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试论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师要 积极主动参与探索 实践 ,此外还需要 得到全社会
的理解 、 支持和评 价。地理校本课程开发 目的是为了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实 际发展需要 。 二、 地理校本 课程开发五大原则 1 . 地理校本课程必须突 出实践性原则。 开发地理校
的语感 , 同时会 给我们 的教 学增添趣 味性 , 培养学生 的 兴趣 。 2 . 设计多种教学 活动 , 让学生参与其 中。教师在教 各学科校本课 程 的实施要 进行统一管理 ,包 括各门校 本课程 的学段 安排 、 时安排 、 课 学生学 习与活动场所安
等原则编写 出地理科校本 教材并 提供 给学生。 4 . 科学组 织实施 地理校本课程 。 有了地理校本课程
权交 给学生 , 鼓励他们质疑 问难 , 求索创新 。 比如有计 划 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 导学生多想 多问 、 指 尽量多 给 学生提供想象 的空间 , 要求 学生按 自己的意愿和想象 , 独立完成各 个课题 的研究 。
3 . 地理校本课程必须具有乡土性 原则。 地理校本课 程 的实践性和探索特 征决 定 了地理 校本课程所选择 的 内容要 突出乡土性 。因为只有 以本 乡本土为研究 对象 才 能使 学生 经 常性 地广 泛深 入 地开 展 研究 性 学 习活
本课 程 的主要 j是 配合学 校实施 研究性 学 习课 程 , 指 导学生在地理学科 领域如何更好地 开展研究性学 习活 动 。因此 , 地理校本课 程应 当以乡土地理为 主要 内容 , 以指 导学生走 出课 堂 , 入大 自然 、 入 当地社会 , 深 深 广 泛开展野外 考察和社会调查 ,让学 生 以课题小组 为单 位 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合作学习。所 以, 地理校本课程 的 设计 和教材 的编写 , 首先要充分体现实践性特征 。 2 理校本课程必须 突出探索性原则 。 . 地 地理校本课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校本课程开发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地理教学应该面向生活、接地气,注重体验和实践。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自身情况为基础进行设计与开发的一种课程,具有高度的本地性和针对性,通过对教育、教学、服务各个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了对学生品德、智力、体魄、美育等方面的全方位培养。
在地理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需求。
地理学校本课程应该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结合行业实际,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竞争力与适应市场的能力。
(2)师资力量。
地理学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课程质量有保障,教学效果良好。
(3)教材教辅。
地理学校本课程需要开发符合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简化的教材和教辅,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
地理学校本课程的实践应该注重贴近生活与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
应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实践:(1)互课、合作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方式,如互课、合作探究等,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兴趣激发。
(2)户外实践。
通过户外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境模拟。
以生活情境和实际社会问题为背景,设置情境模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模拟中充分体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方面的变化因素,培养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形成有利于全面跨越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甘肃日报/2010年/9月/30日/第009版教育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张家川县张川镇中学马国良校本课程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开发地理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需求与个性发展的关注及重视,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情感交流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促进创新品格的形成。
就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在内容的选择和实施途径的设计上要以国家统编教材的知识为基础,围绕一定的知识体系去开展,这样才不会失去校本课程的科学性。
教材编写内容的选择设计方面,要符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在实际开课过程才能够真正为教师的教学起到参考作用。
又因为地理选修课活动课必须要考虑到趣味性设计,让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关键,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因而激发兴趣是校本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关键性原则。
考虑到地理学科综合性因素,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发应当突破学科的界限,朝综合性方面创新,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综合考虑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在选择内容和实施途径的设计上尽量考虑到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事实上,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包罗万象,有天文方面的知识,有人文地理内容,有经济发展状况的内容,有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状况和污染物,等等。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转变领导观念,扩大学校自主权。
由于受“高考”与“中考”指挥棒作用的影响,基层学校的“课改”工作已基本上流于形式,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
因此,转变领导的传统观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非常重要,学校领导应大力支持,开足一定比例的校本课程课时,突出学校特色,使学校拥有自由自主的自我开发空间。
其次,提高地理教师素质,发挥课程开发的主导作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十三五”规划期间,我校提出了“依托学校茶果园构建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重点课题。
该课题旨在大力推进我校基础教育改革,调整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结构,实现学生所期待的教育。
本文以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为背景,深层次探讨了地理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做法。
标签: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思路教学实践活动课例设计一、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价值我校位于千年古镇张渚,这里有“苏南屋脊”“梁祝之乡”“茶洲竹海”等美誉,镇内拥有丘陵山地1万余公顷,林、茶、果等林特产品资源相当丰富。
我校在“依托学校茶果园构建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指导下充分考量了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教育环境、文化氛围,再结合课程资源优势充分认识到我校学生应该深度融入“茶果之乡”的自然氛围之中,认识茶果、了解家乡、学习差异、宣传茶洲果乡。
对此,我校因势利导,将通用技术课程——现代农业技术与校本文化相互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地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学校教育联系起来,构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果校本课程体系。
经过深思熟虑,我校选择高中地理学科的人教版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基础,将地方悠久的茶果栽培历史与丰富的人教版地理课程资源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如“茶果园基地建设”“茶果校本课程建设”等课程,并设置“茶的栽培与制作”“果树的栽培与管理”等主题,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单元相关联,共同探讨“家乡的农业园区变化”这一与家乡茶果栽植文化相关联的主题内容,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实践、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关心家乡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提高人文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将茶果园文化与高中地理学科联系起来且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建构这一新兴的联合式校本课程实施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我校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托校内的茶果园基地与镇内的茶果文化资源进行课程选择优化、生成重组和实施,全方位打造全新的具有互动性内涵的地理校本课程,保证地方茶果文化与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合二为一,互融共生,不断拓展、深化高中校本课程实施的方法与策略。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对 学 校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它
既 有 利 于 学 校 课 程 管 理 和 决 策 民 主 化 、 程 资 源 优 课 置 化 ; 有 利 于 教 师 专 业 精 进 , 生 素 质 发 展 和 学 校 又 学
样性 。近 年 来 , 程 多 样 化 的趋 势 进 一 步 加快 , 家 课 国
根 据 教 育 目标 规 划 课 程 计 划 , 一 部 分 选 修 课 的 决 把
策 权 交 给 地 方 和 学 校 , 颁 发 了与 之 相 配 套 的 ( 方 并 地
和 学 校 课 程 开 发 指 南 > 旨在 建 立 自上 而 下 和 自下 而 , 上 相 结 合 的管 理 政~ 。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纲 要 明确 策
改 革 的重 要 内容 和 途 径 。 二 、 理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类 型 地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内 容 是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关 键 , 它 直 接 体 现 着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理 念 和 目的 。 依据 各 个 学 校 不 同的 教 育 哲 学 与 资 源 条 件 , 理 校 本 课 程 地
维普资讯
中心 课 程 革 新 , 2 是 0世 纪 7 0年 代 在 英 美 等 国 家 出
现 的 一 种 课 程 开 发 策 略 。顾 名 思 义 , 本 课 程 开 发 校 是 指 学 校 根 据 自 己的 教 育 哲 学 思 想 自主进 行 的 课 程
提 出 : 实 行 国 家 、 方 、 校 三 级 课 程 管 理 。 按 照 新 “ 地 学 ” 课 程 计 划 , 校 和 地 方 课 程 占 总 课 时 数 的 1 % 至 学 0 1 %。这 就 意 味 着 学 校 课 程 将 由国 家 课 程 、 方 课 2 地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1. 引言地理课程在中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地球表面的现象,而且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份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并提升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2. 目标与目的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过程的兴趣和热爱;- 促进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3. 课程设计与分级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应采取一系列的课程设计与分级。
3.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 地理概论-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地理实践核心课程的设计应包括相关的知识点、概念解释、案例分析等,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理论和现实应用之间的联系。
3.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应提供更深入的地理学科知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有机会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选修课程可以包括:- 经济地理- 城市地理- 人口地理- 气候与气象选修课程的设置应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4. 教材开发与资源准备为了实施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我们需要开发适合学生研究的教材,并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4.1 教材开发教材开发需要团队合作,我们将聘请地理学界专家和中学教师组成编写团队,制定详细的编写计划,确保教材内容准确、科学,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2 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多媒体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等;- 实地考察、户外实践的相关指导和安全措施;- 地理实验室和设备的购置和管理。
5.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5.1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研究、案例分析等。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者:傅京慧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年第02期校本课程开发是个新概念,由于各国教育制度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新概念支持下的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在各国兴起的具体时间和背景不同。
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体制,成为我国课程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开端。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这给我国长期以来中央集中管理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作为弥补国家课程而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1],是“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教师为课程开发主体,确立了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而且鼓励校外课程专家、社区、家长、学生的充分参与,在开放民主的过程中保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生长,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一是指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即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指学校根据国家地理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校自己的地理课程开发;二是指国家地理课程的校本化改造过程(即校本的地理课程开发),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国家地理课程计划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如就地理课程资源、单元进度、授课顺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课程议题进行自主决策。
开发实施的运行机制可策划如下: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生活性和乡土性并重原则地理校本课程作为由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应该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在符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地对其加以调整、整合、简化、补充等,使其实现生活化和乡土化。
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学校所在地的位置、面积、人口、物产、地形、气候、产业、交通、风俗习惯、风景名胜等内容的安排,重视学科内容的生活实例和生活应用,培养和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使之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中。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以课程《探秘百果园》为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以课程《探秘百果园》为例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单纯的知识讲授削弱了地理实践特性。
校本课程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供了培养场地,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评价机制进行综合设计和考量。
本文以校本课程《探秘百果园》为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校本课程培养体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学生进行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收集、加工处理地理信息、设计和实施活动方案、使用工具等能力,是发现、探索、解决问题兴趣及方法,独立思考和合作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品质。
传统的课堂教学显然束敷了实践力培养的空间和方式,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弥补当前的不足。
如何将校本课程开始与地理实践力培养结合起来,成了一线教师研究的方向。
一、精准定位,助力培养2017 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 年版)》,该标准中提到,鼓励地方和学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设与地理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兴趣和个体发展等需要。
校本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开发的时候定位要明确,这是国家课程的一个延伸与补充,助力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和需要来设计,立足校本,满足本校学生培养的需要。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开发的基本目标,以地理实践力为出发点的兴趣培养成了设计者的突破口。
既要防止与国家课程的内容、形式的冲突或重复,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达到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目标(图1)。
如校本课程《探秘百果园》主要的目标有: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用生活经验来解决理论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图1 《探秘百果园》课程目标二、立足地方,激发兴趣基于地理实践力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立足本校,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地理现象原来加以补充描述,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去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研究。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生活中地理·旅游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名称:生活中地理·旅游二、课程类型:选修三、课程资源:自编四、开发主持:地理学科组五、适用年级:七、八年级学生六、课时:总课时为14课时,其中授课时间为11课时,活动课为3课时。
七、授课时间:2015.10月——2016.1月,每周周三第八节课八、课程背景:七年级下的世界区域地理内容多,涉及了六个国家、六个地区;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学习的生活基础,学习时更似“走马观花看世界”;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掌握七年级下世界区域地理的知识特开设本课程,故在七年级上开设《生活中地理·旅游》选修课。
九、具体内容:《生活中地理·旅游》共六章十一节,活动课三节,具体内容如十、课程目标:1、开阔学生视野,对世界旅游资源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2、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属性分类的能力,学会对旅游景观的一些基本的观赏方法与观赏时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并培养学生具有旅游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培养学生在感受、理解在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英国等国的旅游过程中,获得研究方法和体验;培养学生对世界绚烂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的自豪感,进而培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4、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5、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旅游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
6、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交往能力、与人合作的意识、态度及团队精神。
十一、课程实施说明: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学生设计方案交流、观看音像资料、交流旅游经历等相结合。
授课过程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索,联系实际生活开展讨论。
变单纯的知识传授模式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探索、行动”的自主学习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
龙源期刊网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作者:张丽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9期◆摘; 要: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指学校、地理科组、地理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自主开发各种教学材料、工具、场所等地理教学资源,旨在科学高效实现课程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体现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突出学校的课程特色。
本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利用人力资源、校内各类资源、校外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及人文地理资源、媒体资源库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协调机制,探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关键词: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途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索,同时也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求,有利于教学相长,形成学校地理学科的办学特色。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充分利用人力资源1.使地理教师成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充分调动和鼓励地理教师学习课程理论,提高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与能力,主动开发校本地理课程资源。
加强地理教师的团结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学校地理教师开發与运用校本地理课程资源的总体力量。
地理教师要提高课程理念素养,了解地理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在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地理教师不仅要成为校本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而且也应该是学生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2.发挥学生在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在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角色定位。
学生应是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地理学习的主人;学生应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与探索性活动服务;学生应成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带动家长成为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地理经验,特别是对于移民城市来说,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经历、见闻、生活经验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资源极易开发,但又经常被忽略,应将此类资源加以优化整合。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篇一: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方案一: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组长:***(校长)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副组长:学科组长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组长:***(校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四、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以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例
校本 课 程这 块广 袤 、 沃 的土 壤 , 肥 由于加 强 了对 学 生人 文 素 养
的拓 展 和培 养 , 激发 了学生 的 学 习热情 , 为学 生 打 开 了一扇 心 灵之
化 发 展 。永 春 一 中 是“ 建 省一 级 达 标 高 中 ”“ 通 高 中新 课 程 福 、普 实 验 省 级 样 本 校 ” 是“ 州 市 普 通 高 中新 课 程 实 验 地 理 学 科 基 , 泉
到 了充 分 的展 示 , 教师 的积 极 性和 创 造性 也 得 到 了充实施 的 目的和 意 义 凸 显 学
校 办 学特 色
1着 眼 于 促 进 学 生 的 个性 发展 和 全 面 发 展 .
4着 眼于 体 现 学 校 的办 学 传 统 和 办 学 优 势 . 学 校 办 学 特 色 是 学 校 办 学 的 总 结 、 淀 与 升 华 , 学校 办学 积 是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彰 显学校办学特色
以 高 中地 理 校 本 课 程 的 开 发 实施 为 例
◎永春 第二 中学 颜 锦松
◎永春 第一 中学
梁文福
国 《 础 教 育课 程 改 革 纲 要 ( 行 ) 和 《 通 高 中 新 课 程 基 试 》 普 1 = 方 案 ( 验 ) 中都 明确 提 出 : 行 国家 、 方 、 校 三 级 课 实 》 实 地 学
3 着 眼 于 促 进 教 师 的专 业成 长 .
校本 课 程 的开 发促 使 教师 从“ 学 ” 教 定位 向“ 学—— 研 究 ” 教 角
色 转 换 ,为 教师 潜 能 的挖 掘 和 创 新 精 神 的 发 展 提 供 了空 间 和 舞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开发是个新概念,由于各国教育制度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新概念支持下的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在各国兴起的具体时间和背景不同。
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体制,成为我国课程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开端。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这给我国长期以来中央集中管理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作为弥补国家课程而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1],是“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教师为课程开发主体,确立了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而且鼓励校外课程专家、社区、家长、学生的充分参与,在开放民主的过程中保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生长,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一是指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即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指学校根据国家地理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校自己的地理课程开发;二是指国家地理课程的校本化改造过程(即校本的地理课程开发),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国家地理课程计划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如就地理课程资源、单元进度、授课顺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课程议题进行自主决策。
开发实施的运行机制可策划如下: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生活性和乡土性并重原则地理校本课程作为由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应该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在符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地对其加以调整、整合、简化、补充等,使其实现生活化和乡土化。
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学校所在地的位置、面积、人口、物产、地形、气候、产业、交通、风俗习惯、风景名胜等内容的安排,重视学科内容的生活实例和生活应用,培养和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使之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中。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 蓝碧微一、开发背景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
其中地理实践能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其表现包括:(1)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培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2)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
(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都能在地理教学中较好地落实,但地理实践能力中提到的野外考察、模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却由于受高考压力、学校理念、基础设施、课时限制、安全隐患等因素影响难以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成为地理教学的软肋,地理实践能力成为地理学科最欠缺的培养内容。
本文尝试以“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为例,结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相关理论知识,把影子朝向和长短变化这一节设计成地理实践活动,为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二、活动目的(一)人地协调观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日影朝向和长短的变化情况,理解日影问题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综合思维通过学习二分二至日太阳影子的变化示意图,从时间和空间对太阳和影子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
(三)区域认知从实验中,让学生知道物体的影子总是随着太阳移动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变化;物体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大小呈负相关;物体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并让学生把实践活动放到全球不同地区加以考虑比较,从而加深对日影变化的理解。
(四)地理实践力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测量、动脑观察、绘制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活动准备自制1米高的垂直标杆,准备钢卷尺、手表、相机、粉笔、铅笔、A4纸、指南针、观察记录表等工具。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地理的奥秘)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地理的奥秘)校本课程开发(探索地理的奥秘)背景在教育领域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特色、资源和需求,经过教师团队的创新和研发,定制化地开发的课程。
本文将介绍一种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以探索地理的奥秘为主题。
目标本校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探索地理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
此外,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涵盖以下方面:1. 地球的结构与大地运动:介绍地球的各层结构和大地运动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形成和变化的过程。
2. 气候与环境:讲解气候形成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环境问题与地理相关的解决方法。
3. 地理信息系统(GIS):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技能。
4. 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地图绘制、野外考察等,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实验实践等。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能力。
评估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研究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项目、实地考察报告等。
资源支持为了保证本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
学校将提供专业的地理教师,并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地理实验室。
社区资源包括地理名胜、自然保护区等,可以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
预期效果通过对地理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我们预期本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用地理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创新方法。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综合能力。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初中地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环节,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本论文将讨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对其有感。
1.课程开发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革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传统的课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变得非常必要。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的教学方式。
2.课程开发的原则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学生参与: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应被充分考虑,他们应该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中。
针对性:课程内容应与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创新性:校本课程应结合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科技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多元化:开发多样化的教材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兴趣。
3.课程实施的关键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教师培训: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以便教师能够顺利实施校本课程。
评估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考核体系,以对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进行全面评价。
4.课程实施的效果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效果:学生兴趣增加:校本课程的活动和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提高研究主动性。
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校本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地理素养提升:通过开发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课程内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水平。
结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开发过程中,学生参与、针对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是关键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培训、资源支持和评估考核是关键要素。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农村中学地理教育具有条件性课程资源不足、素材性课程资源丰富的特点,如何依据新课程理论、地哩学科特点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开发地哩校本课程,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
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明确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是得出乜么结论。
地理课程的开设应该满足四个目标: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地协凋发展的科学,任何有关地理的学习都应该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约发展观出发,让学生懂得只有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源于对家乡的了解以及主人翁地位的认识,只有认识到本身的主人翁地位才有可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责任心。
二、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策略1.围绕学生的兴趣选取题材一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心理学认为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安排内容一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都是源于教材,而又有别于教材知识,是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3.渗透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保证地理校本课程应具有探究本乡本土(居住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自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内容,体现校本课程因时、因地、因李制宜的特性。
浅谈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教育专线浅谈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易强(洛阳市第六中学,河南洛阳471000)【摘要】随着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
“校本课程”理念的提出,改变了基础教育中国家课程统一实施的局面,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选择注入了新鲜血液。
地理校本课程,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为落脚点,以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地方性补充课程。
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能够更好的发挥地方和学校的优势与特长,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地方打造特色学校以及提高我国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目前各地在进行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当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最终达到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原则一、学生为本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就是一切以尊重学生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中应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能把现成的地理知识新的研究成果放在学生面前,而应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地理知识获得过程的主人。
因此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不要立即给予学生结论、答案,而让学生自主实践,通过其自身及与同学的观察、思考、讨论、争辩、练习等方式,手脑并用,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促进学生深入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实现学生的发展。
如请学生探讨古代城址选址的原由是什么,符合古代的哪些风水原理,与今天的聚落分布原理有什么类似之处。
以此类推,如果你家要购买商品房,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区。
二、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的地区,课程资源的拥有量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因地制宜就是校本课程开发要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
首先要调查和了解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环境,在校本课程编写过程中尽量选取有本地区特色的题材。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不断深入,新时代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地理教育应该结合核心素养视域,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视域的角度出发,对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核心素养与地理学科融合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在现代社会中适应与生存所必需的一些基本能力,包括信息素养、思维素养、文化素养、实践素养、人际交往与合作素养、品德素养等。
这些素养在全面发展个人的同时,也是全面发展国家和社会的根本。
在地理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地理学科的融合不可分割,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和理解,并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得到应用。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在获取、整理、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
在地理学科中,学生可以通过改进学科建设,学习实际问题的分析与研究,遵循经验法则,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在获取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点和结论。
思维素养则是指学生在处理信息、判断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在地理学科中,通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技巧,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化素养和实践素养则在地理学科中起到了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文化素养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文化背景,特别是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素养则可以基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了解综合素质教育的普遍价值,增进学生的能力提高。
人际交往与合作素养则在地理学科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作性学习和多元化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实践中去,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并培养学生开放和团队合作的思维能力;品德素养则是学生在道德、品行等方面进行训练和培养的能力。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群体与集体的关系,以此提高学生的品行和道德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三 中国的世界遗产
1、课程背景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 产公约”,规定凡列入目录的自然遗产和文化古迹作为全人类 共同的财富必须加以保护,即使在战争中也不能作为军事攻击 的目标。
中国的疆土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 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是大自然和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 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自 然和文化的遗产。我国自1985年加入该公约,2010年达到40个。 这些世界遗产的确认,提高了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该了解和熟悉自己国家的独特的自 然和文化遗产的特色,也应该树立正确对待这些遗产的态度和 价值取向。
2、课程目标
(1)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织关于 “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以及
作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2)让学生知道在我国的世界遗
产的分布和特色,认识大自然和中华 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中华 民族和全人类的瑰宝。
(4)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和 环保道德,在学校、社会和家 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3、课程内容
(1)事实部分: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严重的环境问 题以及同类问题在国际社会中的表现。
(2)观念部分:我国政府以及领导人关于环境问题和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论述以及各国政要和科学家的相同和不同的见解。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
开发课程对教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任务, 要不要做? 值不值得做? 怎样做?
外部
校长的号召与期望 学校的管理与要求 课改的需要与深化
被动
内部
教师对开发课程的价值观的认同 教师自身价值和学术水平的体现 教师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服务
主动
校本课程的类型和特点
一、按照时间 1、长课程(一学期为宜,一周一节) 2、短课程(一学期两门,每门7-8节) 3、微课程(1-2节课,讲座报告性质)
夺资源等负面影响。 ●懂得海洋科学技术的发
展是人类21世纪可持续 发展的重大课题。 ●树立社会责任感,要关 注海洋、保护海洋,合 理开发利用海洋。
3、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采取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模式, 充分应用网络资源,进行学生自主的学 习与探究。 教师将以自己兴趣和探究的范例来启发 学生,让他们通过网络、书籍杂志获得 有关海洋知识,在这基础上形成有探究 价值的问题,并且能把基本问题分解为 若干单元问题,经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见 解和观点,建构知识的框架。 要求学生用PPT或网页形式表达自己的 学习成果。把学生学习的成果纳入本课 程建设之中,最终建成一个属于二附中 学生自己的“海洋科学”网站。
二、按照属性 1、知识拓展型(部分具有为考试服务的性质) 2、课题研究型(具有素质教育属性) 3、校外实践型(具有素质教育属性)
三、特点:课时不多、周期不长 系统性弱、生成性强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 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学生发展
新课程理论强调在三者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这个点就
是学生的素质。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这个平衡点明 显向 “学生”与“社会”靠拢,不要强调学科体系。
(3) 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 提升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保护世界 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责任性。
(4)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和自然 景观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提高他 们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 平。
3、课程内容
(1)背景资料介绍(2课时) 世界遗产公约与标准,世界遗产认定程序,世界遗产 认定现状,我国被认定的世界遗产和申报目标。
(5)了解世界遗产的评价标准,对认为可能在近年中 被认定的我国新的世界遗产进行陈述和讨论。
5、课程评价
(1)重视对学生学习 情感的评价,有强 烈的兴趣和热情要 给以充分肯定。
(2)重视对学生学习 态度的评价,能积 极主动参与学习发 表演讲要给以充分 肯定。
(3)重视对学生学习 过程的评价,在学 习过程中有不断积 累和提高要给以充 分肯定。
2、课程目标
(1)使学生关注社会,了解世界和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原 因,懂得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和全人类发展的共同战略。
(2)使学生掌握从各种媒体中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学 会从学科知识、社区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行 研究的本领。
(3)使学生学会综合各科知识研究 环境问题的本领,渗透科学、 技术、社会(STS)综合的教 育思想。
(二)如何编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校本课程的雏形
课程纲要(五个要点,1500字)
(1)课程背景(需求分析) (2)课程目标(三维目标) (3)课程内容(课序式、章节式、专题式) (4)教学设计(方法与手段) (5)评价方案(自评互评、过程与态度评价等)
案例一:《人和环境》课程纲要
1.课程背景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3)课题部分: ①从相关学科中引申的研究课题; ②从社会和生活中引申的研究课题。
(4)案例部分:引用学生课题成果作为案例,指导学生掌握 研究环境问题的方法。
(5)行为部分:指导学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具有良好的 环境道德行为规范。
4、课程评价
(1)重视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情感和获取信息的 主动性和有效性。 (2)研究能力的评价,包括研究课题的发现、研究的过程中 的主动性和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创新。 (3)重视行为的评价,包括树立的环保观念是否落实到行为 实践中去。
该课程首先希望学生树立 地球公民应具有的现代环境意 识、环境道德观念和环境行为 准则,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 感和对自然的责任感,树立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心, 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全球合作发 展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学生 的整体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该课程促使学生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并引导他们关注社会, 重视实践,关心和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社会 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与社 会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的发展。
4、教学手段
(1)制作的多媒体教材,尽可能应用媒体播放有关图 片和录象。
(2)要求学生从网络和各种影视与图文资料中,收集 和筛选学习需求的信息。
(3)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景点,对其外显的景观特征 与内含的文化特色进行讲解。
(4)进行角色扮演,以不同的身份对世界遗产的不同 态度进行价值判断的争辩,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点。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 —— 学校本位课程 学校自编课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是由本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欧美教育发达国家 中小学开发校本课程是一种国际化趋势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社
提高学生素质
会
发展学生个性
学
学
科
生
三种课程开发基点的诠释:
▲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就是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 ,体现出完整的学科体系。 ▲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着眼于人类生存的社会环 境,注重课程与社会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来自社 会生活和众多社会问题。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确定 课程,重视体验和探究。
(一)如何选题?
▲宜小不宜大 ▲宜浅不宜深 ▲宜点不宜面
特别要注意避免学术性过强、学科体系过于 完整。要注意弱化“知识与技能”,强化“过程 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三种途径
(1)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些知 识领域的兴趣,形成学校课程的选题。
(2)通过课后与学生的接触交流,发现学生对某些 社会现象或科技领域有探究的欲望,转化为学校课程 的选题。
案例二:《海洋科学》课程纲要
1、课程背景
当今开发利用广阔的海洋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明确了海洋划分的归属。但是我国传统的“重陆轻 海”的观念使我们对维护海权、开发海洋的认识非常不 足。尤其是上海地处东海之滨,面临太平洋,应该是我 国发展海洋事业、进行海洋科学研究重要基地。所以, 让学生了解海洋、关注海洋,知道发展海洋科学技术能 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4、课时安排
教师讲解,占3课时 学生熟悉资料、查询资料,占3课时 学生分组讨论,形成课题,占4课时 学生制作作业,交流讨论,占3课时 学生讨论评价量表和互相评价,占2课时 师生共同讨论“海洋科学”网站框架,占1课时
5、课程评价
由学生设计评价量表,实行学生自评和互评。 (1)“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 (2)“结果评价”要求学生确定对PPT的评价项目和等级。 (3)“过程评价”要求涉及态度、贡献、创新等三项。 (4)组长可以增加10%。 (4)“过程评价”占40%,“结果评价”占60%。
1、用课程结构打造人才结构
课程多元化
国家课程--- 基础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拓展型 研究型
基本素养要求 个性发展要求
人才多样化
由人口资源大国转 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适应办学特色的定位 达成课程改革的目标
2、用校本课程构建学校特色
办学特色: 外语特色——强化校本的外语课程 体艺特色——强化体育或艺术课程 绿色学校——强环保类课程和活动 科技创新——强化创新动手实践课程
●对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有很强的认同感。
●对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产生较强的兴趣,对探究问题 很有信心。
●能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观点,或者对他人的观点提出 见解。
●初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和协作的习惯,对他人优秀的 学习成果会予以欣赏。
(4)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方面
●了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海洋带来污染环境、掠
学科特色: 竞赛学科——竞赛辅导课程 地理学科——增强校本课程(如在校园地理、 社会调查、野外基地的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