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帝国时期的德国文化
德国文化
德国文化德意志联邦共和国(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是一个中欧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地处欧洲中心位置,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和最大城市为柏林。
公元前境内居住着日耳曼人并逐渐形成封建国家,1871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并逐渐走上侵略扩张道路,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914年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分裂成东德(民主德国)和西德(联邦德国),国土被分区占领,后形成了东德及西德两个国家,于1990年重新统一。
德国国民生活水平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位,并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第二大出口国和第四大进口国。
德国是欧洲大陆主要的经济与政治实体之一。
还是欧洲联盟创始会员国、以及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拥有高度技术的劳动力、庞大股本、罢工较少发生且具高度创新能力。
德国为欧洲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
德国同时在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文明起步虽然很晚,但是近代对世界文化贡献良多。
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许多享誉全球的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如西门子、爱因斯坦等。
德国也是共产党的发源地。
境内文化遗产众多。
德国国民生活水平高,具备世界建立最早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德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
自上而下由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
三色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在后来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飘扬在德意志大地上。
1918年德意志帝国垮台后,魏玛共和国也采用黑、红、黄三种颜色的旗帜为国旗。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依然采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锤子、量规、麦穗等国徽图案,以示区别。
德国介绍课件图
德国教育分为幼儿园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不同阶段。
2
课程
德国教育体系注重学术和实际技能培养,提供多元化的课程选择。
3
大学教育
德国拥有众多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吸引了许多国际学生前来学习。
德国流行旅游目的地:柏林、慕尼黑等 城市
柏林
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和文 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 遗迹、博物馆和艺术场所。
德国经济:主要产业、出口和经济政策
主要产业
德国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汽 车、机械、化工和电子工业。
出口
经济政策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 一,主要出口汽车、机械设备、 化学品和电子产品。
德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积 极的产业政策,注重科技创新 和可持续发展。
德国教育体系:结构、课程和大学教育
1
教育结构
德国气候
德国文化
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雨。
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以音乐、 文学、艺术和戏剧闻名于世。
德国历史:从神圣罗马帝国到现代德国
1
神圣罗马帝国
德国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神圣罗马
普鲁士王国
2
帝国时期,它对当前的欧洲影响深远。
普鲁士王国的兴起和崛起对德国的形
成和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慕尼黑
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州的首 府,以啤酒节、皇家宫殿 和繁华街道闻名。
其他城市
除了柏林和慕尼黑,德国 还有很多其他受欢迎的旅 游城市,如汉堡、科隆和 法兰克福。
德国美食和啤酒文化:著名的菜肴和啤 酒节
德国美食
德国菜以香肠、酸菜、土豆和 面包为特色,酸甜可口。
啤酒文化
德国啤酒文化源远流长,啤酒 节如慕尼黑的“十月啤酒节”是 国际知名的庆祝活动。
德国文化
中德文化比较
德国人非常地排外。 遵守规则纪律 倔强死板 表达方式比较直率 缺乏幽默 因循传统、守旧、古板 团队 爱喝啤酒
中国人热情好客。 遵守规则纪律性差 灵活变通 间接委婉的方式。 幽默 灵活变通 个人 爱喝白酒
公私分明 讲究卫生、整洁 意志坚强 喜欢养狗 性格保守,不容易交 朋友 遵守公共秩序
四、德国家庭关系
1/3的单身在35岁以下。 柏林、汉堡、慕尼黑的单身家庭占60%。 坚持独身到底的人只占单身贵族的5%。
五、德国社会关系
个人主义 德国人崇尚个人主义 和自由主义,人际关 系泾渭分明、不相干 扰。
公司里的德国人
1、德国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 2、上班时间更早(8点以前),下班时间也 更晚(有时会在晚8点后)。 3、德国人讲究信誉,在商业活动中都会依 靠自己的技巧与知识,绝不投机取巧。 4、他们会任用踏实勤劳、作风严谨、稳重、 工作积极性高的人。
欧洲报纸上一则报道:
在德国某城市做试验:把“男”、“女”两字贴在马 路边两个电话亭门上,然后躲在一边观察。来打电话 的男人走进了“男”字的电话亭,女人则用“女”字 的电话亭。过了一会儿,“男”电话亭外站着几个等 候打电话的男人,而“女”电话亭却空着。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匆匆走来的男人看到“男”电话 亭人多,便毫不犹豫地推开“女”电话亭的门。上前 一问,这个男人是法国人,而排队等候打电话的男人 则是清一色的德国人。 法国人说,电话亭又不是洗手间,分什么男女? 德国人说,既然门上贴上了字,总是有原因的,那就 先遵守规定再说吧。
德国文化历史学习(配图)
一、帝国国会大厦大会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2016年),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主要宗教有基督新教、天主教。
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
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图为德国国会大厦(德语: Reichstagsgebäude),简称国会大厦;官方名称为“帝国国会大厦大会场”(德语:Plenarbereich Reichstagsgebaude),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中心区蒂尔加藤区的一座建筑。
本身原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帝国议会,后来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共和国议会的议会会址。
从1994年开始每五年德国联邦大会在这里选举德国联邦总统,从1999年开始它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
二、亚琛工业大学亚琛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德、比、荷三国交界处,是西欧中心,被称为是德国“最国际化的城市”。
亚琛工业大学,全称为Rheinisch-Westfael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Aachen(莱茵-威斯特法伦工业大学),简称RWTH-Aachen(又译作亚琛工业大学、亚琛科技大学),成立于1870年,是欧洲最负盛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
目前学校有学生4.5万余人,包括5000名左右外国留学生(其中以中国,印度,土耳其,荷兰国家的留学生居多)、教授540名,另外还有260个附属研究所,9个联合研究中心。
德国为什么采用联邦制而不是单一制
1、德国为什么采用联邦制而不是单一制?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联邦制比较适合当时的德国。
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
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
2、魏玛共和国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魏玛宪法,这是20世纪最自由、最民主的宪法,结构严谨到几乎完善,条文令人钦佩,读起来使人觉得完美无暇的民主制度似乎就此获得了保障。
而且这部宪法的确博采众长,内阁制取法英法,总统制仿效美国,人民复决制则源自瑞士。
在宪法思想与制度安排上也让人动容,“政治权力属于人民”这样的原则贯彻其中,特别是不分男女皆有选举权这点让德国人在自由民主政治史上占有先机。
3、魏玛共和国宪法失败的原因。
完善的民主宪法却没有能够为魏玛带来稳定的宪政状态。
因为魏玛宪法存在着两方面的缺陷:一是总统的权力过大;二是绝对比例代表制的采用。
魏玛宪法赋予总统具有英国君主的地位———对外代表国家、主持国家重要庆典之外,还给予美国总统式的实权,统帅海陆空三军,有任命总理和国家官吏的大权,其任命权不受议会的约束,同时宪法48条规定总统还有宣布紧急状态的特权。
总统可以在紧急状态时局部或全部取消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自由的权利。
宪法这样规定的总统的权限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规定的皇帝的权限。
德意志帝国皇帝宣布紧急状态时须事先宣布戒严,并且是在国会休会期间。
而魏玛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后,到1932年为止,总统宣布紧急状态有233次之多。
仅1930年到1932年短短三年中,宣布紧急状态有191次;相反,国会颁布法令的次数是135次;而国会开会的次数是148次。
可以看出议会民主制在经济危机的年代其民主性的大大削弱。
魏玛共和国没有一届国会是满了任期的,因而魏玛共和国的总统也被称为“皇帝的替身”。
宪法第二缺陷是绝对比例代表制的引入及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二战德日法西斯的欧亚新秩序
4.控制工资水平。
• 纳粹当局公开声称,为了提高国防能力,提高德国商品在 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德国必须保持较低的工资水平。 • 希特勒执政丌久,绊济部就提出封顶式的最高工资额。纳 粹统治时期,工人的计时工资额基本冻结在绊济危机期间 的低水平上。
5.控制物价
• 纳粹执政之初就着手控制物价。 • 1936年10月政府颁布《价格冻结法》 • 为了强制执行,当局明令一切零售商品都必须明 码标价,所有手工业,修理业,旅馆业等也必须张贴 完整的服务价目表,以便戓时物价与员署和警察 部门实行监管。
• 同年,外务大臣松冈洋史在上台后的演说中首次正式提出 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在政治上以“共存共荣”为幌 子,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主宰的,“以日、满、华的牢固结 合为基础的”,嚢括印度以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北的 所有地区和国家的殖民大帝国;在绊济上由日本垄断“共 荣圈”内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在军亊上通过占领南洋 地区,利用兵资源和戓略基地,不英、美迚行争夺亚太地 区霸权的持久戓,建立日本的势力范围。
7.管制外贸。
• 从希特勒上台之初就开始实斲,觃定对全部迚出口贸易实 行监督和控制。同时,国家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觃定出 口所得的外汇必须卖给国家,私藏外汇者将被送往集中营 实行劳劢改造。
对外的经济侵略和经济管制
• • • • • 法西斯占领一个国家后,立刻对这个国家开始肆意掠夺: 1.奴役所统治地区的劳劢力 2.坚持以戓养戓政策 3.大肆掠夺侵占地区的资源 其体表现为:
• 所要建设的“新秩序”,就是对占领区的人民迚行奴役、 掠夺和屠杀,使兵服服贴贴地为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戓争服 务。为此,首先取缔一切政党和工会、青年、妇女等组织, 取消一切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日本军警、宪兴和密探遍 布各国,严密监规和追捕爱国志士,首先是各国共产党人。 稍有反抗嫌疑的人卲遭惨杀。新加坡沦陷后,日本宪兴屠 杀了15万人以上的和平居民,兵中大半为华人。
德国历史简介
德国历史简介德国历史简介1.古代德国历史1.1 原始部落时期1.2 罗马帝国时期1.3 日耳曼部落入侵1.4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2.中世纪德国历史2.1 君主制的确立2.2 神圣罗马帝国的兴衰2.3 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3.近代德国历史3.1 普鲁士崛起3.2 经济和文化的繁荣3.3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3.4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重建4.纳粹德国时期4.1 希特勒的崛起和纳粹党的统治4.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重建5.冷战时期的德国5.1 分裂的德国:东德和西德5.2 柏林墙的建立和拆除5.3 德国统一和欧盟的形成6.当代德国6.1 德国的政治体制6.2 德国的经济地位和科技发展 6.3 德国的文化和艺术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德国历史地图(示意图)附件2:德国历史时间轴(简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中世纪欧洲的一个政治实体,由800年至1806年存在。
它包括了今天的德国、奥地利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一部分。
2.宗教改革.16世纪时,马丁·路德等宗教领袖对天主教教会的体制和教义提出批评和改革。
宗教改革遂在欧洲迅速传播,成为基督教的分裂和新教派的形成的引子。
3.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是一个全球战争,涉及到大部分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
德国是三整合同盟的一员,最终战败。
4.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是二十世纪最具破坏性的战争,涉及到全球各大洲。
纳粹德国是轴心国的领导国之一,最终在1945年战败。
德国历史-从史前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
德国历史——从史前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作为一个以严谨认真闻名于世的民族,作为一个出现过康德,黑格尔等伟大哲学家的国家,作为一个曾两次使世界陷入癫狂的国度,作为中国目前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德国,有怎样令人着迷的历史呢?根据目前研究所知,早在旧石器时代,在现在的德国境内及附近就有人类活动。
从现有的资料看,日耳曼(Germanen)部落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人的记载中。
当时的日耳曼部落指居住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包括今天丹麦)的一些部族。
这些部族的生活习俗等彼此接近,从而构成了一个文化圈。
后来随着气候变坏,他们开始迁徙。
约公元前450年他们分布在莱茵河沿岸,南至阿尔卑斯山附近。
大概在公元前2世纪,这些部族有开始了新一轮的迁徙,并开始和罗马世界有更多的接触。
当然,接触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各种摩擦。
日耳曼部族经常和企图征服他们的罗马帝国发生冲突。
公元9年,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战役中成功伏击强大的罗马帝国军队,歼灭了三个罗马军团。
很多人也将这一事件看作德国历史的开始。
这场战役打击了罗马帝国的扩张野心,从此,罗马再没有考虑将它的东部边界推进到莱茵河沿岸。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联合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推翻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
此时的日耳曼民族主要包括三个部落联盟:巴勒曼尼亚,萨克森和法兰克。
紧接着,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耳曼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我们也就进入了德意志的立国时期。
公元5世纪末法兰克领导其他部落建立了法兰克福王国。
公元800年,法兰克福国王查理曼大帝(卡尔大帝)接受罗马教皇加冕,成为“罗马人的皇帝”。
在查理曼大帝时期,帝国的行政,司法,军事,经济特别是文化教育都有很大发展,法兰克福王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他甚至被尊称为“欧洲之父”。
然而在他死后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并且在843年,帝国分裂为三个国家:法兰克福王国(相当于现在法国地区),东法兰克王国(相当于现在德国和奥地利的部分地区),意大利中部王国(现今的意大利、部分奥地利地区)。
德国民族和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德国民族和文化的历史和特点德国,一个被称为欧洲中心的国家,自古以来拥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传承。
德国民族和文化在历史中具有着独特的特点,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历史传承德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境内日耳曼、凯尔特人等部落。
罗马帝国入侵后,境内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份。
中世纪时期是德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中世纪古堡、教堂、城市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至今仍在德国境内得以保存。
18世纪时期,德国打破了黑暗时期,以“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文化思潮重新点亮了德国文化的灯塔。
二、哲学文化德国不仅以其历史传承而出名,更因其哲学文化而备受瞩目。
作为马克思、尼采、黎曼等众多知名思想家及科学家的故乡,德国哲学文化以其多元化、思想深度和独特性闻名于世。
马克思主义、现象学、实证主义等德国的哲学思潮深受世人影响。
德国的科学文化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德国是欧洲最早建立大学的国家之一,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诞生过众多杰出科学家。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德国文化的一次重大飞跃,德国诗人歌德、雨果、诗人席勒以及莫扎特等艺术巨匠纷纷涌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中德国也不乏佼佼者。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精神也深刻影响当前的欧洲国家和世界文化。
四、音乐德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德意志学派这一音乐学派在世界音乐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贝多芬、巴赫、海顿、莫扎特等音乐家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德国的古典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丰富多彩。
五、文化旅游德国的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包括城市、古堡、博物馆、音乐节、雅典娜女神像等文化遗产。
德国的城市风情独特,柏林、慕尼黑、科隆、汉堡等城市都各有特色,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游览。
同时,德国的博物馆小到专门的名人故居、车站、书店均有珍藏品,大到德国最大的Museumsinsel博物馆群及新任百年当代艺术中心“Elbe-Philharmonie”等都是让文化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沉迷其中的绝佳选择。
二战后德国外交政策“克制文化”的衍变及影响
·327·
l塞坐堕望皇里室窒全
实力和地位相适应的更大作用。 一方面迫于美国、英国等西方盟国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德国国内对
“9·11”事件发生后,施罗德迅速、敏感地认识到了阿富汗危机对德国 未来的意义。他数次表示,要“毫无保留地支持美国”,并从一开始就在军 事上支持美国的反恐怖行动,这同科尔当年在海湾战争期间的犹豫态度形成 鲜明对照。施罗德在美开始轰炸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之后访问美国,协调双方 立场,密切了德美关系。小布什总统不仅称赞德国是美国“伟大的朋友”, 而且肯定了德国目前在中东地区发挥的美国无法取代的调解作用,肯定了德 国与伊朗发展更密切的双边关系对西方的意义。
在战后长达几十年的“冷战”时期和两极格局解体的初期,德国对外政 策的“克制文化”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既为其自身的发展创造了宽松 的国际环境,也为德国建构了良好的声誉。正是这诸多的正面经历和积极效 果,使得德国的政治家们将其视为化解误会和矛盾的法宝,并持之以恒地传 承着。
然而,在后冷战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欧洲形势的急剧变 化,德国对外政策的“克制文化”逐渐受到西方盟国的质疑。从1991年爆 发的“海湾战争”,到2001年开始的国际反恐战争,美国、英国的政治精英 都主张德国应发挥正常作用,并承担起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包括参与北约 和西欧联盟的军事行动。曾任美国驻德大使的丹尼尔·S·汉密尔顿在1994 年出版了一部有关统一后的“柏林共和国”与美国之间关系的书,①其作者 都是可直接或间接对克林顿政府的外交决策产生影响的人。他们明确呼吁德 国决策者要在外交政策方面转变思想,放弃“克制文化”。该书指出,德国 只有成为“正常的国家”,才能成为美国真正的伙伴。所谓“正常的国家”, 是指德国应承担起新的世界领导责任,在国际政治中发挥与其统一后的国家
德国崛起的社会文化解读
德国崛起的社会文化解读■ 肖 洋/文德国的崛起是以一个“后发”国家的形象出现的,但是它后来居上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能量和发展潜力,可谓是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德国崛起背后的重要动力——不仅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更来自德国社会文化推动的思想创新。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解读德国的崛起道路,有助于准确地反观中国式发展的文化内涵,拓宽中华民族的崛起道路。
德国崛起的前奏:日耳曼精神与普鲁士道路德意志民族的祖先古日耳曼人原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在经历了漫长的落后岁月后,德意志民族走向了先进,逐渐形成了自强不息、崇拜权威、严谨思辨的日耳曼精神。
日耳曼精神是在19世纪初普鲁士在耶拿战役失利后被提出的,在德国统一战争中进行了完善充实。
在德意志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日耳曼精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德意志民族文化的精髓,更是解读德国数度崛起的钥匙。
国家统一与民族尊严是日耳曼精神的核心。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使得德意志民族养成了一种民族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却被拿破仑战争和内忧外困所粉碎。
作为一个后起的大国、迟到的民族国家,德国始终受到地理和历史问题的困扰与制约。
19世纪中期的德国,尽管民族主义作为一股强大的文化思潮已经震撼着德国各个阶层,但各邦统治阶级仍从王朝利己主义出发,竭力维护分裂状态。
德国资产阶级由于力量软弱,不足以撼动传统的政治体制,下层民众则受封建思想的奴役控制,保持着对本邦统治阶级的忠诚;在外部,法、俄等邻国期望通过保持德国的分裂来控制和操纵德意志事务。
虽然在国家分裂的状态下,民族的文化认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础,但是它只能使德意志民族停留于“语言民族”和民族的“文化概念”层面。
[1]因此,从民族心理而言,越是处于一种压迫式的状态,德意志人民对于统一的渴望就愈发强烈,对于在大国对抗中占据上风的现实需求和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心理需求也就愈发迫切。
因此,统一问题既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目标,又是恢复民族尊严的前提。
正是这种地方邦国君主专制、神圣罗马帝国分崩离析的历史遗留和现实统一任务的要求强化了日耳曼精神中崇尚权威的民族特性。
德国历史文化简介
德国历史文化简介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德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的部落联盟时期,自那时以来,德国就一直存在于欧洲历史中。
在历史上,德国经历了多次分裂和统一,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古代,德国的居民主要是日耳曼人,他们以部落的形式生活在一起。
在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逐渐南迁并占领了德国的土地。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德国经历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许多小公国和自由城市。
这种分裂状态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当时普鲁士崛起并统一了德国。
在德国的历史上,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时期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德意志帝国时期。
这个时期,德国经历了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是主要的参战国之一,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的文化也十分丰富和多元化。
德国是音乐之乡,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巴赫、贝多芬等都来自德国。
德国也是文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如歌德的《浮士德》等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此外,德国的哲学、科学和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德国的工业和经济也十分发达。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水平。
德国的工业产品以其高品质和创新性而闻名于世,如汽车、机械、电子和化工等产业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此外,德国的服务业也十分发达,特别是旅游业和教育业等领域。
德国是一个开放和多元化的国家,其人民对外国文化和人员持开放的态度。
德国也是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之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合作。
总的来说,德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为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相信德国的文化事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德意志的发展历程
德意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时间跨度为962年到1806年。
第二阶段是德意志帝国时期,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时间从1871年开始,一直到1918年结束。
在这一阶段,普鲁士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击败奥地利,随后在1871年统一了德意志各国,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这个帝国在1914年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最终在1918年战败。
第三阶段是纳粹德国,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时间从1933年开始,一直到1945年结束。
在这个阶段,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最终在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
战争结束后,德国被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四国占领,并由它们组成的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德国的最高权力。
随后,德国在1948年被划分为两个主权国家,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直到1990年10月3日,德国才再次统一。
德国的政治文化演变
德国的政治文化演变德国是欧洲的大国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强国,其政治和文化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政治文化不断演变和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德国的政治文化演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I. 前现代德国的政治文化在16世纪至18世纪期间,德国处于分裂状态,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和文化传统。
同时,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对德国社会和政治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德国的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
II. 现代德国的政治文化19世纪,德国逐渐统一,共同的政治和文化传统也开始形成。
1867年,北德意志邦联成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这一时期德国的政治文化主要体现在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上。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实力和影响力在当时居于领先地位,这使得德国的自信心和民族主义情绪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0世纪初,德国政治文化进一步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使得德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20世纪20年代,德国开始追求新的政治文化,市民社会和民主主义得到了重新关注。
然而,纳粹主义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德国再次陷入战争中。
战后,德国人民反思历史,强调人权和自由,这对德国的政治文化施加了深远的影响。
III. 当代德国的政治文化二战后,德国继续寻求自身和欧洲的政治和文化发展。
1949年德国成立联邦共和国,1961年被柏林墙分隔成两部分,直到1989年柏林墙被拆除。
1990年两德统一,成立今日的德国联邦共和国。
此后,德国进一步加强了欧洲和国际合作,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在政治方面,德国走向了社会民主主义和联邦制,成为一个稳定和民主的国家。
总之,德国的政治文化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德国的政治和文化演变与其历史,地理和国际环境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德国的政治文化也会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德语国家文化概况
德语国家文化概况第一节地理居民地理概述(位置面积地形)水域(气候自然资源)人口与居民语言国家象征(国旗国歌国徽国庆)第二节政治体制基本法(国家制度五项原则)联邦制(联邦与州)国家机构(议会联邦政府)选举制度政党(议会内的政党)第三节文学传媒文学二战前(3繁荣期)和二战后德瑞奥(德意志文学)传媒新闻社和报刊(dpa Spiegel)广播电视(DW ZDF)第四节外交政策国际环境和新外交政策(5)德国与北约德国与欧盟(欧元申根欧盟4里程碑式条约)第五节经济工业经济概述:经济总特征,经济制度(社会市场经济),经济奇迹的目标和由来;工业:1工业特征-2工业区类型-3主要工业区-4工业部门-5重要企业手工业商业农业第六节节日宗教节日(宗教类;传统类;其他)风俗习惯宗教:基督教(路德福音教;罗马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及其他;社团及体育第七节德国简史1871-1918 德意志帝国1919-1933 魏玛共和国1933-1945 纳粹德国1945-1949 战后德国(占领时期)1949-1990 两个德国(BRD DDR)1990-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八节教育体制教育体制:初级→中级→高级中学:文理中学Gymnasium高校:柏林洪堡大学威廉·封·洪堡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和“双轨制”第九节社会福利德国社会结构及阶层社会外籍居民社会保障三原则(保险抚养救济),发展,构成(医疗养老失业事故护理)第十节对外文化对外文化政策及机构(歌德学院,DAAD,洪堡基金会)中德交往:1949后;外交,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第十一节在世界上与联合国(试图修改宪法;向海外派兵;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援助亚洲)“立足德国走向欧洲”→“立足欧洲走向世界”第十二节瑞士地理与人口语言→德语→德语文学(黑塞迪伦马特弗里施)主要城市及工业部门(Bern Zürich Basel Genf Lausanne )政治体制(委员会制1/7)中立历史(1815 2002 2008)第十三节奥地利地利与人口德语及德语文学(Stefan Zweig,Franz Kafka,Elfriede Jelinek)主要城市及工业(Wien Salzburg Linz)文化之都(…Wiener Klassik‟ Sigmund Freud)期末考试相关闭卷考试100分钟;题型:1-5名词解释;6-9简答阐述;要求:书写规范清晰;重要信息表述准确;复习:德语文学;政治体制;经济工业教育;。
德国知识点总结
德国知识点总结一、历史1. 德国统一与分裂德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但直到1871年才实现了统一。
德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战后分裂为东德和西德。
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两德才于1990年重新统一。
2. 纳粹德国纳粹党在二战期间掌权,发动了大规模的种族清洗和战争。
纳粹政权被盟军推翻,希特勒自杀,德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
3. 德国的重建与统一二战结束后,德国经历了漫长的重建期,经济、政治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990年,东西德重新统一,成立了现代的德国联邦共和国。
二、文化1. 文学与艺术德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中心,有许多文学、音乐和艺术的伟大传统。
例如,哥德尔、浪漫主义文学、巴洛克音乐等都是德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2. 建筑与音乐德国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物,如科隆大教堂、新天鹅堡等。
音乐方面,德国也是音乐之乡,贝多芬、巴赫等众多音乐大师都出自德国。
3. 节日与传统德国有许多独特的节日与传统,如十月啤酒节、圣诞市场等。
这些传统节日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
三、政治1. 政治体制德国是一个联邦共和制国家,政府分为联邦政府和各地方州政府,实行议会制民主。
2. 政党与选举主要政党有基民盟、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和绿党等。
选举制度为相对多数制,每四年进行一次联邦议院选举。
3. 国际政策德国是欧盟重要成员国,积极参与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是北约、G7、G20的成员,对世界事务有重要影响力。
四、经济1. 经济结构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经济主要依靠制造业。
汽车、机械、化工等行业发达,是德国经济的支柱。
2. 社会保障德国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养老、失业等福利保障,以及普及的公共教育体系。
3. 绿色经济德国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突出,是欧洲最大的再生能源生产国,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五、教育1. 教育制度德国有着严谨的教育体系,分为幼儿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德国文化简介课件
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学 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在企业接受实践培训,这种模式 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法规
德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职业教育法规,规范了职业教育的 实施和管理,保障了职业教育的质量。
职业教育与就业
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紧密相连,学生通过职业教育 能够获得各种职业技能和资格,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高等教育
1 2
高等教育机构
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大学、艺术学院和 综合大学等,这些机构提供各种专业课程,供学 生选择。
学术研究
德国的高等教育注重学术研究,教师和学生都积 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推动学术发展。
3
国际化
德国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断走向国际化,与世界各 地的大学开展合作和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 的学术视野。
古典音乐
古典时期的德国音乐以贝多芬、莫 扎特和舒伯特等作曲家为代表,他 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情感和严谨的 结构。
现代音乐
现代德国音乐风格多样,包括爵士 、流行和电子音乐等,代表人物有 汉森和法尔克。
文学艺术
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然之美,代表作家有诺瓦利斯和蒂克。
现代文学
20世纪以后,德国文学风格多样,包括表现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代 表作家有格拉斯和伯尔。
现代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德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和人员伤亡。
02
德国艺术
绘画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第四章 德国文化的大发展
其创作的宗教乐曲主要体现了路德新教的精神,
但同时由于受到启蒙运动和巴洛克时期的影响, 其音乐作品也表达了同时代人的民主思想和理 性与人的感情交融的思想。 巴赫的出现及其辉煌成就,使先前在欧洲音乐 中占有优越地位的法国和意大利为德国音乐的 崛起感到惊叹。正是由于他继承了前辈的欧洲 音乐遗产,才为18世纪德国音乐立下功绩。他 在风琴、提琴和钢琴三大乐器的作曲方面都有 显著贡献,甚至后人也少有能同时在三种乐器 乐曲上表现这样高的才能。
18世纪德国和欧洲音乐的整体贯穿着两个主流:
体现理智要求的对位复调音乐和满足了音乐家 及爱好者感情愿望的多感音乐。二者符合了当 时德国的文化思想。当时在哲学和文学上的基 本特点就是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和资产阶级上 升时期的时代感情。18世纪上半叶是对位复调 音乐时期;下半叶则是多感音乐时期,并发展 了两个方向:
莫扎特(Wolfgang A Mozart,1756-1791)
维也纳古典主义乐派的三大主角之一,“音乐神童”。 在他短暂的35年里,流下了625部作品,含盖了大部分
音乐题材和形式。其音乐创作的特点是汲取了欧洲各 国作曲家的经验,对巴赫和亨德尔作过认真研究,在 风格上富有创造性。 他的管弦乐主题旋律丰富,音调和谐,音色和谐优美。 交响乐的调性和情绪紧密结合。其小夜曲和圆舞曲等 轻音乐更为人们推崇。其歌剧音乐朴素、生动、有力、 健康;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结合;在歌剧艺术中,他 主张剧情与音乐不能脱节,而应有机结合,赞同在歌 剧中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形象和人类的理性与感情。 在歌剧改革上与格鲁克相反,主张在歌剧中诗歌必须 绝对服从音乐,音乐是歌剧的基础和主体,反映了启 蒙时期以来的先进思想。
1848年,法国再次爆发争取自由平等,反对封建 专制统治的革命运动,成为争取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政体、反对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统一的一次革 命。 在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对贵族的妥协退让以及缺 少足够的军事和财政力量,革命未能取得积极结 果,但它对19世纪下半叶德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却 具有深刻意义。为了民族振兴,在政治上产生了 两种思想:
浅析不同文化外交的发展
浅析不同文化外交的发展随着国际交流的愈加密切,各国对文化外交也愈发重视,对外文化机构因此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作为德国对外教授德语、宣传德国文化的先锋力量,德国歌德学院更成为与中国孔子学院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
目前,国内对歌德学院的研究多集中在比较教育学、传播学和国际政治学等角度,对歌德学院历史的研究较薄弱。
歌德学院是承载时代特征的历史性产物,它诞生于魏玛共和国时期,经历了纳粹的专制统治,二战后又在联邦德国浴火重生。
分析探讨歌德学院发展的历史轨迹对于把握德国现代史中文化外交和语言政策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一、魏玛共和国时期:语言文化外交的开端1912 年,德国著名文化史家卡尔·兰普莱希特( Karl Lamprecht,1856 - 1915) 在《有关对外文化政策》( ber ausw rtige Kulturpolitik)一文中第一次在德国提出了“对外文化政策”这一概念。
他指出,文化政策不仅是内政的重要构成,也是外交的一种必要手段,因为文化外交在法国和新崛起的美国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德国需要迎头赶上,不能落于人后。
除兰普莱希特外,德国文化资产阶级( Bildungsbürgertum)的代表人物保尔·洛尔巴赫( PaulRohrbach) 和库尔特·里耶兹勒( Kurt Riezler)认为,在权力政策之外,文化力量是威廉王朝的另一种选择,对外传播德国文化可以改善德国因穷兵黩武而造成的政治孤立。
一战结束后,德国舆论把战败原因部分归咎于德国一战中政治、文化宣传上的疏漏。
《德国,宣传和全面战争——疏忽之罪》( German,Propaganda and Total War.The Sins of Omission) 一书指出,一战中德国的政治宣传与当时所宣称的宣传力度和组织严密性相去甚远。
1920 年,魏玛共和国外交部成立了独立的文化部( Kulturabteilung) ,以处理对外文化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第二帝国时期的德国文化
“建国时期”
1870-1890 俾斯麦时期Otto von Bismarck 用“铁和血”统一德国,扩大领土
1871年1月18日德军占领巴黎,俾斯麦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史称“第二帝国”,普鲁士国王威廉在凡尔赛宫的镜厅被拥立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德意志民族统一运动至此完成
“创业时期”
工业化发展,大资产阶级左右政治,工会、工人的政党成立,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城市化
鲁尔区
工人运动与社会保障体系
资本家的剥削——工人运动——社会保障
拉萨尔Lassalle 第一个工人政党“全德工人联合会”Allgemeiner Arbeiterverein
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n Deutschlands
社会保障Krankenversicherung, Unfallversicherung,
Invalide- und Altersversicherung
社会风气:追求奢华、排场
精神生活
歌剧瓦格纳Wagner 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历史,感染力强哲学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超人”(有优秀的血统、具备精力、智力、骄傲的高贵人种)
文学自然主义Naturalismus 德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主张作品贴近生活,冷静的剖析社会和人。
科技的发
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口说无凭,一切都要经过
实证才能得到证明。
这种实验室式的思维方式影响了
文学,作品中的一切都被置于严格的因果关系的链条
中,容不得一点偶然性。
心理学、社会学、遗传学及
其他自然科学被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
世纪末的维也纳
奥地利在与普鲁士争夺对德统治权中败北,普鲁士以“小德意志方案”统一德国,奥地利被排除在德意志事物以外。
1867年,迫于国内少数民族,尤其是匈牙利人的压力,奥地利皇帝与匈牙利人缔结了奥匈协约,规定匈牙利内部实行完全自治,只是战争和外交由奥匈帝国管理。
奥匈帝国Ödterreich-Ungarn有两个首都,两套行政机构的二元帝国。
艺术
音乐“音乐之城”维也纳
文学长于哲理性,心理独白innerer Monolog,心理分析(弗洛伊德Freud),唯美主义Ästhetizismus(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感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