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分析日资企业参股或控股中国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交流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了显著的成效。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合资企业明显增多,特别是入世之后这种状况尤为明显。
我的家乡青岛市城阳区,从地理位置来看有对外交流的诸多优势。
城阳属于十几年前从崂山区分离出来的新区,各项发展都居于全市前列。
城阳区的流亭机场开通与韩国的直航,只需一个小时就能到达,与日本的交流也很多。
城阳区内超过半数的外来人员是日韩籍,日本独资或参股控股企业不在少数,有的学校为了照顾外籍人士的子女特设了日韩班单独授课。
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都密切关注这一事件。
爱国是好事,但是不理性的爱国只会造成更大的困扰。
九一八事件纪念日当天,烟台几乎所有的日企都停业暂休,不少人甚至烧砸抢夺,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扰乱了社会治安。
这种所谓的爱国最终在世界的新闻媒体中变成了舆论攻击中国的有力武器。
而日本,虽然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但是在华日企大部分员工都是中国人,损失通过层层转嫁,最终是由那些日企中的华人员工承担。
日资企业参股或控股中国企业并不是一件绝对肯定或者否定的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利大于弊。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日资企业参股或控股的中国企业并非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国企,这也就大大减少了因为日本经济动荡给我国带来的冲击。
作为中小企业甚至是大型企业,如果有外来资金强有力的注入,自然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对来说,日资注入会比中国本土企业参股更有优势。
日本比较大的财团都是家族式的企业,旗下各种企业互相合作,这种抱团式的做法是他们的资金实力强大。
若是参股中国企业,那么中国企业获得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资金,还有技术以及各个生产链条的扶持,这种扶持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再者,日企参股或者控股,会将他们的管理模式带入中国企业中。
日本人对待工作可谓是一丝不苟,那股严谨几乎和德国人媲美,中国企业如果能够按照他们的要求来运行,那么食品安全事件,豆腐渣工程等问题几乎会从企业根源杜绝。
当然前提是,中国企业的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阶层严格遵守这些标准。
我们小时候都曾经吃过华丰的三鲜伊面,曾经占据我们童年的方便面不知曾什么时候开始就被康师傅给取代。
我曾经有查过相关资料,九十年代初,印尼的金光公司购得华丰大多数股成为其新东家,也就是说华丰也成为一家外资控股的企业。
金光公司收购华丰后并没有使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各种企业发展的错误理念使华丰集团严重亏损,至今未有起色。
金光公司投资的失败在于公司决策者不了解中国国内产业需求,没有准确分析中国本土的投资环境,错误的沿用印尼国内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华丰的没落。
反观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控股33.18%,康师傅控股公司日资占比41.6%,康师傅饮品控股日资占比51.6%(百度)}。
康师傅方便面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日资的极大
帮助,日籍华裔安藤百福发明了方便面,使日本的方便面在名气上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各种宣传手段和制作方式也遥遥领先。
被日资参股的康师傅灵活多变的选择市场需求,从本土需求出发选择发展点,这与日本与中国互为邻邦对彼此环境熟悉程度远高于印尼金光有关。
虽然将两家企业对比会有偶然性,不能代表大多数日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状况,但是至少我们可以从中略窥一二。
当然,日资企业参股或者控股中国企业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相对来说,外资的流入也代表着利润的流出。
利润分配比例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有许多贸易争端出现。
对日企来说,参股控股中国企业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利用我国的人力物力资源,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全身而退。
钓鱼岛事件中的味千拉面反日高潮时就打出香港企业的标符,称味千拉面是香港企业。
日本参股的企业就可以暂时退居幕后,等事态平息之后继续参与公司发展决策。
一定程度上,香港企业参股的味千拉面就相当于一个傀儡,为日企挡住反日风潮。
当然,日资企业参股或者控股中国企业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相对来说,外资的流入也代表着利润的流出。
利润分配比例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有许多贸易争端出现。
日本国土面积其实不小,但是可用资源太少,因此海外投资扩张,或者更直接的说是殖民扩张必不可少。
日本大中型企业在全球各地都建有分厂,利用当地廉价资源或者是破坏了当地环境后发展自己的经济。
在中国许多重污染企业比如造纸厂等等都是日企,虽然大部分日
企都建立了相应的排污处理机制,但是不可否认这对中国的环境构成危害。
但是在这里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这些重污染企业是中国本土企业,那么他们造成的危害是不是更大。
至少在我看到或者是从媒体上得知的一些数据来看,中国企业的环境意识远远落后于日企,他们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环境不可修复的伤害之上。
从这一点来看,日企在中国投资设厂或者是参股控股,都是一种可悲的好处。
资金的流入,资源的损耗,环境的不可逆转性破坏,这些都是我国在对外开放格局中所要经历的事。
如果一个国家处在发展中,主要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那么外资的控股或者参股从长远来看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消耗的大量能源与人力,最后核心技术还是被别的国家垄断,我们得到的只是体力劳动力和资源所拉动的经济,永远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所以对于日企的参股或者是控股,我们应该理性的对待。
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得到暂时的帮助,这种帮助的益处可能是十分显著的,但是我们不可能一直这样依靠外来援助。
当我们能够自发展时,就该做到“壮士扼腕”,暂时的疼痛可以换来民族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都应当清楚这点。
只是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国人安逸得过且过的价值观,所以我们一直不敢对经济发展有大动作,因为担心会失去现在看似安逸的经济投资环境,而刻意忽视了我们的经济长堤下早已暗流涌动,一触即发的暗潮再加上几乎毁于蚁穴的长堤,我们的经济究竟能撑多
久。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实乃同仁。
文商111—2 于越
客观分析日资企业参股或控股中国企业
文商111—2 于越
学号:2011905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