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无机化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无机化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编号:11040909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总学时:72学时(理论授课:47学时;实验课:25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40%。

其中包括实验考核(20%)、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课程网络阶段考核/期中考核(10%)。

自主学习内容采取课堂检查的方式考核,或放入期中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中。

《无机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药学、药物制剂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现代无机化学是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除外)的制备、组成、结构和反应的实验测试及理论阐明。

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药学、药物制剂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无机化学总学时为72学时,因此只能选择其中重要的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绪论、溶液、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s区元素、d区、ds区和f区元素、p区元素。

其中理论讲授47学时,实验25学时,学生自主学习23学时。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一、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加强化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以供同学参考。

绪论目的要求:了解:医学与化学的联系,药学、药物制剂专业开设无机化学课程的意义,使学生重视本课程的学习。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0.5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适用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学时数: 7 2学分: 32010 年 4 月《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无机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通过研究单质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反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律、分子结构、氧化还原、配合物、化学热力学等初步知识,并在原理的指导下,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溶解性、热稳定性、配位能力及典型反应,熟知元素周期表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本课程为职业能力课,后续课程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技术》《化工安全技术》等课程。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构建以“化工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教学工作项目设置为指导,并结合了中山市及珠三角地区化工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和学院专业教学标准。

它基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密切结合专业生产的需要,精选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保证了基本内容的深广度及科学性,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其中,理论知识模块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氧化和还原、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配位化学和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等几个部分,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化学实验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数据表达与处理、玻璃管加工及塞子的打孔、台秤与分析天平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电导率仪的使用、酸度计的使用、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等。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专业最基础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代码120010课程类型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代码120010课程类型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代码:120010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90学时理论学时:74学时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专业:药学一、概述(一) 课程性质无机化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基本素质模块中的职业素质重要的课程,是学生在具备必要的数学、物理、中学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二) 课程基本理念无机化学教育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但发挥智育功能,而且在德育和美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把培养人作为最重要的任务,通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来落实“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和满足社会需要。

1.让学生学得生动、主动无机化学课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以学生为主体,改进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构,让学生生动、主动地发展;要以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为依据,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满足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

2.让学生亲自体验、手脑并用无机化学课程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会科学,学会科学过程,学会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学会人和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观;要注意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学习科学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学习科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初步领会科学思想、养成科学精神、学会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要加强实践和实验环节,注意联系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让学生应用新技术、获取新信息无机化学课程要努力克服传统学科课程的封闭性,注意反映现代化学的特点、反映化学科学的新发展,注意反映化学跟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注意科学文化外延的扩大,注意职业导向,扩大视野;要积极改革课程的设置、内容、教学、评价,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内容和体系。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高职高专..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高职高专..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学时:30(理论)+ 30(实践)课程学分:3先行课程:对于五年制学生,需要先学习基础化学;对于三年制学生,则可直接进行学习适用专业:药学参考教材:1、《无机化学》牛秀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无机化学》主编:孟长功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性质: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专科层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无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手段,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内容包括化学平衡、溶液化学、电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原子和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元素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学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药学应用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科学研究思维方法以及基本素质。

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综合教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准确掌握无机化学术语和一些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有关基本量和计算。

(2)掌握无机化学相关基础理论。

(二)职业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达到加深、巩固并扩大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注重实际应用,实现工学结合。

(三)素质养成目标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增强学生课程的职业认同感;注重理论技能化,原理方法化,强化规范,训练技能以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原子与分子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4学时)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掌握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规律.2.熟悉波函数、电于云的概念;熟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适用课时:108课时学分:6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年级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必须具备初中毕业化学课程的基础和化学实验中常用玻璃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作用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备化学运算的基本能力,能够应用基本的化学原理理解、认识生活和工作,树立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科学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制订以《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标准》为导向,邀请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所涵盖的职业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按专业学习和岗位任务的综合要求确定学习要求,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在课程内容中实验部分用红色字体标出。

)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学习内容和实验项目组织教学, 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既定的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用途②掌握物质的量相关计算③掌握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理论、氧化还原等理论(2)技能目标①掌握有关物质的量计算②掌握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③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②培养学生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③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踏实勤奋的职业素质。

3.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中职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类专业标准的要求和《无机化学》的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如下:总学时 108学时,6节/周,一学期开设。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南昌职业大学专科《无机化学》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2)(一)课程基本信息 (2)(二)课程性质 (2)(三)课程任务 (2)二、专业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专业核心素养 (2)(二)课程目标 (2)三、课程结构 (3)(一)课程模块 (3)(二)学时安排 (4)四、课程内容 (5)(一)基础模块 (5)(二)拓展模块 (5)五、学业质量 (5)(一)学业质量内涵 (5)(二)学业质量水平 (6)(三)考核方式 (6)六、课程实施 (6)(一)教学要求 (6)(二)学业水平评价 (7)(三)教材编写要求 (7)(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7)(五)教师团队建设 (7)(六)对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8)附录教学设备设施配备要求 (8)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无机化学课程是药品类学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沉淀平衡和配位平衡四大平衡等初步知识,并在原理的指导下,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基本特征,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

(三)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掌握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培养学生具有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和化学计算的能力,并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额培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以及药物分析、生物化学和环境化学等后继课程打下基础。

二、专业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专业核心素养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 课程在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中的定位本课程是化工类化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根底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把握一般化学的根本原理,及对化学人才的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和构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中学化学学习的根底上较系统地把握无机化学根底理论、根本学问、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试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力量,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根底。

2. 课程设计本课程遵照教高[2023]14 号、教高[2023]16 号、教高厅函[2023]47 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全面提上升职高专教学理念,明确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明确人才培育模式的根本特征;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加强试验实训基地建设,树立全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力量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提倡者;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肯定要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提高的思想贯彻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而教师更多的是发挥教练与导演的引导、启发和沟通的作用。

在课程内容上,依据高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编写而成,表达“必需”、“够用” 的原则。

全书分为理论和试验两局部。

理论局部包括:绪论,化学根本量和化学计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素,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律,分子构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硼族元素和碳族元素,氧化复原反响和电化学根底,氮和磷,氧和硫,配位化合物, 过渡元素。

试验局部包括:无机化学试验须知,无机化学试验及其根本操作。

个别章节还附有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学问面。

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乐观推广探究 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学问技能体系系统化的目的。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共44页word资料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共44页word资料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无机化学》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90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30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药学、药剂专业学生。

三、课程性质地位无机化学是药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优秀医药学人才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掌握了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和重要元素的化学基础知识,注重化学与医药学的交叉与结合,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思路。

四、课程基本理念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本着为学员终身学习奠基的思想,强调“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的原则,着重介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根据《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在总结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具体明确的阐述。

《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课、实验课。

理论课的安排60学时,实验课30学时。

理论课采用大班课教学,辅以多媒体电教手段,以教员讲授为主。

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教学,增强教学互动,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验课采用小班课教学,以学员亲自动手操作为主,实验课教员只做必要的讲解、示范和提示,全面培养学员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逐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为了尽可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员对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评价学员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本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将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本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依据,二者按20~30%、70~80%的比例构成本课程的综合成绩。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学时学分:136(理论学时76、实训学时60)/6专业: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先修课程:初中化学后续课程:基础化学(有机)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等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平台课程之一,是学生在具备必要的数学、物理、初中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2.设计思路(1)以书本知识为基础,注重实践教育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使职校学生能够过早的融入社会,轻松将自己规划自己职业生涯,在理论中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性人才。

(2)注重知识体系,对专业知识扩展加深建立学生完整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化学计算方法;加强化学反应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及从事化工技术工作打下比较巩固的基础。

(3)行动导向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教学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构建“真实的虚拟”学习情境,遵循为行动而学习原则,让行动成为学习的起始点,尽可能地让学习者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不再是教学的受体,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

精心设计以生产实践中具体产品的品质检测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按照“基本技能训练—技术知识—单元技能训练—技术理论—综合技能训练—创新实验”体系架构各模块中的教学任务,每个任务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小单元组织教学,或2个课时、4个课时、6个课时,也可能多个课时,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在实验实训室完成,整个过程学生基于主动,自调、建构以及情境、引导、社会化意义的“学”,教师基于激励、支持、咨询以及指示、描述、解释性意义的“教”。

总之,以职校学生自身特点为基础,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规划,加入现在无机化学最新发展和科学的运用,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职校的学习生涯中,从开始到结束都和社会相联系,不做假科学和伪科学。

《无机化学》课程规范

《无机化学》课程规范
配合物的稳定性
“要求”指学生对知识、能力掌握的熟练程度,填写:了解、熟悉、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部分(按章节顺序填写)学时:56

一、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本章给原子、分子、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量、原子质量、平均原子质量;分子量、式量;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严格的定义,区别相似概念,准确应用这些基本概念掌握有关原子量、分子量的计算。本章介绍国际单位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内容,介绍“物质的量”及“摩尔”的定义和有关计算;介绍理想气体方程式、分压定律。要求熟练掌握本章的有关计算,通过对这些概念发展过程的学习,注意培养逻辑思维,抽象的科学思维和自学能力。
二、课程知识、能力体系
《无机化学》课程知识(能力)体系
序号
知识单元描述
知识点
对应能力
学时
要求
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化学计量系数、反应进度、焓变等重要的基本概念,阐明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掌握化学计量系数、反应进度、焓变等重要的基本概念,会应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无机化学》课程规范
一、课程概况
课程号
HBX250034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
课程英文
名称
Introduction to Current Inorganic Chemistry
总学时数
56
学分
3.5
讲授
学时
56
实验
学时
0
开课单位
理工学院
适用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00011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系(部):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 96学时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我院化学化工类、制药类、工业分析类、食品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必备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基本实验技能,并能将其与专业技术应用相结合,分析、认识专业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在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思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2.课程的作用《无机化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基础课程,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以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工生产、分析检验、药品生产、食品检测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人才定位,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实施“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训练、拓展能力形成”的职业能力递进教学模式。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这门课程是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的,前导课程有中学化学,但是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后续课程有《有机化学》、《化学分析技术》、《工业分析技术》、《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开设能很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满足职业技能要求、专业课程必需的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把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与分析检测技术、化工生产技术等应用相结合,用无机化学的知识分析、认识专业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X
适用专业:大学化学相关专业
学时:80学时
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
一、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大学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专业技能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表1无机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三、课程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目标: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
2、能力目标:掌握溶液理论,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原子结构以及酸碱平衡
3、素质目标: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坚忍
不拔的科学品质,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激发学生步入现代科学前
沿的雄心壮志。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80学时
表2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
五、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
(一)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
1.使用教材:《无机化学》(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
2.参考教材:《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教材编写组编)《普通化学》浙江大学
(二)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
1.教学建议: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与实验法相结合
(三)考核评价要求
:多元化一体化的评价(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评价,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及创新精神的评价)
2.评价体制
六、教学资源要求
1、教学设备条件:多媒体
2、教师团队:有经验的高级教师
七、其它说明。

五年制检验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五年制检验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无机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层次学生必修的第一门重要的基础化学课程。

该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无机化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获取职业资格以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坚实基础,并能胜任实际技术岗位的工作。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学生获得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及元素化学基本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处理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独立进行无机化学实验和自学一般无机化学书刊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二)课程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本门课程面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总学时118,其中理论80学时,实验38 学时,一学期开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无机化学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业分析与检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环境保护与监测、精细化工、材料工程技术等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基本素质模块中的职业素质板块课,是学生在具备必要的数学、物理、中学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化学计算方法;加强化学反应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及从事化工技术工作打下比较巩固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绪论1.教学目标(1)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2)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掌握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1)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2)化学在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3.教学重点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4.教学难点学习观念的转变。

5.教学建议借助教学课件互动或通过问题解决思路来展示学习要求,建立新的学习观念。

第二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想气体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2)掌握反应热效应和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3)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

2.能力目标(1)能准确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进行相关计算;(2)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会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二)教学内容1.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标准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2.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质的质量或浓度的计算,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溶液的稀释。

3.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4.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阿玛格分体积定律。

(三)教学重点1.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3.理想气体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基本单元的理解。

2.分压与分体积的理解。

(五)教学建议1.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实施教学。

2.使用必要的图示或多媒体动画资源,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部分物质结构基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原子轨道及电子云描述的意义;(2)理解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取值范围,掌握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规律;(3)掌握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分布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4)掌握主族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5)理解化学键理的概念,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本质、特征,掌握共价键的类型,离子电子构型和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6)掌握s-p型杂化轨道与分子构型的关系;(7)理解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类型及变化规律,氢键的形成条件、本质及特征,掌握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规律;(8)掌握晶体的类型、特点,了解离子极化概念,理解不同晶体性质差异的原因及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规律。

2.能力目标(1)能区分s、p、d电子云的形状及伸展方向;(2)能比较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会判断等价轨道及能给交错现象;(3)会书写1~36号元素原子及离子的核外电子分布式、原子实表示式、价电子构型和轨道表示式,能指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族、周期、区);(4)能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判断主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差异,会计算元素的氧化数;(5)能判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σ键和π键,推断1~36号元素离子的电子构型及比较主族元素离子半径的大小;(6)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常见分子的形成及分子构型;(7)会判断分子的极性,比较共价化合物的熔、沸点高低,溶解性强弱等性质;(8)能判断分子间力、氢键及离子极化对物质物理性质影响。

(二)教学内容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四个量子数、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2.原子核外电子分布与元素周期律(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分布规律、核外电子分布与元素周期律)。

3.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电离能、元素电负性、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氧化数)。

4.化学键(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5.杂化轨道与分子构型(杂化与杂化轨道、s-p型杂化与分子构型)。

6.分子间力与氢键(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7.晶体类型(晶体的特征及内部结构、晶体的基本类型、*离子极化)。

(三)教学重点1.四个量子数的表示及意义。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规律。

3.原子的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规律。

5.各类化学键的特征和性质。

6.sp型杂化轨道类型及其相应的分子构型。

7.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量子化的理解。

2.原子的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

3.杂化轨道的形成。

4.氢键的形成条件。

*5.离子极化及其与晶体物理性质的关系。

(五)教学建议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部分的介绍要理论联系,通过实例来展示判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分子间力、氢键部分的教学应通过实例来展示对其判断及分析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可通过模型、投影或教学课件展示分子的空间构型。

第四部分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等宏观规律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掌握质量作用定律;(2)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3)掌握化学平衡状态及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4)理解同时平衡;(5)掌握平衡移动原理,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6)理解酸碱解离理论和酸碱质子理论要点,掌握酸碱反应实质;(7)掌握一元弱酸弱碱溶液的解离度和pH的计算方法;(8)掌握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概念,理解缓冲溶液各组成的作用;(9)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有关计算,了解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方法;(10)了解酸碱滴定法滴定原理、指示剂变色原理及变色范围,掌握指示剂法直接准确滴定一元弱酸(弱碱)、多元弱酸(弱碱)可行性的判据,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计算方法;(11)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意义,会书写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溶度积表达式,掌握溶度积规则;*(12)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测定原理及其应用,了解佛尔哈德法避免发生沉淀转化通常采用的措施;(1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配平方法;(14)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原理及电池的表示方法;(15)理解电极电势产生和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掌握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16)掌握电极电势和元素标准电势图的应用;*(17)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理解条件电极电势的意义;(18)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方法原理及滴定条件,了解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方法原理及结果计算方法;(19)掌握配合物的概念、组成、命名及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20)理解配位平衡常数的意义,掌握Kθ稳和Kθ不稳的关系;*(21)掌握EDTA及其配合物的解离平衡,理解酸效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意义;*(22)掌握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掌握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判据,了解酸效应曲线的应用;*(23)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2.能力目标(1)能正确写出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指出反应级数;(2)能应用这些规律指导化学实验;(3)会书写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及进行有关化学平衡计算;(4)能应用多重平衡规则求出有关反应平衡常数;(5)能判断浓度、温度及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6)会计算共轭酸碱对的解离常数θa K 、θb K ;(7)会计算一元弱酸弱碱溶液的pH 和解离度;(8)能进行缓冲溶液的pH 计算,以及配制缓冲溶液的有关计算;(9)会利于化学计量方程或根据物质的量规则计算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和质量分数;(10)会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H ,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指示剂;(11)能进行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换算,能判断沉淀生成或溶解,会进行沉淀转化及分步沉淀的计算;*(12)了解用于滴定分析的沉淀反应具备的条件,理解银量法的分类方法,会根据指示剂不同对银量法的分类,会选择滴定条件,能用莫尔法进行水中氯含量的测定;(13)能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4)会用原电池符号表示原电池;(15)会查取标准电极电势表,能用能斯特方程计算氧化还原电对在不同条件下的电极电势;(16)能应用电极电势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比较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能利用元素标准电势图判断歧化反应能否发生;*(17)能根据能斯特公式计算化学计量点的电极电势和滴定突跃,并根据氧化还原滴定曲线选择合适的氧化还原指示剂;*(18)能根据待测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滴定剂,能进行溶液的配制、标定的有关计算;(19)会命名配合物,正确书写配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其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能说明中心离子的杂化类型与配合物空间构型的关系;(20)能根据配位平衡进行有关计算;*(21)能计算条件稳定常数;*(22)能确定离子能被准确滴定及连续测定的酸度条件;*(23)能进行水中钙、镁含量测定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表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气体分压定律与化学平衡常数、多重平衡规则)。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压力、温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的综合应用)。

4.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酸碱质子理论、弱酸、弱碱解离常数和解离度)。

5.弱酸弱碱解离平衡的计算(一元弱酸弱碱溶液、*多元弱酸弱碱溶液)。

6.缓冲溶液(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7.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基准物质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分析的计算)。

*8.酸碱滴定法(滴定原理、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

9.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

10.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1.沉淀滴定法(概述、滴定方法、沉淀滴定法应用——水中氯含量的测定)。

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电子法)。

13.原电池和电极电势(原电池、电极电势)。

14.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及计算原电池电动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

*15.氧化还原滴定法(滴定原理、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