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高考语文卷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语文专题:2017年高考试题评析 2017年高考浙江语文试卷特点

语文专题:2017年高考试题评析  2017年高考浙江语文试卷特点

语文专题:2017年高考试题评析2017年高考浙江语文试卷特点2017年高考是浙江省深化高考改革后的首次考试。

此次语文考试突出考查语言与思维的品质,体现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与2016年相比较,命题稳健中略求新变,紧贴新课标要求,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从语用题至文学鉴赏至作文命题,重点突出化育功能,引导、培育学生拥有求真、创美、扬善的美好心灵、人格和品质。

一、重逻辑和审美,考查综合能力本次语文试卷的命制,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终身发展能力。

如,语言运用前四题考查基础的内容:字音字形、标点、词语和病句,侧重语言应用。

其中“标点符号”考点淡出浙江卷已多年,今年重新编入考题,是考虑到网络文化带来的影响,学生误用标点的情况日趋严重化,而考题以语段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断词语和标点的运用。

第五题语言运用考查逻辑知识,将以往仿写题和“归谬论证”这一知识进行综合设题,旨在将语言表达与论证思辨结合。

同时在题干上出示归谬法的概念,不在“术语”的理解上设置障碍,将对语言与思维品质的考查凸显出来。

二、设题稳定灵活,守正求新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在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平稳推进命题调整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既保持了权威性、稳定性,又体现了新颖性、灵活性。

试卷总分不变、整体结构不变,难度系数保持稳定。

在语言应用、现代文、古代诗文阅读、作文设题中覆盖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语文核心素养。

全卷题量减少,由原先的26题减至24题;分值分布上,减少了语言文字运用中字音、字形等识记题的分值,适当增加了阅读题尤其是古代诗文阅读题的分值,以此来淡化机械字音字形的识记而重“文学鉴赏和文化传承”的考查,体现了对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视,指向语言与思维品质。

其他的试题题型基本稳定,考查的是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如成语、语病、标点、分析概括能力等。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浙江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浙江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3分)D2.(3分)B3.(2分)B4.(3分)C5.(3分)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6.(6分)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

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空荡荡的,没了着落。

月色溶溶,树影婆娑。

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10分)7.A 8.D9.(4分)①社会传播行为类型(A类传播行为与B类传播行为)。

②社会传播过程特点(传播至少两人,角色可以转换,循环往复)。

(二)(20分)10.(4分)(1)①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

②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

(2)①与平时家庭气氛苦涩沉闷不同。

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

11.(5分)①“示意”“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

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

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

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13.(6分)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

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

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2017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答案】D【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字音方面的错误,且是字音的声调方面的错误,这些主要是平时的读音习惯和方言习惯,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正确字音,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加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答案】2.B3.B【解析】2.试题分析:B项“付与”错误,应是“赋予”。

2017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详细解析(word版)

2017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详细解析(word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名师简评】相较于2016年,2017年的浙江卷在考点设置上,变化明显。

第一板块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了标点符号的运用,而未单独考常考题型-----成语的运用;后两题一道是句子仿写,难度不大;一道是扩展语句,综合性较强,考查了考生理解分析、想象、语言组织等能力。

论述类所选的文本层次清晰,试题难度较小。

文学类文本选的是巩高峰的小说《一种美味》,难度较大,争议性也很强。

尤其是后两道主观题,极能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

文言文部分的题型和考查的知识点都没有变化。

诗词鉴赏考查的是唐代白居易的《采地黄者》,分值增加1分,题型依旧是主观题。

只是第一题由去年的简答题变成了填空。

文化经典选的是《论语》中的两个片段,仍旧注重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值也增加了1分。

作文题依旧是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人生与书”。

其中的“书”,虚实结合。

作文立足生活,考查考生思考人生。

立意难度不大,但对考生的想象力提出了较高1.D【解析】读“jīn2.B【解析】3.B为顿号。

4.C【解析】5.6.7.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解析】不难发现,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相关信息分别在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

B项中的A类传播行为的描述缺少“发送符号”这一关键信息,B类传播行为的描述缺少“加工符号”这一关键信息。

C项,A类传播行为缺少“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缺少“根据自己的认知”等信息。

D项,对A类传播行为的描述缺少“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等信息,B类传播行为缺少“加工符号”等信息。

8.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

【解析】D项“不需要加工讯息”表述有误,根据原文“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等信息可知。

9.【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原文信息的能力。

【解析】全文总共三个自然段。

首先,一二两段对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解释。

2017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2017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项,风靡mǐ;B项,秘诀;C项,不禁jīn。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答案】2.B3.B【解析】2.试题分析:B项“付与”错误,应是“赋予”。

2017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2017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项,风靡mǐ;B项,秘诀;C项,不禁jīn。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答案】2.B3.B【解析】2.试题分析:B项“付与”错误,应是“赋予”。

2017年浙江卷高考解读——语文

2017年浙江卷高考解读——语文

语文科目详细解读
总体较稳定变化需关注
“和往年语文高考说明相比,2017年浙江省新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无论是题型还是难度,总体都比较稳定,但有几处小变化需要关注。

”杭州高级中学副校长、高三语文老师许涛说,例如,基础知识部分增加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考点,这个考点已经好几年没有出现在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中,很可能出现在明年语文高考试卷的选择题或语用题部分。

“‘传统文化经典考点’增加了‘如《论语》’几字。

可别小看这3个字,这几年的语文考试说明都只点出要考传统文化经典,但传统文化经典的范围很广,如果没有明确抓手,复习难度比较大。

”许涛分析,这一次,考试说明实际已向考生强调,要强化对《论语》的复习。

此外,试卷的分值分布也有一些变动。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分值从24分减少到20分,而古诗文增加了3分、现代文增加1分,分值的增加和减少向考生传递了一个信号:明年的语文高考会更重视文化传承。

复习建议:
首先,语文高考考场上,得基础、得作文者得天下。

其次,考生要高度重视文言文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古诗鉴赏等考点,主要依靠平时积累,难以通过短时间复习得到明显提升,相比而言,文言文复习的投入产出比会更高。

当然,这些都是语文复习的共性增分点,考
生还需要在此复习基础上,有策略地寻找自己的个性增分点。

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

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

2017年的高考结束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欢迎阅读。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专家解析】本题命题材料源自作家卢新华《读三本书,走归零路》(初发《光明日报》,《新华文摘》2016年第5期转载)。

作者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根据《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能写三类文体(应用类、论述类、文学类)要求,针对近年来缺乏客观、冷静、理性的思考,不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以及少整体结构感、空疏而有欠严谨的“伪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滥,浙江省加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此次命题仍着重论述类文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思维与表达品质的提升;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

这既能检测考生对文体的审题能力,也体现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性,更符合浙江省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预期。

当然,为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原则,考生写成其他文体,只要能表达自己看法,根据作文分项分等评分办法,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

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

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

2017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浙江卷答案解析版1及语文检测试卷

2017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浙江卷答案解析版1及语文检测试卷

2017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浙江卷答案解析版1及语文检测试卷高考答题规范包括解题步骤规范,书写规范,思路的清晰规范。

要想好了再落笔。

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浙江卷,仅供大家参考!语文检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化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中国梦的理念要件,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根脉和当下时代诉求的集体共识。

核心价值观不是孤悬于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社会现实的空中祥云,而是贯穿传统和现实、连接庙堂与民间、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愿景。

多年来,我们在精神、道德层面的“失魂落魄”,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没有很好地解决我们的文化问题有关,我们走了这么远,回过头来,还得把曾经遗落的好东西找回来。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没有文化,就没有民族”。

文化不仅表现为显性的存在物,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内在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它像空气一样,充盈在我们的生活空间,渗透在我们的行为理念中;文化具有绵长的同化功能,让身处于同一文化圈的文化主体拥有共同的文化语言。

如果脱离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现代化就会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近一百年来,中国的文化危机随着时序的迁流而不断加深,要把一个具有几千年生长期的巨型文化生命体从危机中救起来,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

近几年来,在国人的意识中,中国文化传统的位置的确有所提升,但文化问题仍非短期内所能解决。

原因是此前的文化激进主义,将我们的文化传统视为保守落后的东西,一股脑儿地抛掉,将上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家底全部打翻在地。

为此,学者余英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已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许多基本价值不是遭到唾弃,便是受到歪曲,不但仁义道德、慈孝中庸、和谐容忍等传统德目失其效用,而且包括敬祖先的意识也在若存若亡之间。

(完整版)2017浙江卷高考语文试卷真题与答案

(完整版)2017浙江卷高考语文试卷真题与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项,风靡mǐ;B项,秘诀;C项,不禁jīn。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B.付与C.不管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答案】2.B3.B【解析】2.试题分析:B项“付与”错误,应是“赋予”。

2017年浙江语文高考试题(真题答案详细解析)

2017年浙江语文高考试题(真题答案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B.付与C.不管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分析报告

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分析报告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A项的错误在靡这个字的读音上,【mí】1.浪费,奢侈:~荡。

~费。

侈~。

2.分散:~散(消灭)。

3.古同“糜”,糜烂。

【mǐ】①无,没有:~日不思。

②倒下:望风披~。

[靡靡之音]颓废、趣味低级的乐曲、歌曲。

所以此处应读第三声。

B项密诀应为秘诀。

C项禁有两种读音:【jīn 】1.受得住,耐久:~受。

~得住。

~不起。

弱不~风。

【jìn 】1.不许,制止:~止。

~绝。

~书。

~令。

~赌。

~欲。

~锢。

此处应该读第一声。

第一题难度与往年相比较是有所降低的,主要考察字音字形的积累,最容易迷惑的是A 选项中的靡的读音,考生需要重点注意。

阅读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2017 浙江 高考 语文

2017 浙江 高考 语文

2017 浙江高考语文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选择题部分共计80分,非选择题部分共计70分。

分值布置问题的一、二题以及第三题的一小题是十分得分的大概率,一般选"甲分"。

第四题的一、二小题(作文题)属于高分题目,考生要着重准备。

第一部分慎用竖排问题第一部分题型可能性(十九所中学考过题目)第一部分慎用竖顶问题在阅读理解考题筛选中,报纸杂志题目不容易挂得非常多,而且选得中档和差额题目的机率更高。

综合题目容易取得好的分数,而拼音标点题目容易取得全班中档分以上的分数。

对于第一段材料的理解题考生一定要紧扣主题,选好解题出口。

文学类的第二段材料读得越多,解题的可能性就越多。

阅读多篇文章之后做相应的题目时要归纳总结文章的观点。

另外,多与同学讨论题目答案,学会分析题目答案的优缺点。

对于课外阅读的考察,要把握好不同题型与书本题型的响应关系。

课外阅读文章的理解、推导与自己写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关联,同学应该根据不同的题型来体现。

另外,答题时要注意文中所涉及的人物、情节和事件,只要与课外阅读有关即可加以利用。

板书题目尽量只给握一种答案,能够直接看出答案的情况下少以为比较且扩展一下。

题干过长的情况下要仔细阅读每一部分,理顺各部分的思路关系。

对难解题目有关难度、各选项可能性的认定,要经常运用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把握文章的重点和留言。

及时归纳概括文章的主题,向读者解释和揭示文章的结尾,给出一个较好的结论。

将词组、搭配与句式的正确记忆,是解决选项多难度会增加的基础。

第二部分是图表题第二部分笔记题应该如何准备在答题中,要根据个人的知识点设置心得和答题思路。

写的不全面要多建立写个卡片。

在理论语文和习题中,会有一些主旨的要求。

对短文题的分支结构要能正确的把握,尽量做到简洁明了。

在业务答题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来计算;在写理论答案时,要正确记忆词组、句式和逻辑关系。

2017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2017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 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 两个哥哥没进过一 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 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 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 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 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 他们 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 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 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 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 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 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答案】 C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5.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
法。仿照下面的示例, 另写一句话。 要求:符合归谬逻辑, 句式基本一致, 语言简洁明了。 (3 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案】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 富翁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使用归谬法,得出的结论必须是错误的,因为有参考示例,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质量分析报告2017年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调整之年、深入之年,高考语文试卷呈现出深化后鲜明的特点: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时代主题,突出优秀文化,注重能力素养,强化语言运用。

并且今年的语文命题衔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导向语文核心素养,引领语文教学转向语文教育,意义重大。

一、试题特点(一)创新点1.调整试卷结构,优化组合方式,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根据新的“考试大纲”,语文试卷将论述类、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都设为必做题,有小说、有新闻、有时评,实现了对考生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和语言运用等“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覆盖,对思维方式有别、素养构成不同的考生进行全方位考查,有利于语文知识、能力、素养的均衡,有利于综合素质高的考生脱颖而出,也扭转了以往“重传记,轻文学”的倾向。

实用类文本,文字与图表搭配合理,相得益彰,题目也运用了图表形式呈现信息,对考生搜寻、锁定、分辨、提炼、整合以及呈现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言运用部分增加逻辑推断题(第21题)。

这种题型多年前曾单独设立,近年来一直以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形式出现,今年强势回归。

写作命题增加“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的写作要求。

这都是为了强化考查的全面性、应用性和综合性。

今年语文试卷阅读量增加8%左右,客观题数量、分值较往年有所增加,单选增加了3题,多项选择增加了1题,总分增加了14分。

这巧妙地解决了阅读量增加、试卷长度扩展带来的问题,虽然考生的书写总量下降,但是阅读思维含量没有降低,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

2.强化阅读,突出考查重点,聚焦阅读“关键能力”。

今年的命题基本上都围绕文本的基本阅读能力展开。

全国卷Ⅰ论述类文本的第2小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对论证的分析。

小说和诗歌阅读突出文学类文本的审美能力,诸如艺术效果、人物形象、语言赏析、句子含意理解等,涉及全文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突出文体特征,不刻意出新,较为全面地覆盖了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要求。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语文试卷分析与阅卷情况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语文试卷分析与阅卷情况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语文试卷分析与阅卷情况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语试卷分析与阅卷情况一、命题变化变化1选做题:大题必做,小题选做,如作选做“我和高考”、“我看高考”其中之一。

变化2客观题:从32分增长到43分(2017年)变化3阅读量:从2016年的600~7000字增加到2017年的800字启示:阅读量增加,答题量减少是趋势选择题的难度大,容易拉开差距,阅读的时候要细致如何引导学生根据体信息快速抓关键信息是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快读阅读抓关键的能力(熟悉各种体,充分挖掘教材)指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圈点勾画,抓住关键,快速做题可以有意识地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变化4材料选择①材料类型:尽量丰富国际阅读项目PISA阅读测试:非连续性本、混合型本生活语言类/书面语类第6题、选择题19题眉青神中学的方法,对国际国内的新闻进行筛选编辑,每天要读新闻、看新闻材料非常丰富,教师首先要广泛阅读,然后再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

②材料的覆盖面论述类、学类、实用类——全覆盖材料功能多样化——以前人物传记多,今年多样化启示:高一、高二要阅读,太多做题磨灭了学生的阅读敏感性依托教材、训练学生把各种体读会,然后到会读高一、高二要阅读,高三才有冲劲厚积才有薄发。

高一高二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性子,给学生阅读的空间时间,也就是给学生成长的空间。

不要急功近利地教书。

高中是三年,教师要有整体思考,要把眼光放长远。

③选材特点a特别关注时代主题:年内的热词语要能用,对学生以后上大学会不会有用(教育部领导)b国家战略:语地位提高——国家语语要变得有用启示:语要引导学生关注宏观问题(多看社论、时评)语核心素养的三大支柱: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传统化每年都在强化启示:重点关注传统化的当代价值和未价值让学生多读这方面的eg:留住“乡愁”(呵护、活化)d综合性今年在往年的基础上有强化材料不再只是单纯的,而是现代与传统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如:17题~20题;实用类本)、城市和乡村的综合(兼顾城市和农村)、中国和外国的综合(17题成语有两个选项有所体现)启示:以后对学生的训练要注重综合性材料的阅读建议要每天安排时间让学生看新闻,写时评。

2017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2017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答案】2.B3.B【解析】2.试题分析:B项“付与”错误,应是“赋予”。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3.试题分析:乙处的正确标点应是: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

D.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订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答案】C【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5.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

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3分)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案】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使用归谬法,得出的结论必须是错误的,因为有参考示例,所以难度不大。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6分)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答案】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

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天再热,热但是心;有信心,一切皆有可能。

祝高考顺利,前程似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筷子漫谈①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

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

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

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

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③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

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

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

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

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

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④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

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

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

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

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⑤筷子古名曰“箸”。

《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怖”之语。

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

⑥著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

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

2017高考浙江语文

2017高考浙江语文

2017高考浙江语文
2017年高考浙江语文真题回顾
今年浙江语文高考真题考查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三个部分。

以下是各部分的回顾和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
本年度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考查了《桃花源记》这篇古文。

题目设置较为简洁明了,内容难度适中,是一道难易适中的题目。

文言文阅读的题目在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二、现代文阅读
本年度现代文阅读部分包括了两篇文章,分别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和《家的故事》。

这两篇文章选自当代作家的作品,内容真实、生活化,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

题目较为多样,题型不仅有选择题和判断题,还包括了解释和分析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作文
本年度作文题目是《与“科技创新”有关的一次亲自体验或见闻的活动》。

这是一篇关于科技创新的话题作文,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见闻,写一篇有关科技创新的文章。

题目较为开放,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
力。

综上所述,2017年浙江语文高考试题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备考中加强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风靡(mi)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 成为城市“烂疮.(chu d 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 i)”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 e)0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 u)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 i 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 .(j I)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 e)舌。

A项的错误在靡这个字的读音上,【mi】1.浪费,奢侈:〜荡。

〜费。

侈〜。

2.分散:〜散(消灭)。

3.古同“糜”,糜烂。

【mi】①无,没有:〜日不思。

②倒下:望风披〜。

[靡靡之音]颓废、趣味低级的乐曲、歌曲。

所以此处应读第三声。

B 项密诀应为秘诀。

C项禁有两种读音:【j 1 n】1.受得住,耐久:〜受。

〜得住。

〜不起。

弱不〜风。

【j i n】1.不许,制止:〜止。

〜绝。

〜书。

〜令。

〜赌。

〜欲。

〜锢。

此处应该读第一声。

第一题难度与往年相比较是有所降低的,主要考察字音字形的积累,最容易迷惑的是A 选项中的靡的读音,考生需要重点注意。

阅读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 B .付与C .不管 D .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 .乙 C .丙阅读文字是高考改革后新增的一块内容,包括词语成语和标点的考察。

特别是标点的内容是高考新增板块。

第二题中B选项,付与是交付的意思。

与我们的使命搭配应该用赋予,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正确选项是B。

第三题答案为B,乙句的“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是对临界值的解释,这里的逗号应该改为破折号。

破折号-详细用法(1)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2)声音的延续.(3)解释说明(4)声音延长(5)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

D.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A病句的考察是高考的重点,六大类病句。

A选项中属于搭配的不当,把大型客机打造成标志性工程;B留学生吟诵社不属于具体的朗读者,出现了逻辑归类的错误;D选项中宾语成分缺失,按照后面缺少“构想”。

所以这里的正确答案应该为Co5.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

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3 分)例句:如果作品水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第五题考察语言的组织和仿写能力,例句一: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例句二:如果财富是健康的保证,能够让人延年益寿,那么家财万贯的人就可以千秋万岁了。

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里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字。

(6分)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第六题考察句子的扩写,形式类似小作文,写的时候要注意语境,不偏离主意,用词恰当。

例句:寂静的夜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经过一座有十八台阶的桥,我慢慢走上去,数一阶停一阶,坐在了最上面。

看着如水的月光,突然觉得时光在这一刻静止了。

四周的虫鸣又将我带回了现实,我蓦地发现台阶上行走着一排蚂蚁,真有趣,那么晚了他们怎么还不睡。

干起了一件傻事,一二三我要让蚂蚁数会我的童年。

二、现代文阅读(共3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10 分)社会传播过程中至少要求两个人。

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

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

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

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

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

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 类传播行为。

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

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

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

如果接受,他就按照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学科&网加工。

我们将这些行动称为B 类传播行为。

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做反馈。

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 A 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 A 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 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

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

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就很快做出反应。

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

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了?”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

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这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

就像改变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

然而,改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比如,听说自己的房子着火时,脑海里对情况的感觉就会突变,迅速的反应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7.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

B.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技能接受符号。

C.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和资源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

D.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资源接受符号。

实用文的阅读非常考察对文本的阅读和查找能力,考察学生的逻辑思辨和推理,这里的A类传播行为要强调信息代码的编制和发送,B类要强调接受和加工,两者缺一不可。

正确答案为A。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传播过程中的双方结成信息分享关系,第一个参与者是讯息的传播者,第二个参与者是讯息的接受者;两者角色可以转换。

B.劝说参与者和娱乐参与者,由于传播行为目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接受劝说者会加强防范,追求娱乐者会“悬置怀疑”。

C.如果需要,传播过程可以循环往复,B类传播行为者可以转为A类传播行为者,A类传播行为者可以成为B类传播行为者。

D.接受者接受一些讯息,如汽车喇叭声、“失火了”的呼喊声,感觉会发生突变,不需要加工讯息,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

D这题考察信息的提取能力,原文中强调的接受者反应“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 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就很快做出反应。

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

”这里强调的反应仍然需要讯息的加工。

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

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

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的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

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

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