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病害生态防治的六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病害生态防治的六个方面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水产养殖业日益发展迅速,水产养殖病害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取得高产、高效的瓶颈问题。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积极治疗。’的方针,采取生态防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一、彻底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包括清除池底污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一般老池塘每年都要清除池底淤泥,只保留底泥10~15厘米即可。这是控制水产养殖过程中少生病的关键。清塘消毒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干法清塘,即按每亩鱼塘用生石灰75~100千克或漂白粉3~4千克加水溶解,在全池均匀泼洒。另一种方法是带水清塘,按每米水深每亩用生石灰130~150千克或漂白粉12~15千克溶化后全池泼洒。泼洒时要趁热、连渣带汁、到边到位。

二、营造优良养殖水体环境

池塘消毒后接着就要进水,进水必须进行水体消毒,同时,池塘要保持适宜的水深和优良的水质及水色。在养殖的前期,因为鱼、虾、蟹个体较小,水温较低,池水要浅,有利于水温回升和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后随着个体长大和水温上升,应逐渐加深池水,到夏秋高温季节虾、蟹池水深最好达1.2~1.5米。水色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透明度30~50厘米为宜。在养殖过程中,一要定期用生石灰泼洒,可以改善环境,加速物质循环。也可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节。二要定期换水。换水是保持优良水色的最好办法。三要及时增氧,增加整个池塘的溶氧量,可以加速池底物质循环,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累,使鱼类健康成长,增加抗病能力。

三、强化养殖管理

在对鱼、虾、蟹类捕捞、搬运及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细心操作,不使鱼、虾、蟹类受伤,因为受伤的个体最容易感染细菌。每天至少到池塘上去巡查1~2次,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引起疾病的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尽量采取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塘内的病、死鱼、虾、蟹要及早捞起,远离池塘深埋,以免病情蔓延或影响水质。

四、适时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严防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鱼、虾、蟹类在进池前,最好用浸浴方法杀灭病原再放养。在病害高发季节到来时,定期投喂药饵或全池泼洒药物也是有效的预防方法。药物防治时最好使用内服药,而外用药尤其是全池泼洒用药更应谨慎行事。应准确测量水体,用量到位有效。药物应在饲料中充分拌匀,以提高药效。

五、注重科学放养

养殖中应放养健壮的种苗,并采取适宜的密度。放养的种苗应体色正常,健壮活泼。所有养殖的鱼、虾、蟹种下池前均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溶液进行浸体消毒。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和饵料状况、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决定。

六、合理投饵施肥

投饵过多就会造成水体污染,有毒物质积累,水环境恶化,使鱼、虾、蟹生病。可以通过设置饵料台,观察鱼、虾、蟹类摄食情况,根据剩料多少来调整投喂量。饵料及其原料应新鲜、质优;绝对不能发霉变质。同时,要注意合理施肥。通过适度培肥,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和营养物质,从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