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共46页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课件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课件
人。
安全警示标识
在无障碍设施周围设置明显的 安全警示标识,提醒行人注意 安全。
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市民 对无障碍设施的认知和保护意 识。
合作与联动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与 联动,共同维护城市道路无障
碍设施的安全运行。
05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的案例与实践
国际成功案例分享
纽约市的无障碍交通系统
定期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清洁、 除尘、润滑等保养工作。
定期检查
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定期检查, 发现损坏或老化及时维修或更
换。
维修记录
建立维修记录,对每次维修和 保养进行详细记录,便于追踪
和管理。
应急处理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 采取措施,确保无障碍设施的
正常运行。
应急处理与安全防范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无障碍设施的应急预 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
纽约市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增设无障碍公交线路和地铁站,为残障人士提供便捷出 行服务。
东京市的步行设施
东京市注重建设完善的步行设施,包括平整的路面、清晰的步行标识和坡道,方便轮椅 使用者和其他行动不便的人士安全行走。
国内优秀实践展示
北京的无障碍卫生间改造
北京市对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卫生间进行升级改造,增 加扶手、座椅等辅助设施,提高使用便利性。
安全性设计
总结词
确保安全可靠,降低意外风险。
详细描述
安全性是无障碍设施设计的首要原则。设施应稳固、耐用,材料应防滑、防腐,同时要避免设计上的缺陷和安全 隐患。此外,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便利性设计
总结词
提供便捷的通行方式,提高出行效率。
详细描述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课件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课件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社会 组织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社会宣传与教育
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无障碍设施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社会监督与评价
建立健全的社会监督和评价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对无障碍设施的建 设和管理进行评价和监督。
THANKS

施工流程与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
材料采购
施工过程
质量检测
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
安全措施。
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国 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 要求。
对施工完成的设施进行 质量检测,确保符合无
障碍设施的标准。
维护保养与定期检查
01
02
03
04
日常保养
01
02
03
历史背景
随着人权观念的普及和社 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 道路无障碍设施逐渐得到 重视和发展。
发展趋势
技术不断创新,设施更加 智能化、人性化,覆盖范 围更广,使用更加便捷。
政策推动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 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02
城市道路无障碍施的型与能
人行道设施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推动无障碍设施 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将会有更多智能化、人性 化的无障碍设施出现,如智能导航系统、语 音控制设备等。
政策法规保障无障碍设施 建设
政府将出台更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和推动 无障碍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包容性和宜居性。
06
城市道路无障碍施的挑与决 方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执行
东京市的步行设施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

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臵,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

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人行道设臵的盲道位臵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臵。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

盲道触感条面宽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

提示盲道的长度宜为4—6米。

城市无障碍道路设施 PPT课件

城市无障碍道路设施 PPT课件
• 无障碍环境设计是确保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自由 行动基础,通过扩大弱势人群的行动范围,使其自由平 等的参与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 人。无障碍环境主要是针对残疾人和老年人设计的,所 以大多数人认为,为少数人花大量钱是一种浪费的行为 ,是不值得的。
13
14
人行道上的盲道
8
交叉路口的无障碍设施
9
天桥的无障碍设施
地铁站的无障碍设施
10
我国城市道路无障碍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展状况
• 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之间、城市中区与郊区之间的 障碍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距。
• 无障碍设施设计有的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一些已建的无障碍设施对盲道、通道门、楼梯、电梯、电 话、洗手间、扶手及标志物等部位设计不细,有的部位有 所遗漏,形不成系统,影响了无障碍工程的规范性
城市道路交通无障碍设施
1
无障碍设施的产生:
• 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建筑学界产生 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它运用 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 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 境。国际上对于物质环境无障碍的研究可以追溯 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 建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1961年,美国制定 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此后,英国、 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有 关法规。
2
城市道路无障碍物质环境:
• 城市道路是供城市车流和人流通行的设施, 它连 着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人群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 道上完成基本的通行,通过人行横道穿越道路,通 过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跨越道路,通过沿街社区、 单位和建筑物进出口集散人流,从而形成了城市道 路的障碍环境。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
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 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残疾人的生存现象 ●功能障碍:人们在生理学、解剖学及心理学方面的构造或功能上 有不同程度的丧失或不正常。 ●能力障碍:由人的残疾产生功能障碍,致使人们在正常范围内 实现某种活动的能力受到限制。 ●社会不利条件:是指社会及居住环境上的障碍。
• 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居住区及主要公共建筑设置的人行 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轮椅坡道或电梯,坡 道和台阶的两侧应设扶手,上口和下口及桥下防护区应设 提示盲道;
• 桥梁、隧道入口的人行道应设缘石坡道,桥梁、隧道的人 行道应设盲道;
• 立体交叉的人行道口应设缘石坡道,立体交叉的人行道应 设盲道。
和表示服务设施的位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 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b.指示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 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c.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于人行道砖一致; d.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e.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 f.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发达国家和地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情况
•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订"无障碍标准"的国家,其无障 碍环境建设既有多层次的立法保障,又已进入了科研与教 育的领域;各种无障碍设施既有全方位的布局,又与建筑 艺术协调统一,同时给残疾人、老年人带来了方便与安全 ,堪称世界一流水平。
• 日本目前为残疾人、老年人增设的无障碍设施比较普及, 国家所制订的统一建设法规中就包括残疾人、老年人无障 碍设计。每一幢建筑物竣工时,有专门部门验收其是否符 合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设计。在一些公共设施中,尤其 是商店,是按商业建筑面积大小实现不同等级的无障碍设 计,建筑面积大于1500平方米的大中型商业建筑要为残疾 人、老年人提供专用停车场、厕所、电梯等设施。在机场 、电力火车站、电力火车以及道路等地方和设备,无障碍 设施、服务也较为完善。

无障碍设施规范讲解47页PPT

无障碍设施规范讲解47页PPT
无障碍设计规范 Codes for accessibility design
潘令 张尧 邓冲 朱庆聪 魏新宇
10级城市规划3班
三面坡缘石坡道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 应大于1 : 12;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 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 20m
缘石坡道 有高差时,高出车行道的地
面不应大于10mm;
盲道
行进盲道的触感条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提示盲道的触感圆点 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2


室外和室内的盲道
无障碍出入口
1 元障碍出人口包括以下几种类别: (1 )平坡出入口; (2 )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人口; (3 )同时设置台阶和升降平台的出入口。 2 元障碍出人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出人口的地面应平整、防滑; (2 )室外地面滤水算子的孔洞宽度不应大于15mm; (3 )同时设置台阶和升降平台的出人口宜只应用于受场地限制元法改
关规定。 4 轮椅坡道的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5 轮椅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无反光。 6 轮椅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体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 于1. 50m。 7 轮椅坡道临空侧应设置安全阻挡措施。 8 轮椅坡道应设置元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合下面 的相关规定。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 1、城市各级道路; 2、城镇主要道路; 3、步行街; 4、旅游景点、城市景观带的周边道路。
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立体交叉中人行系统均应进行 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施应沿行人通行路径布置。 人行系统中的无障碍设计主要包括人行道、人行横道、 人行天桥及地道、公交车站。
人行道
1、人行道处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各种出人口位置必须设置缘石坡道; 人行横道两端必须设置缘石坡道; 2、人行道处盲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城市主要商业街、步行街的人行道应设置盲道; 视觉障碍者集中区域周边道路应设置盲道; 坡道的上下坡边缘处应设置提示盲道; 道路周边场所、建筑等出入口设置的盲道应与道路盲道 相衔接; 3、人行道的轮椅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行道设置台阶处,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 轮椅坡道的设置应避免干扰行人通行及其他设施的使用。 人行道处服务设施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服务设施的设置应为残障人士提供方便; 2 宜为视觉障碍者提供触摸及音响一体化信息服务设施; 3 设置屏幕信息服务设施,宜为昕觉障碍者提供屏幕手语 及字幕信息服务; 4 低位服务设施的设置,应方便乘轮椅者使用; 5 设置休息座椅时,应设置轮椅停留空间。

城市道路(人行道)无障碍设计.

城市道路(人行道)无障碍设计.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4.1.1 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2 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3 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缘石坡道和三面缘石坡道;4 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5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 mm。

4.1.2 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2 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 (图4.1.2-1,图4.1.2-2,图4.1.2-3);3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 m(图4.1.2-4);4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00 m (图4.1.2-5);5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4.1.3 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图4.1.3);2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图4.1.3)。

4.2 盲道4.2.1 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2 指行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图4.2.1-1);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3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于人行道砖一致(图4.2.1-3);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5 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6 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2.2 行进盲道的位置选择应按下列顺序,并符合下列规定:1 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地带,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地带0.25~0.50 m处 (图4.2.2-2 人行道内侧有树池,行进盲道可设置在距树池0.25~0.5 m处;3 人行道没有树池,行进盲道距立缘石不应小于0.50 m;4 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 m,可根据道路宽度选择低限或高限;5 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6 行进盲道触感条规格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图4.2.2-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

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

盲道触感条面宽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共48页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共48页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8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

• 《香港残疾人通道守则》自1976年至1984年多次修订。香 港对规定道路的无障碍要求是高的,乘轮椅者在规定的无 障碍道路上要实现通行无阻。跨车行道的建筑物、交通信 号与标志、地铁无障碍十分完善和发达。有关建筑物也做 到无障碍设施齐全。
一.残疾人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 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 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残疾人的生存现象 ●功能障碍:人们在生理学、解剖学及心理学方面的构造或功能上 有不同程度的丧失或不正常。
e.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 m; f.提示盲道触感圆点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规模。
三.公交车站
1.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车站 牌。 2.沿人行道的公交车站,提示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 其长度宜为4.00~6.00 m;
b.提示盲道的宽度列顺序,并符合下 列规定:
a.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地带,行进盲道宜 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地带0.25~0.50 m处;
b.人行道内侧有树池,行进盲道可设置在距树池0.25~0.5 m处 ; c.人行道没有树池,行进盲道距立缘石不应小于0.50 m; d.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 m,可根据道路宽度选择低限 或高限; e.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 f.行进盲道触感条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5. 提示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行进盲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 进盲道的宽度;
b.行进盲道在转弯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 的宽度;
c.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距0.25~-.50 m处,应 设提示盲道; d.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地下铁道入口等0.25~0.50 m处应 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