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蝾螈

合集下载

大鲵生活习性

大鲵生活习性

大鲵,又称中国鲵或大蝾螈,是一种生活在中国的特殊两栖动物。

它们属于蝾螈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

大鲵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生活习性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鲵的生活习性。

1. 栖息地与分布大鲵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区。

它们常见于湖泊、沼泽、溪流和水塘等淡水环境。

这些区域通常具有适合大鲵生存的温暖和湿润条件。

2. 外貌特征大鲵是一种巨大的两栖动物,体长可达50厘米以上。

它们拥有圆背和扁平的身体,背部呈暗绿色或灰褐色,身体上布满突出的皮肤褶皱。

这些褶皱使得大鲵表面看起来有如坚实的“甲壳”。

此外,大鲵还有发达的四肢,可以用来游泳、爬行和跳跃。

3. 食物与捕食方式大鲵是肉食性动物,以昆虫、蠕虫和小型水生动物为食。

它们通常在夜间或黄昏活动,利用敏锐的嗅觉和视觉来寻找猎物。

一旦发现猎物,大鲵会迅速伸展舌头,并利用粘液将猎物固定住,然后一口吞下。

4. 繁殖行为大鲵的繁殖行为十分有趣。

通常在春季或夏季,雄性大鲵会寻找合适的繁殖地点并发出召唤声来吸引雌性。

交配时,雄性会游向雌性并用前肢握住雌性的身体。

雌性则会产卵并将其粘附在水草或岩石上。

卵经过一段时间后孵化,孵化出的幼体称为“仔蝾螈”。

5. 生活习性与行动能力大鲵是典型的两栖动物,具有陆上和水中两种生活环境。

它们在陆地上行动笨拙,主要通过爬行来移动。

而在水中,大鲵则具有很好的游泳和跳跃能力,可以迅速穿越水域。

大鲵是较为孤独的动物,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则会躲藏在湖底或岩石下。

在冬季,大鲵会选择进入休眠状态来适应低温环境。

6. 保护与威胁尽管大鲵是一种特殊的两栖动物,但其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急剧减少。

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的破坏、水污染和非法捕捞。

为了保护大鲵这一珍稀物种,中国政府和各界人士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

它们生活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区。

蝾螈的品种、外形特征和分布.

蝾螈的品种、外形特征和分布.

蝾螈的品种、外形特征和分布蝾螈又称火蜥蜴,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

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也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

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他们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

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一、火蝾螈火蝾螈分布于欧洲中部和南部的高山森林中,因为在凉爽的森林里可以找到遮荫和潮湿的栖息地。

由于喜欢藏身在枯木缝隙中,当枯木被人拿来生火时,它们往往惊逃而出,有如从火焰中诞生,因而得名。

火蝾螈与大多数两栖类一样是偏向夜行性的动物,它们夜里出来,通常是在雨后去捕食像蚯蚓这类的猎物。

它们在陆地上交配,但是雌性火蝾螈在池塘和溪流里产下幼螈。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其它威胁,火蝾螈总数量在下降。

图1 法国火蝾螈二、泥螈泥螈亦称泥小狗,因其能像小狗一样汪汪叫而得名。

泥螈是最大的一类蝾螈,成体体长约20~60厘米。

体色为灰色或棕色,间有稀疏的浅黑色斑点,尾鳍呈赤黄色,头和躯干扁平,尾侧扁,腿粗短,有四趾。

泥螈最容易被辨认,因为它们有三对鲜红的、浓密的外鳃,终身保留。

它们分布于北美东部,栖息在湖泊、池塘、河流和溪流的底部,从来不离开水,以小动物或其它水生动物的卵为食。

图2 泥螈三、斑点钝口螈斑点钝口螈身上最显著的特征是明亮的黄色斑点,它们大部分时间都隐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它们分布于加拿大东南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

研究发现斑点钝口螈的数量总体上比较稳定,但它们对生态变化很敏感。

某些栖息地水的酸度增强、栖息地的丧失和宠物贸易导致斑点钝口螈的数量减少。

图3 斑点钝口螈四、帝王蝾螈帝王蝾螈是伊朗的特有物种,属于比较稀有的小型蝾螈类,其身上花纹最特别,黑白花的底色上搭配上橘色的四肢、腹部和背脊线,十分吸引人,在宠物贸易中的价位也是蝾螈中比较高的品种。

帝王蝾螈在互联网上的交易频繁使其数量的下降率已经高达80%,同时,野外数量急剧减少,人工养殖难度又比较高,需要23摄氏度以下的温度才能存活,因此恐怕有灭绝的可能。

东方蝾螈

东方蝾螈
东方蝾螈生活于海拔30~1000米的山区,常栖息于水草繁多的泥地沼泽、静水塘、泉水潭和稻田内及其附近 水沟中。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河南等省。
(概述图参考来源: )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东方蝾螈(7张)成体:雄螈全长66毫米,雌螈80毫米左右。头部平扁,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吻棱较明 显,颊部略斜出;鼻孔近吻端,鼻间距小于眼径或眼间距,眼径与吻长几相等;上唇褶在近口角处较显;犁骨齿 列呈“八”形;舌小而厚,卵圆形,约占口腔底面的1/2左右,两侧游离。躯干浑圆,背脊平扁或略隆起。四肢 细长,前肢前伸时指端达鼻孔;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相互重叠;指趾细长而略扁,末端钝尖,基部无 蹼;指长顺序为3、2、4、1,趾长顺序为3、4、2、5、1,第三、四趾几等长;内外掌、踱突略显或不显。尾侧 扁,尾长略短于头体长,尾高与头高几相等;尾背、腹鳍褶较平直,尾末端钝圆。皮肤较光滑,背面满布细小痣 粒及细沟纹;耳后腺发达;枕部有不清晰之“V”形隆起,其后有弱的脊棱。腹面光滑,颈褶明显。
该螈在室内的产卵行为,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对褶合拢在泄殖孔部位,静止片刻,即将卵产 于其问,每产完一次卵,游至水下层稍停片刻后,再游至水面叶间继续产卵,有的可连续产卵5粒,每尾雌螈年产 卵100粒左右,最多达283粒。受精卵一般经15~25天后孵出幼体。幼体出膜2~3天开始捕食,喜食水蚤或水蚯蚓; 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幼体生长快。幼体当年完成变态。
近种区别
近种区别方蝾螈背脊平扁或略隆起;皮肤较光滑,掌突显或不显; 眼后下方无橘红色斑;肛前半部橘红色,后半部黑色。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
东方蝾螈生活于海拔30~1000米的山区,常栖息于水草繁多的泥地沼泽、静水塘、泉水潭和稻田内及其附 近水沟中,一般数量较多。1974年6月7日,在安徽潜山梯田内发现1600余尾,梯田之内侧壁由石头砌成,石头间 隙成为该螈的良好隐蔽场所,一般靠梯田壁侧处较多,田里多有枯叶和杂草,易于隐蔽;该蝾螈行动缓慢极易捕 获。

辽西一带的蝾螈化石

辽西一带的蝾螈化石

辽西一带的蝾螈化石如果说人是猴子变来的,并没有人吃惊,可如果说人是由鱼变来的,你信吗?我们先来讲一个在古生物界广为流传的故事。

1938年12月22日,在南非小镇东伦敦海港一条叫“阿里斯蒂”号的渔船上,一个在当地博物馆工作的年轻女孩拉蒂迈仔细地挑选着海洋生物标本。

突然她眼睛一亮,一个20世纪生物学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海洋探险故事拉开了序幕。

让拉蒂迈小姐兴奋的是一条全身闪耀着逼人蓝光的怪鱼。

与所有现存的鱼类不同,这条鱼身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它的鳍变得似腿非腿似臂非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

拉蒂迈把鱼运回了博物馆,让人鉴定,可谁都不认识,博物馆鱼类学家史密斯博士又恰巧外出度假。

圣诞节前夕的南非,天气炎热、潮湿,鱼身美丽的蓝色开始褪成褐色,如何保存这条怪鱼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镇上只有太平间和食物冷冻库具有足以容纳这条1.5米长、58公斤重的大鱼的冷藏设备。

在请求帮助都遭到婉言拒绝后,拉蒂迈找来了少许福尔马林,用它把报纸浸湿后包裹鱼身,以延缓鱼体的变质。

12天以后,拉蒂迈的信终于到了史密斯的手里。

透过拉蒂迈所画的粗略素描,史密斯一眼就认出,这是一类生活在远古时代的鱼类——空棘鱼,人们认为这种鱼在大约6500万年前就同恐龙一起灭绝了,人们对它们的了解仅限于化石了。

史密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立即拍电报给拉蒂迈,让她精心保管标本。

遗憾的是,史密斯担心的最坏情况已经发生了,蓝色的怪鱼已成为一具剥制标本,只保留下来皮肤和内部骨骼,而内部器官和组织都作为垃圾倾入印度洋中去了。

这条鱼被史密斯教授命名为拉蒂迈鱼。

此后,史密斯夫妇用了14年的时间,走访了非洲东海岸所有的小渔村,贴了无数画着拉蒂迈鱼的招贴画,悬赏100英镑,寻找第二条拉蒂迈鱼。

直到1952年,也是一个圣诞节的前夕,拉蒂迈鱼在科摩罗群岛终于再次现身。

为了尽快获得这条鱼,史密斯甚至惊动了南非总理。

南非总理立即下令派军舰和军用直升机取回这条鱼。

鱼类是怎样从水中登上陆地的?它们是怎样变成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的?这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中国珍稀动物有哪些?

中国珍稀动物有哪些?

中国珍稀动物有哪些?
中国珍稀动物包含陆生生物类(如:小熊猫、白颈长尾雉、大熊猫、伊犁鼠兔、金丝猴、白鹮等)、水生生物类(如:扬子鳄、白鳍豚等)、两栖类(如:黑软壳龟、中国大蝾螈、娃娃鱼等)、爬行类(如:印度蟒,扬子鳄等)。

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

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还有成百上千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口了不少动物,如湾鳄、暹罗鳄、食蟹猴、黑猩猩、非洲象等。

这些外来的濒危动物,也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活动范围广,使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被迫退缩残存在边远的山区、森林、草原、沼泽、荒漠等地区,分布区极其狭窄。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

1。

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
大鲵分布,比如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 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人工训养繁殖
定时、定点、定量; 室内外均可养殖; 喜静怕吵,喜清水 养殖池在放养前需 怕浑水,喜阴暗怕 用水浸池 1个月,使 强光; 养殖条件 pH值在 6.4以下; 水质清爽,水体透 定时对鲵体及养殖 一般不要强光照, 明度大; 池消毒防病; 日常管理 只保持微光或无光 溶氧量高; 注意水温变化,夏 均可。 PH值在6.8~7.8间; 水质调节 季控制水温不超过 大鲵养殖池其放养 及时清除残饵和排 水体温度要求较严, 26℃,以防“夏 密度视养殖大鲵规 泄物; 超出其忍受力会造 温度光照 眠”,冬季防止水 格和养殖场水源、 定期用生石灰调节 成大鲵冬眠或夏眠; 设饵料台; 温低于结冰温度。 水体、饵料等因素 水质 大鲵畏光。 投喂饲料,以天然 放养密度 而定; 饵料为好; 苗种阶段其放养密 每天早晚各投饵一 度为 60~100尾/平 饲养技巧 养殖池和整个养殖 次; 方米,成鲵阶段 5~ 场所有进出水口和 在投饵料时应先清 防偷防逃 20尾/平方米。 人工养殖大鲵比野 陆上通道口都要装 理掉上次的残饵。 外大鲵发病率、死 防逃设施。 病害防治 亡率高出几十倍以 上。
娃娃鱼保护对策
1、就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3、完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
4、法律保护 5、宣传教育
张家界自然保护区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 为大鲵及其生态环境。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武陵山脉东 段,境内以山地为主,最高峰斗蓬山海拔1890.4米,是湖南湘、资、沅、 澧四大水系的发源地。
国家级 National 省级 Provincial 省级 Provincial 省级 Provincial

国家一级爬行类保护动物

国家一级爬行类保护动物

57.鼋图片别名蓝团鱼、银鱼,属于龟鳖目鳖科,拉丁学名Pelochelys bibroni,英文名Bibron's soft-shelled turtle 。

鼋是鳖科动物中最大的一种,背甲长33~47厘米,宽30~41厘米。

背盘圆形,背甲外包有柔软的革质皮肤,呈灰色,平坦,裙边不发达。

头小,吻突较短,鼻孔在吻突前端。

四肢具发达的蹼,内侧三趾具爪。

尾短,不露出裙边。

头、颈可完全缩入壳内,四肢不能缩入。

头部为灰褐色,具浅色不规则斑纹,颌黄白色,腹面白色。

瞳孔椭圆形。

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善于钻泥沙。

以水生动物为食。

中国古代即开始饲养,常在庭院放养一两只。

由于鼋的背甲骨板可以入药,且肉味鲜美,曾遭到大量捕杀,现在野外数量已经不多。

分布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

58.鳄蜥别名懒蛇、睡蛇、雷公蛇、瑶山鳄蜥,属于蜥蜴目鳄蜥科,拉丁学名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英文名Chinese xenosaurs 。

全长3~3.6厘米,尾长超过体长。

身体类似蜥蜴,呈圆柱形,尾则侧扁,类似鳄,故得名。

吻低钝,头高略呈方形,两侧具明显的棱,一直延伸至尾部。

体表粗糙,背面为深棕色,体侧为土棕色,杂有黑纹。

腹面浅黄有短黑斑纹。

尾部有黑与棕色相间的横纹。

四肢短小,指、趾端具尖锐而弯曲的爪。

生活在山间溪流的积水坑中,晨昏活动,白天在细枝上熟睡,受惊后立即跃入水中。

每年6~8月份繁殖,卵胎生,11月至次年3月冬眠。

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蝌蚪、蛙、小鱼、蠕虫。

产于广西大瑶山,为中国特有种。

瑶山鳄蜥在分类上为独科、独属、独种,除具有一般蜥蜴的特征外,还有一些原始性,如头骨为古腭形、具顶眼孔等,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需加强保护。

59.蟒图片别名南蛇、蚺蛇、琴蛇,属于蜥蜴目蟒科,拉丁学名Python molurus,英文名Indian python。

蟒是中国最大的蛇类,体长6~7米,头颈分区明显。

中国合法养的蜥蜴目录

中国合法养的蜥蜴目录

中国合法养的蜥蜴目录
中国合法养蜥蜴有十几个种类,如巨蜥、慈鳄等。

(1)巨蜥(Varanus salvator):比较常见的品种,属于大型兽蜥,全
身大多为绿色,个头一般在20-70厘米之间,尾巴特别长,多半是身体长度的2倍,大多选择购买小型品种。

(2)蝾螈(Chalcorus bicarinatus):身体比较短,也是南洋大型兽蜥,颜色可为青色、黄色或褐色等,头部比较小,过去曾被归入子类“双腔
蝾螈”,体长常见10-20厘米。

(3)慈鳄(Trionyx sinensis):全身呈灰色和黑色,比较少见的大型
蝌蚪,幼畜在爱云大概有15厘米,成年后广泛达到45厘米。

(4)侏儒鱼龙(Physignathus lesueurii):也属于南洋大型兽蜥,头比
较大,耳朵和尾巴相对来说较细小,属于热带世界物种,需要特殊的
店面和饲养条件。

(5)赤鳗(Gonocephalus grandis):也称赤鳝,比较长的身体长度,
可长达30-70厘米,口部有一丝白色,颈环,头尾有典型的黑色图案,身体多半是蓝色,看起来比较漂亮。

(6)石龙(Longicnemus Merremii):外形比较小,头部大,尾巴细短,身体蓝绿色,有白色条纹,特别容易养护,适合新手及初级兽蜥
爱好者。

(7)南欧蜥蜴(Podarcis muralis):身体色彩比较活泼,集中于黄色、绿色及混合色,长度总为比较小,在14-20厘米就能算的满,适合初级朋友养以及居家装饰。

以上就是中国合法养的蜥蜴的列表,这些兽蜥属于容易养护的,尤其
是初级朋友及新手更适合养护,它们的养护工作也可以从中学习到不
少知识,同时可以减轻压力,令心情愉悦。

中国大鲵_精品文档

中国大鲵_精品文档

中国大鲵中国大鲵(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北部的两栖动物,也被称为中国大鲵蝾螈。

它是中国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可达到1.5米长,并且重达25公斤。

中国大鲵在中国境内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分布广泛,包括湖北、贵州、四川、甘肃和青海省份。

它们栖息在冷清的淡水河流和溪流中,同时也能在山间的湖泊和水库中找到。

中国大鲵具有非常显著的外观特征。

它们有一个圆润的身体,尾巴较长,四肢粗壮且短小。

它们具有灰褐色的皮肤,有时带有斑点和斑纹。

它们的眼睛和耳朵都非常小,但嘴巴很大,呈圆形。

这些特征使得中国大鲵与其他两栖动物相比显得非常独特。

中国大鲵是一个夜行性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

白天,它们喜欢在水下找到一个隐蔽的位置,蜷缩在那里休息。

它们以昆虫、小鱼和其他水生生物为食,喜欢潜入水中觅食。

尽管中国大鲵体型庞大,但它们的行动速度相对较慢,通常只能以很慢的速度爬行和游泳。

中国大鲵的繁殖方式也非常独特。

它们在春季开始繁殖,雌性大鲵将卵产在水中的石块下或者其他遮蔽的地方。

卵需要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孵化。

一旦幼体孵化出来,它们会留在水中成长,直到达到成年大小。

然而,中国大鲵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下降趋势。

由于水污染和栖息地破坏,中国大鲵的生存环境遭受严重影响。

此外,盗猎和非法贸易也是威胁中国大鲵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护这一受威胁的物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站,以保护中国大鲵及其生态系统。

此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被制定和强化,以确保中国大鲵的保护与生存。

保护中国大鲵对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物种多样性至关重要。

这种巨型两栖动物不仅是中国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的珍稀物种之一。

中国大鲵的养殖和繁育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以促进其保护和繁殖。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视不断增加,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大鲵在未来将能够迎来更好的生存环境。

顺昌县洋墩乡发现[国家级二类保护水生动物蝾螈]

顺昌县洋墩乡发现[国家级二类保护水生动物蝾螈]
技 培 训 和技 术 推 广 _ 丁作 ; 建 设 新 品种 引 进、 原 种 良种 繁育 推广示 范基 地 , 引 进
学研究 院淡水渔业研 究 中心 、 中 国水产 科 学 研 究 院 渔业 机 械 仪 器 研 究 所 、 自治 区渔业局 、自治 区水 产技术推广站 、 自 治 区水产研究所 、 贺 兰县四套班子分 管
顺 昌 县 洋 墩 乡 发 现[ 国 家 级 二 类 保 护 水 生 动 物 蝾 螈 ]
o 高丈 轩
7月 2 9日, 顺 昌县洋墩乡郭源村村 民 在该 村 小 溪 捕 鱼 时 ,捕 获 二 条 长 1 5 c m, 重约 2 5 g , 身体皮肤 淡黄 , 全 身布
据资料 介绍 。 蝾螈属于 国家二级保 护动物 。长 1 1 ~ 1 5 c m。雌螈一般大于雄 螈, 头部扁平 , 吻端平切 , 外鼻孑 L 位于近 吻端。除唇缘 、 指、 趾及尾外 , 全 身布满 瘰 粒与疣 粒 ; 头 侧棱脊 显著 , 背 中线 棱 脊 明显 。体侧 自肩部向后至尾基部各有 列整齐的瘰粒。四肢细长 , 前肢四指 ,
后 肢五趾: 指、 趾问无 践 , 前 后肢 几乎 等 长, 指扁平 , 未端钝圆。体 色除尾部腹缘 及 四指为橘红色外 , 其余皆为黑色 。 蝾螈生 活在山 区清冷 的静水池沼 、 小河或 稻 田中 , 能消灭农 田的害 虫及蚊
子。
( 通联 : 3 5 3 2 0 0 , 福 建 南 平 顺 昌 县 农

县 现代渔业 建设 ,做好 服 务和 对接 丁 作, 积极 参与贺兰 县 2 0 1 4 — 2 0 1 7年水产
业发展规划 的调研和指导 , 为 贺 兰县 水
产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为 确保 院县合 作工 作健 康有 序推

“娃娃鱼”化石——天义初螈

“娃娃鱼”化石——天义初螈

藏于中国古动物馆“娃娃鱼”化石——天义初螈它是这个样子的息,长大后又登上陆地,所以人们称它们为两栖类。

两栖类的出现是鱼类登上陆地的第一步,是脊椎动物在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转折和革命性的飞跃,具有划时代的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所以古生物界非常重视两栖类的研究发现,对两栖类的研究对研究包括人类自己在内的四足动物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蝾螈类有1亿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它们的化石十分稀少,因为它们大多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骨骼十分细弱,死亡后尸体很快腐烂分解,不易保存为化石。

令人开心的是,有一块蝾螈化石在宁城县被发现了,科学家们在研究后将这种蝾螈命名为“天义初螈”。

为什么给它起这个名字呢?他们认为这种蝾螈是有尾两栖类动物中的一个原始类群,所以以“初螈”做其属名,种名“天义”则源自化石产地——宁城县的天义镇。

这种有尾两栖类新物种——天义初螈,被归为阴鳃鲵科,也可以称为“中生代的娃娃鱼”。

和娃娃鱼是亲戚我要登上陆地!我要成为两栖动物!目前我国发现的这些有尾类化石以种类多、数量丰富和保存精美而震惊世界,它们在我国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化石中的生物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现代蝾螈类的代表。

早期蝾螈类被认为与现代两栖类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它们的体形与十分特化的无尾类和无足类相比,更接近于现代两栖类的祖先类型,所以原始有尾两栖类的研究对解释现代两栖类的起源问题有重要的价值。

热河生物群早期有尾类化石的发现对科学家来讲也是一个启示:有尾两栖类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过去理解中的要长很多,我国在这方面可以做进一步工作,尤其是在侏罗纪地层中有希望发现更早的有尾类化石,为解决有尾类的起源问题提供新的线索。

26。

蝾螈有毒吗?

蝾螈有毒吗?

蝾螈有毒吗?蝾螈是蝾螈科两栖动物的统称,别称四脚鱼、六角恐龙、火龙等,全世界约共有20属77种,我国有6属23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常见的有中国瘰螈、东方蝾螈、六角蝾螈等,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蝾螈有没有毒吧!一、物种定义蝾螈是最古老的两栖动物,别称四脚鱼,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两栖动物的统称,全世界约共有20属77种,我国有6属23种,包括棘螈属的琉球棘螈、瘰螈属的中国瘰螈、疣螈属的细痣疣螈、蝾螈属的东方蝾螈、滇螈属的滇螈等。

二、毒性论述蝾螈有毒。

蝾螈是蝾螈科动物的统称,大多数种类都是有毒的,尤其是体色艳丽的种类往往都有毒,这些蝾螈的背部腺体中有能分泌河豚毒素的细菌,河豚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受到攻击时蝾螈就会分泌毒素自保,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绝对不能用手触碰蝾螈。

三、生活习性1、环境:蝾螈栖息在丘陵地区的沼泽、水坑、池塘、稻田及附近,爬行缓慢,很少游泳,10月至翌年3月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冬眠,3~9月在水草丰茂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

2、食性:蝾螈是肉食动物,白天躲藏在水边的土洞、石缝、枯枝下,晚上出来觅食,主要以蚯蚓、蜗牛等小型动物为食,也捕食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及幼虫。

3、繁殖:蝾螈是卵生动物,其中陆栖蝾螈在陆地上产卵,而水栖蝾螈则在水中产卵,卵孵化成像蝌蚪一样的幼体,有些水栖蝾螈不能完全发育成熟,始终都保留些幼体时的外貌。

四、代表物种1、中国瘰螈:中国瘰螈是常见的一种蝾螈,别称水和尚、化骨丹等,我国重庆、湖南、安徽、广东、广西、江西等均有分布,喜栖息在山溪或溪旁潮湿的草丛和腐叶覆盖的石砾底。

2、东方蝾螈:东方蝾螈是常见的一种蝾螈,别称四足鱼、四脚鱼、中国火龙等,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均有分布,喜栖息于水草繁多的沼泽、稻田及附近水沟中。

3、六角蝾螈:六角蝾螈是常见的一种蝾螈,别称墨西哥蝾螈、六角恐龙、美西螈等,原产于墨西哥的索奇米尔科湖,在原产地已濒临灭绝,但作为观赏动物已广泛引种至世界各地。

中国大蝾螈

中国大蝾螈

(信天翁是大型海鸟,属信天翁科,全球大约共有十几种。

它是最善于滑翔的鸟类之一,有风的时候一边几个钟头停留在高空,那副又长又窄的翅膀可以一动也不动。

可是没风的时候,要靠翅在空中支撑自己结实的身体可就难了。

这时候,它们情愿浮在水面上。

像所有的海鸟一样,信天翁喝海水为生,食物主要是鱿鱼。

有时候它们也跟随船只吃一些船上抛下来的食物。

信天翁在繁殖的时候才飞回陆地。

通常它们都是成群结队地飞到遥远的海岛上去,在那里交配。

然后雌鸟会在光秃秃的地面上,或者是在筑起的巢中产下一个又大又白的蛋来。

蛋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

小信天翁长得很慢,特别是那些体型较大的种类。

它们需要3—10个月羽毛才能丰满,才能开始学飞行。

然后还得在海中生活5—10年,才能像它们的父母一样到陆地上去生儿育女。

信天翁属于少数寿命比较长的鸟类。

比较知名的信天翁有以下几种:黑眉毛信天翁:栖息在远离陆地的北大西洋区域。

黑色的眼睛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

它的翼展长度有2.3米。

黑足信天翁:栖息在北太平洋海域的3种信天翁之一。

浑身黑褐色,翼展长度约2米,在热带的太平洋岛屿上繁殖。

莱桑信天翁:白色的身体,背和羽的上面呈暗黑色。

主要栖息在太平洋的莱桑岛及其附近的岛屿。

活动海域和黑足信天翁相似。

翼展长度约2米。

王信天翁:翼展长度达3.15米。

体型较大,羽毛呈白色,翅膀的两端呈黑色。

在新西兰和南美洲的南端繁殖。

乌黑信天翁:是现存鸟类中翼展最长的鸟,可达3.4米。

成年的漂泊信天翁外表像王信天翁。

它们的巢主要筑在地极圈附近和南大西洋的一些岛屿上。

尽管有些渔民相信,捕杀信天翁会带来厄运,但还是有不少海员用诱饵来捕捉它们。

信天翁的肉可以食用,羽毛是制作帽子和衣服的贵重材料。

因此,北太平洋地区的信天翁遭到大量的捕杀。

阿姆斯特丹信天翁和短尾信天翁已属濒危动物。

我国的澎湖列岛及台湾附近岛屿也是短尾信天翁的繁殖地区。

短尾信天翁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鸥是一种蹼足海鸟,全球大约有40多种。

会捉大鲵的鱼鹰的主要内容

会捉大鲵的鱼鹰的主要内容

会捉大鲵的鱼鹰简介大鲵是一种生活在中国长江流域的特殊两栖动物,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

而鱼鹰则是一种猛禽,它们以捕食鱼类为主要食物来源。

在中国,有一种特殊的鱼鹰能够捕捉到大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会捉大鲵的鱼鹰”。

大鲵的特点大鲵,学名叫做中华大蝾螈,是一种巨型两栖动物。

它们身体庞大,体长可达1米左右,并且重达数十斤。

其外形类似于普通蝾螈,但体型更加庞大。

大鲵通常生活在水边的河流、湖泊或者水库中。

与其他蝾螈相比,大鲵有着更加发达的四肢和尾巴,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游动得更加灵活。

此外,大鲵还拥有强壮的颌部和锐利的牙齿,这使得它们能够轻松地咬住猎物。

大鲵是一种肉食性动物,以小鱼、甲壳类动物和其他水生昆虫为食。

然而,由于其体型巨大,它们通常需要捕食更大的猎物来满足其能量需求。

鱼鹰的特点鱼鹰,学名叫做渔鸟,属于猛禽目。

它们是一种适应水生环境的鸟类,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湖泊、河流和海岸线附近。

与其他猛禽相比,鱼鹰有着特殊的适应性结构。

它们拥有锋利而强壮的爪子和喙,并且具有优秀的视力和飞行能力。

这使得它们能够在空中准确地发现并捕捉到水中的猎物。

作为肉食性动物,鱼鹰主要以鱼类为食。

它们通常会盘旋在空中,等待机会出现后俯冲下去抓住猎物。

一旦抓住猎物,鱼鹰会用锋利的爪子将其提起,并迅速离开水面。

会捉大鲵的鱼鹰在中国,有一种特殊的鱼鹰能够捕捉到大鲵。

这种鱼鹰被当地人称为“会捉大鲵的鱼鹰”。

会捉大鲵的鱼鹰通常生活在长江流域附近的湖泊和河流中。

它们具有非常强大的飞行能力和准确的目标定位能力,能够迅速发现并锁定大鲵。

当它们发现一只大鲵时,会捉大鲵的鱼鹰会迅速盘旋在空中,等待机会。

一旦判断时机成熟,它们就会俯冲下去,并用锋利的爪子抓住大鲵。

由于大鲵体型庞大且有力,所以对于普通的猛禽来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猎物。

但是,会捉大鲵的鱼鹰具有强壮而锐利的爪子和喙,这使得它们能够轻松地克服这个难题。

一旦抓住了大鲵,会捉大鲵的鱼鹰就用其强壮而有力的翅膀将其提起,并飞离水面。

东方蝾螈简介

东方蝾螈简介

东方蝾螈简介
东方蝾螈
东方蝾螈,又称中国火龙。

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省。

属蝾螈科,体内含有河豚素,禁止食用,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作为宠物饲养。

一、外观
东方蝾螈,体形小,全长70mm左右,头部扁平;躯干浑圆;尾部侧扁,尾梢钝圆。

头顶平坦,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鼻孔极近吻端;眼径约与吻等长或稍短;口裂恰在眼后角的下方,唇褶在口角处较为显着,掩盖下颌的后端;上下颌有细齿,犁骨齿二长斜行成“几”形,前端颇为接近,在二内鼻孔间的内侧会合,后端向两侧斜行;舌小而厚,卵圆形,前窄后宽,前后端粘连于口腔底,左右两侧游离;四肢较弱而长,贴体相向时,指趾端相重叠,达对方的常跖部位;指、趾略扁平而细长,末端较尖圆,基部无蹼;指4,其序为3、2、4、1;趾5,其序为3、4、2、5、1,内侧指趾均短小。

尾长,略短于全长的1/2,尾高在5-7mm 之间,背腹鳍褐较平直,在尾端会合而成圆钝的尾梢。

肛孔为一短纵裂缝,雄性的裂缝长,沿肛壁内侧,有许多绒毛状突起,生殖季节肛部肥肿隆起颇显着;雌性裂缝短,内侧无突起,隆起不显着。

皮肤较光滑,头、背的表面;腹面皮肤光滑,有横细沟纹,在浅色区可透视黄色的小腺体;劲侧耳后腺较平直而不明显;枕部略显“V”形隆起,咽起颈褶清晰,绕至耳后腺后端,背正中微
有脊沟,但不明显。

二、食性
以孑孓、水蚯蚓、水蚤、面包虫、小鱼为食。

三、栖息环境
山地池塘或水田等静水域,以及山溪流中流速较缓的水域。

东方蝾螈除了作为宠物饲养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颇具内涵的小宠。

国宝“娃娃鱼”

国宝“娃娃鱼”

国宝“娃娃鱼”作者:张海华来源:《浙江林业》2020年第02期宁波两栖动物中最珍稀的物种是什么?哦不,应该是说,宁波所有野生动物中最珍稀最独特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镇海棘螈。

理由是这个物种是宁波独有的,即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在宁波有分布;种群数量极少,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前些年,北仑承办中国国际女子排球赛等赛事时,所使用的吉祥物“圆圆”的原型即为镇海棘螈。

普通人对镇海棘螈这种稀有而神秘的物种并不了解,大家通常把两栖类有尾目的相关物种称为“娃娃鱼”,除了镇海棘螈这种堪称“国宝级”的物种,在宁波有野生分布的“娃娃鱼”,还包括中国瘰螈、东方蝾螈、秉志肥螈与义乌小鲵。

“镇海棘螈进我家了”“我觉得它很可能是镇海棘螈,它又到我家里了!”2013年5月9日傍晚,鄞州区东吴镇的村民老蔡激动地打通了宁波晚报新闻热线。

社会新闻部的同事马上喊我过来听这个电话。

当时,我对发现镇海棘螈的说法是有怀疑的,因为老蔡所说的地点是一个全新的分布点。

次日上午,我来到老蔡的发现地,那是在山脚的溪流末端的一个水潭边,旁边就是老蔡的住处及菜地。

当时,老蔡把“小怪物”放在水桶里,我见到后大吃一惊,竟然真的是大名鼎鼎的镇海棘螈!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活体。

小家伙看上去丑丑的,但还是挺可爱的:全身呈棕黑色,扁而宽,体长10厘米多一点,浑身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疣粒,背部中央有一条明显突出的脊线。

其前肢各有4指,而后肢各有5趾,指和趾的前端为鲜明的橘黄色。

“老蔡,你怎么知道它是镇海棘螈?”我很好奇。

“其实,早在2009年冬天,我就见过它了。

那次是在菜地中干活,刚翻开土层就见到了这东西,黑乎乎的,吓了我一跳。

后来,每年春天都会遇到它,有一次它甚至爬进了院子里。

”老蔡说,“今年初,我去北仑九峰山游玩,在那里看到了镇海棘螈的标本,当时才想到,自己看到过的‘小怪物’很像镇海棘螈!巧的是,我老婆又在小水潭边发现了它。

”显然,这个小水潭是镇海棘螈的繁殖场所。

由于此前老蔡在水潭上面加了一个遮阳棚,因此这里环境比较阴湿,哪怕上游的小溪在高温少雨季节接近断流的时候,水潭里依旧能保持较多的清水。

中国西南现世界最大活蝾螈长1.4米约200岁

中国西南现世界最大活蝾螈长1.4米约200岁

中国西南现世界最大活蝾螈长1.4米约200岁
【实习记者牟延晨】据俄罗斯卫星网12月16日报道,近日中国当地渔民在西南发现了地球上现存的体型和年龄都最大的蝾螈,这只蝾螈足有200岁左右。

据报道,近日,世界上最大最老的活蝾螈在中国西南的洞穴中被渔民发现。

这只蝾螈体重约52公斤,身长超过1.4米。

该蝾螈被被转移至保护性研究机构。

人们认为,蝾螈一般可活五十年。

这只蝾螈已经有约200岁左右。

蝾螈可以入中药。

因水污染、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以及捕猎,已经濒临绝种。

据卫星网报道,1983年人们在湖南省一处市场曾买到一只70公斤3米长的蝾螈。

有记录的最大的两栖动物为科尔鳄(Koolasuchus)巨型食肉鲵,生活在白垩纪早期,与蝾螈长相类似。

目前只有三种大型蝾螈:中国大鲵、日本大鲵,以及他们生活在美洲的近亲,隐鳃鲵。

该蝾螈是一只中国大鲵。

大鲵是现存两栖类中个体最大的动物。

资料记载最大个体可逾100公斤,体长近2米。

它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典型两栖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张魏桔]。

宠物蝾螈种类--蝾螈种类

宠物蝾螈种类--蝾螈种类

宠物蝾螈种类-蝾螈种类蝾螈有多少种类蝾螈(Salamander),又称火蜥蜴,娃娃鱼,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

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它是蝾螈科的1属。

体全长61~155毫米。

头部扁平;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

现有6种及亚种,均分布于亚洲东部。

日本有剑尾蝾螈和红腹蝾螈两种。

中国有4种及亚种,以东方蝾螈分布最广,常见于华东和华中地区;蓝尾蝾螈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见于贵州水城;楚雄亚种见于云南中部;呈贡蝾螈仅见于云南呈贡。

蝾螈犁骨齿呈“∧”形,唇褶较显,前颌骨1枚,鼻突中间无骨缝;上颌骨和翼骨均短,二者相距远。

基舌软骨有1对指状突,2对角鳃骨均骨化或仅有1对骨化,上鳃骨仅1对。

幼体有平衡枝,外鳃3对,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鳍褶低而平直。

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

10月到次年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

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

底栖,爬行缓慢,很少游泳。

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等。

在寻求配偶时,雄螈经常围绕雌螈游动、时而触及雌螈肛部,时而在头前,弯曲头部注视雌螈、同时将尾部向前弯曲急速抖动,如此反复多次,有的可持续数小时。

当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团),沉入水底粘附在附着物上时,雌螈紧随雄螈前进,恰好使泄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尖端,徐徐将精包的纳入泄殖腔内。

精包膜遗留在附着物上。

纳精后的雌螈非常活跃,尾高举与体成40□~60□,约1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常态。

雌螈纳精1次或数次,可多次产出卵,直至产卵季节终了为止。

在产卵时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褶合在泄殖孔部位,将卵产于其间。

每次产卵多为1粒,产后游至水底,稍停片刻再游到水面继续产卵;一般每天产3~4粒,多者27粒,平均年产220余粒,最多可达668粒。

大鲵_450字

大鲵_450字

大鲵_450字
大鲵是体型最大的蝾螈,由于叫声像婴儿的哭声,所以又被称为“娃娃鱼”。

大鲵有三种,分别是美洲鲵、日本大鲵和中国大鲵。

三种大鲵都生活在较大的溪沟或河流中,他们一般习惯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在岩石下度过。

大鲵的食物几乎包括了河流中所有的生物,有鱼类、蠕虫、昆虫、龙虾和蜗牛等。

大鲵的长度可以达到1。

5米以上,它没有在水中呼吸的腮,却离不开水,于是,大鲵就用褶皱的皮肤呼吸。

大鲵的皮肤是褐色或灰色,身体和头部粗大短厚,尾巴又短又重,十分丑陋。

大鲵的栖息范围很小,只在美国中东部、中国东部及日本地区才有少量出没,一只大鲵最多能活50多岁,十分长寿。

大鲵的繁殖能力低,加上林木业对他们的栖息地的破坏,导致大鲵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尤其是日本大鲵,已濒临灭绝。

大鲵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他们。

贵州疣螈

贵州疣螈
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因烧砖或提炼铅锌矿,贵州疣螈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与污染,成 螈因栖息地毁灭而丧失生存场所,卵与幼螈因环境污染而不能发育。
②人为捕捉 :人类盲目的认为贵州疣螈可以治病,大量捕捉,导致数量减少。
贵州疣螈 ③天敌 :剖胃检查贵州当地蛇种,发现胃内容物有贵州疣螈的有王锦蛇、玉斑锦蛇、黑眉锦蛇 与锈链腹链蛇等,它们以疣螈为食物,对疣螈数量造成极大威胁。
分布范围
贵州疣螈分布图 中国特有种。 分布于贵州(威宁、毕节、水城、安龙、纳雍、大方)、云南(彝良、永 善)。
外形特征
贵州疣螈体长16—21厘米,尾长6—9厘米。体形和体表色斑与细痣疣螈相似,但背嵴棱及体侧疣粒是红色的, 体侧还具有连续的红色纵线。背脊、头后侧及指、趾端为桔红色。体长16—21厘米。体形粗壮;头部扁平、顶部 有凹陷,宽略大于长;吻短,吻端钝圆,突出于下唇,头两侧有显著的骨质棱脊,吻端的联结处略有凹陷;鼻孔 较小,位于吻前端,颊部略向外倾斜,眼中等大,位于头侧,口角位于眼后角后下方,犁骨齿“八”形;舌略呈 长椭圆形,约占口腔底部的一半,前后端与口腔底粘连,两侧略游离。四肢粗短,前后肢几等长,前肢贴体向前 时,指端可超过鼻孔,达到吻端,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末端相遇;指、趾端钝圆,前肢4指,指长顺序为3、 2、4、1,其中1、4指几等长。后肢5趾,趾长顺序为3、4、2、5、1,基部均无蹼。尾长短于头体长,尾基椭圆 形向后渐侧扁,尾中段比前后段较高;肛孔纵裂。
栖息环境
贵州疣螈多生活在海拔1800~2300米山区的小水圹、缓流小溪流、小水塘及其附近,周围有杂草或矮灌木, 溪底有淤泥或碎石细沙,水域岸边有阴湿草坡、多石缝、土洞。水中多藻类与水生植物,水深1米以下。
生活习性
贵州疣螈以陆栖为主,白天隐蔽在阴暗潮湿的上洞、石穴、杂草和苔藓、树根下。当雷雨天气,地面积水较 多,此时白天出外活动者较多,夜晚多在草丛中觅食昆虫,蛞蝓,以及小螺、蚌和蝌蚪等小型动物。平时多在水 域附近阴湿地方活动觅食,繁殖季节才进入水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信天翁是大型海鸟,属信天翁科,全球大约共有十几种。

它是最善于滑翔的鸟类之一,有风的时候一边几个钟头停留在高空,那副又长又窄的翅膀可以一动也不动。

可是没风的时候,要靠翅在空中支撑自
己结实的身体可就难了。

这时候,它们情愿浮在水面上。

像所有的海鸟一样,信天翁喝海水为生,食物主要是鱿鱼。

有时候它们也跟随船只吃一些船上抛下来的食物。

信天翁在繁殖的时候才飞回陆地。

通常它们都是成群结队地飞到遥远的海岛上去,在那里交配。

然后雌鸟会在光秃秃的地面上,或者是在筑起的巢中产下一个又大又白的蛋来。

蛋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

小信天翁长得很慢,特别是那些体型较大的种类。

它们需要3—10个月羽毛才能丰满,才能开始学飞行。

然后还得在海中生活5—10年,才能像它们的父母一样到陆地上去生儿育女。

信天翁属于少数寿命比较长的鸟类。

比较知名的信天翁有以下几种:
黑眉毛信天翁:栖息在远离陆地的北大西洋区域。

黑色的眼睛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

它的翼展长度有2.3米。

黑足信天翁:栖息在北太平洋海域的3种信天翁之一。

浑身黑褐色,翼展长度约2米,在热带的太平洋岛屿上繁殖。

莱桑信天翁:白色的身体,背和羽的上面呈暗黑色。

主要栖息在太平洋的莱桑岛及其附近的岛屿。

活动海域和黑足信天翁相似。

翼展长度约2米。

王信天翁:翼展长度达3.15米。

体型较大,羽毛呈白色,翅膀的两端呈黑色。

在新西兰和南美洲的南端繁殖。

乌黑信天翁:是现存鸟类中翼展最长的鸟,可达3.4米。

成年的漂泊信天翁外表像王信天翁。

它们的巢主要筑在地极圈附近和南大西洋的一些岛屿上。

尽管有些渔民相信,捕杀信天翁会带来厄运,但还是有不少海员用诱饵来捕捉它们。

信天翁的肉可以食用,羽毛是制作帽子和衣服的贵重材料。

因此,北太平洋地区的信天翁遭到大量的捕杀。

阿姆斯特丹信天翁和短尾信天翁已属濒危动物。

我国的澎湖列岛及台湾附近岛屿也是短尾信天翁的繁殖地区。

短尾信天翁属我国
一级保护动物。

鸥是一种蹼足海鸟,全球大约有40多种。

属鸥科,体型大而粗壮。

有30多种栖息在北半球的温带至北极地区。

在内陆地繁殖的鸥冬天通常都返回海岸过冬。

成年的鸥羽毛主要呈灰色或白色,头上有随
季节而变化的色彩。

繁殖的季节,头是白色、黑色、灰色或者褐色。

到冬天的时候,
会出现条纹或杂色。

喙强健而
弯曲。

有些种类的鸥喙上有斑
点。

根据喙和颜色,以及翅膀
的形状,可以区别不同种的鸥。

鸥主要以腐肉为食。

它们在海
边寻找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以及鱼类和船上抛下来的垃圾。

在耕地里还找里蠕虫和各种幼虫。

一些大型的鸥还吃鸟蛋和其他幼鸟,包括它们自己的同类。

黑头鸥的呈黑色,腿呈深红色。

它们栖息在欧亚大陆和冰岛,冬天则迁徙到印度和菲律宾等南方地区。

主要食物是田地里的昆虫。

波那帕特鸥是北美的一种黑头鸥。

它的喙和头一样,都是黑颜色。

身上覆盖着灰色的羽毛,腿是桃色或微红色。

它们在树上筑窝。

为了捕食昆虫,常在池塘上空翱翔。

到了冬天,它们就到海上去捕鱼。

加利福尼亚鸥也是一种北美鸥,它是美国犹他州的州鸟。

说起来,加昨福尼亚鸥还是当年美国盐湖城地区摩门移民的救命恩人。

是它们把那些毁灭庄稼的长角蝗虫-------摩门螽斯吃掉,才使这些移民免于饿死。

它们栖息在北美洲内陆的沼泽地区,冬天则迁徙到南美太平洋沿岸。

北极鸥是北极海洋上的一种普通大鸥。

它浑身呈白色,腿呈桃红色。

黄色的喙上有红色的斑点。

冬天它有时会迁徙到夏威夷和地中海这些南方地区去。

鸥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黑背鸥,翼展长度可达1.6米。

它基本上栖息在极地附近,但在拉布拉多和日本之间的海域却难见它们的踪影。

银鸥是大西洋上空最常见的鸥。

它身披灰色的羽毛,腿和脚色彩鲜艳,翅膀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斑点。

银鸥主要吃腐肉。

由于沿海地区的抛弃物增多,无形中给银鸥提供了大量的食物。

因此,总的说来,银鸥的数量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

海藻鸥是地半球,包括南极地区一种最常见的黑背鸥。

笑鸥体型中等,黑头,红喙,红脚。

经常发了刺耳的像笑一样的叫声。

这分布在从美国的缅因州到南美北部地区,冬天迁徙到巴西。

经常深入到内陆的河充和湖面上去寻找食物。

它是唯一栖息在加勒比海和北大西洋两个海域的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