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优秀课例)
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兴趣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实现全面发展。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房间的大小,计算房间的面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蛋糕、水果等实物进行分数的切割和分配,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分数的概念。
3. 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方法,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引言数学教学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阶段更是数学学习的起点。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教师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方法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如蛋糕、水果等)进行分数的切割和比较。
2.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测量、计算、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并计算出面积。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在课堂练中,我们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
例如,在讲解《面积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们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面积,然后再让他们计算出教室的面积。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到了面积的概念,还能亲身体验到测量和计算面积的过程。
又比如,在讲解《时间的认识》这一课时,我们让学生用手机或手表计时,然后让他们计算出不同活动所需的时间。
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学到时间的概念,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教育家___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在21世纪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
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出了几个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案例一:导课生活化在教授《整理房间》这一课时,我们将情景图放大到半个黑板大小,并让广告公司打印出来。
当将情景图展示给学生时,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显著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同样地,在讲解《看一看(一)》这一课时,我们直接出示一个布娃娃玩具,让表现好的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站在不同的位置用老师的手机给布娃娃拍照。
然后将照片展示在电子白板上,让所有学生观察。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感受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不同结果。
通过创设情境,我们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欲望。
案例二:研究过程生活化___版的数学课本中有几个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他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陪伴着学生一起研究。
但是,这些人物毕竟是静态的,缺乏活力。
因此,我们经常让学生扮演___和笑笑,或者扮演课本上的一些题目中的人物。
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甚至投入到研究活动中,想要成为小演员。
例如,在讲解《上下》这一课时,我们选了三个学生在讲台前赛跑,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领奖台,将获胜者的照片贴在讲台的最上面,第二名的照片贴在奖台的第二层,第三名的照片贴在最下面。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生活化教学案例(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生活化教学案例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学习中的生活化教学案例摘要: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通过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案例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能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案例介绍1.教学内容: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2.教学对象:某初中八年级学生3.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证明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生活化教学设计1.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如三角板、楼梯台阶等,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的应用。
2.操作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硬纸板、直尺、三角板等工具,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其三边长度。
3.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探讨并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并解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实施及效果1.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生活化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效果评价: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
五、反思与建议1.教师应注重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趣味数学:生活化幼教数学教学案例
生活化的幼教数学教学案例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幼儿在游戏和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园趣味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游戏、玩具等,通过这些具体的物品和活动让幼儿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在幼儿园趣味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数学。
可以用玩具积木和色彩卡片让幼儿进行分类和比较,或者利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食物、衣服等物品进行量、形状、大小等方面的数学活动。
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展现幼儿园趣味数学的生活化教学,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案例一:让孩子在蔬菜水果的世界中感受数学1.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通过蔬菜水果的识别和分类学习数学知识。
让孩子将蔬菜水果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从而培养他们的分类和比较能力。
2.通过蔬菜水果的配对游戏,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让孩子将相同种类的蔬菜水果进行配对,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记3.利用蔬菜水果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让孩子用几个苹果加上几个橙子,然后让他们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水果,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
这个案例中,通过蔬菜水果的实际情境和具体活动,让幼儿在生活化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实用性,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回顾:幼儿园趣味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和实用性。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个人观点:幼儿园趣味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活动的实际情境和幼儿的参与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提高数学水平。
数学教学生活化优秀实验案例
优秀实验案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所谓“数学生活化”,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他们主动地运用数学观点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当学习内容和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他们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从数学的需要出发,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教学,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
试举一例:练习设计生活化。
教材中有一部分的习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太紧密,教学中难以调动他们练习的积极性。
为此,在练习时我将这样的习题,做适当的改编,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以加深理解新知,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后,用多媒体显示一个体育用品商店:运动装60元,运动裤22元,游泳衣41元,书包21元。
提问:“老师想用100元买体育用品,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购买方案。
”各学习小组马上开始了讨论,学生一下子说出既喜欢又想买的东西,还列出了各种各样的加法算式:“60+22”、“41+22”、“41+21”、“22+41”、“60+21”、“22+21”,……通过小组合作,他们拓宽了思路,制定了多种购物方案。
个别学生的购买方案超过了100元,我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放弃购买。
这样既巩固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又体会了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练习设计的生活化、开放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案例分享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案例分享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中,数学这位“老师”每天陪伴着学生们,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以生动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她的存在。
每天早晨,数学老师准时出现在课堂上。
她喜欢用各种形式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有时候她会把自己比作是一个探险家,带领着孩子们探索未知的数学世界。
比如,她会把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变成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忘记他们正在学习数学。
例如,她可能会讲述关于小动物们如何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上,数学老师总是表现得充满耐心和温暖。
她明白每个学生的学习步伐不同,因此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示范,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解释和指导。
数学老师善于观察和倾听,她会根据学生们的反应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课堂的节奏。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数学老师还时常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现。
她可能会在学生们购物时,帮助他们计算货币的换算;在一起玩游戏时,引导他们通过计数和比较来理解游戏规则。
她把数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让他们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不仅仅存在于教科书中,更存在于他们的日常体验中。
有时候,数学老师会以挑战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
她可能会提出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勇敢地面对挑战。
当学生们成功解决问题时,数学老师会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这种挑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总的来说,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一堂单调的课程,而是一段充满生活化体验的学习旅程。
数学老师通过她的生动教学和日常互动,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她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引导者和启发者,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班数学案例教育生活化(2篇)
第1篇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生活化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生活化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小班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数学教育融入生活,提高小班幼儿的数学素养。
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班幼儿,性格活泼开朗,但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对于数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弱,对数学活动缺乏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决定开展一次以“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的数学活动,旨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提高他的数学素养。
二、案例设计1.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等。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2. 活动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电话号码、车牌号等。
(2)场地:教室、户外活动区。
3. 活动过程(1)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数字游戏,如“数字接龙”、“数字猜猜看”等,活跃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主题活动a.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说出数字,并说出数字的组成。
b.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数字,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数字。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发现的数字。
(3)实践操作a.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区,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如路牌、店铺招牌等。
b. 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卡片拼出自己找到的数字。
(4)总结反思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总结,回顾活动中的收获,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关注数字。
4. 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记录下来。
(2)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数学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数学素养提高。
三、案例实施在活动中,教师注重以下几点:1. 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 生活化教学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例谈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例谈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中有这样的目标阐述: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从课程的总目标中我们可以明确数学的教学要围绕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
相应的我们的数学课堂就要贯彻这一要求与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要达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帮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链接”起来。
1 创设生活情境,感悟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生活数学呢?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必要的。
有效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
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可以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体验计算的价值。
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办起了“数学商店”,学生当售货员,教师当顾客,教师来到数学商店里买文具,教师问:“铅笔多少钱一支?橡皮多少钱一块?我买3支铅笔5块橡皮,你应收多少钱?”教师又来到另一组买4把尺子,2支钢笔。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一圈,然后请各组售货员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对购买文具都亲自经历过,算起来当然得心应手,学生们都知道先算一种商品应付的钱,再算另一种商品应付的钱,最后把两种商品的价钱合起来,算出一共付多少钱。
也就是先算乘后算加。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继续练习,发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这样,学生们从实践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了小数四则混合的运算规律,比教师生硬的说教要容易接受,且记忆深刻。
(完整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面对21世纪的小学数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
下面是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学数学生活话教学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导课生活化。
在教《整理房间》这一课的时候,我们把情景图送到广告公司打印,打印出来的情景图足有半个黑板那么大。
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
再比如《看一看(一)》这节课导入的时候,直接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布娃娃玩具,让表现好的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站在不同的位置用老师的手机给布娃娃拍照。
然后把照片展示在在电子白板上让全部学生观察,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案例二、学习过程生活化。
北师大版的数学课本里面有几个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和学生一起学习。
但是,笑笑和淘气毕竟是课本上一动不动的人物,没有活力。
所以有时候我让学生扮演淘气和笑笑,或者扮演课本上一些题目里的人物。
这样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很多学生为了当小演员而投入了到学习活动中。
比如讲位置与顺序的《上下》这一课时,我选了三个学生在讲台前面赛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领奖台,把跑步得第一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讲台的最上面,得第二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奖台的第二层,第三名同学的照片贴在最下面,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三名同学照片的位置关系来判断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
案例三、课堂练习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是为了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记得前段时间我上了一节“分米的认识”感触颇深。
“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即让学生(含个体和群体)在课堂中“活”起来。
如:教学“分米的认识”时,我先出示一份学生日记:今天早晨,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做到了4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认真的听课。
我刚读完,一些学生就开始笑起来。
师:你们笑什么呢?生:怎么会有4米那么高的凳子啊!师:那改成4厘米呢?生:4厘米不行,太小了!师:看来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对,怎么办呢?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
由此引出课题:分米的认识。
接着出示一张长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来认识分米、建立对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然后联系生活,我问:“你能找出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吗?(学生有的仔细观察教室有的在认真思考……,不一会儿都举起手来。
)生:讲台上粉笔盒的高度、我的文具盒的宽度、我这支(用了一些)铅笔的长度、我们家用的水杯的高度……。
然后再出示1米长的小棒,学生通过猜想、验证、来知道米和分米的关系。
随后让学生测一测自己的课桌的长度,学会用分米作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度。
在学生认识了分米,知道了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自学教材例3,在小组里交流,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生活化教学案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生活化教学案例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以下是几个初中数学学习中的生活化教学案例。
案例一:购物预算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预算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帮助家长规划一次购物计划。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了解商品的价格,计算所需支付的总金额,以及如何使用优惠券等。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巩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路线规划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路线规划的任务,让学生设计从家到学校或图书馆的最短路径。
学生需要了解地图上的距离和方向,运用比例尺和坐标系等数学知识,找到最合适的路线。
这个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家庭支出统计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家庭成员一个月的支出情况,包括餐饮、购物、交通等方面的费用。
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制作成统计图表,分析家庭支出的特点和趋势。
这个案例有助于学生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提高他们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四:烹饪食谱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简单的烹饪食谱,包括食材的准备、烹饪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学生需要了解食材的计量单位,如克、毫升等,以及烹饪过程中涉及的数学运算,如时间的计算、食材的配比等。
这个案例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案例五:环保志愿者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环保活动,让学生担任志愿者,统计垃圾的数量和分类情况。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分类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各类垃圾所占的比例。
这个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生活化教学案例的实践,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贴近生活学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例谈
如 , 学 “ 度 ×时间 = 路 程 ” 后 , 布 置 了这 样 教 速 之 我 的活 动 : 明天 告 诉 老 师 , 家 到 学校 的路 程 是 多少?第 二 你 生: 1元 1角 天课 堂上 , 生的 回 答相 当具 体 。 学 师: 刚才老 师拿 出来 的都 是角 币, 同学们都说成 几 生 1我家 离校较远 , : 我是骑 自行 车上 学的。我先测 元几角, 这是 怎 么 回事 ? 试 了骑 车 1 钟 大 约 能 行 多 少米 , 学 时 又把 从 学 校 到 分 放 生 : 个 5角是 1 两 0角 ,(角就 是 1 。 1 ) 元 家的 骑 车 时 间记 下 来 。 用 骑 车 的 速 度 乘 以骑 车 的 时 间 , 师: 能拿 1 钱来换换, 谁 元 说说 你是 怎样 换 的 。 就 得 到 了我 家到 学校 的 大 约路 程 。 ( 生进 行 换 币活 动 ) 学 生 2 我是 步行上 学, : 我也是把 1 分钟 大约走的米数 师: 通过 换 币活动 你发 现 了什 么? 乘 以走 的 时 间得 出路 程 的 。 生 :f角等 于 1 。 1 】 元 生 3 我 的 方 法和 他 们 一 样 , 速 度 测 的 不 准 确 , : 但 所 上述 教 学 片 断 , 生 在 现 实 的 数 学 情 境 中参 与 数 学 以计 算 的路 程 也 不 太准 确 。 二 学 活动 , 从事 数学探索 , 进行数学 交流 , 开展数学 操作 , 在 概 括 生活 经验 的 基 础 上 , 建 构 起 “0角 就 是 1 ” “ 1 元 ,1 这 样的教学 安排不但 能使学生 更好地掌握解 题方 元 :1 0角” 这一数学知识。 这样的学习 , 让学生感 到数学 法 , 而且通过实 际应 用提高 了学 生 的应 用能力 , 促使学 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 中已经会 的, 但没有找 生创造性地参 与学习 , 出数学 题的新 的外延 , 悟 更好地 到规律 , 我们町以运用经验 , 通过创设活动 , 把经验提炼 培养 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师 : 个 5角 、 个 1角合 起 来 是 多少? 两 一
让数学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个生活化案例
2019第9期上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让数学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个生活化案例杨洁数学知识单纯理解起来有难度,抽象的概念可以借助生活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从而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其实小学数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多数内容都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知识,让学生去探究。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运用生活事例解决所学内容的几个生活化案例。
案例一: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设置一个生活事例,让学生去分析对错。
父亲节要到了,小刚想送给爸爸一个礼物,就拿出了自己存钱罐里的硬币,他数了数5角的有10个,1角的有20个,他拿着这30个硬币有点不方便,于是找隔壁大哥哥想办法,隔壁大哥哥说这好办,他收了小刚的30个硬币,于是给了他一张5元的纸币和一张2元的纸币。
小刚当时心里不高兴,觉得自己有点吃亏。
教师创设问题:你们觉得小刚拿了5角硬币10个和1角硬币20个换来一张5元的钱和一张2元的钱亏还是不亏?有的学生将5角的硬币10个一个一个的数,得出5角的硬币10个是5元,一角的硬币是20个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一角是1元,然后20个是2元,最后告诉大家10个5角和20个1角加起来是7元,小刚没有吃亏。
虽然步骤有点繁琐,学生借助生活知识能判断出题目中的对错。
此时教师简单引导元和角的关系,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1元等于10角,也就是说10个1角就是1元,同时1元还等于两个5角,也就是说2个5角是1元。
这样借助生活中的知识,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充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案例二:根据儿童喜欢玩积木和做游戏的特点,结合儿童的生活事例,渗透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学统计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看到最后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玩积木的游戏,如统计本小组最喜欢吃的水果,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每一种颜色的积木代表一种水果,比如红色表示苹果,黄色表示香蕉……各组同学在玩积木的过程中,拼出了本组同学的积木情况,有的组红色的积木多,有的组蓝色的积木多这……这样哪种颜色积木搭的越高,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就最多。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
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设计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以“如何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如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24点”、“数独”等数学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生活应用,培养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如制作几何图形、测量长度、计算面积等。
(3)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解题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融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1)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引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统计学的应用。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近年来,数学教学倡导生活化,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有关生活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解决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淡化与学习动机低下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生活化数学教学。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化数学教学要求把数学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生活中的教学,通过结合日常生活行为,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通过参与生活实践,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将学习内容和生活融合起来,形成深刻的学习效果。
为实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教师除了要针对教学内容,利用简单的生活实践,让学生更加了解、更加明白数学,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起来,让学生拥有挑战性思维,增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具体来讲,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购物等日常活动教授计算机器,学习函数等数学内容;学习折扣、税收等财经知识时,可以做一些实际活动,让学生体会财经知识;学习直线、平面图形等几何内容时,可以利用户外活动,让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形状;还可以探究生活中的规律,做一些实际活动,加深理解等。
此外,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利用自主学习来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把数学从孤立的、抽象的学科转变成一门实用的学科,更好地发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然而,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机会。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体现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体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体现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小学生都觉得数学很难学,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数学知识很难与生活联系起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成为了教师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生活化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体现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体现。
一、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数学的身影。
教师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购物、游戏、饮食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用处。
在学习加减法时,可以通过购物结账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计算金额;在学习分数时,可以通过烘焙食谱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用处等等。
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二、数学题目的设计三、培养数学思维生活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些面积测量的实际场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景来计算面积,培养学生的测量和计算能力;在教学几何时,可以设计一些建筑物的设计和构造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情景来进行构造和计算,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等等。
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需要有所转变。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课堂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特点,更要遵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案例分析:[案例1]利用平面图形知识,为自己家设计某样东西(如窗台、台布等),也可以为学校设计花坛,给学生具体的一块正方形地,要求种花面积是花坛的一半,怎样设计?若给出几种草的价格,总费用为一千元,又怎样设计?分析: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他们自己的设计和计算,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案例2]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种方案降价较多?分析: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反映。
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土壤,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体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从生活现象中去找数学,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使数学问题看得见,摸的着,听的到,使本复杂枯燥的问题得以生活化,学生的探索欲望高涨,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感到数学亲切、自然、具体、现实。
[案例3]初二年级学生要出去春游,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共有170人,问怎样乘车??济?分析: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优秀课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本课教学重点是知道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难点是灵活运用百分数,会分析生活中的百分数,培养学生的情感。
本课内容百分数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从生活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安排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加强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二、案例设计:《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设计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带有百分数的物品,请拿出来。
(学生拿出了有关物品放在桌上。
)
师: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
生:百分数。
师:谁来说一说?会读吗?知道它们的意义吗?
生1:羊毛含量占这件毛衣的90%,有90%是羊毛。
生2:这瓶酒的酒精含量占这瓶酒的48%,不太辣。
生3:实际完成是计划的150%,超额完成了。
生4:我国人数占全世界的25%,我国人口比较多。
生5: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的5%,人多地少,要
控制人口,保护耕地。
生6:……
(多名学生上台介绍。
)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收集,使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
师:谁会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吗?
生: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谁来帮老师开个信息发布会。
(多媒体出示。
)
1.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65%,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14%,但日本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做一次性筷子,我国却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
学生各抒己见。
生1:65%表示日本的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
生2:14%表示中国的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
生3:我们要注意保护森林环境,不能过度砍伐树木。
2.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登陆扬州,据统计去年,洋快餐的营业额是中式快餐营业额的180%。
生1:洋快餐的营业额是中式快餐营业额的180%。
生2:洋快餐的营业额比中式快餐营业额多80%。
生3:中式快餐要在经营上多动脑筋,提高服务质量。
[评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去充分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
师:做游戏,分组比赛看谁算得快?(出示:7%()13%、130%()100%、25/72()12/59、2/15()5/12)
生:不公平,百分数进行比较方便,因为它们的分母都是100。
师:谁会用百分数表示成语吗?什么叫百发百中?什么百里挑一?什么叫一分为二?
生:百发百中是100%,百里挑一是 1%,一分为二是
50%。
师: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哪些问题?
(从生活中的实物上提取而出示下列数据:0% 80% 100% 120% 200% 17.5% 3/4 3/4吨 13/100 13%)
生1:百分号前的数可为0。
生2:百分号前的数可为小数。
生3:百分号前的数可以大于100。
生4:百分数不能带单位名称,因为百分数是一个比。
生5:3/4吨与3/4意义不一样,13/100与13%意义不一样。
生6:百分数怎么读?百分数怎么写?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7:你会把这些百分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评析:在尝试练习、深化练习、拓展练习中使学生把生活经验知识转化成数学语言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领悟出百分数的意义,在习题设计上体现了趣味性,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比赛,使他们在愉快中明白百分数的特征。
让学生提问题,摆正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三、分析与讨论
1.从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积累数学信息,学生对这种课前活动兴趣很浓,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了有关百分数的感
性材料。
上课时,这一生活经验减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使他们顺利的获得了百分数的初步认识。
他们带来了大量含有百分数的物品,并且早已会读出百分数,还能说出百分数的含义,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进一步说明了低估学生能力比高估学生能力更可怕,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积极性高涨。
2.例题生活化,学生喜闻乐见。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本课对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灵活处理,进行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学生在自主讨论中,越来越明白了百分数的意义,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反思与研究
1.树立大课堂观念。
使课堂教学向前延伸、向后延续、向课外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课后,开展一系列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写数学小日记、小论文等,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2.从生活中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
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和感受数学问题。
3.到生活中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到生活中去,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运用起作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促使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发展性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事实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有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