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练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是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而又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试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
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的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爱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
⑥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
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
⑦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⑧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1.第①段写北国冬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简析第②段中加点的三个“又”字的妙处。
3.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描写不同时间、场合下的江南冬景,表现对江南冬天的喜爱。
B.江南的冬天,虽有寒风,但总是微风和煦,到处充满生机和绿意。
C.从第④段看,作者笔下的江南在区域上是指江南以北的所有地区
D.第⑤段引用“若是冬天来了,春天总马上会来”表达对春天的盼望。
E.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体现了笔随意转的特点。
F.本文用语豪迈雄健又通俗质朴,句式整散结合,有些口语化。
4.作者主要描绘了哪几幅江南冬景的图画,请分别加以概括。
5.辨析第⑥段和第⑦段写法上的主要区别。
6.文末说“这是一种无聊的杂文”,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
【答案】
1.衬托下文江南冬景的明朗、温润(晴暖)、可爱
2.“又”(与前文的“一”相照应)。
说明江南冬天寒冷的时日很短;也说明江南常常可闻
鸟鸣,地气温暖,可以户外运动;三个“又”,语气强烈,更强调突出江南的冬日温暖清新,,表现出一种欣喜之感。
3.AC
4.屋外曝背谈天、钱塘江的冬季郊野、寒村里的冬霖景象、诗人笔下的冬雪
5.第六段采用直接描写(或细节描写),用生动的细节,描绘淡雅的图画,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地写出冬雨纤敏的感觉;第七段引用诗文(或避实就虚),没有直接描写雪景,而是通过引用一系列的诗句,描绘了从“欲雪”到“微雪”再到“大雪”最后“雪停”的一幅连贯的夜雪图,营造了一个淡雅高洁、优美宁静的意境。
6.同意。
因为这里所谓的“无聊”并不是说作者百无聊赖、无所事事而写此文;此处更突出窗外冬景对作者的吸引;从而表现江南冬景的惹人喜爱。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论客的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模仿得像一点,作品就伟大一点,文学是如此,绘画亦如此,推而至于音乐,舞蹈,也无一不如此”等话来。
这句话,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无论是一篇小说,一首诗,或一张画,里面总多少含有些自然的分子在那里;因为人就是上帝所造的物事之一,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决不能够离开自然而独立的。
所以欣赏自然,欣赏山水,就是人与万物调和,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谐合作用,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就是诗的起源的另一个原因,喜欢调和的本能的发露。
①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也没有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由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仅在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光的普照,或风、雷、雨、雪的突变,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我们人类,大家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的那一种怪习惯;不问是一个绝色的美人,你若与她日日相对,就要觉得厌腻,所以俗语里有“家花不及野花香”的一句;或者是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你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也觉得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见说有厌看白天晚上的一定轮流而去自杀的人。
还有月亮哩,也是只在那么循行,自有地球有人类以来的一套老调,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处的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当然瞎子又当别论了。
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这就是欣赏自然景物的人类的天性。
②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了,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因而使一般崇拜自然美的人,得自
命为雅士,以为自然景物,就只为了他们少数人而存在的。
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我们虽则不能事事学他们,但从小处也可以见大,倒未始不是另一种欣赏自然景物的规范。
(中略《山居自乐歌》、《四时幽赏录》两篇。
)
这些原也不免有点过于自命风雅,弄趣成俗之嫌;可是对于有些天良丧尽、人性全无的衣冠禽兽,倒也可以给他们一个警告,教他们不要忘掉自然。
我从前在北平的时候,就有一位同事,是专门学法律的人,他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惟一的人生乐趣,你若约他上中央公园去喝一碗茶,或上西山去行半日乐,他就说这是浪漫的行径,不是学者所应有的态度。
现在他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了几百万了,但闻他惟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存在英国银行里的存折,对于自然,对于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是视若仇敌似的。
对于这一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到这里,前面所开的那两个节目(按:指《山居自乐歌》、《四时幽赏录》),倒真合用了;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我想中国贪官污吏的辈出,以及一切政治施设都弄不好的原因,一大半也许是在于为政者的昧了良心,忽略了自然之所致。
③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
像上面所说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第一,还是上山水佳处去寻生活,较为直截了当;古往今来,闲人达士游山玩水的习惯的不易除去,甚至于有渴慕烟霞成痼疾的原因,大约也就在这里。
④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
【甲】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乙】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
从而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得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古人的讲学读书,以及修真求道的必须要入深山傍大水去结庐的理由,想来也就在想利用这一点山水所给与人的自然的威力。
⑤我曾经到过日本的濑户内海去旅行,月夜行舟,四面的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四国的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
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上过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每到一处,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的,而对于自然的伟大,物欲的无聊之念,也的别的到了高山大水之间,感觉得最切。
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我想第一着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⑥从前有一个赞美英国19世纪的那位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过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对于蒙勃兰高峰的积雪晴云,对于威尼斯、弗露兰斯的壁画殿堂,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
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我想也未必尽然。
粗枝大略的想欣赏自然,欣赏山水,不必要有学识、有鉴赏力的人才办得到的;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
我们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则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1.第②段中“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第④段中甲、乙两处分别提到两位历史名人,请从孔夫子、韩非子、太史公、韩文公、苏老泉、徐霞客六人中选出两位,分别填入相应的位置,简述理由。
(2分)
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认为要想欣赏自然的人第一着要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
A.自然景物到处都有,人人都可以欣赏。
B.欣赏水平虽有高低,但欣赏景物的愿望和能力人人都有。
C.只要留心观察,有意训练耳目,就能逐步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D.欣赏自然景物可以帮助人们领悟人生的道理,提高自身修养。
E.闲人达士喜欢游山玩水、渴慕烟霞是因为他们都像朱夫子那样悠闲自得。
F.一个人只要有天良、本性,单凭直觉也能做一个自然景物的初步欣赏者。
5.对第⑥段中那个赞美拉斯肯的人所持的观点,本文作者的态度如何?(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你所熟知的自然景物,谈谈你的观赏感受。
(不少于8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他们获得了对自然景物美点的最具体、最真实、最深刻的感受
2.(2分)甲:孔夫子乙:太史公(1分)。
填写的依据是文句中写到的两人的行为和他们的生平事迹——孔夫子有“子在川上曰”句。
太史公司马迁确实是“游览了名山大川”后,“死心塌地”“发愤而著”《史记》的。
(1分)(注意:徐霞客虽然既游览了名山大川,也著了书,但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边游览一边写成的,和语境“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不符;苏老泉,即苏洵,号老泉,《三字经》虽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句,但也与本文语境不合。
)
3.(3分)平时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我们的强烈感受就会像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出来;(1分)在这样的高山大水之间我们就会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1分)在高山大水之间我们对于自然的伟大,物欲的无聊也感觉得最深切。
(1分)(意思对即可)
4.(6分)C E(C项中“艺术”应该作“自然”或“山水”;E项他们没有朱夫子那样悠闲自得和“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的境界,所以才喜欢游山玩水、渴慕烟霞)
5.(3分)不完全同意。
(1分)认为他的观点对于高深艺术的欣赏可能是正确的。
(1分)但用于对自然美特别是山水美的感受不一定正确。
(1分)(参照语句:“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我想也未必尽然。
”注意其中的“或者”“未必尽然”等词语)
6.(4分)答题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赏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要点:对自然景物的描述(1分),观赏感受(2分),语言表达(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