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物料干燥
化工原理(下)干燥
t↑→PS↑→φ↓,但H不变 (在没达到饱和之前无水凝出) 所以空气预热可提高载湿能力.
计算: 空气向纱布表面的传热速率为:
湿纱布中水向空气的传质速率为 :
因湿球温度处的热量达平衡状态: 空气向湿纱布表面的传热速率 等于水分汽化所需的热量,即:
而当
P=101.33 kPa t≥100℃时 Ps≥P φ= Pw/P ,Pw= φP ∴ H = 0.622 Pw/(P-Pw) = 0.622 φ/(1-φ)
此时φ只取决于 与温度无关,
H,
此时φ值均等于t=100℃时
的φ值,所以t>100℃后
的φ线⊥向上,与H线平行。
∵ 30℃时,PS = 4.25 kpa ∴ HS = 0.622 pS /(P - pS) = 0.622×4.25 /(101.33-4.25) = 0.0272 kg/kg φ = pw /pS = 2.33 / 4.25 = 0.548
(2)50℃时,PS = 12.33 kpa H不变 φ= pw /pS = 2.33 / 12.33 = 0.189 Q = IH50℃ - IH30℃ =[( 1.01+1.88H ) t50+ r0H ] - [(1.01+1.88H) t30+ r0H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湿空气在温度308K和总压 1.52Mpa 下,已知其湿度H为 0.0023Kg水/Kg绝干空气, 则其比容υH应为多少? 解: υH = (0.772+1.244H) ×(T/273)(1.013×105/P)
《药物制剂技术》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一、练习题1 、名词解释:药剂学、制剂、药典、处方、GMP 、GLP2 、什么叫剂型?为什么要将药物制成剂型应用?3 、按分散系统和形态分别将剂型分成哪几类?举例说明。
4 、药剂的基本质量要求是什么?二、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中国药典》正确的叙述是()A 、由一部、二部和三部组成B 、一部收载西药,二部收载中药C 、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有索引、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D 、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由凡例、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2 、《中国药典》最新版本为()A 、1995 年版B 、2000 年版C 、2002 年版D 、2003 年版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A 、GMPB 、GSPC 、GLPD 、GAP4 、下列关于剂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药物剂型必须适应给药途径B 、同一种原料药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制成不同的剂型C 、同一种原料药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制成同一种剂型的不同制剂D 、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其临床应用是相同的5 、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A 、黄帝内经B 、本草纲目C 、新修本草D 、佛洛伦斯药典(二)配伍选择题A 、剂型B 、制剂C 、药剂学D 、药典E 、处方1 、最佳的药物给药形式()2 、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3 、药剂调配的书面文件()4 、阿斯匹林片为()5 、药品质量规格和标准的法典()(三)多项选择题1、药典收载()药物及其制剂A 、疗效确切B 、祖传秘方C 、质量稳定D 、副作用小2 、药剂学研究内容有()A 、制剂的制备理论B 、制剂的处方设计C 、制剂的生产技术D 、制剂的保管销售3 、有关处方正确的叙述有()A 、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均称为处方B 、有法律、经济、技术上的意义C 、法定处方是指收载于药典中的处方D 、协定处方指由医师和医院药剂科协商制定的处方4 、我国已出版的药典有()A 、1963 年版B 、1973 年版C 、1977 年版D 、1985 年5 、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将药物剂型分为()A 、液体分散系统B 、固体分散系统C 、气体分散系统D 、半固体分散系统6 、药物制剂的目的是()A 、满足临床需要B 、适应药物性质需要C 、使美观D 、便于应用、运输、贮存7 、在我国具法律效力的是()A 、中国药典B 、局颁标准C 、国际药典D 、美国药典8 、剂型在药效的发挥上作用有()A 、改变作用速度B 、改变作用性质C 、降低毒付作用D 、改变作用强度E 、使具靶向作用9 、药典是()A 、药典由药典委员会编写B 、药典是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C 、药典中收载国内允许生产的药品的质量检查标准D 、药典是国家颁布的药品集第二章制药卫生一.单项选择1.检验灭菌方法的可靠性是以杀死()为准A.热原 B. 微生物 C. 细菌 D. 芽孢2. 可用于固体原料药物的气体灭菌剂是()A.环氧乙烷 B. 甲醛蒸汽 C. 丙二醇蒸汽 D. 过醋酸气体3. 下列不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A.紫外线 B. 辐射 C. 环氧乙烷 D. 高速热风4. 洁净室的气流方向必须为层流的是()A.100级 B. 10000级 C. 10万级 D. 30万级5. 热压灭菌所用的蒸汽是()A.过饱和蒸汽 B. 饱和蒸汽 C. 不饱和蒸汽 D. 流通蒸汽6. 无菌操作法的有关事项错误的是()A.是一种保持原有灭菌度的操作方法 B. 须在无菌环境下进行C.适用于遇热易变质制品的制备 D. 本法制作的产品不需灭菌7.湿热灭菌法除了流通蒸汽灭菌法及煮沸灭菌法外,还有A.射线灭菌法B.滤过灭菌法C.热压灭菌法D.干热空气灭菌法8.在制剂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法是A.热压灭菌法B.干热空气灭菌法C.火焰灭菌法D.射线灭菌法二、多项选择1. 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洁净室的洁净度分为哪几个等级()A. 100级B. 1000级C. 1万级D. 10万级E. 30万级2. 下列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A. 紫外线灭菌B. 过滤除菌法C. 气体灭菌法D. 热压灭菌法3. 皮肤、无菌器具和设备的消毒适合采用( )A. 紫外线灭菌 B .乳酸、丙二醇等熏蒸 C .苯扎溴铵、乙醇溶液喷雾或擦拭D. 热压灭菌或干热灭菌 E. 以上都可以第三章制药用水一.单项选择题1. 注射用水应于制备后()小时内使用A.4 B. 8 C. 12 D. 242. 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应选用()A.纯化水 B. 饮用水 C. 注射用水 D. 灭菌注射用水3. 制备注射用水的水源()A.纯化水 B. 饮用水 C. 注射用水 D. 灭菌注射用水4. 配置氯化钠应选用的溶剂()A.纯化水 B. 饮用水 C. 注射用水 D. 灭菌注射用水5. 《中国药典》规定的配制注射剂用水应是()A. 纯净水B. 去离子水C. 饮用水D. 纯化水经蒸馏而制得的水6.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是()A. 离子交换法B. 反渗透法C. 蒸馏法D. 电渗析二、多项选择1. 制药用水包括()A. 天然水B. 纯化水C. 注射用水D. 饮用水E. 灭菌注射用水2. 注射用水可采用下列贮存条件贮存()A. 85℃保温B. 75℃循环保温C. 3℃循环保温 C. 70℃保温 E. 60℃保温第四章物料干燥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干燥设备中利用热气流达到干燥目的的是( )A.鼓式薄膜干燥器 B.微波干燥器 C.远红外干燥器 D.喷雾干燥器2.下列属于用升华原理干燥的有( )A.真空干燥B.冷冻干燥C.喷雾干燥D.沸腾干燥3.喷雾干燥与沸腾干燥的最大区别是 ( )A.喷雾干燥是流化技术B.适用于液态物料的干燥C.干燥产物可为颗粒状D.适用于连续化批量生产4.干燥过程不能除去( )A. 全部结合水B. 部分结合水C. 全部非结合水D. 自由水分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干燥的陈述,正确的是( )A.干燥过程可分为等速干燥和降速干燥阶段。
物料干燥项目计划书
物料干燥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许多行业都对物料的干燥需求越来越大。
干燥是将含有水分的物料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失去水分的过程,目的是在特定贮存条件下有效的存放与使用。
在很多行业中,干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不仅可以提高物料的质量,延长保存期,还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并且在许多工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完善的物料干燥设备,以满足不同行业的物料干燥需求。
该设备将采用先进的干燥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能够适用于颗粒、粉末、片材、颜料等各种形态的物料。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涂料、化工、食品等相关行业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物料干燥解决方案。
三、项目目标1. 建设一套高效、安全、环保的物料干燥设备,满足不同行业的物料干燥需求;2. 提高物料干燥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3. 促进相关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四、项目内容1. 确定物料干燥设备的规格、型号及工艺参数;2. 设计、制造、安装物料干燥设备,并进行调试;3. 进行设备性能测试及验收,并提供售后服务支持。
五、项目计划1. 项目启动阶段(1个月):确定项目目标、组建项目团队、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预算;2. 设备设计阶段(2个月):确定设备的规格、型号、工艺参数,并进行设计;3. 设备制造阶段(3个月):确定设备制造厂家,进行设备制造;4. 设备安装调试阶段(1个月):将制造好的设备安装到指定位置,并进行调试;5. 设备性能测试及验收阶段(1个月):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并进行验收;6. 售后服务支持阶段(长期):提供设备的售后维护及技术支持。
六、项目投资1. 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2. 投资构成:设备采购费用、人力成本及其他支出;3. 资金来源: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
七、项目效益1. 提高物料干燥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2. 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3.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化学工业生产工艺流程解析
化学工业生产工艺流程解析第1章绪论 (4)1.1 工艺流程概述 (4)1.2 化学工业发展简史 (4)1.3 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5)第2章原料准备与处理 (5)2.1 原料的选择与要求 (5)2.1.1 原料选择原则 (5)2.1.2 原料质量要求 (6)2.2 原料的储存与运输 (6)2.2.1 储存要求 (6)2.2.2 运输要求 (6)2.3 原料的预处理方法 (6)2.3.1 粉碎 (6)2.3.2 筛分 (6)2.3.3 混合 (7)2.3.4 干燥 (7)2.3.5 磁选 (7)2.3.6 浮选 (7)2.3.7 化学处理 (7)第3章反应过程 (7)3.1 化学反应类型 (7)3.1.1 无机化学反应 (7)3.1.1.1 氧化还原反应 (7)3.1.1.2 酸碱中和反应 (7)3.1.1.3 沉淀反应 (7)3.1.1.4 配位反应 (7)3.1.2 有机化学反应 (7)3.1.2.1 加成反应 (7)3.1.2.2 取代反应 (7)3.1.2.3 重排反应 (7)3.1.2.4 环加成反应 (7)3.1.3 生化反应 (7)3.1.3.1 酶催化反应 (7)3.1.3.2 微生物发酵反应 (7)3.2 反应器类型及选择 (7)3.2.1 搅拌反应器 (7)3.2.1.1 釜式搅拌反应器 (7)3.2.1.2 搅拌槽式反应器 (8)3.2.1.3 搅拌流化床反应器 (8)3.2.2 管式反应器 (8)3.2.2.1 连续管式反应器 (8)3.2.3 固定床反应器 (8)3.2.3.1 沸石固定床反应器 (8)3.2.3.2 膜固定床反应器 (8)3.2.4 流化床反应器 (8)3.2.4.1 气固流化床反应器 (8)3.2.4.2 液固流化床反应器 (8)3.2.5 选择反应器的一般原则 (8)3.2.5.1 反应类型与反应器类型的匹配 (8)3.2.5.2 反应条件与反应器功能的适应 (8)3.2.5.3 设备投资与运行成本的考虑 (8)3.3 反应条件优化 (8)3.3.1 温度优化 (8)3.3.1.1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8)3.3.1.2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8)3.3.1.3 温度控制策略 (8)3.3.2 压力优化 (8)3.3.2.1 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8)3.3.2.2 压力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8)3.3.2.3 压力控制策略 (8)3.3.3 浓度优化 (8)3.3.3.1 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8)3.3.3.2 初始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8)3.3.3.3 浓度控制策略 (8)3.3.4 催化剂优化 (8)3.3.4.1 催化剂活性与选择 (9)3.3.4.2 催化剂寿命与再生 (9)3.3.4.3 催化剂剂量优化 (9)3.3.5 搅拌速度优化 (9)3.3.5.1 搅拌速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9)3.3.5.2 搅拌速度对反应均匀性的影响 (9)3.3.5.3 搅拌速度控制策略 (9)第4章分离与纯化 (9)4.1 液液萃取 (9)4.1.1 液液萃取原理 (9)4.1.2 萃取设备及其操作 (9)4.1.3 影响液液萃取的因素 (9)4.1.4 液液萃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9)4.2 蒸馏与精馏 (9)4.2.1 蒸馏与精馏原理 (9)4.2.2 蒸馏设备及其操作 (9)4.2.3 精馏过程的优化与控制 (9)4.2.4 蒸馏与精馏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9)4.3 吸附与离子交换 (9)4.3.2 离子交换原理及离子交换树脂 (9)4.3.3 吸附与离子交换设备及其操作 (10)4.3.4 吸附与离子交换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10)4.4 结晶与过滤 (10)4.4.1 结晶原理及结晶方法 (10)4.4.2 过滤原理及过滤设备 (10)4.4.3 影响结晶与过滤效果的因素 (10)4.4.4 结晶与过滤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10)第5章萃取与溶剂回收 (10)5.1 萃取工艺流程 (10)5.1.1 萃取剂的选择 (10)5.1.2 萃取流程的确定 (10)5.1.3 萃取操作条件优化 (10)5.2 溶剂的选择与回收 (10)5.2.1 溶剂的选择 (10)5.2.2 溶剂回收方法 (11)5.2.3 溶剂回收设备 (11)5.3 萃取设备与操作 (11)5.3.1 萃取设备 (11)5.3.2 萃取操作要点 (11)5.3.3 萃取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11)第6章干燥与造粒 (11)6.1 干燥原理与设备 (11)6.1.1 干燥原理 (11)6.1.2 干燥设备 (12)6.2 造粒技术与设备 (12)6.2.1 造粒技术 (12)6.2.2 造粒设备 (12)6.3 干燥与造粒工艺优化 (12)6.3.1 优化干燥工艺 (12)6.3.2 优化造粒工艺 (12)第7章结晶与成型 (13)7.1 结晶原理与设备 (13)7.1.1 结晶基本原理 (13)7.1.2 结晶方法与设备 (13)7.2 成型技术及其应用 (13)7.2.1 成型技术概述 (13)7.2.2 常见成型技术 (13)7.3 结晶与成型工艺流程 (13)7.3.1 结晶工艺流程 (13)7.3.2 成型工艺流程 (13)7.3.3 结晶与成型工艺的集成 (13)第8章贮存与包装 (13)8.1.1 储存设施分类 (14)8.1.2 储存设施要求 (14)8.2 包装材料与方式 (14)8.2.1 包装材料 (14)8.2.2 包装方式 (14)8.3 贮存与包装安全 (15)8.3.1 贮存安全 (15)8.3.2 包装安全 (15)第9章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 (15)9.1 过程控制系统 (15)9.1.1 过程控制概述 (15)9.1.2 控制系统的分类与构成 (15)9.1.3 控制系统硬件与软件 (15)9.2 控制策略与优化方法 (15)9.2.1 控制策略概述 (16)9.2.2 优化方法简介 (16)9.2.3 控制策略与优化方法的结合 (16)9.3 生产过程数据分析 (16)9.3.1 生产过程数据采集 (16)9.3.2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16)9.3.3 数据驱动的优化与控制 (16)9.3.4 生产过程监控与故障诊断 (16)第10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16)10.1 环境影响评价 (16)10.2 废水处理与回收 (16)10.3 废气处理与排放 (17)10.4 安全生产措施与防范 (17)第1章绪论1.1 工艺流程概述化学工业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转化为目标产品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整理)化工原理—干燥.
第九章干燥本章学习要求1.熟练掌握的内容湿空气的性质及其计算;湿空气的湿度图及其应用;连续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计算。
2.理解的内容湿物料中水分的存在形态及其;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干燥器的热效率;各种干燥方法的特点;对干燥器的基本要求。
3.了解的内容常用干燥器的主要结构特点与性能;干燥器的选用。
* * * * * * * * * * * *§9.1 概述干燥是利用热能除去固体物料中湿分(水分或其它液体)的单元操作。
在化工、食品、制药、纺织、采矿、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常常需要将湿固体物料中的湿分除去,以便于运输、贮藏或达到生产规定的含湿率要求。
例如,聚氯乙烯的含水量须低于0.2%,否则在以后的成形加工中会产生气泡,影响塑料制品的品质;药品的含水量太高会影响保质期等。
因为干燥是利用热能去湿的操作,能量消耗较多,所以工业生产中湿物料一般都采用先沉降、过滤或离心分离等机械方法去湿,然后再用干燥法去湿而制得合格的产品。
一、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除湿的方法很多,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有:1.机械分离法。
即通过压榨、过滤和离心分离等方法去湿。
耗能较少、较为经济,但除湿不完全。
2.吸附脱水法。
即用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硅胶)等吸去湿物料中所含的水分,该方法只能除去少量水分,适用于实验室使用。
3.干燥法。
即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分气化而去湿的方法。
该方法能除去湿物料中的大部分湿分,除湿彻底。
干燥法耗能较大,工业上往往将机械分离法与干燥法联合起来除湿,即先用机械方法尽可能除去湿物料中的大部分湿分,然后再利用干燥方法继续除湿而制得湿分符合规定的产品。
干燥法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如原料的干燥、中间产品的去湿及产品的去湿等。
二、干燥操作方法的分类1、按操作压强分为常压干燥和真空干燥。
真空干燥主要用于处理热敏性、易氧化或要求产品中湿分含量很低的场合。
2、按操作方式分为连续操作和间歇操作。
现代干燥技术
第1章 湿气体和湿物料的性质
1.3 蒸汽-空气湿度图 常见的湿度图有两种:一种是温度-湿度 t-y图;另
一种是焓-湿度(I-y)图。 在t-y图上,横坐标为温度t,纵坐标为绝对湿度y。
此外,还有辅助纵坐标,如汽化潜热r、湿比容 等v, H
如图1-5所示。图1-5上诸线是根据前面所述各参数之 间的关系和补充某些参数之间的热力学关系而绘制的, 其作图关系式如表1-3所列。使用该图时,由任意两个 参数便可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并进而可查出其他参 数。
第4章 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 和模拟基础
(2)离散模型(Discrete model) 如果时间 的流逝为跳跃式,即模型的时间变量从一个时 间整数跳跃到下一个时间整数,这样的模型叫 离散模型。它描述的是一个间断的,不连续的 过程。如谷物的收获、运输和储存过程采用离 散模型。
第二种分类是按模型描述中是否有随机 变量,模型可分成以下两种。
干燥动力学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测定物料平均湿含量 和平均温度(通常是测定物料的表面温度)随时间而变 化的数据。根据实验结果获得一组数据,由此绘制下 列曲线:物料湿含量-干燥时间(干燥曲线),干燥速 率-物料湿含量(干燥速率曲线)。
第2章 干燥中的试验技术和测量方法
第2章 干燥中的试验技术和测量方法
第3章 基本干燥过程的计算
第3章 基本干燥过程的计算
——以传热、传质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确定传递 面积,并进而确定干燥器操作室的尺寸。 干燥过程的能量消耗对干燥器的设计和操 作影响很大。有多种技术经济指标可作依据。 常用的指标为:
第3章 基本干燥过程的计算
2 总体热质衡算 2.1 质量(物料)衡算
上式中等号的左项和右项均等于干燥器中 蒸发的水分质量(WA)。
第四章 干燥过程与设备
①干空气+水汽的混合物
水汽分压Pw 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汽,即:P=Pa+Pw
pwV nw RT ( p pw )V na RT Pw Pw nw Pa P Pw na
饱和湿空气:即水蒸气分压达到该空气温度 下的饱和蒸气压。(表5-1)
②湿度性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湿含量)
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能否用干燥方法除去 平衡水分:不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物料 表面水份产生的蒸汽压力与空气中水蒸汽 分压相同时,物料中的含水量为在该空气 条件(温度,湿度)下物料的平衡含水量。 自由水分:可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 平衡水分一定是结合水分。
湿含量( Humidity)
湿含量:单位质量干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单位:kg水汽· -1干空气 kg
nw M w 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X ng M g 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量
对于水蒸气~空气系统:
0.622nw 18 nw X 29 ng ng
nw pw pw ng p g P pw
L, t0 , X0
新鲜空气
预热器 L, t1 , X1
干 燥 器
废气
L, t2 , X2
产品 Gw2, (v2)
干燥流程图
湿物料 Gw1, (v1)
进干燥器的湿物料与出干燥器的湿物料之 差为被蒸发的水分质量。
mw Gw1 Gw2
因干燥前后的绝干物料量是相等的,即:
100 v1 100 v2 Gd Gw1 Gw2 100 100
100 v2 代入: 可得: Gw1 Gw 2 100 v1 v1 v2 mw Gw 2 100 v1
干燥介质消耗量计算
干燥设备设计手册说明书
图书基本信息书名:<<干燥设备设计手册>>13位ISBN编号:978711125875910位ISBN编号:7111258754出版时间:2009-7出版时间: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刘广文 编页数:915字数:1992000版权说明: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
更多资源请访问:前言物料的干燥有多种方式,本书中所述的“干燥”是指通过热介质传递过程的蒸发现象去除湿物料中湿分的“热力干燥”过程。
干燥设备在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单元设备,干燥多为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
干燥操作是高耗能过程,因而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干燥设备投资较高,用户对干燥设备的选择十分慎重。
干燥设备的设计过程十分复杂,主要原因是干燥设备的形式复杂。
常用的干燥设备近五十种,派生出的结构更是难以计数。
干燥设备对物料有很强的针对性,所处理的物料更是千差万别,少有相同,更增加了干燥设备设计的复杂性。
因此,干燥设备具有因人而异、因物而异、因地而异的特点。
所谓因人而异是指用户对产量、产品质量、能源种类、环保指标都有特定的标准;因物而异是指针对具体物料及产品要求进行设备及系统设计;因地而异是指设备安装场地的自然环境不同,设计条件也不同,有些设计参数必须依据设备安装地的条件而定。
干燥设备之所以复杂,主要是因为它的非标准性,最佳的干燥设备常常是量身定做的专用设备。
多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干燥技术与干燥设备的进步,新结构、新机型不断出现,全面系统介绍新型干燥设备的参考材料为业内人士所盼。
基于上述原因,作者在查阅近百部国内外干燥专著、逾千篇干燥文献的基础上,经过三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干燥设备设计手册》一书,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热力干燥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
同时,书中还收集了大量物料的工业化数据,方便读者在工程设计时使用。
本书对干燥设备按篇、章进行分类。
《水泥工艺学》第4章生料制备技术1
立窑(无矿化) 0.85~0.90 1.9~2.2 1.2~1.4 4200~5430
立窑(掺矿化) 0.92~0.97 1.6~2.2 0.9~1.4 3350~5000
4.1. 3如何确定配料方案
6、生料的易烧性 生料易烧性(形成熟料的难易程度)好,可 采用高KH、高n、高p,否则配低一些。 影响易烧性的因素很多,如生料的潜在矿 物组成、原料的性质和颗粒组成、生料中的次 要氧化物和微量元素、生料的均匀性和粉磨细 度、矿化剂、液相、燃煤的性质等。
p----煤耗,kg煤/kg熟料。
2.煤灰沉落率S: 见书P58 表4.1。
4. 2 配料计算方法 4.2.1尝试误差法
基准:100Kg干燥原料 计算步骤:
1、列出原料、煤灰的化学成分,煤的工业分析资料。 2、计算煤灰的掺入量; 3.假设干原料配比 4. 计算干生料化学成分
5. 计算灼烧生料化学成分 6.计算熟料化学成分(熟料 = 灼烧生料 + 煤灰)
煤灰
53.52 35.34 4.46 4.79 1.19 99.30
三原料配料—尝试误差法
说明:“原料与煤灰的化学成分”表中化学分析数据总和 往往不等于00%,这是由于某些物质没有分析测定,因而通常小 于100%;但不必换算为100%。此时,可以加上其它一项补足为 100%。
名称 烧失量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总和 石灰石 42.66 2.42 0.31 0.19 53.13 0.57 99.28
4.1. 3如何确定配料方案
1、水泥品种(以下列举几种水泥) 硅酸盐水泥:成分可在一定范围波动
(CaO:62~67%、SiO2:20~24%、Al2O3:4~ 7%、Fe2O3:2.5%~6.0%),只要生产出的水泥能 满足GB规定且能保证顺利生产即可。即应该具有正 常的凝结时间、良好的安定性与符合相应等级的强 度等基本性能,因而可以采用各种配料方案,如低 铁、高铁、低硅、高饱和系数等多种方案,但要注 意三个率值配合适当,不能过分强调某一率值,当 组成偏离过大,会给生产带来较大的困难。合适的 配料方案要根据工厂实际情况,在多次实践总结的 基础上进行优化。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资料-重要公式总结
目录第1章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第一节流体静力学·····················································第二节流体动力学····················································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第四节流体流动阻力··················································第五节管路计算······················································第六节流速与流量的测量··············································第七节流体输送设备··················································第2章传热······························································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热传导···························································第三节对流传热·························································第四节传热计算·························································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第六节辐射传热························································第七节换热器··························································第4章非均相物系分离·····················································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颗粒沉降·······················································第三节过滤····························································第四节过程强化与展望·················································第5章干燥······························································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第三节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第四节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第五节干燥器···························································第六节过程强化与展望···················································第1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第一节 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主要研究流体处于静止时各种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制剂技术与设备-第四章第三节 干燥
(二)干燥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恒定干燥情况下的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从干燥速度曲线可以看出: 预热阶段 :AB段为物料预热段,随着物料温度的升高,
干燥速度升高。时间短,在干燥计算中可以忽略不计。
恒速干燥阶段 : BC段是恒速干燥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 :干燥曲线上的转折点(C点)称为临界
2.分类
(按流化 床结构分)
沸腾干燥设备
沸腾干燥设备
沸腾干燥设备
卧室多室沸腾干燥的操作:
1)开启进风阀门,空气经滤过与预热分别通入各 室; 2)物料在第一室连续加料,物料由第一室逐渐向 第八室移动,干燥产品由第八室卸料口卸出; 3)取样进行判断; 4)关闭热源,停机。
冷冻干燥
1.原理:一种特殊的真空干燥方法。将被干燥的
喷雾干燥设备
结构:干燥塔、喷嘴、 空气加热器、鼓风机、 旋风分离器、干粉收 集器
喷雾干燥设备
喷嘴的三种类型: 压力式喷嘴:可用于浓溶液的干燥。 离心式喷嘴:适用性强,可用于混悬液、 粘稠料液的干燥。 气流式喷嘴:适用于粘度较大与含少量固体 微粒的料液。
喷雾干燥的工艺操作
热空气与料液接触的工艺过程有三种: 并流型:液滴与热风同向流动,适用于 热 敏性的物料;
三个阶段: 1)预冻:预冻是产品在冻结干燥之前,作为单独 的操作,用一般的冻结方法预先将产品冻成一定的 形状。 2)升华干燥:一次升华法;反复预冻升华法。 3)再干燥:除去残余水分。
其他干燥方法
红外线干燥 红外线照射而加热,波长范0.80∽1000μm; 0.72∽5.6μm近红外;5.6∽1000μm远红外。 优点:受热均匀、干燥快、质量好; 缺点:电能消耗大。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学习指导第4章 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
第四章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学习提示:本章内容包括浸提、分离与精制、浓缩、干燥。
重点内容为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的方法与应用。
一、浸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考点U中药的浸提过程浸润与渗透;解吸与溶解;扩散(浓度差是渗透或扩散的推动力)。
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浓度差、温度成正比;与扩散物质(溶质)分子半径、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浸提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最大的浓度梯度。
加强搅拌、更换新溶剂和动态提取,均有利于成分提出。
【考点2】影响浸提的因素药材粒度;药材成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浓度梯度;溶剂用量;溶剂pH;浸提压力;新技术应用。
二、常用的浸提溶剂与辅助剂【考点1】常用的浸提溶剂的性质、特点与应用1.水经济易得,溶解谱广;浸出选择性差,容易浸出大量无效成分,给滤过、纯化带来困难,易于霉变,也能引起某些有效成分的水解。
2.乙醇溶解性能界于极性与非极性之间;90%乙醇适于浸提挥发油、树脂、叶绿素等;70%~90%乙醇适于浸提香豆素、内酯、一些昔元等;50%~70乙醇适于浸提生物碱、昔类等;50%以下的乙醇也可浸提一些极性较大的黄酮类、生物碱及其盐类等;乙醇含量达40%时,能延缓酯类、昔类等成分的水解,增加制剂的稳定性;乙醇含量达20%以上时具有防腐作用。
3.其他溶剂丙酮常用于新鲜动物药材的脱脂或脱水;氯仿、乙酸、苯等用于挥发油、亲脂性物质提取,或用于脱脂、纯化。
【考点2】浸提辅助剂1.酸目的是使碱成盐,促进生物碱的浸出;也可以使某些以钙盐形式存在于植物中的有机酸游离,便于有机溶剂浸提。
2.碱目的是增加偏酸性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三、常用的浸提方法【考点1]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
浸提范围广,还可杀酶、杀死微生物。
但浸出杂质较多,给后续工艺带来不便,且煎出液易霉败。
★【考点2】浸渍法适用于粘性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价格低廉的芳香性药材的浸提。
不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
第四章 固液分离设备
③甩干。
⑤甩干
④洗涤。
⑥停机,挖出滤饼。
2.2 自动下出料离心机 a. 结构:多一刮刀和固体出料口,见图4-36 b.优点:①能力强,滤饼干。 ②自动连续生产,劳动强度低。 c.缺点及适用范围: 价格贵,不适合滤饼太粘的料液。
d.操作过程:图4-37
2.3 自动卸料卧式离心机 a. 结构:见图4-38,4-39 b.优点:①占地面积小,可自动连续生产。 ②滤饼厚度均匀(不受重力影响)。 c.缺点及适用范围: 结构复杂,对转轴要求高;进料要均匀。 d.适用场合及操作过程:和立式相同。见图4-40
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的粉状粒状及纤维状物料的浓缩混合干燥及需低湿干燥的物料如生化制品等更适用于易氧化易挥发热敏性强烈刺激有毒性物料和不允许破坏结晶体的物料的干燥
第一节 过滤设备
概述
• 生物工业中,一般都需要从发酵液中除去菌体以得到 产品,或从培养基中除去未溶解的残余固体颗粒以便后 续加工,如啤酒生产中麦汁的过滤,啤酒酵母的过滤分 离。另外,在提取过程中,也经常遇到晶体与母液的分 离问题。它们都属于化工单元操作中的液一固分离过程。 • 微生物发酵的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性质差异很大, 且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使得分离较一般化工产品的分 离更加困难。通常分离前先对悬浮液进行预处理,改变 液体的物理性质,再选择适宜的分离手段和操作条件, 达到分离的目的。 • 液一固分离过程常采用沉降和过滤两种操作来完成。 沉降有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之分,过滤则有常压、加压、 真空及离心过滤不同形式。
(2)喷嘴排渣碟式分离机
连续操作。整体结构与人工排渣碟 式分离机相似,但转鼓内腔呈双锥形, 可对沉渣起压缩作用,提高沉渣浓度。 转鼓内直径最大 900毫米。转鼓周缘 有喷出浆状沉渣的喷嘴2~24个,喷嘴 孔径为0.5~3.2毫米。喷嘴的数目和 孔径根据悬浮液性质、浓缩程度和处 理量确定。通过喷嘴的沉渣流速很大, 喷嘴用耐磨材料如、和碳化硼 等制成。为提高排渣浓度,这种分离机还有将排出的沉渣部分送回转鼓内 再循环的结构。沉渣的固相浓度可比进料的固相浓度提高 5~20倍。这种分 离机的处理量最大达300米3/小时,适于处理固相颗粒直径为0.1~100微米、 固相浓度通常小于 10%(最大可至25%)的悬浮液。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第四章)
第4章 传热4-1、燃烧炉的平壁由下列三种材料构成: 耐火砖的热导率为,K mW 05.111--⋅⋅=λ厚度 mm 230=b ;绝热砖的热导率为11K m W 151.0--⋅⋅=λ;普通砖的热导率为11K m W 93.0--⋅⋅=λ。
若耐火砖内侧温度为C 10000 , 耐火砖与绝热砖接触面最高温度为C 9400 ,绝热砖与普通砖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C 1300 (假设每两种砖之间接触良好界面上的温度相等) 。
试求:(1)绝热砖的厚度。
绝热砖的尺寸为:mm 230mm 113mm 65⨯⨯; (2) 普通砖外测的温度。
普通砖的尺寸为:mm 240mm 1200mm 5⨯⨯。
(答: ⑴m 460.02=b ;⑵C 6.344︒=t )解:⑴第一层:1121λb t t A Q -= 第二层:2232λb t t AQ -= ⇒()()32222111t t b t t b -=-λλ⇒()()130940151.0940100023.005.12-=-b ⇒m 446.02=b因为绝热砖尺寸厚度为mm 230,故绝热砖层厚度2b 取m 460.0,校核:()()3940460.0151.0940100023.005.1t -=- ⇒C 3.1053︒=t ;⑵()()43332111t t b t t b -=-λλ⇒C 6.344︒=t 。
4-2、某工厂用mm 5mm 170⨯φ的无缝钢管输送水蒸气。
为了减少沿途的热损失,在管外包两层绝热材料:第一层为厚mm 30的矿渣棉,其热导率为11K m 0.065W --⋅⋅ ;第二层为厚mm 30的石棉灰,其热导率为11K m 0.21W --⋅⋅。
管内壁温度为C 3000,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为C 400。
管道长m 50。
试求该管道的散热量。
无缝钢管热导率为11K m 45W --⋅⋅ (答:kW 2.14=Q )解:已知:11棉K m 0.065W --⋅⋅=λ,11灰K m 0.21W --⋅⋅=λ查表得:11K m W 54--⋅⋅=钢λ()34323212141ln 1ln 1ln 12d d d d d d t t lQ λλλπ++-= 其中:0606.016.017.0ln ln 12==d d ,302.017.023.0ln ln 23==d d , 231.023.029.0ln ln34==d d()1m W 28421.0231.0065.0302.0450606.0403002-⋅=++-=πlQ , kW 2.14W 1042.1502844=⨯=⨯=Q 。
第四章 蒸馏 蒸发 干燥
蒸发操作的目的 获得浓缩的溶液,直接作为成品或 半成品。
脱除溶剂,此过程常伴随有结晶过 程
去除杂质。
自然蒸发:溶剂在低于沸点下气化。 仅在液体表面进行,速度慢,效率低
蒸发的方式:
沸腾蒸发:是在沸点下的蒸发,溶液任何部分 都发生气化,速度快,效率高
• 操作过程:先开启真空装置,待分离的混合液自 进料口吸入器内,继续减压至规定范围。徐徐打 开蒸气进口,使器内料液适度沸腾。混合液蒸气 经除沫器与液沫分开,进入冷凝器被冷凝而收集 于接受器中。蒸馏完毕,先关闭真空装置,开启 放气阀。
减压蒸馏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一定的蒸馏空间,器内液面应与观察窗相近
(二)传热系数(K)的影响
增加K 是提高蒸发设备效率的主要途径。
k
1
1 a0
1 a1
RW
R5
a0:管间蒸汽冷凝传热膜系数 ai:管内溶液沸腾传热膜系数 Rw:管壁热阻 Rs:管内垢层热阻
蒸发浓缩不易结晶或结垢的料液时,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是ai 对于自然循环型蒸发设备,在垂直蒸发管内沿管长方向各部分的传
操作方法:将液体加入蒸馏瓶,加入沸石或几颗洗净 的碎瓷片,以防液体爆沸。蒸馏瓶塞上带有温度计和 蒸气导管的橡胶塞,并将蒸气导管与冷凝器紧密连接。 冷凝管末端用牛角管与接受器连接,然后接通冷却水。 水浴加热至沸,则蒸气进入冷凝器经冷却后馏液从牛 角管流入接受器,停止蒸馏时,先除去热源,待沸腾 停止后,再关闭冷却水,取下接受器,最后拆除蒸馏 瓶。
3特殊蒸馏原理?对于沸点非常接近的成分组成的溶液或具有恒沸点的混合液当一般蒸馏方法难将其分离时在待分离液体中加入第三种组分从而改变原液体的性质提高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或生成新的恒沸液使原来不能用一般蒸馏方法分离的混合液在第三种组分的作用下能通过蒸馏得到有效的分离
05食品工艺学导论——食品干燥
食品中水分存在的形式
1. 结合水(束缚水)
化学结合水、吸附结合水、结构结合水 、 渗透压结合水
2. 游离水(自由水)
7
水分活度(Aw):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蒸汽 压(p)与同温下测得的纯水蒸汽压(p0)之比。 Aw值的范围在0~1之间。
Aw值反映了水分与食品结合的强弱及被微生 物利用的有效性。
17
三、 水分活度与其它变质因素的关系 1.水分活度与氧化作用的关系 水分活度在很高或很低时,脂肪都易
发生氧化,水分活度在0.3~0.4之间 时酸败变化最小。
18
水分活度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0.2
0.4
0.6
0.8
Aw
在低水分活度下,水的加入明显干扰了氧化反应的进行,这部
分水被认为Ⅰ能结合氢过氧化物,干扰了它们的分解,于是阻
微生物不增值
含约 12%水分的酱、含约 10%水分的调味料
微生物不增值
含约 5%水分的全蛋粉
微生物不增值
含约 3~5%水分的曲奇饼、脆饼干、面包硬皮等
微生物不增值
含约 2~3%水分的全脂奶粉、含约 5%水分的脱水蔬菜、
含约 5%水分的玉米片、家庭自制的曲奇饼、脆饼干
大多数新鲜食品的水分活 度在0.99以上,适合各种微生 物生长。大多数重要的食品腐 败细菌所需的最低aw都在0.9 以上。只有当水分活度降到 0.75以下,食品的腐败变质才 显著减慢;若将水分降到0.65, 能生长的微生物极少。一般认 为,水分活度降到0.7以下物 料才能在室温下进行较长时间 的贮存。
0.5 0.4 0.3 0.2
在此范围内的最低水分活度一般所
在此水分活度范围的食品
能抑制的微生物
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志 极易腐败变质(新鲜)食品、罐头水果、蔬菜、肉、
食品工程概论 第四章简答叙述题
第四章简答题与叙述题1、试述食品干制过程的湿热传热规律。
食品干制过程的特性可以用干燥曲线、干燥速度曲线及温度曲线等来进行分析和描述。
(1)干燥曲线:水份变化的曲线在干燥开始后的很短时间内,食品的含水量几乎不变。
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取决于食品的厚度。
随后,食品的含水量直线下降。
在某个含水量以下时,食品含水量的下降速度将放慢,最后达到其平衡含水量,干燥过程即停止。
(2)干燥速度曲线在食品含水量仅有较小变化时,干燥速度即由零增加到最大值,并在随后的干燥过程中保持不变。
这个阶段称作恒率干燥期。
当食品含水量降低到第Ⅰ临界点时,干燥速度开始下降,进入所谓的降率干燥期。
(3)食品温度曲线干燥过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预热阶段、恒率阶段、降率阶段。
在干燥的起始阶段,食品的表面温度很快达到湿球温度。
在整个恒率干燥期内,食品的表面均保持该温度不变,此时食品吸收的全部热量都消耗于水分的蒸发。
从第Ⅰ临界点开始,由于水分扩散的速度低于水分蒸发速度,食品吸收的热量不仅用于水分蒸发,而且使食品的温度升高。
当食品含水量达到平衡含水量时,食品的温度等于加热空气的温度。
2、影响食品湿热传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干制过程中应如何控制?食品在干燥过程中湿热传递的速度除了受其比热、导热系数及导温系数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以外,还要受食品表面积、干燥介质的温度、空气流速、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真空度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1)食品的表面积食品表面积的增大将使传热和传质的距离缩短,这也将使湿热传递的速度加快。
(2)干燥介质的温度食品的初温一定时,如果干燥介质温度越高,也就是传热温差越大,则传热速度越快。
(3)空气流速空气流速加快,不仅能使对流换热系数增大,而且能够增加干燥空气与食品接触的频率,从而能够吸收和带走更多的水分,防止在食品表面形成饱和空气层。
(4)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则食品表面与干燥空气之间的水蒸气压差越大,传热速度也就随之加快。
(5)真空度在保持温度恒定的同时提高真空度,就可以加快水分蒸发的速度。
化工原理干燥
在一定总压下,只要测出湿空气的干、湿球温度,就可由上式计算出空 气的湿度。
湿空气的性质*
6.绝热饱和温度tas
绝热饱和温度tas: 在与外界绝热情况下,空气与大 tas, Has 量水经过无限长时间接触后,达到与水温相等的空气
温度。
t, H
设塔与外界绝热,初始湿空气(t,H)与大量水充
湿空气比热容cH值很接近,同时ras≈rtw, 即在一定温度t与湿度H下:
水汽-空气系统 kH1.09cH tw tas (路易斯规则)
但对其它体系,例如空气-甲苯系统, kH =1.8cH,这时 tw 与 tas 就不等了。
湿空气的性质*
7.露点td
在总压不变的条件下,将不饱和湿空气(t,H,φ)冷却,直至冷凝出水珠为止, 此时,湿空气的温度称为露点,td。相应的湿度称为饱和湿度,Hs,td。
法
面,为物料所吸收而重新变为热能,从而使湿分
汽化。例如用红外线干燥法将自行车表面油漆干燥。
介电干燥 将需要干燥的电解质物料置于高频电场中,电能 在潮湿的电介质中转变为热能。如微波干燥食品。
§5-1 概述
三、对流干燥的传热传质过程
对流干燥是热量和质量同时、反向的传递过程。
1、传热过程
干燥介质 Q 湿物料表面 Q
湿空气的性质*
2. 比容(湿容积)vH
含1kg绝干气的湿空气之体积称为湿空气的比容 ,vH
比容湿 1k空 g绝 气干 的空 体气 积
[m3湿空气 ⁄ kg干空气]
H 1 k g 干 空 气 的 1 k 体 g 干 积 空 气 H k g 水 汽 体 积
2191 H 822.427 23 73 tP P 0
H(2 1 91 H 8)22.427 2 3 73 t (常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用于提高乙醇等回收溶剂的浓度。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15
2、原理:混合液受热部分
汽化上升,上升到一定阶
段有部分冷凝下流,与上
升的蒸汽进行热交换,高
沸点物质被冷凝,低沸点
物质被汽化,多次热交换
进行后,顶部气体多为易
挥发物质,底部液体多为
难挥发物质。 药剂
11
大型减压蒸馏设备示意图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12
㈢、水蒸汽蒸馏
1、原理: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等于 各组分单独存在时的蒸气压之和
2、适用对象:主要用于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 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起反应、且难溶或不 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13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14
㈣、 精馏(分段蒸馏)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24
第1节 概念
1、干燥的含有及影响因素
一.概述
▪ 概念:指利用热能将湿物料中的水分汽化除去,从而
获得干燥物品的操作过程。 目的: (1)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使成品或半成品具有一定规格,便于 进一步处理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25
二、影响干燥的因素
介质的性质:
1.干燥面积:越小,干燥的速度越慢 2.干燥速度:应控制在一定的速度下缓慢进行 3.干燥方法:物料处于动态时效率高。 4.温度:温度高,蒸发速度快
3.隧道式烘箱:物料处于动态,可连续生产。
4.喷雾干燥
概念:是利用雾化器将液态物料分散为雾滴,并用热空 气来干燥雾滴而获得干品的方法。
此法能将溶液、混悬液、乳浊液干燥成松脆的空心颗粒, 溶解性能好,且省去进一步蒸发、粉碎等操作。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9
3、注意事项:
⑴若蒸馏过程中的压力突然升高,应立即停止操作 ⑵若用玻璃蒸馏瓶则需检查是否完好,并需装入毛细
管 ⑶减压蒸馏时须先抽气才能加热 ⑷停止抽气前,必须先关闭真空泵与保护系统之间的
活塞,使不通气后,再关闭电源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10
小型减压蒸馏装置示意图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20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21
㈢、薄膜蒸发
概念:使被浓缩的液体在蒸发器加热面上形成很薄 的液膜而进行的蒸发。 薄膜蒸发的方式:
1.使液膜快速流过加热面而进行蒸发; 2.使液体剧烈的沸腾产生大量的泡沫,以泡沫的 内外面为蒸发面进行蒸发 薄膜蒸发器械:升膜式、降膜式蒸发器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19
三、常用蒸发方法
㈠ 、常压蒸发 1、适用对象:适用于有效成分耐热,且溶剂无燃烧性、无毒、
无发锅
㈡ 、减压蒸发(多效减压蒸发装置) 1、适用对象:适用于热敏性药液的蒸发 2、器械:减压蒸馏器、多效减压蒸发装置 (可将蒸发产生的蒸汽二次利用,所以设计了多效减压装置)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26
5.湿度 物料和干燥空间的湿度越小,干燥越快。 6.压力 压力 ∝ 1/蒸发量,减压可促使干燥加快。 7.药物的特性 颗粒状、结晶性物料比粉末状、块状干燥快,
表面水和毛细管内的水较组织细胞内的水易除 去。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27
二、干燥常用方法和设备
㈠ 、自然干燥:效率低、物料易污染
第4章 物料干燥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1
学习要点
掌握蒸馏、蒸发 、干燥的概念及其常用方法的适 用范围
熟悉影响蒸发、干燥的因素 了解蒸馏、蒸发 、干燥常用设备的注意事项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2
蒸馏
一、概述
㈠、定义
❖ 蒸馏--是利用液体 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相 同压力和温度下挥发 性或沸点的不同,使 各组分得到分离的操 作。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3
㈡、种类:
1、按操作方式不同
❖ 简单蒸馏
❖ 精馏
❖ 特殊精馏
2、按操作压力不同
❖ 常压蒸馏
❖ 加压蒸馏
❖ 减压蒸馏
3、按操作连续性
❖ 连续蒸馏
❖ 间歇蒸馏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精馏塔
4
二、常用的蒸馏方法
㈠、常压蒸馏: 1、特点:
⑴设备简单,易于操作; ⑵适用于耐热制剂的制备及溶剂的回 收和精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6
小型常压蒸馏装置示意图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7
大型常压蒸馏设备示意图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8
㈡、减压蒸馏
1、特点:⑴蒸馏时温度低、效率高和速度快;⑵ 适用于有效成分不耐热的浸出液中溶剂的回收和 浓缩
2、操作顺序:⑴开始时,先开启真空泵抽出蒸馏 器中的部分空气,然后吸入需蒸馏的液体;⑵蒸 馏(加热)先关闭真空泵,然后打开放气阀放入 空气,再关电源
㈡ 、常压干燥(气流干燥)
1、概念:是利用热气流对流传热进行干燥的方法, 常用于耐热物质的干燥。
2、特点:(1)操作简单易行
(2)干燥时间较长,温度高
(3)干燥物较难粉碎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28
3、常用设备:
⑴、烘箱:有电加热、蒸汽加热等
为防热量损失,外壳用石棉或其它保温材料包封。
2.烘房:供大量生产用,其结构原理与烘箱基本一致
22
升膜蒸发器示意图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23
薄膜蒸发器机组由蒸发器、汽液分离器、预热 器三个部件和一只简易分离器组成,蒸发器为 升膜式列管换热器。该蒸发器具有生产能力大、 效率高、物料受热时间短等特点,适用于制药、 食品、化工等行业的稀溶液浓缩,本设备与物 料接触部分均采用不锈钢制造,具有良好的耐 腐蚀性能,经久耐用,符合药品卫生要求。
制 ⑶不适用于处理对热不稳定的物料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5
2、操作时注意事项:
⑴蒸馏前检查装置是否合适,有无漏气现象 ⑵蒸馏器内的液体不能装得太满,最多不超过2/3
容积 ⑶操作过程中添加被蒸馏液时,必须除去热源 ⑷若蒸馏器内为光滑玻璃器皿,则应加入沸石 ⑸若为极易燃烧的有机溶剂,则不能直火加热 ⑹回收的溶剂一般只用于制备同品种的制剂
第4章物料干燥
精馏塔示意图
16
目前药厂较为常用的是乙醇回收塔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17
蒸发
一.概述 1、概念: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部
分溶剂汽化并不断除去,以提高溶液中 溶质浓度的方法。 2、方式:①自然蒸发
②沸腾蒸发:效率高,多用
药剂
第4章物料干燥
18
•二、影响蒸发的因素
1、被蒸发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蒸发面积:越大,则蒸发速度越快 3、蒸汽浓度:越大,则蒸发速度越慢 4、搅拌:有利于蒸发 5、液体表面的压力:越大,则蒸发的速度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