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评论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课程标准的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分析与启示

基于课程标准的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分析与启示

基于课程标准的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分析与启示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分析与启示:
一、试题类型分析
1、单项选择题:本次试题单项选择题占比最大,共计45道,占总分的45%,考查了考生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

2、填空题:本次试题填空题共计15道,占总分的15%,考
查了考生对课程标准的掌握情况。

3、计算题:本次试题计算题共计15道,占总分的15%,考
查了考生对课程标准的应用能力。

4、简答题:本次试题简答题共计15道,占总分的15%,考
查了考生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试题难度分析
1、单项选择题:本次试题单项选择题难度适中,考查的知识
点涉及到全部课程标准,其中有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点,也有一些比较深入的知识点,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和深入理解能力。

2、填空题:本次试题填空题难度较低,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
课程标准中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计算题:本次试题计算题难度较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课程标准中的应用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课程标准的熟练应用能力。

4、简答题:本次试题简答题难度较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新时代高考命题主题思想,落实“四层四翼”(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评价要求;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素材,展示科技成果,助推教育改革。

命题新而脱俗,取材精且隽永。

一、表述更准确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点评】这里“……青色,来自氧化铁”,用“来自”显然不妥,因为瓷器中的青色就是瓷土中的氧化铁经高温反应生成了FeO等而造成的。

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高温条件下可发生分解:Fe2O3Fe3O4 FeO 黑色黑色当黏土中有还原剂或硅铝酸盐存在时,这种转化温度会大为下降。

显然瓷器的青色是“来自氧化铁”但不是氧化铁的颜色显示出来的。

因此试题的“……青色,来自氧化铁”最好改为“……青色是氧化铁体现的”28.(14分)水煤气变换[CO(g)+H2O(g)H2(g)+CO2(g)]是重要的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回答下列问题:(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①721℃时使纯H2通过过量CoO(s),CoO(s)部分被还原为Cs(s),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s(s)的倾向是CO__H2(填“大于”或“小于”)。

(2)721℃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填标号)。

官方发布!普通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评析

官方发布!普通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评析

官方发布!普通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评析官方发布!2019年普通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评析一、坚持立徳树人,传承优秀科技文化1.呈现中国成就,传递爱国情怀通过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以及情景设置等角度,着力引导考生关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挖掘历史文献和顶级科研论文的合适资料,以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编制试题,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化学,为国奉献。

例如I卷以我国古代由砷矿提取三氧化砷技术为背景考查元素化合物分离基本操作方法;II卷以我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化合物为题材考查物质结构基础理论。

2.渗透研究过程,激发科学精神对于苯结构的阐释和研究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过程。

I卷第8题以3个分子式均为C6H6的化合物展开设问。

这三种物质结构是19世纪中后期,三位化学家提出苯的三种结构。

包括1865年由化学家凯库勒提出的凯库勒式,1867年由杜瓦提出具有双环结构的杜瓦苯。

1869年拉敦保格提出来的三棱柱结构。

由于凯库勒结构比较符合苯的化学性质,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这结构还不能解释苯的某些性质,所以在凯库勒之后仍有一些科学家继续探索研究苯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这道试题设置质的科学,通过日益发展的合成技术,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农药、化肥、医药和种类繁多的新材料等等。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编制正是从化学科学这一特点出发,牢牢把握化学应用性在学习化学中有力杠杆作用,广泛联系实际创设化学应用情景,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

例如,今年考试中心命制的试卷中,所运用实际情景主要有新材料制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有机新物质和新药物合成、无机化工生产以及新技术性能源等。

这些试题均要求学生将基础化学、基本化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价与质量分析报告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价与质量分析报告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评价与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总体评价我省2019 年高考采用的是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试题。

化学试题认真贯彻“五育并举”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化学学科特色,以化学领域的真情实景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在真实的科研背景下和实际的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试题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一)试题结构2019 年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整体结构依然是7+4 形式,Ⅰ卷7 道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 分,共计42 分;Ⅱ卷3 道必考非选择题,共计43 分,2 道选考非选择题,任选一道题作答,计15 分。

全卷总分100 分,占理科综合全卷的三分之一。

必考内容为化学必修1、必修2 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考内容为二选一,考查内容为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二)考点分布2019、2018、2017 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卷知识点对比(三)试题特点2019 年高考化学全国卷命题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试题选取古代化工方面的优秀成果,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选取我国化学工作者在化学领域的科研成就,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和奋斗拼搏精神,实现良好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育人效果。

持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

1、挖掘古代文化信息,根植爱国情怀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新物质或加工天然物质和认识自然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全国高考化学试题自觉地传承科学文化,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选取我国古代化学技术方面的成果设置情景,展示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不同阶段的侧重点
一轮:深挖教材思维模型。
三轮:模拟演练,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强化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例 如:原理题中的量化数据关系、流程题中的转化流程信息 以及陌生方程式书写中给的反应信息等。
全国卷 化学试题特点
三、形式多样,数据详实,测评学科关键能力
3、证据具体详实,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证据推理是逻辑推 理能力在化学中的体现,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的 组成、结构及性质变化进行分析推理,揭示数据和现象的本 质特征。例如:原理题中基于数据的推理、实验题中基于实 验现象的推理以及陌生方程式书写和元素周期律选择题中 基于规律的推理。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浅析
全国卷 化学试题特点
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一直在贯彻落实发展素质 教育和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考查要求,以高考 评价体系为依托,选取各种类型的情景素材,通过 科学规范的试题设计,考查考生信息获取及加工能 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试题能够区 分不同类型的考生,贯彻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落实了“基础 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有助 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
理的应用; 较,利用盖
化学平衡常 数、溶度积
斯定律书写 热化学反应 方程式,转
常数的计算; 化率和化学
离离子方程
平衡常数的 计算,平衡
式的书写 移动原理的
(氧化还原 应用,转化
反应与非氧 化还原反应)
率比较,焓 变的判断。
热能与化学 能的相互转 化、热化学 方程式的含 义,利用盖 斯定律书写 热化学反应 方程式,化 学反应速率、 活化能的概 念、转化率 和化学平衡 常数的计算, 平衡移动原 理的应用。

2019全国一卷化学解析

2019全国一卷化学解析

2019全国一卷化学解析一、试卷整体评价2019年全国一卷化学试卷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题目难度适中,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又强调了对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察。

试卷整体风格与往年大致相同,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内容覆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多个领域。

二、各个题型分析1. 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题目涉及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等多个方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同时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深度。

解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关键点,并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解答。

2. 填空题:共7个小题,每空1-2分,共33分。

题目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解答。

解题时要注意把握题目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找出解题的关键点,并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回答。

3. 实验题:共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题目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实验设计、实验分析等多个方面,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又强调了对实验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察。

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并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回答。

三、考点分析1. 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试卷中多个题目都涉及到了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如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等,这些知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计算等多个方面。

这些题目不仅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还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备考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复习: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掌握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2. 加强实验能力的训练: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熟悉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2019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详解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详解评析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A
【分析】
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 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握物质性质、反应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答案】B
【分析】
2-苯基丙烯的分子式为C9H10,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反应原理综合题
工艺流程图题:物质的制备
35
物构,合金材料“铝坚”
物构:锂的结构与性质
物构:钾和碘的结构和性质
物构:锗的结构与性质
36
有机,药物中间合成体
有机:高分子膨胀剂的制备
有机:有机光材料的制备
有机:多糖合成聚酯类化合物
四、试题解析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综上,2019年高考考察的知识点与往年保持一致,考察方式比较新颖,在保持往年考察的题型和覆盖面的同时,出现一些新的题型,考察学生的提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与往年相比依旧是稳中有变,综合考察。
三、近四年考点分布
2019

高考化学真题试题评析分析

高考化学真题试题评析分析

高考化学真题试题评析分析高考化学是高考科目之一,对于广大高中生来说,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极具挑战性。

一直以来,高考化学试题都备受关注,学生们在备考时也都会认真分析历年真题,以期更好地备考。

下面就来针对近几年的高考化学真题进行评析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试题特点,提高备考效率。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2019年全国卷的高考化学试题共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在选择题部分,试题设置相对均匀,涵盖了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和计算题型。

其中,有一道题是关于有机物的衍生物命名,考查了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的掌握。

这类题目在高考中常见,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命名方法。

另外,2019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还包括了一道化学方程式平衡题,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类题目往往需要考生清晰地理解平衡反应的规律,掌握计算平衡常数和判断平衡位置的方法。

在非选择题部分,2019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有一道题要求学生利用化学计量方法计算反应物质量的问题,考查了学生对化学计量的掌握和计算能力。

此外,还有一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要求学生分析反应物的氧化还原态,判断反应类型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这类题目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总体来看,2019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涵盖了多个知识点,既考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试题设置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全面素质,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能力的综合提升。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2020年全国卷的高考化学试题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调整,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在选择题部分,试题设置更贴近生活和实际应用,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

比如,一道题目涉及了盐的制备和性质,要求学生根据反应条件判断盐的性质。

这类题目需要学生综合考虑反应条件、物质性质等因素,分析问题并给出合理解释。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复课总结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复课总结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复课总结高三化学组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复课总结一、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2019年化学试题遵循考试大纲要求,整体结构设计合理,难度适中,呈现了以“能力立意、突出思维逻辑、突出学科特点、突出核心素养”的命题原则,稳中求新,落实高考“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试题既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让考生感觉化学无处不在;又紧跟学科前沿,让考生感觉科学并不遥远,人人皆可创新。

持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全面落实“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

试题凸显以下特点:1.注重基础,强化学科必备知识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是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

知识累积是能力提升的前提和保障。

例如,第7题以古诗词为背景,考查生活中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方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化学知识的考查,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对常见有机物组成、分类与性质的掌握情况。

2.结合实际,培养学科关键能力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是考试大纲的要求。

所以,核心主干知识不应仅停留在记忆层面,学生应运用这些知识,凭借获取信息、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知识迁移、临场应变、归纳与论证、探究与创新等各种综合能力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例如,第28题以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为背景,要求考生在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考查维度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结果的评价。

3.把握全局,构建学科思想方法今年化学试题大体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问题情境即试题本身;第二维度是核心知识;第三维度是学科思想方法。

学科思想方法是一个学科的精髓。

在中学阶段,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结构包含:转化思想、联合思想和辩证思想。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呈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特点,很好地落实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总体难度比去年有所增加。

试题重视基本概念、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将化学知识与信息,以数据列表、实验装置、结构模型、工艺流程图、电化学装置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对考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立足基本知识与方法,突出了化学学科价值、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的考查,让学生从"解题"中学会"解决问题",并能联系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二、试卷的五个显著特点1.试题素材背景丰富,蕴含育人情怀试题素材选取角度广,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选取我国古代的陶瓷制造、物质鉴别等古代化学技术方面的成果及近年来取得的重大创新科技成果为背景。

既能体现学科特色,关注学科发展,又能贴近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实际。

通过多样化的背景素材,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考生在解答试题中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发挥试题的育人情怀,突出立德树人。

如第7题以陶瓷性质为载体,考查硅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A选项对“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的考查,一方面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化学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对铁的氧化物性质的掌握情况。

第35题以我国科学家在顶级刊物《Nature》发表的“双相纳米高强度镁合金的方法”为情境,给出拉维斯相的晶体结构,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能级、化合物中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形式、分子构型、晶体结构及其性质等内容。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很多是以学术专著、科技期刊、会议论文、技术专利等资料为素材背景编写的。

以这些文献为基础命制的试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让学生通过试题情境认识化学学科价值,从而增长知识。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全国卷)的评析及启示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全国卷)的评析及启示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全国卷)的评析及启示作者:***来源:《化学教学》2020年第01期摘要:以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3道实验题为例作试题分析,归纳考查要求,拓展试题外延,提出在高三复习课使用“实验性质原理”三元整合策略指导教学设计,探讨基于实验情境实现物质性质和反应原理的整合教学在高三元素化合物专题复习中的应用,并提出若干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考实验题; 试题分析; 三元整合策略; 高三复习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01008006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1 试题评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基本理论来自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和对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归纳。

掌握经典的实验方法和重要的操作技能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包括对化学仪器的认识和使用、验证化学物质的性质、预测或分析某个反应的发生,或是上述内容的综合[1]。

2019年全国卷3道实验题均以物质制备为命题主线,考查对制备过程核心反应、条件控制的认识,考查对产物分离提纯方法、装置和操作的选择,考查对反应过程所加试剂作用的理解,考查对实验的合理评价,考查对物质组成、实验产率等定量计算的掌握,渗透宏微结合、变化观念、平衡思想和证据推理等核心素养。

1.1 全国Ⅰ卷1.1.1 原题再现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是一种重要铁盐。

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______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温度保持80~95℃,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______。

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填标号)。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______。

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2019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

2019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

2.规范备课组集体备课体制,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 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扎实开展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共 同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统一进度、统一思想,明确每位 老师负责收集资料、编写练习的板块,发扬团队精神,团结 协作,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备课组成员加强沟通,互 相听课,经常性开展各成员间的互相探讨活动,提高备课效 率和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级教研室组织的各种 活动,如公开课、示范课,并认真做好记录,以便在评课时 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一、全卷考查,覆盖更加全面
由模块占比可知,整套试卷与往年相比,在试卷结构、试 题和考点分布上有所变化,所幸变化并不很大,学生平时 的学习足以应对。
二、试题特色:选择题难度提高,填空题稳中出奇
1.选择题:
第7题和第8题相对简单,第10题和12题考法新颖,与 我们所认为的“常理”有所不同,需要根据题目实际来 分析选项。第9题和11题比较中规中矩,都是高三反复 练习的内容,细心即可解决。第13题考查位-构-性的 关系,考查形式与以往不同,难度有所提升,对综合 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细心审题。
第二,提供多样化的题干信息,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 例如第26题和27题,要求学生分析工艺流程题中的物质变化和 操作、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等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化 学反应原理等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四、备考建议
1.注重平时积累,很多知识就是平时接触到的,多积累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注重拓展科学视野,高考试卷会出现很多新情景、新 名词、新形式,所以平时应加强知识的拓展,在考试遇 到时就不会措手不及。 3.调整考试心态,考试的时候不要因为碰到不常见的名 词就无从下手,基本的核心知识点是不会变的,所以放 平心态,打好基础,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应对 考试。

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分析2019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分析2019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在座的专家,就2019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做一个短暂的交流,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众所周知,高考不仅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它还承载着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梦想,这样,一份高质量的高考考卷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省自2019年以来对理综实行自主命题,其中的化学考题几年来一直受到社会的好评,那么今年2019年的理综化学试题如何,与往年相比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

(板书:一、总体评价)一、总体评价综合分析近几年山东高考化学试卷,可以发现2019年的化学试题秉承了以往历年的命题特点,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

对照考试说明又可知:今年的试题对考试说明界定的主干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覆盖,并立足于实践,强化了三大能力的考查,具体而言,体现了:稳定、创新、主干、实践和能力,五大特点.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解读一下。

(板书:二、试题评价)二、试题评价特点一:稳定(给表格)我们先来看一张表:这是有关2019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的一张分析表,其中包括试题结构、考点分布、难易程度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该表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今年的试题结构与往年完全相同,仍然包括7个选择和3个必做加1个选作共4个大题,而考点分布、难易程度和难度梯度等几个方面都与往年相当。

其中31-33三个选做题在可控难度参数上基本相当,依然体现了考题的公平性。

所以说2019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的第一大特点就是稳定。

特点二:创新谈到创新性,可以举得例子很多,但我最想提一下的还是第10题,就是有关莽草酸的这道题。

这种题型在平时的考前训练中并非没有见过,但在近几年山东高考试题中还是第一次出现,答对该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稀、醇、羧酸三类重要有机物质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考生有机部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有一定的思维深度,这在以往的山东卷化学试题选择题中是从未出现过的,它的设置所起的导向作用,值得大家继续探索。

2019年化学高考I卷阅卷体会与答题得分细节分析

2019年化学高考I卷阅卷体会与答题得分细节分析

第(4)空【2分】:评分细则 ①写作“C12O3H18”0分
第(5)空【2分】:评分细则 ①“醚键”写作“醚基”不得分
②写结构简式不得分
2018新课标全国I卷36题 (15分)
第 13 页
2018新课标全国I卷36题 (15分)
第 14 页
此小题【3分】:评分细则 ①第一步错无论后面是否正确都为0分 ②第一步条件“HCl”也可写作“HBr”“PBr3”“SOCl2”“浓盐 酸”“浓HBr”,但“稀盐酸”不给分
随机采样试评
随机采样试评,检查评分细则的 可操作性,大约1小时,看有无其 他合理答案或解法,再商定给分细 则。
每题进行分组阅卷
20多万考卷,本题共24人阅卷, 双 评 , 12 位 老 师 评 1-4 题 , 另 外 12 位教师评5-7,平均6天时间,每天8 小时,可能加班。(平均速度4s左)
说明的问题
阅卷过程:2019新课标全国I卷36题 (15分)第 8 页
• 36.化合物G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 回答下列问题:
2019新课标全国I卷36题 (15分)
第9页
回答下列问题:
羟基( 1分,写结构简式0分 )
(1)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写出B的结构简
补充:一部分学生答案与题号不符,这样的答案均不给分
有机题:规范答题建议
第 15 页
1.平时练习不设置答题横线,要求学生规范答题。 小题号按顺序作答,不会做的也标出题号,才不至于答错题 号或者因答案篡位而被当成错误答案,同时方便阅卷教师寻 找答案。
2. 落实教材的细节,规范官能团的表述:如醚键不能 写醚基,碳碳双键不能写双键,酮基和羰基均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精选试题情境素材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2019 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2019 年高考化学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
选取古代化工方面的优秀成果和我国化学育人要求,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实现良好的选拔功能工作者在化学领域的科研成就,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和奋斗拼搏精神,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和积极的育人效果。

持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系的要求,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

1精选情境,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1.1 选取我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典籍中有关情境,增强文化自信高考化学试题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
物质鉴别等古代化学技术方面的成术创新思想,选取我国古
代的陶瓷制
展示中华优果,造、
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献,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I 卷第7 题以陶瓷性质为载体,考查硅酸盐的物理化陶瓷是中国的名片。

理科综学合
性质;尤其对“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的考查,一方面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中化学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对常见化合物性质的掌握情况。

1.2 呈现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增强科技成就感对于超导材料的研究我国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

自本世纪初以来,我国的研究团队致
理科综合II 卷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35 力于发展高临
界温度铁基超导体,果。

题的文献来源
于顶级刊物《Nature 》刊载的一种Sm-Te-As-O-F 铁基化合物的超导体。

试题以该铁基超导
化合物的晶体及相关化合物为载体,考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分子间力和氢键以及晶体结
构等核心知识点,体现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理科综合I 卷第35 题以我国科学家在顶级刊物Nature 》
发表的“双相纳米高强度《镁
MgCu 合金的方法”为情境,给出拉维斯相的晶体结构,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能级、化 2
合物中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形式、分子构型、晶体结构及其性质等内容。

理科综合I 卷第28 题第(3)问来源于我国化学工作者发表在顶级刊物《Science 》中。

该催化方法使得水煤α-MoC上单层金原子对水煤气的低温催化反应”的文章——“沉积在
气转化反应在303K 的温度下就可以进行,远远低于其他已有催化方法中的温度。

试题以文
分析催化吸附机理及反应章中的单原子催化能量变化的理论计算模型为情境,让学生认识、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精挑文献,展现最新成果,增长知识见识
--
--
今年的高考化学大部分试题是以学术专著、科技期刊、会议论文、技术专利等资料为
--
--
以这些文献为基础命制的试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素材背景编写的。

让学生通过试
题情境认识化学学科价值,从而增长知识见识。

呈现新颖的结构,让考生了解最新成果,开拓视野2.1
磷阴离子,该阴离子为制备高《Science 》杂志报道了一种新化合物——双( 三氯甲基)
题以该新型反应中间体为素材附加值有机磷化物提供了良好的中间体。

理科综合I 卷第13
背景,考查新型反应中间体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呈现新的功能物质,让考生认识物质的应用,拓宽知识2.2
36 题以化学的魅力在于合成新分子、创造新物质,开发新应用。

如理科综合II 卷第
III 新型环氧树脂的合成为情境,考查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卷第36 题以合
反应合成氧化白藜芦醇为基础,成步骤少、产率高和操作简单的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Heck
考查该功能物质的性质。

呈现新的合成装置,让考生对比不同转化过程,增长见识2.3
目前合成氨工业消耗的能源占地球总耗能的。

降低能耗、提高转化率一直是化学工1%
题以顶级化学期刊上发表的新型合成氨生物燃13 作者的追求和研究方向。

理科综合I 卷第
料电池为载体,将科学研究与应用热点课题作为情境,考查电池的相关知识与原理。

对于能量的高效转化和利用是目前化学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传统石化能源面临枯竭,
二III 卷第13 题以《Science 》报道的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循环效率的Zn-NiOOH 理科综合次
充放电工作原理、电考查考生对新型的电池结构、电池为载体,将科学研究热点引入考题,
极反应等内容。

精编试题,考查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3
测评学科关在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高考化学试题通过精心设置问题,
促进学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科学态度和价值理念等学科素养,键能力,
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3.1 考查必备知识,测评关键能力,夯实全面发展基础
高考化学试题考查学生今后在化学上进步和发展需要的必备化学知识,包括化学语言与
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反应变化与规律、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等方面。

对这
些必备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学生打牢地基,巩固发展的基础。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对理解与辨析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探究与创
新能力等关键能力进行重点的考查。

理解与辨析能力基本内涵为辨析化学基本概念及判断常见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来
III 理科综合题辨卷第7 题辨析陶瓷及相关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7 卷第实现。

理科综合I
析碘酒、铝合金、活性炭及高纯硅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与推测能力是指基于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结合化学原理,推测简单反应的过
程和机理。

理科综合卷第I 28 题以水煤气变换为载体,要求考生在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的基--
--
础上,根据实验数据关系图表、运用化学基本原判断反理来正确分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应历程和机理、推测温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及平衡变化的影响。

归纳与论证能力是指对于不同呈现方式的数据和信息,归纳总结出变化特征和规律;
题要求对比分析不比较不同方式得到的结果,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理科综合III 卷第36
同碱、不同溶剂对合成反应的影响,进而论证不同条件对Heck 反应的影响,归纳条件温和、
试剂简单、转化率高的合成反应条件。

III 和实验方法和原理及方案设计等能力。

探究与创新能力包括实验基本操作、全国I
题要求学生利用题目给出的合成方法,独立思考,设计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卷的第38
体现对创新思维的考查。

3.2 结合学科特点,渗透美育和劳育教育,引导全面发展以情境化试题加强生产实践中化学原理和方法的考查,提
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
题以氧气直接28 卷第III 方法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理综全国
反应温度以及产物的让学生分析进料浓度比、氧化氯化氢生产氯气的工业生产为素材背景,
处理对氯气的产率以及工业能耗的影响,并据此给出提高生产效率的两种方法。

丰富试题的呈现形式,用精美的图片呈现既有美感又有科学意义的物质反应和结构,
展示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绚丽色彩和多姿形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反应的变
卷第全国理综化美以及物质结构美。

II 11 题考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解释炫丽的色彩变幻
卷第II 化学反应。

题则是以烘托节日气氛焰色反应考查元素鉴定方法。

26
专业文档考试资料学习资料教育试题方
案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