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合集下载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政治高考作业一、考点介绍:《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一市场配置资源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是什么?(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要求我们必须合理配置资(2)基本手段:市场(无形的手)、计划(有形的手)2.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有那些?(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的变化实现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3)优点: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在利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4)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①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麻醉品等社会危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为什么要规范市场秩序?如何规范市场秩序?(1)原因: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完善和坚持各项市场规则。

②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4.市场规则有那些形式和内容?(1)形式: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市场道德规范(2)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作用

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作用

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作用一、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二、政府角色的转变三、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与调节四、经济效率与公平正义的并重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下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为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供思路和方法。

一、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是政府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采用各种政策手段,对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拐点、阶段性矛盾等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整个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可持续。

二、政府角色的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以往政府一直是经济的主导者和主体,其负责规划、管理和调控经济运行,掌握着所有的资源和生产要素。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也有相应的调整。

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经济管理者,而应当成为市场的监督者和调节者,通过增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扭曲,维护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与调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和自由竞争,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效率和效益。

此外,市场还能够调节资源供求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变化,使市场产生自我平衡的机制和调节能力。

四、经济效率与公平正义的并重在宏观调控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经济效率和公平正义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点。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同时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调控,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兼顾的重要问题。

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采取多种对策。

首先,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健康有序。

宏观调控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宏观调控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宏观调控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关系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已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种飞速发展中,离不开科学有序的宏观调控体制,从而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宏观调控体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借鉴与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包括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大经济学派,使我国从分认识到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的相互关系,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参考意义。

我国宏观调控体制主要是指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整体管理,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利益和整体利益考虑,通过各种手段,主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对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经济运行总量与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宏观调控的作用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最为有效的方式,自身也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有着很多无法通过自身调控的不足,例如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调节的无效,对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很大波动,对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资源的市场配置无法充分发挥。

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调整,如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区域发展出现的不平衡现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

所以,在发挥市场在配置的作用时,必须进行从宏观上进行调控,才能弥补市场经济自身的不足,使市场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从我国体制来说,共同富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要起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科学的调控分配,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保证经济发展的效益,促进社会的更加公平。

当前,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经济运行中仍有很多问题存在,这就需要宏观调控来解决相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实施宏观调控中,要不断改进和修改,结合实际情况,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要求。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腾飞。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市场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浅谈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内容。

关键字: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可能性 1.加强宏观调控能够有效克服市场经济弊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的经济形态,所有的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着各种市场活动。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及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能够有效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这使得市场的自我调节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原生动力。

然而,市场调节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和缺陷,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它们会对市场有秩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不稳定;价格剧烈升降引起的社会性不良副作用;负外部性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破坏社会供需平衡,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甚至使得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由此可知,市场的调节并不是万能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作用,政府还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有效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弥补市场缺陷,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共同维持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2.宏观调控能够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非完全摒弃计划对市场的运行放任不管,而是通过宏观调控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扬长避短。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知识整理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知识整理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第一节市场和市场交易原则一、现代市场的特征1、统一的市场。

2、开放的市场。

3、竞争的市场。

4、有序的市场。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是现代市场的共同特征。

二、市场交易的原则1、自愿原则。

2、平等原则。

3、互利原则。

第二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市场经济的作用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资源配置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问题;二是资源分配后其使用的有效性问题。

3、计划的方式和市场的方式。

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这个社会选择的就是市场经济。

4、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5、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而有效地配置资源。

(2)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

(3)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的“平台”。

(4)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5)择优汰劣。

6、在市场经济中,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三者交互作用,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资源的配置,推动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

二、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促使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把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等纳入法制轨道,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法律规范的对象(1)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2)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

(3)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

(4)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

(5)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道德建设。

(1)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

简述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

简述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

简述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顾名思义,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在这种体系下完全由自由市场的市场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在许多的时候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但是,中国的市场经济有它的不同。

它既有市场经济的普通特点,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专有不同,今天,我们就是简述一下中国环境下的市场经济和国家的宏观他调控。

在世界大环境下,许多的国家都是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不能笼统地讲市场经济的特征,而应当先区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分别论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1978年开始的: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我国,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必然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而且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2.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可以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兼顾公平与效率,又可以对过高的收入进行调节,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历经34年,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国有企业。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

第十一章_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

第十一章_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
1、概念:宏观经济调控、国家计划、经济政策、 法律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是什么? 3、如何认识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4、宏观经济调控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是什么? 5、试述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6、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我国的政府机 构?
第十一章 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与宏 观调控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三节 改革政府机构,建设公共服务型政 府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

一、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
二、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必要措施
一、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
1、经济调节职能。也就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政府既要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调节经 济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又要防止市场失灵, 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适度干预。 2、市场监管职能。要求政府必须加强法制建 设,强化市场管理和监督,维护好市场秩序, 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充当的角色是:第一, 政府应当是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第二, 政府应当是“球场裁判员”的角色。
二、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必要措施


(一)强化政府权威 强化政府权威,首先要求政府必须做到以人为 本。其次,要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再次,要 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二)规范政府行为 要实现政府行为规范化,必须实现政府行为法 治化,严格依法行政。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总目标和具 体目标



(一)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总目标 宏观调控的总目标就是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 基本平衡。 总需求是指全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商品和 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表现为社会所有经济 主体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 总供给是指全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厂商向市 场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是表现为 全社会的总产量或总收入。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一、名词解释1、宏观调控P405①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开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方案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开展进行调节和控制;②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根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开展的战略目标。

2、财政政策〔在本章未找到相应内容,可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①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开展,通过变动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政策。

它由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组成;②根据财政政策对总供应和总需求调节的作用和方向可将其划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平衡性财政政策;③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家信用、财政补贴等。

3、货币政策〔在本章未找到相应内容,可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①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手段,来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②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扩张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平衡的货币政策;③货币政策的具体手段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手段等。

4、收入分配政策P414①是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的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的目标而制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根本方针和原那么,它包括国民收入分配总量政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等。

②社会主义经济中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促进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经济开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收入分配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施的。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能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关键。

但是,在当前宏观调控的认识和实践中,由于受到过去计划经济中形成的国民经济管理观念、方法和手段的影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对此,有必要进行认真思考,提出对策。

一、必须在实践上充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传统计划经济国家管理的区别。

现阶段的宏观调控是处于转型时期的宏观调控,带有明显的过渡性。

其特点是新旧体制两种因素并存,由于这些特点,以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认识和行为有偏差。

在宏观调控的主体方面,政府不断调整其职能,以力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但是在调控行为上缺乏约束力,科学论证不足,调控行为责权脱节,缺乏风险意识,职能错位,政府对企业行为仍过多干预。

这些使调控主体的行为仍带有一定的计划国家管理经济色彩。

在宏观调控客体方面,国有企业负盈机制已大大强化,但负亏机制建立不足,资产存量结构僵化,生产经营行为短期化,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产品竞争力弱,市场意识不足。

可见,调控主体与调控客体观念上存在问题,是导致现阶段宏观调控出现某些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必须在理论上充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传统计划经济国家管理的区别。

传统计划经济国家管理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管理,其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已经消灭了商品生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已经是产品生产的计划经济。

这种产品生产的计划经济模式的产生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结构为前提的。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的,它要求在各个生产部门中合理地、按比例地分配社会总劳动这个规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是分配社会总劳动的主要调节者。

但由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滞后性、模湖性和较大的盲目性,常导致宏观总量的不平衡,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

因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国家必须介入经济增长过程,主动、合理地进行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

实现资源的最优配 置。然而, 在对保证经济总 革和增长方式转变 从根本上解决 。 体平衡 , 防止 经济剧 烈波动 , 合理调 整经济 结
将 制约和 影响宏观 经济调控 体系 的建立 和完
今后一段时期 , 建议宏观管理部 门提 高调 善程度, 也从某种程度上加速和 延缓经济体制
构; 于维护公平竞 争, 对 防止贫富分化 ; 于生 控 的前瞻 性 , 三大作用 : 对 发挥 一是密 切关注宏 整体改革的进程 。所 以, 观调控体系的建立 宏
的调节与控制, 实现经济宏观总量平衡, 保持 长,缓解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压力, 避 体,它才可能对各种市场信号有敏锐的反应,
经济 又好 又快增长。

免非理性 的投资反弹 ;三是经 济结 构调整 问 宏观调控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
题。 针对经济局部过热的宏观调控暴露 了我 国
和实施的直接理 由。
总之, 宏观经济调控不是万能的, 也有其
种种损失和偏 离, 就成为政府干预措施 的制定 要及早 发现新 的倾 向性苗 头和 问题 ,及 时调 局限性。 宏观 调控必须在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 控 , 造正常 发展的 良好 宏观环境 ; 创 二是 改善 的基础性作用之上才能进 行。 宏观调控从某种

提要 当 我国 前, 正处在经济 体制转 轨、
产业结构升级和 经济快速发展 时期 , 强和改 加 善宏 观调控尤为重要。 本文就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 词 : 市场经 济: 宏现 调控 ; 场价格 ; 市
资源配置
市 场经济 件下的 条 宏观调 控
第二, 社会化大生产和分工协作关系的发 调控机 制 , 握好宏观经 济政策 组合 , 好 意义上的对市场和市场机 制的管理 , 把 掌握 但管理绝

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竞争、市场供求和市场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机制。

因此,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就构成了市场机制的主要要素。

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中最基础的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市场机制的功能:形成价格,平衡供求关系,激励市场竞争主体,优化资源配置。

市场机制的显著特征:第一,市场机制的运行动力来自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第二,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决策由市场主体自主、分散地做出;第三,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资源的配置是自发和自动地进行的;第四,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向微观经济主体传递信息。

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的长处表现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对经济运行进行自动地调节,并在大多数领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自动地实行优胜劣汰,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

(二)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1.市场失灵的原因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实现一般均衡原因:一般有四种,外部性或外部影响的存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垄断的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

2、市场功能缺陷第一,分配差距扩大难以避免;第二,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和滞后性,使经济容易大起大落;第三,价格作为一种短期信号使经济行为短期化。

3、克服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针对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传统的税收、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现代方法有明晰产权。

针对公共品的微观经济政策:由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

针对垄断的微观经济政策: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对垄断企业产品的价格和产量进行控制;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对垄断厂商的行为进行法律约束。

(三)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是导致市场经济国家出现周期性经济衰退和其他社会经济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这些国家逐渐实行和完善政府干预的重要原因。

市场的这些缺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存在,必须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法律的指导来解决。

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采取积极措施,通过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以调节经济结构、稳定经济运行的措施。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以供求关系为基础,以市场竞争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宏观调控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通过调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避免市场经济出现过热、过冷等现象,从而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宏观调控有助于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效率,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社会效益。

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宏观调控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社会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能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关键。

但是,在当前宏观调控的认识和实践中,由于受到过去计划经济中形成的国民经济管理观念、方法和手段的影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对此,有必要进行认真思考,提出对策。

一、必须在实践上充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传统计划经济国家管理的区别。

现阶段的宏观调控是处于转型时期的宏观调控,带有明显的过渡性。

其特点是新旧体制两种因素并存,由于这些特点,以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认识和行为有偏差。

在宏观调控的主体方面,政府不断调整其职能,以力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但是在调控行为上缺乏约束力,科学论证不足,调控行为责权脱节,缺乏风险意识,职能错位,政府对企业行为仍过多干预。

这些使调控主体的行为仍带有一定的计划国家管理经济色彩。

在宏观调控客体方面,国有企业负盈机制已大大强化,但负亏机制建立不足,资产存量结构僵化,生产经营行为短期化,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产品竞争力弱,市场意识不足。

可见,调控主体与调控客体观念上存在问题,是导致现阶段宏观调控出现某些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必须在理论上充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传统计划经济国家管理的区别。

传统计划经济国家管理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管理,其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已经消灭了商品生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已经是产品生产的计划经济。

这种产品生产的计划经济模式的产生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结构为前提的。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的,它要求在各个生产部门中合理地、按比例地分配社会总劳动这个规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是分配社会总劳动的主要调节者。

但由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滞后性、模湖性和较大的盲目性,常导致宏观总量的不平衡,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

因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国家必须介入经济增长过程,主动、合理地进行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21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21.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其主要职能是:①经济调节。

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并制定和实行各项宏观政策,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②市场监管。

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是指政府对那些不以盈利为主的行业和公共事业,包括社会所必需的公共经济活动承担投资的责任,从而营造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的环境。

④管理国有资产。

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单纯地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而必须依靠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使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符。

②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按比例地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

a.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失衡往往难以避免,并由此导致经济波动,因而需要政府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b.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以协调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

③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

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宏观经济11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闫正颖 吴 杨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础结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同时,我国宏观调控也在不断加强完善。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的,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有利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会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3-0011-01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一)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国有制占据主导地位,但不占据垄断地位;公有制占据主体地位,但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存在和发展。

这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经济所有制形式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单一公有制难以形成具有不同利益的独立财产主体,从而使得市场经济失去了存在的依托;同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难以通过价格高低接收到市场的消息,从而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单一公有制和绝大多数的国有制的所有制格局中,是不可能确立和形成市场经济的。

(二)社会主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基础性作用首先是指市场体系在所有竞争性的领域都起到主要的作用,即由市场直接和最终决定资源配置给谁,以及配置的比例、规模和结构等。

其次,它在一些垄断性领域市场机制起激励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努力创造条件,将竞争机制引入资源配置中,对资源配置的供给者和使用者产生激励的作用,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

在有些情况下,由于信息传播的时限性,市场主体掌握信息不全面,其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整往往具有滞后性,有时甚至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所以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一)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西方经济学按照现代经济生活中以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将经济制度划分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指以政府指令为主要方式配置资源,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主要方式来配置资源,在该经济中政府并没有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很明显的作用,经济的运行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市场的自发作用和价格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高考作业一、考点介绍:《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一市场配置资源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是什么?(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要求我们必须合理配置资(2)基本手段:市场(无形的手)、计划(有形的手)2.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有那些?(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的变化实现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3)优点: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在利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4)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①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麻醉品等社会危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为什么要规范市场秩序?如何规范市场秩序?(1)原因: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完善和坚持各项市场规则。

②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4.市场规则有那些形式和内容?(1)形式: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市场道德规范(2)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5.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怎么样建立?(1)原因: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措施: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考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根本目标: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宏观调控的手段是什么?(1)原因: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公共物品市场不能调节,社会危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规定、命令)。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考点一全面小康目标1.怎样认识全面小康?(1)微观: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宏观: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有那些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考点二科学发展观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原因:①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

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继续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考点一经济全球化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载体?(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是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国际范围内的分工与协作)、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和资本全球化(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

(3)实质: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

(4)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如何?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当经济全球化?(1)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各国经济的发展,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②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应当策略: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考点二国际竞争与合作1.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基本原则?作用?625250601.doc(1)地位: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基本原则:①非歧视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②市场准入原则、③互惠原则、④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⑤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3)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4.简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⑥提高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5.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领域。

(2)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3)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经济学常识》第四单元第三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转换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是三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3、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1)市场主体含义: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市场主体又叫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微观经济单位),是市场机制得以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既是市场机制调节对象又是市场机制形成基础)。

这些经济单元通过交换相互联系而构成市场经济的总体。

2)市场主体的主要类型:企业、家庭、政府,它们是市场交易中最主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

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基本的经济组织,是社义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微观经济基础。

3)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的重要性:是建立社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

4)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的主要任务:推进国企改革,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满足了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社义市场经济微观经济基础基本形成。

4、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由一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构成。

一般商品市场包括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5、建立宏观调控体系1)必要性: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第 3 页共8 页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