得n =10. (2)令2n -52k =5,得k =25(2n -5)=6, 所以x 5的系数为(-1)6⎝ ⎛⎭⎪⎫124C 610=1058. (3)要使2n -52k ,即40-5k 2为整数,只需k 为偶数,由于k =0,1,2,3,…,9,10,故符合要求的有6项,分别为展开式的第1,3,5,7,9,11项.。
(学案)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1.能够结合具体区域,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和主要特点。
(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说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综合思维)3.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自然环境服务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人地协调观)4.结合具体的自然环境,说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地理实践力)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是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
[连一连]将下列功能与对应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连接起来。
2.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含义:功能类型含义供给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森林能够提供哪些服务功能?提示:①供给服务:提供森林资源、水资源等;②调节服务: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涵养水源等;③文化服务:提供美丽的风景,也供人类旅游休憩、获得精神享受等;④支撑服务:作为生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肥力等。
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2)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够超过供应的数量和速度。
(√)②任何有害物质对自然环境都会产生危害。
(×)③开垦东北湿地损害了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
第一章教学活动学案设计
第一章有理数数学活动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观察、思考、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能处理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3.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探究活动1.在市场经济中,毛利润计算公式是:毛利润=销售收入-成本,小亮利用此公式计算爸爸经营的商店在某一天的利润为-25元,请问:-25元的利润的意义是.2.活动1:帮助家庭记录一个月(或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计算当月(周)的总收入、总支出、总节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数据.(妥善保存账目,作为日后家庭理财的参考资料)练习:(1)某股民在上星期五买进某种股票500股,每股60元,下表是本周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①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②本周内最高价是每股多少元?最低价是每股多少元?(2)某中学对八年级男生进行引体向上的测试,以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其中8名男生成绩如下:+3 -2 0 +4 -1 -1 +2 -5①这8名男生有百分之几达到标准?②他们一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3)小丽从超市买回几袋酸奶,因当天喝不完,想放进冰箱里冷藏,酸奶上标明保存温度是4±2(℃)①小丽把温度调至12℃,请问可以吗?②小丽可以调至的温度应在什么范围内?(4)一辆货车从货场A出发,向东走了2千米到达批发部B,继续向东走1.5千米到达商场C,又向西走了5.5千米到达超市D,最后回到货场.①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以东为正方向,以货场为原点,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标明货场A,批发部B,商场C,超市D的位置;②超市D距货场A多远?③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3.活动2:熟悉你所用的计算器有关有理数运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对于包含乘方、乘除与加减运算的算式,考虑怎样操作计算器最简便,实习这样的操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应用: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长2.32cm,高为7.06cm,求这个圆柱的体积.(π取3.14)4.活动3:收集现实生活中你认为非常大的数据的实例,体会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等在实际中的应用.应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和小数时,要注意a×10n中a和n的值,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大数.(1)一个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约是每分70次,一年大约跳次.(一年按365天)(2)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49000000平方千米,可记作平方千米.(3)我国森林覆盖面积约为1336320平方千米,可记作平方千米.课堂练习1.一种商品的标准价格是200元,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商品的价格可浮动为±10%,想一想:(1)±10%的含义是.(2)该商品的最高价格为,最低价格为.(3)如果以标准价格为标准,超过标准价格记“+”,低于标准价格记“-”,该商品价格的浮动范围可表示为.2.表中星期六的盈亏数被墨水涂污了,请你计算出星期六的盈亏数,并说明星期六是盈还是亏?盈亏是多少?3.某地在1月份中,1日至8日室外平均气温是-12℃,9日至21日是-12.5℃,22日至31日是-12.9℃,求该地1月份平均气温.4.一天有8.64×104s,一年按365天计算,一年有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5.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着东西方向的公路巡视维护,某天早晨从甲地出发,晚上最后到达乙地,规定向东为正方向,当天的行驶记录(单位:千米)如下:+21,-8,+11,-15,-4,+16,-4,-7.问:(1)乙地在甲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2)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a L,该天共耗油多少升?6.某地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记录如下表,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参考答案探究活动1.亏本25元2.活动1略练习:(1)①67.5元②68.5元,59元(2)①50%②56(3)①不可以②2℃到6℃(4)①略②2千米③11千米3.活动2:略应用:119.3192cm24.活动3:略应用:(1)3.6792×107(2)1.49×108(3)1.33632×106课堂练习1.(1)商品价格上调10%或下降10%(2)220元180元(3)200±20(元)2.盈利38元3.-12.5℃4.3.1536×1075.(1)在甲地的东方10千米处.(2)86a L.6.星期日的温差最大,星期一的温差最小,平均温差约为10℃.(设计者:夏莉莉)。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 全集与补集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1
3.2 全集与补集知识点补集[填一填]1.全集(1)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2)记法:全集通常记作U.2.补集3.补集的性质(1)∁U U=∅;(2)∁U∅=U;(3)(∁U A)∪A=U;(4)A∩(∁U A)=∅;(5)∁U(∁U A)=A.[答一答]1.全集包含任何一个元素吗?∁A C与∁B C相等吗?提示:全集仅包含我们研究问题所涉及的全部元素,而非任何元素.不一定.若A=B,则∁A C=∁B C,否则不相等.2.如何理解全集与补集的关系?提示:(1)补集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求集合A的补集的前提是A是全集U的子集,随着所选全集的不同,得到的补集也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2)∁U A的数学意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必须具备A⊆U;其次是定义∁U A={x|x∈U,且x∉A},补集是集合间的运算关系.3.设全集U={2,3,4,5,6},∁U A={3,5},则A=______.提示:A是∁U A相对于U的补集,所以A={2,4,6}.1.对全集概念的三点说明(1)全集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个集合的子集,就把这个给定的集合称为全集.(2)全集是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而言的一个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所研究问题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所以说全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3)全集通常用大写的字母U表示,但没有硬性规定,只要交代清楚,可以用任何一个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全集.2.对补集概念的两点说明(1)补集是相对于全集给出的一个概念,如果没有全集也就谈不上补集,当全集变化时,补集也随之变化.所以在说补集时必须交代清楚是相对于哪个全集的补集.(2)集合A在全集U中的补集隐含着集合A是集合U的子集的条件.类型一集合的补集运算【例1】(1)已知全集U={1,2,3,4,5,6,7,8,9},集合A={2,4,5},集合B={1,4,5},求∁U A,(∁U A)∪(∁U B).(2)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x≤3},B={x|-3≤x≤2},求A∩(∁U B),(∁U A)∪B,(∁U A)∪(∁U B).【思路探究】这是一类涉及集合补集关系的运算,解决的关键是明确全集,求具体的补集借助于Venn图或数轴求解.【解】(1)因为全集U={1,2,3,4,5,6,7,8,9},集合A={2,4,5},因此∁U A={1,3,6,7,8,9}.又B={1,4,5},则∁U B={2,3,6,7,8,9}.所以(∁U A)∪(∁U B)={1,2,3,6,7,8,9}.(2)首先在数轴上表示出全集U和集合A,B,如下图,则∁U A={x|x<-2,或3<x≤4},∁U B={x|x<-3,或2<x≤4},A∩(∁U B)={x|2<x≤3},(∁U A)∪B={x|x≤2,或3<x≤4},(∁U A)∪(∁U B)={x|x<-2,或2<x≤4}.规律方法1.如果所给集合是有限集,则先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结合补集的定义来求解.另外针对此类问题,在解答过程中也常常借助于V enn图来求解.这样处理起来,相对来说比较直观、形象且解答时不易出错.2.如果所给集合是无限集,则常借助于数轴,把已知集合及全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然后再根据补集的定义求解,这样处理比较形象直观,解答过程中注意端点值能否取得.(1)已知全集U={1,2,3,4},集合A={1,2},B={2,3},则∁U(A∪B)=(D)A.{1,3,4}B.{3,4}C.{3} D.{4}解析:由A={1,2},B={2,3}得A∪B={1,2,3},所以∁U(A∪B)={4}.故选D.(2)已知全集U=R,集合M={x|x2-4≤0},则∁U M等于(C)A.{x|-2<x<2} B.{x|-2≤x≤2}C.{x|x<-2或x>2} D.{x|x≤-2或x≥2}解析:∵M={x|-2≤x≤2},∴∁U M={x|x<-2或x>2}.类型二利用Venn图进行集合运算【例2】集合S={x|x≤10,且x∈N+},A S,B S,且A∩B={4,5},(∁S B)∩A={1,2,3},(∁A)∩(∁S B)={6,7,8},求集合A和B.S【思路探究】本题可用直接法求解,但不易求出结果,用Venn图法较为简单.【解】解法1:(1)因为A∩B={4,5},所以4∈A,5∈A,4∈B,5∈B.(2)因为(∁S B)∩A={1,2,3},所以1∈A,2∈A,3∈A,1∉B,2∉B,3∉B.(3)因为(∁S A)∩(∁S B)={6,7,8},所以6,7,8既不属于A,也不属于B.因为S={x|x≤10,且x∈N+},所以9,10不知所属.由(2)(3)可知,9,10均不属于∁S B,所以9∈B,10∈B.综上可得A={1,2,3,4,5},B={4,5,9,10}.解法2:如图所示.因为A∩B={4,5},所以将4,5写在A∩B中.因为(∁S B)∩A={1,2,3},所以将1,2,3写在A中.因为(∁S B)∩(∁S A)={6,7,8},所以将6,7,8写在S中A,B之外.因为(∁S B)∩A与(∁S B)∩(∁S A)中均无9,10,所以9,10在B中.故A={1,2,3,4,5},B={4,5,9,10}.规律方法此题解答中的解法2的巧妙之处就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即利用Venn 图将已知条件在图中标出,并从图中找出所求,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省去解法1中的推理.设U={1,2,3,4,5,6,7,8},A={3,4,5},B={4,7,8}.求:(1)A∩B,A∪B;(2)(∁U A)∩(∁U B),(∁U A)∪(∁U B).解:画出Venn图如图.(1)A∩B={4},A∪B={3,4,5,7,8}.(2)∵∁U A={1,2,6,7,8},∁U B={1,2,3,5,6},∴(∁U A)∩(∁U B)={1,2,6},(∁U A)∪(∁U B)={1,2,3,5,6,7,8}.类型三集合交、并、补的综合应用【例3】已知集合A={y|y=x2-2x+5},B={y|1<y<10},求A∪B,∁R(A∪B),(∁R A)∪B,A ∪(∁R B).【思路探究】集合A={y|y=x2-2x+5}表示的是二次函数y=x2-2x+5的所有函数值组成的集合,故A={y|y≥4},然后利用数轴法来解.【解】集合A={y|y=x2-2x+5}={y|y≥4},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B,如下图.由图可得A∪B={y|y>1},∁R(A∪B)={y|y≤1},(∁R A)∪B={y|y<4}∪{y|1<y<10}={y|y<10},A∪(∁R B)={y|y≥4}∪{y|y≤1或y≥10}={y|y≤1或y≥4}.规律方法用不等式表示一个集合元素的特征时,常用数轴法解决问题.设全集U={0,1,2,3,4},集合A={0,1,2,3},B={2,3,4},则(∁U A)∪(∁U B)等于(C)A.{0} B.{0,1}C .{0,1,4}D .{0,1,2,3,4}解析:方法1:由题意,得∁U A ={4},∁U B ={0,1},故(∁U A )∪(∁U B )={0,1,4}.方法2:由题意,得A ∩B ={2,3},所以∁U (A ∩B )={0,1,4}.因为∁U (A ∩B )=(∁U A )∪(∁U B ),所以(∁U A )∪(∁U B )={0,1,4}.类型四 补集运算中的含参问题【例4】 已知集合A ={x |x 2-4mx +2m +6=0,x ∈R },B ={x |x <0,x ∈R }.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 A ∩B ≠∅说明集合A 是由关于x 的方程x 2-4mx +2m +6=0的实根组成的非空集合,且该方程的实根有以下三种情况:①两负根;②一负根一零根;③一负根一正根.若分别求解,将会比较麻烦,可以采用补集的思想求解,此时需求出A ∩B =∅(即关于x 的方程x 2-4mx +2m +6=0的两根均非负)时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A ∩B ≠∅,∴A ≠∅,∴Δ=(-4m )2-4(2m +6)≥0,解得m ≤-1或m ≥32.故可设全集U =⎩⎨⎧⎭⎬⎫m ⎪⎪m ≤-1或m ≥32. 若A ∩B =∅,则关于x 的方程x 2-4mx +2m +6=0的两根x 1,x 2均非负,则⎩⎪⎨⎪⎧m ∈U ,x 1+x 2=4m ≥0,解得m ≥32.x 1x 2=2m +6≥0,而⎩⎨⎧⎭⎬⎫m ⎪⎪m ≥32关于U 的补集为{m |m ≤-1}, 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1.规律方法 利用补集思想解题时,首先要根据题意确定全集U ,否则本题会导致⎩⎨⎧⎭⎬⎫m ⎪⎪m ≥32的补集是⎩⎨⎧⎭⎬⎫m ⎪⎪m <32的错误.已知集合A ={x |x <a },B ={x |1<x <2},且A ∪(∁R B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2. 解析:∁R B ={x |x ≤1,或x ≥2},如图所示,由于A ∪(∁R B )=R ,所以a ≥2.——规范解答——由补集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例5】 设全集U =R ,集合M ={x |3a -1<x <2a ,a ∈R },N ={x |-1<x <3},若N ⊆∁U M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审题】 抓信息,找思路(1)审条件:三个集合:全集U ,集合M ,集合N ;一个关系:N ⊆∁U M .(2)建联系:求解实数a 的取值集合,由于集合M 中含有参数a ,故把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的问题与集合M 联系起来.(3)找思路:根据集合间的关系N ⊆∁U M ,借助数轴列出关于参数a 的不等关系,然后求出实数a 的取值集合.【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N ≠∅,又因为N ⊆∁U M , 所以讨论时考虑集合M 有空集和非空两种情况①. 若M =∅,则∁U M =R ,N ⊆∁U M 显然成立. 于是有3a -1≥2a ,得a ≥1. 若M ≠∅,则3a -1<2a ,有a <1. 这时∁U M ={x |x ≤3a -1,或x ≥2a }, 由 N ⊆∁U M 得2a ≤-1或3a -1≥3②, 即a ≤-12或a ≥43,又a <1③,故a ≤-12.综上所述,a ≥1或a ≤-12.即a 的取值集合为{a |a ≥1,或a ≤-12}.【点评】 警误区,促提升失分点1:解题时若未对集合M 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忽视了对①处的讨论,则会导致讨论不全面而失分.失分点2:解题时若在②处未考虑端点的等号是否能取到,则会导致答案错误. 失分点3:解题时若忽视③处,即忽视了本例是在大前提a <1的情况下解题的,则会导致答案错误.设集合A ={x |x +m ≥0},B ={x |-2<x <4},全集U =R ,且(∁U 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因为A ={x |x ≥-m },所以∁U A ={x |x <-m }, 又B ={x |-2<x <4},(∁U A )∩B =∅, 分析可知-m ≤-2,即m ≥2, 所以m 的取值范围是m ≥2.一、选择题1.设全集U ={1,2,3,4,5,6},集合P ={1,2,3,4},Q ={3,4,5},则P ∩(∁U Q )=( D )A.{1,2,3,4,6}B.{1,2,3,4,5}C.{1,2,5} D.{1,2}解析:本题考查了集合的交、补运算,由已知得P∩(∁U Q)={1,2,3,4}∩{1,2,6}={1,2}.2.设全集U=R,A={x|0≤x≤6},则∁U A等于(B)A.{0,1,2,3,4,5,6} B.{x|x<0,或x>6}C.{x|0<x<6} D.{x|x≤0,或x≥6}解析:由补集定义并结合数轴易知∁U A={x|x<0,或x>6},故选B.3.设集合U={1,2,3,4},A={1,3},B={3,4},则∁U(A∪B)等于(C)A.{1,3,4} B.{1,4}C.{2} D.{3}解析:∵A={1,3},B={3,4},∴A∪B={1,3,4},又∵U={1,2,3,4},∴∁U(A∪B)={2},故选C.二、填空题4.已知全集U={x|x<3},集合A={x|-1≤x≤2},则∁U A={x|2<x<3,或x<-1}.解析:画出数轴,结合补集定义,易知∁U A={x|2<x<3,或x<-1}.5.设集合U={1,2,3,4,5},A={2,4},B={3,4,5},C={3,4},则(A∪B)∩(∁U C)={2,5}.解析:∵A∪B={2,3,4,5},∁U C={1,2,5},∴(A∪B)∩(∁U C)={2,5}.三、解答题6.设U=R,已知集合A={x|-5<x<5},B={x|0≤x<7},求(1)A∩B;(2)A∪B;(3)A∪(∁U B);(4)B∩(∁U A);(5)(∁U A)∩(∁U B).解:如图1,(1)A∩B={x|0≤x<5}.(2)A∪B={x|-5<x<7}.(3)如图2,∁U B={x|x<0,或x≥7},∴A∪(∁U B)={x|x<5,或x≥7}.(4)如图3,∁U A={x|x≤-5,或x≥5},B∩(∁U A)={x|5≤x<7}.(5)方法1:∵∁U B={x|x<0,或x≥7},∁U A={x|x≤-5,或x≥5},∴如图4,(∁U A)∩(∁U B)={x|x≤-5,或x≥7}.方法2:(∁U A)∩(∁U B)=∁U(A∪B)={x|x≤-5,或x≥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考纲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史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系统组成和分类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学习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一、基础知识检测:(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是_____,目的是_____。
3、可共享的网络资源包括①_____(例如磁盘、打印机)②_____(例如工具软件、应用软件)③_____(例如文件、数据库)。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早期阶段,计算机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多为_____。
2、发展史:(1)远程终端联机阶段:实现____﹣通信线路﹣____的连接。
(2)计算机网络阶段:实现______﹣______的连接。
代表性网络:______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诞生,采用的技术是______。
(3)计算机网互联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4年颁布了______缩写是使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_____。
(4)高速、综合化的信息化网络阶段:NII的全称是_____的建立标志着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阶段,计算机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多为()A. 实时操作系统B. 分时操作系统C. 批处理操作系统D. 嵌入式操作系统2.计算机网络的最终目的是()。
A. 资源共享B.信息交流C.数据交换D.网络办公3.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远程终端计算机系统B. 通信系统的互联C.ARPA NET的投入运行D.OSI/RM的颁布4.下列不属于网络资源的是()A.数据资源B.社会资源C.软件资源D.硬件资源5.下列不属于连网的目的的是()A.数据传输B.避免病毒入侵C.共享资源D.提高可靠性6.下列网络资源属于软件资源的是()A.主机B.终端C.操作系统D.打印机7.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描述,错误的是()A.网络就是计算机的集合B.网络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B.网络能实现数据的传输C.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8.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缩写是()A. ATMB. OAC.OSI/RMD.TCP/IP9.NII是指()A.电子邮政系统B.国家信息基础设施C.快速专用通道D.信息高速公路10.对于用户来说,在访问网络共享资源时,()这些资源所在的物理位置。
A.不必考虑B.必须考虑C.访问硬件时需考虑D.访问软件时需考虑11.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并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是()A.ARPT NETB. China NetC. TelnetD. Cernet12.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中,()是第3个阶段。
A.网络互联B.网络标准化C.技术准备D.Internet1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A.计算机-通信线路-计算机B.PC-通信线路-终端C.终端-通信线路-终端D.计算机-通信线路-终端14.以下网络资源属硬件资源的是()A.工具软件B.应用软件C.打印机D.数据文件15.在计算机网络中,共享的资源主要是指硬件、()与数据。
A.外设B.主机C.通信信道D.软件(二)简答题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为哪四个阶段?三、预习(一)预习提纲: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每个功能试举例说明。
2.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应用以及Internet的四个应用。
(二)练习题1.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与结合的产物,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
2.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常用方法是将重要资源通过网络在多个地点互做。
3.一个大型ICP为了支持更多的用户访问他的网站,在全世界多个地方放置相同内容的WWW服务器;通过一定技术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同时用户也获得最快捷的访问路径。
4. 是把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并行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5.对于那些地理位置上分散而事务需要集中管理的组织、部门,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
6.网络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即在一套系统上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
7. 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学习目标: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一、基础知识检测:(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________________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2、________________【股票、期货、电子邮件、网上购物、电子贸易】3、__________【方法:多个地点互做备份】。
4、,其中负载均衡是指:;分布式处理是指:。
5、6、,网络的一大发展趋势是。
(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OA】2、【MIS】3、4、包括①(E-mail)、②(Internet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③(E-Commerce,代表性的电子商务网站及其所属的类型)、④(可视电话、网络课堂、网上医院、影像传输等)。
二、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2014春考】A.办公自动化B.资源共享C. 发送邮件D.网络电话2.下列哪些选项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
A.办公自动化B.MISC.过程控制D.Internet应用3. ()是因特网应用的第三阶段,是网络技术直接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最尖端应用。
A. E-mailB. 信息发布C. E-CommerceD.远程音频、视频应用4.淘宝网属于电子商务的模式,京东商城属于电子商务的模式,阿里巴巴属于电子商务的模式。
A. B-BB. B-CC. C-CD. B-GE.社交5.下列各项中,不是各种计算机网络都具有的一些共同的特点的是()。
A.计算机之间可进行数据交换B. 各计算机保持相对独立性C.具有共同的系统连接结构D. 易于分布处理6.以下()不是网络上可共享资源。
A.文件B.打印机C.内存D.应用程序7.计算机网络系统必须有相互()的多个计算机构成A.通信B.独立C.连接D.分离8.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下列资源不可以共享的是()A.操作系统B.网上打印机C.数据库系统D.显示器9.电子邮件能传送的信息是()A.只能是文字信息B.只能是图像信息C.只能是文本格式的文件D.可以是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信息10.()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A.电子邮件B.InternetC.电子商务D.视频教学11.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直接促成商品经济发展的最尖端应用,其中商业机构与个人的交易模式简写为()。
A.A-AB. B-CC.B-GD.C-C12.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点是()A.精度高B.内存容量大C.共享资源D.运算速度快13.下列()不是连网的目的。
A.共享打印机B.收到电子邮件C.提高可靠性D.避免病毒入侵14.以下选项中,()不是设置电子邮件信箱所必需的。
A.电子信箱的空间大小B.账号名C.密码D.接收邮件服务器(二)简答题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2.试举几个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实例。
三、预习:(一)预习提纲1.计算机网络由几个部分组成。
2.网络节点的定义是什么,分类几类?3.什么是通信链路,分为几类?4.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定义是什么,各由几部分构成?5.网络硬件系统、网络软件系统各由几部分组成?(二)练习题1.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的。
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是由一些和连接这些节点的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则是由和组成的。
2.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又称为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和。
3. 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线路。
它又分为____________和。
4.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由、____________组成。
5.计算机网络的主体是系统,6. 就是实现网络协议规则和功能的软件,运行在网络计算机和设备中,计算机通过使用通信协议访问网络。
7.TCP/IP协议的全称是。
8.设备驱动程序是计算机系统专门用于控制特定外部设备的软件,它是操作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的。
1.3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学习目标:1.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部分。
2.掌握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的定义一、基础知识检测(一)、从拓扑结构上看计算机网络是由和组成。
1、网络节点分为(功能,代表性设备)、(功能,代表性设备)、(功能,代表性设备)。
2、通信链路是指。
分为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只有在上才可以实现真正的数据传输。
(二)、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由和组成。
1、资源子网提供和的能力,由、和组成。
通过资源子网用户可以方便的使用本地或远程计算机上的资源。
2、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以及通信控制功能,它由和组成。
通信子网有两种类型分别是、。
(三)、计算机网络是由和组成。
1、网络硬件系统,常见的网络硬件(7个)集线器(Hub)工作在OSI模型的层;交换机(Switch)工作在层;路由器(Router) 工作在层.2、网络软件有(7个):【①服务器、工作站操作系统的区别,代表性的操作系统有哪些?②网络通信协议的定义,协议举例:IPX、TCP/I P。
③网络管理软件的作用,缩写。
④常见的网络安全软件和应用软件。
】二、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组成。
A.主机系统B.终端控制器C. 终端D.以上三项都包涵2.()是网络层的互联设备,可以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是大型网络提供效率,增加灵活性的关键设备。
A. 网卡B.集线器C. 交换机D. 路由器3.()是用来提高网络性能的数据链路层设备,是一个由许多高速端口组成的设备。
A. 网卡B.集线器C. 交换机D. 路由器4. 网络软件主要包括()A.网络通信协议B.网络操作系统C.各类网络应用系统D.以上都包括5.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信息统计、报告、警告、监控的软件系统是()。
A.NMSB. SNMPC.IPXD. NOS6.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传输介质()A. 光缆B. 双绞线C. 路由器D. 同轴电缆7.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称为()A.访问节点B. 转接节点C. 混合节点D. 端节点8.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网络操作系统( ) WareB. UnixC. Windows NT ServerD. DOS9.下列关于数据通信链路的说法错误的是()【2015春考】A.通信链路是指两个节点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线路B.通信链路可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C.物理链路是逻辑链路的基础D.只有在物理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10.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网络中的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