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金属的化学性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金属的化学性质》
称
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2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教材分析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
算中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
2.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掌握钠的化
法。
教学策略选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
择与设计 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 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实验探究】教材 P47 实验 3-2(让学生描 述出反应的实验现象) 现象: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说明钠的熔点比 燃点低),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 氧化钠(Na2O2) 2Na+O2=Na2O2
【问题思考】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
+H2↑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
别是哪一种物质).
【归纳】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响、游、红
课例研究综 推理和判断的能力,但现在看来,在教学核心素养下,
述
我们的学生整体知识差,学习兴趣不深厚,学习目标不
明确,做为老师,要努力在这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因材
施教。才能够解决问题。
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
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
高中化学_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钠、铝的物理性质,与氧气的反应。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用途。
3、能写出在常温、加热时,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归纳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并迁移应用到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过程当中。
5、了解金属氧化膜对金属的保护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掌握钠的主要性质、铝与氧气的反应。
2、通过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3、通过课后探究活动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初步学会探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2、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产物和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难点:从实验现象中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和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实验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特别是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共性;第二章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理论,对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初步了解。
2、能力分析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认知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化学用语的使用比较熟练。
3、障碍预测已有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较弱,全面细致观察并规范描述现象的能力有欠缺,应用结构理论解释性质的意识欠缺,由表征性知识到原理性抽象过渡不易吃透。
4、情感特点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强烈渴望,对于陌生物质很好奇,对实验探究有极大兴趣。
效果分析本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
通过本节的学习,既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3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3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
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2Mg+O22MgO4Al+3O22Al2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高中化学_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钠、镁、铝、铁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2.了解钠、镁、铝、铁的存在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好探究性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钠的用途,如制取过氧化钠,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激发学生报效国家的责任感。
2.通过介绍铝的冶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钠、过氧化钠、铝箔、还原铁粉、酚酞、盐酸、氢氧化钠、肥皂液、水、试管架、试管、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酒精灯、砂纸、烧杯、酒精喷灯、棉花、火柴、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
金属在人类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金属和它的化合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例如:铝是一种常见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高温时可以燃烧,而氧化铝却耐高温,为什么?本章就来讨论它们的性质。
推进新课[板书]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思考与交流: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生: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的反应……教师精讲:金属可以与非金属反应、可以与酸反应、可以与水反应、可以与某些盐反应等等。
如:2Mg+O2====2MgO3Fe+2O2Fe3O4Fe+CuSO4====Cu+FeSO42.多媒体投影课本图3-2分析:图3-2四幅图分别是铝丝与CuSO4溶液反应形成铜树、镁条燃烧、铜丝与AgNO3溶液反应形成银树、镁条与盐酸反应。
思考与讨论:镁条燃烧发生了什么反应?铜树、银树是怎样形成的?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们各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5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第八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结论的重要保证。
为此我将学生的探究分三步进行:(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2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能够很好地完成了复习与归纳、体验生活与化学、活动与探究、知识规律与应用四大板块的教学设计,抓住了金属的两大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两条主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并加以应用。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1、我在设计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上,进行了实验改进:把表面皿隔成四块,先倒入酸后按顺序放入铜、铁、锌、镁。
通过改进后的实验不但节省时间避免操作的重复,而且是在同一个容器里发生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更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更能说明问题。
2、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能应用掌握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如:在讲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现在新人结婚流行送黄金饰品,但市场上的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铜和锌保持各自单质的化学性质)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通用6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通用6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通用6篇)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通用6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边学边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利用多媒体模拟微观反应的实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的理解置换反应的定义,加深印象,同时在学生探究实验结束后,再利用微机进行分析总结,效果显著。
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学习了知识,又观看了动画,还加深了理解,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本节课既有学生探究活动,又有动画模拟,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还穿插着问题的解决,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有一些知识完成的比较仓促,不透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尝试将其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学生在探究活动时,课堂的秩序显得有些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活动探究实验时的课堂秩序。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2一、成功之处:1、重难点突出,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用一首学生们都喜欢的周杰伦《青花瓷》化学版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角色。
3、引课注重创新。
创设情境“金光灿灿的老师”引入非常精彩,一下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4、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完成有序、有效。
不仅掌握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5、学生的演示实验效果显著。
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也提升了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
6、注重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协作精神。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学科:化学授课年级:高一学校:许昌市第五高级中学教师姓名:宋丽君课题: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计划学时:两学时(本节为第一学时)学习内容分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这一章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化学2 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初中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了一些了解,但知识不系统,通过本节学习,即可将初中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又可学到新的知识,将金属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对金属的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节课拟用两课时学完,第一课时,主要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第二节学习铝的特性,对利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只做简单要求。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在初中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有了一些了解,但学习的知识相对简单,知识脉络也不清楚,研究方法受初中知识内容的影响并不是很系统,还未形成元素化合物的分析研究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金属的性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另外,所教授的学生在初中学习的知识不牢固,通过本章的学习,还需巩固初中知识,加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认识。
对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方法、分析方法、学习方法的学习。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八章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A.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B. 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A.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 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①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②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金属活动性顺序不同。
教学难点:
①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
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教学过程:。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和背景:金属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对学生理解金属的特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详细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金属的反应特征和相关原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氧化反应、酸碱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金属的物理变化等。
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一、引入阶段:通过展示和简要介绍几种常见金属材料,如铁、铝和铜,引起学生对金属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触发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二、理论探究阶段:1. 氧化反应:通过演示铁的氧化反应,引导学生了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过程,并介绍金属氧化反应的实际应用。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色灰烬来理解金属氧化的过程。
2. 酸碱反应:结合实际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金属与酸反应实验,观察产生的气体和物理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让学生理解金属和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机制和产物生成过程。
3.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通过具体实例,如铝和氯反应生成氯化铝,引导学生了解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的特点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探究金属活泼性和反应倾向性与周期表中元素位置的关系。
4. 金属与酸的反应:结合图示和实际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探究不同金属与酸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和现象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金属对酸的反应活性差异,并解释这种差异对金属腐蚀和防护的实际应用意义。
5. 金属的物理变化:以铁为例,介绍金属在高温下的物理变化,如熔化和烧蚀过程。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物理变化的机制,并思考与化学变化的联系与区别。
三、拓展应用阶段:通过展示金属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建筑、交通工具、电子设备、食品加工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金属的实际应用和其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_金属的化学性质(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钠1(1(2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需要老师引导。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需要老师指导。
(3)动手操作经验少,信心不足,需要老师的鼓励。
效果分析1. 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
认真听课,没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的见解;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迅速地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
2.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体验了获取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了认可,提高了自信心。
3. 本节课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计完成“钠与水的反应”并“检验产物”。
学生完成效果很好,提高了动手能力,学习与生活联系的能力。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及理论基础。
评测练习1、下列钠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是( A )A.氧化钠 B.碳酸盐 C.氯化物 D.硝酸盐2、下列对钠的物理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质软 B.比同体积水的质量小 C.有传热导电性 D.熔点低于水的熔点3、下列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钠是活泼的金属,将钠放入FeCl3溶液中可将铁置换出来B.钠与Cl2的熔点都很低,故由它们化合生成的NaCl晶体,熔点也很低C.钠的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小,钠离子半径也小于钾离子半径D.钠是一种易燃物质,它只有在氧气的条件下才可燃烧4、下列物质中,与水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的是( C )A.Na B.Na2O C.Na2O2 D.CO25、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根本原因是( C )A.钠密度小,熔沸点低 B.钠常温下不易氧化C.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 D.钠的核电荷数较小6、下列原子和离子中不具有还原性的是( D )A.S B.K C.Cl- D.Na+7、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钠原子半径比钠离子大 D.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8、将金属钠于硫粉迅速混合,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 C )A.黄色固体混合物 B.硫与硫化钠 C.过氧化钠和硫化钠 D.氧化钠和硫化钠9、钠着火燃烧时,下列方法可用于灭火的是①泡沫灭火器②水③黄沙( D )A.① B.①② C.②- D.③10、将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析出的是( C )A.BaCl2 B.(NH4)2SO4 C.Fe2(SO4)3- D.NH4HSO4课后反思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相遇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教育,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化学_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学完化学实验和理论知识的第一个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内容。
金属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内容,而大多数金属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及其他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同时还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刚刚学习了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以上知识均可作为本节课的有力支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体会金属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思路说明基于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即用钠、铁的认知模型同化建构出金属的认知模型。
让学生在合作和实验探究的氛围中去进行学习。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去体验、去收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对于本节课来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三点:一是突出归纳金属钠的性质;二是突出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构建出金属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三是突出提高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自主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归纳出金属的性质,自主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自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对金属共同化学性质的探究,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和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进行认知和检验的认知模型。
(2)通过对钠与氧气、水反应的性质的探究,建立活泼金属的探究模型。
(重点)(3)通过对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设计与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对钠与氧气、水反应的性质探究,诊断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证据推理的能力、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反思第一篇: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反思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反思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为:1、复习初中学习的金属的化学反应总结金属的化学共性。
2、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本节课的课堂步骤为:1、了解本章课本编写思路,知道代表性金属钠、镁、铝、铁、铜及其所代表的金属类别。
2、自学《思考与交流》并班内交流,得到金属反应的共性即(1)金属可以和氧气化合(2)金属可以与酸生成氢气(3)金属可以把比他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在复习的基础上扩大概念可得共性,引出本节课学习对象。
4、学生自学课文,交流在课文中所学关于钠和氧气、铝和氧气反应的知识,结合初中所学,完成代表性金属钠、镁、铝、铁、铜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
5、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完成实验现象的描述。
6、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析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反应类别以及金属表现的性质,完成代表金属分别与非金属硫、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使学习内容充实而具体、既有共性又认识到物质的差异性。
课后反思如下:1、教学生全盘把握本章编排思路,明确学习对象,学习更有针对性。
2、明确学习对象所代表物质的类别,学会用归类法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新旧知识联系,降低新知识的陌生度,低起点,小步子,学生接受快,课堂活跃,效果好。
4、课本的高度概括,使我们这些基础教薄弱的学生往往认为课本内容太少,资料比较全面,造成学生学习很大程度地依赖资料的偏差。
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使学习对象充实、具体。
第二篇: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_《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一.教材分析《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这内容,通过初中的学习已有知识经验:1.金属的物理性质2.镁、铁、铜与氧气反应3.物质的分类4.氧化还原反应。
后期学习任务:1.金属材料的应用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等金属的主要性质教学重点:钠、铝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铝的物理性质,与氧气的反应。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用途。
3、能写出在常温、加热时,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归纳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并迁移应用到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过程当中。
5、了解金属氧化膜对金属的保护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掌握钠的主要性质、铝与氧气的反应。
2、通过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3、通过课后探究活动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初步学会探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2、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产物和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难点:从实验现象中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和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实验学习、小组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特别是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共性;第二章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理论,对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初步了解。
2、能力分析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认知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化学用语的使用比较熟练。
3、障碍预测
已有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较弱,全面细致观察并规范描述现象的能力有欠缺,应用结构理论解释性质的意识欠缺,由表征性知识到原理性抽象过渡不易吃透。
4、情感特点
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强烈渴望,对于陌生物质很好奇,对实验探究有极大兴趣。
效果分析
本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
通过本节的学习,既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本节学习中学生应用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还使学生正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上课情况来看,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参与度很高,学生印象深刻,实验探究使学生对于钠、铝与氧气的反应有直观、明确的认识,方法总结和提炼将操作具体化,使学生便于应用。
但受时间限制,学生的思维交流和暴露思维问题上显得不够,学生的解题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解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Ⅰ《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
本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
通过本节以及后面章节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还能使学生正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评测练习
1、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将金属钠放在坩埚里用酒精灯加热,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氧化钠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2、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①燃烧得白色固体;①金属钠先熔化;①产物为淡黄色固体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3、小明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品佛像,至今保存完好。
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A.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 铝不易被氧化
C. 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 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层铝的作用
4.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标出电子转移
的方向和数目
①钠在氧气中燃烧
②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课后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前后呼应,最初提出的问题在课结束前予以解答,有始有终。
取材来源于生活,问题拓展来源于实验而又回归到生活,充分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科思想。
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建立学习模型,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应用模型,学以致用,夯实学生对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效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积极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学生的自我操作、互相点评、个例展示全方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多样,参与度高。
板书以知识网络的形式讲本节学习方法、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展示已有知识到新知识之间的递进,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最终上升到化学学科和人生感悟,充分体现情感教育,板书设计合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但是在时间安排可适当调整,给后面的课堂总结留出足够时间;学生问题暴露不够全面,特别是思维方式上的不足,应给学生相对宽裕的展示时间;课堂教学未留白,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内化时间。
课标分析
【内容标准】
(1)了解钠、铝等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2) 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意义。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4)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
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5)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6)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