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
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方案
框号
1
2
3
4
5
选项
组成细胞
A
有机物 无机物 水
的化合物
无机盐
人体细胞 常染 性染 X 染 B
的染色体 色体 色体 色体
Y染 色体
物质跨膜 主动 被动 自由 协助(易 C
运输 运输 运输 扩散 化)扩散
分裂 染色单 同源染色
D
有丝分裂 分裂期 间期 体分离 体分离
3.如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 是( B )
【即时突破】 6.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C )
A.图 1 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 2 所示为 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鱼类捕捞在图 1 的 e 点和图 2 的 g 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 捕捞量 C.若图 1 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曲线Ⅰ为培养早期, 曲线Ⅱ的 cd 段酒精大量积累 D.图 1 中曲线Ⅱ的 f 点与图 2 曲线的 g 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7.(2017·连云港模拟)下列图中的 a、b、c 分别表示某捕食链中 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图甲 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 生物的数量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图中的 a、b、c 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 a 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 C.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 本未变 D.图中 b 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 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科学方法
假说—演绎法、建立模型与类比推理等都是现代科学研究 中常用的一些科学方法。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以 下为假说—演绎法推理的逻辑关系。
学生探究实验案例-《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探究实验案例——《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现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进而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找出问题的答案。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冬天取暖时所用的煤和木材,燃烧后他们的质量变少;取一段镁带在空气中点燃后质量变大。
引导学生猜测:你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什么关系?二、学生提出猜想生1:我觉得反应之后质量应该变大,根据前面学过的Mg+O2——MgO、P+O2——P2O5这两个反应就可算出是变大。
生2:我认为变小,煤和木材的燃烧之后生产炉渣和灰烬要比燃烧前煤和木材的质量要小。
生3:我觉得不会改变,从表面上看煤和木材燃烧后质量确实减少了,而我通过它们燃烧的化学反应C+O2——CO2中却算出没变。
因此我猜想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产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不变的。
三、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同学们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猜想,那么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各小组可根据你们自己的猜想来设计实验方案。
在探究过程中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求助其他组的同学,也可问老师。
四、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方案1. 取一段蜡烛在一小块木板上,把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托盘天平达到平衡。
在托盘天平上点燃蜡烛,观察托盘天平的平衡情况。
方案2.取一段镁带,在托盘天平上称的质量W1。
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把燃烧后的白色粉末收集起来并在托盘天平上称的质量W2,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方案3.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稀硫酸铜溶液,取一根砂去铁锈的铁钉,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的质量w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2,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方案4.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左右的澄清石灰水,将一支内有少量小块大理石的小试管有细铁丝固定在与100ml锥形瓶配套的橡皮塞上,将一支盛有稀盐酸的滴管插入橡皮塞,将上述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1。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案例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案例一、教学背景。
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铁生锈的具体条件。
通过这个实验探究,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变化与外界条件的关系,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铁生锈的条件。
学会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2. 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准确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约5分钟)教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先来看个小物件儿。
”(拿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钉)“这铁钉啊,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爷爷,脸上长满了‘铁锈斑’。
你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看到这种生锈的铁制品呀?像那些户外的铁栏杆、旧自行车啥的。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铁为什么会生锈呢?是铁它自己想换个‘铁锈装’耍酷,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呢?”学生们可能会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会说因为有水,有的会说因为有空气。
2. 提出问题(约3分钟)教师:“那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探究一下这个问题:铁生锈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3. 作出假设(约5分钟)教师:“那咱们先大胆地猜一猜。
同学们觉得铁生锈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第一组代表:“我们觉得可能和水有关,因为在潮湿的地方铁更容易生锈。
”第二组代表:“我们认为和空气有关,特别是空气中的氧气。
”第三组代表:“我们想也许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不错,那咱们就来设计实验验证一下这些假设。
”4. 设计实验(约10分钟)教师:“要探究铁生锈和这些因素的关系啊,咱们得用到一个很厉害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啥叫控制变量法呢?就好比咱们要研究一个人胖是因为吃得多还是运动少,那咱们得保证其他条件都一样,就只改变吃的量或者运动量来观察。
中学化学教研案例名称(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学化学教育改革,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本文以“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为主题,开展了一堂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
二、案例目标1. 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帮助教师掌握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提高化学教学水平。
三、案例实施1. 教学内容本节课以“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为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物质的分类: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
(3)物质的转化:探究物质的转化规律,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合作学习: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物质的分类、性质和转化等基本概念。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讨论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共同分析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5)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提炼化学知识。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案例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掌握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提高了化学实验技能。
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学效果显著。
探究式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
在科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案例以“光合作用”这一生物学重要知识点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有什么意义?(二)探究实验1. 实验目的: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实验步骤:a. 准备实验材料:光合作用实验装置、二氧化碳、水、光、黑色塑料袋、透明塑料袋等。
b. 将实验装置放置在阳光下,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c. 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d. 改变实验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e. 改变实验装置中的水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数据分析:a.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二氧化碳和水。
b.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
c.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光合作用在黑暗环境中无法进行。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3. 反思:如何将光合作用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等。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数据分析能力等。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校本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案例描述本次校本教研活动以“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将实验与化学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1. 活动准备(1)确定主题:根据我校化学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确定时间:将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下午,持续一个月。
(3)确定地点:在学校化学实验室进行。
(4)确定参与人员:邀请我校化学教师参加,共计10人。
2. 活动过程(1)分组讨论:将参与教师分成两组,每组5人。
每组选取一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总结。
(2)案例分析:各组成员针对化学教学中实验应用的成功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实验设计、操作方法、实验效果等方面。
(3)实验演示:各组成员根据讨论结果,选取一个实验案例进行演示,其他组成员观摩并提出改进意见。
(4)经验分享:各组分享本组在实验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其他组成员学习借鉴。
(5)总结评价:活动结束后,各组组长对本组讨论和实验演示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3. 活动成果(1)提高了教师对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认识,增强了实验意识。
(2)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实验设计、操作方法等问题。
(3)优化了实验教学方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4)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案例反思1. 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提高了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热烈,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经验分享等环节,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4. 活动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技能培训。
5. 活动结束后,部分教师提出建议,如增加实验器材、优化实验设计等,为我校化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初中化学教研专题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实验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为专题,通过分析实验探究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案例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实践三、案例目标1.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优化实验探究教学策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四、案例实施过程1. 实验探究教学设计(1)明确实验探究主题: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探究主题,如“物质的溶解性”、“气体的制取与检验”等。
(2)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现象等,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制定实验探究评价标准:从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 实验探究教学实施(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引出实验探究主题。
(2)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探究。
(3)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强调实验安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为后续分析、总结提供依据。
(5)实验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探究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小组互评:小组内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实验探究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五、案例反思1. 实验探究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化学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学科的教学改革也在逐步推进。
为了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化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以“探究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共同探索如何将探究式教学理念融入化学课堂,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了解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2. 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2021年3月15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由教研组长主持,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意义。
2. 专家讲座:邀请化学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3. 教学案例分析:由教师分享在化学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4. 分组讨论:教师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剖析。
5. 总结与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五、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1)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探究式教学的方法:问题引导、合作学习、实验探究、信息技术辅助等。
(3)探究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评价反馈等。
2. 教学案例分析(1)案例一:以“物质的性质”为例,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性质规律。
(2)案例二:以“化学反应原理”为例,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
(3)案例三:以“化学实验”为例,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培养实验技能。
3. 分组讨论(1)针对案例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2)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探究式教学理念融入化学课堂。
(3)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化学教研组开展了以“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探讨、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使教师深入理解“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一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教学案例分析教研组首先对“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一主题的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教师们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
(2)实验教学环节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全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教研组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能力。
(2)完善实验教学环节,确保实验安全,注重实验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
2. 教学设计研讨教研组针对“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教学设计研讨。
教师们共同探讨以下问题:(1)如何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2)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研讨,教师们形成了以下共识:(1)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观察、讨论等,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师们在教研组指导下,进行了教学实践。
以下为部分教学实践案例:(1)教师A在教学“氧气”这一课时,设计了“氧气支持燃烧”的实验活动。
探索性实验(二)
药物研发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探索 性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发 现新的药物候选分子,并 研究其药理作用和机制。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疾病机制研究
通过探索性实验,医学家可以研 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
保护个人信息
在进行涉及个人信息的实验时,应确保个人信息的 安全和保密,避免泄露和滥用。
尊重知识产权
在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数据时,应遵循知 识产权法规,确保合法使用和引用。
实验废弃物处理
分类处理废弃物
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合理处置化学品
对于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处理和处置, 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推断性统计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数据特征,选择 适当的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如 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卡方分析 等,以揭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规律。
结果解释与报告
解释实验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 解释,揭示实验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规律。
撰写实验报告
按照规范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实验报 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结 论等部分,以便向其他研究人员或同 行进行交流和分享。
微生物培养
在生物学领域,探索性实 验常用于微生物培养和鉴 定,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 规律和代谢机制。
生态学研究
通过探索性实验,生态学 家可以模拟自然环境,研 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生态平衡。
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材料合成
通过探索性实验,化学家 可以合成新型材料,探索 其性质和应用前景。
反应机理研究
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
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创新教育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化学教育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本文将介绍几个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希望能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实践案例一:化学实验室的创新设计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只是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缺乏足够的创新和探索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某高中化学教师创新设计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挑战性的实验。
比如,在学习物质的酸碱性时,学生通过自己选择和搭配食材来制作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测不同物质的酸碱性。
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还使他们对酸碱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践案例二:探究式学习在化学教育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面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探究式学习则是通过提出问题、研究现象、进行实验和总结归纳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和建构。
在某中学化学课堂上,教师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来教授氧化还原反应。
他们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铁制品会生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最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原理。
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实践案例三: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是化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某高中化学教师意识到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常常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他们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比如在教授有机化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化工厂,让学生亲眼见到有机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
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更加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实践案例四: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工具成为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
某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展示化学实验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
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教材是化学知识的集合体,这些知识大多设计了实验证明,但并不是把知识的生成过程还原为科学发现的过程,这为我们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
如课本讲了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作用,但没讲干燥的氯气、氯化氢是否具有漂白作用,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或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由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探究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推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①观察氯水的颜色,小心闻其气味。
推测1:氯水中含有Cl2分子。
实验验证:将氯水滴入KI-淀粉溶液中,出现特殊的蓝色。
(教师提示:有I2析出)②用pH试纸或蓝色石蕊试纸测氯水的酸碱性。
推测2:氯水呈酸性可能有盐酸存在。
实验验证:在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析出白色沉淀。
再滴入数滴稀HNO3,白色沉淀不溶解。
③发现蓝色石蕊试纸在氯水中先变红后变白。
推测3:氯水可能有漂白作用,氯水具有氧化性。
实验验证:a.将红色布条投入干燥的氯气中,无明显变化;氯水滴在红色布条上,布条褪色。
b.将氯水慢慢滴入少量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至pH≤7,溶液褪色;上述溶液中反滴NaOH 至过量,溶液不变红。
说明氯水的漂白是氧化作用。
按氯水的组成和已有HCl生成的事实推测,有可能生成了具有氧化性的HClO。
④日光照射盛满氯水的倒置的圆底烧瓶,有气体生成。
推测4:HClO在光照条件下分解,放出难溶于水的O2。
实验验证:取漂白粉[Ca(ClO)2]或其它次氯酸盐适量,加稀盐酸,生成HClO溶液。
继而做光照实验,与氯水比较。
氯水加入NaOH溶液,做漂白性实验。
结论:氯水中含Cl2分子,具有刺激性气味;氯气溶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HCl和HClO,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
反应方程式为Cl2+ H2O HCl+ HClO。
案例2:在探究氯水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原因时,分为五个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阶段: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褪色的兴趣。
化学实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活经 验 , 出周 密 地 、 面 的计 划 和 具 体 的设 想 , 做 全 明确 实验 的题 目, 目的 , 理 , 用 品 步 骤 , 置 图 以及 注 意 事 项 , 象 记 录 原 实验 装 现 和结 论 () 4 验证 、 。实验者完成实验设计后 , 修订 方案未必是最合 理 的最完 美 的 , 教师 要进 行 指 导 , 一起 讨 论新 的实验 设 计方 案
合运 用 。
一Hale Waihona Puke 氨 水受 热 时反 而 不 利于 N ,・ 的 电离 , H HO 这是 因 为受 热 时氨 易逸 出 , 列 平衡 : H 下 N 3+H O 一 N 3・ 2 := H +O 2 : H H O = N 兰 H一 向左移 动 , C。 一减小 。 使 ( [ 分析 ]C 一改变 可以 由酚酞试液 的颜 色变化来 判断 。 :㈣ 酚 酞试 液 遇 碱 显 红 色 , 氨 水 中 的 C0 一增 大 , 如 ( H 则颜 色变 深 ; 若
强于 c , o 一的反 应 的原 理 的 离子 方 程式 。 2 [ 分析 ]该 实验为验 证性 实 验 , : 如果 一和 H 0-相 遇 时 , C3
生成 A( H I ) 白色沉淀, O 即可A ;结合 H 的 I O 能力强于c l o~
【 解答] ①应选试剂 :a H溶液 、11溶液 、a C : NO AC, N H O 溶液 ②操作要点: ①取少量的 AC, 1I 溶液于试管中 ; 向试管中 ② 逐 滴加 入 N O a H溶 液 直 至 产 生 白色 沉 淀 恰 好 全 部 消 失 ; 向 其 ③ 中再滴 入 N H O 溶 液 至足 量 。 aC
( ) 出方案 。实 验 前 利 用 掌 握 的 知 识 , 3拟 和学 生 已有 的生
化学趣味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制备的科学。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往往以理论为主,学生难以提起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本文将介绍一种化学趣味教学实践,通过趣味实验、游戏和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二、趣味实验1. 气球爆炸实验实验材料:气球、小苏打、白醋、滴管。
实验步骤:(1)将小苏打倒入气球中,绑紧气球口。
(2)用滴管向气球内滴入白醋。
(3)观察气球爆炸现象。
实验原理:小苏打与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球内气压增大,导致气球爆炸。
2. 水中开花实验实验材料:水、酒精、硫酸铜、棉签。
实验步骤:(1)将硫酸铜溶解于酒精中,制成硫酸铜酒精溶液。
(2)用棉签蘸取硫酸铜酒精溶液,轻轻滴入水中。
(3)观察水中开花现象。
实验原理: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的铜离子,使水呈现蓝色。
三、化学游戏1. 化学元素连连看游戏规则:将化学元素卡片打乱顺序,玩家通过找出相同元素的卡片,消去卡片。
2. 化学知识问答赛游戏规则:选手轮流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化学问题,答对加分,答错扣分。
四、化学竞赛1. 化学实验操作竞赛比赛内容: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学实验操作,评委根据操作规范、实验结果等因素评分。
2. 化学知识竞赛比赛内容: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化学问题,评委根据答案的正确性和速度评分。
五、实践效果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趣味教学实践将化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趣味实验和化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化学游戏和竞赛等活动,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趣味教学实践将化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六、总结化学趣味教学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趣味实验、游戏和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创新实验100例高中化学
创新实验100例高中化学【引言】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创新实验能够通过灵活的实验设计、思维训练和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100个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案例,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教学的参考。
【实验1】鸡蛋壳的制备及分离将鸡蛋清和蛋黄分开,蛋黄和蛋清分别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搅拌片刻后,用小勺将蛋黄取出来,然后用滤纸过滤鸡蛋清,留下的渣滓即为鸡蛋壳。
【实验2】测定薄荷油的密度将一定量的薄荷油倒入量筒中,用物理法测量其体积,然后用天平测量其质量,通过质量除以体积的方式就可以得出薄荷油的密度。
此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3】用纸张制取小灯泡将镍片剪成特定的形状,再用银器铺上一层保护层。
接着用合适的纸张卷成小圆柱形放入塑料管中,把准备好的镍片插到圆柱体中,并接上电线,即制成了一个小灯泡。
此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制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4】探究光的折射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玻璃杯中,再向其中放入一枚钥匙,用手按住一端的玻璃杯底部轻轻移动钥匙,观察其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此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光的折射原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5】用玻璃棒制备电唇玻璃管将玻璃棒烧热后,在其一端用钳子夹住并旋转,使其成为一个口径较小的管状玻璃器皿,接着将口径较大的一端加热并快速折弯,制成了一个电唇玻璃管。
此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稳定性控制能力。
【实验6】测定饮料中的硫酸钠含量以饮料为样品,放在锥形瓶中,加入1.4mol/L的硫酸钠溶液中,用比色计测定溶液的吸收度,从而计算出饮料中硫酸钠的含量。
此实验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化学计算和分析技能。
【实验7】制备发泡剂将几种化学试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通过反应制备出一种能够发生大量气体反应的发泡剂。
此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探究性活动优秀教学案例
2.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和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等。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自主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育学生珍惜资源,关注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空气中的氧气是如何被人体吸收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3.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然后让学生观察氧气的性质,如支持燃烧等,引发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污染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现状,激发学生对空气成分和污染问题的关注。
3.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认为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它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以“Na_(2)CO_(3)和NaHCO_(3)性质”为例
m li r&'f教f参考2021年第2期:;\| E H C A X C E J I A O X I f(ANKAO J(总第536W>.趨二实验教学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以“N a2C〇3和N a H C〇3性质”为例田敏(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江苏苏州215100)文章编号:1002-2201(202丨)02>004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目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教 师为学生设计好实验探究过程,不利于对学生科学思维 的培养;缺乏创新方案设计,导致探究性实验教学不能 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次研究以“N a2C0,和 〜31«:03性质”学习为例,从生活化情境引人、学生自主 设计、教师新课教授、实验创新改进几个方面,探索高中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概念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来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探究 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验方案设 计过程、实验探究过程以及实验创新改进过程。
步掌握化学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分类意识和比较意 识,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
例如,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学为例,教师遵循 教学目标,了解到本节课教学任务为“学习实验室氧气 的制备方法,感受氧气制取和实验装置的内在关系”等,并深人挖掘化学实验教育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 操作能力,让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展开高 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探究。
教学片段:教师:同学们,可以根据之前所掌握的知识,展开高 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探究吗?学生(异口同声):当然能!(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课堂表现,展开科学 分组,让每个小组都进行髙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设计。
从而向学生提出相应的探究问题,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 内在本质的理解。
)教师:实验室制取氧气应该利用哪些实验仪器呢?小组1:离不开铁架台、试管、酒精灯。
化学教学案例研究金属与非金属的活动性实验探究
化学教学案例研究金属与非金属的活动性实验探究金属与非金属的活动性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对于我们理解元素性质、化学反应以及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对金属与非金属活动性的理解,本教学案例将介绍一个亲身参与实验的方式,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来探究金属与非金属的活动性差异。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金属与非金属的活动性,了解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差异。
实验材料:- 碗- 水- 锌片- 铝片- 铜片- 铁片- 锡片- 镁片- 非金属氧化物:碳粉、硫粉等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碗,填满水。
2. 拿出锌片,观察其外表特征,记录下观察结果。
3. 将锌片放入碗中,观察其在水中的反应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4. 重复步骤2和3,分别使用铝片、铜片、铁片、锡片、镁片代替锌片,观察并记录每个金属在水中的反应情况。
5. 清理实验器材,准备进行下一步实验。
6. 使用碳粉、硫粉等非金属氧化物重复步骤2至4,观察并记录非金属在水中的反应情况。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锌片能够在水中迅速产生气泡,并发生放热反应。
- 铝片在水中也会产生气泡,但反应速度较锌片慢。
- 铜片、铁片和锡片在水中没有明显反应。
- 镁片在水中也会产生气泡,但反应速度比锌片更快。
- 碳粉在水中没有反应。
- 硫粉在水中也没有反应。
实验分析:基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 锌片、铝片和镁片属于活泼金属,在水中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氢氧化物和氢气。
这是由于这些金属的活动性较高,容易与水中的氧发生反应。
- 铜片、铁片和锡片的活动性较低,在水中没有明显的反应。
- 碳和硫属于非金属,它们在水中也没有发生反应,这与非金属的活动性较低有关。
教学延伸: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记录金属与非金属在水中的反应情况。
他们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推断出金属活动性的差别,从而加深对金属与非金属性质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为什么锌片、铝片和镁片能够在水中反应产生氢气,而其他金属不会?2. 为什么非金属的碳和硫在水中没有反应?3. 金属的活动性与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关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探究,学生可以建立起对金属活动性的更深入理解,并将其应用到其他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去。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学实验》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学实验》教学目的:1.认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2.复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3.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的体会和领悟。
课时安排:1课时[引入]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2.安全性3.可行性4.简约性[引入]化学实验从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发展到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通过启发性讲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的原则。
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
2.对照性的原则。
要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要想这个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3.等量性的原则。
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
对某个实验的影响,会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
[板书]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1.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这类实验方案设计过程重在分析比较,操作中的现象是对方案设计合理与否的检验,以及探究性结论得出的重要依据。
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可能会多种多样,实验方案相应也会教多,只要无明显失误或不妥,均可由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之后再将方案修正完善。
例1.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
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
[分析]: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酸碱中和,则红色可能重现,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被氧化,则红色不可能重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
下一页1 2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2.复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3.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
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的体会和领悟。
课时安排:1课时
[引入]
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2.安全性
3.可行性
4.简约性
[引入]化学实验从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发展到
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通过启发性讲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
1.学性的原则。
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
2.照性的原则。
要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要想这个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3.等量性的原则。
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
对某个实验的影响,会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
[板书]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1.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这类实验方案设计过程重在分析比较,操作中的现象是对方案设计合理与否的检验,以及探究性结论得出的重要依据。
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可能会多种多样,实验方案相应也会教多,只要无明显失误或不妥,均可由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之后再将方案修正完善。
例1.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
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乙
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
[分析]: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酸碱中和,则红色可能重现,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被氧化,则红色不可能重现。
[实验设计]: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重现,则是因为HCl和HClO的酸性所致;若红色不再重现,则是因为HClO的强氧化性所致。
下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