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2024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车辆技术规则

2024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车辆技术规则

2024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车辆技术规则2024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的车辆技术规则将对参赛车辆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规格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份包含超过1200字的车辆技术规则范例:1.参赛车辆的车身尺寸1.1.参赛车辆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5米,最大宽度应不超过2.2米,最大高度应不超过2.5米。

1.2.车辆的重量限制为2000千克。

2.车辆动力系统2.1.参赛车辆应配备四轮驱动系统,以确保车辆在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发动机应为燃气内燃机,排量不超过3升。

2.3.转向系统应为液压式转向系统,以提供更高的操控性和灵活性。

3.车辆底盘和悬挂系统3.1.参赛车辆的底盘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以承受各种地形的挑战。

3.2.悬挂系统应为独立悬挂系统,以提供更好的减震和操控性能。

3.3.底盘离地间隙应为不少于30厘米,以确保车辆在通过凹凸不平的地形时不会触底。

4.车辆轮胎和制动系统4.1.参赛车辆的轮胎应为全地形轮胎,具备良好的抓地力和耐磨性。

4.2.轮胎尺寸应为不小于32英寸,以确保车辆在不同地形上的稳定性。

4.3.制动系统应为液压制动系统,确保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能够安全制动。

5.安全设备5.1.参赛车辆应配备安全带和头盔,以确保驾驶员的安全。

5.2.车辆应配备安全卷筒和防滚架,以增强车辆的稳定性和抗倾翻能力。

5.3.消防设备和急救箱应随时可用,以应对紧急情况。

6.其他规定6.1.参赛车辆的车身颜色和标识应符合比赛组织者的要求。

6.2.车辆的维修和调整应在指定的维修区内进行,并由指定的技术人员监督。

6.3.参赛车辆的透明度应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要求。

以上是2024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车辆技术规则的一些指定内容,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实际比赛的规则可能还有一些补充和修改,具体规定应以比赛组织者发布的最新规则为准。

全地形车

全地形车

全地形车(ATV)配备有非固定式样构件(如可折叠,可拆卸或可伸缩构件),车辆应配备以下一种或多种 设备。
a)警告设备 用来指示构件不在符合要求的位置上警告设备(如蜂鸣器或指示灯)作为要求之一。 b)防止全地形车(ATV)误操作的设备 防止全地形车(ATV)在构件不在符合要求的位置上时误使用本身动力的设备作为要求之一。 c)当构件被折叠、伸缩或拆卸时防止踏脚被正常使用的设备 当可折叠、可伸缩或可拆卸构件被折叠、伸缩或拆卸时,全地形车(ATV)将不能在踏脚被正常使用的情况 下被操作。 Ⅱ型四轮全地形车(ATV)操作者和乘客脚部环境结构要求应有并符合B.5到B.8中所要求的结构或其他等效 设计。如果有搁脚杆,每边操作者搁脚杆中心(P1)与乘客搁脚杆中心(P2)的纵向最小距离为200mm。
B.5.1垂直向下插入探针
探针应该头部垂直向下插入 B.6所述的和图 3所示的阴影区域。探针的头部应完全进入并保持在区域中。探 针在被加上 445N力时不应完全穿过区域并接触到地面。
B.5.2水平向后插入探针
探针应该头部水平向后插入 B.7所述的和图 4所示的阴影区域。探针的头部应完全进入并保持在区域中。探 针在被加上90N力时不应完全穿过区域并接触到后轮胎。
A.2.1 脚操纵杆臂 A.2.1.1 脚操纵杆臂的中心线到脚蹬前表面的尺寸 L4应不大于200 ㎜(见图A.2)。 A.2.1.2 脚操纵杆臂的中心线到脚蹬后表面的尺寸 L5应不小于105 ㎜(见图A.2)。 A.2.2 摇臂杆 A.2.2.1 前摇臂杆的中心线到脚蹬后表面间的尺寸 L6应不大于200 ㎜,不小于60 ㎜(见图A.3)。 A.2.2.2 后摇臂杆前表面到脚蹬后表面间的尺寸 L7应不大于100 ㎜,不小于50 ㎜(见图A.3)。 A.2.3 脚踏(板) A.2.3.1 装有脚踏(板)的车辆 A.2.3.1.1 脚踏(板)的后表面在到脚蹬后表面任意一点的最大尺寸 L8应不大于170 ㎜(见图A.4)。 A.2.3.1.2 脚踏(板)的后表面在到脚蹬前表面任意一点的最小尺寸 L9应不小于50 ㎜(见图A.4)。 A.2.3.

四轮沙滩车制造实训

四轮沙滩车制造实训

四轮沙滩车制造实训简介四轮沙滩车是一种多功能交通工具,适用于沙漠、沙滩、冰雪地等特殊地形。

制造沙滩车需要一系列的实训过程,本文将从设计、制造、测试以及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设计阶段在制造沙滩车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工作。

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沙滩车的功能、性能和外观,并根据这些要求进行相关部件的设计。

功能设计首先要考虑沙滩车所需要具备的功能。

沙滩车通常需要具备越野能力、浮力、通过能力以及负载能力等。

根据这些功能要求,设计师能够确定沙滩车所需的关键系统,如车轮系统、浮力系统等。

性能设计性能设计主要涉及到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

动力系统决定了沙滩车的速度和承载能力,控制系统则决定了沙滩车在不同地形下的操纵性能。

在性能设计阶段,可以选择适当的引擎和液压系统,并设计相应的传动装置和操纵装置等。

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是沙滩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汽车外观设计类似,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沙滩车在特殊地形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例如,沙滩车的外部结构应该具备防护性能,以保护车辆内部的关键零部件。

制造阶段在完成设计之后,开始制造沙滩车。

首先需要准备所需材料,并搭建相关设备和生产线,确保制造过程的顺利进行。

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所需的材料。

沙滩车通常需要使用耐磨、耐腐蚀的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提高沙滩车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设备搭建根据制造流程,搭建相关的设备和生产线。

沙滩车制造过程涉及到钣金加工、焊接、机械加工等工序,需要具备相应的设备和工具,以确保制造质量。

试制与调试制造过程中,进行初步的试制和调试工作。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验证设计的可行性,检查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以确保沙滩车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测试阶段在完成制造之后,进行测试阶段。

通过不同的测试环境和测试项目,检测沙滩车的功能、性能等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地形测试将沙滩车置于不同地形下进行测试。

例如,在沙滩上测试沙滩车的浮力和通过能力,在雪地中测试沙滩车的牵引力等。

运矿四轮车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

运矿四轮车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

运矿四轮车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四轮车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绪论1.1 编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加,矿业运输需求量不断增加,四轮车在矿业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四轮车司机安全技术操作不规范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为了规范四轮车司机的安全操作行为,保障司机的人身安全和运输的顺利进行,特编制此规程。

1.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四轮车司机进行矿业运输作业的相关单位和人员。

1.3 安全目标确保四轮车司机能够掌握相关安全技术知识,熟悉四轮车的安全操作规程,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运输作业的安全性,保障司机和货物的安全。

第二章作业前准备2.1 车辆检查2.1.1 检查车辆的整体情况,包括车辆的外观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损坏、漏油等现象。

2.1.2 检查车辆的动力系统是否正常,包括引擎、传动系统、冷却系统等。

2.1.3 检查车辆的制动系统是否正常,包括制动油液的量是否充足,制动器是否灵敏。

2.1.4 检查车辆的轮胎是否磨损,胎压是否正常。

2.1.5 检查车辆的照明和信号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包括前、后照灯、转向灯、制动灯等。

2.1.6 检查车辆的电器系统是否正常,包括蓄电池的电量是否充足,电路是否存在短路。

2.1.7 检查车辆的座椅和安全带是否完好无损。

2.2 装货准备2.2.1 确认车辆的装载能力和装载要求,不超过规定的最大装载量。

2.2.2 确保所装货物的稳固和安全,避免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滑动或掉落。

2.2.3 在货物上方设置牢固的防护设施,防止货物对司机的伤害。

2.2.4 载货前检查货物的重心位置,保证重心的稳定,避免车辆失去平衡。

2.2.5 如有特殊货物,需按照特殊要求进行包装和固定。

2.3 安全装备2.3.1 司机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帽,以保护头部安全。

2.3.2 司机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眼镜,以保护眼部安全。

2.3.3 司机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手套,以保护手部安全。

四轮驱动技术介绍

四轮驱动技术介绍
如何锁止???
精选可编辑ppt 29
精选可编辑ppt 30
黏性联轴器
Viscious Coupling
精选可编辑ppt 31
四轮驱动汽车的概述
黏性联轴器安装于半轴与差速器外壳之间, 产生差动限制扭矩 精选可编辑ppt
32
主动片
从动片
输出轴
输入轴 硅油
外壳
精选可编辑ppt 33
硅油
精选可编辑ppt 34
于自动化程度很高,而且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
的反应迅捷,在混合路况的表现也能得到满分。
但如果真正进行极限越野的话,它就会明显地暴
露出劣势所在:没有可以预先100%锁止的限滑
装置,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和制动干预系统的
极限辅助能力实在有限,而且缺乏可以将扭矩成
倍放大的越野低速挡。当然奥迪的工程师们说,
Q7本来就是一部并不注重越野性能的新型SUV,
动系统也显然不够“硬派”。对于铺装路面的行驶来说,
它的道路综合性能比QUATTRO略逊一筹,不过依然值
得称道精选,可总编体辑而ppt言,揽胜无愧于绅士的精神,仅仅缺失
了几分野性。
55
车型六:丰田陆地巡洋舰100 /雷克萨斯LX470
精选可编辑ppt 56
四驱系统:虽然属于同一车型系列,但丰田陆地巡洋舰100的四驱系统也分为很多种, 以下就以最顶级版本为例;全时四驱,中央机械式差速锁,越野低速挡,制动干预系统 (整合了牵引力控制系统的车辆稳定控制系统VSC)
精选可编辑ppt 50
车型四:奥迪Q7
精选可编辑ppt 51
如果说到当今最著名四轮驱动系统的话,“奥迪QUATTRO”一定会成为焦 点。的确,这套大名鼎鼎的系统经历了3代,25年的发展历史。它最初的诞生还 是房车大奖赛上。为当时的奥迪车队立下了无数战功,创下了无数纪录,也成为 了当时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创举,可以说,就是QUATTRO开创了轿车 搭载四轮驱动系统的先河,也为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汽车四轮定位

汽车四轮定位

汽车四轮定位培训课件 单侧磨损
羽状磨损
1.定位错误(主要是外倾角不当) 2.轮胎的位置交换不合理 定位错误(前束不足) 定位错误(前束不足)
中德诺浩汽车实训基地
汽车四轮定位培训课件
3、行驶多久或发现什么状况需要四轮定位 、
一般新车在驾驶3个月后就应做四轮定位,以后每行驶 l0000公里或6个月后需要四轮定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 现车辆跑偏、方向盘位置不正直、感觉车身发飘或有轻微 摇摆的状况、前后轮胎磨损异常等情况,出现这些情况的 时候也要对四轮定位进行检测。另外,比如更换轮胎或减 振器以及转向机构的部件、发生碰撞后都应及时做四轮定 位。
中德诺浩汽车实训基地
汽车四轮定位培训课件
2、主销后倾角 、
从侧面看车轮,转向主销(车轮转向时的旋转中心)向后倾 倒,称为主销后倾角。 设置主销后倾角后,主销中心线的接地点与车轮中心的地 面投影点之间产生距离(称作主销纵倾移距,与自行车的 前轮叉梁向后倾斜的原理相同),使车轮的接地点位于转 向主销延长线的后端,车轮就靠行驶中的滚动阻力被向后 拉,使车轮的方向自然朝向行驶方向。设定很大的主销后 倾角可提高直线行驶性能,同时主销纵倾移距也增大。主 销纵倾移距过大,会使转向盘沉重,而且由于路面干扰而 加剧车轮的前后颠簸。 中德诺浩汽车实训基地
中德诺浩汽车实训基地
汽车四轮定位培训课件
测量过程可通过按键(“继续下一步”和“退回上一步”)来 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1)将汽车方向盘置于直行位置,系统可测得后轴的前束和 外倾角值。 2)按 “继续下一步”按键。 3)将汽车方向盘向左和向右各转20°,得到主锁后倾角, 主销内倾角和前束值的差值。 4)打正汽车方向盘至直行位置,根据显示器上的提示,测 量前轴的前束和外倾角。 5) 通过向左/向右转动转向盘至极限位置,测量左/右的全 转向角。 如果上述测量值均在标准值公差范围之内时,就可直接打 印出测量数据,不必再进行调整和调整后的测量,如果测 量值小在标准值公差范围内,就必须进行调整。 中德诺浩汽车实训基地

四轮越野车教学设计方案

四轮越野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四轮越野车的结构、工作原理、驾驶技巧和保养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四轮越野车的能力,提高驾驶技能和应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四轮越野车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四轮越野车概述2. 四轮越野车结构及工作原理3. 四轮越野车驾驶技巧4. 四轮越野车保养与维护5. 四轮越野车安全驾驶三、教学对象1. 对四轮越野车感兴趣的学生2. 准备参加四轮越野车驾驶培训的学生3. 想了解四轮越野车驾驶技巧的爱好者四、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理论教学(1)课程安排:4课时(2)教学内容:四轮越野车概述、四轮越野车结构及工作原理(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互动讨论2.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1)课程安排:8课时(2)教学内容:四轮越野车驾驶技巧、四轮越野车保养与维护(3)教学方法:实操演练、教练示范、学员分组练习3. 第三阶段:综合考核(1)课程安排:2课时(2)教学内容:四轮越野车安全驾驶(3)教学方法:模拟驾驶、实车考核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理论考核、实操考核、平时表现2. 评价标准:掌握四轮越野车基础知识、熟练操作四轮越野车、具备安全驾驶意识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轮越野车驾驶培训教材2. 教具:四轮越野车、教学视频、教学课件3. 场地:四轮越野车训练场地、模拟驾驶室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2周2. 第二阶段:3周3. 第三阶段:1周八、教学保障1. 教师团队: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实战经验的教练员2. 教学设备:完善的四轮越野车训练场地、模拟驾驶室3. 教学资源:丰富的教材、教学视频、教学课件通过本教学设计方案,使学生全面了解四轮越野车的相关知识,掌握驾驶技巧,提高安全意识,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四轮越野车驾驶员打下坚实基础。

全地形车的技术原理

全地形车的技术原理

全地形车的技术原理
全地形车(ATV)的技术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四轮驱动系统:全地形车通常采用四轮驱动系统,这是使其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行驶时有足够的牵引力和稳定性的关键。

四轮驱动系统可以使四个轮子在转弯和坡度等情况下均匀分配动力,避免轮子打滑和失控。

2. 弹簧悬挂系统:ATV的弹簧悬挂系统用来缓冲车身的震动和减轻行驶时对驾驶员的冲击。

悬挂系统通常由弹簧和减震器组成,可根据不同的路面条件和驾驶需求进行调整。

3. 转向系统:ATV的转向系统采用前轮转向方式,通过转向杆控制前轮转向方向。

由于ATV的车身较短,因此转向系统的敏捷性较高,可以在狭窄的路面上灵活操作。

4. 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全地形车的发动机通常采用单缸、双缸或四缸气缸排列,具有足够的功率和扭矩来应对各种路面条件。

传动系统通常采用自动或手动离合器,使驾驶者可以方便地切换档位。

5. 刹车系统:ATV通常配备前轮和后轮的独立刹车系统,以确保行驶时的安全。

刹车系统通常采用液压或机械刹车,驾驶员可以通过制动手柄或制动踏板来控制车辆的制动力度。

综上所述,全地形车的技术原理基于对各种路面条件的适应性和舒适性需求。

采用全面的四轮驱动系统、弹簧悬挂系统、前轮转向方式、强劲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以及完善的刹车系统来保证驾驶者的安全和舒适。

电动四轮车通用技术条件

电动四轮车通用技术条件

电动四轮车通用技术条件
电动四轮车的通用技术条件可能会因地区和标准而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尺寸和重量:电动四轮车的尺寸和重量通常会有限制,以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来说,车身长度、宽度和高度可能会有限制,整备质量也可能会有限制。

2. 动力和性能:电动四轮车需要具备一定的动力和性能,以确保车辆的行驶能力和爬坡能力。

具体来说,车辆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等参数可能会有限制。

3. 电池和充电:电动四轮车需要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源,因此电池的种类、容量和充电方式可能会有限制。

同时,车辆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充电接口和充电设备,以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

4. 安全性能:电动四轮车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性能,以确保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具体来说,车辆需要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如刹车性能、稳定性、照明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5. 环境适应性:电动四轮车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性,以确保在不同气候和路况下的正常使用。

具体来说,车辆需要能够在高温、低温、潮湿、雨雪等不同环境下正常行驶。

总之,电动四轮车的通用技术条件是确保车辆性能、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标准,对于消费者和厂商来说都需要严格遵守。

四轮卡车教学设计方案

四轮卡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四轮卡车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知识;(2)掌握四轮卡车的驾驶技巧和操作规程;(3)熟悉四轮卡车的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置方法。

2. 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地驾驶四轮卡车;(2)具备独立进行车辆维护保养的能力;(3)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置车辆故障。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及团队协作精神;(2)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3)培养学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四轮卡车基础知识:(1)四轮卡车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四轮卡车的维护保养知识;(3)四轮卡车的驾驶操作规程。

2. 四轮卡车驾驶技能:(1)四轮卡车的起步、行驶、停车操作;(2)四轮卡车的转向、加减挡操作;(3)四轮卡车的制动、紧急避险操作。

3. 四轮卡车安全操作与应急处置:(1)四轮卡车的安全操作规程;(2)四轮卡车的应急处置方法;(3)四轮卡车的紧急避险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四轮卡车的基础知识、驾驶技巧和安全操作,使学员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演示法:通过现场演示四轮卡车的操作过程,使学员直观地了解四轮卡车的驾驶技巧和安全操作。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四轮卡车,使学员熟练掌握驾驶技能和安全操作。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员了解四轮卡车在驾驶、维护保养和应急处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员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四轮卡车教学的目的、意义和课程安排。

2. 讲解四轮卡车基础知识,包括构造、工作原理、维护保养等。

3. 演示四轮卡车的驾驶技巧和安全操作,使学员了解操作过程。

4. 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员操作中的错误。

5. 学员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6.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轮单车教学设计方案

四轮单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轮单车的骑行技巧,包括起步、转弯、刹车等基本动作。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骑行中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掌握骑行技巧的同时,享受骑行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四轮单车的结构及组成部分2. 四轮单车的正确姿势3. 四轮单车的起步、转弯、刹车技巧4. 四轮单车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5. 实践骑行训练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四轮单车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2)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学习四轮单车?为什么?2.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四轮单车的结构及组成部分,如车架、轮胎、链条、脚踏等。

(2)教师示范四轮单车的正确姿势,包括站立姿势、骑行姿势等。

(3)教师讲解四轮单车的起步、转弯、刹车技巧。

3. 安全教育(1)教师讲解骑行中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如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头盔、保持车距等。

(2)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4. 实践骑行训练(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骑行训练,每组一名教师指导。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确保学生安全。

5. 总结与评价(1)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巧。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实践操作等。

2. 技能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骑行训练,评价其掌握四轮单车技巧的程度。

3. 安全意识:通过提问和安全知识问答,评价学生的安全意识。

4. 学习兴趣:观察学生对四轮单车的兴趣和热情,了解其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四轮单车的骑行技巧。

2. 教师应注重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骑行习惯。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骑行训练,提高学生的骑行技能。

4. 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four wheeled all-terrain vehicles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技术要求 (3)5试验方法 (9)6检验规则 (11)7标志 (12)8包装 (13)9运输和贮存 (13)附录A(规范性附录)主要技术规格 (14)附录B(规范性附录)主制动器制动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15)附录C(规范性附录)驻车制动器/制动机构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17)附录D(规范性附录)操纵者脚部环境结构设计 (18)附录E(规范性附录)纵向稳定性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20)Ⅰ前言为了指导和规范四轮全地形车生产,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标准。

四轮全地形车装备、外形和功能要求虽然与摩托车不同,但其主要技术引自摩托车,并采用了部分摩托车的零部件。

因此,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有选择地采用摩托车的相应标准。

本标准第3条定义术语的一部分、第4.2条“对装备的要求”修改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标准ANSI / SVIA-1-2001 for Four Wheel All-Terrain Vehicles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四轮全地形车的装置、结构和性能要求)的相关内容,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 则等效采用ANSI / SVIA-1-2001的相关内容。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当用户对四轮全地形车的技术性能、装备有特殊要求时,企业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按相应合同、协议组织生产。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摩托车研究所、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上海幸福摩托车总厂。

四轮摩托越野活动方案

四轮摩托越野活动方案

四轮摩托越野活动方案1. 活动目的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很多人渴望能够远离尘嚣,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刺激的运动。

四轮摩托越野活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让参与者可以驾驶四轮摩托车穿越山川河流,体验刺激与自然的结合,同时提高团队合作和团结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四轮摩托越野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内容、准备工作和安全措施等。

2. 活动内容2.1 路线规划选择一个适合四轮摩托车越野的区域,确保路线安全并兼具趣味性。

考虑到参与者的不同水平,可以设置多个难度级别的路线,供不同程度的摩托车手选择。

2.2 摩托车技术培训在活动开始前,组织专业教练对参与者进行摩托车驾驶技术培训。

包括摩托车的基本操作、平衡感和安全知识等方面的讲解。

确保参与者具备足够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减少事故风险。

2.3 团队合作项目在活动中设置一些团队合作项目,如摩托车接力赛、障碍绕道、骑手间的协作等。

通过这些项目,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团结性。

2.4 自由探险时间留出一定时间让参与者自由探险,骑行摩托车在自然风光中享受乐趣。

这个时间段的设定可以让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力水平进行选择,也可以增强参与者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

3. 准备工作3.1 选择合适的场地选择一个适合四轮摩托越野活动的场地,必须确保场地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考虑到摩托车行驶的特点和活动的需要,场地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和丰富的地形。

3.2 活动设备准备准备足够数量、良好状态的四轮摩托车以供参与者使用。

确保摩托车的安全性和性能良好,以减少潜在的意外事故。

3.3 人员安全保障组织专业教练和工作人员,确保活动过程中的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在场地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参与者注意安全。

3.4 防护装备准备提供参与者必需的防护装备,如头盔、手套、护肘、护膝等。

参与者必须佩戴防护装备,以保障自身安全。

4. 安全措施4.1 活动前安全会议在活动开始前,组织一次安全会议,向参与者介绍活动规则和安全事项。

四轮车制作教学设计方案

四轮车制作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四轮车的结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提高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材料科学的认识。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初中以上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时长总课时:8课时四、教学内容1. 四轮车概述2. 四轮车结构分析3. 四轮车原理讲解4. 材料选择与加工5. 四轮车组装与调试6. 四轮车性能测试7. 作品展示与评价8. 课后拓展与总结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四轮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四轮车的应用和特点。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四轮车,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4.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四轮车的制作。

5. 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四轮车的制作过程。

六、教学步骤1. 四轮车概述(1课时)- 介绍四轮车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 讲解四轮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四轮车结构分析(2课时)- 分析四轮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车架、车轮、传动系统等。

- 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四轮车原理讲解(2课时)- 讲解四轮车的动力来源、传动原理和制动原理。

- 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四轮车的运动过程。

4. 材料选择与加工(1课时)- 介绍常用的四轮车制作材料,如塑料、木材、金属等。

- 讲解材料的选择标准和加工方法。

5. 四轮车组装与调试(2课时)- 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四轮车的组装。

- 教师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四轮车性能测试(1课时)- 对组装好的四轮车进行性能测试,如速度、稳定性等。

- 分析测试结果,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7. 作品展示与评价(1课时)-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8. 课后拓展与总结(1课时)- 学生撰写制作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four wheeled all-terrain vehicles前言.......................................................................... n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技术要求 (3)5 试验方法 (9)6 检验规则 (11)7 标志 (12)8 包装 (13)9 运输和贮存 (13)附录A (规范性附录)主要技术规格 (14)附录B (规范性附录)主制动器制动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15)附录C (规范性附录)驻车制动器 /制动机构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17)附录D (规范性附录)操纵者脚部环境结构设计 (18)附录E (规范性附录)纵向稳定性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20)为了指导和规范四轮全地形车生产,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标准。

四轮全地形车装备、外形和功能要求虽然与摩托车不同,但其主要技术引自摩托车,并采用了部分摩托车的零部件。

因此,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有选择地采用摩托车的相应标准。

本标准第3条定义术语的一部分、第4.2条“对装备的要求”修改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标准 ANSI / SVIA-1-2001 for Four Wheel All-Terrain Vehicles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and Performanee Requirements (四轮全地形车的装置、结构和性能要求)的相关内容,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则等效采用ANSI / SVIA-1-2001的相关内容。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当用户对四轮全地形车的技术性能、装备有特殊要求时,企业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按相应合同、协议组织生产。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摩托车研究所、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上海幸福摩托车总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晓明、王士国、赵丽娜、张庆新、张映辉、姜勇、周积、高峰、葛金喜、谭永中。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四轮全地形车的有关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轮全地形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4569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T 4570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耐久性试验方法GB 4599-1994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B/T 5359.2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车辆性能GB/T 5359.3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两轮车尺寸GB/T 5359.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两轮车零部件名称GB/T 5359.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两轮车质量GB/T 5359.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三轮车质量GB/T 535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三轮车尺寸GB/T 5373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测定方法GB/T 537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可靠性试验方法GB/T 537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型号编制方法GB/T 537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车速里程表指示值校核方法GB/T 538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GB/T 5383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GB/T 538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GB/T 538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GB/T 538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滑行试验方法GB/T 538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爬能力试验方法GB 5948-1998 摩托车白炽丝光源前照灯配光性能GB 7258-2005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1564-1998 机动车回复反射器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4023-2000 车辆、机动船和由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的装置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4621-2002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怠速法)GB 14622-2002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 15365 摩托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符号GB/T 1536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三轮车零部件名称GB 15742 -2001 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6169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T 1648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消耗试验方法GB/T 16708 三轮摩托车和三轮轻便摩托车最大侧倾稳定角试验方法 GB 16735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 )位置与固定 QC/T 60 摩托车整车性能台架试验方法QC/T 67摩托车喇叭声级测量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四轮全地形车 4-wheeled all terrain vehicle 一种被设计于非高速公路行驶的,具有 4 个低压轮胎,跨坐型座位,依靠方向把控制方向, 1 人驾乘的车辆。

3.2G 类四轮全地形车 4-wheeled all terrain vehicle, G type供一般娱乐使用和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通型四轮全地形车。

3.3S 类四轮全地形车 4-wheeled all terrain vehicle, S type 供有丰富经验的驾驶者竞技和娱乐使用的运动型四轮全地形车。

3.4U 类四轮全地形车4-wheeled all terrain vehicle, U type 供专门工作使用的实用型四轮全地形车。

3.5Y 类四轮全地形车 4-wheeled all terrain vehicle, Y type供不满 1 6岁的少年或儿童在成人的监护下在非公路上休闲娱乐使用的少儿型四轮全地形车。

3.5.1Y-6 类四轮全地形车 4-wheeled all terrain vehicle, Y-6 type 供 6 岁以上儿童使用的儿童型四轮全地形车。

3.5.2Y-12 类四轮全地形车 4-wheeled all terrain vehicle, Y-12 type供 12 岁以上少年使用的少年型四轮全地形车。

3.6附件 Accessories 除基本操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外,一般按需固定在车上并能改变四轮全地形车的风格造型、方便性、 实用性和有效性的所属装备。

3.7低压轮胎 Low pressure tyreGB 16737 道路车辆 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 WM )I GB 17352-199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后视镜及其安装要求 GB 17353-199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锁止防盗装置 GB 17510-1998 摩托车光信号装置配光性能GB 1 81 76 -2002 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 1 9482-200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 224- 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只允许为非公路用车或全地形车设计的轮胎,轮胎工作气压不大于69kPa。

3.8 机械悬挂装置 Mechanical suspension 连接车轮与车架(底盘)的装置,通常提供弹簧力和阻尼力,使车轮与车架能相对上下运动。

3.9 悬挂位移行程 Suspension displacement 悬挂弹簧完全伸长到弹簧完全压缩时的位移量。

3.10 其他以下术语同样适用于本标准:——GB/T 5359.2 定义的车辆性能的有关术语;——GB/T 5359.3 和GB/T5359.7 定义的车辆尺寸的有关术语;——GB/T 5359.4 和GB/T 15367 定义的车辆零部件名称的有关术语;——GB/T 5359.5 和 GB/T 5359.6 定义的车辆质量的有关术语。

4 技术要求4.1 基本要求4.1.1 四轮全地形车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4.1.2 四轮全地形车的型号编制方法参照 GB/T 5375 或企业标准的规定进行编制。

4.1.3 制造厂应在技术文件中列出本标准附录 A 所指定的车辆主要技术规格。

4.1.4 发动机总成应符合 QC/T 224-1997 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4.1.5 四轮全地形车的主要尺寸及质量参数应符合图样、设计文件的规定,整车外廓尺寸长不大于3.5m,宽不大于2m高不大于 2.5m。

4.1.6 四轮全地形车零部件、外购件、标准件及重要螺纹连接扭紧力矩,重要坚固件的拧紧力矩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7 出口的四轮全地形车应根据进口商要求设置车辆识别代号VIN,位置与固定、内容与构成应分别符合 GB 16735、GB 16737的规定。

4.1.8 四轮全地形车标志应符合GB7258-2005中第4.1的相关要求。

4.2 装备要求4.2.1 主制动器四轮全地形车应具有独立的分别控制前、后制动器的制动控制器或能同时控制前、后制动器的联动制动控制器或者上述两种控制器兼有。

这些制动器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制动性能要求。

4.2.1.1 独立操纵的前制动器独立操纵的前制动器应由位于右侧手把的制动手柄进行操纵,当操纵前制动器时,手不能离开手把。

4.2.1.2 独立操纵的后制动器独立操纵的后制动器应由右脚踩踏位于右侧搁脚处的脚制动踏板进行操纵。

没有离合器杆的车可由位于手把左侧的左制动手柄进行操纵。

当用制动手柄制动时,手不能离开手把。

4.2.1.3 联动制动器联动控制的前、后制动器由右侧搁脚处的脚制动踏板进行操纵。

当有离合器杆时可由位于手把右侧的右制动手柄进行操纵;当没有离合器杆时可由位于手把左侧的左制动手柄进行操纵。

当用左、右手制动手柄制动时,左、右手不能离开手把。

4.2.2 驻车制动器(驻车制动机构)四轮全地形车应有机械驻车制动器或驻车制动机构,以保证车辆在指定条件下保持驻定状态。

车辆的驻车制动性能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要求。

4.2.3 机械悬挂装置车轮应连接有机械悬挂装置。

每个车轮位移行程不小于50mm弹簧和阻尼系数的特性数据必须和轮胎的数据分别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