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的应用

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的应用

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的应用一、阶级与阶级分析方法(一)阶级“阶级”的拉丁文为class,是一个涉及面较为广泛、含义较为复杂的词语,早在古罗马就已开始使用。

但正如卡尔·曼海姆所言:“我们应当首先看到这一事实:同一个术语或同一个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不同情境中的人来使用时,所表示的往往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4]古罗马为了实行义务兵役制,普查人员最早按财产状况把社会分为不同的“阶级”;罗梭也曾按财产的多少——即有谷物收入500袋者、300袋者、150袋者和150袋以下者——把公民分为四个阶级,前三个阶级拥有担任官职的特权,而第四个阶级只有在人民大会上的发言权和投票权。

除此之外,这个词语“还与中世纪的教会组织、16世纪的植物分类等含义有联系。

17世纪初该词由拉丁文进入到英文中,才开始具有某种社会意义,逐渐与“标准的权威”、古代希腊和罗马、教育等方面发生了意义上的联系”。

[5] “阶级”进入现代之后最先出现的仍然是与不同的群体的划分有关,这种划分往往根据人们的社会背景、教育、职业、地位、品位、认同感等因素,将广大人群分为不同群体,如上层阶级、中产阶级、下层阶级。

根据人们所处的“阶级”,人们往往会处于高低不同的社会地位,并由此产生不同的对待社会、政治的基本态度。

因此英国文化理论家雷蒙德·威廉斯认为,“进入现代以来,在这个含义系列里所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用“阶级”取代其他旧词语来指称“社会分层”(social division),以及由此建构起来的关于不同人群的社会地位的意识。

”[6] 与上述社会学意义上的“阶级”涵义不同,本文所指的阶级分析方法之“阶级”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阶级”这一术语频繁出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当中,其中马克思还特别将其经典著作《资本论》第三卷的最后一章(第52章)命名为“阶级”,并对阶级有专门的论述,他说“单纯的劳动所有者、资本的所有者和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各自的收入源泉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也就是说,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形成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三大阶级”[7]。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和方法。

其中,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对于深入理解社会结构和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并介绍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一、阶级的概念与分类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阶级的形成源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社会分工和社会关系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对阶级进行了深入的分类。

首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两个主要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并对劳动力进行剥削;无产阶级则是劳动力的提供者,为资产阶级所雇佣。

其次,马克思主义将无产阶级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内部存在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等不同的阶层。

这些阶层在社会结构和利益分配上存在差异,对于阶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阶级的产生和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通过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揭示阶级的形成原因和阶级斗争的规律。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还强调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它决定了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通过研究社会的经济基础,可以揭示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本质。

3. 阶级斗争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演变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对阶级斗争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变革的动力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在历史上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觉醒和斗争能够实现社会进步和阶级解放。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与社会科学的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社会学领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阶级分析方法与实践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阶级分析方法与实践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阶级分析方法与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阶级分析方法是其中一项关键内容。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阶级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运用进行解读。

一、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它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斗争所推动的,而阶级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

通过对阶级关系的分析,可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阶级的基本概念:阶级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下,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和分配方式的不同为基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集团。

阶级的划分主要依据是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和所有权。

2. 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阶级矛盾是指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反映了社会经济矛盾的尖锐对立。

阶级斗争是阶级矛盾的外在表现,是不同阶级之间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3. 阶级关系的演进: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通过阶级关系的演进来实现社会进步。

阶级关系的演进存在着阶级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变化。

二、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将通过两个实例来说明其实践运用。

1. 分析当代社会中的阶级矛盾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加速,当代社会呈现出新的阶级矛盾。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可以深入剖析这些矛盾的实质和表现形式,为社会矛盾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

2. 阶级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阶级教育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可以深入了解不同阶级的特点和利益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意义与局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通过阶级分析方法,可以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变革的方向和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

电动执行机构介绍电动机是电动执行机构的核心部件,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通常采用直流电动机或交流电动机,具有转速高、转矩大、运行平稳等特点。

电动机根据实际应用可以采用不同的类型和驱动方式,例如直流无刷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

传动装置将电动机输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角度运动,并提供合适的传动比例。

传动装置通常包括减速器和传动元件,如齿轮、蜗轮蜗杆、滚珠丝杠等。

减速器用于减小电动机的转速,从而提高输出力矩;传动元件用于传递力和运动。

执行机构是电动执行机构的末端装置,负责执行实际的工作任务。

根据实际应用,执行机构可以是线性执行机构或旋转执行机构。

线性执行机构通常使用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滑台,用于实现直线运动;旋转执行机构通常使用电机、减速器和传动装置组成的旋转组件,用于实现旋转运动。

执行机构的结构和材料种类多样,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机构。

电动执行机构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中,电动执行机构可以用于机器人、自动化设备、车辆等的驱动和控制;在航空航天领域,电动执行机构可以用于舵机、起落架、航空制动系统等的控制;在医疗器械中,电动执行机构可以用于手术器械、床的升降调节等;在家居电器中,电动执行机构可以用于窗帘、门禁、电动床等的控制。

电动执行机构的优点包括精度高、运行稳定、动作灵活、噪音低、能耗少等。

同时,电动执行机构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例如成本较高、维护困难、对环境要求严格等。

因此,在选择和应用电动执行机构时,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电动执行机构是一种重要的装置,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用于实现各种工作任务。

它由电动机、传动装置和执行机构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并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动执行机构的性能将会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将得到进一步扩展。

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

(二)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2.分析阶级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及其变动趋 势
阶级的经济地位,指不同阶级在一定社会生产体系和经 济生活中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对经济成果的占有状况。
案例:中国建国以来以来工人阶级地位的变化。 从国家的领导阶级和主人到资本的雇佣者。 国企的“改制”和“单位”的消失。 1975年《宪法》规定的“罢工自由”,1982年删除。
(二)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3. 分析阶级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
阶级的政治立场:指不同阶级在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生 活中的地位和所持的基本态度。
阶级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由其经济地位决 定,反映了不同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及其诉求。
案例: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重大历史事件是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粉墨登场的 舞台。”
参考书目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2. 列宁:《国家与革命》 3.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 埃里克·欧林·赖特主编:《阶级分析
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END
知识与文化的阶级性
身份、品味、生活方式的阶级痕迹。 教育在阶级分化中的作用。(教育证书:符号的
暴力)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知识改变命运。”
(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相辅相成。(专家为资本
说话?)
意识形态的问题:思想文化是反映客观的现实, 还是反映主体的阶级立场?(话语分析方法)
政治主张、力量对比和变化趋势; 5)研究建立和完善利益评价机制、表达机制、协调机制、
补偿机制,有效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阶级矛盾——阶级社会中的利益矛盾
阶级地位决定了生活机会(life chances):

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

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

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科学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阶级社会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㊂它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和实施其政治路线㊁政治纲领㊁政治战略和政治策略的重要指导理论㊂理论和事实都告诉我们,无论是对阶级社会,还是对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阶级斗争的社会,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到阶级完全消灭为止),我们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能否正确地理解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与阶级分析方法的问题,是一个事关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坚持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㊁防止我们犯 左 或右的错误的原则性的问题㊂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严肃和谨慎地对待之㊂一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学说,是对资产阶级思想家和理论家的有关成果的继承㊁改造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㊂从一定意义上说, 没有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 ①㊂①‘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2页㊂马克思对于自己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学说,曾经有过简明而精辟的概括㊂其背景是,马克思的学生和战友约瑟夫㊃魏德迈,于1852年初针对海因岑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即宣扬只有君主才是一切灾祸的根源,而把阶级斗争说成是 共产主义者无聊的捏造 ,嘲笑马克思主义者是在 玩弄阶级 ,因此他在‘纽约民主主义者报“上发表了一篇反驳海因岑的文章㊂对此,马克思在同年3月5日致约瑟夫㊃魏德迈的信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你驳斥海因岑的文章写得很好 它写得既泼辣又细腻,这种巧妙的结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论战㊂ 随即,马克思对自己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学说,做出了言简意赅的科学概括㊂他写道: 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㊂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㊂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㊂ ①在这里,马克思既表明了他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学说的历史继承性,又阐明了这一学说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㊂我们知道,虽然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例如梯叶里㊁基佐㊁米涅和梯也尔等人,在自己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著作中,叙述过当时阶级斗争的历史事实;而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例如英国的亚当㊃斯密㊁大卫㊃李嘉图和法国的西斯蒙第等人,也都从其经济利益关系上,分析过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和大土地所有者(地主阶级)之间存在着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㊂其中特别是西斯蒙第,可以说是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社会两极分化,并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学家㊂他指出,各国工业化的结果是: 中产阶级完全消灭了㊂社会中,除了大资本家和其雇佣外,没有其他阶级存在的余地㊂我们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级 完全没有财产的阶级迅速成长㊂ ②但是,所有这些毕竟都只087李崇富选集①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504㊁509页;另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7页㊂[法]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论丛“第2卷,巴黎1838年法文版,第124页㊂是些实证的㊁唯象的㊁不彻底的㊁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叙述和分析,而没有形成科学和系统的学说㊂只有当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以人类数千年以来的社会历史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作为客观基础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㊁以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作的深入和系统的经济剖析作为现实根据,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科学观点和完整学说㊂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来领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斗争学说㊂马克思认为,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㊂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对其阶级观点作出的最高和最简明的理论概括㊂而他的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科学观点和完整学说,则是这个根本观点的展开和发挥,并由此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及其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㊂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其哲理基础的阶级观点和阶级斗争学说,以成熟而完整的理论形式公之于世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并于1848年初发表的‘共产党宣言“㊂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⓪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强调指出: 虽然‘宣言“是我们两人的共同作品,但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的㊂这个思想就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㊁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㊁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㊂ ①马克思的这一 核心的基本思想 的要义,就是要求人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领会和掌握他的阶级观点和阶级斗争学说,作为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消灭一切剥削制度㊁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并使本阶级和整个187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7页㊂。

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巩献田我的好友有一次写道:“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

”我说:“你这种说法,表明你对于马克思主义不懂、不熟悉、还不掌握马克思主义。

”我认为,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假如抽掉了这个基础,就没有了马克思主义。

同时,需要指出,阶级斗争学说不是由马克思而是由资产阶级在马克思以前创立的,一般说来是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

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最高体现,是人类由剥削阶级社会进入无阶级无剥削的社会——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结尾时引用的美国学者摩尔根的话:“社会的利益绝对地高于个人的利益,必须使这两者(社会和个人)处于一种公正而和谐的关系中——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

为了说明和论证这个命题,还是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继承者自己是如何论述的吧!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15页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

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

共产主义者不是把某种哲学作为前提,而是把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特别是这一历史目前在文明各国造成的实际结果作为前提。

共产主义的产生是由于大工业以及由大工业带来的后果,是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由于随之而来的不可遏止的竞争,是由于目前已经完全成为世界市场危机的那种日趋严重和日益普遍的商业危机,是由于无产阶级的形成和资本的积聚,是由于由此产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共产主义作为理论,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种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恩格斯:共产主义和卡尔〃海因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210——211页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同上,第306页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

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唯物主 义与阶级分析

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唯物主 义与阶级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方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理解这两个方面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的发展、变革以及人类的历史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意味着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状况是塑造社会形态和社会意识的根本因素。

让我们从生产力说起。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要素。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比如从原始的石器工具到现代的高科技设备,生产关系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如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等。

当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引发社会变革。

例如,在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依附于地主进行耕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兴起,这种封建生产关系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于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崛起,要求改变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观点也十分关键。

经济基础指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比如,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观念。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的重要工具。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阶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掌握着生产资料,通过雇佣劳动来获取利润,追求资本的积累和扩张。

无产阶级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这种阶级对立导致了双方在经济利益、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冲突和斗争。

阶级分析法名词解释

阶级分析法名词解释

阶级分析法名词解释阶级分析法是一种专业化的评估方法,用于评估社会经济地位并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这种方法是由社会结构分析、社会学理论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思想发展而成的。

它试图发现不同社会阶层之前的共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阶级分析工具可以应用于地域内不同的地区,从而使居民或政策制定者有机会更准确地了解社区的形势。

阶级分析法的核心概念是把一个社会分成经济上的社会等级。

这种方法的基础是两个核心概念:贫富差距和社会运动。

贫富差距是评估社会不同类别有关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准,它会反映出某种经济贫富分布情况。

例如,当国民收入越低,贫富差距就越大。

社会运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动态之间的互动,这些互动可以影响不同的社会阶层的特点、行为和信念。

阶级分析法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大多数数据。

这些方法可以是经济收入、教育水平、职业阶层、财富分布和经济权力等。

通常,阶级分析法会根据相关因素将社会划分成四个主要阶层:高阶层、中产阶层、低收入阶层和特殊阶层。

通常,高阶层拥有较多的财富、收入更高,有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而中产阶层有较高的社会收入、职业阶层较高,但社会经济地位不高。

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很低,很难实现社会上的成功,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财富以及足够的能力获得经济收入。

最后,特殊阶层指的是一些边缘群体,比如难民、流浪者以及犯罪分子等,这些群体在社会上没有足够的认可和地位。

阶级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评估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公众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状况。

阶级分析可以把一个社会分成不同的经济阶层,并准确捕捉贫富差距和社会运动的影响。

它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确定社会面临的挑战,并更好地制定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政策,以提高社会的总体繁荣。

马克思主义阶级社会分层

马克思主义阶级社会分层

马克思主义阶级社会分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层理论是我们进行社会分层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正确分析我国当前社会阶层问题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是社会阶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们通过对阶级产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研究创立了崭新的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

列宁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最精华的部分,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基础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

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发展了社会阶层理论。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阶层变化的客观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层理论。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阶级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奠基人,他们一生都在对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阶级现象进行研究,揭示了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1.阶级的产生和存在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关。

人类在原始社会生产能力非常低下,生产的不足使得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依赖才能维持生存。

起初,人与人只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天然分工,后来才逐渐根据体力、需要和偶然性等因素形成了自然的分工。

只有当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分离的时候,真正的社会分工才出现。

伴随着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一部分人可以支配另一部分人的劳动力和产品,私有制便产生和发展起来。

“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

”[1](P84)分工和私有制产生之后,必然也同时出现阶级和奴役。

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中详细论述过最初的奴役,也就是最初的阶级产生的两条路径。

一方面,在有着共同利益的原始氏族或者公社中,极度贫困使得氏族成员之间维持着普遍的平等,但是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依然存在着简单的分工。

为了对外维护氏族利益,对内调节成员争端和对有限资源的分配,以及为了执行某种宗教职能,少部分人不得不独立出来执行这些权力。

氏族之间的联合和兼并以及氏族生产能力的提高带来的人口增长都使得氏族不断扩大,原来小范围内执行监督和管理的权力也随之扩大,形成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集团,直到后来这些集团和机构越来越独立并最终演变为统治阶级。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体系,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阶级分析与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一、阶级分析1. 阶级的定义与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阶级的存在基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角色,由于生产关系的不平等性,不同阶级之间形成了社会不同的利益关系。

阶级的主要特征包括:财富的分配、社会地位、政治权力、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导致了社会经济的不平等,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交圈子。

2. 阶级的划分与对立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分为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掌握着社会的经济命脉;无产阶级则是被剥削的劳动者,缺乏所有权和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权。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对立。

资产阶级通过剥削无产阶级获取财富,而无产阶级则通过阶级斗争来争取自身权益与解放。

二、阶级斗争理论1. 阶级斗争的本质与历史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所有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斗争是社会进步和革命的原动力。

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包括封建地主与农奴之间的斗争、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的斗争,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等。

这些斗争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演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2. 阶级斗争的形式与手段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具有多种形式和手段。

其中包括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等。

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通过罢工、抗议和工会组织等手段争取自身权益的形式;政治斗争则是无产阶级通过参与选举、发起社会运动等方式争取政治权力的手段;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无产阶级也可能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影响1.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中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阶级斗争理论在20世纪的许多革命和社会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各阶级分析读后感

中国各阶级分析读后感

中国各阶级分析读后感《中国各阶级分析》是毛泽东在1926年所著的一篇重要文章,它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篇文章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洞察,而且对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后,我深受启发。

首先,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非常细致和准确。

他将中国社会分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等几个主要阶级,并详细分析了每个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和革命潜力。

这种分析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而且为理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提供了重要视角。

其次,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在当时的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人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毛泽东通过对各阶级的分析,明确了哪些阶级是革命的敌人,哪些阶级是革命的同盟军,哪些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这种分析对于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毛泽东对中国各阶级的分析具有很强的战略指导性。

他不仅分析了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而且提出了相应的革命策略。

例如,他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同盟军。

这些观点对于制定革命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最后,毛泽东对中国各阶级的分析具有很强的历史预见性。

他在文章中预见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这种预见性对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国各阶级分析》是一篇具有深刻洞察力和战略指导性的文章。

它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而且为理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提供了重要视角。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中国革命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有了更深的体会。

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要深入分析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阶级分析法完整

阶级分析法完整

阶级分析法一阶级分析法的内涵什么是阶级分析法,应该给阶级分析法下个怎样的定义呢?戚其章认为,“所谓阶级分析法,就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作为一条指导性线索,并运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阶级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及其各种问题”。

①赵吉惠认为,“所谓阶级分析,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划分为阶级及由此产生的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所特有的科学方法论”。

②蒋大椿认为“科学的阶级分析,以社会存在阶级的事实和科学的阶级斗争理论作为根据”,“阶级分析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从社会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的一种社会科学方法,它是人们认识文明社会历史事物本质的科学逻辑方法之一”③。

现在的学术界也基本上是这样解释阶级分析法的,即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来思考、认识、分析、解决相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这些“阶级分析法”的定义都是后来的历史学家总结出来的,并且已经“约定俗成”,但必须注意的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并没有明确提出阶级分析法的概念。

这些定义是否全都科学合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又该怎么理解呢?周一平在《历史研究中“阶级斗争”理论和方法的再认识》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具体的阐述④。

在文章中,周一平说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创立了区别于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方法作出了贡献,但都没有明确提出过阶级分析方法的概念,列宁和斯大林“同样没有谈到‘阶级分析方法’”。

接着指出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首次提出了“阶级分析方法”的概念,毛泽东说“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

当时的阶级分析法还“停留在社会调查的方法上,还没有上升到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科学等的一般方法论上”。

因为毛泽东在文革时期提出了“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一切,分析一切”,阶级分析法成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般方法论。

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分析

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分析

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分析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对于社会中的不同阶层有着深入探索和分析。

社会阶层分析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揭示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机会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并对社会发展和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分析,并对其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社会阶层的定义社会阶层是指在一个社会中,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划分的不同群体。

这些群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包括财富、权力、地位和受教育水平等方面。

社会阶层可以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每个阶层之间有不同的特征和生活方式。

社会阶层分析通过研究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分布和社会流动,揭示了社会结构中的不公正和障碍。

二、社会阶层的理论在社会学中,有多种理论用于解释社会阶层的形成和维持。

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韦伯的阶层理论。

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认为,社会阶层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划分主要通过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来实现。

资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则被迫出卖劳动力。

根据这种理论,社会阶层可以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且存在着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可能性。

2. 韦伯的阶层理论韦伯的阶层理论相比于马克思,更加注重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分析。

他将社会阶层划分为三个维度: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主要指的是个人的财富和职业;社会地位则涉及到社会认可的地位和荣誉;政治地位以个人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为基础。

这种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阶层划分方式,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更为细致和全面。

三、社会阶层的测量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为了便于对社会阶层进行分析,学者们提出了一些测量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职业阶层划分和收入水平划分。

1. 职业阶层划分职业阶层划分是一种通过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来划分社会阶层的方法。

根据职业的种类、地位和社会认可程度,可以将社会阶层划分为不同层次。

例如,高级经理、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属于上层阶层,而普通工人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属于下层阶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分析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分析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分析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的阶级分析观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阶级分析观的核心概念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它们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本文将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观进行深入探讨。

一、阶级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阶级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会产生不同的阶级划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划分为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生产资料并从中获取剩余价值的一小撮人,无产阶级则是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自己劳动力谋生的大多数人。

二、阶级斗争的动力和形式阶级斗争是阶级存在和阶级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动力源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剥削无产阶级获取利润,无产阶级则通过抗争和斗争争取自身权益,这就是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阶级斗争既有和平的合法斗争形式,也有激烈的革命形式,如罢工、革命战争等。

三、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套科学的阶级分析方法,用以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

阶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

通过对经济基础的剖析,可以揭示出社会的阶级结构。

2.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3.群众观点的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强调群众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群众的观察和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现状和趋势。

四、阶级分析观的意义和局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研究方法,它能够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阶级本质,有助于指导人们认识社会和历史的规律。

然而,阶级分析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社会阶层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社会阶层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社会阶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和社会理论,通过对阶级分析与社会阶层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阶级分析方法和社会阶层结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指在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上,由于人们在生产上的不平等地位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阶级存在于生产关系中,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不同地位而产生的不平等关系所导致的。

阶级的存在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利益分化,还包括对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分析,以及对阶级斗争的研究,构建了一套科学的阶级分析方法。

经济基础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矛盾和斗争都源于经济基础的矛盾和斗争。

三、社会阶层结构的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中,社会阶层是指社会结构中具有相互作用和相对独立地位的群体。

社会阶层不同于阶级,它更加细化了对社会成员的分类。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阶层可分为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等。

这些阶层在社会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上存在差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层分析不仅仅关注经济地位的差异,还考虑到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有经济利益的斗争,也有政治权力和文化认同的争夺。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社会阶层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深入的社会认识和理解。

它通过对阶级概念的界定、阶级分析方法的构建,以及社会阶层结构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规律。

了解社会阶级的存在和分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矛盾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赖特的阶级分析微观基础与历史变革理论研究

赖特的阶级分析微观基础与历史变革理论研究

赖特的阶级分析微观基础与历史变革理论研究**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分析马克思主义机会平等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7JYC710085)的阶段性 成果。

■王坤【提 要】赖特认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仅停留于阶级分析的高抽象层次,缺乏对阶级微观层面 的分析,因此导致其在理论和现实层面面临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为了回应这些问题,赖特从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具体事态三重抽象维度,立足阶级结构和阶级构成两个层面,对中间阶级的历史 地位及阶级联盟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重建阶级分析的微观基础’赖特对阶级分析的微观模型虽然精致,但是由于对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片面理解,导致了一些结论上的谬误。

【关键词】微观基础 中间阶级 阶级联盟【中图分类号】B513【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32/ki.ll-3953/a.2019.03.014【文章编号】1008-1747(2019)03-0087-06分析马克思主义在遵循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基 础上,致力于研究反对和推翻资本主义的方案的 设计、正确性和策略的问题。

如果说以科恩和罗默为代表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描绘和构建上,那么赖特将研 究重点放在了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上,即致力于研究阶级理论以及历史变革理论。

他的阶级分析理论的最终目标是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现状分析其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动力。

一、赖特阶级重构缘由罗伯特•霍尔顿提出:“阶级经常被人们认为是已经死亡了”,“阶级理论色彩强烈,许多命题 被证明是错误的或是有缺陷的,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发达资本主义世界中无产阶级革命的 著名论断”。

川赖特则认为,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解释力,尤其是在宏观 维度分析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然而在微观维度 上需要对其加以补充和完善。

“分析马克思主义 反对把社会形态和阶级描述为服从行为规律的整体,而那些规律却不是构成它们的个人的行为的作用。

阶级基础的概念

阶级基础的概念

阶级基础的概念阶级基础是指社会结构中存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

阶级基础是指导社会发展和分析社会矛盾的重要理论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社会运动、社会冲突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阶级基础的形成和存在是以生产方式和生产力为基础的。

生产方式决定了一个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结构。

在任何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都是不均衡和不平衡的,这样就会出现生产关系的差异,即不同阶级的产生和存在。

首先,阶级基础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组成的系统,它决定了社会中的物质生活和财富的分配方式。

不同的经济基础会导致不同的阶级产生和存在。

例如,在封建社会里,土地所有权和控制生产资料的权力掌握在贵族和地主手中,而农民和奴隶则被迫为他们劳动,形成了主奴关系。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及其企业拥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生了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关系。

其次,阶级基础还包括政治基础。

政治基础是指不同阶级之间的政治权力和统治关系。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是由出身贵族或地主阶级的人组成的,通过权力和地位来统治其他人。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拥有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通过掌控政府和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政治基础的不平等和矛盾常常会引发社会运动和革命。

此外,阶级基础还包括社会文化基础。

社会文化基础是指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不同阶级的文化和教育水平有所不同,他们对于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理解也有差异。

这种文化基础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会导致不同阶级之间的认识和意志存在冲突和矛盾。

例如,资本家往往通过教育和媒体来灌输资本主义的理念和观念,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总之,阶级基础是社会结构中不同阶级存在和相互关系的集中体现。

它是在特定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

阶级基础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运动的动力,它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

(二)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5. 分析阶级社会各种社会思潮的阶级实质
社会思潮: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 要求一种思想倾向。不同社会思潮反映了不同阶级的 利益诉求。
案例:当代中国的不同社会思潮分析。 中国当前的左派(国家主义派、传统社会主义派)、
右派(自由派、市场派)、保守派(传统文化派)。 新闻媒体报道所暗含的阶级利益诉求。
知识和知识分子分子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功能。 (知识社会学)
反思自己的政治立场与生活、学习经历之
间的关联。
阶级分析的抽象性和具体性
“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个 相互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问题: A. 效度问题:这种阶级理论与经验事实是否相符?
(1)从根本上说,阶级是一种经济现象;
(2)它以社会团体性的形式出现;
(3)阶级位置在意识、认同和对抗方面得 以呈现;
(4)阶级产生政治经济领域的集体行动, 是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潜在力量。
二、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阶级分析的几个方面
1. 围绕产权和雇佣关系(阶级结构),分析其 对社会不平等的构成作用,即社会权力和生活 机会(主要指收入)的分布。
思考题:
1、阶级是客观存在的,还是研究者主观上的区分?为什么? 2、划分阶级的标准是唯一的吗?马克思主义划分阶级的标准
是什么? 3、社会阶级结构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如何判定一种社会矛盾是阶级矛盾? 5、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将一个人的社会活动看做是代表其阶
级利益的活动? 6、知识和文化是如何体现阶级性的? 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有阶层而无阶级?
(二)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3. 分析阶级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级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总结阶级斗争学说发展的历史时指出:“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

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

我新做的工作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本身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达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马克思这段话,科学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阶级斗争的理论,与资产阶级学者有关的看法划清了界线:
第一,马克思指出,阶级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现象,只同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第二,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第三,这个一定的历史阶段,是指阶级存在的阶段,它取决于生产力有所发展,但尚未发展到高度的漫长历史时期。

第四,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又可分别为几个不同阶段,阶级、阶级斗争现象会不断演变。

第五,阶级、阶级斗争总有一天会消失,那是要等到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候。

第六,阶级的产生与消灭同样是一个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性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