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ohheaiqu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是化工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化工工艺学》课 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化工工艺 为主线,突出“宽、精、新、用”思想,即强调口径宽阔、简明精练、新技术新工 艺、应用型实用化,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化,便于学生熟 悉和掌握生产第一线生产技术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有机化工、无 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煤化工、石油加工、生物化工等各方面理论和 知识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大化工系统知识体系,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 完整性、充实性,奠定现代化工工艺技术基础,满足企业生产第一线必需的基本 理论和专业知识。
个人简介
李景崮,男,1949 年 7 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82 年毕业于山东师范 大学化学系,82 年起在临沂师范学院化学系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从事化学教 育和教学研究, 主讲课程有: 《化工基础》 、 《化工原理》 、 《绿色化学与化学工业》 、 《化工工艺学》 。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及化学工艺。近年来撰写论文 20 余篇,并 从事了化工生产的科技实践。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学》
(Chemical Technology) )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 学时数:32 时数: 学分数: 学分数:2 适用专业: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学习的专业课。本课程从化工生产的 工艺角度出发, 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 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 耗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 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极其发展方向;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 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 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 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 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
重点放在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 确定工艺条件的依
据、 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 流程的组织等。 同时, 对工艺路线、 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废物处理作一定的 论述。通过加强基础、面向实际、引导思维、启发创新,使学生掌握广博的化学 工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建 设和科学管理打下牢固的化学工艺基础。
3、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无机化工与有机化工典型工艺的分析讲解, 学生通过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学会如何去安排化工生产过程。重点讲解化
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反应特性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方法、流程安排、工艺条件;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通盘考虑能量综合利用、三废治理及后续产品 生产。
4、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
课堂讲授基本要求:了解各产品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各生产工艺的流 程安排、技术指标,设备的结构类型,能量的综合利用;掌握各产品生产的典型 工艺流程, 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衡算、 有关相图, 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三废治理方法。 课外教学基本要求:为弥补学生实习环节中实景感受较少的缺陷,本大纲拟 安排一次课外教学,时间为 8 学时(一天) ,结合课堂讲解,让学生参观 1~2 个 实际生产过程,对课堂内容加深理解。 作业基本要求:主要采用计算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每一章节都安排 2~4 题 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学时分配 、
序 号 主要内容 学 时 分 配 1
第一章 绪论
作业题 备注 量
2
1
1. 化学工业的分类及特点 2. 化学工业发展史 3. 化工原料及主要产品 4. 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
10
第二章
合成氨
10
4~6
1. 概述:合成氨发展史,合成氨的原料及产品。 2. 原料气的合成:煤气化﹑烃类蒸汽转化制气方法 主要化学反应, 工艺流程, 工艺条件, 主要设备。 3. 原料气的净化:脱硫,变换,脱除 CO2﹑少量 CO 和 CO2 的脱除,其基本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选 择。 4. 氨的合成:氨合成动力学及热力学,物料衡算, 平衡氨含量,典型工艺流程,工艺条件,氨合成 塔结构及类型。
20
第三章
硫酸和硝酸
20
3
1. SO2 炉气的制备:硫铁矿及硫磺的焙烧,焙烧类 型,焙烧工艺。 2. 炉气的净化:净化方法,流程。 3. SO2 的催化氧化:氧化反应,工艺流程,工艺条 件。 4. SO3 的吸收:吸收原理,吸收流程。 5.硝酸的工业生产 6.氨催化氧化 7. 一氧化碳的氧化 8. 氮氧化物的吸收 9. 硝酸尾气的处理
10.稀硝酸生产综述 11.浓硝酸的制造 12.加脱水剂法 13. 直接合成浓硝酸 14.超共沸酸精馏法制取硝酸 15.几种浓硝酸生产方法的比较
20
第4章
纯碱和烧碱
20
2
1. 纯碱的制造方法:索尔维法﹑联合法制碱。 2. 联碱法生产原理﹑纯碱工艺:氯化氨结晶原理﹑ 相图﹑工艺指标﹑工艺流程。 3. 电解制碱
10
第五章 石油的化学组成 1.石油的一般性质 石油的烃类组成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 石油中的胶状沥青状物质 石油中的固体烃 2.燃料油的生产 油的预处理 原油的精馏 常减压蒸馏装置 延迟焦化 催化裂化 氢裂化 加氢精制 电一化学精制 3.石油化工原料合成
4
2
6、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
预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分 离工程,反应工程。 相关课程:化工电算,化工设计,无机化工进展。
7、考核方式 、
期末考查,其成绩占总成绩的 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 30%。
8、教学参考书 、
曾之平、 王扶明主编 黄仲九等 吴志泉等 陈五平主编 吴指南主编 化工工艺学 第一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
化学工艺学 工业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1 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0
无机化工工艺学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
修订版
临
沂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日
历
学期
2006 —— 2007 学年度第 2 课 程 化工工艺学
化学 系(院) 应用化学 专业 2004 级 1,2“1+3” 班 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 李景崮 李景崮 职称 职称 副教授 副教授
周数 讲课 实验 其它 采用教材 考核方法
16 32
周学时 课时 实习 课时 复习考试 课时 总课时 32 《化工工艺学》 考察
2 课时 课时 课时
制定时间:2006 年 11 月 14 日
教务处教学科印制
月 份
周 次 (1)
讲 (2)
课
讲授的重点、难点、 新知识点等内容 (3)
( 教 学 大 纲 章 节 题 目 )
第一周
1 绪论; 2 化学工艺的共性知识
无
第二周
§3.1 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
热裂解反应机理
第三周
§3.2 烃类热裂解的工艺参数; §3.3 管式炉裂解 §3.4 裂解气的净化
热裂解工艺参数优化
第四周
§4.1 芳烃转化 §4.2 C8 芳烃分离
芳烃的分离方法
第五周
§5.1 概述; §5.2 由天燃气制合成气(一)
合成气的制备与提纯
第六周
§5.2 由天燃气制合成气(二);
无
第七周
§5.3 由煤、渣油制合成气 §6.1 加氢
、脱氢一般规律
加氢、脱氢规律
第八周
§6.2 合成氨工艺
合成氨流程
第九周
§6.3 甲醇工艺 §6.4 苯乙烯工艺 §7.1 概述 §7.2 环氧乙烷工艺
甲醇、苯乙烯工艺流程
第十周
环氧乙烷工艺流程
第十一周
§7.3 丙烯腈工艺
丙烯腈工艺流程
第十二周
§8.1 羰化反应概述 §8.2 甲醇羰化合成醋酸工艺 §8.3 丙烯羰化合成(丁)醇 §8.4 羰化反应技术发展
无
第十三周
羰化反应机理
第十四周
§9.1 氯碱工艺
无
第十五周
§9.2 氯乙烯工艺
无
第十六周
总复习、答疑
辅导内容及训练内容 (4)
自学及自学指导内容 (5)
后 (6)
记
月 份
周 次 (1)
讲 (2)
课
讲授的重点、难点、 新知识点等内容 (3)
( 教 学 大 纲 章 节 题 目 )
辅导内容及训练内容 (4)
自学及自学指导内容 (5)
后 (6)
记
本 日 历 完 成 情 (7) 况
承 担 的 教 学 工 作 量 总 计 (8)
从 事 的 科 研 、 编 写 教 材 、实 验 室 建 设 工 作 (9) 其它(进修、外出 兼课、讲学、病休 等 情 况) (10)
教研室检查 鉴 定 意 见 (11)
系(院)检查 鉴 定 意 见 (12)
备
注
附注:
1、本日历一式两份,一份存系(院)办公室,一份由讲授者保存。 2、复习,指复习资料、笔记等,可不填内容;阅读主要参考书填写书目。 3、任课教师填(2)(3)(4)(5)(6)栏;辅导教师填(5)(6)栏。 、 、 、 、 、 4、本表(7)~(12)栏,于学期结束前由教研室、系、填写,并上报教务处教学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