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合肥都市圈的发展
合肥都市圈构建及其发展策略研究范毓灼刘复友程国辉(安徽省城市规划协会)(安徽省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一、合肥都市圈构建的必要性都市圈构建的理论基础源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理论。
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绝不能把影响区仅囿于安徽皖中一隅,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决定着合肥要从省域以至于更大的区域角度来看待都市圈的发展,都市圈应在未来的发展中建成具有省域影响或省际影响的中心城市集结地。
其次,合肥都市圈建设应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国内外都市圈概念上一般指以特定的通勤时间为半径,可以接受城市的某一方面功能服务的地域范围。
发展中的合肥,其自身的辐射力和集聚力都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据《合肥市近期建设规划》,合肥市实际居住人口近期(2005年)达200万人,远期(2010年)达300万人。
其相应的腹地和影响区域也在逐步拓展。
合肥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1、建设强大的省域中心城市,带动省域经济腾飞的需要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规模偏小,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策略。
安徽省域城市首位度低,中心城市实力不强,省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经济实历程强大的中心城市带动,合肥都市圈的空间拓展必将增强区域整体的经济实力。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用地和腹地范围都必然随之发展,以支撑中心城市的发展,合肥城市的发展在从“点”走向“面”的同时,都市圈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2、增强省会城市竞争力,赢得与周边都市圈竞争优势地位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资源在空间上的自由流动必然导致竞争。
谁占有的地域空间和腹地范围越广阔,谁就能在运筹空间和资源方面更加得心应手,也更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合肥周边东有南京都市圈,西有武汉都市圈和昌九经济走廊,北有徐州都市圈。
这些都市圈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安徽省边境的一些城市。
合肥要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努力扩大腹地范围,在与周边城市的竞争和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
3、整合区域资源,实施联动发展,避免重复建设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进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要求中心城市建设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整合区域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保、设施共建,避免重复建设。
合肥市小庙镇总体规划(2013-2030)报奖
雷麻社区
镇域产业规划全域视角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功能分区l 两大功能发展区
•中心功能片区
新镇的核心区域,涉及景观休闲、商务办公、教育培训、 金融服务、商业居住等功能。
•产业升级片区
对接合肥高新区,建设以高科技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功能片 区。
l 六大主题生态园
•生态文化园
依托三国文化,挖掘相关产业,建设寓教于乐的主题文化 园。
随着合肥经济圈不断发展,合(合肥)六(六安)一体化发展进入提速阶段,为 了承接蜀山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合六一体化进程,2013年9月1日,合肥市肥 西县小庙镇整建制划归合肥市蜀山区管辖。
2、新的规划思路
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小庙镇由县辖镇转变为市辖区,其定位与规模需重新定义, 规划建设也需要同合肥中心城区等高对接。
现状认识
发展条件
规划布局 全域视野下的总体规划
定位目标 规模预测
总体结构 村镇体系
支撑体系 总体框架下的支撑体系构建
交通组织体系 公共配套体系
生态支撑体系 市政保障体系
协调、生态、高效
研究范围示意图 总体规划范围示意图
02 创新与特色
创新与特色
创新一体化发展模式——“生态筑底+交通引导+四极协同”
•城市慢跑系统 •城市绿道
创新与特色
1、将传统TOD的高密度垂 直型开发向水平型混合开 发转换。
2、通过几个TOD组团构建 小庙的中心区域,提升城 镇活力,防止居民大范围 地向合肥老城区回流,造 成钟摆式的混乱交通流。
3、区域级TOD组团以商业 服务、商务办公功能为主, 拥有公共开放空间、商住、 公共服务等用地类型;
通过“时序渐进式”反馈,指导城镇总体规划布局与土地整治规划
合肥最新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
•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 实施产业链招商,引进优质项目
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
产业发展重点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
• 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旅游等
产业布局
• 滨湖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
• 巢湖市:发展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绿色产业
• 其他区域:发展传统产业,如家电制造、汽车制造等
信息通信
• 完善信息通信设施,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01
教育
•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 均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
02
医疗
• 完善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 加强基层医疗,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03
文化、体育
• 完善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 加强体育设施,提高全民健身水平
05
• 加强规划监测,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规划实施措施
• 制定政策措施,保障规划实施
•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规划实施效果
规划监测与评估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规划监测体系
规划评估体系
• 建立规划监测、统计、评估等信息系统
• 建立规划评估、调整、修编等机制
• 加强规划实施、政策效果等方面的监测
•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规划实施,提高规划效果
• 具有巢湖、紫蓬山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 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品需丰富
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策略
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策略
•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 加强区域合作,打造旅游产业链
• 发展特色旅游,丰富旅游产品
《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
《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公示说明一、编制背景2006年以来,经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在指导南陵县城乡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陵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为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县域综合交通条件提升的重大机遇,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二、编制过程本规划自2010年初开始编制,省住建厅、市规划局、县四大班子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重要修改意见。
2014年6月12至13日,芜湖市城乡规划局在南陵县城乡规划局主持召开了《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专家评审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提交的规划基础资料翔实,现状调研深入,技术路线清晰,指导思想明确,图件成果齐全,基本符合国家规范及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等深度要求,原则予以通过。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近期:2013~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2、规划范围(1)县域即南陵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264平方公里。
(2)规划区北至铜南宣高速,东至205国道及幸福闸水库控制线,西至滁黄高速,南至县域边界,总用地面积约为158.0平方公里。
(3)城区南陵城区规划建设区范围,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控制在36.3平方公里以内。
四、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城市性质芜湖市域南部副城、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皖江生态宜居城市。
2、城市主要职能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皖江生态文明建设基地;芜湖市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都市生态休闲后花园。
3、城市规模近期(2020年)城区人口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6.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远期(2030年)2030年南陵城区城市人口为3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
合肥市整体规划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合肥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合肥市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精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突出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合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1.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等上位规划;3、《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区域发展战略;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条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
第1.5条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合肥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市区的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和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112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岸边,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见附图8)第1.6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扩大经济辐射与服务能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知名度,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努力将合肥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合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doc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巢湖市城乡规划局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草案摘要)一、规划概述(一)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近期至年,中期至年,远期至年。
(二)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近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中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期末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三)城市性质皖江北岸核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滨湖宜居城市。
(四)城市职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皖江北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五)城市规模规划近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中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期末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乡统筹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为指导,制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大项目为突破口,增强县域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
促进市域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重点城镇的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力和吸引力。
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的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的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
综合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为巢湖市城乡经济社会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提供“量化目标”指引。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全部划入合肥主城区长临河划入合肥都市区长丰、肥西、肥东撤县划区更近了~一最新!三县9镇划入合肥主城区+都市区合肥的城市格局大变了!主城区面积再次扩大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划入合肥主城区还被列入合肥都市区1撮镇、岗集、桃花9镇划入合肥主城根据合肥最新出炉的《合肥市“四规合一”》规划,合肥主城区面积扩大到1226平方公里!合肥主城区范围包括肥东县的:店埠镇、撮镇、桥头集镇长丰县的:双墩镇、岗集镇肥西县的:上派镇、桃花镇、花岗镇、紫蓬镇2长临河、双墩、桥头集划入合肥都市区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全部列入合肥都市区!合肥都市区范围包括包括中心城区、三十头、上派、高刘、严店、三河、桃花、南岗、小庙、磨店、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双墩、岗集、巢湖市区、中庙、黄麓、烔炀、中垾、银屏、散兵、槐林、盛桥、白山、同大等城镇,以及巢湖、蜀山两个风景名胜区。
3划入主城,这些镇将迎来大发展!上派、小庙、长临河被列入合肥都市区;撮镇、双墩、岗集划入主城。
对这些镇来说,未来将有大发展!01 将和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划入主城意味着这些地方将和合肥4大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都有望得到提高。
未来经济还将搭上合肥经济高速发展的快班车!02 长临河等区域房价要上涨而随着上派、长临河、撮镇等区域定位提高,会吸引房企入驻,同样房价也会顺势而上。
03 撤县设区更近了对于最新被划进合肥主城区范围的9个城镇:岗集、双墩、撮镇、店埠、桥头集、上派、桃花、花岗、紫蓬来说,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更是撤县划区的历史性机遇!04 被合肥主城区带动发展将加快推进城区资源优化组合,进一步增强城市整体发展活力。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我是合肥买房参谋吴哥,211大学毕业,十余年房产经验,熟悉合肥买房政策、区域规划与学区,成功指导数千名购房者合肥置业。
以下为“合肥买房参谋”微信公众号粉丝问答精选提问分享。
合肥买房参谋公众号粉丝提问:您好,我长期外地工作,老家是安徽下面地市的,最近几年有回合肥发展的打算,但是不知道合肥未来发展怎么样?不知道可有详细的合肥空间规划发展介绍?合肥买房参谋回答:正好最近,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六安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规划(2013—2030)
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
六安经开区
宁西铁路
空间布局
三、发展目标与定位
规划定位:打造引领区域提速发展的跨越发展示范区
支撑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承接理想地
带动区域经济崛起的经济增长新支点 驱动区域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新高地 发展目标:建成一座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产业新城、 生态新城、示范新城。
城际铁路
预留合六城际铁路通廊; 规划4处站点,其中2处位于东部 新城规划范围内。
空间布局
六、规划布局
4、道路交通
打造低碳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引导“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 的出行方式
加快合六城际铁路建设;
打造BRT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覆盖全 城的公共交通网络; 加强城市支持骑行和步行的城市绿道 建设。
合肥市 六安市
珠空间结构,形成带状网络化的城镇功能斑
块发展布局模式。
发展策略
策略二:体现产城融合新格局
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推进园区建设。 将城市功能适当混合,为居民提供有品位 的居住环境,有价值的工作场所,充满诗 意的休闲空间,避免形成单一的新城区。 推动经济发展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
杭州未来科技城
消费” 多点支撑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产城融合 杭州未来科技城
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结合,采用组团式发展,形成 明显的产业聚集和比较清晰的城市空间结构; 产业与配套结合紧密,形成高效的空间结构。
发展策略
策略三:建立产业集聚新平台
现状产业分析
合肥市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90亿元; 主导产业: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制造、食品及农副 产品加工、新型平板显示和新能源及光伏等六大产业。
《长丰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
《长丰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批后公布《长丰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已于2016年12月30日获得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复。
根据《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现将总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一、编制目的《长丰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06年6月由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有效地指导了全县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县域城镇体系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明显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公共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城市规划综合调控作用日益显现。
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长丰县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总规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与要求。
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20号),长丰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县域、规划区和城区。
1、县域长丰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1841.4平方公里,包括现辖14个乡镇、1个双凤开发区。
2、规划区规划区范围为水湖镇行政界线,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3、城区规划范围为城区范围。
三、规划期限规划年限:2014-2030年,其中近期2014年-2020年。
四、城市性质合肥市副中心城区,长丰县政治中心。
五、城市职能服务职能:合肥市北部综合服务中心;地域职能:长丰县政治中心;产业职能:长丰县北部教育养老基地。
六、城市规模2030年县城常住人口规模为1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3.8平方公里。
七、县域镇村体系规划1、县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2030年县域常住人口7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5.4%。
2、县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两轴、两廊、两核、多点”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其中两轴为沿县域纵向主要公路206国道、合水公路形成两条纵向主要城镇发展轴;两廊即滁河干渠生态廊道和瓦东干渠生态廊道。
合肥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合肥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一.研究地区概况1.地理位置合肥市位于北纬31度52分、东经117度17分。
东端在肥东县元祖山,相邻滁州,西端在肥西县金桥乡西,交界六安,南端在三河镇杨婆村南,与巢湖地区相望,北端在长丰县赵大山,依舜耕山与淮南市相连。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
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北岸,把河之水穿流而过。
通过南把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合肥市的文字记载始见于司马迁著《史记》,至今己逾二千二百年。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路交通枢纽。
合肥市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0.7%,人均绿地7.3平方米,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园林风格,有“绿色之城”的美誉。
图-1 合肥市地理位置2.自然条件概况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雨热同季,易涝易旱。
常年平均气温15.70C。
年平均降水量998.4毫米。
降水量集中在6-8月份,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1%。
年平均蒸发量为1514毫米。
年平均日照量为2163小时,以七、八两月最多。
无霜期230天。
冰冻期82天左右。
其自然条件具有如下特点:1、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合肥市地处中纬度地带,是季风气候最为明显的区域之一。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感觉明显。
气象上常以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候平均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介于10-22℃之间为春秋季,合肥市四季大致分配是:春季2个月,夏季4个月,秋季2个月,冬季4个月。
2、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合肥市地居中纬度,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在15-16'C之间,属于温和的气候型。
冬季,月平均气温在1.5-5.0℃之间,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7.5-28.5℃左右,平均年较差各地在25-27℃之间,除个别年份外,严寒期与酷暑期短促;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940-1000毫米之间,雨量比较适中。
2011年2020年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本合肥市人民政府一、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二、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1、本次规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1)市域:为合肥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924.78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2.93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486.6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
2、规划区规划区: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500亿元,年均增长15%,三产结构比达到3:55:42。
202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00亿元,全市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万元。
四、社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
加快建设信息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五、城市性质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六、城市主要职能(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七、合肥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91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1.5%;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108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3%。
临泉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
临泉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临泉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年)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2006年)6、《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2002年)7、《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2002年)8、《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9、《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10、《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11、《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12、《关于建设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13、《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14、《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15、《皖北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16、《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17、《安徽省临泉县城乡统筹规划(2013-2030年)》18、《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DB34/T 1950-20131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安徽省住建厅21、其它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科学预测人口规模,合理进行空间资源配置;上下协调、左右兼顾,突出特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应对不同阶段的发展问题;突出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以创建和谐社会、实现新型城镇化为最终目标。
安徽肥西县严店总体规划
区位与自然环境——
• 自然环境 • 1、地理位置 • 严店乡位于肥西县东南部,地处丰乐河中游北岸。镇区南与舒 城县杭埠千人桥镇隔河相望,北邻上派镇、花岗镇,东连三河 镇。地理坐标:东经117°06′~117°13′,北纬31°32′~ 31°39′,镇域面积116平方公里。 • 2、地形地貌 • 全镇境内北高南低,半岗半圩,南部有六九、沙滩、铁佛三个 联圩,北部岗、冲错落有致。 • 3、气候条件 • 年平均气温15.4°C,一月均温2°C,七月均温28.4°C,全 年无霜期约242天,年均降雨量达1100毫米,主要降雨过程集 中在6-8月间。
• • • •• • • • • •• • •• •
乡域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优势( 优势(Strength) ) 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 合肥市做为全省的经济中心,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滨湖新区是合肥市未来的行政、旅游中心, 合肥市做为全省的经济中心,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滨湖新区是合肥市未来的行政、旅游中心, 是合肥市着力打造的一张城市名片,严店乡与合肥市的滨湖新区仅一河之隔, 是合肥市着力打造的一张城市名片,严店乡与合肥市的滨湖新区仅一河之隔,随着合肥市滨湖新区 的规划建设,严店乡的区位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的规划建设,严店乡的区位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交通优势: 交通优势 严店乡位于省道合铜公路的东侧,更临近合界高速公路的出入口, 严店乡位于省道合铜公路的东侧,更临近合界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严店乡内有省道及多条县道 通过,是肥西县东部的交通节点。 通过,是肥西县东部的交通节点。 环境优势: 环境优势 严店乡目前的工业企业较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少。乡域范围内有良好的大气环境、水环境, 严店乡目前的工业企业较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少。乡域范围内有良好的大气环境、水环境, 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 主要是旅游资源优势。严店乡东临巢湖,全乡拥有8公里多长的巢湖岸线 而且大多为岗地, 公里多长的巢湖岸线, 主要是旅游资源优势。严店乡东临巢湖,全乡拥有 公里多长的巢湖岸线,而且大多为岗地, 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小丰寺是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寺,该寺在佛教界称为“ 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小丰寺是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寺,该寺在佛教界称为“西来名 相传是高丽一王子云游时建成,虽经历朝,但依照保存完好,后在文革中被毁掉部分, 山”,相传是高丽一王子云游时建成,虽经历朝,但依照保存完好,后在文革中被毁掉部分,现由 九华山百岁宫住持释慧庆大师主持复建。 九华山百岁宫住持释慧庆大师主持复建。 劣势( 劣势(Weakness) ) 村镇体系没有形成,城镇化水平较低。 村镇体系没有形成,城镇化水平较低。 全乡非农人口2758人,全乡城镇化水平 全乡非农人口 人 全乡城镇化水平5.9%,水平较低。村镇建设主要集中在镇区,行政村 ,水平较低。村镇建设主要集中在镇区, 的村委会所在地基本上就是全村中较大的村庄,行政村除了小学外, 的村委会所在地基本上就是全村中较大的村庄,行政村除了小学外,没有其它为居民服务的公共设 施。 基础设施水平低,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基础设施水平低,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乡域道路只有几条对外公路质量较好,能满足车辆通行要求,其它道路基本上都是土路,通车 乡域道路只有几条对外公路质量较好,能满足车辆通行要求,其它道路基本上都是土路, 困难。道路条件差,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困难。道路条件差,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合肥空港三期规划方案
2.优化空港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3.提升空港服务质量,满足旅客多元化需求,提高旅客满意度。
4.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生态保护,构建和谐共生的发展环境。
三、规划内容
1.总体规划
(1)规划范围:合肥空港三期规划范围包括现状空港范围及规划拓展区域。
(4)生态居住区:打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提供多样化的住宅产品。
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教育设施:规划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设施,满足空港区域内居民子女教育需求。
(2)医疗设施:设置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设施,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3)文化设施:建设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2)产业集聚区: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制造等产业,打造航空产业链。
(3)商务配套区:提供商务办公、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满足旅客及企业需求。
(4)生态居住区:打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
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教育设施:规划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设施,保障区域内居民子女教育需求。
(2)医疗设施:设置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设施,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3)文化设施:建设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5.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保护:严格保护空港区域内的生态资源,确保生态安全。
(2)绿化景观: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建设,提升空港环境质量。
3.合作协同: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空港三期建设。
4.人才保障: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空港管理和服务水平。
03-02桃花工业园规划说明书090906
目录第一部分发展定位与策略第一章总则··········································································································································- 1 -1.1 规划背景····························································································································· - 1 -1.2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 5 -1.3 规划依据、范围与期限····································································································· - 7 -第二章发展机遇与挑战·····················································································································- 8 -2.1 发展机遇····························································································································· - 8 -2.2 面临挑战····························································································································· - 9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原则···················································································································- 10 -3.1 规划指导思想··················································································································· - 10 -3.2 规划原则··························································································································· - 11 -3.3 规划主要内容··················································································································· - 12 -第四章现状概况 ·······························································································································- 12 -4.1 项目背景及区位分析······································································································· - 12 -4.2 经济社会现状概况··········································································································· - 13 -第五章目标与策略 ···························································································································- 16 -5.1 总体功能定位··················································································································· - 16 -5.2 发展目标··························································································································· - 18 -5.3 发展策略··························································································································· - 19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布局及支撑体系第六章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 ··········································································································- 22 -6.1 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 - 22 -6.2 用地指标··························································································································· - 23 -第七章用地布局规划·······················································································································- 27 -7.1 桃花工业园老区(A区)用地布局规划········································································ - 27 -7.2桃花工业园烟墩区(B区)用地布局规划····································································· - 28 -7.3桃花工业园出口加工区(C区)用地布局规划····························································· - 29 -第八章产业发展规划·······················································································································- 29 -8.1 产业发展原则··················································································································· - 29 -8.2 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 29 -8.3 产业定位··························································································································· - 30 -8.4 主导产业导向··················································································································· - 30 -8.5 产业发展与布局··············································································································· - 31 -第九章交通系统规划·······················································································································- 36 -9.1 交通发展策略··················································································································· - 36 -9.2 对外交通规划··················································································································· - 37 -9.3 道路系统规划··················································································································· - 38 -9.4 公共交通规划··················································································································· - 40 -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 42 -10.1 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 42 -10.2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 42 -10.3 规划区绿地系统布局····································································································· - 43 -第十一章景观系统规划···················································································································- 43 -11.1 景观特色分析················································································································· - 43 -11.2 空间景观布局················································································································· - 44 -11.3 主要景观门户················································································································· - 44 -第十二章空间管制规划···················································································································- 45 -12.1 建设限制分区················································································································· - 45 -12.2 “四线”控制规划········································································································· - 46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 47 -13.1 给水工程规划················································································································· - 47 -13.2 排水工程规划················································································································· - 48 -13.3 电力工程规划················································································································· - 50 -13.4 通信工程规划················································································································· - 51 -13.5 热力工程规划················································································································· - 52 -13.6 燃气工程规划················································································································· - 53 -13.7 环卫工程规划················································································································· - 54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规划···················································································································- 55 -14.1 消防系统规划················································································································· - 55 -14.2 抗震系统规划················································································································· - 56 -14.3人防工程规划·················································································································· - 57 -14.4防洪工程规划·················································································································· - 57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58 -15.1 环境保护目标················································································································· - 58 -15.2 规划原则························································································································· - 59 -15.3 环境保护措施················································································································· - 59 -15.4 积极推广循环经济理念································································································· - 60 -15.4.1污水回用······················································································································ - 60 -15.4.2雨洪利用······················································································································ - 60 -。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一、区位肥西县地处江淮之间,位于省会合肥市的西南部,紧邻中心城区,巢湖西岸。
南接庐江县、舒城县,西接六安市,北临寿县。
县政府所在地位于上派镇,距合肥17公里,是合肥市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117°9′,北纬31°42′~31°43′。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一)规划范围1、县域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规划内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县城规划范围:西南组团内肥西县域部分的范围,包括上派镇及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严店乡等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肥西县城总体规划3、规划区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近期:2009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三、县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化水平2015年和2030年肥西县总人口规模分别为130万人和200万人。
2030年,肥西县城镇化水平最高将达到70%,而城镇人口将达到140万人.四、县域城镇空间结构根据合肥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合肥西县现状城镇特点及发展条件,依据肥西县的县域空间发展战略,确立肥西县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带、两轴”。
两带:在合肥市城镇密集区内,沿城市外环高速的三河、严店、紫蓬、小庙和高刘,形成城市外圈的重点城镇带;在肥西县西部,以山南镇为中心,形成沿高店、官亭、铭传、山南和柿树岗一线的生态城镇带。
二轴:以合六叶公路为西向发展轴,联动六安发展;向南以合安公路为南向发展轴,打造合铜安产业走廊。
五、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本次规划是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细化,规划期末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条件将肥西县县域城镇体系划分为四级结构。
(1)一级城镇:肥西县城,人口规模50万人以上;(2)二级城镇:桃花、严店、高刘,人口规模10—35万;(3)三级城镇:三河、紫蓬、小庙、山南,人口规模为3-10万人。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附规划图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批后公布《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已于2016年12月30日获得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复。
根据《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现将总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一、编制目的《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作为指导肥西县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肥西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肥西县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20号),肥西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县域、规划区、城区。
县域:肥西县所辖行政辖区范围,包括8个镇4个乡,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
规划区:包括上派镇行政边界、绕城货运专线以东、派河以南的范围,面积约141.89平方公里。
城区:建设用地44平方公里。
为落实合肥“1331”空间战略,增加在合肥主城区范围统筹协调内容。
主城区肥西片区范围包括上派镇、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等区域。
三、规划期限近期2015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四、城市性质合肥主城西南国际化新城区,战略性新型产业基地。
五、城市职能合肥主城区西南综合服务中心,合肥西南翼新型工业化发展核心区,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知名山水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
六、城市规模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4平方公里,2030年城区人口规模4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4平方公里。
七、县域镇村体系规划1、县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20年,县域总人口规模8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2%,2030年9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
2、县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双轴五区”的县域空间结构,其中:双轴:合安发展轴,合六发展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1
2 合肥市规划局 肥西县人民政府
F肥 西 县 城 总 体 规 划 ( 2 0 1 4 - 2 0 3 0 年 ) eixi Urban Master Plan
性质、职能与规模
四、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近期(2020年),全县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 积116平方米;其中,城区建设用地总面积控制在3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 在114平方米。
F肥 西 县 城 总 体 规 划 ( 2 0 1 4 - 2 0 3 0 年 ) eixi Urban Master Plan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
公众意见征询
肥西县人民政府于2014年3月启动县城新一 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纲要于2014年12月5 日通过专家审查,并经县四大班子会议审查。规 划成果于2015年11月13日通过市规划局组织的专 家技术审查 。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现将该规划 成果草案予以公示,进一步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2015.11
县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7 合肥市规划局 肥西县人民政府
F肥 西 县 城 总 体 规 划 ( 2 0 1 4 - 2 0 3 0 年 ) eixi Urban Master Plan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四、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发展目标 加强与合肥经济圈西南周边城市大交通体系的衔接,构筑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网 络;强化肥西综合交通联运,实现多方式联运系统;加强主干路网建设,构建与合肥 主城区一体化道路交通体系;优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积极发展快速公交及轨道交通。 2、城乡交通规划 (1)铁路 构建“1城际、2高速、4普铁”的铁路格局,新建合安九高铁线、合六城际铁路线、 合肥绕城货运铁路专线,增设肥西高铁站、官亭客运站和丰乐货站,以完善合肥经济 圈快速铁路客运网络,推动实现客货运综合联运。 (2)公路 高速公路规划形成“一横三纵”。一横:沪陕高速;三纵:合安高速、济祁高速 和西绕城高速。 干线公路规划形成“南北向五条、东西向六条”的公路网主骨架体系。 (3)水运 规划打造国家干线航道,结合实施引江济淮工程,贯通淮河、东淝河、派河、合 裕线等形成江淮运河,提升派河和丰乐河为三级航道。 (4)航空 重点构建多条快速通道,加强肥西中心城区及所辖乡镇与新桥机场间交通联系, 包括方兴大道-机场高速、上小路、将军岭路-机场高速快速联系机场等。
3、多廊穿插——规划区内所控制的基础设施廊道、景观廊道,主要有方兴大道生 态廊道、合九铁路生态廊道、合安九高铁生态廊道、潭冲河生态廊道等,极好的促进了 “山”、“水”、“城”之间的交互关系。
4、多点璀璨——古埂公园、滨河公园、潭冲湖湿地公园、光明大堰湿地公园等众 多公园、水库湿地的绿色节点,为城镇营造了绿色健康小气候。
40.52%
城乡居民 点建设用
地
城镇建 设用地
村庄建 设用地
4445.89 235.89
4681.78
31.57%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
特殊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 非建设用地
水域 农林用地 其他非建8 78.5 8821.89 835.60 7817.87 168.42 14831.88
(2)村庄布点
规划中心村11个,其中村部型中心村9个,人口规模1000-1500人;集镇型中心村 2个,人口规模1500-3000人。
规划区用地规划图
用地 代码
H
H1
H2 H3 H4 H9 E E1 E2 E9
规划区城乡用地规划一览表
用地名称
规划远期2030年 面积(hm2) 比重(%)
建设用地
6009.99
2015.11
县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5 合肥市规划局 肥西县人民政府
F肥 西 县 城 总 体 规 划 ( 2 0 1 4 - 2 0 3 0 年 ) eixi Urban Master Plan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二、县域产业发展规划
1、第一产业 科技服务“三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两点、两岸、四线“高效农业产业 集群,逐步巩固中部苗木第一大县和安徽养禽第一大县地位。 2、第二产业 逐步打造出以桃花工业园为龙头、柏堰科技园和新港工业园为两翼、产城融合示范 区为拓展的县域工业平台,形成汽车及零配件、家电及配套、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生 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3、第三产业 持续支持华南城,打造区域商贸物流聚集区;重点推进祥源花世界、三五中国摩智 慧康城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高端商务、健康服务和重点培育 文化旅游等产业,综合提升肥西三产服务业区域影响力。
一条巢湖西岸环形旅游大通道,沿湖、沿山、沿河构成的大环线;,是巢湖西岸旅 游公共服务环。
2015.11
县域旅游空间引导图
10 合肥市规划局 肥西县人民政府
F肥 西 县 城 总 体 规 划 ( 2 0 1 4 - 2 0 3 0 年 ) eixi Urban Master Plan
规划区规划
一、规划区城乡空间布局规划
4.24% 4.12% 0.07% 0.53% 59.48% 5.63% 52.71% 1.14% 100.00%
2015.11
11 合肥市规划局 肥西县人民政府
F肥 西 县 城 总 体 规 划 ( 2 0 1 4 - 2 0 3 0 年 ) eixi Urban Master Plan
规划区规划
将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分为城镇和农村两类标准。其中: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按照 设施服务范围和规划服务人口规模,可以划分为区(县)级、街道级和社区级三级。街 道对应服务人口在5万~10万人左右;社区对应服务人口在1~1.5万人左右。城区内镇 乡参考街道级设施配置。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指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包括村级管理服 务、文体服务、卫生服务及其它等,集中布置在位置适中、内外联系方便的地段。
规划远期(2030年),全县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控制在63.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 地面积约113平方米;其中,城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4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 制在110平方米。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县域城乡空间布局规划
1、土地利用规划
2030年,县域建设用地面积205.0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2.07% 。
1、空间发展策略
产城一体:以城区为综合服务核心,通过串联引领,促进桃花、柏堰、新港等工 业园区与城市功能联动发展。
山水营城:加强紫蓬山生态绿楔、派河、潭冲河、潭冲水库、光明大堰及其周边 区域的生态保护,构筑规划区生态安全格局。
2、空间布局结构
(1)强化城区功能布局
规划区主要分为老城综合服务区、城北产业区、滨河生活区、城南生活区、新港 南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西部生态控制区
二、规划区生态网络规划
规划区内形成“一带两片,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结构,营造出“一面碧湖一面 山,清水绿带连霄汉”的特色景观风貌。
1、一带相拥——派河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过,县城抱河而生,沿水而筑,城镇因 河流而生灵性,河流因城镇而多文雅。
2、两片相嵌——西部紫蓬山与南部田园,犹如两片绿楔嵌入规划区中,城与山、 田相依相伴,共生共荣。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包含三个层次:县域、规划区和城区。 1、县域 共8个镇4个乡,辖区总面积为1700平方公里。 2、规划区 主要包括上派镇域、绕城货运专线以东、派河以南的范围,面积约148.3 平方公里。 3、城区: 建设用地面积约44平方公里。
性质、职能与规模
一、城市性质
合肥主城西南综合性城区、现代产业基地。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五、县域旅游规划
1、总体发展目标 规划期内建设特色鲜明、文化内涵突出、适合多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新增长极,将 肥西打造为环巢湖生态旅游圈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合肥市旅游副中心。 2、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两心两区、三带一线”旅游总体布局结构。其中: 两心:即肥西旅游集散中心、三河游客接待中心; 两大旅游片区:环巢湖生态示范片区、紫蓬山生态旅游片区; 三条特色旅游带:沿湖——沿巢湖风情滨湖生态旅游带;沿山——沿紫蓬健康养 生休闲体验带;沿城——沿城郊美丽乡村旅游休闲带;
2015.11
县域空间利用规划图
4 合肥市规划局 肥西县人民政府
F肥 西 县 城 总 体 规 划 ( 2 0 1 4 - 2 0 3 0 年 ) eixi Urban Master Plan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3、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大城大乡、双轴五区”总体布局结构。 “大城”即以肥西城区、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形成近主城连绵发展区,空间上 以集聚为主,是合肥市主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大乡”即外围乡镇与山水田园共融共生, 呈现乡域空间形态,是合肥市西南生态屏障。 “双轴五区”包括以下内容: 合安发展轴,该轴依托合安公路形成,是肥西县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一条城镇发展 轴;合六发展轴,该轴依托合六公路形成,带动官亭镇、高店乡,是合六一体化发展的 战略节点。 五区即近主城连绵发展区、西北部生态控制区、紫蓬山生态旅游片区、西南部生态 控制区和巢湖西岸生态示范区。
。
2015.11
规划区生态网络规划图
12 合肥市规划局 肥西县人民政府
F肥 西 县 城 总 体 规 划 ( 2 0 1 4 - 2 0 3 0 年 ) eixi Urban Master Plan
规划区规划
三、规划区综合交通规划
1、客运通道组织 规划形成7条客运通道。包括金寨南路、翡翠路、宿松路、方兴大道、深圳路、三 河路和创新大道。
2、货运通道组织 规划形成5条货运通道。 分别为锦绣大道—繁华大道、 西二环—集贤路—合六二通 道、将军岭路—金寨南路南 段、派河港—蓬莱路—合铜 路、丰乐河大道—合铜路。
3、轨道线网
规划对主城区轨道线网 进行落实和优化,增加1条 中运量轨道联络线,规划期 内拟建设轨道3号线、6号线、 9号线以及中运量轨道联络 线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