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助读翻译校正版

合集下载

文言文助读翻译

文言文助读翻译

燕丹留樊将军
燕国太子姬丹怨恨秦王嬴政,想要实施报复,为此征求太傅鞠武的意见。鞠武建议太子丹西与韩、赵、魏三晋订约,南与齐、楚联合,北与匈奴媾和,赖此共同图谋秦国。太子丹说:“太傅的计略虽好,但要实现它却是旷日持久的事情,令人内心烦闷、焦躁,恐怕不能再等待了。”不久,秦国将领樊於期在本国获罪,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鞠武规劝太子丹说:“仅凭秦王的暴虐以及对燕国积存的愤怒、怨恨,就足以令人寒心的了,更何况他还将获悉樊将军被收留在燕国了呢!这就等于把肉弃置在饿虎往来的小道上。希望您尽快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去!”太子丹说:“樊将军走投无路,归附于我,这本来就是我应当舍命保护他的时候了,请您还是考虑一下其他的办法吧!”
戴胄谏唐太宗
贞观元年,戴胄任大理寺少卿。当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经被传召,没有解除佩刀进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守门校尉没有察觉,其罪应当处死;长孙无忌误将佩刀带进去,责罚二十斤铜。皇上同意了。戴胄反驳说:“校尉没有察觉和无忌带刀进入,都是失误啊。臣子对于君王,不能够以失误为借口,法律上说:‘供奉君王汤药、饮食、舟船,有所失误没有按照法令的人,都处死刑。’陛下如果考虑到长孙无忌过去的功劳,(不加治罪,)那就不是司法部门该管的事了;如果按照法律处理,罚铜并不恰当。”太宗说:“法律,不是我一个人的法律,是天下人的法律啊,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皇亲国戚,就要屈法顺情从轻处理他呢”责令重新定议。德彝仍然执行原来的判决,太宗将要同意这个判决。戴胄又说:“校尉是因为无忌的失误才获罪的,按照法律,他的罪过应当比无忌要轻。若论失误,他们的情形是一样的,可是一生一死,轻重悬殊。我冒昧地坚持自己原来的请求。”太宗赞许他,终于免除校尉死刑。
李邰观变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中国古代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学习古代文化和提升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我特编了一份新的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旨在提供更简洁明了的翻译,并便于理解和学习。

以下是助读译文的内容。

第一篇:《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位而众星共之。

”【助读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德行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安坐在其中央,众多恒星围绕着它共同发光。

”解读:孔子通过比喻北极星来比喻一个为政者的德行,强调德行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北极星稳定地坐落在天空中心,象征着一个为政者应当坚守正道,起到稳定国家的作用。

第二篇:《史记·太公世家》晋文公曰:“太公望,天乎!吾闻其与文王同天,而独乘白马。

自言本天子孙贵。

”【助读译文】晋文公说:“太公望实在是天上的神仙!我听说太公望与文王同为上天派来的,而他独自骑着白马。

他自称是天子的后代,地位高贵。

”解读:这段内容描述了太公望的神秘身世和高贵地位。

他被晋文公视为神仙,因为他乘坐白马,这象征着神秘和至高无上的身份,也显示了他天子的后代身世。

第三篇:《左传·文公十四年》私淑贤者,首且申之苏氏;书墨未洽,吾惧乖人。

【助读译文】追随贤者,首先向苏氏请教;书写和墨色尚未融洽,我担心写得不合格。

解读:这段内容描绘了作者自我要求的态度。

作者表示自己在学习时,首先要向贤者请教,希望能得到正确的指导。

对于书写和墨色的要求,作者表示担心如果没有掌握好相关技巧,可能会写得不到位。

第四篇:《文选·陆机·赠卫尉》吾尝尝其水之甘,犀几,繍匣,百宝玩好之,宜哉宜哉!得尽所欲,又未始闲。

【助读译文】我曾品尝过他家的美酒,还有鹿皮小几、刺绣匣子、各种珍宝玩具,实在惬意啊!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但却从未有过闲暇。

解读:这段内容刻画了作者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内心的困扰。

文言文助读翻译

文言文助读翻译

250、牛弘性格宽容厚道,总是专心致志地学习,即使职务繁杂,(但)书从来不离手。

牛弘的弟弟牛弼,喜好喝酒甚至酗(没有节制地喝酒)酒,曾经酒醉中射杀牛弘驾的车前的牛。

牛弘回家,他妻子迎接他说:“小叔子射杀了你的牛。

”牛弘听说了这件事,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也不追问,直接说:“做成牛肉干。

”(牛弘)坐定了,他妻子又说:“小叔子突然射杀牛。

(我认为)是件非常异常的事。

”牛弘说:“(我)已经知道了。

”(牛弘)脸上神色自若,依然不停读书。

252、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国相)子罕。

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我)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253、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

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254、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255、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字叫做寒号虫,(它有)四只脚,翅膀肉(很多),不会飞,它的粪便就是“五灵脂”。

当夏天时,它的羽毛的花纹与色彩绚烂,就(对)自己鸣叫说:“凤凰比不上我(美丽)!”等到了冬末严寒的时候,它的羽毛脱落了,像刚出壳的幼雏,就(对)自己鸣叫说:“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姑且过下去。

”256、有个门客教导燕王学习不死的方法,燕王派人学习,(他)派去学习的人还来不及学习门客就死了。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文言文助读全部篇目翻译

文言文助读全部篇目翻译

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符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高中文言文助读下篇翻译全

高中文言文助读下篇翻译全

1.萧颖士傲物自侮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自以为没人能比得上他。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有一次,在一家旅社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到这里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闲散平常的样子,口出不逊,凌侮对方。

很快风雨停了,云去天晴。

很快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们前拥后护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厢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中个进士就到顶了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陆贾说汉高祖陆贾说是不是在(皇上)面前演说称赞《诗》、《书》。

汉高祖刘邦骂他说:“你老子在马上得到天下,哪儿用得着(攻读)《诗》、《书》?”陆贾说:“在马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汤、周武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文德武功一起使用,是维护长久的方法啊。

……假如秦国吞并天下之后施行仁义,效法古代的圣贤君王,陛下怎能获得天下呢?”高帝没有发怒反而面露惭愧。

于是对陆贾说:“请先生为我写出秦失去天下的原因和我得到天下的原因以及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国家是怎么回事。

”于是,陆贾大略地记述国家存亡的原因,一共著作十二篇。

每上奏一篇,皇帝没有不称赞好的,在皇帝身边的人高喊万岁,称那本书为《新语》。

3. 郭进敬工徒郭进很有才华谋略,立过不少战功。

曾在邢州担任刺史,现在的邢州城就是郭进当时修建的。

邢州城城墙有六丈厚,至今完好坚固。

他制作的兵器、铠仗做工精细,连保藏都有法度规矩。

郭进在城北盖房子,住宅建好后,邀宴亲友举行落成典礼时,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他在东廊设席招待工匠,在西廊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

有人就对他说:“你自己孩子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郭进就指着那些工匠说:“这些都是替我建房屋的人。

文言助读翻译校正版

文言助读翻译校正版

141.一轴鼠画东安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怪,意动用法),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之)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喜欢画画,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142.农评《斗牛图》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胄《斗牛图》。

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

公疑之,问其故。

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

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出:使动用法)。

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

”公为之叹服。

注:唐朝画家戴嵩向来以画牛著称。

他的画牛和干的画马同样著名。

合称“马戴牛”。

译文:马正惠公曾经珍视自己所收藏的戴嵩的《斗牛图》。

有一天,他把这幅《斗牛图》放在大厅前晒太阳。

一个前来缴租税的农夫,看见了这幅图,偷偷地笑起来。

马知节在旁觉得很奇怪,便问农夫原因。

农夫回答说:“我只是个种田人,并不懂得画,但是却很了解活生生的牛。

牛正打架的时候,一定把尾巴紧紧地夹在大腿中间,即使力气很大的人也没有办法把它拉出来。

可是这《斗牛图》上牛的尾巴都举得高高的。

这并不像实际情形!”马知节听了,对这农夫的见识非常佩服。

143.指头画虚谷工指头画,每以巨擘为大笔,食指中指为中笔,无名指小指为细笔,相其机宜,运以神气,高古之致,超出恒蹊,似管城君反让一头也。

前于白门相晤,见示短幅,上自题识,书法苍劲可爱,洵称双绝。

近约庵亦善此法。

东桥有题指墨《渔翁》云:“本朝高侍郎专长指头画,人物花鸟,信手而成,皆有奇趣。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150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150

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符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初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初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国之宝也;礼者,国之华也。

上无礼,无以管下;下无礼,无以事上。

国无礼,莫大于亡国。

何谓仁?仁者爱人。

何谓义?义者正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助读翻译: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此行是否有什么对我国家有益之事?”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只提到‘利’呢?其实仁义才是最重要的。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有利?’大夫们会说:‘如何使我家有利?’士人和普通百姓会说:‘如何使我自己有利?’如果上下都只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仁,是国家的瑰宝;礼,是国家的光彩。

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礼节,就无法管理下位的人;如果下位的人没有礼节,就无法侍奉上位的人。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礼节,最大的危险就是亡国。

那么什么是仁呢?仁就是爱人。

什么是义呢?义就是正直。

大王,其实您所追求的也就是仁义罢了。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有利?’大夫们问:‘如何使我家有利?’士人和普通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有利?’如果上下都只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译文:孟子去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问孟子:“老先生,您不远千里来到这里,难道有什么对我国家有益的东西吗?”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只关心‘利’呢?实际上,仁义才是最重要的。

大王问:‘怎样使我国得到利益?’大夫们会问:‘怎样使我家得到利益?’士人和百姓会问:‘怎样使我自己得到利益?’如果上上下下都只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险。

仁,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礼,是国家的美丽装饰。

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礼节,就无法管理下面的人;如果下面的人没有礼节,就无法侍奉上面的人。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礼节,最大的危险就是灭亡。

文言文助读81至110校对版

文言文助读81至110校对版

文言文助读81.腹䵍大义灭亲墨家有个很有名望的人叫腹䵍,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

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

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

”腹䵍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

‟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

禁绝杀人伤人的人,是天下的大义。

君王即使为此(给我)恩赐,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令。

”腹䵍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已的儿子。

子女,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已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朜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82.闵仲叔辞侯霸太原有个叫闵仲叔的人,世人都说他是有气节的人,即使是周党那样洁身自好的人,也自以为不如闵仲叔。

周党见到闵仲叔吃着豆类食品、喝水,送给他生蒜,闵仲叔接受了却没有吃。

建武年中,闵仲叔受司徒侯霸的征召做了官。

等到他上任,司徒侯霸不谈治国正事,仅仅慰劳他(说些寒暄慰问的话)罢了。

仲叔遗憾地说:“开始受到您的任命时,我又高兴又害怕,现在见到了您,我既没有了兴奋也没了恐惧。

如果您觉得仲叔才智不足以来谈论政事,您就不应该征召我来做官。

既然征召我来却又不用我,是对人认识不清啊。

”于是他辞去官职,扔下一封抱怨信走了。

83.杨震论“四知”杨震小时候喜欢学习……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四次升迁,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

在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深了没有人会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种为人清白的风气留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84. 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181.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

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听,派遣子路去询问那个妇人。

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实在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对的,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182.刺股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归家。

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

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

嫂子不为他做饭。

父母也不与他说话。

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过错啊!”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把几十个书箱打开,找到一部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选择其中重要的反复研读。

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发狠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并给以卿相这样的尊位的呢?”一年以后,他捉摸已经学成,便道:“这次真可用所学的去游说当今的君主了。

”于是他出发了,经过赵国的燕乌集阙,在华丽的殿堂进见赵肃侯,和赵肃侯抵掌而谈,十分投机。

赵王很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授予他相印,并赐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从散横的计谋,来抑制强大的秦国。

183.只许州官放火田登为郡守,恼怒人触犯他的名字,触犯的人都遭到鞭打。

全州城里的人都称“灯”为“火”。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官员在州城里贴出告示,说“本州照例放火三日”。

民间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源于此。

184.武平之猿武平这个地方盛产猿猴,猿猴的毛像金丝一样,闪闪发光,值得观赏。

小的猿猴更加奇特,性格很温驯,但不离开母亲。

按文言文文言文助读翻译

按文言文文言文助读翻译

【助读翻译】
孟子拜访梁惠王,惠王问:“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难道是为了我国的利益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说利益?仁义不也是非常重要的吗?大王问如何使我国利益,大夫问如何使我家利益,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利益,上下都追求利益,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君主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君主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万辆兵车的国家里,一百辆兵车就能夺取;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一百辆兵车就能夺取,这不算多。

如果先讲仁义而后讲利益,那么即使不夺取也不会满足。

子路有听闻,却不能实行,唯恐有听闻。

现在天下的人,都认为不仁义就是利益,而仁义就是不利。

以前齐景公问孔子:‘我想富国强兵,可行吗?’孔子回答说:‘可行。

’‘我想先富国强兵,再教育百姓,可行吗?’孔子说:‘不可。

’如果想富国强兵,那么教育就是利益;如果想先教育百姓,再富国强兵,那么教育就是仁义。

所以说:‘先讲利益而后讲仁义,先讲仁义而后讲利益。

’”。

文言文助读全本翻译

文言文助读全本翻译

夫翻译者,乃通中外、贯古今之技艺也。

自古圣贤,博学多才,所著经典,流传千古。

然语言各异,文字相殊,若欲遍读群书,实非易事。

于是,翻译之作,应运而生。

今吾欲撰《助读全本翻译》,以助学者一窥经典之奥妙。

《助读全本翻译》者,乃将古籍经典之原文,译成现代汉语,便于学者阅读之书也。

翻译之道,贵在忠实原文,不失其真。

故吾辈翻译,必遵古训,恪守信达雅之原则。

夫信者,忠实于原文之意也。

翻译之时,当谨守原文,不增不减,不删不添。

使读者于译文中,仍能感受到原文之韵味。

如《论语》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为:“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此乃忠实原文之意,故曰“信”。

达者,表达流畅,易于理解也。

翻译之时,须使译文符合汉语语法,通顺易读。

如《诗经》中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译为:“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此译文既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语法,故曰“达”。

雅者,文采飞扬,韵味无穷也。

翻译之时,当讲究修辞,使译文具有文学之美。

如《庄子》中云:“逍遥游于天地之间,逍遥游于万物之中。

”译为:“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游荡,在万物之中悠然自得地徜徉。

”此译文既忠实原文,又富有文学之美,故曰“雅”。

《助读全本翻译》之作,旨在为广大学者提供一部便于阅读、理解古籍经典的佳作。

全书分为以下几部分:一、翻译原则。

阐述翻译之信、达、雅原则,使学者明白翻译之道。

二、翻译方法。

介绍翻译之技巧,使学者掌握翻译之法。

三、经典翻译。

选取古籍经典,如《论语》、《诗经》、《庄子》等,进行翻译,使学者一窥经典之奥妙。

四、翻译案例。

分析翻译之实例,使学者领悟翻译之精髓。

五、翻译心得。

总结翻译之经验,使学者受益匪浅。

《助读全本翻译》之作,虽不敢妄自尊大,然亦望能为学者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

愿学者于阅读经典之际,得《助读全本翻译》之助,领略古籍之博大精深,开启智慧之门。

最后,愿《助读全本翻译》之作,如一盏明灯,照亮学者前行之路。

愿学者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智慧,成就一番事业。

《文言文助读》205—210译文

《文言文助读》205—210译文

鬼的地方,假装醉酒,躺在那里等鬼, 鬼的地方,假装醉酒,躺在那里等鬼,结 果还是一个鬼也没见到。一天傍晚, 果还是一个鬼也没见到。一天傍晚,他隔 着林子看到很多磷火,很兴奋地跑过去: 着林子看到很多磷火,很兴奋地跑过去: 还没到那里,磷火就灭了。 还没到那里,磷火就灭了。他很后悔地回 来了。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没有收获, 来了。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没有收获,于 是便停止(捉鬼) 原来鬼欺负人, 是便停止(捉鬼)了。原来鬼欺负人,常 趁人们害怕的时候(出现)。 )。三莽相信 常趁人们害怕的时候(出现)。三莽相信 鬼可以被绑起来,心里已经觉得鬼没有 没有什 鬼可以被绑起来,心里已经觉得鬼没有什 么了不起了,他的这种气焰足以使鬼屈服, 么了不起了,他的这种气焰足以使鬼屈服, 所以鬼反而躲避他。 所以鬼反而躲避他。
道鬼害怕什么? 鬼回答说: 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 唾沫。 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 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 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完全没有声音 声音。 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完全没有声音。宋定伯 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 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 为什么有声音? 宋定伯说: “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是刚刚死变 不熟悉鬼渡水的缘故罢了, 鬼,不熟悉鬼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对我感到奇 怪。” 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了,宋定伯就把鬼 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了, 背在肩上,迅速捉住 捉住他 鬼大声呼叫,声音“ 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声呼叫,声音“咋 的样子,要求放开让他下来, 咋”的样子,要求放开让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 从他。 从他。宋定伯一直到宛县的集市上才将鬼放下在 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掉。 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掉。宋 定伯担心它有变化,朝鬼身上吐唾沫。 定伯担心它有变化,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 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 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于是王 崇说: 宋定伯捉鬼,得到了一千五百文钱。 崇说:“宋定伯捉鬼,得到了一千五百文钱。”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1-250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1-250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1-250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1-250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1-250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
广泛地搞通了众多流派的各家学说。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
27.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但很少有别的爱好。在西京洛阳时,曾对官府中的下属官员说:(我)平生只喜欢读书,坐着就读经史,躺着就读各类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小辞,都从未有片刻不拿书的。谢希深也说,宋公垂一样在史院,每当去厕所,一定夹着书前往。背诵的声音琅琅,远近都能听见,他的好学就像这样。我所以告诉希深说:“我生平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上时,床上时,厕所里时。只有这时才可以构思罢了。”
22、高凤专心致志
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妻子曾到田地(工作),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流走了。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
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所以没有被乡亲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
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一、原文昔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曰:“大夫争于道,曰:‘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曰:“然则何如?”小儿曰:“吾闻之,以德报怨,则怨德矣;以怨报怨,则怨相灭矣。

”孔子曰:“善哉!吾闻之,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德也。

以德报怨,则怨自消;以怨报怨,则怨益深。

”二、助读翻译1. 昔者:从前。

2. 孔子东游:孔子往东边游历。

3. 见两小儿辩斗: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4. 问其故: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5. 大夫争于道:大夫们在道路上争论。

6. 曰:“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说:“我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德行来报答恩德。

”7. 孔子曰:“然则何如?”:孔子说:“那么怎么办呢?”8. 小儿曰:“吾闻之,以德报怨,则怨德矣;以怨报怨,则怨相灭矣。

”:小孩说:“我听说,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相互消除。

”9. 孔子曰:“善哉!吾闻之,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德也。

”:孔子说:“好极了!我听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们有德行。

”10. 以德报怨,则怨自消: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自然会消失。

11. 以怨报怨,则怨益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更加深厚。

三、译文从前,孔子往东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他们回答说:“大夫们在道路上争论,说:‘我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德行来报答恩德。

’”孔子问:“那么怎么办呢?”小孩说:“我听说,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相互消除。

”孔子说:“好极了!我听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们有德行。

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自然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更加深厚。

”。

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适当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位君子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在为别人谋事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是否复习了?”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则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愁。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适当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文言文助读翻译151200

文言文助读翻译151200

151.李广智退匈奴军匈奴大举进入上郡,天子派了一名太监跟从李广,练习军事,抗击匈奴。

太监带领十个左右骑兵,纵马驰骋,看见三个匈奴,就和他们对战;三个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太监,快要杀光他的那些骑兵。

太监逃跑到了李广那(说了这件事),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军中的神射手。

”李广就带领一百多名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人。

三个人因没了马只有徒步前行。

走了十里多,李广命令他的骑兵拉开左右两边的弓,李广自己射击他们三个人:杀了其中的两个,一个活了下来-果然是匈奴军中的神射手。

李广把他捆绑上马之后,看见匈奴有几千骑兵,他们看到李广,认为他是引诱骑兵,都非常惊讶恐慌,赶快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

李广的百余骑兵都很惊恐,想要骑马逃回去。

李广说:“我离开大部队十多里,现在像这样百余骑兵都逃走的话,匈奴一定会马上追赶射尽我们。

现在我们留下,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替大部队引诱他们的,他们一定不敢袭击们我。

”李广命令各位骑兵说:“向前进!”向前走到不到匈奴的军队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下,(李广)命令说“都下马解开马鞍。

”他的骑兵说:“匈奴多而且靠得近,如果有紧急事情发生,怎么办?”李广说:“他们匈奴以为我们会逃走,现在都解开马鞍表示不逃走,用这个方法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了。

”于是匈奴都不敢出击。

有骑白马的将领出来巡视他的军队,李广上马和十多个骑兵奔跑射击匈奴的骑白马的将领,然后又返回到原来的军队中。

解开马鞍,命令士兵都放任马躺在地上。

这时适逢黄昏,匈奴军队始终以为他们的行为很奇怪,不敢出击。

到了半夜,匈奴兵又认为汉军在附近肯定有埋伏的军队,想要趁晚上消灭他们,(因此)匈奴都领着军队撤退了。

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

152.贾诩论战曹操连续攻打张绣,一天早上带领军队撤退,张锈亲自追赶曹军。

贾诩对张锈说:“不可以再追了,如果再追赶的话一定会被打败的。

”张锈不听从(他的话),带领士兵和曹操交战,大败回去。

贾诩对张锈说:“现在赶快再去追,再去交战一定可以胜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一轴鼠画东安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怪,意动用法),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之)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喜欢画画,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142.农评《斗牛图》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胄《斗牛图》。

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

公疑之,问其故。

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

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出:使动用法)。

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

”公为之叹服。

注:唐朝画家戴嵩向来以画牛著称。

他的画牛和韩干的画马同样著名。

合称“韩马戴牛”。

译文:马正惠公曾经珍视自己所收藏的戴嵩的《斗牛图》。

有一天,他把这幅《斗牛图》放在大厅前晒太阳。

一个前来缴租税的农夫,看见了这幅图,偷偷地笑起来。

马知节在旁觉得很奇怪,便问农夫原因。

农夫回答说:‚我只是个种田人,并不懂得画,但是却很了解活生生的牛。

牛正打架的时候,一定把尾巴紧紧地夹在大腿中间,即使力气很大的人也没有办法把它拉出来。

可是这张《斗牛图》上牛的尾巴都举得高高的。

这并不像实际情形!‛马知节听了,对这农夫的见识非常佩服。

143.指头画苏虚谷工指头画,每以巨擘为大笔,食指中指为中笔,无名指小指为细笔,相其机宜,运以神气,高古之致,超出恒蹊,似管城君反让一头也。

前于白门相晤,见示短幅,上自题识,书法苍劲可爱,洵称双绝。

近约庵亦善此法。

东桥有题指墨《渔翁》云:“本朝高侍郎专长指头画,人物花鸟,信手而成,皆有奇趣。

如《初平叱石成羊》,如《海神吐雾成市》,奇奇怪怪,有笔墨所不能到者。

然苍莽无余,细润不足,未若此《渔翁》,须眉隐约,有江湖散人趣。

而浓柳垂阴,微波生浪,钓竿鱼具,蒻笠棕蓑衣,色色精巧。

使俗手为之,恐鼠须细笔,未必若此生动也。

”因叹天地一指,生出如此奇巧,而我十指如铁,且不能握管作画,奈何。

俗传:“一人遇吕师,指石成金。

师问汝欲金否?其人曰:‘不要师金,只要师一指’”我亦不愿得约庵画,只愿得约庵一指。

译文:苏虚谷擅长画指头画,常常把大拇指当作粗毛笔,食指和中指当作中毛笔,无名指和小指当作细毛笔,观察它时机适宜的时候,用精神气息运作(画画),高超傲古的情趣,超出了常法,好像是毛笔反过来让它一头。

先前我(与他)在白门相互会面,看见展示的短幅画,直到在上方书写的题识落款,书写的章法苍老挺拔值得喜欢,确实称得上(书与画)双绝。

近来魏约庵也擅长这种方法作画。

陆东桥在魏约庵的指头画《渔翁》上题识说:‚本朝的高侍郎专门擅长画指头画,人、物、花、鸟,随手就能画成,都富有不寻常的趣味。

比如《初平叱石成羊》,比如《海神吐雾成市》,新奇怪异的样子,有些是毛笔用墨也所不能办到的。

然而空阔无边没有多余,细致装饰不足,不像这幅《渔翁》,胡须和眉毛隐隐约约,有种江湖闲散之人的趣味。

并且浓密的柳树垂下的树阴,细微的水波生起波浪,垂钓的竹竿和捕鱼用具,用竹编制的斗笠和用棕编制的蓑衣,各种景色精致灵巧。

假使一般画者来画它,恐怕像老鼠的胡须他用细笔来画,也未必会像这般生动。

‛因此(我)感叹天地间的一根手指,就能产生像这样奇异灵巧的画,然而我的十根手指像铁指一样,而且还不能握住毛笔作画,怎么办呢。

凡俗间流传:‚有一个人遇见吕师,(吕师)会指石成金。

吕师询问你想要金子吗?那个人说:‘不要吕师的金子,只要吕师那能够指石成金的手指。

’‛我也不愿意得到约庵的指头画,只愿意得到约庵那能够画出指头画的手指。

144.林之栋画兰林之栋善画兰,好游,闻兰所在,则必大寻之。

樵者或告:“某山大壑中,常闻兰花气特多,茅棘虎豹,不可行。

”林乃募壮士,执刀矢火攻,具裹粮,鸣金入深谷中,若当劲敌者。

至则兰叶长丈许,花大如掌。

自是,所画兰益奇变。

译文:林之栋擅长画兰花,喜欢游览,凡是听说哪里有兰花的,就必然要花大力气去寻它。

有砍柴的樵夫告诉他:‚在某个大山沟中,经常闻到兰花的香气特别浓,但是荆棘丛生,虎豹横行,不能去。

‛林之栋于是召集一些壮士拿着刀箭和取火的东西,准备了干粮,敲锣打鼓进入到深谷之中,就像面临大敌一样。

到了后,看到的兰花,叶子就有一丈多,花和手掌一样大。

从此以后,他所画的兰更加变得令人称奇。

145.逸马杀犬于道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 “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 ”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译文:欧阳修在翰林院时,常常与同院他人出去游玩。

一次,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

欧阳修说:‚你们试着写一下这事。

‛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另一人说:‚有马逸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笑说:‚让你们修史的话,一万卷也写不完。

‛那二人说:‚那你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

‛那二人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

146.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臣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

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上起战国,不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译文:我先前奉命收集编写历代君臣的事迹,后又奉圣旨赐名为《资治通鉴》,现在已经编写完毕。

想我天资愚笨学识粗疏,学问和术业研究荒疏,所做的事情,都在别人之下,惟独对以前的历史,稍微进心学习,从小到大,爱读而不厌倦。

每当忧虑自司马迁、班固以来,(著史)文字繁多,布衣士人,(尚且)不能读尽;更何况对于皇上来说,日理万机,哪有空闲时间将其读尽?我经常自己暗自度量(或:我常常不自量力),想删繁就简,列举纲要,专门捡取关系国家兴亡、百姓生计,良善的可以用做表率(或:法则),邪恶的可以用做警戒(或:教训),写成编年一书,使历史先后有序,粗细不杂。

……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计1362年,修订成294卷。

147.蒲松龄博采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甖(yīn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于)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之)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chǎn)。

译文: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创作这本书时,(他)每到清晨就拿一个大磁罂,里面装者苦茶,而且还拿一包淡巴菰,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

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说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给人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作罢。

每听说一件好玩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

像这样历经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

148.王勃拟腹稿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舌耕。

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掩面而卧。

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

”译文:所到之处,都有人请他写文章,作为润笔的钱物绸缎积累了很多。

别人说他是用心来编织,用舌来耕种。

每当他写碑文或赞颂辞时,就先磨好数升墨,拿被子盖住脸躺着,(一旦灵感来了,)他突然起来,一挥而就,从不修改。

当时人们说他是在腹中打好了草稿。

149.一举而三役济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

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

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

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译文:祥符年间,皇宫中失火,(烧毁了很多宫室)。

当时,丁晋公主管修复被烧毁的宫室,他担心修复被烧毁的宫室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取土。

他就命令工人挖掘四通八达的大道来取土,没有几天,那些四通八达的大道都成为深沟。

于是他就又命令挖开汴河的大堤,让汴河的水灌入深沟中,然后让各地运竹木的排筏以及用船运输的各种建筑材料,都从深沟中运到宫门前。

宫室修复以后,他再让人将废弃的砖瓦杂土填充到深沟中,将深沟恢复成四通八达的大道。

他的这项措施一举解决了取土、运料和处理垃圾三件事,总计节省的费用要用亿万来计算。

150.曹玮诱敌曹玮在镇戎,尝出战少捷,侦虏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

西番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行愈缓,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西番军将至,逆使人谓之曰:“番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憩士马,少选决战。

”番心方苦疲,皆欣然,严军而歇。

良久,玮又使人谕曰:“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番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番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少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吾以此敢之。

”译文:曹玮驻守边镇防御外寇,有一次和敌人交战,刚刚取得初步胜利,探子回报说敌人已经走远,于是曹玮就命令部下驱赶牛羊辎重等战利品班师,为此整个队伍秩序大乱,不成阵营。

看到这个情形,有部属深感忧虑,对曹玮说:‚战场上牛羊能派上什么用场呢,不如放弃这些东西,赶紧整饬部队纪律回营去吧。

‛曹玮不予理睬。

西番族士兵本来已经撤退到几十里外,听说曹玮因为贪图战利品而导致师容不整,连忙回师进行偷袭。

曹玮的部队前进得更慢,沿途见到一处有利的地形,于是停下来等待西番的军队。

西番兵快到的时候,曹玮竟然大违常理地派人迎上去告诉他们说:‚你们行军这么长的时间,一定人困马疲,我不想乘人之危,你们不如先休息一下,我可以稍候片刻再与你们决一死战。

‛西番士兵正为疲困忧虑,听此一说,无不面露喜色,主将令队伍排好阵形,就地休整。

过了好一会儿,曹玮才派人通告:‚如果你们休息好了,就开战吧。

‛于是,对阵双方都鸣金击鼓开始了杀伐,一个回合下来,把西番兵打得落花流水,曹玮这时才命令手下将士放弃牛羊战利品回师。

他沉着地对手下人解释道:‚我知道西番兵疲惫不堪,于是故意装出贪图小利的样子引诱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