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科版物理八下《连通器》word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连通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连通器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连通器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详细阐述。
一、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连通器课程的思路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连通器的概念,了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掌握连通器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连通器模型、液体、观察工具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向学生展示一个连通器模型,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连通器模型进行观察和实验。
3.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调整液体的高度,观察连通器内液体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数据分析: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连通器的特点。
5. 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将实验结果和分析情况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连通器的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发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指导和纠正。
拓展延伸:我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连通器的应用领域,如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现象,并尝试进行创新设计和实验。
通过这节连通器课程,我希望学生能掌握连通器的原理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连通器》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发自己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积极参与、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实验和报告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多元评价,全面发展: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实验报告、口头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5.跨学科整合,拓展视野:
-结合数学、工程和技术等领域的知识,让学生在解决连通器相关问题时,能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重难点:学生需要运用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分析连通器结构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教学设想:利用三维模型、动画和数学建模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结构设计与流体动态之间的关系。
3.进行连通器系统的定量分析和计算。
-重难点: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教学设想: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公式和原理,逐步培养他们的定量分析能力。
1.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上可能存在脱节。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建立起连通器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2.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模型展示、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连通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与协作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尊重和表达,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连通器》教学设计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撰写一篇关于连通器应用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体现连通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一个简单的连通器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与连通器原理之间的关系。
2.选做作业:
-拍摄一段关于连通器原理的视频,通过实际操作或动画演示,生动形象地解释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2.主题: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连通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连通器原理在水利工程、日常生活等方面有何作用?
(3)如何运用连通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过程: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言,记录员记录讨论过程和结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连通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连通器的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连通器中液面高度变化的现象,能够运用连通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连通器实验的操作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如比例、代数等,分析连通器中的液体压力和流量关系。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课后拓展任务,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开始本章教学前,教师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方式:教师询问学生对液体压强、流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生活实例: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如茶壶、洗手盆的排水管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作用和原理。
教科初中物理八下《9.3连通器》word教案 (2)
第三节连通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2、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船闸的工作原理。
教学器材:自制连通器、压强在液体中传递演示仪、关于连通器原理和船闸原理的挂图教学过程:一、连通器及其特点1、引出问题基于学生关于三峡大坝收集的资料,提问: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为什么下游的船只还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
抓住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逐步设问:(1)水位高度可以调节吗?(2)水库大坝采用什么方法调节水位?(3)有没有同学知道其中采用了什么原理?(4)什么是"连通器"?可能一些学生已经收集到相关资料,提到连通器及连通器原理。
比如:"大坝旁都要修建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可以调节上下游的水位落差,实现通航。
给出“连通器”概念: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探究连通器的特点列举生活中的连通器。
如:茶壶、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池等。
出示自己制作的简单连通器(如教材图 9-3-2 所示)。
把两支注射针筒固定在两个铁架台上,调节两边针筒等高,向管中注入水。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管内水面的关系;用一根红线系在两铁架台间,标识出此时水面所在位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教案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
本节课主要介绍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连通器是一种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它能够保持容器内液体的高度相等,从而实现液体的平衡。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连通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连通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连通器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连通器模型、液体、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连通器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工作原理,引发学生对连通器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连通器中液面的高度变化,验证连通器的原理。
4. 练习: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连通器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液体高度相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连通器的特点和原理。
2. 举例说明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连通器的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练习,对连通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讲解连通器原理时,部分学生仍有困惑,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索连通器在不同液体和不同高度下的工作原理,研究连通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连通器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连通器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连通器是一种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它能够保持容器内液体的高度相等,从而实现液体的平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 连通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
本节主要介绍连通器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 连通器的特点: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 连通器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实例以及其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能运用连通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连通器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连通器模型、液体、演示台等。
2. 学具:每人一个连通器模型、实验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实例,如茶壶、锅炉水位计等,引导学生关注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连通器中液体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4.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连通器原理。
5.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连通器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通器原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连通器知识。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连通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水利工程、工业生产等。
六、板书设计连通器1. 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 特点: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 应用: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实例及工作原理。
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生活中一个连通器的实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茶壶是一个连通器,当茶水倒入茶壶时,茶壶内部的液面会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便于倒茶。
2. 运用连通器原理,解释锅炉水位计的工作原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学案设计
《连通器》学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2) 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重点。
教学难点:利用二力平衡和液体压强知识,采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原理。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器的掌握情况。
一、新课引入:三峡大坝,大坝高185m,思考船只如何在这样高度差上通过大坝?(PPT展示)二、讲授新课:【活动一】实验步骤一:观察图片上的物体(PPT展示)和实验桌上的教具,观察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实验注意事项:1、倒入液体时,缓慢倒入适量液体。
2、实验时注意赶走气泡。
3、实验时注意安全。
实验一:倒入液体后,若保持漏斗不动,将玻璃管升高、下降或倾斜,液面静止时,观察液面高度。
实验二:如果堵住玻璃管口,再次将其升高、下降或倾斜,液体静止时,观察液面高度情况。
结论一:上端_______、下部__________的容器叫连通器。
结论二:实验现象:液体静止时,液面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表明: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三:结果是:液面___________相平。
如何从结构上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为什么加入同种液体,静止后液面相平?能否用我们所学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小组讨论,根据提示进行分析)假设:在连通器底部取一个小液片(设面积为S)带着兴趣和问题走进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连通器的定义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将实验现象拍照上传,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 连通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 连通器的教学设计如下:一、设计意图我设计的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连通器的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
我希望通过这种设计,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连通器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连通器模型、液体、观察仪器等。
学具:记录本、笔、观察卡片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连通器模型,引导学生发现液体在连通器中的流动情况。
2. 观察记录:让学生用笔和记录本,记录观察到的液体流动情况。
4. 知识讲解:我会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简单讲解连通器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5.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有关连通器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连通器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连通器的知识。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连通器的知识。
这就是我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 连通器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种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通器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特别关注的,它们分别是连通器的定义和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连通器的定义和工作原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连通器是一种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当容器内装有同一种液体时,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同的。
这个定义很重要,因为它是理解连通器工作原理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学案(无答案)教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9.3 连通器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下册9.3 连通器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下册9.3 连通器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AB h=20cm甲 乙9。
3 连通器☆学习目标☆1. 知道连通器的定义,巩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识;2. 在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对生活中的连通器现象进行分析;3。
初步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分析、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思维启动】1.液体压强规律?2.液体压强的公式?3.思考右图中A 、B 两点压强是否一样呢?一.连通器1.连通器:上端 下部 的容器。
2.演示:A:在连通器中倒入红水,让学生观察每个容器中的水面的高度.现象:。
B:再把连通器慢慢倾斜一个角度,让学生观察水面是否相平现象:。
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保持。
3、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读图9—3-4)(过路涵洞、洗水间下水管)二、船闸船闸是一个巨大的 ,根据连通器的特点,船只在修筑了大坝的过路涵洞江河中航行,必须修建 .请认真思考,完成课本47页讨论交流“船闸是怎样工作的”☆自我检测☆1.茶壶和锅炉水位计都是_________.船闸是利用_________的道理来工作的。
2.下列日用器具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喷泉. B.钢笔吸水. C.洒水壶 D.液体压强计.3.如图所示的敞口容器中加水,则水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是()A.容器A的顶端 B.容器B的顶端C.容器C的顶端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A,B两容器内盛着水,水面等高,两容器间用一斜管相通,K是开关,当K打开后,则()A.水将由A流向B B.水将由B流向AC.水不流动 D.无法确定5.冬冬早上刷牙时,发现正在用的搪瓷口杯底部破了一个小口,杯里的水直往外流,情急之下,他把口杯放在盛有水的脸盆里,这样做,口杯里的水A.不会往外流B.会往外流直到杯里的水和脸盆里的水面保持相平为止C.会往外流直到杯里没有水D.不能确定6.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连通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以我的口吻,为孩子们设计了一节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连通器》。
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和观察,理解连通器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节课,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理解连通器的概念和原理;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连通器中的液体高度与开口数量的关系;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连通器的工作原理;4. 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概念和原理;连通器中液体高度与开口数量的关系。
难点:用语言描述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连通器模型、液体、测量工具。
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向孩子们展示一个连通器模型,让他们观察并猜测它是什么。
2. 讲解:我会向孩子们解释连通器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连通器中液体高度与开口数量的关系。
3. 实践: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连通器模型,观察并记录液体高度与开口数量的关系。
4. 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连通器的概念和原理;连通器中液体高度与开口数量的关系。
难点:用语言描述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和观察,真正理解连通器的原理,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连通器》这节课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孩子们对连通器概念的理解和原理的掌握是本节课的重点。
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连通器中的液体高度与开口数量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
用语言描述连通器的工作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9.3《连通器》导学案设计
9.3《连通器》导学案年级班姓名: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①认识连通器原理,能在生活中辨认连通器;②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认识到建立模型是物理研究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导学过程】1.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课本45页上半部分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三峡大坝使下游船只驶向上游,是通过利用______原理,在拦河大坝旁修建______完成的。
2.连通器是一种什么样的容器? 上端_______,底部________。
3.一个针筒另一个针筒待液面静止后两筒中的水面高度不动升高不动下降不动倾斜实验结论: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__________________ 4.学法指导:仔细观察课本46页图9-3-3,阅读图片下小字部分,小组讨论分析,讲解连通器液面相平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法指导:阅读课本47页,讨论交流船闸是怎样工作的。
船经过船闸从下游驶往上游的过程。
1.阀门A打开,关闭B。
水从_______流向_______,闸室水面与下游相平,构成连通器,下游闸门打开,船驶入闸室。
2.关闭阀门A和下游闸门,打工阀门B,水从________流向______,闸室中水面与上游相平时,构成连通器,打开上游闸门,船驶往上游。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思考。
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结合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设计出既有教育意义又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课程。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采用了主题式教学,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和实际操作,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连通器的原理和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知道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发现连通器的原理。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制作出连通器。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课程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通过观察发现连通器的原理,并能够动手制作出连通器。
难点是让幼儿理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连通器模型、水、容器等。
五、活动过程活动一:引入主题我会通过向幼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连通器,如水龙头、洗手池等,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连通器。
活动二:讲解连通器的原理我会使用连通器模型,向幼儿讲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连通器的特点。
活动三:动手制作连通器我会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动手制作出自己的连通器。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通过观察发现连通器的原理,并能够动手制作出连通器。
难点是让幼儿理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连通器的原理和特点。
同时,我也会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进行拓展延伸。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导学案设计
第三节连通器学习目标1、经过察看生活中的连通器总结连通器的特色,并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常有的连通器的实例。
2、经过实验,研究连通器内液体的特色;经过理论剖析推理,知道连通器内液体特色的形成原由。
3、会解说生活中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学习过程一、认识连通器活动一:察看生活中的连通器(比如:茶壶、U 型管、实验室连通器等)总结连通器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活动二:判断以下物件能否属于连通器?①组内沟通分享。
②举手展现。
二、研究连通器内液体的特色。
活动一:实验:研究连通器内液体的特色①如图装置,把两个注射器用胶管连结,拔去活塞,做成一个连通器,在连通器中加入水,察看两个筒里面水面的高度。
②保持此中一个筒 A 不动,使另一个筒B高升、降落或倾斜,待水面静止时丈量出两筒中水面到桌面的高度。
并填入导教案上的表一中。
表一:筒 A 内液面高度 h1/cm筒B内液面高度h2/cm 筒A 高升筒A 降落筒A 倾斜实验表示: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假想液片法”解说连通器内液体特色形成的原由如图:假想在连通器底部有一个小液片 AB,则液片 AB 遇到液体的压强: p1=_______;p2=______;如图:当 h1 < h2 时, P1 ____p2; F1___F2;(选填“ <”、“>”或“ =”)此时,AB 遇到 _______(选填“均衡力” 或“非均衡力”),所以左侧液柱 _____,右侧液柱 ______(选填“上涨”或“下降”),直到左右两边液面高度相等时,AB保持静止状态。
同理:当 h1 >h2 时,左侧液柱 ______,右侧液柱 _______(选填“上涨”或“降落”)。
四、生活应用活动:先独立思虑,而后组内沟通达成以下问题。
①壶身粗细同样、高度不一样,但壶嘴高度同样的两个茶壶你以为哪个装水更多?为何?②如图:工人师傅是怎样在墙上确立水平线的?③下水道的“回水弯”有什么功能?是怎么实现这一功能的?小结:和同桌谈谈你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9.3 连通器 学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3 连通器学案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明白什么是连通器,能举例生活中的连通器。
2、经历实验探究和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过程得出连通器原理。
3、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船闸的工作原理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连通器原理及其运用。
学习难点:经历用“液片模型”推导连通器原理的过程。
(导)课前导学:1、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和有关,且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2、液体压强的运算公式是P = ,其中ρ表示,h表示为液体某处的深度,它是液体某处到自由液面的距离。
探究学案:一、连通器:(议)1、阅读课本P45观看图9-3-2及教师提供的一些容器,回答:定义:连通器是上端、下部相的容器。
(练)练一练:下图所示的四个容器中是连通器的是()(点)说明:连通器上端开口是指容器口与连通,连通器能够由两个容器组成,也能够由容器组成。
2、实验探究:连通器中液体的特点(连通器的原理)实验过程:(1)把两支玻璃管用胶管连接组成连通器,向管中注入水,调节两边玻璃管等高,观看水面不流动时两管内水面高度的情形;(2)保持一根玻璃管静止,让另一根玻璃管升高、下降或倾斜,观看水面不流动时两管内水面高度的情形;(3)分别向其他连通器里面倒入液体,倾斜容器,观察液面是否相平。
现象:以上各种情形,当连通器中的水不流动时水面高度 (相平或不相平)。
(4)向U形管两边分别加入水和油,观察液体不流动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 (相平或不相平)。
(结)实验结论:连通器中只装种液体时,各容器中的液面。
(议)3、连通器液面相平的原理如图所示,假想连通器下端中间有一“小液片”AB,液体不流动时,液片AB受到水对它向左的压力(F左)和水对它向右的压力(F右)的作用,而处于状态,因此F左 F右。
由公式(压强公式)可知,假设小液片AB的面积为S,由于S左=S右,因此P左 P右,由液体压强公式得ρ左gh左=ρ右gh右,当ρ左ρ右时,则有h左 h右。
教科版八年级下第九章第3节连通器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下第九章第3节连通器教案一、教学内容1. 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容器。
2. 连通器原理: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 连通器的应用:生活中各种连通器的作用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原理,能运用连通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及应用。
2. 难点:连通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连通器模型、液体、测量工具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连通器模型,液体、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图片,如茶壶、锅炉水位计等,引导学生关注连通器的特点和作用。
3. 实验演示连通器原理:将连通器模型装满液体,观察液体在各个容器中的分配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液体总是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4. 讲解连通器原理:详细讲解连通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连通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如茶壶倒水时为什么液体不会溢出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及应用。
7.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六、板书设计1. 连通器的定义2. 连通器原理3. 连通器的应用七、作业设计答案:根据连通器原理,设计一个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容器。
装满液体后,观察液体在各个容器中的分配情况,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连通器原理的作用。
2. 题目:用连通器原理解释茶壶倒水时为什么液体不会溢出。
答案:茶壶是一个连通器,壶嘴和壶身底部相连,装满液体后,壶嘴和壶身液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当倒水时,液体从壶嘴流出,同时也有液体从壶身流出,保持液面平衡,因此液体不会溢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演示、讲解、应用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及应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连通器学案设计
连通器教案
年级初二科目物理
课题9.3 连通器
1.在实质状况中辨别连通器。
学习2.掌握连通器的特色。
目标3.认识连通器的原理。
4.认识连通器在实质中的应用。
要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难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经历用“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
导学过程教课过程
上课前播放三峡大坝图片。
发问:三峡大坝上下游高度差100多米,下游船
只如引
入
何到上游呢?新复习:液体压强公式,固体压强公式。
课
知识模块一连通器
察看:下边几组图片,发现有什么特色?
新
课
传答:。
授自主阅读教材P45-46内容,达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连通器?
上端,下部相的容器。
实物展现u型管,连通器,让学生判断。
往容器中灌水,察看容
器中有什么特色?
实验研究:连通器中的液体有什么特色?
2.连通器有什么特色?
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面。
发问:必定是同一种液体吗?教师演示实验,向U型管中倒入两种不一样的液体。
察看页面高度。
3.连通器的原理。
〔见课本46页图9-3-3小字〕
4.连通器在实质中有哪些应用?。
此刻经过所学的知识达成课程开始时的问题,船是怎样从下游
到上游的。
知识模块二船闸
观看动画视频,达成课本P47议论沟通。
当堂操练见练习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 连通器学案设计
连通器学案
年级初二科目物理
课题9.3 连通器
学习目标1.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
2.掌握连通器的特点。
3.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4.了解连通器在实际中的应用。
重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难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经历用“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
导学过程教学过程
上课前播放三峡大坝图片。
提问:三峡大坝上下游高度差100多米,下游船只如何到上游呢?
复习:液体压强公式,固体压强公式。
引入新课
知识模块一连通器
观察:下面几组图片,发现有什么特点?
答:。
自主阅读教材P45
-46
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连通器?
上端,下部相的容器。
实物展示u型管,连通器,让学生判断。
往容器中注水,观察容器中有什么特点?新课传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 连通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
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原理,以及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知道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理解连通器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连通器模型、液体、测量工具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现象,如茶壶、洗手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使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连通器实验,观察液体在连通器中的分布情况,验证连通器原理。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单,巩固连通器知识。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如水位计、尿尿器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分享发现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
特点: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平。
原理:连通器原理应用:水位计、茶壶、洗手盆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
2. 举例说明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思考如何运用连通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掌握了连通器的知识。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连通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研究连通器在不同液体、不同温度下的工作原理,探讨连通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连通器课程教学设计(20210313185810)
《连通器》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连通器的结构特色,在实质生活中能中辨识连通器;(2)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说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3)剖析平时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实例,培育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体验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2)经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设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成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能够解决实质生活中的大问题,培育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质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2)经过介绍三峡船闸的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课要点】连通器的原理、特色及运用。
【教课难点】1.用“设想液片”法剖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的液面总相平的原由。
2.船闸的工作原理。
【教课资源】1.学生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可自带一茶壶。
2.教课演示器械:透明茶壶、红墨水、U 形管、对于船闸的视频等。
3.多媒体教课设施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教课方案图示】连通器什么是连通器 ?连通器的特色连通器的应用【教课过程】教课环节一、新课引入二、连通器及其特色教师活动播放多媒体:优美的音乐和历史上各期间的壶以及现代的各样茶具。
1.引出问题教师展现准备好的透明茶壶,发问:联合刚才看过的茶壶的图片,我们能发现这些壶有什么共同点 ?,2.连通器的特色抽象定义:像茶壶这样,上部张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就叫做连通器。
3.辨识连通器学生活动学生观看精巧的图片,在赏识中进入学习情境。
小组合作,察看比较,找出共性。
学生经过察看图片和实物,再联合小组议论等形式达成共鸣,概括总结出茶壶结构的共同特色,并用语言加以描绘:这些壶在材料、制作上各有不一样,但它们在结构上都有同样之处。
应用观点,辨识实物。
教课资源安活动说明及预期排成效播放音惹起兴趣,乐及茶壶的激发学习欲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教科版物理八下《连通器》
word学案
备课人:黄星桂授课时刻:2020-4-
学习目标:
1、明白什么是连通器,能举例生活中的连通器。
2、经历实验探究和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过程得出连通器原理,
3、能用连通器原明白得释船闸的工作原理和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连通器原理及其运用难点:经历用“液片模型”推导连通器原理的过程
课前导学:
1、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和有关,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2、液体压强的运算公式是P= ,其中ρ表示,h表示为液体某处的深处,它是液体某处到自由液面的距离。
3、二力平稳条件是,,,。
探究学案:
一、连通器:
1、阅读课本P45观看图9-3-2回答:连通器是上端、下部相的容器。
练一练:下图所示的四个容器中是连通器的是()
说明:连通器上端开口是指容器口与连通;连通器能够由两个容器组成,也能够由_ 容器组成。
2、实验探究:连通器中液体的特点(连通器的原理)
实验过程:1、把两支注射针筒用胶管连接组成连通器,向管中注入水,调剂两边针筒等高,观看水面不流淌时两管内水面高度的情形;2、保持一个筒静止,让另一个筒升高、下降或倾斜,观看水面不流淌时两管内水面高度的情形;
现象:以上各种情形,当两筒中的水不流淌时水面高度。
(相等或不相等) 实验结论:连通器中只装液体时,各容器中的液面。
这确实是。
3、连通器液面相平的原理
由液体压强特点可知,液体压强只与和有关,如图所示,
假想连通器下端中间有一“小液片”AB,液体不流淌时,液片AB受到水
对它向左的压力(F左)和水对它向右的压力(F右)的作用,而处于状
态。
因此F左F右,假设小液片AB的面积为S,由P=F/S可得P左S
左=P右S右,由于S左=S右因此P左P右,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 得
ρ左gh左=ρ右gh右,当ρ左=ρ右时,则有h左h右
结论: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不流淌时,各容器中的液
面。
二、连通器的应用(船闸是如何样工作的):
1、说出课本图9-3-4生活中连通器的道理:例如茶壶的和构成连通器,依照可知,假如壶嘴太,则倒不出水;假如壶嘴太,则装不满水。
2、阅读课本P47观看图9-3-5讨论交流:船闸是如何样工作的下游的船如何样驶到上游;第一步:阀门A打开,下游闸门、上游闸门、阀门B都,和构成连通器,依照,水从流向,最后闸室水面和下游水面。
现在打开下游闸门,船驶入闸室。
第二步::阀门B打开,下游闸门、上游闸门、阀门A都,闸室和构成连通器,依照,水从流向,最后闸室水面和上游水面。
现在打开上游闸门,船驶入上游。
练一练: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 茶壶B洗手间下水道C.牲畜自动饮水器D.拦河坝
巩固学案:
1、关于连通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连通器里,不管有几种液体,只要液体不流淌,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一定保持相平。
B、在连通器里假如只有一种液体,各容器中的液面在任何情形下总保持相平。
C、连通器里假如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淌的情形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9—13 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 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甲、乙两个水池深度不同,两池之间有一倾斜的涵洞将其连通,两池水平,如图所示。
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涵洞P端比Q端高,涵洞中的水由P端流向Q端
B.涵洞Q端液体压强大于P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不流淌
C.涵洞Q端液体压强等于P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不流淌
D.涵洞Q端液体压强大于P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从Q端流
向P端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我明白了:
拓展延伸:
1、分析洗手间下水管防臭的工作原理。
2、请说明下图所示装置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