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的萌芽和发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总的来说认真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
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
○3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意义。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肋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沟通。
而作为当代的青年才俊,学习自然辩证法更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体现在:○1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自然科学总的看法,总的观点,是任何科学无法代替的;○2能够使我们获得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知识;○3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展思路,增强科学创新力;○4有利于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5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就本学科采矿工程中认识地质环境而言:人类的采矿工程活动需要了解煤矿地质情况,而且能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
后者的产生, 是由某些自然因素的诱发作用和采矿工程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岁月里,地质环境经历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变化过程,不但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因素极为复杂,而且变化规模也无比庞大,它所赋存的时空隧道也是永无止境的,地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地质现象自然就错综复杂了。
科普科学史探索科学的发展与演变
科普科学史探索科学的发展与演变科普科学史:探索科学的发展与演变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它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始终。
本文将通过探索科学的发展与演变,带您一起了解科普科学史。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古代文明孕育了古代科学的萌芽。
古埃及的天文学、巴比伦的数学、中国古代的医药等都是古代科学的典型代表。
这些科学的探索奠定了科学思维的基础,为后来的科学进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的盛世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科学的盛世,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将科学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发展为人类认知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三、科学革命的开启17世纪,科学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与演变。
培根、笛卡尔等科学家提出了实证主义的思想,启发了后来的科学家。
伴随着实证主义的兴起,科学方法论开始成为科学探索的重要指导原则。
四、现代科学的兴起19世纪至20世纪初,科学的发展进入到现代科学的兴起阶段。
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等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发现为当代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的发展也在这一时期加速了人类的进步。
五、当代科学的挑战当代科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生物技术、纳米科技、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与变革。
然而,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安全等问题,科学家们需要在科学与伦理之间找到平衡点。
六、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需要科学来解决。
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家投入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领域,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七、科普科学史的意义了解科普科学史对于人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从而更好地面对科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结语科普科学史带我们回顾了科学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进步的见证。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简述自然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自然科学的起源和发展摘要:一、自然科学的起源1.古代的自然哲学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萌芽3.科学革命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二、自然科学的发展1.经典物理学2.化学的兴起与应用3.生物学与进化论4.20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现三、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1.古代的科学成就2.近现代自然科学的振兴3.当代我国自然科学的辉煌正文: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现象进行探究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起源和发展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从古至今,自然科学经历了多个阶段,不断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早的自然科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当时的哲学家们试图寻找自然界背后的规律。
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自然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科学家们,如哥白尼、伽利略等,提倡观察和实践,为现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科学革命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7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着现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此后,自然科学领域涌现出大量杰出人才,如莱布尼兹、伏特、达尔文等,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
经典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在此阶段得到了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不断深入。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更多突破性成果。
量子力学、相对论、宇宙学等领域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同时,自然科学的应用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如核能、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这些都为人类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古代自然科学成就辉煌,如四大发明等。
近现代以来,我国自然科学得到了振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如载人航天、高速铁路、基因编辑等。
当前,我国自然科学正处于辉煌时期,国家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和支持不断加大,相信未来我国自然科学将会有更大的突破。
总之,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探索自然界、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件第一章 自然科学的萌芽和发展
• 胡克和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 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665年,胡克
用他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其中
存在着一个一个“单元”结构复合式显微镜。胡克把 它们称为“细胞”。
•
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
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1827年,阿米奇第一
• 托勒密作为古希腊最后一位大天文学家,全面承 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他把亚里士多德 的九层天扩大为十一层,把原动力天改为晶莹天 ,又往外添加了最高天、净火天。他设想,各行 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而每个圆的圆心 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他把绕地球的 那个圆叫“均轮”,每个小圆叫“本轮”,他又 设想地球并不恰好在均轮的中心,而偏开一定的 距离,均轮是一些偏心圆:日、月、行星除做上 述轨道运行外,还与众恒星一起每天绕地球转动 一周,从而使计算结果达到了与实测的一致,取 得了航海的实用价值。
个采用浸液物镜。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阿贝奠定了
显微镜成像的理论基础。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
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科
赫、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 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在显微镜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 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 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泽尔尼克创 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被授予诺贝尔 物理学奖。
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
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
制造、推广和改进。
胡克的显微镜
• 17世纪中叶,英国的罗伯特·胡克 和荷兰的列文虎克都对显微镜的发 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65年前后 ,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 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 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 ,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列文虎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 高倍显微镜,其中9台保存至今。
自然辨证法论文-论人类自然观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人类自然观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
在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自然观直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在,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并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
辩证唯物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灯塔,它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
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然观,而自然观的发展,使得人们开拓思维、解放思想,进一步促进与影响新领域的探索。
我们应该将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这种互动与辩证关系的指导作用更多的与实际结合。
关键词: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科技发展;辩证1 引言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作为哲学的核心之一,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
恩格斯讲过:“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然而,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系统自然观的在当今社会的适用范围与应用领域说明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所以,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式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观的影响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作为实践的科学的制约;科学的发展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
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劳动中逐渐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知识。
这些在劳动中产生并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之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
由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文字的发明与应用,自然知识开始以科学最初的形态出现。
但由于科学尚不发达,因而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对于许多当时还无法用科学的知识来回答,但非常迫切的问题,普遍采取了用宗教与神学等方式来进行补充和说明的方式。
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教案
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教案一、引言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知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科学家们的贡献,以及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古代科学的起源古代科学始于古代文明的发展。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等文明古国都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例如,古埃及人研究了天文学、数学和草药学,古印度人发展了代数学和几何学,而中国古代科学的代表是《周髀算经》和《孙子算经》等。
三、古希腊科学的兴起古希腊是古代科学的重要发祥地。
希腊的哲学家们通过观察和理性思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理论和观点。
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宇宙的几何学解释,而亚里士多德则建立了许多科学分类和论证方法的基础。
四、中世纪的科学发展在中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知识开始逐渐传入阿拉伯世界,透过阿拉伯化后的科学文献,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开始了。
伽利略、开普勒和哈雷等科学家的工作为现代天文学、物理学和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科学革命的到来科学革命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开始。
在16至17世纪,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定律。
例如,伽利略的地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六、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飞跃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通过机械工程、化学和生物学的进步,工业化进程加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七、现代科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特别是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
量子力学、相对论、基因科学和纳米技术等的涌现,让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入。
八、自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对人类的认知有着重要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九、结语通过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我们不仅能够了解科学的发展脉络,还能够欣赏到众多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和贡献。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课堂讲授2学时,课外阅读和网上讨论0.5学时。
2020/10/23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6
第一节 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辨证自然观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三、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第一节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它的创立 为科学技术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 价值论的前提。20世纪以来在总结概括现代自然科学新成 就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 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4学时,阅读和网上讨论4学时。
第一编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直至亚里士多德时代,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仍然是 一回事,并且是以脱离实用技艺、从事纯理论的探 索为目的的。
2020/10/23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9
第一节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古代的自然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自发唯物主义和朴 素辩证法的自然观。它对大自然作出合乎理性的说 明,这种说明大体上是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的。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主要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概括总结自然科学 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揭示自然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以 及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发展。因此,要密切结合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论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 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掌握辩证唯物 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动力——自然是自我运动的。
2020/10/23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12
三、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
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
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甄晓琨硕研12班2013021259摘要:自然辩证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由于人的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局限性,导致科学技术在对社会各个方面上表现出多重效应,这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多重效应自然辩证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
哲学对科学实施方法论指导;科学是哲学的具体材料。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一、科学技术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带来思想的大解放、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的大飞跃,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与进步,这已被历史所证明,但由于科技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人类的不正当使用或滥用,科技所埋藏的隐患、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
(一)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1、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科技通过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改变劳动对象的状况、利用科学的管理等途径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最终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以解决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有助于科技的进步,二者的互动关系催生了科技经济的一体化。
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
因此,科技进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只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自然科学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自然科学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是自然科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对象,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自然界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植物的播种、萌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方面来探讨植物生长的过程,并让我们更深入了解植物王国的力量和美丽。
一、植物的播种和萌芽播种是植物生长的第一步,植物通过种子来进行繁殖。
种子携带着植物的遗传信息,包裹在外层保护壳中等待适宜的环境条件。
当种子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时,它们开始萌芽。
首先,种子吸收水分,保证种子内部的细胞可以正常工作。
然后,种子开始分解养分储备,并产生能量来支持萌芽的过程。
最后,一根幼嫩的胚根从种子中伸出,开始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同时,幼小的胚芽也开始往上生长。
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分等生长要素。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合成自己所需的有机物质。
在生长的过程中,植物会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通过茎和叶片输送到全身,同时利用根系和叶片进行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吸收,释放氧气。
植物的生长是一个不断分裂和扩展的过程,每一个细胞都具有无限的分裂潜能。
根据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特点,植物会形成根系、茎和叶片等不同的器官,每个器官都有特殊的功能和特点。
三、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时,会经历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开花是植物的繁殖方式之一,花朵的形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植物的花朵通常由花萼、花瓣、花蕊和花药等组成,不同的花卉植物具有不同的花型和花色,展示出丰富多样的美丽形态。
花朵经过授粉和受精的过程后,会逐渐形成果实。
果实是植物的子宫,它包含着种子,并提供了营养和保护,使得种子能够安全地成熟。
当果实成熟时,植物会将种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通过风、水流或动物传播。
这样,植物的种群就得以延续,生命力也得到了传承。
通过对植物生长过程的了解,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植物的重要性和自然界的奥妙。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 承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大的理论工作: 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 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辨证法观点; 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 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 法思想, 在上述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 义 1、基本思想: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 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 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 机能;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 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 动和发展;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 程中,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3、重大意义 (1)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局限性,吸取了它关于 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 以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机械论和 形而上学。 (2)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科 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 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4)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指出只有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 基础上,才能使自然科学真正成为人的科学。
19世纪自然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18 世纪下半叶,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 革命。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生产过渡,生产突 飞猛进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19 世纪,自然科学研究从分门别类搜集材料的阶段 进入对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理论概括的阶段, 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 列重大发现。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什么是自然科学
提出问题: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到沧海桑田,宇 宙变迁,小到种子发芽,食物霉变都蕴涵着自然 科学知识,可以说自然科学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是 紧密相连的,已经融入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 , 我们已经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帮助和指引了。自然 科学是如此重要,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自然科学 吗?
1.什么是自然科学
课堂小结: 1.什么是自自然科学的发展
(1)古代自然科学的萌芽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现代自然科学的进程
解释问题: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它的 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是整个自然界,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微观世界的粒 子,可以说无所不包;自然科学对我们是非常重要 的,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第一任教师,我们应该掌 握一定量的自然科学知识,才能开展幼儿科学教育 活动。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其 研究对象为大自然中有机的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 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天文学、地理学等。自 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 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研究的目的在于揭 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 发现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并在社会实践中有 目的地利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和服务社会。
一物理学史的分期
绪 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普遍形式的规律以及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物理学史的分期1.古代物理学时期---科学的萌芽期时间:从远古到16世纪中叶。
特点: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载。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与哲学融合在一起,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往往是哲理性的。
文化中心: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是。
2.经典物理学时期:时间: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15世纪末,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进程。
16世纪中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7世纪晚期,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诞生。
之后,经典热力学、电磁学相继建立。
到19世纪末,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标志:牛顿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的建立。
3.现代物理学时期:时间:从19世纪末到现在是现代物理学时期。
19世纪末一系列实验新事实的发现,使经典物理学理论出现了不可克服的危机,从而导致了物理学革命;标志: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相继建立,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以后,物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学科群,包括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计算物理和理论物理等主体学科以及难以计数的分支学科。
物理学与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众多很有发展前途的交叉科学。
三个阶段古 代 经 典 现 代时期 前6.7世纪-1600年 16世纪-19世纪末 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地域 中国、古希腊、阿拉伯欧洲 欧美及亚州代表 人物 亚里士多,《墨经》,阿基米德牛顿,伽利略、法拉弟,麦克斯伟尔。
爱因斯坦、普朗克、波尔主要 成就 基本测量技术冶炼技术杠杆原理,浮力定律指南针发明各种镜的成像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三定律,能量转换与守恒,热力学定律,电磁场理论,波动光学,及由这些理论引出的大量新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及其派生出来的各分支理论,如核物理,凝聚态物理,非线性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大量高科技,激光,超导、航天等主要 特点 1、开始以“自然”、“物质”作为研究对象。
西方科学主义的发展历程
西方科学主义的发展历程科学主义是一种把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哲学基础,并确信科学态度、科学观念和科学活动能大规模地扩展到其他领域的哲学观点。
科学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时代在发展,科学主义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
一、科学主义的起源科学主义最初是从理性发展起来的。
在古希腊,理性是人与宇宙精神上的统一;在中世纪,理性是上帝的禀赋;文艺复兴后,理性主义开始兴起,理性发展成科学精神。
随着15、16 世纪文艺复兴所带来的哲学新气象、新气息,哲学渐渐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科学和哲学走到一起,人们开始用科学的理性思考方式来解释和解决哲学问题。
二、科学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 17、18 世纪:科学主义的萌芽17 世纪的西方社会,近代自然科学在不断发展,人们渐渐形成对科学力量的信仰,科学方法开始向其他知识领域渗透。
第一个喊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开创了把经验当成手段以此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科学的新时代。
培根相信并提倡实验方法,他认为人的感觉是不可完全相信的,感觉有时也是欺骗人的,必须依托实验才能实现感觉与理性结合。
通过一个又一个实验获得的经验要想成为普遍性认识,要想成为科学理论,归纳法是必不可少的。
2. 19 世纪:科学主义的成长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实证主义的兴起,人们逐渐主张将一切知识分支还原为科学的概念。
第一代实证主义是孔德的实证哲学,孔德的实证主义强调知识要以经验实证为基础,要用数据、调查研究和统计方法等说话,只有根据经验,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准确和可靠的。
第二代实证主义是马赫的实证主义,马赫认为人不能离开经验,不能离开所能看到、听到、触到的东西去讨论问题,他认为这种讨论是没有意义的,是对思维的浪费,这是不经济的。
第三代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世界最基本的东西是人的“纯粹经验”,另一个是“真理就是有用”。
3. 20 世纪以来:科学主义的成熟20 世纪初,罗素的分析哲学在全世界范围引起关注,通过对哲学命题的逻辑分析,对哲学问题进行澄清,以此解决哲学争论。
中国古代天文学
郭守敬
《授时历》
(三)发展
• 时间概念 • 我国的祖先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时,就已经懂得按 照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时间表”,“日出而作,日入而 息”。太阳周而复始的东升西落运动,使人类形成了最 基本的时间概念——“日”,产生了“天”这个最基本的 时间单位。大约在商代,古人已经有了黎明、清晨、中 午、午后、下午、黄昏和夜晚这种粗略划分一天的时间 概念。计时仪器漏壶发明后,人们通常采用将一天的时 间划分为一百刻的做法,夏至前后,“昼长六十刻,夜 短四十刻”;冬至前后,“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科”; 春分、秋分前后,则昼夜各五十刻。尽管白天、黑夜的 长短不一样,但昼夜的总长是不变的,都是每天一百刻。
• 天象观察 • 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 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 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 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 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 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 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 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 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 存者。
(三)发展
(三)发展
• 仪器制作 • 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 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 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 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 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 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 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 始有的,已无从考证。
(四)成就
• 世界天文史学界公认,我国对哈雷彗星观测记录久远、详 尽,无哪个国家可比。我国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记载,被 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 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都有记录。1973年,我国考古 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一座汉朝古墓内发现了一幅精 致的彗星图,图上除彗星之外,还绘有云、气、月掩星和 恒星。天文史学家对这幅古图做了考释研究后,称之为 《天文气象杂占》,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 彗星图。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 对各种形态的彗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不仅画出了三尾彗、 四尾彗,还似乎窥视到今天用大望远镜也很难见到的彗核, 这足以说明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是何等的精细入微。
自然辩证法答案(经补充版)
名词解释1.系统自然观:P47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系统自然观是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2)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3)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思想。
2.生态自然观:P71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
(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5)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3.增长的极限:该书是罗马俱乐部(其工作目标是关注、探讨与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使国际社会对人类困境包括社会的、经济的、环境的诸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提出应该采取的能扭转不利局面的新态度、新政策和新制度)于1972年提出的第一份研究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联系。
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5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
继而得出了要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的结论。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渊源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源于15世纪末至19世纪这一段时期,其历史渊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遗产:近代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传统,如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推理方法、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严密体系和阿基米德在物理学与工程学方面的贡献。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理性分析和实证探究的基础。
2. 中世纪学术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对古典文化尤其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和学习,促进了知识的更新和扩展。
学者们开始质疑和探索传统的神学解释,转向更为理性和经验主义的研究路径。
3. 天文学的重大突破: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了地心说,开普勒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工作,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测天体,进一步证实了日心说,并推动了实验科学方法的建立。
4. 数学和力学的发展: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这是对宇宙规律进行定量描述的典范,极大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
5. 化学和生物学的兴起:波义耳等人的工作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学基础,而生物学领域则经历了从解剖学到生理学再到进化论的发展历程,其中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是生物科学的重大转折点。
6. 社会经济背景:15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新的社会需求促使科技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更加实用和系统的追求。
7. 实验科学精神的确立:以培根为代表的科学家提倡实证主义原则,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知识,而非仅仅依赖于先验推理或权威观点,这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渊源既包括古代文明的知识积累,也有中世纪晚期以来社会变革带来的新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及科学界自身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的结果。
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关系
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关系?答: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3个部分: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
(1)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反映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观与社会历史观在自然实践基础上的统一性。
(2) 自然观和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反映,自然观和科学观决定科学方法论,自然观导致科学观的产生。
(3)科学观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可提升为科学观。
(4)自然观指导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制约着自然观。
(5)科学方法论既推动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推动认识改造自然界。
2.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答:(1)从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出发,主张物质是运动的,各种运动形式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并在科学思想的高度上进行哲学抽象-自然观。
(2)主张以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的研究为基础,进而对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价值论分析,和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动力及其社会控制进行研究,寻找出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科学观。
(3)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着力研究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各种方法起作用的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它们的总体结构,概括和总结当代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抽象,形成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系统认识-科学方法论。
A 、自然观:以各种不同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和流动循环的自然观。
B、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辨证综合方法论。
C 、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一切僵化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是发展的、变化的。
4.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什么?答:二者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本身为研究对象,自然科学则以天然物或人工物为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精品资料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zìrán)观创立 的自然(zìrán)哲学思想渊源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先驱;德国古典哲学 • 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pī
pàn)和继承
精品资料
2、主要缺陷(quēxiàn),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精品资料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 重大贡献 • 局限性
精品资料
第三节、19世纪(shìjì)自然科学和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zìrán)确立的自然(zìrán)科学基础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zìrán)科学的产生 2、18—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zìrán)科学的主要成就:
精品资料
2、自然演化的不可逆性 可逆和不可逆 如果系统从一种状态(zhuàngtài)转变为另一种
状态(zhuàngtài)后能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zhuàngtài),并且同时使系统的环境也回复 带原来状态(zhuàngtài),这过程就是可逆过 程,反之就是不可逆过程。 时间之矢,与不可逆过程相联系的时间箭头。 现实的自然过程是不可逆的。
1、从存在到演化(yǎnhuà) 2、确定性和随意性的统一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4、线形和非线形的统一
精品资料
三、系统(xìtǒng)自然观确立的重 大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首先(shǒuxiān),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
层次性,指出整个自然界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的有机 整体, 其次,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 组织性, 再次,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 念。 最后,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的有序与无序、进化 与退化的辨证统一。
自然科学萌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自然科学萌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自然科学,这一繁茂的知识之树,其萌芽阶段可追溯至人类文明的黎明时期那时,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知与探索,既源于生存的本能驱动,亦源自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驱使早期的人类在狩猎、采集和农耕活动中,不断积累关于动植物习性、季节变化、天文现象等自然规律的认识,这些朴素的观察与总结,便是自然科学最初的胚胎形态从古埃及人精准制定太阳历法,到巴比伦人通过星象预测天气;从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皆由水生成”,到亚里士多德系统地研究生物学、物理学等领域,人类开始尝试用理性思维去解析自然现象,并初步构建起自然科学的理论框架中国古代亦有诸子百家对自然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如《周髀算经》中的数学成就,《墨经》中对力学、光学问题的阐述,以及《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探究,都标志着自然科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已悄然孕育进入中世纪,尽管受制于宗教束缚,但自然科学并未停止前行的步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们,如达·芬奇对解剖学的研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挑战了地心说的地位,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证实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他们的工作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7世纪,自然科学迎来了划时代的变革,以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为代表,科学革命使得自然科学真正摆脱了神秘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进入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语言的现代科学阶段随后,18世纪启蒙时代,拉瓦锡确立氧化理论,推动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林奈创立生物分类学,为生物学发展指明方向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自然科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电磁学领域,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则建立了统一电磁场理论;地质学上,赖尔提出了地质渐变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更是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认识时至今日,自然科学已经枝繁叶茂,形成众多分支学科,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等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揭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奥秘自然科学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回顾自然科学的萌芽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始终伴随着人类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这是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维
1628年
编著《心血运动论》,指出血液在体内循环不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有血管网。
马尔比基
1661年
观察到毛细血管,证实哈维的猜想是正确的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物理学
学科领域
代表人物
年代
成就或观点
古代的自然科学
代表
成就或观点
西方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本原是火,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火衍生而来的,最后又都复归火。
德谟克利特
主张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阿基米德
发现杠杆原理,提出力矩的概念,发明了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
发现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出的液体的重量
中国
四大发明
指南针,北宋时期开始应用于航海
拉瓦锡
18世纪后半叶
提出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证明空气是混合物,提出燃烧奥秘:燃烧只是物质和氧进行化学反应的现象,根本不存在燃素说。
道尔顿
19世纪中期
提出同种元素的原子是一样的,不同元素的原子不一样,原子有重量,不可再分
门捷列夫
1869年
提出元素周期律:按原子量递增顺序把所有元素排成几行,再把各行中性质类似的元素上下对起来
光学
牛顿
17世纪后半叶
创立光的微粒说,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
惠更斯
1690年
创立了光的波动说
麦克斯韦
1860年
提出光是电磁波的假设
赫兹
1888年用ຫໍສະໝຸດ 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巩固了光的波动说
爱因斯坦
1909年
证明了黑体辐射,即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电磁学
奥斯特
1820年
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1831年
提出电磁感应定律
力学
开普勒
17世纪初
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牛顿
17世纪后半叶
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热学
焦耳
18世纪中叶
提出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外界对他做的功
克劳修斯
1850年
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不引起其他变化是不可能的
能斯特
1912年
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不可能使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温度的零度
麦克斯韦
1864年
提出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概念,统一了电场和磁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相对论
爱因斯坦
20世纪初
提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在高速体系中,不同的观测者在不同的参照系观察的情况不同,推动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化学和生物学
学科
代表人物
年代
成就或观点
化学
普利亚斯特
1774年
加热氧化汞发现氧气
造纸术,蔡伦发明。
印刷术,毕昇在宋朝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唐代开始发明火药,通过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墨子
通过小孔成像实验指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物体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代表人物
年代
成就或观点
哥白尼
16世纪中期
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创立日心说: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旋转
生物学
罗伯特·胡克
1665年
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发现许多小室,他把小室称为细胞
布朗
19世纪30年代
在兰科植物叶片表皮细胞中发现细胞核
施来登、施旺
1838年
提出细胞学说:所有生物组织都由细胞组成;所有的细胞来源于细胞分裂或细胞融合;卵和精子都是细胞;单细胞可以不断分裂形成组织。
达尔文
19世纪中叶
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罗伯特·胡克
列文虎克
17世纪中期
对显微镜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的工作台,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列文虎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
阿贝
19世纪70年代
奠定显微镜成像的理论基础,为科学界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维萨里
15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