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案例分析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如下:
1. 甲国A公司和乙国B公司签订了进口100吨白糖的协议,选用了《2023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FOB术语,并约定付款方式为托收。
A公司
与承运人C公司签订了海上货品运送协议,并向D保险公司投保了平安险。
承运人的“希望”号轮准时到达乙国装货,B公司提供了符合协议规定的货品。
在“希望”号轮驶向甲国目的港的途中,因遇台风使部分白糖受损。
B
公司委托银行向A公司收取款项,A公司却以货品已经发生损失为由拒绝付款。
2. 美国A公司与我国B公司签订了购买一批月饼的协议,交货期为当年中
秋前一星期,以便卖给在美国的华人过中秋节之用。
但是,由于我国当年中秋节月饼市场火爆,B公司货源紧张,中秋节已过了一个星期尚未交货。
而美国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中秋节已过,月饼难以销售。
A公司于是告知B公司宣告协议无效。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需更多案例,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国际经济学家。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供求关系无处不在,它影响着商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市场的运行。
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些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供求理论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苹果市场的供求波动假设在一个小镇上,苹果是当地居民喜爱的水果之一。
在某个丰收的季节,苹果的产量大幅增加。
根据供求理论,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
因为果农们收获了大量的苹果,市场上的苹果供应充足,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果农们不得不降低价格。
与此同时,由于苹果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
原本可能觉得苹果价格有点贵而减少购买的消费者,现在会因为价格实惠而购买更多的苹果。
这就是供求理论中的需求法则: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然而,如果连续几个季节苹果都丰收,导致市场上的苹果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
一些果农可能会因为利润减少而减少苹果树的种植,或者改种其他水果。
随着苹果的供给逐渐减少,价格又会开始回升,直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案例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变化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当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时,对住房的需求就会增加。
如果此时房地产开发商没有及时增加住房的供应,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房价上涨。
高房价可能会让一些购房者望而却步,但对于那些有强烈购房需求和经济实力的人来说,他们仍然会购买,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
相反,如果城市的经济发展放缓,人口流出,对住房的需求减少。
而房地产开发商在之前的繁荣期建造了过多的房屋,就会导致供大于求。
为了尽快出售房屋,开发商可能会降低价格,引发房价的下跌。
案例三:石油市场的供求冲击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复杂但又典型的供求关系案例。
当国际政治局势紧张,或者某些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下降时,石油的供给减少。
这会导致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例如,中东地区的战乱可能会影响石油的生产和运输,从而减少全球石油的供应。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题〔仅供参考〕案例一:燃油税幕后的利益博弈:中国逼近10元1升油价时代一、目前决定我国油价的供求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主要因素?答:(一)影响我国油价的需求因素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当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负担起汽车这种耐用消费品,汽车需求的销量的增加,引致了消费者燃油需求的增加。
2、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有着明确的偏好,对于我国多数消费者而言,私家车给他们的带来的效用水平远大于公共交通工具,在居民预算约束的允许的范围内,他们有很大的可能会选择购买私家车,这符合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决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越大,其消费需求也就越大。
在私家车市场如火如荼的今天,消费者对燃油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了。
3、相关商品〔汽车等〕的价格汽车与燃油是一组的互补品,为当汽车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燃油的需求会上升。
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原因,汽车厂商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加之,车企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上述种种因素导致了汽车市场整体价格的下降,由于汽车价格下降对消费者产生了正向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从而使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增加,引致了消费者对燃油需求的增加。
4、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在此题的案例中,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断攀升。
消费者面对持续上涨的油价,形成了一种价格预期:国内的油价在未来可能仍会上升。
在这样的价格预期作用下,消费者会做出增加当期燃油消费的决策,从而使自身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对原油未来的价格预期会增大燃油的需求。
主要因素:短期来看,影响本次油价的需求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的价格预期,油价持续的上升,导致消费者形成了价格预期,这种预期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市场验证后会使消费者强化该种预期,从而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需求冲击。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失业率与宏观经济政策最近,美国失业率相对稳定,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并持续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
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
美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
当失业率上升影响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时,XXX会放松银根,实行用心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防止失业率进一步上升,实际上是透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
而当时的欧洲还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欧洲是个国家联盟,它的货币政策由XXX统一制定,由于思考到各国状况的复杂性,XXX的目标主要是持续物价的稳定,奉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全力持续低利率和低通胀。
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问题:1、什么是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2、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1、失业问题是由失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失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
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失业是个政治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或丧失收入,使人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中,会引起社会动荡。
失业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变动所构成的失业;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构成的失业;③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劳动总体需求不足所构成的失业。
2、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
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因而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长放慢,甚至下降,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往往失业率较大。
一般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这种变动。
经济学案例分析(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一:从《卖疯了的iPhone4,背后的秘密!》谈商品效用的特点苹果品牌作为时尚电子系列产品的领航者,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其中,iPhone系列手机的更新换代在国内引发的消费热潮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从今年来看,iPhone4S在国内一经上市就成为了消费市场的领头军。
消费者为了第一时间获得新款的iPhone手机,纷纷熬夜排队等候,甚至不惜花高昂的价格去收购、竞拍。
那么一款iPhone手机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能够如此吸引消费者?对此,有网友称:“在中国,拥有苹果产品,拥有iPhone手机,象征了一个人的身份。
大多数人在看到手上拿着一部iPhone手机的人,往往会露出一种羡慕的眼光,而大部分拥有iPhone手机的人就是为了享受这种眼光,让自己可以炫耀!“在这里,“炫耀”这个词间接揭示了一部iPhone手机的本质属性.往往,能够禁得起人们炫耀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奢侈品“,奢侈品的消费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
而在经济学中,我们把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定义为”效用“ .商品效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主观性.主观性是一种心理感觉,是一种完全取决消费者本人的感觉。
也就是说,效用有很多不确定性,效用的度量也只对消费者个人的心理体验而言。
(2 ) 相对性。
相对性说明效用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
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的消费者,商品的效用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由此可见,一部iPhone手机的真正价值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它的使用价值上.换言之,虽然能够上网、发微信、刷微博、听歌、看电影、玩游戏的手机早已屡见不鲜,但是iPhone手机之所以能够在与其他手机品牌的竞争中崛起,是因为它的效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iPhone手机被赋予了高端、时尚、个性、奢侈等内涵。
这些内涵的追加不是单纯靠研发生产所能带来的,更多是体现在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
消费者认为iPhone手机能够象征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它的效用就在不知不觉中由一个通讯工具转变为满足消费者虚荣心的时尚奢侈品。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1. 《红楼梦》中的经济案例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故事。
在小说中,经济因素贯穿始终,包括贾府的财富管理、贾宝玉的挥霍浪费、贾府的经济衰落等。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经济案例,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财富分配、经济衰退等问题。
2. 《水浒传》中的经济案例分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108位英雄豪杰的故事。
在小说中,经济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包括梁山泊的财富来源、梁山泊的经济发展等。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经济案例,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财富分配、经济发展等问题。
3. 《西游记》中的经济案例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孙悟空等人的取经之路。
在小说中,经济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包括取经过程中的财富管理、财富的来源等。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经济案例,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财富分配、经济活动等问题。
4. 《三国演义》中的经济案例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在小说中,经济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包括各个势力的财富积累、财富的利用等。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经济案例,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财富分配、经济竞争等问题。
这些著名故事中的经济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财富分配等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经济学的启示和教训。
经济学原理案例分析
经济学原理案例分析案例一:供需关系的影响某国市场上发生了一起稀缺资源的案例。
据报道,在该国某地区的绿地面积逐渐减少,导致了稀缺的土地资源。
由于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了一次公开竞标来争夺该地区的一块土地用于房屋建设。
根据经济学原理中的供需关系,供给不足会导致需求的增加,从而推高价格。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供给减少,导致房地产开发商对该土地的需求急剧增加。
竞标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开发商需要以竞价的方式来争取这块土地。
竞标结果显示,由于供需关系的影响,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出价激烈竞争,导致最终竞得土地的价格相对较高。
这表明供需关系在市场中起到了调节价格的作用。
这个案例展示了经济学原理中供需关系的重要性。
当资源稀缺时,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往往会上涨。
因此,了解供需关系对于市场参与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在市场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案例二:边际效益的应用某家电公司在市场上推出了一款新型空调产品。
为了评估这款产品的市场潜力,该公司进行了市场调研,并发现该产品在高温地区的需求较大。
然而,在这些地区竞争对手也存在,并且已经有类似产品在销售。
根据经济学原理中的边际效益概念,决策者需要比较额外一单位产品带来的收益与成本,以确定是否值得进行进一步投资。
在这个案例中,该公司考虑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推出新产品可能在一开始并不会带来很高的利润,但随着市场份额的增长,利润可能会逐渐增加。
基于边际效益的原理,该公司决定在市场上推出新产品,并在高温地区进行重点宣传和销售。
他们相信,尽管一开始投入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回报,但在边际收益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在竞争对手中取得市场优势。
这个案例显示了经济学原理中边际效益的应用。
决策者在评估潜在投资时,应该考虑额外的收益和成本。
尽管初始投资可能不那么有利可图,但通过边际增长的效应,决策者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 •
•
案例分析:
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小 于1。当粮食减产、销售量降低时,粮 食的价格会上升,农民的总收入反而会 增加。反之,粮食丰收,粮价会下降, 农民收入也下降,即 “谷贱伤农”。
案例4: Iphone 6S 热销
• 苹果公司,原称苹果电脑公司,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最知名的 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 商店、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2011年2月,苹果公司打破诺基亚连续15年销售量第一的地位,成为 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2011年8月10日苹果公司市值超过埃克森美 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 北京时间2015年9月10日发布了iPhone 6s系列。2015年9月25日发售。 iPhone 6s(按照苹果公司的手机命名规则)为苹果公司的第九代智能 手机。iPhone6s在之前金、银、深空灰三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新 的颜色版本,即玫瑰金,在之前尝到金色的甜头之后,再一次希望用 新的颜色来勾起更多用户的胃口。屏幕采用高强度的Ion-X玻璃,处理 器采用A9处理器,CPU性能比A8提升70%,图形性能提升90%,后 置摄像头12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 500万像素。摄像头对焦更加准确, CMOS 为了降噪采用“深槽隔离”技术,支持4K视频摄录。数据连接 方面,支持23个频段的LTE网络,和2倍速度的WIFI连接。
对于猪肉价格会如此上涨呢,我们的问题 是: 1. 从需求的角度看,你认为刺激猪肉价格上 涨的因素有哪些? 2. 从供给的角度看,你认为导致猪肉价格上 涨的因素有哪些? 3. 从价格弹性的角度看,猪肉的价格弹性如 何?
案例分析:
1、从需求情况看,从 2006 年底到 2007 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 长较快,尤其是国有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工资上涨幅度比较大,而农 民收入增长相对平缓。因此,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 肉消费呈增长趋势。 2、从供给来看:第一,生产猪肉的成本上升,即养猪的主要饲料—— 玉米的价格自 2005年 6 月以来一直上涨;第二,2006 年,生猪的收 购价格一直在低价徘徊,农民养猪不挣钱,甚至大面积亏损,农民没 有养猪的积极性,减少养猪的数量。第三,2006 年南方部分省份爆发 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北方的很多生猪养殖地爆发了猪高温热,大量 的生猪因疫病死掉,导致猪的供给数量减少。最后,由于生猪的成长 期相对较长,猪肉价格的升高虽然能引致养猪数量的增加,但短期内 养殖户的生猪难以出栏。 3、一般来说,作为消费品,猪肉的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低 收入人群更是这样。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猪肉成了一日三餐的 常见食物,其价格弹性也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1. 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资源配置和决策行为的学科,而故事是人类传递信息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
将经济学与故事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对中国著名的故事经济学案例进行分析,以展示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2. 案例一:《孟子》中的“富贵不能淫”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派思想家,他在《孟子》一书中提到了“富贵不能淫”的观点。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富有的商人,他拥有无尽的财富和权力,但他并没有被这些物质所迷惑,而是保持了节制和廉洁的品德。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财富的正确看待,即财富应该被用于造福社会和他人,而不是被个人欲望所驱使。
这种价值观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财富效应”,即财富的积累和分配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 案例二:《红楼梦》中的“封建社会的衰落”《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物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贵族家庭的经济困境。
这个故事中,贾宝玉的家族由于奢侈浪费和无能管理导致财富逐渐消耗,最终导致家族的破产和衰落。
这个案例反映了经济学中的“资源稀缺”和“机会成本”概念,即资源的有限性和选择的必要性。
同时,这个案例也揭示了经济制度和家庭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4. 案例三:《水浒传》中的“贫富悬殊与社会不公”《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一群义贼的故事。
故事中,贫苦百姓和富贵权贵之间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
这个案例反映了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不均”和“社会公正”的问题。
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还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这个案例引发了人们对于财富再分配和社会公平的思考和讨论。
5. 案例四:《西游记》中的“市场经济和竞争力”《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物的取经之旅。
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断战胜困难和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生活中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案例1: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
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们就无法知道我国的GDP总量排在全世界的第4位,低于美国的5倍多,没有GDP我们也无法知道我国人均GDP在2005年已超过1300美元,低于美国和日本的35多倍。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
美国罗伯特?肯尼迪(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之弟)“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这句话就是他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对GDP这个经济指标的批评。他不是经济学家,但他的这段颇受经济学家的重视。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案例1: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8。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
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小时工赚了10元,而你支出了10元。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都增加了10元。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
法律经济学分析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日益增多。
然而,并购过程中涉及的反垄断审查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案例以某知名企业并购另一行业领先企业为例,运用法律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并购中的反垄断审查进行深入剖析。
(一)并购双方基本情况1.并购方:某知名企业,主要从事A行业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
2.被并购方:另一行业领先企业,主要从事B行业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市场份额较大。
(二)并购原因1.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2.整合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
3.实现产业升级,拓展业务领域。
二、法律经济学分析(一)并购的市场效应1.并购的市场集中度:并购完成后,市场份额将大幅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加。
2.并购的市场竞争:并购可能导致市场垄断,降低市场竞争。
3.并购的市场效率:并购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并购的社会效应1.消费者福利:并购可能导致消费者福利下降,价格上涨。
2.产业创新:并购有助于产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3.就业影响:并购可能导致部分员工失业,但同时也可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三)并购的法律审查1.反垄断审查:并购涉及反垄断审查,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反垄断法规: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一定规模,需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
3.反垄断审查标准:反垄断审查主要考虑市场支配地位、市场份额、竞争影响等因素。
三、案例分析(一)并购的市场效应分析1.并购的市场集中度:并购完成后,市场份额将大幅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加。
根据并购双方的业务范围,并购后的市场份额将超过50%,达到市场支配地位。
2.并购的市场竞争:并购可能导致市场垄断,降低市场竞争。
并购后的企业将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可能形成市场垄断,降低市场竞争。
3.并购的市场效率:并购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并购可以实现产业链整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微观经济学经典二十六个案例分析
二十六个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
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
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
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
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
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
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
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
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
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
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
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案例分析: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
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是研究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的运用以及宏观经济波动原因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介绍三个案例,并分析其对宏观经济学的意义和启示。
案例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近年来影响全球经济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宏观经济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案例。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最初的起因是由于贷款机构的风险管理不善,导致次贷款违约和房价暴跌,最终引发金融机构的崩溃,进而引发全球经济的衰退。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失灵,金融机构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忽视了风险管理,导致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失控。
而这次危机对宏观经济学的启示,是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同时,也要重视风险管理,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
案例二:2011年日本的核灾难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核电站的严重事故,导致较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和影响。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这次核灾难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首先,日本核电站事故导致了国内电力短缺,妨碍了日本经济的正常运转,导致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核灾难也严重影响了日本的旅游业、民航业、海洋产业、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灾害和人为意外事件对宏观经济的一定影响,对宏观经济来说如何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自然灾害等事件发生时,国家应当采用相关的应急措施,应对灾难和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案例三:中国的减贫政策中国是经济转型中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减贫政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过去的20年中实施了许多减贫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击贫困的行动,建立了健全的扶贫政策体系,借助经济增长优势,有效的提高了人口脱贫率。
这个案例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提醒我们要关注减贫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经济学原理案例分析
经济学原理案例分析1. 市场供求案例分析:市场供求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一家外卖公司决定提高其产品的价格,并观察到销量的下降。
这是一个典型的市场供求案例。
根据供求关系,当产品价格上涨时,需求量通常会减少。
因此,这家外卖公司的销量下降可以被解释为供求关系的结果。
2. 机会成本案例分析:机会成本是指放弃某种选择所带来的最高价值的那些东西。
考虑一家公司正在考虑投资于市场营销活动还是研发新产品。
他们发现,投资于市场营销活动可能会提高销售额,但放弃研发新产品可能会导致失去市场竞争力。
这个案例说明了在做决策时必须考虑到机会成本的概念。
3. 劳动力市场案例分析: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的市场。
考虑一个行业中需求劳动力的增加,例如医疗行业。
这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紧缺,从而推高了工资水平。
然而,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公司可能会面临人力资源的短缺,影响其扩展计划。
4. 外部性案例分析: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于那些没有参与其中的人的影响。
例如,考虑一个工厂在一个城市建立,带来了就业机会,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是一个正面的外部性。
然而,这家工厂也可能产生污染,对环境和周围社区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一个负面的外部性。
这个案例说明了外部性对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5. 边际效应案例分析:边际效应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的产量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益或成本。
考虑一家餐厅增加一份甜点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每增加一份甜点所产生的利润超过制作成本。
然而,增加太多甜点可能导致浪费食材和劳动力成本增加,最终减少整体利润。
这个案例说明了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到边际效应。
以上是一些案例分析,涵盖了经济学原理中的主要概念。
每个案例都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活动或决策相关,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经济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经济学案例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下面将介绍几个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并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滴滴出行的运价政策。
滴滴出行是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通过手机应用连接乘客和司机。
近年来,滴滴出行曾多次调整运价政策,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2024年和2024年间,由于竞争加剧,滴滴出行采取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大幅降低了车费。
然而,这些举措导致了司机收入的大幅减少,进而导致大量司机离职,用户体验下降。
于是,在2024年,滴滴出行逐步调整运价策略,提高车费,以吸引更多的司机。
这一举措一方面确实大大提高了司机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部分用户的流失。
滴滴出行在调整运价策略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用户需求弹性、司机收入、市场竞争等等。
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平衡关系。
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使得滴滴出行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最优决策。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手机价格的经济学分析。
手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之一、手机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和能力。
近年来,手机的价格不断下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手机价格差距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经济学可以通过供需分析来解释这个问题。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手机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导致了手机价格的下降。
另一方面,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导致了价格的差异化。
此外,消费者对于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手机有不同的需求,也是价格差异的原因之一、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手机价格背后的供需关系和市场竞争机制。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来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即排放权交易制度。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经济学案例分析经济学案例分析是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实际经济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下面以餐饮业为例,进行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某餐馆的营业额连续下降,利润逐渐减少。
分析:1.需求方面:该餐馆的顾客数量减少,可能是由于消费者对餐馆的菜品选择、服务质量、价格等方面不满意,因此选择了其他餐馆。
此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可能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注重健康饮食,选择了其他更有助于健康的餐馆。
2.供给方面:该餐馆的菜品品质、服务质量可能有问题,菜品种类单一、口味单调,未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餐馆的管理和运营不善,导致成本过高,利润降低。
3.市场竞争:若周边区域内新餐馆开业,或者已有餐馆推出特别优惠活动,吸引了消费者,都会对该餐馆的营业额产生不利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改进菜品和服务:餐馆应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提供丰富多样化的菜品选择,并保证菜品的品质和口味,以吸引消费者并增加他们的消费频率。
2.控制成本:餐馆应该对运营成本进行严格管理,包括研发新菜品、原材料采购、人员成本等等。
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提高利润率。
3.提高竞争力:餐馆可以通过推出优惠活动、提供特色服务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增加竞争力。
此外,餐馆还可以加强与其他餐馆的合作,通过共同推广活动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竞争力。
4.加强市场调研和创新:餐馆应该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动态,并开展市场调研,从中获取一手信息以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5.提高消费者体验:餐馆可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注重细节和环境设计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在餐馆就餐的体验,增强消费者对餐馆的好感度和忠诚度。
总结起来,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情况,以及考虑到市场竞争的因素,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餐馆可以促进业务增长,提高利润。
这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案例分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案例分析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资源如何分配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学科。
在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有一些基本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经济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当中。
这些原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作的规律,为经济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十个案例来探讨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应用。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理表明,在面临多种选择时,个体或社会需要根据资源有限性和需求有限性做出决策。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权衡。
例如,某国政府需要决定是否在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建设一座大型工厂。
如果决定建设工厂,工厂将会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但也可能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衡量经济利益和环境影响,并做出权衡取舍的决策。
二、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是指一个选择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品。
在日常生活中,机会成本无处不在。
以就业选择为例,某个人决定放弃在一家大公司工作的机会,选择在一家初创企业工作。
他面临的机会成本包括放弃了大公司的稳定工作、更好的福利待遇和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三、边际效益递减的原理边际效益递减的原理指的是,当个体增加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使用量时,满足每一单位需求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
举个例子,一个人在一个冰热的夏天购买了一杯冰淇淋来降温。
刚开始,第一口冰淇淋给了他巨大的满足感。
随着不断吃下去,每一口冰淇淋的边际效益逐渐减小,最终他可能会感到腻了。
四、市场供求关系的原理市场供求关系原理指的是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关系。
一件商品的价格随着供给增加和需求减少而下降,反之亦然。
以抢购限量版球鞋为例,当市场上供应的数量远远小于需求时,球鞋的价格会迅速上涨。
相反,如果供应大于需求,价格将下跌。
五、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原理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原理指的是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市场可以在资源有效配置、创新激励、竞争促进等方面发挥优势,但在某些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及时干预,修正市场失败。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图文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图文昭君出塞——资源短缺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
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
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
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
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
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
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
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
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
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
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
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
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
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
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1. 垄断市场下的价格歧视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中价格歧视的策略和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弹性和支付意愿,垄断者可以巧妙地对不同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从而提高市场利润。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公平和效率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来平衡利益。
2. 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
外部性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对非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通过研究公共物品供给的外部性,我们可以理解市场机制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方面的局限性,并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3. 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之间的关联。
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需关系则说明了价格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产品和市场的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弹性。
4. 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
景气循环是指经济活动周期性波动的现象,而经济衰退是指经济活动下滑的阶段。
通过分析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经济波动的动态和应对策略。
5.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纠正。
通过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我们可以评估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
6. 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策略。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调整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和与竞争对手竞争。
通过研究不同的价格竞争策略和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竞争市场的运作机制和企业策略。
7. 垄断与垄断定价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和垄断定价策略。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主要供应商或卖家的情况。
通过研究垄断者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影响,我们可以了解垄断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8. 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策略。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1、汽车行业行业并购和并行市场竞争:在汽车市场上,全球汽车制造商正在努力寻求机会以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并利用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同时减少产品研发、制造和分销等成本。
在这个背景下,汽车制造商已开始采取并购行业的战略,以扩大其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并购是汽车制造商扩大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大大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缩短了其创新过程,增强了其市场和技术实力,同时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可拓展的市场和经营能力。
2、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全球布局: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全球布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经济学案例,主要是指低成本航空公司占据全球航空市场的显著增加。
呈现出低成本、高服务的航空业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他们是如何利用较低的机票价格、更快的交付能力以及更高的服务水平,以求抢占全球航空市场,同时扩展其航空网络,实现他们的全球布局和经营目标。
3、暴露于全球化环境中的中国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被暴露在全球化环境中,并面临着全球市场的重压。
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的今天正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包括技术和人员的短缺、跨国竞争对手的强大竞争力、跨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以及中国政府的保护主义等。
本案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以及在跨国市场中可能拓展的空间。
4、剥离模式下的垂直整合:垂直一体化是指一家公司拥有全部或分部分类的行业从产品研发、生产组装到销售服务等要环节,使得其产品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拥有统一的管理者,加上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以缩短周期,提升产品质量和把握市场机遇。
在剥离模式下,企业通过垂直一体化,重新塑造竞争优势、改变利润模式,实现组织和市场的统一,同时又能够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
本案件分析将以垂直一体化模式下企业背后的机理为视角,从宏观到微观分析垂直一体化带来的利弊,探讨企业在此模式下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5、共享经济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共享经济,指的是允许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共享资源的市场,它可以帮助经营者将成本最低化,从而提高竞争力和效率,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透明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案例:1、鸦片战争后,英国洋布为什么不能进入中国市场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商人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而欣喜若狂。
当时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的商人估计,中国有4亿人,假如有1亿人晚上戴睡帽,每人每年用两顶,整个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日夜加班也不够。
于是他们把大量的洋布运到中国。
结果与他们的梦想相反,中国人没有戴睡帽的习惯,衣服也用自产的丝绸或土布,洋布根本卖不出去。
按当时中国人的收入,并不是没有购买洋布的能力,起码许多上层社会人士的购买力还是相当强的。
英国人的洋布为什么完全卖不出去呢?关键在于中国人没有购买洋布的欲望。
购买意愿或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的消费时尚所决定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仍然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保守。
封闭、甚至排外的社会习俗。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和保守封闭的意识形态,也没有改变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消费时尚。
当时,上层人士以穿丝绸为荣,一般群众以穿家织的土布为主。
如果什么人标新立异要穿洋布,反而会受到众人指责。
洋布和其他洋货受到冷落主要不在于价格高,也不在于人们收入太低,而在于没有购买欲望。
这种购买欲望又是当时消费时尚以及抵制洋货心理的结果。
可见购买意愿对需求的决定是极为重要的。
英国人以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国门,自己的商品就可以进入中国。
其实武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入侵一个国家,但摧毁不了一个国家的传统,也改变不了一个社会的消费时尚和国民的购买意愿。
英国人可以借助船坚炮利把洋布运到中国,但不能强迫中国人购买。
构成需求的是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两者缺一都不能成其为需求。
所以,需求预测既要考虑购买能力,又要考虑购买意愿。
英国人仅考虑到购买能力,而没有考虑到购买意愿,这正是他们的洋布在中国没有市场的原因。
2、“蜗居”与追梦-----住房的供需与价格(1)澳大利亚的“80后”在追求事业发展的同时,忍受着高房价之痛在悉尼市中心鳞次栉比的商业楼宇间,穿插散落着一些公寓楼。
由于生活和交通较便利,很多年轻人居住在这里。
他们通常是几人合租一套几十平方米的公寓以减轻经济压力。
在悉尼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澳大利亚的“80后”们正经历着“蜗居”生活,在追求事业发展的同时,忍受着高房价之痛。
《国际住房可负担报告》将澳大利亚30个城市的房价划入“严重难以承担”之列。
悉尼高居国际最昂贵住房市场排行榜第三名,墨尔本则位列第七。
房价攀高导致生活成本急剧上升。
过去几年间,澳大利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矿业繁荣期,外国资本不断涌入,澳大利亚货币体系膨胀,宽松的信贷环境引发房地产价格上涨和消费繁荣,导致澳大利亚近年来的住房价格水平飙升50%以上。
此外,澳大利亚在过去几年实行较为宽松的移民政策,吸收了大量移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增加,不断推高房价。
对步入社会不久的澳大利亚“80后”而言,经济发展在创造出工作机会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
每月一两千澳元的房租或房屋贷款,自然让澳大利亚“80后”们苦不堪言,心中“居有其屋”的梦想也只能让位于几人合租一套公寓房的现实。
“80后”在“蜗居”并非澳大利亚的独有现象,中国、日本、美国等国的年轻人也大多承受着无力买房的经济压力。
然而,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并未阻挡年轻人奔向大城市的步伐,因为压力本就与机遇并存。
(资料来源:人民网,2013-02-18日)(2)征税加息降房价“通过征税和提高贷款利率可以降房价”,在现实中必然造成恶性循环:房价高,因此要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和征税”来抑制房价。
而实际上提高贷款利率和加税必然会刺激房价进一步上涨;房价一涨,更有理由要进一步加息加税,甚至开征“物业税”。
房价当然还会继续上涨,于是“再出重拳”:对豪宅征税,所以大家只好买普通住宅,因此普通住宅价格上涨;对第二套房征税,租金将被迫上涨,因为所有的出租房屋都是“第二套房”,这会反过来刺激房价上涨;对大户型征税,小户型房价应声而涨!对二手房征税,新房房价应声而涨,之后二手房又跟着新房房价补涨!如此循环往复,税征得越多,房价涨得越快。
(资料来源:人民网,2011-05-30)(3)“史上最难就业季”赶上“史上最难租房季”“大学毕业后,你最着急什么?”就是这个年年都有人问毕业生的老问题,标准答案却是年年不同,今年毕业季的回复就是“租房”。
“都说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我看还得加上个‘史上最难租房季’。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小杰5月初就拿到了一家北京企业的offer(工作合同),之后潜心找房,到现在一个月了,他还没有租到称心的房子。
而在他身边,多数同学也都没有找到可心的房子。
小杰未来工作的单位在王府井,地段寸土寸金,找房时,他的心理预期是月租金不能超过2000元,那已经占到他每月收入的一半了。
面对现实,小杰决定找同学合租。
昨日上午,小杰和两位室友在马家堡合租了套三居室,虽然他们对位置并不十分满意,但好在总价6000元的租金,几个人分摊还可以接受。
不过,原打算的“30分钟内到单位”的计划宣告失败。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2013-06-09)(4)外来人员4成工资交房租2011年北京人均工资为56061元:如果在东城区租一套房子,需要付租金40896元,是平均工资的72.9%;在朝阳区租一套房子,要付租金37200元,是平均工资的66.4%;即使在昌平区租一套房子,租金也要达到平均工资的43%。
能租赁成套住房的住户大体是外来人口中的精英群体,即其中的企业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
但占外来常住人口比例84.4%的新移民工人,大多数只能选择租住“城中村”的农民住宅、地下室、工棚以及群租房等非正规住房来安身。
(资料来源:新京报,2013-07-03 )(5)二手房征20%个税能让房价降低?——不能增加供应的调控,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二手房转让征20%个税的措施,不直接打击新房的供应,但仍然免不了减少二手房的供应。
《京华时报》新闻观点:在交易环节征税,并不能有效降低房价,只有消除垄断,增加土地供应,才是解决房价高企的根本方案。
(资料来源:《京华时报》时政新闻)(6)买不起族再遇租不起尴尬大中城市房价高企,让中低收入者纷纷感叹“买不起房”,继而转变观念去租房。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租房者发现,租房贵、租房难的问题与高高在上的房价相比丝毫不“逊色”,逐渐演变成“买不起也租不起”。
据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调查显示,目前因为新政影响最大的通州、望京等区域,租赁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以亦庄、通州、望京、马家堡为代表的几个大区域的租赁价格上涨幅度甚至超过了7%。
房租多少是合理?从需求方——租户的角度讲,他们最看重的是租金收入比。
租金收入比,即房租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能够直观反映出承租的压力水平。
调查显示,一线城市的房租收入比已高达40%,这意味着解决衣食住行中“住”的问题,已成为奋斗的主要目标。
如果房租收入比继续提高到50%、60%,则会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凤凰网,2013-06-07 )24382人参与, 373条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及本书保持中立发表日期:2013/06/08 14:53凤凰网安徽省芜湖市网友:沨沨增加税种,增加税费;增加各种环节费用,……,不都是在增加成本?发表日期:2013/06/08 13:38凤凰网北京市网友:fhgo调控房价不能只是加一道税。
价高的原因是:地皮贵,税费多,开发商利益高。
发表日期:2013/06/08 17:18凤凰网四川省内江市网友:凤凰网友如果再增加房产税,这部分成本必将转嫁到租房者身上,房租必将暴涨,老百姓不但买不起房,连租房都成问题了。
(7)人民日报:房地产库存超5万亿已经公布年报的75家上市房企,总库存市值达到了9048亿元,超过2009年库存2倍以上,而全行业的库存市值或超过5万亿元。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12-04-13)点睛:供需决定价格是经济学的铁律。
影响目前中国房价的因素非常多,但归根到底是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供给,一是需求。
如果对需求严格限制,结果便是房价下降。
土地供给是影响当前房价的一个基本问题。
各地政府对容积率都有规定,这个规定如果放松,允许容积率升高,那就等于增加土地供给。
供给增加的结果,一定是房价下降。
以上其实是一些很简单和朴实的经济道理,从上面的经济论坛之中,就可以知道,这些是大多数人明白的道理。
3、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三都赋》的写成导致人们对纸张的需求增加,其结果使均衡量和均衡价格同时增加。
4、兰州自来水污染导致矿泉水价格暴涨2014年4月11日,兰州市自来水污染后引发市民抢购矿泉水狂潮,超市收银台前抢购矿泉水的人排起长队,很多水被人抢购一空。
兰州自来水污染未结束之前估计矿泉水价格会一直飙升。
目前有些地方矿泉水涨价都爱100元一件!一辆辆购物车上摞满了整件整箱的矿泉水、纯净水。
4月11日,兰州市城区自来水样被检测出苯含量严重超标。
当地政府称在24小时内自来水不宜饮用。
受其影响,兰州市民出现抢水潮,一箱矿泉水价格涨到了百元,并已经开始断货,不少市民甚至驱车到周边城市去买水,派出所民警在一些超市门口维持秩序防止哄抢。
这是发生苯含量严重超标的水厂自流沟的监测井(4月11日摄)。
兰州市自来水主要水源来自黄河。
检测出苯超标的自流沟,是连接公司自来水一分厂至二分厂之间的自流沟,长约3公里,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全程封闭且沿途没有排污口。
但周边部分化工企业的一些管线与自流沟有交叉,从自流沟下方穿过。
据媒体报道,10日17时即有苯超标现象。
如此算起,从检测出厂水苯含量超标到公众知悉,间隔超过了18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