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肠组织学与胚胎学
消化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讲义
06 消化系统的胚胎发育
消化系统的胚胎发生过程
原肠胚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早期,通过原条和中胚层的形成,内胚层细胞卷入形成原肠,进而分化为前肠、中肠和后肠。
消化管的形成
前肠、中肠和后肠分别发育成消化管的不同部分,其中前肠发育成口腔至十二指肠上部的消化管,中肠发育 成十二指肠中部至横结肠中部的消化管,后肠发育成横结肠下部至肛门的消化管。
肛门内括约肌
由肠壁环行肌增厚形成,受自 主神经支配,可协助排便。
肛门外括约肌
为骨骼肌,受意识支配,可控 制排便。
05 消化腺的组织学结构
唾液腺的分类与组织结构
唾液腺的分类
唾液腺分为大唾液腺和小唾液腺 两类,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 下腺和舌下腺,小唾液腺则分布 于口腔各部黏膜中。
唾液腺的组织结构
唾液腺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 ,实质即由分泌单位-腺泡所组成 ,间质则由纤维结缔组织所形成 的被膜与小叶间隔所构成。
大肠腺的分类与功能
分泌型大肠腺
主要分泌黏液和电解质,起润滑肠道和保护肠黏 膜的作用。
吸收型大肠腺
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参与机体水盐平衡调节。
杯状细胞
位于大肠黏膜上皮内,分泌黏液润滑肠道,并参 与免疫调节。
肛门的组织学结构
肛管黏膜
为单层柱状上皮,含有杯状细 胞,与直肠黏膜相延续。
肛管腺
位于肛管黏膜下层,分泌黏液 润滑肛管。
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 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功能的完成有赖于整个胃 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 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 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 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发生 ppt课件
ppt课件
20
(五)直肠发生与泄殖腔分隔 6~7w: 尿直肠隔
尿生殖窦(腹) 泄殖腔
原始直肠(背) →直肠 肛管上段
尿生殖膜(腹) 泄殖腔膜
肛膜(背) 周围外胚层增生→肛凹→肛管下段
8w: 肛膜破裂→肛门
尿生殖窦
2020/12/17 尿直肠隔 ppt课件
原始直肠 21
齿状线
• 齿状线以上是直肠,肠腔内壁覆盖着粘膜;齿状线以 下是肛门,肛管覆盖着皮肤。
背侧生长快→胃大弯 腹侧生长慢→胃小弯 头端生长快→胃底
背侧缘→胃大弯—900 → 左侧
腹侧缘→胃小弯—900 → 右侧 胃背系膜→网膜囊
2020/12/17
ppt课件
12
2020/12/17
ppt课件
13
2020/12/17
ppt课件
14
转位:
由于肝发育的推力作用,使胃头端 被推至左上;十二指肠背侧固定, 使胃尾端固定于右下方。
卵黄蒂未闭锁,瘘管
2020/12/17
ppt课件
30
5.先天性脐疝 ①肠袢末退回 ②脐腔未闭锁
2020/12/17
ppt课件
31
6.先天性巨结肠
肌间神经丛副交感神经节细胞缺如
2020/12/17
ppt课件
32
7.不通肛
①肛膜未破 ②尿直肠隔发育不良
2020/12/17
ppt课件
33
8.肠袢转位异常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组织学和胚胎学》PPT课件 消化管
2.HCO3-可中和H+
★ 胃上皮细胞快速更新
胃壁结构模式图
小肠(small intestine)
小 肠 结 构 模 式 图
黏 膜
1.上 皮: 单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 和内分泌细胞; 2.固有层:结缔组织,小肠腺; 3.黏膜肌层: 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4. 小肠黏膜的特殊结构: 小肠表面积的三级放大
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 的重吸收
颈黏液细胞 (mucous neck cell) 分布:胃底腺顶部 结构:C呈锲形;核扁平
形,位于C基部,核
上方有许多黏原颗粒。 功能:分泌可溶性的酸性黏 液。
胃底腺(光镜)
壁细胞
主细胞
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黏液层:0.25-0.5mm, 含有HCO31.将上皮与胃蛋白酶隔离;
肠绒毛
小肠绒毛
小肠腺
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
LM:C呈高柱状;核椭圆形,
结构
位C基部;胞质嗜酸性; 纹状缘。
EM: ●微绒毛(表面有细胞衣)
● ●
SER和Gc
紧密连接
功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腺
腺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 泌细胞、 干细胞和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小肠腺特征性C LM:锥体形,顶部胞质含嗜酸性颗粒。 结构 EM: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超微 结构特点 功能: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表面黏液细胞(Surface mucous cell)
结构:C呈柱状;核椭圆形,位于C基部;
顶部胞质内充满粘原颗粒,HE染色
切片中胞质色浅至透明。 功能:分泌黏液覆盖于黏膜表面,起保护
作用。
最全的组织学和胚胎学 消化系统
三、食 管(Esophagus)
上皮: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粘膜:
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
纵行平滑肌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 含血管和粘液 性食管腺 上1/4骨骼肌
肌层
外膜
(一)肠绒毛 (intestinal villus)
1、上皮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毛细血管 中央乳糜管
2、固有层
平滑肌纤维
较多淋巴细胞、 浆细胞、巨噬 细胞等
(二)肠腺(肠隐窝)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位于肠腺基底部,三、 潘氏细胞 五成群,锥体形,细胞 (Paneth cell):顶端充满嗜酸性颗粒,
肌层 (tunica musculairs) 外膜
(adventita)
纤维膜
浆膜
二:口 腔(oral cavity)
(一) 口腔粘膜 上皮: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较多的淋巴细胞、丰富的感觉神 经末梢和小唾液腺。
固有层: 结缔组织,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二 ) 舌
粘膜:
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
舌乳头
舌肌: 骨骼肌
消化系统
消化管: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消化腺 小消化腺: 分布于消化管壁内,如胃腺、肠腺
大消化腺: 为实质性器官,如唾液腺、胰
腺和肝脏
消 化 管(Digestive Tract)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粘膜层
(tunica mucosa)
上皮
固有层
粘膜下层
(tela submucosa)
组织学与胚胎学14-消化管
2、味蕾(taste bud ) 味觉感受器,卵圆形小体, 主要分布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由三种细胞组成: 1. 暗细胞:
2. 明细胞:
3. 基细胞:
干细胞,可分化为暗细胞和明细胞
牙 髓
2、牙: (1)牙质: 釉、骨、本质; (2)牙髓:由结缔组织构成 、神经、血管; (3)牙周组织 :牙龈,于牙颈部,含血管; (4)牙周膜:纤维结缔组织、固定。
回肠为集合淋巴小结图32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表面积的三级放大一般结构小肠三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环行皱襞较高多小肠绒毛较高多短锥形杯状细胞较少较多淋巴小结孤立孤立集合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表面积的三级放大一般结构小肠三段图3334图35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淋巴组织丰富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黏膜淋巴小结咽回肠和阑尾最发达和弥散淋巴组织弥散分布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间质树突状细胞m细胞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微皱褶细胞microfoldcellm细胞散在分布于集合淋巴小结顶部的上皮内游离面有微皱褶基底面胞膜内陷凹腔内嵌有多个淋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图38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m细胞m细胞抗原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淋巴小结或淋巴结增殖分化幼浆细胞进入淋巴血循环返回消化管黏膜分化浆细胞分泌iga分泌片上皮细胞产生形成siga消灭抗原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m细胞进入散在分布图39分为
舌肌
味 蕾
2、舌乳头(lingual papilae) 为舌背部粘膜形成的乳头状突起 (1)丝状乳头:遍布于舌背,数量最多。 (2)菌状乳头:多散在分布于舌尖、舌缘,较少。 (3) 轮廓乳头:位于舌界沟前方,10余个。
菌状 乳头 神 经 纤 维
丝状 乳头 脂肪 细胞 结缔 组织 味腺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十四章 家畜早期胚胎发育
重点 受精过程 三胚层的形成过程 中轴器官的分化 胚膜和胎盘的结构 难点 三胚层的形成过程 中轴器官的分化
思考题
叙述三胚层的形成和中轴器官的分化
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发生、发育和衰 老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涉及 胚前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胚前发育 是指受精以前的两性配子的发生和成熟过程, 这部分我们在第十二、十三章已讲过,下面 我们重点讲述胚胎本身的发育过程。 家畜早期胚胎发育包括受精、卵裂、胚 囊、附植、原肠胚和胚层的形成和分化等阶 段。
• 13.5 三胚层的分化 . • 三胚层分化这里主要叙述三胚层形成 中轴器官的过程,中轴的器官包 括脊索、 神经管、体节、呼吸消化管。这些都是 沿着胚体长轴形成的器官。
13.5.1 外胚层的分化 . .
外胚层主要分化为神经组织和表皮等结构 神经管的形成: 神经管的形成:脊索形成后,在脊索诱导 下,背侧的外胚层细胞迅速增厚变宽而成为神 神 plate),神经板两侧隆起形成神经 经板 (neural plate) 神经 褶(neural fold),中央下陷成为神经沟 (neural 神经沟 groove),神经褶在背侧合拢形成两端开口的神 神 经管 (neural tube),神经管前端膨大process of blastocyst embedding into endometrium Time: Day 5 - 6 to Day 11 – 12(人)
(内膜基质)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 胚泡腔 下(内)胚层
上(外)胚层 羊膜腔
卵黄囊
13.4 三胚层的形成 . 13.4.1 内、外胚层的形成和原肠胚 . . 内胚层是以分层的方式形成的。即 在胚结面向胚腔的一面不断的分化出一 些细胞,沿胚泡的内壁分布,在滋养层 内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细胞层,称 为内胚层 (endoderm),内胚层围成的腔 内胚层 称原肠腔 原肠腔。 原肠腔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__13消化管
小肠结构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结构LM-顶部含嗜酸性颗粒,基部胞质嗜碱性EM-RER、Golgi、酶原颗粒功能:分泌溶菌酶、二肽酶和锌未分化细胞内分泌细胞小肠腺: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小肠绒毛杯状细胞小肠上皮的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小肠腺肠腺内分泌细胞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小肠扩大表面积的结构:长而弯曲的肠管环行皱襞:粘膜+ 粘膜下层绒毛:上皮+ 固有层微绒毛(纹状缘):细胞膜+ 细胞质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散在平滑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 * 消化管Digestive Tract 掌握:食管、胃、小肠、大肠的结构与功能,肠相关淋巴组织,胃肠道内分泌细胞,舌的结构概述消化:糖、脂肪、蛋白质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一酯、水、无机盐、维生素排泄:食物残渣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阑尾、肛门功能舌(tongue) 粘膜舌底:薄、光滑舌背:厚、粗糙,舌乳头轮廓乳头肌层:骨骼肌味蕾丝状乳头菌状乳头Taste bud 舌三种舌乳头味蕾分布:轮廓乳头和菌状乳头等处上皮内形态:卵圆形小体,着色浅结构:味细胞支持细胞基细胞味毛与味觉神经末梢相突触功能:感受味觉味蕾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粘膜上皮:两端-复扁,其余:单柱固有层:,含小消化腺粘膜肌层:内环外纵两薄层平滑肌*绒毛:上皮+ 固有层向管腔突起Tunica mucosa Lamina propria villous Muscularis mucosa epithelium 粘膜下层(submucosa):结缔组织粘膜下神经丛:神经元+ 无髓神经纤维*皱襞:粘膜+ 部分粘膜下层向管腔突起小型消化腺(食管腺、十二指肠腺)Plica 肌层:内环外纵两端:骨骼肌其余:平滑肌*肌间神经丛:神经元+ 无髓神经纤维外膜: 两端:纤维膜(其余:浆膜(结缔组织+ 间皮)Tunica muscularis adventitia fibrosa serosa 消化管一般结构粘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食管(esophagus) 粘膜上皮:复扁固有层:含食管贲门腺(粘液腺)粘膜肌层:一层,厚,纵行平滑肌粘膜下层:,含食管腺(粘液腺)肌层:内环外纵上端:骨骼肌中端:骨骼肌+ 平滑肌下端:平滑肌外膜:纤维膜(食管食管粘膜及粘膜下层食管胃(stomach) 粘膜单柱上皮:表面粘液细胞,形成胃小凹固有层:,含胃腺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粘膜肌层:内环外纵粘膜下层肌层:厚,分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浆膜Gastric pit 胃底胃底胃粘膜的上皮及固有层胃底腺(Gastric gland):壁细胞(parietal cell) 主细胞(chief cell) 颈粘液细胞(neck mucous cell) 内分泌细胞(endocrine cell) 未分化细胞(undifferentiated cell) 壁细胞(parietal cell):泌酸细胞(oxyntic cell) 分布:颈、体部为多形态:胞体大,圆或锥体形结构:LM:胞质强嗜酸性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绒毛微管泡系统、大量线粒体功能:分泌盐酸、内因子、组胺胃底腺壁细胞超微结构及盐酸分泌过程主细胞(chief cell):胃酶细胞(zymogenic cell) 分布:腺底部较多形态:柱状,小结构LM: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胞质呈空网状EM:表面微绒毛,RER,Golgi,酶原颗粒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贲门腺:粘液性细胞为主,少量壁细胞分泌粘液和少量溶菌酶Cardiac gland 幽门腺:胃小凹深,腺短而弯曲粘液性细胞为主,少量壁细胞,内分泌细胞分泌粘液、溶菌酶及少量蛋白分解酶Pyloric gland 幽门与小肠交界处小肠(small intestine) 粘膜上皮:单柱吸收细胞:微绒毛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细胞衣受体固有层:小肠腺粘膜下层十二指肠腺回肠集合淋巴小结空肠无特殊结构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浆膜(除十二指肠中段外)*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组织胚胎学:消化管
上皮:两端-复扁,其余:单柱
粘膜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神经、胃肠腺体)
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
*绒毛:上皮
+ 固有层向管腔突起。
粘膜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submucosa):结缔组织
小型消化腺(食管腺、十二指肠腺)
*皱襞:粘膜+部分粘膜下层向管腔突起
功能: 溶菌酶、防御素, 杀灭肠道微生物
小肠腺
潘氏细胞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小肠腺和十二指肠腺
小肠扩大表面积的结构: 长而弯曲的肠管
环行皱襞 :粘膜 + 粘膜下层 中央乳糜管 绒毛 :上皮 + 固有层 有孔毛细血管 散在平滑肌
微绒毛(纹状缘):细胞膜 + 细胞质
绒毛结构
中轴:固有层CT,含 ①丰富毛细血管; ②1~2条中央乳糜管; ③散在纵行平滑肌 ④丰富淋巴组织
中央乳糜管和毛细血管
小肠绒毛和肠腺的关系
3、小肠腺
① 吸收细胞 ② 杯状细胞 ③ 内分泌细胞 ④ 干细胞 ⑤ 潘氏细胞
潘氏细胞: 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
LM: 位于肠腺基底,三、五成群; 锥体形; 基底部嗜碱性强; 顶端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消化管粘膜层比较
名称 粘膜表面 上皮 固 有 层 胃
胃小凹
小肠
绒毛
单层柱状 胃腺 无L小结
单层柱状 纹状缘 杯状细胞 小肠腺
L小结 乳糜管
胃底腺:主,壁,颈粘液,内分泌,干细胞. 小肠腺:吸收,杯状,潘氏,内分泌,干细胞.
本章重点与小结: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胃粘膜的结构层次 胃底腺的形成,主细胞、壁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小肠粘膜的结构层次,粘膜上皮的细胞构成 小肠绒毛、小肠腺、十二指肠腺的结构特点及相互区别
组织学和胚胎学课件消化系统
黏膜 下层
肌层
十二指肠腺 回肠集合淋巴小结 空肠无特殊结构
内环外纵平滑肌
外膜 浆膜 (除十二指肠中段外)
小肠腺: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未分化细胞 内分泌细胞
潘氏细胞 顶部含嗜酸性颗粒,基部胞质嗜碱性
结构 、、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溶菌酶、二肽酶和锌
小肠扩大表面积的结构
长而弯曲的肠管 环行皱襞 :黏膜 黏膜下层 绒毛 :上皮 固有层 微绒毛(纹状缘):细胞膜 细胞质
.窦周隙:位于内皮 细胞与肝细胞之间,内 有贮脂细胞、网状纤维
肝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 ) 来自血中单核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活跃的吞 噬能力并参与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的重要防线 之一
.胆小管: 相邻肝细胞间的胞膜向细胞内陷并对应接合形成 ,
内 含胆汁
门管区
• 小叶间动脉:肝的分支 • 小叶间静脉:门的分支 • 小叶间胆管:胆小管汇合
上皮 .固有层:,含淋巴
固有层
黏膜
组织、小消化腺
腺
黏膜肌层 .黏膜肌层:内环外纵
淋巴小结
两薄层平滑肌
绒毛:上皮 固有层 向管腔突起
医学全在线网站
肠绒
皱
毛
襞
外膜
肌层 黏膜下腺
黏膜下层
黏膜层
黏膜 腺
上皮 固有层
黏膜肌层
淋巴小结
黏膜下神经 丛
皱襞:黏膜 部分黏膜下 层向管腔突起
(二)黏膜下层
结缔组织
•小型消化腺: • 食管腺、十二指肠腺
内 分 泌 细 胞
细 胞
壁细胞
主细胞
颈 粘
颈粘液细胞
液 细 胞
内分泌细胞 未分化细胞
壁 细 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课件
3.肌层:
4.外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27
扩大小肠吸收面积的三级结构:
*皱襞(plica)
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突出结构 (肉眼可见)
*肠绒毛(villus)
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的指状突起(光镜可见)
*微绒毛(microvillus)
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电镜可见)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31
中央 乳糜管 平滑肌 毛细血管
小肠腺
1纹状缘 1吸收C 2杯状C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5干C
3潘氏C 4内分泌C32
一、黏膜
• 上皮:单层柱状细胞(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和内 分泌细胞
单层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
细胞膜表面含双糖酶、氨基肽酶等
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
___;分泌盐酸的细胞是___.
名词解释
• 胃底腺 • 潘氏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47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48
6外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4粘膜下层 4食管腺
5内环肌 5外纵肌
11
食管
1. 黏膜 (1)上皮:未角化复扁 (2)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 (3)黏膜肌:纵行平滑肌束 2. 黏膜下层:LCT,食管腺 3. 肌层:上1/3 骨骼肌,
中1/3 骨骼肌+平滑肌 下1/3 平滑肌 4. 外膜:纤维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 肌层 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
• 外膜 :浆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25
小肠
小肠壁四层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消化管
| |第十二章消化管一、名词解释1、皱襞2、细胞内分泌小管3、intestinal villus4、肠隐窝5、纹状缘6、潘氏细胞7、味蕾8、微管泡系统9、中央乳糜管10、胃小凹11、舌乳头二、填空题三、选择题1、关于味蕾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是位于复层扁平上皮内的椭圆形小体B、由I 型细胞、II 型细胞和基细胞组成C、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均属于神经元D、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均有味毛E、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的基底面均可见与神经末梢形成突触2、关于牙本质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由牙本质小管和间质构成B、间质中含有胶原原纤维和钙化的基质C、牙本质中的胶原原纤维称牙本质纤维D、基质中无机成分占80%,故较骨质坚硬E、牙本质对冷、痛、触觉刺激较为敏感3、关于食管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B、固有层内有食管贲门腺C、粘膜肌不连续D、肌层为外环内纵的平滑肌E、外膜为纤维膜4、关于胃上皮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上皮为无杯状细胞的单层柱状上皮B、表面上皮不同于胃小凹的上皮C、上皮细胞能分泌大量粘液D、上皮细胞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E、上皮表面的粘液是胃粘膜的重要保护层5、胃上皮细胞更新的时间为A、3 天B、3 周C、1 月D、2 月E、3 月6、吸收维生素B12所需的内因子来自胃的A、主细胞B、颈粘液细胞C、胃小凹上皮细胞D、胃内分泌细胞E、壁细胞7、关于小肠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有环行皱襞B、表面有大量绒毛C、固有层内有肠腺D、固有层内有明显的神经丛E、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有淋巴组织8、关于12 指肠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有许多环行皱襞B、绒毛呈叶状C、杯状细胞少D、固有层内含12 指肠腺E、粘膜肌不连续9、关于回肠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粘膜下层有时可见腺体B、杯状细胞多C、有集合淋巴小结D、靠近淋巴小结的上皮中有微皱褶细胞E、粘膜肌不连续10、光镜下,小肠区别于大肠的最主要特征是A、有许多肠绒毛B、杯状细胞较少C、无结肠带D、肠腺较短小E、有许多皱襞11、下列哪项不存在于小肠?A、absorptive cellB、goblet cellC、intestinal villusD、intestinal cryptE、Parietal cell12、粘膜肌的收缩可促使A、粘膜活动B、腺体分泌物的排出C、血液运行D、粘膜与腔内食物的接触E、以上都对13、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在A、粗面内质网B、细胞内分泌小管C、线粒体D、微管泡系统E、高尔基复合体14、关于小肠吸收细胞的特点,下列哪项错误?A、游离面有纹状缘B、微绒毛不能伸缩C、微绒毛表面有由糖蛋白构成的含有消化酶的细胞衣D、滑面内质网膜上有甘油三酯合成酶E、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15、关于胃肠道内分泌细胞,下列哪项错误?A、分布于上皮与腺体中B、有基底侧突与邻近细胞相接触C、在H.E 染色切片上容易辨认D、底部胞质含大量分泌颗粒E、分开放型与封闭型两类四、判断题1、消化管的外膜可分为纤维膜和浆膜,前者由结缔组织构成,后者由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
4.14.314.3小肠组织学与胚胎学
✓ 干细胞
小肠光镜图 HE
小肠 small intestine
(1)小肠腺
✓ 吸收细胞
✓ 杯状细胞
黏 固 ✓ 内分泌细胞
有 ✓ 帕内特细胞:分布:腺底部
膜层
光镜:嗜酸性颗粒 电镜:蛋白质分泌细胞
功能:防御素、溶菌酶
✓ 干细胞
小肠腺模式图
小肠 small intestine
(2)中央乳糜管:
黏固
分布: 结构:
膜
黏液性腺泡
下
碱性粘液
层
小肠光镜图 HE
总结
患者,王某,女, 34岁, 因腹胀、黄色水样便急症入院。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无明显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 无明显阳性结果。 内镜检查:小肠环形皱襞低平、数目减少;肠绒毛变短、融合, 取 而代之的是低矮的、扁平、颗粒样结构。 病理学检查:在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取病理活组织检查, 可见绒毛 萎缩, 有不同程度的绒毛融合、甚至消失; 固有层内见大量淋巴细胞、 浆细胞浸润; 上皮细胞由高柱状变为立方形,上皮内炎性细胞增多。 初步诊断:吸收不良综合征
膜 肠绒毛:
✓ 结构:上皮和固有层 ✓ 功能:扩大面积约10倍
皱襞实物图 十二指肠光镜图 HE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单层柱状上皮:(1)吸收细胞、(2)杯状细胞、(3)内分泌细胞
(1)吸收细胞:最多
✓ 光镜:高柱状、纹状缘
黏 上 ✓ 电镜:微绒毛(面积扩大30倍)
细胞衣(多种消化酶)
✓ S细胞:促胰液素
小肠绒毛纵切面光镜图 HE
小肠 small intestine
(1)小肠腺
黏 固 (2)中央乳糜管
有 (3)有孔毛细血管
膜 层 (4)平滑肌
《组织学与胚胎学》之消化系统
授课提纲
• 消化管管壁的 一般结构 • 胃、小肠管壁 的结构
4
粘膜
消
粘膜下层
化
肌层
管
的
外膜
一
般
结
构
5
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
复扁
单柱
复扁
上皮:口腔
胃
直肠 肛门
一、粘膜
固有层:C.T,含丰富淋巴组织、小消化腺。
Tunica mucosa
粘膜肌层:平滑肌,薄,双层。
6
二、粘膜下层(submucosa )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杀菌
c.促进胰液的分泌
B.内因子
内因子 + 维生素B12
复合物(可被回肠吸收)
若缺乏(如萎缩性胃炎) 恶性贫血
2、主细胞 (chief cell)
—— 又称胃酶细胞(zymogenic cell)
分布:腺底部较多 形态:数量最多,柱状,小 。 结构:LM: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胞质呈空网状。
外膜
肌层 (内斜、中环、外纵) 粘膜下层
粘膜
9
中 环
外 纵
粘膜 粘膜下层
内斜
肌层 中环
外纵
浆膜
胃底
10
一、粘膜层
胃小区 胃小凹 :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成,为胃腺的开口。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浆膜
11
胃 粘膜
12
上皮:单柱上皮—— 表面粘液细胞 (无杯形细胞)
固有层:疏松C.T,三种胃腺。 粘膜肌层:平滑肌
21
幽门与小肠交界处
22
胃(stomach)
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形成胃小凹 胃底腺
固有层:L.C.T,含胃腺 贲门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2013年12月,“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被列 入Science杂志报道的十大科学进展
9 Nature杂志近些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肠道菌群与人类健 康的研究论文
肠 intestine
小肠绒毛
小 肠 腺
杯状细胞
单层柱状上皮
纹状缘
潘氏细胞
内分泌细胞
主要的胃肠内分泌细胞
干细胞
中央乳糜管
毛细血管网
中央乳糜管
平滑肌
回肠集合淋巴小结
环形平滑肌 纵形平滑肌
十二指肠腺
Large intestine
¾ 有半月形皱襞 ¾ 无绒毛 ¾ 大肠腺含大量
杯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