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5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合集下载

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 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 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 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589年,百越首领冼夫人被册封为谯 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 作用
武力 机构 册封
琉 隋朝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 球 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交流
三、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1.管理机构: (选1P61)
中央管理机构: 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联系: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
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交
融,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
二、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机 构
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边 疆
措 施岭

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 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 归附隋朝
2.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
3.出现了短暂统一和局部统一。 如西晋短暂统一,东晋南朝虽然朝代更替频繁,但南方相对统一。这些统一
因素的存在,为隋唐统一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4.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素养提升
——认知深化 融 二、亚欧民族大迁徙对中国的影响
(1)迁徙原因
《选3》P35)
①汉族先进文化吸引; ②战争影响(西晋八王之乱); ③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
①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在中国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
扩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件(共53张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件(共53张PPT)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政局、民族融合、政治制度)
1、政治局势 分裂动荡、民族迁徙与融合、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3、政治制度: (1)三省体制开始形成 (2)选官制度 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3)门阀士族制度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
1、政治局势 分裂动荡、民族迁徙与融合、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分裂动荡的表现:政权更迭、战争不断 民族融合的方式:
(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
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演变历程
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3.影响: ①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 才能并重。 ②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成为士 族把持政治、保护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出现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的局面,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中走向融合
阶段特征
三、传承中孕育创新
1、政治制度上 三省制逐渐形成,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奠定基础;九品中 正制;以及承接汉代察举制,考试制度雏形为隋唐科举制准备 了条件 2、经济上 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租调制等为隋唐时期经济奠 定了基础 3.文化上 魏晋玄学和三教逐渐并流,一方面让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 家思想遭受危机;另一方面为后代唐宋儒家思想新发展提供 机遇;
主干知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课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课件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是以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制,度除化九管品理,弃魏氏
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探究学习
问题二、探寻三省六部制的设立所体现的当时政治家们政治智慧
材料三:(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
课后思考: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了短短七十年左右的时间,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天,在与新冠病毒作斗 争的过程中,伟大的中国人民再次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请大家结合今天所学内容,概括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究竟有哪些体现。
2.唐朝前期,诏敕由中书令主持起草,经由门下省审驳通过后 即可下发尚书省各部执行,尚书省并无审核驳回诏敕的权力;唐 朝后期,出现了尚书省封还诏敕的现象。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 因为 A.门下省地位下降 B.藩镇威胁君主统治 C.君主专制的发展 D.朝廷政务明显增多
答案 C
封驳权原本属于门下省,尚书省负责执行,而唐后期,出现了尚书省封还诏敕的现象,这说明尚书省一 定程度上侵夺了门下省的职权,中枢机构相互制约的现象意味着皇权的发展,C项正确;门下省的地位 并未下降,排除A项;题干内容与地方藩镇无关,排除B项;朝政繁多与题干现象无因果关联,排除D项。 故选C项。
3.唐朝盛行“干谒”之风,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在内的许多 文人为寻求入仕门径向当朝权贵或社会名流呈献诗文,展示才华 与抱负而获得举荐。这一风气 A.打破了门阀对仕途的垄断 B.受汉魏时期选官制的影响 C.成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动力 D.反映了科举制的高度完善 答案B
由“干谒”之风的特点“文人为寻求入仕门径,向当朝权贵或社会名流呈献诗文,展示才华与抱负而获得举 荐”,联系汉代实行的察举、征辟制和曹魏政权实行的唯才是举,B项正确;打破门阀对仕途垄断的是科 举制,唐诗繁荣的主要动力在于封建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带来的社会变革,靠关系举荐的“干谒”与 考试入仕的科举制同时实行无法说明科举制高度完善,排除A、C、D三项。

第5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第5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3)局限:流程式分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三、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削弱 1.设置节度使: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加强边防。节 度使兵力随之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2.安史之乱: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 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于763年被唐平定,从此以后,唐朝由 盛转衰。 3.藩镇割据:节度使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 但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实为割据势力。这些藩镇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 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在经济上,拥有财权;在军事上, 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很多藩镇虽受朝廷控制,但内部兵变时有发生。 这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板块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 国家的发展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时空定位]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阶段特征] 魏晋至隋唐(220~907年)是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时期。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1.政治:国家分裂,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出现民族交融;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三省制 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 2.经济: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 3.科技文化: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交融 的特点;书法成为自觉艺术,文学艺术承上启下、丰富多彩。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七、唐太宗 1.活动与贡献
贞观之治
原因:
①吸取隋亡的教训,选贤任能 ②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③推行均田制 ④慎用刑法 ⑤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⑥完善科举制 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5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5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





发掘高考·内化高考
藩镇类型 河朔型 中原型 边疆型 东南型
数量(个) 7 8 17 9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点拨:九品中正制选 官注重门第。
点拨:御史台不再从 属于宰相,独立行使 监察权。
推动文 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传
积 化发展 承与普及,带动了民间崇尚人文、教育的社会风气
极 影 响
巩固国 家统一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适应了“大一 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和社会稳定
推动世 界文明
选才方式在唐朝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其 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被西方国家吸收并改造成 为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历史根源 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 政治原因
支持
政治保障
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 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注]庄园经济是士族在经济上广占良田而形成的。庄园主 占据许多山、田、河流等,雇佣大量农民从事生产,农 民承担着地租等沉重的赋税负担,庄园内部是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地主庄园占有大量土地,却不向国家承担 各种赋税和徭役,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的来 源。同时这种经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是这一时期分裂 割据的经济基础。
第三单元
第十单元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 唐大一统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 政治
一步发展;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 层面

(通史版)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通史版)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1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 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 1.君主专制政体 (1)魏晋:中央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隋唐:中央设_中__书__省__、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 凡参加_政__事__堂__会议的其他官员的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科举制的影响
史料 科举制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 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另一方面, 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摘编自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史料解读】 史料从阶层变动、稳定社会政治两个方面论证了科举制的影响。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命题点:唐朝三省六部制
解析:选 D。由中央及地方在“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 不能径奏君相”可知,此时的尚书省已成为全国行政枢纽,所以 D 项正确。尚书省仅仅 是三省之一,并未剥夺其他两个机构的权力,A 项错误;起草诏令属于中书省的职能,B 项错误;唐朝依然是皇权至上,不可能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C 项错误。
(2)评价 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 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 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 ③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 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教材补遗】 士族门阀制度 萌芽于东汉后期,形成、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后期开始衰落,随着隋唐科举 制的推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士族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选官用人制度的主要 依据。其最大的特征是按门第、血缘选拔任用官吏,世袭传承。

2021版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5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2021版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5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立,在机构分工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2)影响: 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 相权,保证了
的皇独权尊。
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可以有效履行
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
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3)局限:流程式分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魏晋南北朝:形成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它们共同执掌辅助决
策和执行等权力。 2.隋唐:中央实行
三省六。部制
(1)内容: ①三省:指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 决策、
和审议 ;三省执的行最高长
官都是 。 宰相
②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政事堂:宰相会议召开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宰相会议的设
●五代 三省形同虚设,政事由皇帝特派使臣办理,成为宋代以差遣为正官的 开始 ●北宋 三省合为一省,同时与枢密院、三司分权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大事年表说明从汉至北宋三省制演变的特点,反映了 什么实质问题? [结论] (1)特点:皇帝任用近臣设置新机构制约相权;内朝权力逐渐增大向外 朝执行机构演变;三省间形成权力制约;宰相人数增多相权分割;具有传承性 与创新性。实质: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第5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 熟
考情分析 必备知识 课堂探究 即时演练
考情分析
关联新课标 南北朝政权更迭的 历史脉络,隋唐时 期封建社会的高度 繁荣,认识三国两 晋南北朝至隋唐时 期的制度变化与创 新、民族交融的新
成就。
(1)2018·全国Ⅰ卷,25:藩镇割据的影响
[解析] 从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二省官制,使得低品级官员也 取得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再通过频 繁的更替,来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 项正确。据前面分析可知,实际上中书、门下的权力被分化,A项错误。统治者 的目的是巩固自身统治,B项错误。由材料中“宰相数量大增”“更替频繁” 可知,宰相权力被削弱,但其参政议政的职能没有变化,D项错误。 [答案] C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社会发展(共28张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社会发展(共28张PPT)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影响
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从人丁到资产)
①土地兼并不受限制,越发严重,直到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局限
②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负担沉重。
第三子目 赋税制度:从租调制、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第一子目 官员选拔与管理: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科举制的形成: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
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对于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2.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3.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
延伸:魏晋玄学产生的原因 ①魏晋统治集团分裂,社会矛盾日益尖锐。②儒家今文经学烦琐空 疏,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③道教的传播和发展为玄学打下思想基 础。④士人对现实失望,产生逃避心理。⑤汉末清议的发展。
重点突破:唐朝赋税制度变革及其创新价值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创新价值
征税前提 税额固定
量出制入 赋税征收更趋合理
征税标准 人丁为主
资产为主
放松人身控制
田租、户调
征税项目
户税、地税
杂役、杂税等
简化了税收名目
均田制下的 征税对象
受田农民
主户、客户 商人都纳税
扩大了税收对象
征税次数 每年一次 每年夏/秋两季 减轻了农民负担
——《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门阀政治的形成: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 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 权,世代为官,等级严格,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 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东晋末至南朝,门 阀士族衰落,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 3.科举制: (1)背景:士族衰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南北朝以来, 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 政。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四、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盛行朝代:魏晋南北朝。 ★(3)选官依据: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 期主要看重 家世。中正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 才能并重。 ②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③重视门第出身,不注重 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 ④成为士族把持选举操纵政治的工具,出现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3)局限:流程式分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三、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削弱 1.设置节度使: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加强边防。节 度使兵力随之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2.安史之乱: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 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于763年被唐平定,从此以后,唐朝由 盛转衰。 3.藩镇割据:节度使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 但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实为割据势力。这些藩镇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 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在经济上,拥有财权;在军事上, 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很多藩镇虽受朝廷控制,但内部兵变时有发生。 这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六、民族交融 1.魏晋南北朝 (1)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加强,吴国境内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 (2)西晋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 北方的民族交融。 2.唐朝 (1)周边各族迅速发展。唐太宗统治时期,对周边各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第5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 熟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考情分析 必备知识 课堂探究 即时演练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考情分析
关联新课标
试题角度
备考分析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 南北朝政权更迭的 历史脉络,隋唐时 期封建社会的高度 繁荣,认识三国两 晋南北朝至隋唐时 期的制度变化与创 新、民族交融的新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板块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 统国家的发展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时空定位]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阶段特征] 魏晋至隋唐(220~907年)是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时期。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1.政治:国家分裂,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出现民族交融;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三省制 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 2.经济: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 3.科技文化: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交融 的特点;书法成为自觉艺术,文学艺术承上启下、丰富多彩。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唐朝时期: (1)唐律建设:《唐律疏议》继承了汉晋以来立法和注律的经验,是我国现存最 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2)唐律影响: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唐律对邻近的日本 也有重大影响。 (3)唐律特点: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例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 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 (4)唐朝提倡礼治:《大唐开元礼》分吉、宾、军、嘉、凶五礼,是一部体系庞 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措施:
时期
项目
前期冯
太后主 持,重 点建立 各种 新制度
措施
推行均 田制与 新的租 调制
设立 三长制
整顿 吏治
内容
作用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 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 役
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 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 济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直属州郡,负责 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社会矛盾: ①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②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关系,激化了民族矛盾。 ③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图缓和社会矛盾,促 进社会发展,巩固统治。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课堂探究
探究主题一 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视角一 三省制的演变 材料一 三省制演变大事年表 ●汉武帝 设中朝,任用近臣如尚书参与决策,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成为外朝 ●东汉 尚书台取代三公权力 ●曹魏 尚书官署迁至宫外,尚书省建制开端,设中书监制约尚书省 ●东晋 设门下省侍从左右,制约中书,正式有门下省建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形成 ●武则天 低品级官员加“同平章事”头衔,参与决策,宰相数量增多,更替频繁
打击了保守势力;有利于民族文化 的交融
易服装、讲汉 话、改汉姓、 通婚姻、改籍 贯、行汉制、 崇儒学
促进了鲜卑人对 汉族文的化认同,推 动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 族交融,巩固了北魏统治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3.性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4.历史作用: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 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 民族大交,为融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有利于 中央集权的巩固,有利于推行均田 制
制定了官吏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 集和发放
吏治有所好转,农民赋役负担减轻 ,利于社会稳定,为其他改革提供 条件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时期
项目
后期孝
文帝主 持,重 点推行 汉化 措施
措施 迁都 洛阳
移风 易俗
内容
作用
由平城迁 都洛阳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五、法律与教化 1.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是最重要的变化。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 形态,儒家知识分子主动参与法律解释,以经注律,并逐渐主导了律令修纂。魏 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学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 儒家化。之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目的主要在于维护儒 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五代 三省形同虚设,政事由皇帝特派使臣办理,成为宋代以差遣为正官的 开始 ●北宋 三省合为一省,同时与枢密院、三司分权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大事年表说明从汉至北宋三省制演变的特点,反映了 什么实质问题? [结论] (1)特点:皇帝任用近臣设置新机构制约相权;内朝权力逐渐增大向外 朝执行机构演变;三省间形成权力制约;宰相人数增多相权分割;具有传承性 与创新性。实质: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②设置 安西都护管府辖西域地区 ③与松赞干布和亲,促进了民族关系及西藏地区的发展
①鼓励 贸易交;长流安是世界性大都会 ②尊重外来宗教 ③中朝、中日交往密切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 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3)唐太宗采取开明的 民族政,使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4)唐太宗实行 开放的对外,封政建策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成就。
(1)2018·全国Ⅰ卷,25:藩镇割据的影响
(2)2018·全国Ⅱ卷,26:武则天调整宰相制度加强皇权 (3)2018·全国Ⅲ卷,47: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 (4)2017·全国Ⅰ卷,26:对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不同历史叙述的 历史解释 (5)2017·全国Ⅱ卷,25:从魏晋以后的官修史书考查史书的政治 性 (6)2016·全国Ⅱ卷,25:科举制的影响 (7)2014·海南卷,3:东晋时期的门第观念 (8)2014·海南卷,5:科举制的影响
1.高频考点:选官制演变及其影响,三省六部制
演变及其成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备考策略:(1)制度“成熟”的表现。三省制 的演变,权力分配、制约关系及其体现的皇权 相权之间的矛盾斗争。(2)选官制度应系统掌 握从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 中正制到科举制的演变过程、原因及不同选 官制度的优缺点,多视角认识科举制的影响。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七、唐太宗 1.活动与贡献
贞观之治
原因:
①吸取隋亡的教训,选贤任能 ②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③推行均田制 ④慎用刑法 ⑤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⑥完善科举制 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开明的 民族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