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庐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桐庐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桐庐调查队
桐庐县社会经济调查队
二○二○年三月
目录
Contents
1-9
综合
9-10
农业
10-11
工业和建筑业
11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11-12
内外贸易
12-13
新兴业态
14-16
交通运输、邮政和旅游
16-17
金融
·1·
17-20
教育和科技
20-23
文化、体育、广电和卫生
23-25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5-26
城市建设
26-27
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2·
桐庐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桐庐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桐庐调查队
桐庐县社会经济调查队
(2020年3月30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崭新任务,全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一个目标、三大战略”,紧扣“一个中心”、扛起“五面大旗”,干字当头、大抓落实,经济发展呈现健康平稳、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
经济总量
经上级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6.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与全省、全市持平。
·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03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77.60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83.76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6.5∶46.0∶47.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我国GDP核算制度规定,2018年,我县GDP修订为365.68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6.4∶46.6∶47.0)。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9243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400美元)。
财政税收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8.09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77亿元,增长10.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20亿元,增长11.9%。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41.18亿元,增长13.0%,占比达82.0%,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其中,教育支出13.04亿元,卫生健康支出7.6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5亿元,农林水支出4.49亿元,文化体育支出1.44亿元。
保障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推进医共体建设和医院迁建工程,加强对重点群体就业扶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
支持榕江县协作共建,筹措对口帮扶资金比上年增加830万元。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共为企业减免税费14.76亿元。
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兑现财政奖励资金3.44亿元,增长34.4%。
全面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助企强企增活力”春风12条,中小企业转贷基金规模扩大至1亿元,降低转贷基金占·2·
用费率,全年共办理转贷业务753笔,转贷规模23.42亿元。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全县一般性支出压减6.3%,“三公”经费下降12.7%。
出台《关于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全年对工信经济、科技人才等四项产业政策及12个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涉及金额2.79亿元。
实现政府采购电子化全覆盖,制定全市首个《政府采购负面清单》,有效遏制“量身定做”、“保护主义”等违规现象,全县政府采购有效投诉率下降50%。
市场价格
全县物价水平总体呈温和上涨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全年上涨2.6%,涨幅与上年持平。
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六涨一平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2.2%、医疗保健上涨7.3%、食品烟酒类上涨4.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3.4%,成为CPI上涨主因。
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上年同期=10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6
1.食品烟酒类104.9
2.衣着类101.3
3.居住类100.0
4.生活用品及服务103.4
5.交通和通信98.7
6.教育文化和娱乐101.9
7.医疗保健107.3
8.其他用品和服务112.2
·3·
劳动就业
优化环境保障就业稳定。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520人,帮扶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0%。
发放就业援助卡426张,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06人。
举办各类招聘会37场,服务企业1016家次。
继续深化“结合新型城镇化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示范县”创建工作,全县新增创业主体8577家,带动就业22000余人。
推进东西部就业扶贫工作。
全年贵州黔东南州、湖北恩施两地新增来桐就业82人。
帮扶黔东南籍人员就近就业1014人,帮扶黔东南籍人员前往省外就业154人。
东西部协作电商培训572人。
建档立卡人员技能培训707人,全部实现就业。
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109人,培训后创业成功35人,带动贫困人员就业380人。
强化技能培训助推就业。
全年共培养高技能人才1306人。
举办各类技能培训243期,培训12101人次,鉴定取证7920人。
举办创业培训15期,培训540人次。
招才引智
人才引育水平扩面提质。
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新增“511”中青年培养计划人选111人;推荐申报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推荐申报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推荐申报市全球引才“521”人才项目3人;入选钱江特聘专家4人。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4人。
成功创建·4·
杭州蜂之语蜂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进一步优化桐庐县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系统,深入开展人才分类认定,全年共认定高层次人才271人,其中A类人才1人、B类人才6人、C类人才20人、D类(包括视作D类)人才46人、E类(包括视作E类)人才77人、F类人才121人。
推荐申报国家级专家基地1家。
完成专家服务企业服务基层需求征集6条。
举办县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3场,组织参加各类高层次人才交流会,并建立高校毕业生人才信息库。
新引进高层次应届毕业生419人,发放生活补贴545万元。
加强大创园平台建设管理。
全县大创园在园企业50家,就业人数118人。
组织大创园评审2次,18个项目入园。
举办“大创十年”系列主题活动,组织项目无偿资助1次,14个项目获得无偿资助40万元。
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45家,带动就业207人。
深化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
培育选树各行业高技能领军人才,获评省级大师工作室1家和市级大师工作室2家,评选县级大师工作室3家。
培育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项目的杰出技能人才(省级)1人、拔尖技能人才(市级)2人和优秀技能人才(县级)10人。
获评市级首席技师1人,评选县级首席技师4人。
招商引资
项目招引力度加强。
以“招商季”为契机,加快推动项目招引、落地。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数146个,同比增长44.6%,
·5·
其中新项目66个,亿元以上项目9个。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9.05亿元,同比增长11.2%;实际利用外资1.70亿美元,同比下降4.9%。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深化全省首创企业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三全”机制,制定出台标准地供地制、联合中介制、联席会审制、承诺制等一批配套制度,开展常态化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日办结省级试点,电子化登记实现“不见面”审批。
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滚动出台“春风”系列等政策,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工难。
举办第二届“企业家日”活动,评选首届企业家“名人堂”、“群英榜”。
“最多跑一次”改革满意度和获得感评估列全省第二、全市第一。
平台建设
经济开发区(富春江科技城)抓好“新制造业计划”落实、产业培育、招商引资、存量盘活等工作,不断提升对全县经济发展贡献度和带动力。
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6.32亿元,同比增长15.4%;财政总收入19.18亿元,同比增长22.3%;实际利用外资6243万美元。
谋划打造首个县级“152”智能制造产业园,大力培育电子信息、健康医疗、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安防电子产业成为首条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链。
招引落户2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促成吉利汽车与中汽商用开展合作。
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盘活闲置低效土地232亩,园区规模企业亩均税收20.33万元/亩。
智慧安防小镇入围省级特色小镇“亩·6·
均效益”领跑者名单。
富春未来城立足“两城两地两区”的总体定位,依托杭黄铁路桐庐站,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总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一期核心区范围4平方公里。
已完成富春未来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蓝绿空间规划等专项规划,明确以发展快递(物流)全产业链经济为引领的“1+3+X”产业规划。
一期核心区范围内397户集体土地农房搬迁基本完成,17家国有土地企业拆迁全面签约清零,目前正在腾空拆除。
各类投资项目正在加快落地、推进。
迎春商务区聚力创新创业先导区建设,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楼宇经济质效。
全年新注册企业301家,累计入驻单位2648家,从业人数10989人。
财政总收入2.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首次上亿,达1.38亿元,同比增长63.1%。
围绕双创平台建设和双创生态体系构建,引进平台专业运营机构,做强“春江渡口”系列六大双创平台。
项目培育、孵化能力进一步提升,累计在孵和已孵项目共计173个。
其中“春江渡口·聚邦智创”平台2019年被评为“杭州市众创空间”。
电商全产业链发展迅速,平台共有428家电商企业,实现电商销售额43.02亿元,其中跨境电商出口额4260.01万美元,跨境电商进口额1345.01万美元。
富春山健康城致力打造健康产业发展主平台、产城融合新高地。
全年新注册企业34家,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89
·7·
亿元,财政总收入1.60亿元。
深化实施“协会引商”、“以会引商”,成功签约康君康复医院、桐庐通策医疗中心、中欧国际双向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孵化园项目、中青五星健康城、富春文学院和陆春祥书院、方回春堂健康产业基地、施强互联网医院、桐庐迪安精准医学实验室、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等9个项目。
精心举办2018年度“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评选揭晓会”、2019杭州·桐庐“君山引凤”科技人才周开幕式、桐庐县第三届创新创业发展大会暨“凤栖·生命港”启动仪式、“中国杭州·桐庐(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
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集聚青龙坞乡村资源,创新乡村度假产业,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
体验区有民宿240家,比上年新增22家;床位共计4953张,比上年新增344张。
全年接待游客196万人次,旅游经营总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8.6%。
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功招引“言几又”胶囊书店、达然茶坊等20余项文化创意项目和旅游产品。
建成原乡芦茨二期、流云、悠境、筱隐·芳华、石小舍、村天里、半边山下7家特色民宿并对外营业。
新签约杨田·新富春山居、谿山传统文化讲学基地等5个项目,协议资金3亿元。
组织举办定向挑战赛、慢生活体验节、新媒体分享论坛等活动。
富春江镇入选第三批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名单、茆坪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舍村获评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芦茨
溪被列入浙江省2019年美丽河湖名单。
二、农业
农业经济
农业发展稳步提升。
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向好,粮食生产持续增产增收,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37亿元;增加值25.45亿元,同比增长2.6%。
实现粮食总产量4.69万吨、禽蛋0.27万吨、肉类0.87万吨、水产品0.87万吨、水果9.06万吨、中药材0.47万吨。
完成市级美丽田园体验区建设3个、省级美丽牧场建设2个、市级美丽牧场建设2个。
实现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81个,新申报绿色食品5家,完成农产品基地绿色认证面积895亩。
成功入围2019年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试点,荣获中国蜂产品协会颁发的蜂耘30年系列奖项之“产业发展贡献奖”,新添两个国字号品牌——全国优秀蜂产品之乡、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钟山乡成为我县首个浙江省水果强乡(镇)。
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扎实开展国家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试点工作。
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3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11个市级精品村和1个市级风情小镇建设。
聚焦富民强村,着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能。
保障村集体、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建设用地需求。
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村集体整村整组连片土地流转,设立农业龙头企业纾困帮扶基金。
加强银政、银
企合作,创新推出“茶园贷”、“生态贷”等金融产品。
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4亿元,顺利完成我县消薄增收三年行动(2017-2019年)目标,超额完成杭州市消薄增收“3020”考核任务。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紧扣经济建设中心,全面启动“新制造业计划”,围绕“五高五倍增”目标,实施“12065”行动,强化企业服务和政策落地。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亩均效益提升、小微园区建设和企业梯度培育,实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工信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91.37亿元,同比增长11.1%,位列全市第三。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融合发展。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9.65亿元,同比增长20.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9.65亿元,同比增长21.7%;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48.85亿元,同比增长27.0%。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50.7%,较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建筑业
全县有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业在库企业54家。
全
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7.74亿元,占GDP比重7.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7%,其中交通投资增长21.8%,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长9.7%,项目民间投资增长7.1%,工业投资下降5.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1.4%。
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6.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2.7%,办公楼投资下降53.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3.6%。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6.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9%,商品房销售额57.57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住宅类销售面积27.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7%,住宅类销售额50.52亿元,同比增长54.5%。
五、内外贸易
国内贸易
努力优化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发展环境,全县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新消费不断孕育成长,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8亿元,同比增长9.0%。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04.7亿元,同比增长9.8%;
餐饮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6.9%。
在限额以上批零单位中,日用品类、汽车类、饮料类和中西药品类分别同比增长106.4%、38.5%、30.3%和9.1%。
批零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4%。
对外贸易
紧紧围绕“稳外贸,拓市场”这一目标,明确重点展会目录,提升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展会比例,加大对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会的补助力度,积极培育外贸出口新增长点。
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积极对接Club factory、Shopee等新兴跨境电商平台,适应产业革命新趋势。
年末共有外贸生产企业1000余家,有自营出口实绩的企业434家,外贸货物出口总额68.95亿元。
六、新兴业态
电子商务
加强电商人才培养,设立11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自主开展人才培训。
以县级电商园区为中心,推动桐君街道、横村镇、分水镇等乡镇电子商务创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拓展电商企业业务渠道,组织县内电商企业参加“百姓日”产业产品展销、桐庐县电商节、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等活动,提升企业及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开展电商扶贫工作,搭建“扶榕乐购”微信商铺,通过“扶榕乐购”平台完成扶贫销售780.67
万元。
全年完成网络零售额68.14亿元,同比增长39.7%,重点监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活跃网络零售网点3400家,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氛围良好,直接解决就业岗位约9270个,间接带动就业岗位约24380个。
数字经济
认真贯彻落实杭州市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决策部署,以建设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城市大脑产业创新区、数字治理最美县为目标,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8.8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幅并列全市第二。
数字安防产业获评省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提升工作。
组织实施工厂物联网项目45个,通过市验收项目16家。
海康威视和英飞特获评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红狮水泥5G项目列入工信部工业互联网5G网络化改造及推广服务平台。
新增企业上云625家,英飞特和正华文化分别获评省级、市级上云标杆企业,羿顿安全生产云平台成功列入省企业上云监测系统。
规模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80%。
数字产业培育成效显现。
海康威视一期和二期已经全面投产,三期项目已完成投资3501万元;杭州里德通信、智来科技、金益科技等一批数字安防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大。
磁性材料产业培育企业18家,其中规模企业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产品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七、交通运输、邮政和旅游
交通运输
交通建设高品位推进,“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
全年完成“四好农村路”新改建项目103个,其中:联网公路建设项目33个、低等级公路提升改造项目25个,通乡镇景区改扩建项目25个,病危桥改造20座;实施路面大中修90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68公里,建成公路服务站6个,乡镇运输服务站1个,港湾式停靠站40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145个,创建“四好农村公路”示范乡镇2个。
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932公里。
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牢记使命”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着力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切实抓好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落实。
年末全县拥有城区公交线路23条,共有营运公交车120辆,全年完成城区旅客运输2400万人次,更新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55辆,拥有出租车156辆。
优化调整城区夜间公交线路和杭黄铁路桐庐站公交线路;开通运营分水镇至淳安文昌高铁站的毗邻公交线路;开通百江镇、莪山乡、富春江镇等地环线公交7条;在所有行政村开通公交车的基础上,对偏远山区距最近公交站点2公里以上、已具备客车通行条件的自然村有序开通公交车;富春江船闸全年完成过闸量1557万吨,同比上升42.9%;“交通大脑”综合交通信息指挥中心投入使用;320国道桐庐收费站顺利完成撤站。
杭黄铁路于2018年12月正式开通运营,桐庐站累计客流量达到263万人次,为四区(县、市)基础客流量首位,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邮政业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76.6%;完成邮政储蓄业务收入0.41亿元,增长24.2%;全年发送特快专递935万件,同比增长37.5%。
旅游业
全县接待游客2063.0万人次,同比增长19.9%。
全社会旅游业总收入234.92亿元,增长24.5%。
其中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384.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1.78亿元,分别增长23.9%、30.0%。
全年持续推进景区村庄创建工作,成功创建AAA级景区村庄9家、AA级景区村庄10家。
结合《桐庐县大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推进景区村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品牌化、体系化发展,逐步丰富景区村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的产品数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各具特色的景区村品牌。
全年新(续)建文旅体类项目42个,涵盖生态观光、休闲运动、乡村度假酒店、商业街区开发、休闲农业、文创休闲等类别。
农旅文产业深度融合。
成功举办大地艺术节新闻发布会、第三届“5·20世界蜜蜂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第三届中国(桐
庐)国际民宿发展论坛。
全年新增民宿经营户42户、床位661张,全县民宿经营户总量达到603家、床位11350张。
全县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665.3万人次,营业收入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28.7%。
新发展精品民宿21家,精品民宿项目营业数达到90个。
成功创建白金级1家,金宿级3家,银宿级6家。
精品民宿位居全市第一。
八、金融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75.55亿元,同比增长18.3%。
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318.68亿元,同比增长18.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83.04亿元,同比增长31.1%;广义政府存款余额70.68亿元,同比下降1.4%。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55.82亿元,同比增长19.0%。
其中住户贷款余额为255.37亿元,同比增长17.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300.44亿元,同比增长20.6%。
全年信贷投放呈现“两增两减”趋势。
全年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6.56亿元,同比多增10.39亿元;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新增18.59亿元,同比多增3.3亿元;不良贷款余额2.44亿元,同比下降0.22亿元,不良率0.44%,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
201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新增额
指标年末余额
(亿元)
同比增长
(%)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75.5518.3其中:本币存款余额558.1519.4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55.8219.0其中:本币贷款余额555.8119.1
其中:小微企业贷款177.1721.7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
全县共有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13974人;全日制小学32所,在校学生25118人,2019学年招生4543人,毕业学生3953人;普通中学17所,在校学生16774人,2019学年招生5679人,毕业学生5038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学生2051人,2019学年招生729人,毕业学生868人。
全县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100%,高中入学率99.7%,全县在编教职工3604人。
教育保障力度加大。
教育大会成功召开,成立桐庐教育发展基金,接受捐赠金额近5000万,专项用于优秀教育人才的引进和优秀教师的奖励。
制定出台《加快桐庐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美好教育”的桐庐行动——加快桐庐教育高
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关于进一步完善教育人才引进政策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
教育资源得到扩充。
科技城未来学校、文正小学正式启用,春江小学综合楼投入使用,职高园林基地(中小学实践基地)一期已完成,徐凝小学、科技城未来幼儿园等5个项目进入室内装修阶段,桐君街道中心幼儿园等5个建设项目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
各类教育全面发展。
实施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公办入园率66.4%,普惠入园率83%。
出台《桐庐县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全面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1.4亿建设农村学校,投入1000万维修农村校舍,投入3000万元更新添置乡村学校的课桌椅、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施设备;普通高中深化特色办学,艺术生、体育生高考成绩明显提升;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桐庐富春高级中学联合开展“职普融通班”招生;县职技校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启动培智学校建设,进一步做好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资源教室建设等工作。
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高考质量较大幅度提升,2019年普通高考全县一段线上线人数474人,一段线上线率增长6.2%;实施“人人会游泳”计划,4800余名学生完成培训。
参加省市艺术比赛获奖33人(项);参加省市科技比赛获奖137人(项)。
科技
科技创新工作进步明显。
成功入围“中国创新百强县”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