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

合集下载

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

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

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强调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

”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文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课堂,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传统文化,笔者认为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挖掘语文教材,感受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性教材文本,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如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学生不仅了解古人是怎么拜师的,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尊重老师,把中华民族历来尊师重教,孔子成就儒家大师并实施仁政的人文关怀思想传播给学生。

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这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些数字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个过程是异常艰难的,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反映的是父亲救孩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体现的是父亲那执着的信念。

同时,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厚重的父子深情,使学生心灵受到传统道德的震撼。

这样教学,学生既学习了课本知识,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又感受了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德才并重,可谓一举两得。

二、利用古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身也就成了传统文化。

教师在讲授古诗这个传统文化同时渗透传统文化进去,相得益彰。

统编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编排与内涵阐释

统编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编排与内涵阐释
二、传统文化内涵的梳理与阐释
通过上述对统编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梳理 与把握,我们不得不往深层次思考,统编教材从 浩瀚如烟的传统文化典籍中选择的这些内容,到 底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呢?中山大学 李宗桂教授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非常好的成分或因素,在内容上包括从自然到 社会和人类自身,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哲学、
当增加传统文化的比例,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语
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操有着重要的价值。
表 1 传统文化在教材各板块的内容统计
板块
内容
篇数
单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9次
导语 林则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等
识字
《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姓氏歌》《古对今》《人之初》等 8 篇 韵文识字
智识
专题聚焦
【编者按】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 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 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教 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期《专题聚焦》栏目的 4 篇文章,依托江苏省前瞻性教 学改革实验项目“区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开展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梳 理了统编教材中各板块的传统文化内容及其教育价值,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策略,期望对一线 教师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有所帮助。
从对传统文化的感受、体会、理解、认同、 传承与弘扬的角度来看,统编教材从能力维度进 行了很好的建构。第一学段以培育学生对传统文 化的感知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 情: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知汉字的魅力;诵读 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阅读浅显的 人物故事、寓言故事,诵读一些与时间、气候、 节气有关的俗语,感知传统文化的生动有趣。第 二学段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 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书写汉字,体会汉字 的结构美;诵读古代诗文,了解大意,体会情感; 阅读古代的人物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诵 读一些与做人、为学、做事有关的俗语、经典名句, 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三学段以增强学生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学生对传统文 化的认同度:欣赏书法作品,体会书法的美感;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古典小说,理 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诵读一些关于 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的俗语、经典名句, 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培养作为 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摘要:现代化语文老师们须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优势,文章重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语文教学内容提供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思想文化的可行方法,借此来增进学生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策略现代化教学背景要求学校语文老师必须根据最新课程内容,在教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特点和内容来选用恰当的教育措施,并以此提高在学校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课堂效率,正是由此来才促进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全面发挥。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传统文化是伟大中华民族根基,因此弘扬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职责,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在课堂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实际作用,促进学生个人德育水平与综合素养的发展。

过去中大部分老师仅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对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却很少,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了语文课堂的容量持续缩小,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和文化自觉之间的和谐发展。

渗透传统文化最突出的教学价值在于它可以扩大语文课堂的教学能力,它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还可以丰富语文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二,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从而培养和发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发展爱国主义。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同时也能发挥很好的教育效果,提高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学校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办法2.1多样化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国家的整体实力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扬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学生的民族精神。

现代化教学应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高民族凝聚力。

识字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其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发表时间:2020-12-08T14:24:24.4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作者:曾荟桦[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全面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曾荟桦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锦江小学湖南省怀化市 419400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全面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对小学生意识形态、价值观、思想品德、人格素质、人文素养进行全面熏陶启蒙,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路径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分析引言:在小学教育阶段,为保证人才培育质量,应当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不断探索现实教育渗透路径,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不断提升我国小学教育水平。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实意义(一)陶冶小学生心灵情操小学生身心思维成长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得学生形成意识形态、心灵情操、思想道德观等。

为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可对小学生心灵情操进行陶冶影响,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二)培养小学生文化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即国民个体对民族文化、民族风俗、民族历史的认可与尊重,可在民族文明中找到精神依靠。

笔者认为小学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开展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工作,可不断培养并增强小学生文化认同感,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具有深远影响[1]。

(三)助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需全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宣扬工作,而小学校园则是重要的教育场域之一,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将文化软实力建设工作落实到实际教学环节中,在文化人才培育进程中,助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聚焦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传统文化浅析

聚焦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传统文化浅析

聚焦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传统文化浅析蔺兆萍【期刊名称】《《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作者】蔺兆萍【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正文语种】中文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等,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聚焦核心素养,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和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组织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内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其中语言的建构和应用具体指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对语言文字特点和规律的掌握情况,个体语言经验的积累以及在特定情境中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思维发展提升主要涉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两个方面,一般关系到语文学科学生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审美鉴赏与创造主要指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形成情感体验并参与欣赏评价等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品位、激活学生审美体验,使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培养;文化传承和理解,具体涉及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中能正确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有意识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学生振兴民族的使命感。

在教学改革活动中,教师聚焦核心素养,可以从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探索传统文化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合理化渗透,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和感染作用,使学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借助传统文化教学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突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活动的整体效果。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问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2011)提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资源。

”[1] “课程基本理念”中也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

课题界定文化:文化由思想和行为的习惯模式组成,文化包括价值、信仰、行为规范、政治组织、经济活动等等,这些是通过学习而不是通过代代相传的。

[2]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势、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对国学经典文化、对国学诵读寄予厚望,并给予积极倡导,作为国学,内容浩如烟海,如何把有价值的、利于当今学生诵读的内容遴选出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谈到国学诵读的普及性问题时说:改革开放对国学的意义,其一就是客观地评价了传统学术,给传统文化和国学以正确的定位。

其二,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机。

传统文化当中有些精华,比如现在说的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民主性的一面,“修齐治平”的人生观等等,都已经为人们所认同,融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

这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国学为中国培育民族精神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资源。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142摘 要:传统文化是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流传至今,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渗透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

语文具有工具与文化属性,它不仅传递语文知识内容,还传承文化精神,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为此语文教师要充分的重视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本文就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策略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四个层面的教育要求,分别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其中帮助学生理解并传承优秀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为此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语文教学中无痕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把“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就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仍然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地位,他们根据自己的备课计划,参考教辅资料,按部就班的开展课堂教学,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甚至在语文教学时脱离任何教学辅助性资料,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按部就班的推进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风格源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可否认,教育对人才的选拔方式仍然以考试为主,所以教师把主要的教学精力都投入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之上,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中考仍然在不断的改革,语文题型不再追求语文专业化的深度,而横向拓展,注重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力和运营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些套路化的答题技巧与策略,已经不适应于中高考,所以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质,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果践行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寻找到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路子。

二、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可行性传统文化就是国学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国学知识内容,而国学知识内容正是语文中、高考的必要部分,所以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不仅是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国学水平,还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达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前文提到,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因素,而传统文化属于语文人文属性的范畴,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水平,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从语文教材来看,多篇文章都具有强烈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等精神符号频繁的出现在语文教材之中,而这些教育内容都涵盖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这就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分析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化积累而来,现代社会中我们的语言、文字都还传承着一些历史的痕迹。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体,传统文化如果消失,意味着民族精神也会逐步丧失。

语文学科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教育学科,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最多的学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把传统文化传承到下一代,是我们语文教师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意义;践行分析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一(一)、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从古到今一直在变化中完善,文学著作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古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著作,从《诗经》《唐诗三百首》到《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等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环境,也给现代人展示了古代文人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精神价值。

因此,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经典的诵读中切实体会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及体现的文化内涵,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

一(二)、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语文的写作和阅读中,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一定的要求,如何发散思维,提升想象力,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和生活体验基础上。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体会都有一定年龄段的局限性,但是通过阅读,是可以积累自身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的。

比如一些神话文学作品,《西游记》《封神榜》等经典著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通过文学作品来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鉴赏,学生能够对其中心思想进行感悟体会,并加以积累,最终形成适用于自身的行为准则和道德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践行策略二(一)、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新时期的儿童生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比较快,具备独立意识,但是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存在过度消费、拜金、享乐等,尤其是对独生子女的宠爱,容易导致很多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会对其道德与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语文教材内容始终同我国传统文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传统文化也为语文教材的编写和制定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反过来,语文教材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精练与反思,促使其能够保持生机与活力。

可见小学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二者关系紧密、不可分割。

因此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简单谈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

一、择优建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既带有斑斑驳驳的时代烙印,同时也包含根深叶茂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秉持着扬弃的精神,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育发展的目的,进而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需要的人才。

比如说我国的传统蒙学教材《三字经》拥有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譬如尊师重道、友爱互助等,并且对开启幼儿智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精选了大量能够体现出其精华思想的内容。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天地当中选择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等内容,劝勉小学生应当保持善良本性、用功读书。

与此同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编与创新,使其能够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保持紧密联系,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譬如在一年级下册的识字2当中,改编的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等内容正是汲取了《三字经》当中的精髓内容,并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学生在利用新三字经完成识字的过程中,也可以接受到勤学、知礼等传统美德文化的教育。

二、科学建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建构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坚持科学的原则,认真考量设计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主题、合理清晰的编排结构与逻辑、安排出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相当的具体内容。

为此,小学语文教材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文本这两个横向的维度,结合传统文学文化、传统历史与艺术文化、传统科技与民俗文化等众多纵向维度建构起网络式的传统文化。

按照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有梯度地为其建构起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

探索篇誗新时代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文|黄淑芳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被广泛关注,相应的小学教师也应充分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将其充分开发和具体应用,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开展诵读教学方面的重要价值,积极地结合课程实际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搜集与整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诵读教学有效融合,不断丰富诵读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更为深入地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内涵和精神,逐渐形成优秀的品质和道德观念,推动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诵读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本身就蕴含着很多趣味性的历史文化故事,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自制力尚未形成,教师一味地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诵读活动,可能会使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则可以充分改善这种情况。

丰富、生动的历史文化故事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为独特的体验感,学生在此过程中会不断地集中注意力对相关课程进行思考与探索,积极主动地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相应的诵读活动,在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获得的独特瑰宝,教师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诵读教学。

这不仅能够使相应的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延伸,还能够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产生在生活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进而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应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在提升诵读教学质量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来进行更为丰富、生动且多元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摘要】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性,增强他们“中国味语言”,让他们拥有“中国式审美”,自觉践行语言文化、历史文化、科技文化等“中国式文化”,从中实现全面发展。

下面,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渗透途径展开详细阐述,旨在创新语文课教学。

【关键词】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如今,语文课教学不太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局限于使用教材和教辅资料开展教学,使学生难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处于一知半解状态。

同时,因课堂教学以“死记硬背”为主,且课业繁重。

面对生硬、无趣教学方式,学生们渐渐产生了厌恶心理。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要积极探索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这个问题。

一、夯实语言基础语文教材中,对联、成语、俗语、书法等语言文化相对丰富,其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博。

日常教学中,为增强学生“中国味语言”,丰富他们对语言文化的积累,要引导他们着重分析中国传统语言用法、规律,正确辨析各种语言错误,以取得较好的文化渗透效果。

同时,课堂上,要灵活运用教材中地方语言文化,品味中国地方语言特色,在读文字过程中增进对“中国式文化”的认识,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另外,在语言文化具体渗透中,为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精心筛选适合的语言素材,进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如在《七律•长征》一课教学时,为夯实学生语言基础,较好地发展他们传统语言应用能力。

课前,可先带领学生着重分析七言律诗特点,了解七言律诗语言特色,按照韵律书上韵脚押韵,严格执行平仄要求。

当学生对七言律诗语言特点有了一定了解以后,再引导他们细致分析本诗中语言的用法,详细解读文中用“逶迤”、“磅礴”夸张手法描写了山势的凶险,用“细浪”“泥丸”比喻手法描写了其渺小,且用“腾”“走”拟人手法让山水变得灵动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认识到文中用语的新奇,还将从中积累七言律诗传统语言用法、规律,夯实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掌握。

中小学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整体建构

中小学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整体建构

统节 日、喜爱传统节 日,才能把 民族文化认 同和树立 乐祥和 的喜庆氛围 ;清明节 :突出纪念先人 、缅怀先
j ) 2 0 1 7 年第 1 2 期( 上旬刊) 基 石 出 教青; 否 Q
教学纵横
烈 的 主题 ,引 导学 生 正 确认 识 中华 民族 优 良传 统 和革 命 传 统 ,慎 终 追 远 ,珍 惜 幸福 生 活 ;端午 节 :又 称诗 人 节 、粽 子 节 、龙 舟 节 ,突 出人 与 自然 和谐 共 处 的 主
教学纵横
中小学传统节 E 1 文化课程的整体建构
金 钊
( 北京教 育学院人 文与社会科 学学院 )
摘 要 :文章主要从传统节 E l 文化课程建构的意义、课程开发的 内容、课程开发的样 态和课 程开 发 的 实施 这 四个 方 面进 行 阐述 ,以期把 增进 小学生 民族 文化 自信 和 民族 文化认 同的任 务 真正 落到 实处 。 关 键词 :传统 节 E l 文化 ;课 程 开发 ;整 体 建构 《 完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关 于实 文化 自信 落到 实处 。 施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相 在 中小 学 传统 节 E t 文 化教 育 中 ,课 程 建 设 至关 重 继 出台 ,强 调 要 在课 程建 设 和课 程标 准 的修 订 中强 化 要 。面对新形势 、新要求 ,小学传统节 日文化教育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 ;围绕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 , 存 在 不少 突 出 问题 :教 育 内容 的系 统性 、整 体性 明显 建 构 中华 文 化 课 程 和教 材 体 系 。 这就 明确 提 出 了 中小 不足 ,重 知识讲授 、轻精神内涵 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 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 的任务。中华优秀 遍 ,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 。小学现有 国家课程 ,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小学立足 于校本层 面 ,应该有 除 了小 学 语 文 、 品德 与 生 活 ( 已更 名 为 “ 道 德 与 法 所为 、有所不为 ,聚焦传统节 日文化课程建设不失为 治” )和 小学 英语 散点 式 、碎 片化涉 及传 统节 E t 文 化 内 个有 效 的选 择 。 容外 ,缺 乏 系统 的教 育 内容 。专 门开 展传 统 节 日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建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建构
关 键 词 :小 学语 文 ;传 统 文 化 ;教 育
中国传统文化植根 于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 的沃土之 中 ,蕴含 吟咏诵读经典诗文 ,使学生在简 明的诗句 中感受 秀美 的风光 ,体
丰富的思想精髓 和文化 内涵 。从诸 子百 家到汉代儒学再到唐宋诗 会深邃 的意境 ,学习古代先贤 的光辉 思想 ,培养小学生高雅 的审
和 陶 冶 ;另 一 方 面 教 师 也 可 以 结合 一些 传 统 节 日让 学 生 在 课 后 了
二 、在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中建 构 传 统 文 化 教 育 的 方 法 和 策 略
解传统 民俗 、探寻传统文化遗迹 ,在亲身实践 中感悟传统 、升华思
(一 )以字词学习 为基础 ,在说文解字 中建构传统文化教育 想 。同 时 教 师 还 可 以结 合 生 活 中 的待 人 接 物 、言 辞 表 达 为 学 生 介
通过说文解字 的形式为小学生讲解汉 字造字法 、汉字间架结构 、
总 之 ,传 统 文 化 教 育 对 于 陶 冶 小 学 生 思 想 情 操 、提 高 小 文化内涵 ,引导小 学生了解 汉 人文素养具有积极作 用。作 为语 文教 师,要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
汉 字是传统文化 的基 础和根本所在 ,承载着 巨大的文化 信 绍传统文化的相关 内容 ,例如了解一些谦称 、敬称等词语 的用法 ,
息 ,是 中华 民族 之魂 。由于小学生字词储备有限 ,要学习传统文化 提高 自身语 言素养 等。这些实践活动都 能大大丰富学 生的学 习体
就必须 以字词 为基础 。作为教 师 ,要在教学过程中重 视字词讲解 , 验 ,增进学生对传统 文化 的理解和感悟 ,真正建构传统文化教育 。
词 ,无 不 凝 结 着 中华 民 族 几 千 年 的智 慧 ,它 们 作 为 一 脉 相 承的文 美情趣和崇高的人文精 神。教师要善于激发小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构建和体现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构建和体现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构建和体现作者:任红梅来源:《学周刊》2021年第10期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了解并且继承的。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期,此时的学生思想单纯,模仿和学习能力强,因此,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期。

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学科,语文教师更应该思考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充分渗透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小学生灵魂中生根发芽。

基于此,笔者将主要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构建和体现。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0-0155-02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21.10.077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语文教材中有所体现,语文教材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是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息息相关的,但是传统文化往往是隐藏在这些内容之中的,要想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逐步构建传统文化学习体系,旨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成为合格的传统文化继承者和传承者,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将传统文化的理念进行具体应用,从而达到体现出传统文化魅力的目的。

一、将传统文化与汉字教学相结合,构建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汉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能够传承至今的保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思维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代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也是其中的基础和重点内容,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要学会2500常用字,通过汉字教学构建传统文化学习体系,可以确保学生能够在系统化的学习情境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

首先,汉字发展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从最开始的仓颉造字的故事,再到甲骨文到篆书一直发展延续至今变成了简体字,汉字一直在发挥其作用,其演变历程也体现出我们民族的智慧与精神[1]。

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汉字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每个汉字的来历及含义,这种体系化的汉字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能够完整地对汉字知识进行学习,在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情况下,也确保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认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以现行教材为例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以现行教材为例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以现行教材为例一、概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宝贵遗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

本文旨在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分析其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特点及其作用,以期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我们将对传统文化进行简要的概述,明确其内涵和特点。

接着,我们将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包括课文选取、文化内涵、教育方式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建构的特点,如注重文化传承、强调道德教育、关注人文素养等。

我们将总结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建构的作用,包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等。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建构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小学生做出积极贡献。

1. 传统文化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明的载体,它包含了丰富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和世界观。

在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这是孩子们认知世界、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更是不可或缺。

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底蕴,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种认同感和自信心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更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基石。

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诚信、仁爱、礼义、智慧等,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依然需要倡导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

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内容构建研究

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内容构建研究

总之,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具有系统性和 连贯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实用性和教育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统编本小学语 文教材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挖掘传统文化 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付诸实践,以实现传统文化 的传承和创新。
四、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相对丰富,涵盖了古代文 学、传统节日、传统礼仪等多个方面。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教材中 传统文化的内容仍以古代文学为主,其他方面如传统节日、传统礼仪等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大多以课文配图的形式出现, 缺少互动性和趣味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以下方向:一是深入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和需求,制定更加科学的传统文化教材内容;二是加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 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三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探索更 加有趣、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五、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内容构建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 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展望。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完善小学 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育部门和一线 教师应当重视传统文化教材内容的科学构建,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谢谢观看
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内容构建研 究
01 一、引入
03 三、研究方法
目录
02
二、传统文Leabharlann 教材内 容构建04 四、结果与讨论
05 五、结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模式建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模式建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模式建构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悠悠历史长河中的宝贵积淀,汇聚了优秀思想、道德、文化、精神、物质等众多文明。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既可以起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也可以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落实新时期背景下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章主要分析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探究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模式的构建策略,为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供参考。

一、引言新课标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相融合,可以提升学科知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加课堂活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还可浸润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引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一)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增强学生民族情感爱国精神是重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多忠君爱国的故事是从古至今的美谈。

新时期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教育活动,增强小学生民族情感,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爱国教育资源,可以起到培养小学生爱国情操、提升小学生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教育作用。

以人教版教材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内容为例,讲述的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在开展爱国教育活动中,还可结合后来周总理的经历,讲述周总理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爱国故事,熏陶学生思想,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二)培養学生高尚品德,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思想、语言、文字以及道德规范、礼仪孝道等众多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于培养小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规范的行为习惯,落实小学语文学科育人职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能得到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也可以得到提升,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因此,语文教师要依据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载体作用,于各个教学环节全面渗透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与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策略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一)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学校则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关键载体。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不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但存在极强的可塑性,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特别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浓厚,德育优势巨大,深入融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新时代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促进语文学科发挥文化教育使命人类文明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占据重要的地位,而教育则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功能。

语文学科教育工作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记忆与情感,促使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得到强化。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小学阶段共收录120多篇古诗文,同时,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具有多元化的题材形式,涵盖文学、艺术等较多领域。

在呈现方式方面,小学语文教材综合运用了故事、儿歌等诸多形式,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语文教师要依托教材文本,深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优秀文化,发挥语文学科的文化传承功能。

(三)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而传统文化则是核心素养的核心与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语文学科来讲,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与要素众多,其中文化理解与传承紧密联系着传统文化,学生只有深度浸润传统文化,其语文素养方能得到高效提升。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传播已久,千年传承里数不清的能人智士将贤者智慧传承延续,讲这些智慧与语文结合后,语文的魅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联合,是发扬传统文化魅力和传承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将其与小学语文结合,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

本文就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融合的意义价值以及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的融合途径进行阐述之道。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意义途径文化自信【正文】随着素质教育的日渐遍及,小学语文逐渐跳出呆板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传授者,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相结合,散布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应该结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设计有教育性意义的教学环节,选择能引发学生趣味与好奇心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展示,充分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价值,这不仅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塑造作用,并且对学生将来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能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教师不够重视、学生兴趣不足的问题,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对教学内容研究的同时,以课本教材为中心,进行辐射式教学,让学生更能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多彩的传统文化。

一、分析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的融合价值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学生年龄较低,认知能力不太成熟,所以该年龄阶段的语文教育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是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正确观念认识的关键环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称扬的故事和品德,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好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取其精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经典的文化故事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充分抒发其中浓厚的文化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能够充实学生的心灵。

且学生的品德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运用传统文化的力量,逐步去塑造养成,为学生以后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构建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构建

教育研究39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继承并发展的文明产物,是我们继续向前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要发展中国就要传承并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正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时期的课堂教育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小学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使语文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1.学校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小学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不足,语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到位,加之部分教师专业水平较低,语文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有一些不是中文专业毕业的,由于教师缺乏等因素,经常是一位教师兼任几个学科的教学,教师处于疲惫状态,加之薪酬待遇因素,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造成阻碍。

2.教学方式陈旧,传统文化渗透不到位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方式僵化、陈旧,部分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实施填鸭式的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只限于教材提到的一些内容,根本不会对其进行扩展,导致学生对于很多民族传统的知识一知半解,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还有一些虽然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渗透,但是力度和密度不够,教学方式存在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的效果不佳,这也是限制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学习的因素。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构建方法1.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事实上,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我国大量的传统文化,如:历史发展、生活民俗、古诗词、文言文等。

这些文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语文素养良莠不齐,部分教师没有重视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对此,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深入教材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以小学语文《揠苗助长》这篇课文为例。

教学前,教师应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借助书籍、信息技术查询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
语文教材内容始终同我国传统文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传统文化也为语文教材的编写和制定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反过来,语文教材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精练与反思,促使其能够保持生机与活力。

可见小学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二者关系紧密、不可分割。

因此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简单谈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

一、择优建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既带有斑斑驳驳的时代烙印,同时也包含根深叶茂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秉持着扬弃的精神,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育发展的目的,进而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需要的人才。

比如说我国的传统蒙学教材《三字经》拥有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譬如尊师重道、友爱互助等,并且对开启幼儿智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精选了大量能够体现出其精华思想的内容。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天地当中选择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等内容,劝勉小学生应当保持善良本性、用功读书。

与此同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编与创新,使其能够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保持紧密联系,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譬如在一年级下册的识字2当中,改编的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等内容正是汲取了《三字经》当中的精髓内容,并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学生在利用新三字经完成识字的过程中,也可以接受到勤学、知礼等传统美德文化的教育。

二、科学建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建构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坚持科学的原则,认真考量设计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主题、合理清晰的编排结构与逻辑、安排出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相当的具体内容。

为此,小学语文教材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文本这两个横向的维度,结合传统文学文化、传统历史与艺术文化、传统科技与民俗文化等众多纵向维度建构起网络式的传统文化。

按照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有梯度地为其建构起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还应当积极渗透在包括课文、识字、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等在内的众多板块内容当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宣扬教育。

三、趣味建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建构传统文化时也需要注重趣味性和生动性,以便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说在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当中着重描写了傣族潑水节的节日盛况,并在教材当中配置了精彩的插图和文字说明。

而在三年级下册的古诗《乞巧》则是借用了我国传统节日乞巧节的典故,并且还在课后的资料袋当中补充了大量与乞巧节有关的知识内容及图片信息。

通过利用精美的插图和鲜艳的字体颜色,与传统文化的背景意境相配合,使得小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传统文化,并逐渐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

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语文教材当中的优秀素材,要求学生调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并整理成一篇完整的习作,使其能在利用教材学习传统文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自主建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建构,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除了需要尽可能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之外,还需要为学生留足可以开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可以通过积极设置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本阅读、学习活动,并配以具有启发式的引导问题和具有指导性的活动建议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

比如说在五年级下册的回顾与拓展当中,要求学生针对古典名著人物进行交流,而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阅读《西游记》原著,并在教学课堂当中带领学生通过积极开展角色扮演等主题活动完成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建构。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民族之魂,需要学生不断继承和弘扬下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建构传统文化,正是学生完成传承传统文化这一使命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语文教育事业实现长久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

笔者通过结合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提出建构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方法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并为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