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肃礼县大河边草原的现状与治理

合集下载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草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发展,草原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文将对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草原资源。

一、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放牧: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加,草原被过度放牧已成为普遍现象。

过度放牧不仅使得草原植被受到破坏,还导致了草原土壤的退化和水土流失,加速了草原的退化进程。

2.草原资源过度利用: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对草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导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断裂和破坏。

大面积的开垦和矿产资源的开采,使得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3.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在草原建设过程中,人类活动导致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水源的减少、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平衡。

二、对策分析1. 加强草原保护意识:要解决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提高人们对草原保护的意识。

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开展关于草原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民众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2. 合理开展放牧活动:在牲畜放养的管理方面,要合理规划牧场的放牧时间和放牧强度,防止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原退化,同时还可以通过科学的草原植被恢复工程来改善草原的生态环境。

3. 加强监管措施:在草原建设中,应加强相关监管措施,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草原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杜绝违规开采矿产资源、非法开垦草地等行为。

4. 科学规划草原建设项目:在开展草原建设项目时,要合理规划项目的范围和规模,充分考虑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5.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草原生态环境,应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实施保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等措施,逐步恢复草原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结语草原是我们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甘肃省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甘肃省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摘要: 文章 主要 论述 了甘肃省 草原生 态环境 存在 的突 出问题 , 分析 了存在 这些 问题 的主要 原 因, 并提
出 了治理 草原退 化的一 些对策 , 以供 草原 生 态和保护 方 面的政府 决策者参考 。 关键词: 甘 肃省 ; 草原 生 态 ; 环境保护 ; 治理 对策
中图分 类号 : ¥ 8 1 2 . 6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3 8 8 7 ( 2 0 1 7 ) 0 4 — 0 0 6 4 — 0 4
物提供 特殊 的栖 息环境 。保 护好甘肃省 草原生 态 , 对全 国经济 、 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 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
戟、 天仙 子 、 骆驼蓬 等有毒植物 。由于毒草生 长旺盛 , 密
度过大 , 以致于最终变成 了灾害 。据统计 , 甘肃省有 9 0 % 以上 的草原 因优 质牧草 产量 下降 而 出现不 同程 度 的退
上最 令人 头疼 的毒 草——乌头 。乌头毒性极 强 , 牛羊吃
收稿日斯 : 2 0 l 7 _ o 如2 2
源 区。在 甘肃省 的河西 走廊 , 由于气候 干旱 , 地 质松散 ,
加之 荒漠受 到破坏 和退 化 , 仅存 的植 被 , 早就 丧 失 l r 锁
住土壤的功能 , 形成了沙尘源区。多年来 , 河西绿 洲 肿 J 着被荒漠吞噬的威胁。河西 5 市是我 国荒漠化发 展最 强
甘肃省是全 国六 大草原牧 区省 份之一 ,有天 然草原
了就会 中毒死 亡。这里 曾经是优 质草原之一 , 但近 年来 出现 了大面积退化 ,有毒有害植 物乘机扩大 了领地 , 渐 渐变成 了草原上 的优势物种 。它们不但贪婪地汲取 上地 的 营养 , 还 像恶 性肿瘤 一样 , 让大 部分 原有 的植 物 缺 少养 分和光照而慢 慢地死去 。其 中 , 最典 型的有光果 火

持之以恒推进甘肃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保护

持之以恒推进甘肃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保护

持之以恒推进甘肃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保护作者:张谦元来源:《人大研究》 2019年第8期持之以恒推进甘肃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保护张谦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甘肃大力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但是,由于甘肃自然环境条件差,干旱缺水、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且任重道远。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推进甘肃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保护。

一、甘肃生态环境所处的重要地位和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必须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保护。

甘肃地处西北,是祖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区。

生态环境是统一有机体,维护国家生态环境的整体建设要求必须加强甘肃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同时,由于甘肃经济长期发展滞后,改善民生的问题多、发展任务重,而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环境问题,充分认识和把握发展和环境的矛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破解环境压力和困境,开创和探索一条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

无疑这也是甘肃当前和今后发展首先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此必须坚决摒弃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因为任何随意的开发破坏必然影响到生态平衡,以至于带来生态灾难。

要坚持和维护国家整体生态发展观,坚持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千古事业。

二、坚持绿色发展,让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并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使甘肃走出发展困境,走出一条科学合理、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长期发展潜质的道路。

推进甘肃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首先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

对甘肃这样一个生态脆弱地区,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让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地方整体规划开发有机统一,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根本性变革,并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是陆地上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等问题。

为了恢复草原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天然草原土地管理是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关键。

土地退化是目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需要加强土地管理,控制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以及非法砍伐等行为。

加强草地保护和恢复,采取合理的草地轮牧制度,保持牧草的生物多样性和草地生态功能。

进行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是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关键。

水土流失是天然草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导致土地退化和植被退化。

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包括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进行草地生态水文调控等措施。

加强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是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生态系统功能是保持草原生态环境良好状态的关键,包括水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等。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植被保护和恢复以及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等治理对策,可以有效地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健康状态。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也有助于促进可持续的草原经济发展。

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都应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天然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是维持人类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生态环境现状是严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草地退化、草地覆盖率下降草原生态系统以草本为主,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草地覆盖率下降,草地退化情况日益严重,产生严重的生态后果。

二、生态系统失衡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着敏感的生态平衡,而过量的人类干预以及大规模的环境变化,使草场动植物物种重组,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受损。

三、草原生境污染严重由于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加深,草甸覆盖下的草场和丰富的动植物群落受到了化学污染、气候变化和其他恶劣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变得短缺和失去原有的生态适应性,对生态系统的恢复产生一定的阻碍。

四、人类活动加剧随着草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也得到了增长,如建设公路、牧场、矿山等开发活动,人们的经济活动加剧,对草原环境的破坏就变得更加严重。

一、加强草原保护和管理政府和公民应共同关注和保护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环境管理和保护,加强草地利用和管理,提高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意识到草原生态环境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合力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类干预。

二、应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通过生态环境监测,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研究,探究草原动植物群落的特征,发现其存在问题,相应的拟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治理方法。

三、加强草原可持续利用草原生态系统是没有界限的,而我们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启示是不可避免的,能否改善未来草原生态环境的未来与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加强草原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化草原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草原的生态经济价值。

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采用互动式的环境骑行、户外环保营地、草原生态科普等形式,推广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行动的自发性,营造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在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土地沙漠化、过度放牧和人为破坏是当前草原建设中的主要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推广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模式。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重建破坏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可以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经济的双赢局面。

草原的生态恢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为草原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草原建设、问题、对策分析、土地沙漠化、过度放牧、人为破坏、应对措施、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恢复、合理利用资源。

1. 引言1.1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随着近年来对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草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土地沙漠化问题是草原建设中的一大隐患,大面积的退化土地严重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过度放牧问题导致草原植被受损,土壤侵蚀加剧,草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人为破坏问题也是草原建设中的重要难题,如乱砍滥伐、荒地围垦等行为加剧了草原资源的稀缺性和脆弱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

要加强土地保护和治理,推动草原生态修复和恢复。

要合理规划和管理草原资源利用,遏制过度放牧和破坏行为。

需要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还需要推动草原生态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草原生态恢复和保护是当务之急,只有通过合理利用资源、科学管理草原生态系统,才能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提供持续稳定的生态服务。

2. 正文2.1 土地沙漠化问题土地沙漠化是草原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草原土地的退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近年来草原退化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草原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牲畜过度放牧草原上的牲畜数量过多,过度放牧导致草根过度剪切,影响草原的生长和再生能力。

同时,大量牛羊粪便的排泄也污染了草地环境,促进了草原退化。

2. 草原开垦过度大规模开垦草原用于农业生产会直接破坏草原生态环境,导致土地沙漠化和草原水源的减少。

随着草原开发的不断深入,草原生态系统的机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动物死亡率高、植被退化加速。

3. 水土流失严重草原地区的降水量较少,土壤质量也比较差,水土流失现象十分普遍,严重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不仅使草地退化,同时还会对下游灾害管理、农业生产等造成不利影响。

二、对策建议制定合理的牧区划分和畜牧放牧计划,加大草原管理和生态修复力度,避免畜牧业过度放牧。

同时,适当调整畜牧品种和数量,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原资源,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 草原开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草原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草畜关系,坚持先发展牧业后发展农业的方针,采取节本增效、循环利用的措施,实现草畜的有机循环。

保护好草原生态,控制草原开垦的规模,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及时对重点治理区域进行监督和有针对性的治理,修整低效果林区和荒草地。

完善降雨收集利用设施,降低水土流失破坏,保障草原生态环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 实施退耕还草政策实行全面的草地保护政策,加强草原生态修复,推进草地改良和退耕还草工程,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推广以生态为基础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综上所述,草原建设中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必须采取科学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加强生态素养宣传和教育,动员广大群众和企业共同参与草原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保持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为今后的草原保护和生态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草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被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对于维持农畜牧业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发、非法采挖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草地退化、土壤侵蚀、水资源减少、物种减少以及干旱化等。

恢复和治理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

通过建立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时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植被覆盖率、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状况等指标。

在此基础上,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评估,明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要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修订完善现有的草原法,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明确责任主体和各方的权责。

加强对非法采挖、过度放牧等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切实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需要加强草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通过种草、造林等措施,加强草原的植被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草地退化和风沙流动。

要加强草原土壤保护工作,通过合理施肥、土壤改良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

第四,要加强草原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加强草原水资源的监测和测量,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确保草原的水量充沛。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禁止非法采水等行为,减少水资源的损耗。

第五,要加强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草原的濒危动植物物种,保护其生存环境。

加强对濒危物种的监测和保护,禁止乱猎、非法捕捞等行为。

恢复和治理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牧民等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监测评估工作,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才能实现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占据了广阔的土地面积,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草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

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

同时,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草原退化、草原灾害频发和草原生态功能减弱,威胁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问题意义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成为当前草原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草原面临着城市化、农业化、工业化的冲击,导致草原生态环境破坏,草原资源受到破坏和过度开发。

草原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影响,草原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一些濒危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决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恢复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原资源,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必须加强草原建设问题意义的认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促进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动草原建设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2. 正文2.1 草原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分析草原生态环境破坏是草原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大规模的草原开垦和城镇化进程导致了草原土地的大量破坏和土地退化。

草原植被被大片破坏,草原地面被覆盖,生态平衡被破坏,造成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破坏。

过度放牧和草原资源利用不合理也是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

大量草原被过度放牧,导致植被退化,土地侵蚀和草原生物多样性减少。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

甘肃草原保护与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探析

甘肃草原保护与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探析

甘肃草原保护与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探析摘要:甘肃省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有草原总面积0.18亿hm2。

近年来,甘肃省日益重视草原保护建设,不断加强保护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甘肃草原生态整体退化的趋势还没有彻底改变,也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力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分析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措施,落实政策,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关键词:草原;保护;问题;建议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与森林一起构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甘肃拥有天然草原0.17亿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40 %。

甘肃天然草原大多分布于甘南高原、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及北部沙漠沿线一带。

甘肃草原类型较多,在全国统一划定的18个类中,甘肃就有14个。

全省天然草原牧草群落组成共有7科250属951种,其中以禾本科牧草的经济价值和作用最为突出。

在全省88个草地型中,以禾本科为建群种组成的就有32个,占草原型总数的36.40 %。

全省约有48 %的天然草原年降水量在400~250 mm之间,约有37 %的年降水量在250 mm以下,干旱是影响草原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1 甘肃草原保护与建设面临的问题甘肃草原保护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全省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草原生产能力偏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草原牧区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没有得到根本提高,草原保护建设还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把农业仅仅理解为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和肉蛋奶,没有大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草原在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从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筹考虑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在工作中没有树立起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观念,保护建设草原的责任意识不强,对草原进行掠夺式经营,重视追求草原的经济效益,忽视其生态和社会功能。

1.2 草原政策落实不力有些地方没有把草原承包政策像耕地承包政策一样去执行,全省承包草原面积仅占草原总面积的77.20 %,部分半农半牧县的草原没有承包到户,草原还存在吃“大锅饭”现象。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天然草原是地球上最为原始、最为宝贵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维系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进行治理。

一、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土地退化严重,草原面积减少。

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导致草原退化严重,生态系统失衡。

草原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草原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特有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3. 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严重。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水资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原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

土壤侵蚀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导致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正在面临严重的危机,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治理。

为了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以下对策进行治理: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护天然草原生态环境。

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天然草原的保护力度,依法严格保护和管理天然草原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特有物种和珍稀物种。

2. 严格控制开发活动,限制过度开垦和放牧。

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控制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的现象,减轻草原生态系统的压力,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

3. 加强水资源管理,防止草原水资源短缺。

加强对草原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开展水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短缺现象的发生。

4. 加强科学研究,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

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力度,探索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对策,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工作。

礼县草场退化现状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礼县草场退化现状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61
维普资讯


C Y UUU A E M O X Y
2 年1 第 0第 0 期总1 8 蝴 革 与| 业。 I - 牧・
实管 、建 、用的统一协调是 防止草场 退化的关键措施 。 3 加强 鼠虫害 的监测 预报工作 。提 高准确 度 ,采 取 . 2 有 效 的防治 措 施 ,把 鼠虫 害 的危 害 控 制在 最 低 限度 , 保 持草地 生态平衡 。 33 根 据草 场退 化 程度 和实 际条 件 ,采 取 围栏 封 育 , .
草场类型,其中疏林草场处于森林演替阶段 ,为不稳 定群 落 ,但 由于 自然 因素 和长 期人 为 因素 ( 砍伐 、滥
挖乱 垦等 )破坏 ,致 使疏林 草 场面 积锐 减 ,山地灌 丛 草甸草场 面积 近乎绝 迹 ,而 向其他 草场 类 型过渡 ,或 由杂毒 草代替 。
1 草 场植物群 落发 生演 变 . 2
为 4万 多公 顷 ,占全 县 总草 场 面积 的 3.%,严 重制 4 5 约着 礼县 草地畜 牧业 的健康 和可持 续发展 。
1 草场 退化现 状
1 草场 类型发 生 明显 变化 . 1
据 调查 ,全县 鼠虫 害成灾 面 积达 1 万公 顷 ,分布
较 广 的害 鼠主要有 中华 鼢 鼠和黑线 鼠 ,平均 鼠群 密度 2 0只 / 顷 ,平均 土丘 密 度 17个 / 顷 ,土丘 覆盖 公 8 公
维普资讯
与 牧 o 第 第6 言 2年1 1 0 期总 4 8 期
C YYX U A EUU O M


船Bg国

万 豪 ,刘 育新
礼县 ( 甘肃省礼县草原监理站 ,甘肃
国台国留臼国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天然草原是由大面积的草地、草原植被和动物群落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已经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对策。

应加强对天然草原的保护意识培养。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对草原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管理能力,推动他们转变生产方式,减少对草原的破坏。

要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制度。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和义务,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管理和监督,严禁非法采矿、滥伐乱砍和非法放牧等行为。

建立健全草原土地承包和管理制度,合理划定草原资源的界限,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对草原的保护。

要加强天然草原的恢复和治理工作。

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措施,加强草原生态系统的复建和恢复,增加草原的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加强对草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四,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动草原生态环境的创新和发展。

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研究和监测,掌握草原生态系统变化的动态和规律,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治理效果。

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取国际经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工作。

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提高全球范围内对天然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已经受到严重破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恢复治理对策。

加强对草原保护意识的培养,建立健全的草原保护制度,加强草原的恢复和治理工作,加强科研力量,推动创新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浅谈有效加强草原管理的措施

浅谈有效加强草原管理的措施

浅谈有效加强草原管理的措施草原是大自然的宝库,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草原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过度放牧、草原退化、草原火灾等问题频发,给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有效加强草原管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合理放牧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控制过度放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根据草原资源的生长情况和草原蓄草量确定放牧的范围和时间。

2. 实施草地轮牧,利用多块草场进行轮流放牧,使得每块草场都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生长。

3. 制定放牧禁区,对于草场中一些脆弱的地段或者重要的植被区域,可以设立放牧禁区,限制牲畜的放牧范围。

二、推动草原生态修复草原退化是草原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积极推进草原植被的恢复工程,引种适宜的牧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2. 实施退化草原的补播,通过人工手段进行草原植被的复壮。

3. 加强退化草原的保护,禁止野火和放牧等行为对草原的进一步破坏。

三、科学防治草原火灾草原火灾是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破坏因素之一,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治草原火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火灾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通过科技手段提前发现和预警草原火灾。

2. 推动建立健全的草原火灾防控制度,对于易发生火灾的区域,可以加强巡逻和防范措施,如设立防火道、安装防火设施等。

3. 积极进行草原火灾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对于火灾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强生态补偿政策为了激励草原保护者,促进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的开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有关单位和个人在草原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

2. 将草原保护与农牧业生产相结合,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生态补偿政策,激励农牧民通过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获取经济收益。

3. 推动草原生态保护管理的制度建设,确保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和落实。

浅谈甘肃礼县大河边草原的现状与治理

浅谈甘肃礼县大河边草原的现状与治理

2 2 1 草原 的利用 。 .. 适宜开始和结束放牧的时期 。 在牧 草开始返 青经 1  ̄2 后 开始放牧 。该 区以禾草 为 主 5 0d 的放牧地在禾草开始抽 茎 : 以莎草科为 主的草地在分蘖
水 利 天 地 . 0 7. . 2 0 2
[] 佩 成. 2李 论人 水 和谐 [] 中 国 水利 , 0 0 1. J. 2 1, 9
[] 雷. 0 0 全 国水 利 工 作 会 上 的 讲 话 . 5陈 21年 .
2 1 草 原 的 管 理 . 2 1 1 强化 政 策措 施 . 强 行 政 推 动 。 须 要 贯 彻 落 实 .. 加 必 好 国 家 和 省 上 的 有 关 政 策 ,调 动 广 大 农 户 保 护 建 设 草 原 , 发利用草原 , 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开 发 2 12 界 定 草 原 界 限 , 定 草 原 权 属 。 定 草 原 界 限 是 .. 确 界 保 护 建 设 利 用 草 原 的前 提 ,鉴 于界 定 问 题 涉 及 外 县 , 建 议 由县 政 府 去 解 决 。 2 13 开 展 草 地 承 包 , 确 经 营 主 体 。 原 承 包 经 营是 .. 明 草
12 草原 退化严 重 . 121 草原产草量下降, .. 载畜能力降低 。目前平均6 7 6m 产 草量 20k , 18 8 g 与 9 6年相 比 , 下降 了 4 . 0 , 9 1% 理论 载
畜 量 由 18 年 的 0 1 单 位 / 6 2 96 .8羊 6 7 ,下 降 至 0 1 羊 m .1 单 位 / 6 。降低 的 3 . 0 。 67 , m 8 9 % 12 2 草 质 下 降 , 丛 平 均 高 度 仅 为 5 7a , 物 群 .. 草 ~ m 植

甘肃草原保护建设暨草产业开发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甘肃草原保护建设暨草产业开发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甘肃草原保护建设暨草产业开发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近年来,甘肃草原保护建设和草产业开发依靠政策带动、项目拉动、科技驱动、法制推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天然草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改善,草原承包经营稳步推进,草原法制建设明显加强,草原灾害防控能力不断提高,草原科技支撑作用有效发挥,草产业开发和秸秆养畜进展良好。

但是,必须看到,甘肃草原保护建设和草产业开发任重道远,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有必要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1问题分析1.1思想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对草原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清,对中央和省上出台的有关草原保护建设的方针政策落实不力;没有树立起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观念,不能放宽视野、创新思路,跳出草原研究推动草原工作,在草原保护建设上做到内外结合,工作陷入被动。

1.2草原投入严重不足我省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草原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地方财力有限,加之草原地区农牧民收入较低,地方财政及农牧民投向草原保护建设的资金很少,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主要依靠国家扶持,造成草原牧区基础设施落后。

据估算,近3a全省草原投入每年每667m2达不到1元,远不能满足草原保护建设的需要。

1.3天然草原退化严重全省草原普遍存在超载过牧,一般在30%以上,严重的高达50%以上;一些牧区牲畜生产周期长,羊出栏在4a以上,牛的出栏在6a以上,过度浪费草原资源,草原放牧压力很大;草原鼠虫危害比较严重,危害面积达0.82千万hm2,占可利用草原面积一半多。

由此导致全省90%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1/3以上的草原出现严重退化,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1.4草原承包不完善在牧区还有部分草原没有承包到户,而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由于人多草原少,基础条件较差,草原承包落实不够好。

有些地方还存在吃草原“大锅饭”的现象,由于界限不清,易发纠纷,影响了草原承包的落实;还有一些地方将草原划为林地、荒地,严重损害了农牧民承包草原的合法权益。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天然草原是指由天然植被覆盖的广阔地域,草原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对维系地球生态平衡、保持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天然草原面临着各种挑战,生态环境状况明显下降,需要采取紧急的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状况现状不容乐观。

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采集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草地土壤质量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

为了恢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保护意识和法治建设。

加大对天然草原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公众对草原的保护意识。

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草原的保护。

建立科学可行的放牧制度。

合理划定放牧区域,合理安排放牧时间和放牧量。

以保护草原生态为前提,推动放牧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土壤保护。

加强对草原水资源的保护,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避免土壤退化和草原荒漠化。

加强生态补偿和经济转型支持。

政府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草原保护和恢复工作进行经济激励。

推动经济转型,鼓励发展可持续的草原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加大对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力度,深入了解其生态特点并探索恢复治理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加强技术支持,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推动恢复治理工作的实施。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加强保护意识、科学规划、多方合作,才能实现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天然草原的保护和恢复贡献自己的力量。

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草原生态保护是我国独特的生态工程之一,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草原生态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就草原生态保护的现状来看,我国拥有世界上第三大草原,草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草原资源非常丰富。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正面临较大的威胁。

一方面,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砍滥伐等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导致了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使得草原面临水资源减少、草原草食动物数量下降的困境。

存在问题方面,草原生态保护仍然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法机制。

因为我国草原分布广阔,种类繁多,监管难度较大,且存在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导致一些非法开发、破坏行为屡禁不止。

其次是草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利益,人们常常选择以牺牲草原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破坏问题愈发突出。

再次,公众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弱,草原生态保护缺乏社会参与度。

很多人对于草原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认知不足,容易忽视自己的行为对草原生态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可以改善草原生态保护的状况。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力度。

采取科学的管理规划,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草原环境的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重罚,形成有效的合力,确保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生态旅游业、草原畜牧业等与草原生态相协调的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积极探索适合草原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模式。

此外,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丰富多样的公众参与形式,如宣传教育、科普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提高公众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认知度,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草原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草原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度放牧、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草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关的对策。

一、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草原建设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放牧压力过大,导致草原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源保护功能下降,甚至导致草原退化。

2.草地退化草地退化是另一个严重影响草原建设的问题。

草地退化主要是由于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草原的生态平衡。

3.生态环境恶化草原建设中,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人为活动、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草原生态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二、对策分析1.加强生态保护意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源自人类的活动,我们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推行生态保护,做到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大力倡导环保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共同为草原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合理调控放牧针对过度放牧的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控制草原放牧的数量和密度,合理分配草场资源,避免过度放牧,保护草原植被的生长,维护草原生态平衡。

3.推广生态农牧业推广生态农牧业是解决草原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对策。

通过推广生态农牧业,引导农牧民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牧产业,提高农牧业的可持续性。

4.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对于草原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工作,需要政府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草原地区的农牧民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5.加强科学研究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深入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生态环境变化的规律,探索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为草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甘肃礼县大河边草原的现状与治理

浅谈甘肃礼县大河边草原的现状与治理

浅谈甘肃礼县大河边草原的现状与治理摘要:甘肃礼县大河边草原处于一种只利用不建设的状态,必须进行科学的综合治理。

关键词:大河边草原;管理滞后;退化严重;草原承包;划区轮牧;封育;补播;保护甘肃礼县的上坪乡境内有集中连片的草场1.37万hm2,即大河边草原,它西部与陇南市宕昌县的2万hm2草原相连,北部与定西市岷县的2.67万hm2草原相连。

境内年平均气温7 ℃,年均降雨量500 mm,无霜期170~180d。

海拔2 600~3 550 m的草原属亚高山草甸草原类,2200~2 600 m的属山地草甸草原类。

草原型主要有“莎草科+杂类草型”和“莎草科+禾本科+杂类草型”两种类型。

土壤属于山地草原土壤。

1 存在的问题1.1 草原管理滞后1.1.1 草原界限不清。

按1978年版闾井草原图标示,属礼县上坪乡的草原面积有1.37万hm2,但岷县闾井马场出示的草原图标示,该草原属于岷县闾井马场。

1.1.2 外来放牧户逐年增加,难以管理,在目前放牧家畜总量中,外来放牧户放牧量达到5.82万羊单位,占放牧总量的75 %。

1.2 草原退化严重1.2.1 草原产草量下降,载畜能力降低。

目前平均667 m2产草量280 kg,与1986年相比,下降了49.10%,理论载畜量由1986年的0.18羊单位/667 m2,下降至0.11羊单位/667 m2,降低的38.90 %。

1.2.2 草质下降,草丛平均高度仅为5~7 cm,植物群落中优质牧草比例减少,杂草与毒害草增多。

1.3 草原保护与建设严重滞后该区域草原基本上未采取休牧、禁牧、划区轮牧等保护草原的具体措施,草地围栏,草地人工改良,饲草料基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空白。

总体来看,处于一种只利用不建设的状态。

根据2008年草原生产能力测定,平均667 m2产草量为280 kg,按55 %利用率折合饲草资源总量为8.70万羊单位。

目前仍以传统的放牧为主,放牧家畜主要是牛,羊,还有马类家畜及少量的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甘肃礼县大河边草原的现状与治理
摘要:甘肃礼县大河边草原处于一种只利用不建设的状态,必须进行科学的综合治理。

关键词:大河边草原;管理滞后;退化严重;草原承包;划区轮牧;封育;补播;保护
甘肃礼县的上坪乡境内有集中连片的草场1.37万hm2,即大河边草原,它西部与陇南市宕昌县的2万hm2草原相连,北部与定西市岷县的2.67万hm2草原相连。

境内年平均气温7 ℃,年均降雨量500 mm,无霜期170~180d。

海拔2 600~3 550 m的草原属亚高山草甸草原类,2200~2 600 m的属山地草甸草原类。

草原型主要有“莎草科+杂类草型”和“莎草科+禾本科+杂类草型”两种类型。

土壤属于山地草原土壤。

1 存在的问题
1.1 草原管理滞后
1.1.1 草原界限不清。

按1978年版闾井草原图标示,属礼县上坪乡的草原面积有1.37万hm2,但岷县闾井马场出示的草原图标示,该草原属于岷县闾井马场。

1.1.2 外来放牧户逐年增加,难以管理,在目前放牧家畜总量中,外来放牧户放牧量达到5.82万羊单位,占放牧总量的75 %。

1.2 草原退化严重
1.2.1 草原产草量下降,载畜能力降低。

目前平均667 m2产草量280 kg,与1986年相比,下降了49.10%,理论载畜量由1986年的0.18羊单位/667 m2,下降至0.11羊单位/667 m2,降低的38.90 %。

1.2.2 草质下降,草丛平均高度仅为5~7 cm,植物群落中优质牧草比例减少,杂草与毒害草增多。

1.3 草原保护与建设严重滞后
该区域草原基本上未采取休牧、禁牧、划区轮牧等保护草原的具体措施,草地围栏,草地人工改良,饲草料基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空白。

总体来看,处于一种只利用不建设的状态。

根据2008年草原生产能力测定,平均667 m2产草量为280 kg,按55 %利用率折合饲草资源总量为8.70万羊单位。

目前仍以传统的放牧为主,放牧家畜主要是牛,羊,还有马类家畜及少量的猪。

放牧时间为每年的4-10月。

草原处于过渡利用状态。

2 草原的综合治理
2.1 草原的管理
2.1.1 强化政策措施,加强行政推动。

必须要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上的有关政策,调动广大农户保护建设草原,开发利用草原,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2 界定草原界限,确定草原权属。

界定草原界限是保护建设利用草原的前提,鉴于界定问题涉及外县,建议由县政府去解决。

2.1.3 开展草地承包,明确经营主体。

草原承包经营是党在牧区的一项基本政策,草场承包可以调动农牧民建设草原的积极性,解决超载放牧的有效办法。

应按照农业部《关于推动草原承包经营的意见》和“到户承包,长期使用”的原则,先试点,再推广,逐步把草地承包给农户进行经营。

2.2 草原的改良利用和建设
2.2.1 草原的利用。

适宜开始和结束放牧的时期。

在牧草开始返青经15~20 d后开始放牧,该区以禾草为主的放牧地在禾草开始抽茎;以莎草科为主的草地在分蘖停止或叶片长到成熟大小时,便是放牧适宜开始的时期。

结束放牧时期应在入冬前植物停止生长的25~30 d之前,以便植物有足够的时间积累供越冬和翌年春天萌发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放牧后牧草剩余(留茬)的高度不低于2~3 cm。

适宜放牧次数为2~4次。

适宜的载牧量按草地利用率为55 %,1 a放牧天数170 d来算:如果是奶牛应为2 476~4 643头,1岁以上的青年牛和马应为4 643~6 190头(匹),1岁前犊牛为7 428~12 380头,绵羊为26 529~46 426只,羔羊为61 902~92 853只。

如果超负荷的放牧,就造成产量下降或草地迅速退化。

该区目前的状况,适宜采用划区轮牧的方法。

利用围栏划分为许多小区,这样能够均匀地、有计划地利用牧草,减少牧草消费,因而,可比自由放牧提高载畜量25 %~40 %。

牧草有了轮休,有利于牧草的再生、复壮与更新,提高草地产量。

一般轮牧时,可经适当安排,使用一地段放牧不要超过6 d。

2.2.2 草原的建设。

该区某些植被退化严重的地方应采用封育和补播的方法,建立保护围栏,或由专人看管,这期间不利用。

一般在每年5月前后,用人力、畜力或地面机械补播一些草木樨或红豆草、紫花苜蓿等优良牧草。

2.2.3 草原的保护。

该草原上栖居着老鼠、兔子啮齿动物,它们繁殖力很强,
其啃食牧草、挖掘洞穴、破坏植被,致使草地遭受损毁。

可以用杀鼠剂来防治此类鼠害。

在草原感染锈病时,可用0.50 %~1 %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或用0.30~0.80度的石硫合剂来防治。

该区草原上还生长如一支黄花、问荆、独行菜、狼毒等有毒的草,随着草地的过渡利用,这种毒草逐渐增多,降低了牧草的质量,应采用人工拔除或药剂清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