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学案和习题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1: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1: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人教版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学习过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组织构成,并借助于相互联系。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3) 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来源:来自。

(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内,成熟时具有,具有强大的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包括。

(5)抗原:能引发的物质。

3.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产生的、并发挥作用的物质。

(2)代表①抗体: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

②溶菌酶。

③细胞因子:由淋巴细胞分泌,包括、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和等。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来源和特点是:①来源:机体在长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人人生来就有的防御功能。

②特点: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而是对多种都有防御作用。

(3)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起作用,因而具有性,叫作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1) :机体排除外来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2) :是指机体,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 :是指机体,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探究:1.艾滋病人因左脚被铁钉扎伤后感染了破伤风。

该患者治疗破伤风的时间比正常人要长,原因是?2.免疫活性物质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试举例说明。

3.溶菌酶杀菌一定为第二道防线吗?为什么?重点归纳: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3.抗原与抗体的区别1.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A.骨髓B.胸腺C.淋巴结D.扁桃体2.人体的主要免疫器官包括()A.肝脏、淋巴结、脾B.胸腺、脾、淋巴结C.心脏、肺、胰腺D.胸腺、胃腺、唾液腺3.人的胃液能杀灭所吃食物中90%的病原体,这种免疫机能属于人体的()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D.第四道防线4.(多选)以下内容属于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的是()A.免疫防御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D.免疫效应5.如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活性物质。

高中生物选修1优质学案: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高中生物选修1优质学案: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习目标1.能从酵母菌、醋酸菌的菌种特性、来源和代谢类型等角度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2.能简述果酒和果醋制作的流程,自行设计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预知概念|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菌种 酵母菌。

(1)菌种来源: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果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发酵原理(1)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可实现大量繁殖。

反应式为:C 6H 12O 6+6O 2――→酶6CO 2+6H 2O 。

(2)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反应式为: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

3.影响酒精发酵的环境条件(1)温度: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0__℃左右;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__℃。

(2)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无氧、酸性环境。

4.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中使酒呈红色。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1.菌种 醋酸菌。

(1)菌种来源:人工接种醋酸菌。

(2)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2.发酵原理 (1)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反应式为:C 6H 12O 6+2O 2――→酶2CH 3COOH +2CO 2+2H 2O 。

(2)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反应式为:C 2H 5OH +O 2――→酶CH 3COOH +H 2O 。

3.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条件(1)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__℃。

(2)氧气充足。

三、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设计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 果醋2.实验装置(1)各结构名称与作用①充气口,通入无菌空气。

②排气口,排出CO 2。

③出料口,取样检查和放出发酵液。

(2)装置的使用方法制作果酒时,打开②排气口,但不能打开①充气口;制作果醋时,适时通过①充气口充气。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 1 - 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 - 13 -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 - 23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 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①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淋巴液是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的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内环境(1)概念: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之间的关系(3)作用之一: 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4)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 组织液、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 组织液、淋巴液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 淋巴液、血浆④血细胞 d. 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 血浆提示: ①—d ②—a ③-b ④-e ⑤-c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 主要成分(1)血浆(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 成分和含量相近, 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本质是一种盐溶液, 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 渗透压概念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与溶质微粒的关系影响因素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②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高中生物选修1精品学案1:2-3-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精品学案1:2-3-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人教版

第3节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学习目标〗1.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2.关注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能够向他人宣传这些危害,拒绝毒品。

〖预习案〗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突触⎩⎪⎨⎪⎧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传导过程兴奋 ―→ ―→下一个神经元 。

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内,只能由 释放,然后作用于 。

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原理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 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 。

2.兴奋剂:是指能提高 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 禁用药物的统称。

3.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 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探究案〗阅读教材P28~29,乙酰胆碱(A -C )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思考讨论:(1)乙酰胆碱合成和释放过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图中的哪一个字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图中E物质可能是什么物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A-C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为什么会产生兴奋?(4)若突触后神经元表现为持续兴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知识小结〗知识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类型一般情况下,每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连在一起,即有两种常见的类型(如下图所示)。

(1)A类型为轴突—细胞体型,图示:。

(2)B类型为轴突—树突型,图示:。

2.传递的过程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比较同一神经递质可能使一些神经元兴奋,而使另一些神经元抑制,这可能与神经递质受体有关,如乙酰胆碱能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对心肌细胞则是抑制的,两种不同效果的产生是由于心肌细胞上的受体和骨骼肌细胞上的受体的性质不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学案(含答案)第1 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自学学案】1 细胞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生物科学研究已经进入___________水平,生物大分子________________(有或没有)生命。

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_____,病毒只有依赖______________才能生活。

2.生物的运动、繁殖、生长和发育、应急性和稳态个方面可以说明生命运动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基础之上的。

3.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它们依赖_________________就能完成生命活动。

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4.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以细胞内_____________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个层次,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堂精练】例1.下列事实中,没有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A.HIV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刺激D.父母亲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例2.下列各项中,与“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系统→羊”的层次一致的是()A.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茎→小麦B.骨骼肌细胞→骨骼肌→骨骼→运动系统→牛.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网→水螅D.上皮细胞→上皮组织→肺→呼吸系统→马例3.观察“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图,回答有关问题:⑴接受火刺激的结构是,发生缩手动作的器官是。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修一稳态与调节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修一稳态与调节课后习题答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问题探讨1. 图 1 所示的是人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 2 所示的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

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生活在外界环境中,直2.若将血细胞置于草履虫生活的水环境中,血细胞会出现吸水膨胀直至破裂的现象。

(P2) 思考· 讨论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 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所以说,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P3)2.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人血浆。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P3)3.人体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构成,它们虽然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液分布于淋巴管内),但基本化学成分相同,并且彼此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P3)思考·讨论1.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如钠、钾、钙、磷、镁、血清铁、氯、碳酸氢盐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脂类(如三酰甘油、胆固醇)等。

表中的化学物质也可分为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三酰甘油等,代谢废物包括尿素、尿酸、CO2。

提示:学生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分类方式。

(P4)2.血浆中还含有各种激素、维生素、O2 等。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1: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1: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人教版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基础知识梳理〗概念1.外分泌腺:凡是分泌物经由而流出体外或流到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腺等。

2.内分泌腺:凡是没有的腺体,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并随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等。

一、激素的发现1.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实验①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的控制。

②实验步骤③实验现象A、C组中的胰腺,B组中的胰腺。

④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受的控制。

(2)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①实验假设:在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产生了一种,这种物质进入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②实验验证过程③实验现象:。

④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的调节。

小结: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是分泌的,作用是。

2.激素调节的概念由(或)分泌的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二、激素研究的实例实例1.胰岛素的发现1869年,发现并命名胰岛1889年,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的假说。

1916年,命名胰岛素,1889-1920年,科学家试图证明胰腺中内分泌物的存在,收效甚微。

1921年,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管,使胰腺;然后摘除另一只健康狗的,造成;之后从结扎的狗身上取出萎缩的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注入因摘除胰腺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患病狗血糖。

实例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①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被后,会逐渐各自的第二性征②把公鸡睾丸移植到的母鸡身体,该母鸡就会逐渐地长出公鸡型的鸡冠和长的尾羽,并且具有公鸡那种好斗的特性。

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由相对独立的以及兼有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2.激素的分泌及功能观察课本图3-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思考(1)连线:将各种腺体及其分泌的激素连起来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垂体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胰岛素卵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睾丸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素胸腺雌性激素胰腺雄性激素(2)总结(3)几种激素分泌失调症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患________症;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________症;人在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________症。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一课后习题 第1章 第1章章末测评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一课后习题 第1章 第1章章末测评卷(含答案)

第1章章末测评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陕西延安中学高三期中)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丙中甲胎蛋白、尿素、葡萄糖等的含量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2.脑脊液充满在各脑室内,能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

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脑脊液属于细胞内液B.脑脊液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直接媒介C.大脑深度思考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D.脑脊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3.(2022重庆开州高二期中)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指的就是三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人体各种疾病都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的代谢活动均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与其他系统和器官无关4.下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构2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液和C液B.食用含碱性物质的食物时,A液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C.C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B液D.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5.(2021安徽来安中学高二期中)已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

现给甲、乙两组正常小鼠分别静脉注射20 mL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则两组小鼠在短时间内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甲组小鼠的渗透压降低B.甲组小鼠组织液中Na+增多C.乙组小鼠的血浆量减少D.乙组小鼠血浆pH减小6.(2021广西平南高二期中)内环境稳态一旦被破坏,会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从而引发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丘市一高2010-2011学年下学期 高三生物
选修1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编制:秦伟 审定: 备课组长: 使用时间: 总第 期
1
1.有细胞结构而没有核膜的一组生物是 ( )
A .噬菌体、细菌
B .变形虫、草履虫
C .蓝藻、酵母菌
D .放线菌、圆褐固氮菌 2.酒厂用酵母菌酿酒时,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降低温度
B .隔绝空气
C .加缓冲液
D .加新鲜培养基
3.将葡萄汁制成果酒和果醋后 ( )
A .能量减少,有机物种类变化
B .能量增加,有机物种类不变
C .能量不变,有机物种类变化
D .能量减少,有机物种类不变
4.细胞结构是原核细胞、生长繁殖过程不需氧、体内不含有氧呼吸酶的微生物是 ( ) A .酵母菌
B .醋酸菌
C .乳酸菌
D .变形虫
5.在醋酸菌利用葡萄酒生产葡萄醋的过程中,因为培养环境的改变,醋酸菌也可能出现变异现象,这种变异来源是 ( )
A .染色体变异
B .基因突变
C .基因重组
D .等位基因分离 6.(多选)若在制作葡萄酒时,在发酵液中同时生成了葡萄醋,可能的原因是 ( ) A .密封不严,有氧气进入 B .有空气中的醋酸菌进入 C .发酵罐消毒不彻底 D .发酵液灭菌不彻底 7.(多选)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涉及的操作过程有 ( ) A .发酵装置的消毒 B .接种菌种 C .通人氧气量和酸碱度的控制 D .发酵过程高温加热 8.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B .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
C .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D .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
9.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其代谢类型是 ____________,与生产实际相关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

在不灭菌的情况下,如何使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酵母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类真菌.
(1)从细胞核的结构看,酵母菌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
(2)酵母菌常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生殖,在基因工程中,也常用酵母菌作为转入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染料使染色体着色,发现一酵母菌细胞核中有17条染色体,该酵母菌是______倍 体.在自然环境中,酵母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
___成分.
(4)酵母菌体内遗传物质主要在 上,而醋酸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在________上.
11.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____________,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3)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_______时关闭,在_______时连接充气泵,并连续不断地向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排气口在酒精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_______产生的______,在醋酸发酵时排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与(4)题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果汁中就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在________。

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在________。

1.1答案 1—8 DBACB ABCD ABC B 9、酵母菌 异养兼性厌氧型 C 6H 12O 6 2C 2H 5OH+2CO 2+能量
将混合菌置于缺氧,酸性环境下,利用酵母菌兼性厌氧的特点,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无法适应这一环境受到抑制
10、真菌 出芽 酵母菌繁殖快 遗传物质相对少 单 分解者 细胞核 拟核
11、(1)醋酸发酵 (2)洗去浮尘 反复冲洗 (3)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泵入空气(氧) (4)酵母菌 CO 2 ( 含氧量少的)空气、CO 2 (5)C 6H 12O 6―→2C 2H 5OH +2CO 2 C 6H 12O 6+2O 2―→2CH 3COOH +2CO 2+2H 2O , C 2H 5OH +O 2―→CH 3COOH +H 2O
(6)不能。

因为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7)18 ~25 ℃ 30 ~35 ℃
作 业
班级:
学号 :
姓名:
高三生物
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