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的形态特征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蛙的内脏解剖
• 蛙类口咽腔
内鼻孔
耳咽管孔
耳咽管孔 喉门 舌
犁骨齿 食管开口
声囊口
• 蛙类口咽腔具两对孔、犁齿和肌肉质的舌。 • 口咽腔内具有内鼻孔、耳咽管孔、喉门和食管开口。
• 蛙类捕食动作 肌肉质舌伸出→卷住昆虫→舌收回至口咽腔
• 六、呼吸系统
• 两栖类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不发达)。 • 有内鼻孔的出现。在喉头气管室中具有声带,这是陆生脊
• 脊髓:具有脊椎动物首次出现的腹正中裂 ,具颈膨大和 腰膨大
• 脑神经:10对;
• 脊神经:第一对脊神经由寰椎和第二椎骨间的椎间孔穿出, 其分支往前分布到舌肌及部分肩肌,支配舌的运动;前三 对神经形成臂N丛,支配前肢,后四对(7,8,9,10)形 成腰荐N丛(后肢)
• 植物性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 ㈠脑部特点
五部脑
大脑:出现了原脑皮 间脑:不发达 中脑:视叶发达 小脑:不发达 延脑:第四脑室顶壁下陷形成菱窝
Ⅷ
基本结构(神经系统仍处于与鱼类相似的较低水平)
• 脑:大脑具原脑皮;间脑背面正中具松果体,背侧部具丘 脑(视丘),前下方为下丘脑(视交叉、脑漏斗及脑垂体 等);中脑背部具一对视叶,腹面为大脑脚 ;小脑具菱 形窝 。
• 喉门开启,将空气吸入肺 内行肺呼吸。
• 腹壁肌肉收缩、口底下降 和肺脏的弹性完成呼气。
肺
外鼻孔
吸气
入肺
咽呼吸
呼气
• 七、循环系统
• 包括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 ㈠心血管系统 心脏
心血管系统 血管
心房:2个 心室:1个 动脉圆椎 静脉窦
出现分隔
血液
蝾螈的品种、外形特征和分布.
蝾螈的品种、外形特征和分布蝾螈又称火蜥蜴,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
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也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
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他们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
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一、火蝾螈火蝾螈分布于欧洲中部和南部的高山森林中,因为在凉爽的森林里可以找到遮荫和潮湿的栖息地。
由于喜欢藏身在枯木缝隙中,当枯木被人拿来生火时,它们往往惊逃而出,有如从火焰中诞生,因而得名。
火蝾螈与大多数两栖类一样是偏向夜行性的动物,它们夜里出来,通常是在雨后去捕食像蚯蚓这类的猎物。
它们在陆地上交配,但是雌性火蝾螈在池塘和溪流里产下幼螈。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其它威胁,火蝾螈总数量在下降。
图1 法国火蝾螈二、泥螈泥螈亦称泥小狗,因其能像小狗一样汪汪叫而得名。
泥螈是最大的一类蝾螈,成体体长约20~60厘米。
体色为灰色或棕色,间有稀疏的浅黑色斑点,尾鳍呈赤黄色,头和躯干扁平,尾侧扁,腿粗短,有四趾。
泥螈最容易被辨认,因为它们有三对鲜红的、浓密的外鳃,终身保留。
它们分布于北美东部,栖息在湖泊、池塘、河流和溪流的底部,从来不离开水,以小动物或其它水生动物的卵为食。
图2 泥螈三、斑点钝口螈斑点钝口螈身上最显著的特征是明亮的黄色斑点,它们大部分时间都隐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它们分布于加拿大东南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
研究发现斑点钝口螈的数量总体上比较稳定,但它们对生态变化很敏感。
某些栖息地水的酸度增强、栖息地的丧失和宠物贸易导致斑点钝口螈的数量减少。
图3 斑点钝口螈四、帝王蝾螈帝王蝾螈是伊朗的特有物种,属于比较稀有的小型蝾螈类,其身上花纹最特别,黑白花的底色上搭配上橘色的四肢、腹部和背脊线,十分吸引人,在宠物贸易中的价位也是蝾螈中比较高的品种。
帝王蝾螈在互联网上的交易频繁使其数量的下降率已经高达80%,同时,野外数量急剧减少,人工养殖难度又比较高,需要23摄氏度以下的温度才能存活,因此恐怕有灭绝的可能。
【课外阅读】蓝尾蝾螈
蓝尾蝾螈蓝尾蝾螈是中国大陆西南地区特有的品种,身体腹部具有橘红色的斑纹,身体背部和体侧大部分为黑褐色,混杂有不规则的深色斑点,尾部侧扁而具有蓝色的色彩,故被称为蓝尾蝾螈。
本种的生态习性资料并不多,目前仅知分布在贵州和云南地区。
主要栖息在中高海拔山区沟渠或静水域,周围有水草覆盖生长的岸边附近活动,有时在春季也会出现在水稻田等环境。
夏季繁殖,冬季则会休眠以度过寒冬。
由于分布范围狭小,受到栖息地破坏和污染等因素影响,族群数量不多,因此已被列为重点保护的珍贵物种。
蓝尾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
蓝尾蝾螈中国大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1.5米。
雄螈一般85 mm 左右,雌螈100 mm左右。
头较扁平;身体腹面有橘红色斑纹,尾部末端常为蓝色,散有不规则的黑色和棕色斑点。
栖息于海拔1700-2600m的山地或平坝,以水栖生活为主。
皮肤较粗糙,头、背、体侧及尾满布较大疣粒;枕部“∨”形隆起与背脊棱相连,直达体后端常于水沟水塘内活动早春季节在稻田里也常发现。
繁殖季节在6-7月。
分布于滇中、滇北等地区。
蓝尾蝾螈中雄螈一般85mm左右,雌螈100mm左右,头较扁平;吻端钝圆,突出于下唇;吻棱较明显,鼻孔近吻端,吻长略大于眼径;口裂恰在眼后角后下方;上、下颌有细齿,犁骨齿两列成’∧’状,前端在内鼻孔之间的水平部位会合,后端斜向外;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相连,两侧游离。
前肢细长,且较后肢细弱,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重叠或达对方的掌踱部;指4,指长顺序3,2,4、l;外掌突明显;锥状5趾,趾长顺序孰4, 2、又1,第三,四趾几等长,内踱突不甚显著,外踱突明显成锥状。
皮肤较粗糙,头、背、体侧及尾满布较大疣粒;枕部’∨’形隆起与背脊棱相连,直达体后端;咽喉部有颈褶及细疣粒,胸腹部较光滑,有细横皱纹。
蓝尾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
东方蝾螈
(概述图参考来源: )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东方蝾螈(7张)成体:雄螈全长66毫米,雌螈80毫米左右。头部平扁,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吻棱较明 显,颊部略斜出;鼻孔近吻端,鼻间距小于眼径或眼间距,眼径与吻长几相等;上唇褶在近口角处较显;犁骨齿 列呈“八”形;舌小而厚,卵圆形,约占口腔底面的1/2左右,两侧游离。躯干浑圆,背脊平扁或略隆起。四肢 细长,前肢前伸时指端达鼻孔;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相互重叠;指趾细长而略扁,末端钝尖,基部无 蹼;指长顺序为3、2、4、1,趾长顺序为3、4、2、5、1,第三、四趾几等长;内外掌、踱突略显或不显。尾侧 扁,尾长略短于头体长,尾高与头高几相等;尾背、腹鳍褶较平直,尾末端钝圆。皮肤较光滑,背面满布细小痣 粒及细沟纹;耳后腺发达;枕部有不清晰之“V”形隆起,其后有弱的脊棱。腹面光滑,颈褶明显。
该螈在室内的产卵行为,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对褶合拢在泄殖孔部位,静止片刻,即将卵产 于其问,每产完一次卵,游至水下层稍停片刻后,再游至水面叶间继续产卵,有的可连续产卵5粒,每尾雌螈年产 卵100粒左右,最多达283粒。受精卵一般经15~25天后孵出幼体。幼体出膜2~3天开始捕食,喜食水蚤或水蚯蚓; 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幼体生长快。幼体当年完成变态。
近种区别
近种区别方蝾螈背脊平扁或略隆起;皮肤较光滑,掌突显或不显; 眼后下方无橘红色斑;肛前半部橘红色,后半部黑色。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
东方蝾螈生活于海拔30~1000米的山区,常栖息于水草繁多的泥地沼泽、静水塘、泉水潭和稻田内及其附 近水沟中,一般数量较多。1974年6月7日,在安徽潜山梯田内发现1600余尾,梯田之内侧壁由石头砌成,石头间 隙成为该螈的良好隐蔽场所,一般靠梯田壁侧处较多,田里多有枯叶和杂草,易于隐蔽;该蝾螈行动缓慢极易捕 获。
蝾螈科
Pachytriton brevipes(Sauvage)
分布
• 国内:分布于浙 江、江西、广东、 福建、湖南。 • 国外:越南北部。
形态特征
1. 体长 2. 头部特征 3. 四肢特征 4. 尾部及体色
•雄螈全长155毫米~ 193毫米。 •雌螈160~185毫米。
•头部略扁平,吻端钝 圆,头侧无脊棱,唇褶 发达,犁骨齿列呈 “∧”形。
• 多栖于海拔800米~1700米的 大小溪内。成螈以水栖生活为 主,常隐于溪内石块或石隙间 或在水底石上爬行 。
食性及繁殖
• 成螈捕食蜉蝣目、襀翅目、双 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及其他小 动物。 • 繁殖季节在5~8月,每一雌螈 产卵50粒左右,粘附在石块下,卵 乳白色,直径4.4毫米。
重要性
•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 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 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 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 动物名录 》。
• 皮肤光滑。 • 四肢较短,前后肢贴体相对时, 指、趾端间距超过后足之长度。 • 指4,趾5,第五趾显然短小, 趾侧缘膜较宽。
• 尾与头体长几相等,尾鳍褶、 显著。 • 体背部及两侧棕褐或青黑色, 腹面橘黄或橘红色,周身满布 棕褐色或褐黑色圆点,圆点之 多少,大小、排列疏密有个体 变异。
习性
蝾螈——精选推荐
蝾螈 蝾螈(百度百科) 你知道这是什么外星⼈的⼈吗?现在,我会告诉你......按此在新窗⼝浏览图⽚ 螈已经发现由科学家,它是墨西哥ambistomy的幼⾍。
Ambistomy(Ambystomatidae),家庭蝾螈的。
它包括28种,包括⽼虎ambistoma,⼤理⽯蝾螈,krotovidnayaambistoma,太平洋ambistoma等在北美和中美洲⼴泛。
Ambistoma-陆⽣动物,看起来像⼀个⼤的蝾螈,但较为温和的⾊彩,它必须保持在aquaterrarium50h50h30厘⽶,这应该永远是⽔,庇护所。
按此在新窗⼝浏览图⽚ 在外观上相似,粘到两侧外鳃的⼤蝾螈的蝾螈蝌蚪。
两栖动物和30厘⽶的总长度。
在⼈⼯饲养蝾螈辜负10-12年。
螈是⽆效的,所以他们夫妇只需要30-40升罐,配有⼀个微型压缩机和过滤器。
照明⽔族馆是必需的。
⽔温-室温。
你可以花的经验打开螈在ambistomu。
为了这个⽬的,⽔族馆,在那⾥他住螈,以降低⽔位,直到动物的背⾯将不与所述表⾯接触。
过了⼀会⼉,⽔位仍较低,并提供了⼀??个出路在陆地上(⼀个⾓落⽔族馆提出,把上的⽴场)的动物。
在⼏周内,可能会发⽣的转变,与外部鳃消失螈,颜⾊的变化,⾝体的形状。
按此在新窗⼝浏览图⽚ 美联储螈每周2次蚯蚓,蚊⼦幼⾍可给予⽚⾁或⽣鱼,切成条状。
饿了蝾螈有时缺乏他哥哥的腿或尾巴,甚⾄可能咬掉了⼀块旋转像鳄鱼,⽽不是让⼀块⽛齿的。
然⽽,这些两栖类有再⽣失去的⾝体部位的能⼒,所以经过⼀段时间的腿或尾巴长出来。
Ambistom饲料蚯蚓,蛞蝓,蟋蟀,蟑螂,蚱蜢等。
昆⾍⼏丁质不紧。
按此在新窗⼝浏览图⽚ 蝾螈繁殖圈养在寒冷的季节(春季或秋季),当温度下降的⽔(10-12度),在激励的性质重现冷融⽔弹簧的池塘,在他们居住的蝾螈外观。
求偶和产卵发⽣在晚上,男性躺在地上的⼏个精荚,收集了⼥性。
施肥螈内部。
受精后,雌扣眼鸡蛋。
成长螈的后代,你必须设置推迟到另⼀艘船在⼀个恒定的曝⽓鸡蛋。
蝾螈和大鲵的区别
蝾螈和大鲵的区别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也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大鲵别称娃娃鱼、人鱼、孩儿鱼等,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下面跟农村养殖网一起来看一看蝾螈和大鲵的区别吧!蝾螈和大鲵的科属区别1、蝾螈:蝾螈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有尾目、蝾螈亚目、蝾螈科两栖动物。
2、大鲵:大鲵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有尾目、隐鳃鲵亚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两栖动物。
蝾螈和大鲵的形态区别1、蝾螈:蝾螈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体全长61~155毫米,头部扁平,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
2、大鲵:大鲵是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蝾螈和大鲵的食性区别1、蝾螈:蝾螈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主要食昆虫,蠕虫、蜗牛和一些小动物,包括它们的同类。
像其他两栖动物一样,养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会进入冬眠状态。
2、大鲵: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
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
蝾螈和大鲵的毒性区别1、蝾螈:蝾螈极小的腺体里还含有一种致命的细菌,并且能利用这种细菌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就是河豚毒素,当蝾螈受攻击时,会立即分泌这种致命的神经毒素,让对手吃不了,兜着走。
蝾螈生理学
蝾螈生理学蝾螈,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两栖动物。
它们通常生活在湖泊、溪流和湿地等水域环境中。
蝾螈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这使得它们成为研究生物适应能力和进化的重要模式动物之一。
蝾螈的皮肤是它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蝾螈的皮肤非常光滑,能够有效地吸收水分和氧气。
它们的皮肤上分布着许多小孔,这些小孔能够通过皮肤表面的细小凸起物来打开和关闭。
当蝾螈处于水中时,这些小孔打开以吸收水分和氧气;而当蝾螈处于陆地上时,这些小孔关闭以防止水分的流失。
蝾螈的皮肤还能够分泌一种叫做黏液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使得蝾螈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自如地活动。
蝾螈的呼吸系统也是其生理学特点之一。
蝾螈有两种呼吸方式,一种是通过皮肤进行气体交换,另一种是通过肺进行呼吸。
在水中,蝾螈主要通过皮肤进行呼吸,皮肤上的小孔能够吸收水中的氧气。
而在陆地上,蝾螈则主要通过肺进行呼吸。
蝾螈的肺相对较小,但结构精细,能够高效地吸收氧气。
蝾螈的呼吸系统的这种适应性使得它们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并且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蝾螈的消化系统也有其独特之处。
蝾螈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组成。
蝾螈主要以昆虫、蠕虫和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它们具有强大的捕食能力和消化能力。
蝾螈的口腔内有锐利的牙齿,能够迅速咬碎猎物。
在消化过程中,蝾螈的胃腺会分泌一种消化液,这种消化液能够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颗粒,以便于吸收养分。
蝾螈的消化系统的这种特点使得它们能够高效地获取能量,并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蝾螈的生殖系统也是其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蝾螈的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道和生殖器官等。
蝾螈的生殖系统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雄性蝾螈的生殖腺为两个睾丸,而雌性蝾螈的生殖腺为两个卵巢。
蝾螈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内受精实现的,雄性蝾螈会将精子传递给雌性蝾螈,雌性蝾螈会将受精卵产生在水中。
蝾螈的生殖系统的这种特点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进行繁殖,并保证后代的繁衍。
总的来说,蝾螈的生理学特点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并且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自如地生活。
蝾螈的品种简介
蝾螈的品种简介
蝾螈
蝾螈的外形与蜥蜴非常相似,但体表没有鳞片,有些人愿意饲养他们为宠物,也有很多动物园展示它们当观赏动物。
它们主要是靠皮肤来吸收水分的,过于寒冷的季节它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蝾螈又称火蜥蜴、在侏罗纪中期演化的两栖类中其中的一类。
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现有6种及亚种,均分布于亚洲东部。
日本有剑尾蝾螈和红腹蝾螈两种。
中国有4种及亚种,以东方蝾螈分布最广,常见于华东和华中地区;蓝尾蝾螈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见于贵州水城;楚雄亚种见于云南中部;呈贡蝾螈仅见于云南呈贡。
类蝌蚪两栖动物。
中文学名:蝾螈
中文别名:火蜥蜴、水八狗、四足鱼、潜水狗。
英文名:Salamander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phylum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两栖纲(Amphibia)
亚纲:滑体亚纲(Lissamphibia)是两栖纲现存的唯一个亚纲。
目:有尾目(学名Caudata)
亚目:蝾螈亚目(Salamandroidea)俗称火蜥蜴
科: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
种: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
分布: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蝾螈和大鲵的区别
蝾螈和大鲵的区别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也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大鲵别称娃娃鱼、人鱼、孩儿鱼等,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蝾螈和大鲵的区别吧!蝾螈和大鲵的科属区别1、蝾螈:蝾螈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有尾目、蝾螈亚目、蝾螈科两栖动物。
2、大鲵:大鲵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有尾目、隐鳃鲵亚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两栖动物。
蝾螈和大鲵的形态区别1、蝾螈:蝾螈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体全长61~155毫米,头部扁平,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
2、大鲵:大鲵是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蝾螈和大鲵的食性区别1、蝾螈:蝾螈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主要食昆虫,蠕虫、蜗牛和一些小动物,包括它们的同类。
像其他两栖动物一样,养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会进入冬眠状态。
2、大鲵: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
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
蝾螈和大鲵的毒性区别1、蝾螈:蝾螈极小的腺体里还含有一种致命的细菌,并且能利用这种细菌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就是河豚毒素,当蝾螈受攻击时,会立即分泌这种致命的神经毒素,让对手吃不了,兜着走。
2、大鲵:大鲵无毒,生活环境较为独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每个洞穴一般仅有一条。
大鲵,小鲵,蝾螈辨认几诀窍
3、行动:大鲵行动迟缓;小鲵行动较快。
4、颜色:大鲵全身颜色相同,腹部没有红色斑纹;蝾螈腹部有红色斑纹;小鲵全身颜色也相同,但尾巴占全身长1/2。
5、四肢:大鲵四肢短小,小鲵、蝾螈四肢较长。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大鲵具有极大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因此近年来乱捕滥猎杀大鲵的现象日益猖獗,在加上栖息地的破坏,丧失和减少,导致野生大鲵种群破碎,种群数量锐减,分布范围缩小,个体小型化,许多原有的分布区已经绝迹,使得大鲵处于濒临灭绝境地,我国已经将其列为二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IUCN/SSC)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均将大鲵受威胁现状列为极危(CR)等级。目前,全球范围内对濒危野生动物的有 效保护方式有两种途径。一是就地保护(in-situzoneconservation),也就是在濒危野生动物的原牺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践证明,就地保护目前是最有效的野生动物保护方式。二是迁地保护(ex-situzoneconservation),也就是开展濒危野生动物的人工驯养繁殖、人工流放,它能够使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加,在通过野外流放/放生,能够使野生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基于大鲵在我国的形状及国际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方式,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放面: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目前大鲵驯养繁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大鲵的原生态,仿生态和人工驯养繁殖3种基本模式。其中前两种模式是留坝其汉中市在全国属首创,这两种驯养繁殖模式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并对于大鲵种质资源的保护非常有效。项目的实施也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陕西省实施(渔业法)办法》、《陕西省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暂行办法》均鼓励开展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工驯养繁殖工作。基本以上技术条件与法律依据,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蝾螈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蝾螈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的蝾螈的外形与蜥蜴非常相似,但体表没有鳞片,有些人愿意饲养他们为宠物,也有很多动物园展示它们当观赏动物。
它们主要是靠皮肤来吸收水分的,过于寒冷的季节它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动物知识,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蝾螈品种简介蝾螈又称火蜥蜴、在侏罗纪中期演化的两栖类中其中的一类。
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现有6种及亚种,均分布于亚洲东部。
日本有剑尾蝾螈和红腹蝾螈两种。
中国有4种及亚种,以东方蝾螈分布最广,常见于华东和华中地区;蓝尾蝾螈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见于贵州水城;楚雄亚种见于云南中部;呈贡蝾螈仅见于云南呈贡。
类蝌蚪两栖动物。
中文学名:蝾螈中文别名:火蜥蜴、水八狗、四足鱼、潜水狗。
英文名: Salamander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纲:两栖纲(Amphibia)亚纲:滑体亚纲(Lissamphibia)是两栖纲现存的唯一个亚纲。
目:有尾目(学名Caudata)亚目:蝾螈亚目(Salamandroidea)俗称火蜥蜴科: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种: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
分布:北半球的温带区域蝾螈形态特征蝾螈有一个长长的尾巴,它们的视力都比较差,因此在捕食的时候只吃活饵。
成年的蝾螈体长约为61~155mm之间。
它们的皮肤比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
蝾螈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
蝾螈的头部扁平,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
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
蝾螈的介绍
蝾螈的介绍蝾螈身长不足10厘米,而尾巴则可以长达30厘米,体色通常是棕黑色,也有黄色或其他颜色的。
头部扁平,四肢细弱,尾巴侧扁,幼体有外鳃,有看起来象4条腿似的肌肉,但成体主要还是以肺呼吸。
成体为躯体短肥,四肢很细,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前肢较后肢更为发达,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仅相遇,掌部外侧明显向外翻出,而且左右肢有明显的互相缠绕现象。
皮肤光滑,体背腹面满布扁平的疣。
头部扁平,尾侧扁。
躯干前段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在躯干和尾的腹面也有许多疣。
体背面呈棕黑色或黑褐色,上面满布黑痣,头部及四肢有不规则的黑斑,咽喉部有大的黑斑。
雄性个体大于雌性,颜色也较鲜艳。
繁殖时期腹部有明显的皱褶和绒毛,有利于繁殖。
多栖息在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其中常见的有北方的蓝尾蝾螈,分布在东北地区,尤其在河北、辽宁、吉林长白山等山区的阔叶林较常见;长尾蝾螈,分布在中国各地的湖泊和池塘中,尤其以四川、云南等地的种类最多,数量也最大;云斑蝾螈,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尤其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种群最多,因为其尾部的黑斑比其他种类更明显。
蝾螈是两栖动物,生活在淡水和咸水的交汇处。
多数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但也有一些生活在水里或在水域附近陆地上。
喜欢有遮蔽的环境,一般在水边的树根下或石下进行栖息。
多数蝾螈是肉食性动物,以蠕虫、蜗牛、昆虫、小鱼、蝌蚪等为食,也吃植物的茎和叶,偶尔也吃水生植物。
人工饲养时,可投喂昆虫、小鱼、蝌蚪、乳鼠等,也可用水龟饲料或小鱼小虾等人工配合饲料。
蝾螈能耐低温,当水温在15 ℃时仍能正常生活,但如果水温突然升高,就会死亡,因此越冬期间的水温应控制在25~28 ℃之间,并要加强饲养管理。
蝾螈是冷血动物,身体表面没有任何可以储存热量的地方,到了冬天要靠晒太阳以提高体温,所以应该养在室内朝南的地方。
在室内饲养的话,还应注意经常给它们换水,每周至少换水一次,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另外,蝾螈有打呼噜的声音,养在室内的话要注意控制好饲养密度,不要过于拥挤,否则会导致蝾螈缺氧死亡。
蝾螈
先观察蝾螈的外部形态,它由头、 先观察蝾螈的外部形态,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 躯干、四肢和尾5 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 厘米。皮肤裸露, 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 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 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 块。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 后肢五趾, 间无蹼,尾侧扁而长。 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在水底和陆上 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 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 雌雄区分 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 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 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 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 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 毛状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 无明显乳突。 无明显乳突。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 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 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 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蝾螈亚目】有尾目的大多数成员属于蝾螈亚目,这个亚目代表有尾目中 蝾螈亚目】有尾目的大多数成员属于蝾螈亚目, 比较进步的成员,均为体内受精,其中有些成员为胎生或卵胎生, 比较进步的成员,均为体内受精,其中有些成员为胎生或卵胎生,有部分 成员终生保持幼体形态。蝾螈亚目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美洲。 成员终生保持幼体形态。蝾螈亚目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美洲。 鳗螈科】鳗螈科有2 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东北部, 【鳗螈科】鳗螈科有2属3种,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东北部,其中大 鳗螈身长接近一米,小鳗螈身长约70厘米,而拟鳗螈身长只有25厘米。 70厘米 25厘米 鳗螈身长接近一米,小鳗螈身长约70厘米,而拟鳗螈身长只有25厘米。鳗 螈是有尾目中最奇特的一类,身体细长,没有后肢,外形似鳗, 螈是有尾目中最奇特的一类,身体细长,没有后肢,外形似鳗,终生有外 并可能是体外受精,其中大鳗螈和小鳗螈有三对鳃裂, 个手指, 鳃,并可能是体外受精,其中大鳗螈和小鳗螈有三对鳃裂,4个手指,而 拟鳗螈只有一对鳃裂, 个手指。鳗螈终生水生, 拟鳗螈只有一对鳃裂,3个手指。鳗螈终生水生,生活于流动缓慢的浅水 有时上岸,在干旱时身体分泌粘液形成与非洲肺鱼类似的硬茧。 中,有时上岸,在干旱时身体分泌粘液形成与非洲肺鱼类似的硬茧。鳗螈 是高级类型还是原始类型尚不明确,有时被单列为一个亚目。 是高级类型还是原始类型尚不明确,有时被单列为一个亚目。 两栖鲵科】两栖鲵科为中生水生的大型蝾螈,终生有鳃或者鳃裂, 【两栖鲵科】两栖鲵科为中生水生的大型蝾螈,终生有鳃或者鳃裂,身体 细长似鳗而又被称为刚果鳗螈,四肢微小而不易被注意到。特产于北美洲, 细长似鳗而又被称为刚果鳗螈,四肢微小而不易被注意到。特产于北美洲, 生体细长似鳗,四肢很小。两栖鲵科仅分布于美国东南部, 生体细长似鳗,四肢很小。两栖鲵科仅分布于美国东南部,由1属3种,这 三种的脚趾数分别不同,其中一趾两栖鲵身长只有30厘米, 30厘米 三种的脚趾数分别不同,其中一趾两栖鲵身长只有30厘米,而二趾两栖鲵 和三趾两栖鲵身长超过一米。 和三趾两栖鲵身长超过一米。 洞螈科】洞螈科是终生保持幼体形态的水生蝾螈,长有外鳃。 【洞螈科】洞螈科是终生保持幼体形态的水生蝾螈,长有外鳃。洞螈科有 种包括欧洲巴尔干半岛的洞螈和美国东部和中部的5种泥螈。 2属6种包括欧洲巴尔干半岛的洞螈和美国东部和中部的5种泥螈。洞螈身 长不到30厘米,由于生活于洞穴中,身体呈粉红色,眼睛则隐藏在皮肤下, 30厘米 长不到30厘米,由于生活于洞穴中,身体呈粉红色,眼睛则隐藏在皮肤下, 如果离开洞穴受到阳光照射身体会呈黑色而回到洞穴中则恢复成浅色。 如果离开洞穴受到阳光照射身体会呈黑色而回到洞穴中则恢复成浅色。泥 螈中的斑泥螈身长可以超过40厘米而其它4种泥螈身长不到28厘米。 40厘米而其它 28厘米 螈中的斑泥螈身长可以超过40厘米而其它4种泥螈身长不到28厘米。
蝾螈和大鲵的科属区别有什么不一样?
蝾螈和大鲵的科属区别有什么不一样?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也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大鲵别称娃娃鱼、人鱼、孩儿鱼等,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蝾螈和大鲵的区别吧!娃娃鱼图片1、蝾螈:蝾螈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有尾目、蝾螈亚目、蝾螈科两栖动物。
2、大鲵:大鲵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有尾目、隐鳃鲵亚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两栖动物。
蝾螈和大鲵的形态区别1、蝾螈:蝾螈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体全长61~155毫米,头部扁平,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
2、大鲵:大鲵是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蝾螈和大鲵的食性区别1、蝾螈:蝾螈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主要食昆虫,蠕虫、蜗牛和一些小动物,包括它们的同类。
像其他两栖动物一样,养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会进入冬眠状态。
2、大鲵: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
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
蝾螈和大鲵的毒性区别1、蝾螈:蝾螈极小的腺体里还含有一种致命的细菌,并且能利用这种细菌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就是河豚毒素,当蝾螈受攻击时,会立即分泌这种致命的神经毒素,让对手吃不了,兜着走。
金麒麟蝾螈
金麒麟蝾螈俗称:金麒麟俗名:金麒麟蝾螈别名:红瘰疣螈、当地人叫国盖。
中文学名:细痣疣螈拉丁学名:Tylototriton shanjing属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
食性捕食:蚯蚓、蜈蚣、步行虫、蜗牛等为食。
地理分布: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印度、泰国、缅甸等地,在我国分布于云南(沪水、丽江、车里、保山、施甸、腾冲、永德、龙陵、盈江、陇川、景东、景洪、双柏、绿春、新平、建水)、广西(桂林)等地。
繁殖方式卵生。
习性栖息于海拔1000-2400米的山林及稻田附近。
后肢推动身体前进,腹部拖着地。
5-6月间繁殖,卵产于水中,附着在水草上,幼体生活在水中,当年“变态”后在陆地上生活。
体形特征雄性体长为13厘米,雌性体长为14厘米。
头部扁平,躯干圆,尾部侧扁,尾末端薄而钝圆。
吻端钝圆,上下颌有小细齿。
舌小近圆形,前后与口腔底部粘连,两侧游离。
四肢发达,后肢略长于前肢,前肢四指,后肢五趾。
全身布满?粒,腹面光滑。
沿体侧有排列规则的球形瘰疣,每侧有12-16枚,最后3-4枚在腿后的肛部两侧。
背部和体侧呈棕黑;头部、四肢、尾部和肛周以及嵴棱和瘰疣均为棕红色或棕黄色,腹面颜色较浅,以棕黑色为主。
中国民间常用红瘰疣螈治疗小儿疳疾等病症。
其除去内脏的干制品称“蛤蚧”,可入药,又以其色斑艳丽,活体也被出售饲养观赏,因此目前数量急剧减少,而且它肉质鲜美,有很强的经济价值。
本种在云南西部分布较广,数量也较多,除去内脏的干制品称“蛤蚧”。
又以其色斑艳丽,活体也被出售供饲养观赏,因此,数量急剧减少。
加以人口增长,大事开发山区,其栖息环境日益缩小,作为传说的中药成分被大肆捕猎,当地居民将干制品入药治病。
也影响其数量,极需加以保护。
除去内脏的干制品称“蛤蚧”入药性味归经:咸,平。
归肺、肾经。
功效: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应用:1、肺虚咳嗽,肾虚作喘,虚劳喘咳。
本品兼入肺肾二经,长于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咳,为治多种虚证喘咳之佳品。
写蝾螈长相的文章
醉美故事
蝾螈的样貌
蝾螈是一种迷人的两栖动物,其独特的外观和生物特征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是对蝾螈外貌特征的详细描述:
1.头部:蝾螈的头部相对较大,呈现出略微扁平的形状。
眼睛圆而明亮,犹如两颗明亮
的珍珠,具有非常高的警觉性。
鼻孔位于头部两侧,使得蝾螈能够在各种环境中都保持清晰的视野。
2.身体:蝾螈的身体呈现出扁平的形状,通常较为肥硕,有助于在水中游泳。
身体的颜
色因种类而异,有的呈现出绿色或棕色,有的则是黑色或灰色。
皮肤上通常有斑点或条纹,有助于在环境中进行伪装。
3.四肢:蝾螈具有强壮的四肢,适合在水中游泳。
前肢较短,后肢较长,使得它们能够
在水中迅速移动。
在陆地上,蝾螈的四肢也有助于它们在地面上爬行。
4.尾巴:蝾螈的尾巴长而细,有助于在水中保持平衡和游泳。
尾巴的长度因种类而异,
有的较短,有的则较长。
5.舌头:蝾螈的舌头非常灵敏,可以捕捉到水中的微小生物。
舌头的动作非常迅速,使
得蝾螈能够在水中捕捉到猎物。
总的来说,蝾螈是一种非常独特而美丽的生物,其外貌特征充分适应了它们的生活环境。
无论是欣赏还是研究蝾螈,都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
1/ 1。
蝾螈的饲养—蝾螈的基本知识
生活习性
大多数成年的蝾螈白天躲藏起来,晚上才出来觅食。 有些则在繁殖季节才从地底下出来,或者是到温度和湿度 适合于它们生存的时候中,才会露面。有些种类的蝾螈, 特别是性于无肺螈科的蝾螈完全是陆栖动物,它们远离河 流和池塘的日子
生长繁殖
交配 而蝾螈雄雌间的交配行为亦相当特殊的,雄性个体会将其 精液包在一个如胶囊般的精荚中,当排出体外时便会在短 短的时间内由雌体吸入体中,以完成交配行为;出生的卵 粒如青蛙卵,在外围有如胶状物质缠裹保护,以使幼体能 安然的度过发育前期。而陆栖型与水栖型的交替则发生于 部分的种类,因为栖息环境的改变而造成其外型与色彩上 的改变。
生活习性
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 附近。10月到次年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 眠。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底栖, 爬行缓慢,很少游泳。多在水底觅性
蝾螈主要食昆虫,蠕虫、蜗牛和一些小动物,包括它 们的同类。像其他两栖动物一样,它们养靠皮肤来吸收水 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它 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生长繁殖
受精 原始形式的蝾螈(如隐鳃鲵亚目)繁殖的形式是体外受精。
一些较高形式的蝾螈则是体内受精,在这种形式下,雌性 蝾螈通过自己的泄殖腔开口把雄性蝾螈排泄的精子包囊吸 入体内。大多数蝾螈在水中繁殖,也有一些,如大部分无 肺螈科的种类在陆地上繁殖。
分布范围
蝾螈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它们 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虎螈主要生活在北美,最常见的种类生活在墨西哥,身长在 二十五厘米左右。
外形特征
蝾螈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体全长 61~155毫米。头部扁平;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 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 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 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 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 蹼,尾侧扁而长。
蝾螈是娃娃鱼吗
蝾螈是娃娃鱼吗
不是。
蝾螈是指的蝾螈亚目、蝾螈科、蝾螈属动物,身体丰满,呈圆筒形,与爬行类的蜥蜴很像。
娃娃鱼一般指的大鲵,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
蝾螈与娃娃鱼长得非常相似,因此有不少的人看到它会误以为是娃娃鱼,但其实蝾螈带着剧毒,常常隐藏在比较潮湿的地方生活,许多两栖动物都具有再生的能力,而蝾螈的再生能力也是非常的强的,它具有完整的器官功能。
但是在天然的环境中蝾螈已经处于即将要灭绝的地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蝾螈的形态特征
蝾螈
蝾螈有一个长长的尾巴,它们的视力都比较差,因此在捕食的时候只吃活饵。
成年的蝾螈体长约为61~155mm之间。
它们的皮肤比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
蝾螈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
蝾螈的头部扁平,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
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
蝾螈犁骨齿呈“∧”形,唇褶较显,前颌骨1枚,鼻突中间无骨缝;上颌骨和翼骨均短,二者相距远。
基舌软骨有1对指状突,2对角鳃骨均骨化或仅有1对骨化,上鳃骨仅1对。
幼体有平衡枝,外鳃3对,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鳍褶低而平直。
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
霸王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2.3米。
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
它与蛙类不同,一生都长着一条长尾巴。
它的四肢不发达,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
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产卵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