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阶级分析到阶层分析_刘保国
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分析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分析当今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分析林聚任先生是今日山东大学社会学的统帅。
向林大帅致敬。
今日中国社会学,成就辉煌,吃水不忘挖井人,专此向领导新时期中国社会学的费孝通先生、陆学艺先生、李培林先生致敬。
李培林先生就是我们山东大学的杰出校友。
很荣幸再次来到山东。
八六年上过泰山,拜过曲阜,在青岛住过一个月。
这几天上了孟良崮、英雄山、千佛山,看了黄河、大明湖、趵突泉,看了山东博物馆。
不由得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秦国统一天下,而不是齐国统一天下?(此处略去五分钟。
) (不念)二十年来,对新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发展演变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理论研究上,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认识逐步深化,由1979 年之前只有阶级分析,发展到否定阶级分析、只有阶层分析,直到近年来又否定了对阶级分析的否定(仇立平,2006;仇立平,2007;冯仕政,2008),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并重。
在实证研究上,更是硕果累累(李拓,2002;陆学艺,2002;郑杭生,2004;李培林,2004;邱泽奇,2004;吴波,2004;李春玲,2005;扬继绳,2006;朱光磊,2007,李毅,2008;李强,2010;梁晓声,2011),对新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发展演变,或从阶级分析角度,或从阶层分析角度,或从两者结合的角度,做了多方位的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珠联璧合,蔚为壮观。
(不念)瑕不掩瑜,美中不足的是,在众多实证研究中,很少有反映中国社会结构分层全貌的数字化模式。
仅有的两、三个数字化模式,只反映近期某个时刻的静态的状况,没有反映历史的沿革,不能直观把握新中国六十多年社会分层结构发展演变的宏观大趋势。
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社会结构与发展演变,最后都可以落实到数字化模式上面。
在数字化模式面前,理论观点更容易深化,实证研究更容易检验。
第二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本文是毛泽东为回击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反对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的右倾机会主义,和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的“左”倾机会主义而写的。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在中国的运用与反思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在中国的运用与反思作者:韩敬云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4期【摘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阶级社会中阶级关系与阶级现象的基本方法。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其运用主要是服务于阶级斗争和革命实践而服务;从新中国建立至今其运用主要是为了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
在当代中国,对待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性原则的同时,也要坚持其真理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阶级社会中纷繁丛杂的阶级关系与阶级现象的基本方法。
根据我国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的历史背景来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在中国的运用并进行当代反思,是在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如何准确把握并运用好这一基本方法来分析与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重要一环。
一、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运用目的主要在于分清敌我,团结一切真正的革命力量来攻击真正的敌人,为波澜壮阔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实践而服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真地总结与分析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客观实际的全面结合,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由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及数量不少游民无产者所组成。
正是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的深刻剖析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态度与作用形成了正确、清晰的认识,从而使的中国革命也日益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开辟出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二、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主要运用于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分析我国现阶段的阶层状况两个方面,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局。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落后的生产力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1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1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当今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阶层由以前的的简单到现在的多样和复杂无不体现了国家的富强和崛起。
这里我就当代中国社会复杂的阶层进行简单的剖析。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发表过《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对旧中国复杂的社会结构及阶级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和梳理,并提出了中国革命所要依靠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及打击的势力。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系列急风暴雨般的政治运动,其中包括土地改革和对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结构及阶层关系趋向于简单化。
到文革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社会阶层主要由三个群体构成:即农民、工人和干部。
农民占了人口的80%,生活在城市中的工人及干部,涵盖的范围也较为广泛。
当时的干部除公务员外还包括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及文艺工作者等。
工人中还包括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当时的人们几乎无私有财产,均属工薪阶层。
干部和工人之间收入差别也很小。
处级干部的工资和六级技工差不多。
城市是因为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引入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得到高速增长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转型期法律,法规不建全,加之官商勾结使一些人快速致富的结果。
这个群体富裕之路无外乎有下几个方面:(1)八十年代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一大批农民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他们中的一部分在竞争中成长壮大,后来成为农民企业家。
(2)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时期,部分政府官员的子女和亲属利用权力,在价格双轨制中掏足了第一桶金,资本的积累使他们走上富裕的道路。
(3)九十年代,干部下海经商潮,也造就了一批富翁。
(4)九十年代在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工人下岗的同时,一些企业老总及高管利用股份制改革,变相侵吞和占有国有资产,演变成民营企业家。
(5)始于九十年代末的住房商品化改革,使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本世纪头十年房价持续飚升,造就了一大批地产富豪。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科学分析的新视角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科学分析的新视角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是研究中国社会结构、层级和成员特征的重要课题,对于全面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社会阶层研究方法主要基于经济收入、教育水平和职业地位等指标,而本文将以科学分析的新视角来探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特点和变化。
首先,中国社会可以划分为五个主要的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中小企业主和资产阶级。
这些阶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中国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制约和影响。
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中最大的阶层,占据着社会的基础地位。
这个阶层具有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
工人阶级在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受到经济转型、劳动力市场变动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农民阶级是中国社会中的重要一支,占据着中国人口总数的大部分。
农民阶级在中国社会的地位相对较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
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农民工的大规模流动,中国农民阶级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他们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并在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对社会发展和变革有着积极的影响力。
中小企业主是中国社会中的新兴阶层,他们是自主创业者和私营企业的所有者。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主培育和壮大,成为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力量。
资产阶级是中国社会中相对较强势的阶层,他们主要通过投资和资本运作获取高额利润。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资产阶级逐渐崛起,他们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特点和变化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科学分析的新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是研究中国社会结构、层级和成员特征的重要课题,对于全面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课文注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课文注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这是毛泽东在1926年写就的文章。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最早发表在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1925年12月1日出版的《革命》半月刊第4期,以后又在1926年2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第2期和3月13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机关刊《中国青年》第116、117合刊发表。
1951年9月在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毛泽东根据《中国青年》版做了局部修改,并把它放在第一篇。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主要内容:(1)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必须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分析。
(2)中国社会各阶级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极端的反革命派;中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有矛盾的态度;小资产阶级,有左、中、右三派,在平时,左派支持革命,中派中立,右派怀疑革命,但在革命高涨时均会参加革命;半无产阶级,极易参加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游民无产者,如引导得法,可成一种革命力量。
这篇文章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它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目标以及领导力量等问题,明确地指出了革命过程中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从而澄清了革命队伍当中的许多模糊的认识。
1/ 1。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自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
首先,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可以分为劳动者、农民、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五个主要阶层。
劳动者是中国社会中最底层的阶层。
他们主要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包括工人、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等。
劳动者的收入一般较低,生活相对困难。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和待遇差距较大,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此外,劳动者缺乏稳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另一个重要阶层。
他们主要以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为生。
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多较低,他们面临着土地流转困难、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等问题。
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有限,不少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成为城市的劳动者。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失,农村的人口结构和经济状况大幅度改变。
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
他们主要从事科研、教育、文化创作等高知识劳动。
知识分子的收入和地位相对较高,他们在社会中拥有较大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知识分子的数量不断增加,竞争压力也加大。
同时,知识分子也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学术环境不够开放等问题。
资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的中上阶层。
他们主要通过资本积累和经营管理企业来获取财富。
资产阶级的收入和地位较高,他们通常享有较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生活水平较为优越。
然而,资产阶级也面临着竞争压力、经济波动等风险。
统治阶级是中国社会的最高阶层。
他们主要是政府官员、企业家、权贵阶层等。
统治阶级享有最高的社会权力和物质财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
然而,统治阶级也面临着群众的监督和社会公众的质疑,他们的权力也需要受到一定的制约。
除了以上五个主要阶层外,中国社会还存在一些特殊阶层,如受害者、流浪者、环保人士、维权律师等。
这些阶层通常具有特定的社会身份和经历,他们面临着特殊的问题和困境,需要特殊的关注和保护。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当今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阶层由以前的的简单到现在的多样和复杂无不体现了国家的富强和崛起。
这里我就当代中国社会复杂的阶层进行简单的剖析。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发表过《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对旧中国复杂的社会结构及阶级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和梳理,并提出了中国革命所要依靠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及打击的势力。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系列急风暴雨般的政治运动,其中包括土地改革和对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结构及阶层关系趋向于简单化。
到文革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社会阶层主要由三个群体构成:即农民、工人和干部。
农民占了人口的80%,生活在城市中的工人及干部,涵盖的范围也较为广泛。
当时的干部除公务员外还包括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及文艺工作者等。
工人中还包括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当时的人们几乎无私有财产,均属工薪阶层。
干部和工人之间收入差别也很小。
处级干部的工资和六级技工差不多。
城市99%的人月收入在30到100元之间,当时的最高工资(中央领导及一级教授)也就四百元左右。
社会的贫富差距非常之小,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仅为0.16,在世界上也属非常低的国家。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生产力低下及物质财富的匮乏,生活是非常清苦的,多数食品处于凭证限量供应状态,衡量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也处于相当低下的水平,即在0.59左右,处于贫困到温饱之间。
从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浪潮,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及阶层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财富象滚雪球般增大,各种职业及社会阶层象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当今中国社会的职业及阶层已是包罗万象,错综复杂。
要想逐一分析已是相当困难的事。
如果用收入及财富的拥有量作为衡量标准,那么可将中国社会的阶层分为三大群体:(一)低收入群体: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
(在个税起征点之下)这个群体包括的阶层有:绝大多数农民及农民工,国企和民企中的大部份工人,部份技术人员及低层管理人员,企业退休职工,城市中的低保领取人员,小商小贩,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人员,部份中小学教师等。
中国社会阶级分析心得体会
中国社会阶级分析心得体会中国社会阶级分析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传统的农民工、公务员、企业家到新兴的创业者、互联网大佬等等,中国社会阶级的形成和演变比以往更加多元和多样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中国社会阶级分析并不是简单地将人们按照收入、职业、社会地位进行划分,而是要深入挖掘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认同,理解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同时,也要重视文化、教育、地域等因素对阶级形成和巩固的影响。
在中国,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等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这也是阶级差异的一大原因。
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市场化的深入,社会阶级的流动性和弹性也在增强。
很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阶层跃升到另一个阶层,这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陷入了困境,难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也是中国社会阶级分析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
总的来说,对中国社会阶级的认识和分析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学研究,更是为了深刻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的发展。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学者和研究者投入到这一课题中,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复杂文化的国家,社会阶级分析的背后涵盖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对社会阶级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也对社会阶级的形成和相互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的中国社会阶级主要包括士农工商四大阶级。
士以文化修养和政治地位为依托,农则以耕种和生产为主业,工则从事手工业和服务业,而商则以商品交易和贸易为主要活动。
这种社会阶级划分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直至近代甚至对现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分析仍有重要影响。
即便在如今的社会里,这种传统的社会阶级分工仍有其影响,尤其是在农村和基层社会。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摘抄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摘抄
中国社会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伴随着社会分层的出现和发展,呈现出独特的阶级结构。
这一结构的演变过程不仅受到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历史上和一些具体的力量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的影响。
本文拟以此为框架,总结中国传统社会的各层阶级结构及其特点,从而从历史文献和当前学术研究中提炼出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认识。
中国传统社会共分为顶层、上层、中层、下层和底层五个层次,其中顶层和上层是最高等级的人,即王室,国家官僚和地主阶级,他们拥有最多的财产和权力,是社会的负责人,地位非常崇高,特别是皇帝,几乎被看作社会中的统治者。
中层则是由士庶产生,他们的社会身份比上层更低,但仍然占有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
然而,下层社会包括劳动者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地位较低,在社会中占有较少的权力和财产,受到最多的剥削。
最后,底层社会由外族和奴隶等人组成,他们在社会中最压迫,几乎是被视为寄生虫,他们的声音和权利被忽略。
从历史和当前学术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就像一个活跃的生物系统,他们之间的关系存在机制,他们之间维持着一个稳定的状态。
一方面,各阶级之间的压力和合作形式的不断重构催生了新的分层结构和新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阶级分化也会对社会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激发出不同层次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社会变革也在因此而形成。
因此,虽然中国传统社会具有阶级分化的现象,但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推动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阶级结构的不断重构也为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参照和指导。
因此,从近代到现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与摘抄,将为深入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有所裨益。
《中 国各阶级分析》要点
《中国各阶级分析》要点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多个不同的阶级,对这些阶级进行准确的分析对于理解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
这一阶级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他们代表着中国最落后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
地主阶级依靠土地所有权,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使广大农民处于贫困和被压迫的境地。
买办阶级则是为外国资本主义服务,帮助他们在中国获取经济利益,同时打压中国本土的民族产业。
其次,是中产阶级。
这个阶级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具有发展民族工业、追求民族独立的愿望。
然而,由于其自身经济力量的薄弱和在政治上的动摇性,中产阶级一方面想要参与政权,另一方面又害怕革命的彻底性会损害自身的利益。
接下来是小资产阶级。
包括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等。
这个阶级根据经济状况又可分为不同的层次。
其中一部分人在经济上大体可以自给,生活较为稳定;另一部分人则在经济上常常处于艰难的境地。
小资产阶级都具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通过自身劳动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
然而,他们在受到较大的经济压力或政治变动影响时,容易产生动摇和变化。
再看半无产阶级。
包含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
半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较低,生活常常处于贫困状态。
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努力劳作,但所得收入往往仅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最后是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主要指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
他们人数虽不多,但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无产阶级具有组织性纪律性,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因而革命性最强。
中国的各阶级在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和对革命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革命的对象,他们极力维护旧有的封建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反对任何可能动摇其既得利益的变革。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过去,中国所有的革命斗争都很少取得成功。
根本原因是他们不能与真正的朋友联合起来打击真正的敌人。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
没有一个革命政党在革命中走错了路,革命没有失败。
我们的革命必须确保我们不会走错路并取得成功,我们必须注意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来打击我们真正的敌人。
要区分真正的朋友和敌人,我们必须对中国各社会阶级的经济状况和他们对革命的态度作一个总的分析。
中国各个阶层的情况是怎样的?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
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从属于国际资产阶级,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从属于帝国主义。
这些阶级代表了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它们完全不符合中国革命的目的。
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总是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
它的政治代表是民族主义者和国民党。
中产阶级。
这个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段地位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
其政治主张为实现民资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
有一个自称为戴季陶“真实信徒”的,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议论说:“举起你的左手打到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到共产党。
”这两句话,画出了这个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
他们反对以阶级斗争学说解释国民党的民生主义,他们反对国民党联俄和容纳共产党及分子。
但是这个阶级的企图——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现在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作最后斗争的局面。
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红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doc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摘要:组成社会大系统的不同人群,因其对社会稀缺资源——包括国家控制权力、生产资料及财富、社会资本、专门知识、技术等要素的拥有、控制的不同,形成了社会地位、职业、收入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阶层。
本文将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四个阶层:国家管理人、资本家、中产阶级、劳动者,并对劳动者阶层的构成和利益需求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本文认为,在当代,不同阶层间的妥协是民主的象征,是政治解决不同阶层之间冲突的理智和合理的方式。
关键词:四个阶层阶层冲突与妥协一、阶层的划分及标准所谓阶层,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社会群体、,每个阶层都有其独立的群体利益。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将目前中国社会分成国家与社会管理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这样10个阶层①(陆学艺2002)。
英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A.Giddens)认为,社会根据三种“市场能力”划分为三种阶级,即掌握生产资料的市场能力的上层阶级、具有教育和技能的市场能力的中产阶级、具有体力劳动的市场能力的下层阶级②(李培林2004)。
划分阶层的标准有很多,如生产资料的拥有、财富和收入、组织权力、社会声望、知识技能、受教育程度、社会网络关系、消费水平、信息资源占有、职业等等。
因为影响人的社会地位的因素的多样化,不可能依据一个唯一的标准来进行划分不同的社会群体,使用综合标准,即以多种因素的组合进行划分,是一种较为科学和合理的方法;同时,采用的标准和因素,应当是本质性、决定性的因素。
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占有的不同,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就有了明显的、本质性的不同。
按照人们对社会稀缺资源的控制和占有的不同,本文将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四个阶层:国家管理人阶层、资本家阶层、中产阶级、劳动者阶层。
稀缺资源包括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三个方面。
从阶级分析到阶层分析_刘保国
天府新论2004年第6期(总120期)从阶级分析到阶层分析刘保国[摘要]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都是马克思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的重要方法。
我国当前阶级的存在使得在革命年代受到强调的阶级分析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建设的年代,突出阶层分析则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阶级分析;阶层分析;阶级;阶层[中图分类号]D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04)06—029—04① 对于阶级问题,我们过去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而忽视阶层分析。
事实上,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阶级分析与阶层都是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的重要方法,他们并没有因使用阶级分析法而舍弃阶层分析法。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面对现代社会阶级存在状况的巨大变化,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并以阶层分析为主,才能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阶级现象做出具体而周全的阐释。
一、阶级分析是认识社会现象的科学理论和方法150多年前,即在1848年2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基本的文献———《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开宗明义地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
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1〕这可以说是对欧洲国家古代奴隶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和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阶级划分、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最简明的概括。
尽管其他国家的历史状况有所不同,但是这样一目了然的概括,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在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中掌握最基本的指导性线索,并用以剖析阶级社会的一切社会问题。
而且,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与方法的深刻性还在于,它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这一根本问题,并进而揭示出阶级社会里人际关系问题的实质。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书笔记)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书笔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书笔记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首次发表于1925年12月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编印的《革命》第四期杂志上。
当时为了反对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两种倾向,一: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重国民党的作用忘记农民,忘记了共产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是与国民党所代表的地主、官僚资产阶级存在着根本性的斗争,这是右倾社会主义;二: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重工人运动同时忘记农民,这是左倾社会主义。
这两部分同志都是在革命形势表面大好的情况下麻痹了思想,分辨不清革命的敌人和朋友。
毛泽东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为解决党的真正敌友问题写下了这篇著作。
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集中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回答了中国革命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
毛泽东在文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在文章里毛泽东首先指出了中国过去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原因——敌友不明,并明确指出为了使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分清楚敌友。
接着毛泽东同志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分别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阶级,从经济地位、生活状况以及对待革命的态度几个方面一一做了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阶级是我们的朋友,民族资产阶级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右翼是我们的敌人,一切地主、买办、大资产接机等都是我们的敌人。
”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通过对社会各阶级按照经济地位逐渐下降、革命性逐渐增强的顺序进行分析,明确地指出了今后革命的对象、方向、领导权及革命所要依靠的力量,旗帜鲜明地驳斥了党内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
革命的对象是“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
在对这些反动阶级进行斗争的过程当中,不能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无产阶级要牢牢掌握住革命的领导权。
同时也不能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国的工人阶级力量还很弱小,工人阶级必须与农民阶级结合起来,建立起巩固的同盟来进行革命,此外还有注意团结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样革命才会有胜利的把握。
当今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国家的起源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现代国家又兼具组织经济生活与调和阶级矛盾的双重功能。
所以,社会的阶级状况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也是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
阶级的存在与矛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但有时却会因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而加以抹杀或夸大。
二十世纪60年代,苏共中央曾公开宣布,苏联社会已经基本消灭了阶级,苏共已经成为全民党。
而另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却在极力鼓吹“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30多年后,全民党的苏共垮台了,消灭了阶级的原苏联各国,又重新回归了阶级社会。
而鼓吹“阶级斗争”的中国,也摒弃了“一抓就灵”的武器,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
由此可见,对阶级和阶级矛盾的存在,加以抹杀或夸大都是不科学、不可取的。
任何对社会阶级状况的错误判断都会使国家偏离正常的轨道。
阶级的外在表现与经济收入息息相关,但阶级的划分却并非仅视其收入多寡,而主要是根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程度、对财富分配的参与程度和对公共生活的主导程度而定。
各个社会群体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程度、对财富分配的参与程度和对公共生活的主导程度不同,决定了他们的阶级地位和经济收入,也相对决定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态度和人生价值观(注意,是相对而不是绝对)。
如果一个社会的各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财富分配的参与和公共生活的主导能有一个合理的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社会就和谐、就稳定、就发展;如果大大偏离平衡点,则会引起社会的对抗、冲突和动乱。
1.官僚和国有资产经营者阶层在中国,官僚集团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阶层,形成于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观念。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包括1949年以后的台湾),它又演变成以“四大家族”为典型的官僚资产阶级。
而在当代中国,这是一个长期蛰伏而现在正逐渐显现出来的影子阶层。
当一个政党在国家生活中长期占据执政地位,就会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职业化的相互关联的利益集团,国家官员的储备、选拔和任用都来自于这个集团。
中国社会阶层分析
七十九年前的12月1日,我们敬爱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陈独秀、张国涛等人面对中国革命急需同盟军而又茫然无绪的关键时刻,开创性地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明确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奠定了中国革命成功的牢固基础。
七十九年过去了,中国已经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中国的骤变,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有能力带领全国各民族人民改造中国的。
在此,我重申我支持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支持民主下的社会主义。
但是,随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前进的同时,污泥浊水也相继而生,于是乎,中国社会的结构也相继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或萌生抑或是潜在的有了与人民为敌的现象。
他们或蠢蠢欲动,或偷偷操作,或批着其光辉的外表而实际干着祸国殃民的勾当,妄想颠覆人民的政权,置自己与人民的对立面。
共产党自1921年在嘉兴宣布成立以来,一直以代表人民利益自居,自称始终将人民利益挂在党的利益之前。
自1949年中国共产党统治中国大陆开始,共产党一直以执政党自居,的确做到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以人民为重。
但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之下,共产党的经济发展陷入了死胡同,民不聊生,政治需求大于民生,党民矛盾陷入急剧的危险之中。
在此情形之下,党内的改革派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政策,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这些,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我们承认。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场所谓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是一个不成功的,没有说其失败,是因为改革的表层目的达到了,但是我们的总设计师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个的忽略将影响到我们的国家、民族的存亡,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跟不上经济的发展。
文化素质和经济实力的脱节,将是中国社会现状的罪魁祸首。
言归正传,我们来论述一下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一、国家事务管理层这里说的管理层,是指代表着执政党和国家对中国所有事务进行主导管理的大小各级官员的权力阶层。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原稿)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原稿)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原稿)毛泽东1925年12月1日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分不清敌人与朋友,必不是个革命分子。
要分清敌人与朋友,却并不容易。
中国革命三十年而成效甚小,并不是目的错,完全是策略错。
所谓策略错,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所以不能如此,乃是未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军队中,未有他的向导领错了路而可以打胜仗;在革命运动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这个革命可以不失败。
我们都是革命党,都是给群众领路的人,都是群众的向导。
但我们不可自问一问︰我们有这个本领没有。
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致谨于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真正的敌人。
要决定这个策略,就要首先分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大会宣言,就是宣告这个策略的决定和敌友的分辨。
但那个宣言极其简单。
我们要认识这重要的策略,要分辨那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阶级性、人数、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无论哪一个国内,天造地设,都有三等人︰上等、中等、下等。
详细点分析则有五等: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
拿农村说:大地主是大资产阶级,小地主是中产阶级,自耕农是小资产阶级,半自耕农佃农是半无产阶级,雇农是无产阶级。
拿都市说:大银行家大商人大工业是大资产阶级,钱庄主中等商人小工厂主是中产阶级,小商人手工业主是小资产阶级,店员小贩手工业工人是半无产阶级,产业工人苦力是无产阶级。
五种人各有不同的经济地位,各有不同的阶级性。
因此对于现代的革命,乃发生反革命、半反革命、对革命守中立、参加革命和为革命主力军之种种不同的态度。
中国各阶级对于民族革命的态度,与西洋资本主义国各阶级对于社会革命的态度,几乎完全一样。
看来好奇怪,实际并不奇怪。
因为现代的革命本是一个,其目的与手段均相同,即同以打倒帝国资本主义为目的,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阶级联合作战为手段,这是现代革命异乎历史上一切革命之最大的特点。
读书笔记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书笔记为什么要对中国各阶级进行分析呢?因为只有分析清楚中国纷繁复杂的各个阶层,才能分析敌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分清敌人,不要错把敌人当成朋友,那只能对我们有很大的伤害。
本文对中国各个阶层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划清了他们的革命性,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本文的目的。
我的读书笔记分析我比较感兴趣的某个阶层,第二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写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因为他们对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这让我想起了当今中国的大多数民众,基本上都有这种心理,当一件事开始对自己有利时,人们就会去支持他,但一旦有变化,人们又会去反对它,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民族资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运动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的阶级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有怀疑革命。
因而中产阶级的革命性是不高的,中国共产党只能以思想政治教育一部分革命性较强的中产阶级,特别是知识分子,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这对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无产阶级面对三座大山的压迫,在这个旧中国无法生存下去,因而他的革命性是最强的,他们一起联合起来反抗旧社会,这也是必然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具有极强的相似性,有不同的地方是时代不同,还有的是如今的无产阶级不只是一群无头苍蝇,他们有先进政党的领导,有知识分子的帮助。
他们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心中存在着一股信念,犹如红军和与国民党雇佣军的区别。
红军是带有坚定信念的为人民的军队,而国民党的雇佣军只是用金钱拼凑起来的,在士兵为谁而战上就略胜一筹。
关于半无产阶级包含:(一)绝大部分自耕农,(二)贫农,(三)小手工业者(四)店员(五)小贩等五种,他们的革命性都不尽相同,革命性的强与弱的原因在于不同阶级在旧中国社会中生存的难易程度,生活越艰难,很显然,革命性更强。
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曲红澎;胡丽娣;曾明星
【期刊名称】《福建质量管理》
【年(卷),期】2009()35
【摘要】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理论的继承和完美中国化。
毛泽东阶级分析思想为中国革命树立了新的方向标,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阶级分析思想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仍具有现实积极意义。
【总页数】1页(P27-27)
【作者】曲红澎;胡丽娣;曾明星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41
【相关文献】
1.读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J], 范婷
2.毛泽东阶级分析思想的现实意义--读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体会[J], 林庭芳;卢军
3.正确分析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读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感[J], 唐岚
4.坚持阶级分析——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J], 薛平;张敏孝
5.以毛泽东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读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体会 [J], 林庭芳;卢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府新论2004年第6期(总120期)从阶级分析到阶层分析刘保国[摘要]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都是马克思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的重要方法。
我国当前阶级的存在使得在革命年代受到强调的阶级分析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建设的年代,突出阶层分析则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阶级分析;阶层分析;阶级;阶层[中图分类号]D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04)06—029—04① 对于阶级问题,我们过去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而忽视阶层分析。
事实上,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阶级分析与阶层都是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的重要方法,他们并没有因使用阶级分析法而舍弃阶层分析法。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面对现代社会阶级存在状况的巨大变化,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并以阶层分析为主,才能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阶级现象做出具体而周全的阐释。
一、阶级分析是认识社会现象的科学理论和方法150多年前,即在1848年2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基本的文献———《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开宗明义地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
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1〕这可以说是对欧洲国家古代奴隶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和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阶级划分、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最简明的概括。
尽管其他国家的历史状况有所不同,但是这样一目了然的概括,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在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中掌握最基本的指导性线索,并用以剖析阶级社会的一切社会问题。
而且,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与方法的深刻性还在于,它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这一根本问题,并进而揭示出阶级社会里人际关系问题的实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一切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里,个人总是隶属于一定阶级,因而也总是有一定的阶级立场的,这就要求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现象。
马克思本人就是这样做的。
例如,有人认为,马克思对路易・波拿巴政变的研究之所以获得成功,是他站在客观的、超党派的立场上。
对此,马克思的朋友埃卡留斯反驳说,所谓客观立场,完全是一种虚构。
事实上,马克思对这一事变的研究,是站在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立场上,并且运用了正确的方法。
〔2〕马克思本人也说,他是用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说明法国阶级斗争怎样造成了一种条件和局势,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3〕的。
尽管当今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依然是我们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在我们党的理论体系中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仍然是我们分析国际国内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问题的有效方法。
目前,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①[收稿日期]2004—06—28[作者简介]刘保国,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邓小平理论与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北京 100872一直以消灭社会主义为己任;在国内,大规模阶级斗争已经过去,但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激化。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仍是观察和研究国际国内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
抛弃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就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预见未来的走向,提出正确的对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范围内阶级斗争的存在,是阶级分析有效性的社会历史背景。
我国现阶段,虽然在阶级结构、阶级关系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阶级斗争也不是社会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长期存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这种客观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在一定范围内还必须坚持用阶级、阶级斗争的理论去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具体地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其基本社会形态而言,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主要表现在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领导,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等方面。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大规模的尖锐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但是,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还不可避免地带有旧社会的痕迹,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生产关系还不完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残余还存在,三大差别没有消除,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有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还没有完成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打破了“一大二公三纯”的局面,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需要的,我们应该坚持不仅允许而且适当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但是,不能不看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既存在一致的方面,同时又存在着矛盾的方面,尤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由于经济性质的不同,各自追求的根本利益不同,矛盾的一面更为突出。
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还必须注意限制它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消极影响,引导它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尤其要注意防止它与公有制经济争夺主体地位。
我们是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
抛弃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就不能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就不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所以,对于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我们仍然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制订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阶级分析不排除阶层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属于政治学分析范畴。
它实际上是对一定社会经济形态所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阶级是生产力有了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分工和私有制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中,马克思提出以人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也就是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作为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由此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在资本主义时代,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自己的彻底解放。
可见,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纷繁复杂的矛盾运动和社会冲突在政治上的概括和总结,来源于社会经济领域而又高于社会经济领域。
关于社会结构的分析,由于分析主体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持的方法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分层理论。
在众多的社会分层理论中,有一类重在揭示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可称之为“冲突论”。
由于“冲突论”强调的是各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因此大体上是一种阶级分析的理论。
另一类则主要强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整合,可称之为“功能论”。
由于“功能论”突出的是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因此大体上是一种阶层分析的理论。
按照这种分类,马克思主义首先运用的是一种“冲突论”的阶级分析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主要是按照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中所处的不同地位,来揭示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矛盾的。
当然在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左翼政党也使用阶级分析方法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许多严肃的学者对这种分析方法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应有的重视。
如科塞、达伦道夫等,使用的就是“冲突论”的分析方法。
科塞还看到了社会冲突的积极作用,他认为,社会冲突能起到“增强特定社会关系或群体的适应和调适能力的结果,而不是降低这种能力的结果”。
“社会冲突可以在群体和其他人际关系中承担起一些决定性的功能”。
〔4〕过去,我们往往把这两类理论看成是水火不相容的。
应当说,在阶级斗争还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注重“冲突论”的阶级分析法就必然会成为最主要的分析方法。
但是,注重“冲突论”决不意味着就一定要排斥“功能论”。
实际上,作为纯粹社会的、政治的分析方法,不管是“冲突论”的,还是“功能论”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完全可以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冲突论”和“功能论”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为了揭示社会矛盾,后者却主要是为了协调社会矛盾。
另一方面,“冲突论”和“功能论”又是统一的,它们既可以相互包容、相互补充,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注重“冲突论”的阶级分析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功能论”的阶层分析,他们认为,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方法之间的差别并不是要互相否定对方的合理性存在。
相反,在一定范围内,两种方法完全可以优势互补。
事实上,阶层分析同样是他们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重要方法。
马克思在1852年致魏德迈的著名书信中并未否定西方学者关于阶层的分析,而且,马克思、恩格斯也多次讲到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差别,这体现了从地域、职业、劳动方式看待阶层的视角,与强调所有制差别的阶级分析有所不同,尽管马克思又常常把这些差别归结到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对立。
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三个阶级和阶层,即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中间阶层。
在分析当时的德国社会时,他们具体论证了中间阶级阶层的状况,指出,在中间阶层中,有一个农民阶级。
这个阶级本身又分为不同的部分(即阶层),第一是富裕农民,第二是小自由农,第三是封建佃农,第四是农业工人。
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同样论证了中间阶层的存在,并分析了他们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把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对立起来,也从来没有单纯使用阶级分析方法而舍弃阶层分析方法来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
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阶层分析同阶级分析并无冲突,两者是一个互补的关系。
阶级分析方法揭示了阶级之所以会出现的根源,认为经济因素是阶级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原因。
这一观点对于阶层分析方法无疑具有指导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分层理论的不断完善,阶级分析方法理应会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深化和发展。
今天,我们在党和国家的性质、社会发展的方向等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上仍必须坚持阶级分析。
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完全依靠阶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又是不够的。
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