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地形车ANSI SVIA-1-2007标准要求

合集下载

白沙游乐场策划案

白沙游乐场策划案

湛江海南白沙湾沙滩车引进项目策划书1)项目背景1. 市场分析:“十二五”期间旅游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我国人均 GDP已超过 4000 美元,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时间制度等不断完善,经济发展由投资、出口拉动向由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转变。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观念转变、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将迎来高速发展。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收入将保持年均 15%的速度增长,到2015 年,我国旅游业收入将达到 3.15 亿元人民币。

2. 白沙现状:白沙湾,位于徐闻县城东南,由排尾角和红坎角两角环抱,犹如抱着一弯新月,故得雅号“双角揽胜”。

这里有着3000多米长的银白色的沙滩,有着蔚蓝清澈的海水,这里的海面风平浪静,在这里游水既能浏览波光海色、又能眺望对岸的海口市的高楼踪影,浏览区面积2510亩,水域面积2250亩,地域面积260亩约合173333.33平方米。

徐闻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交通便利。

3.竞争对手:暂无数据2)沙滩车简介:按照国家标准(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ANSI/SVIA 1-2007:Four Wheel All Terrain Vehicles)称“四轮全地形车”是“一种使用低压、具有跨骑式座位,乘员依靠方向把控制方向的非公路行驶的机动车(A motorized off-highway vehicle designed to travel on low pressure tires, having a seat designed to be straddled by the operator and handlebars for steeling control)”。

其中I型车只有一个驾乘者,无乘客。

II型车或只有一个乘员,或有一个驾乘者又有一个乘客。

按照我国标准《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QC/T706-2006)对四轮全地形车的定义是:“一种被设计于非高速公路行驶的,具有4个低压轮胎,跨坐型座位,依靠方向把控制方向,只允许1个人驾乘的车辆”。

解读美国《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

解读美国《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

解读美国《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中国质量新闻网2008年11月20日消息(《中国检验检疫》诸乃彤王媛周磊)近年来,国外对我国贸易进行限制的手段和规则日趋严厉。

世界发达国家正积极采取更加严厉的技术壁垒即绿色非关税贸易壁垒手法对我国产品实施打压,且有扩大之势,在生态环保等方面提出苛刻的要求。

在2007年发生了大批产品召回后,美国政府对消费产品施加更加严格的安全管理法规。

2008年8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

这个让我国关注近一年之久、将对我出口消费品产生重大影响的法案终于尘埃落定。

此次出台的改进法案主要针对儿童产品,设定了新的安全标准和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再次体现了美国是“儿童的天堂”。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成立于1972年,它的责任是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通过减少消费品存在的伤害及死亡的危险来维护人身及家庭安全。

CPSC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制定生产者自律标准,对于那些没有标准可依的消费品,制定强制性标准或禁令;对具有潜在危险的产品执行检查,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媒体、州、当地政府、个人团体组织等将意见反馈给消费者。

CPSC现在负责对超过15000种用于家庭、体育、娱乐及学校的消费品的安全监控。

CPSA是《消费产品安全法案》的简称,这个法案于1972年颁布,它是CPSC 的保护条例。

它建立了代理机构,阐释了它的基本权力,并规定当CPSC发现了任何与消费产品有关的能够带来伤害过分危险时,制定能够减轻或消除这种危险的标准。

它还允许CPSC在其管辖范围内对有缺陷产品发布召回。

美国总统布什刚刚签署的《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将进一步授权加强消费品特别是儿童产品的安全管理。

该法案从提出到最终签署,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审议。

此次签署生效后,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该法案授权给CPSC,并扩展该委员会职责,以确保消费产品的安全性,特别是为儿童设计的产品。

该法案的新条款用于强制要求制造商制造出更加安全的儿童玩具和其他产品,对违法者加重处罚,并且当制裁此法案保护权益的破坏者时,给予了CPSC更大的权利,以强化此法案的执行力。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four wheeled all-terrain vehicles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技术要求 (3)5试验方法 (9)6检验规则 (11)7标志 (12)8包装 (13)9运输和贮存 (13)附录A(规范性附录)主要技术规格 (14)附录B(规范性附录)主制动器制动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15)附录C(规范性附录)驻车制动器/制动机构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17)附录D(规范性附录)操纵者脚部环境结构设计 (18)附录E(规范性附录)纵向稳定性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20)Ⅰ前言为了指导和规范四轮全地形车生产,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标准。

四轮全地形车装备、外形和功能要求虽然与摩托车不同,但其主要技术引自摩托车,并采用了部分摩托车的零部件。

因此,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有选择地采用摩托车的相应标准。

本标准第3条定义术语的一部分、第4.2条“对装备的要求”修改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标准ANSI / SVIA-1-2001 for Four Wheel All-Terrain Vehicles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四轮全地形车的装置、结构和性能要求)的相关内容,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 则等效采用ANSI / SVIA-1-2001的相关内容。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当用户对四轮全地形车的技术性能、装备有特殊要求时,企业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按相应合同、协议组织生产。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摩托车研究所、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教学文案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教学文案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four wheeled all-terrain vehicles前言.......................................................................... n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技术要求 (3)5 试验方法 (9)6 检验规则 (11)7 标志 (12)8 包装 (13)9 运输和贮存 (13)附录A (规范性附录)主要技术规格 (14)附录B (规范性附录)主制动器制动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15)附录C (规范性附录)驻车制动器 /制动机构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17)附录D (规范性附录)操纵者脚部环境结构设计 (18)附录E (规范性附录)纵向稳定性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20)为了指导和规范四轮全地形车生产,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标准。

四轮全地形车装备、外形和功能要求虽然与摩托车不同,但其主要技术引自摩托车,并采用了部分摩托车的零部件。

因此,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有选择地采用摩托车的相应标准。

本标准第3条定义术语的一部分、第4.2条“对装备的要求”修改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标准 ANSI / SVIA-1-2001 for Four Wheel All-Terrain Vehicles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and Performanee Requirements (四轮全地形车的装置、结构和性能要求)的相关内容,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则等效采用ANSI / SVIA-1-2001的相关内容。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当用户对四轮全地形车的技术性能、装备有特殊要求时,企业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按相应合同、协议组织生产。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45号--127项机械、石化、稀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45号--127项机械、石化、稀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45号--127项机械、石化、稀土、制药装备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起始实施日期
【法规类别】行业标准管理
【发文字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45号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7.08.01
【实施日期】2008.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07年第45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牧草种子清选机技术条件》等127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及起始实施日期见附件),其中机械行业标准88项、石化行业标准26项、稀土行业标准12项、制药装备行业标准1项,现予公布。

以上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稀土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制药装备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附件:127项机械、石化、稀土、制药装备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起始实施日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七年八月一日
附件:
127项机械、石化、稀土、制药装备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起始实施日期。

全地形车翻滚保护结构出口认证测试与分析

全地形车翻滚保护结构出口认证测试与分析

全地形车翻滚保护结构出口认证测试与分析刘万里;周亚男【摘要】对美国休闲越野车标准ANSI/ROHVA 1-2011中规定的翻滚保护结构测试项目进行了技术分析,结合具体的测试情况对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进行介绍,解读其中的技术壁垒并结合新开发的以能量为控制参数的试验台架开展了试验分析,为全地形车出口美国需要进行的翻滚保护结构测试提供试验及设计支持.【期刊名称】《机械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2页(P144-145)【关键词】全地形车;翻滚保护结构;测试【作者】刘万里;周亚男【作者单位】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401122;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 401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30 引言全地形车在美国分类为非道路车辆类,产品应满足美国自愿性标准ANSI/ROHVA 1-2011,对该标准对其规定的翻滚保护结构进行分析,对 ANSI/ROHVA 1-2011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试验过程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全地形车相关的结构设计建议。

1 翻滚保护结构技术要求ANSI/ROHVA 1-2011由美国休闲越野车协会(Recreational Off-Highway Vehicle Association(ROHVA))发布,于2011年批准,2014年起正式执行[1]。

该标准规定所有的休闲全地形车辆应装配满足ISO3471标准10.3部分所示的翻滚保护结构,按标准10.2部分进行测试或符合US 29 CFR§1928.53 (OSHA)的要求,具体采用哪个法规由制造商选取,其中加载力和能量要求见表1(其中:m为最大总质量)。

表1 翻滚保护结构加载力和能量要求侧向加载侧向力(N)6×m侧向能量(J)13000(m/104)1.25垂向加载垂向力(N)19.61×m纵向加载纵向力(N)4.8×m性能测试包括侧向、纵向和垂向载荷试验要求,按照表1规定的力加载,力和能量无需同时满足。

出口美国全地形车检验标准

出口美国全地形车检验标准

全检 全检 全检 车速表
行驶检查 说明书 装箱文件 包装 进出商要求 含铅量
如果销往英制的国家,速度表必须同时用km/h和英制单位表示,且必 须从10km/h或20km/h开始;但是里程数只用公制单位表示即km,如果 用刻度式速度表,最大刻度不超过80Km/h,刻度间距为1、2、5或 10km/h;速度示值间距不超过10km/h,刻度必须显示45km/h或25km/h 。 速度表显示的车速应比实际车速大,并满足:0≤V1-V2≤0.1×V2﹢ 4km/h(V1-速度表车速,V2-实际速度). 全面检查整车工作情况,行驶时无跑偏现象,发动杨、变速机构、离合 器等应工作正常、无异响. 每辆车应附有说明书,且内容完整(符合SN/T 1991要求)、清晰. 文件齐全,内容正确,装箱单位与实物相符 应牢固可靠,标记清晰,附件齐全,规农范,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产品符合进口商的相关技术及订单特殊要求.
安全警告标贴和 使用进口国官方语言或客户接受的语言,位置醒目,内容完整,牢固 用语 、清晰,具体要求详见SN/T 1991。 后反射器 必须安装后反光片,颜色是红色,形状非三角形 必须有速度限制装置,调整或移动速度限制装置必须有专用工具。 最高车速限制 交货时,速度限制装置须限定的最大车速要求: (只适用于Y型 □Y-6型≤16Km/h; □Y-12型≤24Km/h 车) 最高非限制车速:拆下速度限制装置或调节速度限制装置获得车的最 大速度要求:□Y-6型≤24Km/h; □Y-12型≤48Km/h 应具有独立的分别控制前、后制动器的制动控制器,或能同时控制前 制动性能 、后制动器的联动制动控制器,或两种兼有。并符合QC/T760-2006附 录B 应有机械驻车制动器或驻车制动机构,以保证车辆在坡度为18°的测 驻车性能 试表面上(两个方向)能保持驻定状态5min不动(见QC/T760附录C)

A7标参考资料

A7标参考资料

目录1 建设条件 (3)1.1自然状况 (3)1.1.1 地形、地貌 (3)1.1.2 水文地质评价及水质分析 (3)1.1.3 地质构造 (5)1.1.4 气侯 (5)1.1.5 地震 (6)1.2沿线公路、铁路、城镇、文物等分布及规划情况 (6)1.2.1 公路 (6)1.2.2 铁路 (7)1.2.3 城镇 (7)1.2.4 文物 (7)2 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 (7)2.1技术标准 (7)2.2合同段划分 (8)3 路线总体方案 (8)3.1路线总体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8)3.2公路用地范围 (8)3.3施工注意事项 (8)4 路基、路面 (9)4.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说明 (9)4.1.1 一般路基设计原则 (9)4.1.2 路基横断面布置 (9)4.1.3 路基设计标高位置及路拱横坡 (9)4.1.4 路基超高 (9)4.1.5 中央分隔带形式及开口 (10)4.2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 (10)4.2.1 一般路基设计 (10)4.2.2 路基填料 (13)4.2.3 填石路堤 (14)4.2.4 不良地基 (15)4.2.5 陡坡路堤和填挖交界 (16)4.2.6 低填、浅挖路基 (16)4.2.7 高填、深挖路基 (16)4.3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的说明 (19)4.4路基支挡、加固及其防护工程设计说明 (22)4.5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说明 (23)4.5.1 设计原则 (23)4.5.2 路基排水 (23)4.5.3 路面排水 (24)4.6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 (25)4.6.1 路基土石方设计说明 (25)4.6.2 取土、弃土设计方案 (25)4.6.3 环保及节约用地的措施 (26)4.7路床顶面验收标准 (27)4.8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27)4.9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 (30)4.9.1 挖方高边坡 (30)4.9.2 路堤边坡 (30)5 桥涵工程 (31)5.1设计标准 (31)5.2结构型式 (31)5.2.1 桥梁上部结构 (31)5.2.2 桥梁下部结构 (31)5.2.3 涵洞 (31)5.3曲线桥梁平面布置 (32)6 隧道 (32)6.1技术标准 (32)6.2延山隧道(A7合同段) (32)6.2.1概述 (32)6.2.2净空断面 (32)6.2.3洞门及明洞设计 (33)6.2.4复合衬砌设计 (33)6.2.5紧急停车带和行人、行车横洞 (34)6.2.6辅助施工设计 (34)6.2.7隧道防排水设计 (35)6.2.8路面及洞内装修 (36)6.2.9监控量测设计 (36)7 路线交叉 (37)7.1互通立交 (37)7.2分离式立交及通道天桥 (37)8 筑路材料调查情况 (38)8.1现有料场分布 (38)8.2各种材料的具体情况 (38)8.3交通运输条件 (39)9 各项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的建议及有关工序衔接等技术问题的说明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39)沈海复线漳州至诏安段高速公路A7标段路基土建工程参考资料1建设条件1.1自然状况1.1.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域,属闽东南丘陵地形区,沿线穿越地貌以丘陵坡地为主,部分路段穿越河谷阶地、山间凹地等地貌,局部极少量属于中低山地貌。

浅析全地形车ANSI/SVIA-1—2007标准要求

浅析全地形车ANSI/SVIA-1—2007标准要求

2 有关车辆轮胎
①应采用非高速公路使 用“ T 标志 的轮胎 , A” 且应符 业从 20 0 0年开始发展 , 以出 口为主 , 区主要集 中在浙 合轮胎 和轮辋协会或 日本汽车轮胎制造 商协会规定的载 产 江、 重庆 、 江苏 、 上海 、 山东和广东等 地 。0 8年 , 国全 重和压力说明 ; 20 我 或有 “ H ” N S 标志的轮胎 , 且建议轮胎压力 地形车出 口金额约在 4 亿美元左右。 不 超 过 6 P( ps)轮 胎 大 小 规 格 命 名 应 符 合 轮 胎 和 9 k a1 -i 0 .;
如前所述 , 国是全地形车的主要市场 , 随着全地 轮辋协会或 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规定的标 准。②关 美 但 形车进入美国市 场的数量逐年增加 ,安全事故也多次发 于轮胎标记 : 一是充气压力 , 在轮胎的两个侧面应标记有 生 。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减少安全事故 ,0 8 8 , 操作压力或声 明或类似信息 ;二是轮辋 装配时的轮胎压 20 年 月 美 国颁 布 了( 08消 费品安 全改进 法案 ) C SA)该法 力 , 20 ) PI 。 ( 也标记在 轮胎 两侧 ; 三是短语 “ o FrHgw yU e N t o i a s” h 案 中规定对全地形车产 品开始实施美 国国家强制性标准 或“ o F rH gw y Sri ” N t o i a e c 或缩写 N S 即不能在高速 h ve H , A S/ I一 — 0 7 并禁止三轮全地形 车的进 口和销售 。 公路上使用 的意思 , N I V A 12 0 , S 常常被生产厂家所忽 略。 ③应 当配备 法 案 规 定 从 20 09年 4月 1 3日开 始 ,所 有 全 地 形 车 进 口 与 建议 轮胎 充 气 压 力 相 适 应 的轮 胎 压 力 计 ,并 能 随 车 携 商都要提交一份合 格的“ 动计 划” 行 和含铅认证 ( 对青少 带 。 年型全地形 车) 、符合美 国国家标准 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 否则都视 为违法行为 , 面临严厉的处罚 。 将 北京 时间 2 1 年 2月 4日晚 , 国消费品安全委员 00 美

ANSI美国车辆国家标准列表

ANSI美国车辆国家标准列表
美国车辆标准(ANSI vehicle standards)列表 编号 ANSI A119.2-2002 ANSI A119.4-1999 ANSI A119.5-2005 中文名称 娱乐车辆 娱乐车辆的停车 和停放场地 公园挂车 树木养护作业. 乔木、灌木和其 他木本植物的维 护:标准规程.第 7 部分:电车用道 路用地综合植物 管理 车载高架旋转架 空装置 机床.带或不带 自动控制的手动 旋转车床用安全 要求 车刀.通用可转 位刀片 车削通用的带有 部分圆柱性固定 孔的可转位螺纹 安装的刀片 单刃旋转车刀夹 型切削工具 普通车床和工具 车间车床的精度 工具车间车床、 普通车床、转塔 车床和自动车床 用轴头 缆车.安全要求 车床和螺旋机械 英文名称 Recreational Vehicles Recreational Vehicle Parks and Campgrounds Park Trailers Tree Care Operations - Tree, Shrub and Other Woody Plant Maintenance: Standard Practices - Part 7 (Integrated Vegetation Management a Electric Utility Rights-of-way) Vehicle-Mounted Elevating and Rotating Aerial Devices Machine Tools -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Manual Turning Machines with or without Automatic Control Turning Tools - Commonly Used Indexable Inserts Indexable screw-on inserts with partly cylindrical fixing holes commonly used for turning Roller Turner Type Cutting Tools, Single Point Accuracy of Engine and Tool Room Lathes Spindle Noses for Tool Room Lathes, Engine Lathes, Turret Lathes, and Automatic Lathes Funiculars - Safety Requirements Straight Cut-Off Blades for Lathes

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车手装备安全规定

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车手装备安全规定

2018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车手装备安全规定第一条:ATV车手装备1.1头盔所有训练和比赛的车手必须佩戴符合国际摩联指定安全标准的头盔。

1.1.1标准必须使用符合2017年国际摩联技术条例第01.70条规定(见附件一),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头盔:- Europe 欧洲ECE 22-05'P','NP'或'J'- Japan 日本JIS T 8133:2000JIS T 8133:2007- USA 美国SNELL M 2005SNELL M 20101.1.2要求- 头盔须正确固定,佩戴合适且状态良好。

头盔必须有经过下巴的带状“保持系统”。

- 头盔可由一块以上的外壳制成。

假设出现事故,头盔能以解开或切断带子的方法迅速而轻易地从车手头上移出。

1.1.3操作规章- 在技术主管的监督下,在训练和比赛前对所有头盔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 如果发现头盔安全不符合要求或有缺陷,技术主管有权撕掉头盔上所有许可标记并保存该头盔直到比赛结束。

车手须用另一顶头盔请求技术主管的批准。

在事故后,头盔需送交技术部门鉴定。

- 头盔必须为原装,不允许任何结果上的改动。

1.1.4在车手被准许参加练习、比赛前,技术主管进行如下检查:- 头盔适合车手佩戴。

- 在正常固定后,系带不应从车手下巴下滑落。

- 头盔不能由后面从车手头上脱出。

1.2 护颈- 在全国摩托车越野比赛中,强烈推荐车手使用护颈。

1.3 护目镜- 不可使用易碎材质的镜片。

1.4 靴子- 必须使用场地越野专用赛车靴。

1.5 护甲- 必须穿戴越野专用护甲(内甲、外甲都可)。

1.6 其他安全装备和要求- 必须穿戴越野赛手套。

- 为防止意外擦伤,必须穿着长袖骑行衫,及耐磨材料的骑行裤。

第二条:UTV车手装备2.1 头盔必须使用列入国际汽联国际汽联第25号技术清单(见附件二),可使用摩托越野头盔,或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头盔:- FIA 8860-2004- FIA 8860-2010- Snell Foundation SAH 2010 (美国)- Snell Foundation SA 2010 (美国)- Snell Foundation SA 2000 (美国)- Snell Foundation SA 2005 (美国)- SFI 31.1- SFI 31.1A- SFI 31.2A- BS 6658-85 A/FR型(英国)- Snell M 2010- Snell M 2005- Snell M 20002.2 FHR 系统或HANS系统推荐使用符合FIA 8858/2010标准的FHR系统或者符合FIA 8858/2002标准的HANS系统。

制动性能要求

制动性能要求

GB XXXXX—200X《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草稿)编制说明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二○○八年四月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1. 任务来源按照国家标准委员会2007年第4批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全国四轮全地形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排的序号为576、编号为20071443-Q-469的项目《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制定的执笔工作由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来负责完成。

2. 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全地形车在我国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是在摩托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有相当一部分零、部件和摩托车通用,但又不同于摩托车。

其最初作为娱乐工具,现在已经发展到农业上用于播种、施肥,林业上用于木材搬运,牧业上用于放牧,国防上用于边防巡逻等多种用途的工具。

其用途还在不断扩展,其市场需求已愈百万,并成不断上升趋势。

我国的四轮全地形车生产企业有四百多家,年生产量有一百多万量,几乎全部出口,出口国主要是美国及欧盟国家。

但近年来,欧美国家对我国生产的全地形车产品质量投诉增多,已经引起了欧盟委员会和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特别关注,在美国,我国的一些企业的产品被责令召回。

我国政府也十分关注,并加强了出口全地形车的出口管理。

我国的全地形车的产品质量水平不高的原因,一方面因有的企业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不高外,另一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技术标准没有跟上。

到目前为止,关于全地形车企业方面的技术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今年2月份开始实施的标准 QC/T 760-2006《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

仅有一个通用标准难以将全地形车所有的技术要求规定清楚,比如对制动系统的要求,在摩托车上是有专门的标准进行要求的,在标准QC/T 760-2006中,对制动系统的要求比较简单,不够全面。

制订GBXXXX《四轮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是非常必要和急需的。

3. 标准编制指导原则3.1 国内外对全地形车制动性能的标准要求根据我们的了解,世界上美国针对四轮全地形车制定了专门的标准ANSI/SVIA 1-2001《四轮全地形车装备、配置和性能要求》,我国参照美国标准制定了我国的四轮全地形车行业标准QC/T 760 -2006《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在欧洲及其他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四轮全地形车制定标准,其相关要求是参照三轮车执行。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

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four wheeled all-terrain vehicles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技术要求 (3)5试验方法 (9)6检验规则 (11)7标志 (12)8包装 (13)9运输和贮存 (13)附录A(规范性附录)主要技术规格 (14)附录B(规范性附录)主制动器制动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15)附录C(规范性附录)驻车制动器/制动机构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17)附录D(规范性附录)操纵者脚部环境结构设计 (18)附录E(规范性附录)纵向稳定性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20)Ⅰ前言为了指导和规范四轮全地形车生产,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标准。

四轮全地形车装备、外形和功能要求虽然与摩托车不同,但其主要技术引自摩托车,并采用了部分摩托车的零部件。

因此,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有选择地采用摩托车的相应标准。

本标准第3条定义术语的一部分、第4.2条“对装备的要求”修改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标准ANSI / SVIA-1-2001 for Four Wheel All-Terrain Vehicles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四轮全地形车的装置、结构和性能要求)的相关内容,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 则等效采用ANSI / SVIA-1-2001的相关内容。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当用户对四轮全地形车的技术性能、装备有特殊要求时,企业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按相应合同、协议组织生产。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摩托车研究所、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上海幸福摩托车总厂。

汽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标准目录

汽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标准目录
GB/T 12428—2005 GB/T 13043—2006
称光前照灯检测仪检定技术条件
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 检定技术条件 第 7 部分:轴
(轮)重仪检定技术条件
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 检定技术条件 第 8 部分:摩
托车轮偏检测仪检定技术条件
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 检定技术条件 第 9 部分:平
板制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
GB/T 11798.2—1989 GB/T 11798.3—1989 GB/T 11798.4—1989 GB/T 11798.5—1989 GB/T 11798.6—1989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GB/T 11798.7—2001
GB/T 11798.8—2001
GB/T 11798.9—2001
GB 1495—1979、 部分代替 GB 1496—1979 GB 1589—1989 GB 4094—1994 GB/T 11551—1989
GB 1332—1977
GB/T 3730.1—2001 GB/T 3730.2—1996 GB/T 3730.3—1992 GB/T 4782—2001 GB/T 5910—1998 GB/T 12534—1990 GB/T 12535—2007 GB/T 12536—1990 GB/T 12537—1990 GB/T 12538—2003 GB/T 12539—1990 GB/T 12540—2009
GB/T 4970—1996GB/T 4971—1985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蛇行试验
GB 6323.1—1986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 GB 6323.2—1986
角阶跃输入)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 GB 6323.3—1986

关于全地形车辆(ATV)的强制性标准

关于全地形车辆(ATV)的强制性标准
16岁以下儿童必须有成人的 监护。
切勿让14岁以下儿童驾驶本 车辆。
警告 16岁以下儿童驾驶本车辆会增加 受伤或死亡的危险。
切勿让16岁以下儿童驾驶本车辆。
9
型号1 ATV 的一般标签要求
警告
错误使用ATV可造成重伤或死亡
始终佩戴 合格的头盔 和保护装备
切勿在公路 上驾驶
切勿载运乘客 切勿在使用药 物或饮酒后驾 驶
7
速度能力要求
Y和T类速度能力要求: 要求:
年龄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NSI/SVIA 1-2007
Y6 24公里/小时 (15英里/小时) 最大速度 16公里/小时 (10英里/小时) 限制速度
Y10和Y12 48公里/小时 (30英里/小时) 最大速度 24公里/小时 (15英里/小时) 限制速度
警告 10岁以下儿童驾驶本车辆会 增加受伤或死亡的危险。
16岁以下儿童必须有成人的 监护。
切勿让10岁以下儿童驾驶本 车辆。
警告 12岁以下儿童驾驶本车辆会 增加受伤或死亡的危险。
16岁以下儿童必须有成人的 监护。
切勿让12岁以下儿童驾驶本 车辆。
警告 14岁以下儿童驾驶本车辆会 增加受伤或死亡的危险。
关于全地形车辆(ATV)的强制性标准 2010年二月四日
1
概述
• 关于ATV的强制性标准 • 标准要求
1) 与安全有关的要求 2) 供少年儿童驾驶的ATV的擦 3) 标签 • 值得关切的问题 • 建议
2
标准制定
标准制定者 美国专用车辆协会 (SVIA)
认证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NSI)
• ANSI/SVIA-1-1990,1990年发布 • 2001年修订,ANSI/SVIA-1-2001 • 2007年修订,ANSI/SVIA-1-2007

美国汽车产品认证分析

美国汽车产品认证分析

根据《国家交通及机动车安全法》、《机动车辆信息及成本节约法》的规定,所有进口到美国并用于商业销售的机动车辆必须符合美国的汽车安全、节能和防盗技术法规,并通过这些法规的认证。

由于这一认证工作由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负责管理,因此将这一认证统称为美国汽车产品安全认证。

美国汽车产品安全认证为完全的自我认证制度,由制造商自行按照美国汽车技术法规进行试验,确保其产品符合技术法规要求,按照法规规定自行粘贴认证标志,通过认证的车辆就可以准入美国市场。

美国汽车产品安全认证和法规体系中对车辆的分类在美国汽车产品安全认证制度和汽车技术法规中,将机动车辆整车产品分为乘用车、多功能乘用车、载货车、摩托车、机动自行车、挂车、低速车辆、长材挂车等类别,其定义如下:乘用车(Passenger Car):除了MPV、低速车辆、摩托车、挂车以外,设计运载10人以下(含10人)的带动力车辆。

多功能乘用车MPV (Multipurpose Passenger Vehicle):除了低速车辆、挂车外,设计运载10人以下(含10人),其结构使用载货车底盘或具有能偶尔进行越野行驶的特殊性能的带动力车辆。

载货车(Truck):除了挂车外,其设计主要用于运输货物或专用设备的带动力车辆。

大客车(Bus):除了挂车外,其设计用于运载10人以上的带动力车辆。

摩托车(Motorcycle):具有骑行者使用的一个座位或鞍座,设计以不超过三个车轮接触地面运行的带动力车辆。

机动自行车(Motor driven cycle):带有产生5或以下制动功率(bake horsepower)发动机的摩托车。

挂车(Trailer):设计用于运载人员或物资,并被另一辆机动车辆拖动的机动车辆或非机动车辆。

低速车辆(Low-Speed Vehicle):在水平铺装路面1英里(1.6 km)范围内,时速在20~25英里/h(32km/h~40km/h)间的最大设计总质量(GVWR)不超过3000磅(1361kg)的四轮机动车辆。

浅析全地形车ANSI SVIA-1-2007标准要求

浅析全地形车ANSI SVIA-1-2007标准要求

浅析全地形车ANSI SVIA-1-2007标准要求摘要:美国是全地形车(即ATV)的主要市场,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美国在《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中将ANSI/SVIA?1-2007规定为强制性标准,所有出口美国全地形车均须按此标准通过试验检测。

文章根据全地形车试验检测、检验过程中常见的不合格问题,结合标准要求,对常见质量问题进行阐述,以此进一步分析标准要求。

关键词:全地形车;ATV质量;检测全地形车,即ATV(All Terrain Vehicle),意指适合所有地形的交通工具。

现代ATV的前身为使用低压气胎的三轮机车,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较为风行,并因实用性的需求,已发展成四轮驱动式车。

据业内人士估计,全球ATV市场规模约100万辆,其中80%的需求来自美国,以及欧洲部分需求。

但由于劳动力成本关系,全地形车产业已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包括我国。

我国全地形车行业从2000年开始发展,以出口为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浙江、重庆、江苏、上海、山东和广东等地。

2008年,我国全地形车出口金额约在4亿美元左右。

如前所述,美国是全地形车的主要市场,但随着全地形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逐年增加,安全事故也多次发生。

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安全事故,2008年8月,美国颁布了《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

该法案中规定对全地形车产品开始实施美国国家强制性标准ANSI/SVIA-1-2007,并禁止三轮全地形车的进口和销售。

法案规定从2009年4月13日开始,所有全地形车进口商都要提交一份合格的“行动计划”和含铅认证(对青少年型全地形车)、符合美国国家标准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否则都视为违法行为,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北京时间2010年2月4日晚,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召开了关于全地形车安全概况的网上讨论会并实时直播。

此次讨论会主要就全地形车进入美国市场及批发、销售等各方面的有关要求作了进一步阐述,包括CPSA(美国消费品安全法)及现行强制性标准ANSI/SVIA-1-2007中规定的强制性要求介绍、强制性安全行动计划要求、有关认证与测试的要求等。

基于ISO362—1:2007对M1类车的试验研究

基于ISO362—1:2007对M1类车的试验研究

基于ISO362—1:2007对M1类车的试验研究ISO 362-1:2007是车间环境的评估标准,覆盖了10类车(M0-M9)。

其中M1类车指的是质量小于3.5吨,座位数不超过8个(不包括驾驶员座位)的乘用车或商用车。

本文将着重对M1类车的试验研究进行探讨。

M1类车的环境试验包括首次审核试验和年度审核试验。

首次审核试验用于评估新车型的环境性能,而年度审核试验用于评估车辆在运行中的环境性能。

首次审核试验分为室内试验和室外试验两部分。

室内试验通过监测车辆内部的有害气体浓度、噪声水平、颗粒物浓度等指标来评估车辆的内部环境质量。

室内试验还包括座椅、内饰材料等的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测定,以及空调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室外试验则是对车辆在道路上的排放浓度和噪声水平进行测试。

其中,排放浓度的测试包括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如CO、NOx等)以及颗粒物的质量和数量。

而噪声水平则是通过测试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噪声产生量来量化。

年度审核试验则是对车辆在使用中的排放浓度和噪声水平进行测试。

此外,年度审核试验还包括了加速度评估试验和加载试验。

加速度评估试验通过模拟车辆在路面行驶时发生的冲击力,以评估车辆的振动和噪声水平。

加载试验则是检查车辆在最大负载下的排放情况。

通过对M1类车的ISO 362-1:2007的试验研究,我们可以评估车辆在运行条件下的环境性能,为改善车辆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ISO 362-1:2007也是M1类车制造商的重要参考标准,有助于提高车辆环境性能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良的用车体验。

ISO 362-1:2007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M1类车的环境性能和品质,也能够促进全球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制定相关环保标准,以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而ISO 362-1:2007的实施正好符合这个趋势,也为车辆生产和使用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全地形车ANSI SVIA-1-2007标准要求
摘要:美国是全地形车(即ATV)的主要市场,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美国在《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中将ANSI/SVIA?1-2007规定为强制性标准,所有出口美国全地形车均须按此标准通过试验检测。

文章根据全地形车试验检测、检验过程中常见的不合格问题,结合标准要求,对常见质量问题进行阐述,以此进一步分析标准要求。

关键词:全地形车;ATV质量;检测
全地形车,即ATV(All Terrain Vehicle),意指适合所有地形的交通工具。

现代ATV的前身为使用低压气胎的三轮机车,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较为风行,并因实用性的需求,已发展成四轮驱动式车。

据业内人士估计,全球ATV市场规模约100万辆,其中80%的需求来自美国,以及欧洲部分需求。

但由于劳动力成本关系,全地形车产业已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包括我国。

我国全地形车行业从2000年开始发展,以出口为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浙江、重庆、江苏、上海、山东和广东等地。

2008年,我国全地形车出口金额约在4亿美元左右。

如前所述,美国是全地形车的主要市场,但随着全地形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逐年增加,安全事故也多次发生。

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安全事故,2008年8月,美国颁布了《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

该法案中规定对全地形车产品开始实施美国国家强制性标准ANSI/SVIA-1-2007,并禁止三轮全地形车的进口和销售。

法案规定从2009年4月13日开始,所有全地形车进口商都要提交一份合格的“行动计划”和含铅认证(对青少年型全地形车)、符合美国国家标准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否则都视为违法行为,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北京时间2010年2月4日晚,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召开了关于全地形车安全概况的网上讨论会并实时直播。

此次讨论会主要就全地形车进入美国市场及批发、销售等各方面的有关要求作了进一步阐述,包括CPSA(美国消费品安全法)及现行强制性标准ANSI/SVIA-1-2007中规定的强制性要求介绍、强制性安全行动计划要求、有关认证与测试的要求等。

通过该讨论会中提及的有关认证与测试的要求等信息,以及国内企业在车辆检测时经常碰到的一些技术问题,生产企业在车辆设计、生产、检验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制动装置
①必须有前、后轮制动,并且最高车速在29 km/h(18英里/小时)以上的ATV,减速度可以达到0.6 g或以上。

在制动器的安装上,可以是分别独立控制前后制动的控制器,也可以是前后制动联动控制器。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全地形车最高车速都在29 km/h以上,对于0.6 g的制动减速度也可以满足,但是部分车辆被设计成仅具备后制动,未设计安装前制动。

②必须有驻车制动装置,并且在全负载状态下,可以使全地行车在30%的坡度上驻动5 min,面向上坡和下坡各进行一次。

在前面
提及的CPSC召开的讨论会上,与会专家也提及此驻车制动问题,部分车辆缺少驻车制动装置,或是制动性能欠佳。

2有关车辆轮胎
①应采用非高速公路使用“AT”标志的轮胎,且应符合轮胎和轮辋协会或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规定的载重和压力说明;或有“NHS”标志的轮胎,且建议轮胎压力不超过69 kPa(10p.s.i);轮胎大小规格命名应符合轮胎和轮辋协会或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规定的标准。

②关于轮胎标记:一是充气压力,在轮胎的两个侧面应标记有操作压力或声明或类似信息;二是轮辋装配时的轮胎压力,也标记在轮胎两侧;三是短语“Not For Highway Use”或“Not For Highway Service”或缩写NHS,即不能在高速公路上使用的意思,常常被生产厂家所忽略。

③应当配备与建议轮胎充气压力相适应的轮胎压力计,并能随车携带。

3关于车速限制
关于ATV的最高车速,分为最该非限制车速和最高限制车速,即对车辆有一个限速装置的要求,可以实现把车辆最高速度限制在某个规定速度以内,对于不同类型ATV有不同要求。

作为制造商来讲,首先对于ATV的分类必须清楚:
Y类:少儿型,分为Y-6型、Y-10型和Y-12型,即分别对应6岁、10岁、12岁以上少儿使用;T类:过渡年龄使用型,14岁以下的人员禁止使用;G类:普通型,16岁以下禁止使用;S类:运动型,16岁以下禁止使用,且面向专业操纵者。

①在了解车辆类型的基础上,参照标准设计最高车速:Y-6型最高非限制车速≤24 km/h(15英里/小时),限制最高车速≤16 km/h(10英里/小时);Y-10 和Y-12型最高非限制车速≤48 km/h(30英里/小时,限制最高车速≤24 km/h(15英里/小时);T型最高非限制车速≤61 km/h(38英里/小时),限制最高车速≤32 km/h(20英里/小时)和48 km/h(30英里/小时);针对16岁以上使用者的ATV无最高速度及限速要求。

②对于限速装置的要求:对于所有的Y型ATV和T型ATV,都应装备控制油门行程或其他类似方法的限速装置,限速装置可以被调整或拆卸,但必须通过工具或指定装置实现,既不能被轻易拆除。

因此,部分ATV具备限速装置,但可以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被手工拆除,是不符合标准标准要求的。

4有关警告标识
在ANSI/SVIA-1-2007标准中,对于ATV的警告标识有很多规定,特别是其中以下几点制造商应引起关注:
①采用使用国要求的官方语言,出口美国即为英文,标签必须清晰、易于辨认。

②关于标签样式、尺寸,标准中均有明确要求。

部分标签还有粘贴位置要求,例如乘客警示标签,建议贴在靠近车身中心的鞍座后侧的车身平面上,或贴在鞍座的后端,容易让乘客看见。

③以下几个警告标识内容需采用永久固定方式:非公路用(除
EEC认证车辆);适用年龄警示;乘客警示标签。

④其他必要的警告、警示内容还包括很多,例如“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使用时穿戴防护用具”等,标准中均提供了详细的标签样式及内容,建议根据车辆类型直接采用。

5有关电气系统
主要是关于布线的合理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有关布线位置或走向,要充分考虑绝缘、绝热、干涉,防止过热导致导线绝缘层熔化,或是有接触燃油的可能。

常见的是过于接近邮箱位置,或是过于接近排气管等,或是与运动部件过于靠近,易引起部件干涉。

②必要的防水防潮保护措施,防止短路。

③接插件、捆/束带、固定线夹等是否牢固,能有效固定线束。

④在电气系统中应当布置保险装置。

6其他
①油管的布置和固定,应考虑与高温部件过于接近、运动部件可能的干涉;②要特别注意排气管所产生的高温;③运动零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且防护罩非易碎材料;④重要部件或运动机构的紧固要充分考虑防松,使用防松紧固件;⑤具有倒档装置,应对应安装倒档指示灯;⑥焊接部件的牢固度;⑦必须配备随车使用手册,包括警告、警示标识内容、主要技术规格、拆装和维修保养等说明、电路图等内容。

对于全地形车产品,分析、掌握ANSI/SVIA-1-2007标准要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车辆零部件的选择。

由于生产全地形车整车的企业基本是以装配为主,大部分零部件都需外购,因此对于零部件的选择至关重要。

同时还要关注外购部件的进货检验,在装配前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于提升全地形车产品质量也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ANSI/SVIA-1-2007,全地形车标准[S].
[2] 陈国民.检企携手力量大——金华检验检疫局全力推动全地形车出口美国侧记[N].中国国民时报,2009-1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