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评课稿(精选7篇)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评课稿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评课稿(精选7篇)听了老师上的《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感觉到这真是一节生动有趣又扎实、有效的课。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特点,下面带来的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评课稿篇1听程老师《角的认识》一课,首先课堂设计清晰明了。
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
学生对角的认识扎实有效。
课始,由课本情境图引入新课,学生通过观察,借助已有经验,找到图画中的“角”。
接着由图画中三角尺中的角引出三角尺,教师拿出实物三角尺,请学生指出角,进而提出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
老师在画时,根据学生刚才所指,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点(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为角就是一个点,因而在指的时候都指在了角的顶点处)师指着黑板上的点问学生这是一个角吗?学生说不是,自然引发矛盾,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组成。
然后再画出角的两条边。
师先是在黑板上画出两条弧线,引出角的两边是直线。
画完后,请学生观察角,在说一说角的特点,引出顶点、边。
顶点和边可以直接给出。
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角。
按照找角——画角——观察角——指角的顺序进行。
在指角时告诉学生先指顶点,再指边。
生领指。
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角,然后动动手、动动胳膊动动腿,找一找角。
教师拿手机拍下学生身体上的角,然后同步发到大屏幕上。
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但是课堂秩序有些乱。
老师是否可以尝试在全部拍完后再投影不至于分散学生注意力。
在学生对角有一定了解后利用小魔术变出一个角。
引出角的大小。
这时候老师可以给出角的嘴长得大,长得小这样的词,来为后续比大小做铺垫。
然后利用一个圆纸片折出一个角。
大屏幕展示折的过程,出现量角器的形状。
这些环节设计都非常好!本节课通过画角进一步使学生了解了角的组成,深化了角的认识,也对之前对角的错误认知有了一定更正。
整节课可以说设计的很好。
但是,老师在对这节课整节课节奏的把握上还有一些欠缺,评价语言不够,“真棒“不错”说的太多,课快结束的时候教师有些紧张。
《认识角》评课稿15篇
《认识角》评课稿《认识角》评课稿15篇《认识角》评课稿1熊老师:你好!我今天听了你的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后,觉得你在这一年里,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课堂教学技能较入校时大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上升很快,看到你的成绩,你很棒,我很高兴,也受感动。
作为一名新老师,在你今天的这一课堂中,有很多地方是你的骄傲,值得欣赏。
一是整堂课采用了观察教材插图信息,引出角的认识,再回到生活,找角、用手摸角去体验和感受角,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的数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这是数学教育中一个永恒的理念。
二是认识了角后,通过孩子自己制作一个角,以及孩子手掌游戏,加深了孩子们对角的认识,巩固了孩子们对角的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初浅理论。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教师教得快乐、孩子学得快乐的课改理念。
三是在结课时,对本堂课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本堂课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点滴疏理,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沉淀和巩固。
在这一堂课里,也有一些不尽满意的地方,或许是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共同思考,实践解决。
比如:一是在开课环节,指导孩子观察教材插图,插图是一幅足球场,这对于农村的孩子了解足球场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换一幅孩子生活中的运动场(比如学校球场照片),让孩子去观察图中的角,找出角来,就更好一些,那样贴近他们的生活,之后再回到教材去观察,就更容易找准图中的角了。
只要我们使用的数学课堂元素是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其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就不一样的了。
二是在具体观察实物剪刀、三角板中的角的时候,你说它们只有一处有角,其实它们都不只一个角,应指导孩子仔细观察。
三是对角的认识有一定理论基础后,应进一步把这一数学问题放到生活中去,教孩子们观察,从而得到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包含有各种不同的角,为下课时学习直角作好铺垫。
四是在教孩子数角的个数时,不能只是直观的角,更应考虑隐藏的角,比如从一个角的顶点处向角内再画一条直线出来,就不只是2个角了,而是3个角,因为表面上看上去是两个角,而实际上还有一个大角。
认识角评课稿(集合15篇)
认识角评课稿(集合15篇)认识角评课稿(集合15篇)认识角评课稿1《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要落实的是:1、认识角,能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懂得如何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3、会画角。
两节课来看,王少云老师这节课这三点都做得不够,可以说是老师包办,把结论告知学生,没有看到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学生学习的效果。
林道童老师这节课就做得很好,做得很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很好。
一、认识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两位老师的设计都是想通过生活中“指角”和“找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的原形,然后从物体中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林道童老师处理得较灵活,先是“用筷子夹花生”小游戏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让学生感知夹花生时两根筷子形成的图形就是角,自然引入新课学习;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角”“找角”“做角”,感知升级,顺其自然要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角的图形),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而王老师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没有这些活动,只是老师一步步往下走,学生附和着学习,没有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比较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个结论学生理解是有困难的,包括现在中、高年级的学生比较角的大小还受到边长短的影响。
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概括出这个结论呢?林道童老师把这个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发现,学生发现“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可是学生比较时因为是视觉的原因还是受到边长短的影响,怎么办?林老师顺其自然教学第二种比较方法,叠合法比大小。
学生有了认知的错误、冲突,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三、画角。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比较抽象,如何教学让学生会画角呢?王老师的教学应该是无效的,因为没有老师的示范、指导,也没有看到学生准确画角,只是老师反复强调画角的方法,说到再多远没有做一次来得实在。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7篇)《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李老师上的是一节扎实,有效的课。
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从生活中引出角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建立在学生生经验的基础上,李老师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不时地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是找数学,在生活是学数学,将数学教学变成活动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多种活动认识角,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大家操作,讨论,发言,都跃跃欲试。
二、注重课堂资源生成的再利用李老师还注重课堂资源生成的再利用。
在引导探索角的基本特征时,先让学生在白纸上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展示学生不同的作品,但并不作出评价,到学生体验角的特征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判断自己画的是否是角,这样,在凸现学生个性思维,个体差异的同时,能够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
三、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李老师在引导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一环节,我觉得设计的挺巧妙的,“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师组织学生用2支自己的铅笔做成活动角,边操作边思考:“怎样才能摆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摆出一个小一点的角?”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1)活动角的两条边的长短始终没变,所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张开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经过李老师的精心设计,这简单而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教学难点,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值得探讨的是:在感知角是尖尖的,直直的时候,教师请个别学生摸一摸角,体验角的特征,我个人认为,角是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学生手中都有一个三角板的,何不让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三角板在手上刺刺,摸一摸,让每个学生都有所体验,再得出角是尖尖的,直直的。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8篇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8篇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8篇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我听了白老师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本课时教学白老师给我比较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整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观察、发现、交流、思考为主线,让学生在看、说、想中解决问题。
另外,白老师还在这节课中创设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纵观全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一、创设情境,准确找出物体表面的角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上课开始,白老师利用10月13日是什么日子?(少年先锋队建队日),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是什么?(红领巾),出示红领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找出呈现在各中图形中的角;同时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体上有角。
通过找角的活动,使学生对角图形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新知运用新知,培养能力白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了让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师组织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辩一辩,画一画的活动。
先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让学生上台摸一摸活动角,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总结出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这样为学生学习画角找到了依据。
画角这一环节,这里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画一画,教师引一引的方法,解决了画角这一重点。
这里过渡比较自然。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白老师先通过两角的重合以及边的变化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教师把巩固知识融于游戏创造性地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运用掌握,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
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通用15篇)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本周我听了刘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深深地感觉到刘老师,无论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都是准确的、到位的。
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值得我学习: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刘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做手工,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刘老师让学生在五角星书签让学生找到角,进而引出课题。
找出呈现在各种物体中的角;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接着,她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
这样,学生对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有趣氛围。
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生活中许多物体上有角,为学生很好的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
刘老师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
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个学生的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
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
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刘教师设计了,在三角板上摸角、用圆形纸折角,画角等活动,让学生愉快、积极地参加到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6篇)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6篇)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二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基本的几何图形,而这节课也是在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后进行教学的,可以说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但是孩子们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
经过对教材的反复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的侧重点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两个层面上。
对于本节课设计分成了3部分:课前的微课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画一个普通角,在画角的过程中体会角的特征,为抽象角的模型奠定基础。
);课上在活动中感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角的大小;课下拓展提升(找一找家里的角,并摸一摸、说一说)。
有了这样的整体构思,使得这节课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课后的感悟也有些许。
1、从生活中找角,在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
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引入,在学生初步讲解角的基本特征之后,让学生指角,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知识“盲点”(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结合角的特征,不断反复的指角,最终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在过渡到生活中找角、指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在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做的活动角进行体会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由2个大小相同,边的长短不同的角,演示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到底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小鸭嘴巴大”的活动,更是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明确的角的大小与角开口的大小有关,得出结论顺其自然。
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3、每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留有缺憾才让我不断反思进取。
(1)学生已经进行了微课学习画角,但是课堂我在这个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后面探究活动比较紧张。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1篇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1篇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1篇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 我听了白老师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本课时教学白老师给我比拟深化的印象,我觉得整节课表达了新课改的理念,可以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开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观察、发现、交流、考虑为主线,让学生在看、说、想中解决问题。
另外,白老师还在这节课中创设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考虑的时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纵观全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一、创设情境,准确找出物体外表的角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才能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上课开场,白老师利用10月13日是什么日子?〔少年先锋队建队日〕,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是什么?〔红领巾〕,出示红领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找出呈如今各中图形中的角;同时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体上有角。
通过找角的活动,使学生对角图形的认识由模糊到明晰,由详细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二、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新知运用新知,培养才能白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开展过程,为了让学生掌握角的根本特征,老师组织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辩一辩,画一画的活动。
先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外表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让学生上台摸一摸活动角,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总结出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这样为学生学习画角找到了根据。
画角这一环节,这里老师先让学生尝试画一画,老师引一引的方法,解决了画角这一重点。
这里过渡比拟自然。
在打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白老师先通过两角的重合以及边的变化来使学生进展直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稳固。
稳固练习这一环节,老师把稳固知识融于游戏创造性地让学生在游戏中进展运用掌握,符合儿童的学____点。
《认识角》评课稿(15篇)
《认识角》评课稿《认识角》评课稿(15篇)《认识角》评课稿1本节课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创造角并认识角有大小,体会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初步了解用重叠的方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综观全课,具体地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一、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
在本课中,老师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数学书、钟面等等,让学生先找找哪里有角,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里是角,再由教师描出一个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1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本课中,老师非常重视操作,从一开始让学生任意拿一张图形,摸其中一个角,感觉角的本质属性,到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折一折、搭一搭、剪一剪、画一画、钉一钉,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并且让学生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总而言之,这堂课老师能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意图,选择合理的方式,突出“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通用15篇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角初步认识》评课稿通用15篇《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熊老师:你好!我今天听了你的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后,觉得你在这一年里,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课堂教学技能较入校时大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上升很快,看到你的成绩,你很棒,我很高兴,也受感动。
作为一名新老师,在你今天的这一课堂中,有很多地方是你的骄傲,值得欣赏。
一是整堂课采用了观察教材插图信息,引出角的认识,再回到生活,找角、用手摸角去体验和感受角,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的数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这是数学教育中一个永恒的理念。
二是认识了角后,通过孩子自己制作一个角,以及孩子手掌游戏,加深了孩子们对角的认识,巩固了孩子们对角的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初浅理论。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教师教得快乐、孩子学得快乐的课改理念。
三是在结课时,对本堂课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本堂课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点滴疏理,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沉淀和巩固。
在这一堂课里,也有一些不尽满意的地方,或许是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共同思考,实践解决。
比如:一是在开课环节,指导孩子观察教材插图,插图是一幅足球场,这对于农村的孩子了解足球场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换一幅孩子生活中的运动场(比如学校球场照片),让孩子去观察图中的角,找出角来,就更好一些,那样贴近他们的生活,之后再回到教材去观察,就更容易找准图中的角了。
只要我们使用的数学课堂元素是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其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就不一样的了。
二是在具体观察实物剪刀、三角板中的角的时候,你说它们只有一处有角,其实它们都不只一个角,应指导孩子仔细观察。
三是对角的认识有一定理论基础后,应进一步把这一数学问题放到生活中去,教孩子们观察,从而得到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包含有各种不同的角,为下课时学习直角作好铺垫。
四是在教孩子数角的个数时,不能只是直观的角,更应考虑隐藏的角,比如从一个角的顶点处向角内再画一条直线出来,就不只是2个角了,而是3个角,因为表面上看上去是两个角,而实际上还有一个大角。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最新4篇】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最新4篇】篇一:二年级数学的评课稿篇一第一,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五角星、扇子等等,进而把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数学概念,在通过对教的相识找寻四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体现了数学学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经验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将数学学问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其次,从直观形象的事物入手,重视让学生亲自感知。
教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从说明、概括,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刘老师多处让学生亲自感受、体会。
例如新授前先让学生视察实物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图形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感知,初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相识。
第三,注意学习过程的动手操作,刘老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做角、玩角、比角,这些活动不仅仅围绕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对数学学问的再相识,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让学生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
第四,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层次清楚。
由相识角的形态,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起先,接着用不同的材料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探究出多种角的大小和比较方法。
这样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把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开心,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篇二:评课稿篇二依据学校教研工作支配,今日下午在老师会议室实行了以“立足图形与几何,有效开展探究过程中的操作活动”为主题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郑春华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一课。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注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力,培育学生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
在这堂课中,在郑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究,主动了解和发觉学问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对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5篇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5篇《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江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课堂气氛活跃,能突出重点,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突破难点。
是一节成功的课例。
本节课有几大亮点:1、新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兔房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在情境图图片上找一找、摸一摸,分一分角、指一指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初步形成角的特征和概念。
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搭一搭、拉一拉、折一折、画一画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在“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发现角、认识角。
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3、备课深入,能预知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通过电脑演示、实物演示来突破难点。
4、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有层次有坡度。
在练习过程中并用儿歌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对角的认识。
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建议重复说明角的大小是指哪个部分的大小,老师最好把教具放到黑板演示,并多举例说明,让学生加深印象。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2经过杨老师对《角的认识》这节课的精心设计,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另外在教学画角这一环节,尹老师先让学生讨论怎样画角,再让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然后又学生模仿着老师画角,最后再让学生独立画角。
可能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发挥,但我觉得尹老师的教学方式可能能更好地落实这一知识,并能有效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0篇)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0篇)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0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本周二我第一次听了孙翠娥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深深地感觉到孙老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新”教师,无论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都是准确的、到位的。
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值得我学习: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孙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学生熟悉的校园一角,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找出呈现在各中物体中的角;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接着,她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
这样,学生对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
孙教师设计了,在三角板上摸角、用圆形纸折角,小棒做角,画角等活动,让学生愉快、积极地参加到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三、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发挥孙老师在教学角各部分名称的时候,有效地得用的教学资源数学书,让学生自己到寻找和发现尖尖的点叫什么?直直的边叫什么。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通用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通用6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姜老师的这节《角的初步认识》,我觉得整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观察、发现、交流、思考为主线,让学生在看、说、想中解决问题。
另外,姜老师还在这节课中创设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纵观全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1、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
姜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
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姜老师巧妙地运用小朋友引以为豪的红领巾作为切入点。
让学生说红领巾是什么形状,再从中抽象出角。
这一点,我们曾经尝试用红领巾、学生的胸卡等一些实物导入角,但最后还是确定用红领巾,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接着,她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
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操作中思考,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的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的评课稿【4篇】《角初步熟悉》评课稿篇一依据学校教研工作安排,今日下午在教师会议室进行了以“立足图形与几何,有效开展探究过程中的操作活动”为主题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郑春华教师执教二年级上册《角的。
初步熟悉》一课。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表达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注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力量,培育学生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
在这堂课中,在郑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究,主动了解和发觉学问的产生与进展过程,从而更好地表达了面对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根底上得到充分的进展和提高。
如:在教学“比拟角的大小”时,郑教师通过一个圆片让孩子们自己想想方法,动手折出一个角。
其次次折一折,折一个比教师手中大的角,折完与同桌沟通为什么现在折的角比教师的角大?通过调动学生动手折角、观看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其中的神秘,并且采纳合作沟通的形式,争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从而让学生自己发觉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叉开大小有关。
二、注意教师的引领指导与示范演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郑教师为我们展现了他严谨扎实的课堂。
如教学“画角”这一局部时,陈教师先问孩子们可以怎么画角?学生们各抒己见,画法不一,郑教师话锋一转:翻开课本第39页,看看书本上告知我们角是怎么画的。
然后郑教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最终孩子们才拿起尺子正确标准的画角。
这样的教学过程步步落实,扎实到位,信任孩子们不仅学到的是画角的方法,更学会了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布满亲切感。
《角认识》小学数学评课稿
《角认识》小学数学评课稿(精华)《角认识》小学数学评课稿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角认识》小学数学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角认识》小学数学评课稿1[教学回顾]一、三角形的含义及特性1、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2、三角形应用为什么这么广泛?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平行四边形容易拉动而三角形拉不动?4、操作:用3根小棒围三角形。
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从形状上区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同的特性。
5、区分三角形。
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二、三角形画高1、学生尝试画高(从上往下画),教师示范画高。
2、画高策略:转过来画。
(从上往下画)3、尝试不转动画高。
4、比较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体会三角形高的意义。
[几点思考]一、有效提问,把握教学重点。
有效的课堂教学,有赖于老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深入把握,并能在教学进程中,通过各种设计来有效达成目标。
比如,提问的有效性。
(见回顾一、三角形的含义及特性)X老师用了5个环节达成了三角形的含义及特性这个教学目标。
从学生对三角形的.原有认知出发,探讨三角形应用广泛的原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
这里,X老师的问题是“生活中三角形应用为什么这么广泛?这中间起到什么作用?”——如果看了三角形的图片后,这么问:看了这么多三角形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两种提法,达成的效果是不同的:一种是有针对性的,一种是漫无边际性。
又如一下《统计》,老师先出示一幅水果图:(苹果,桃子,草莓,梨子),让学生把数好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具体过程略)接下来让学生体会水果图和统计表在表达水果个数时,统计表更容易看出水果的数量。
教师把水果图和统计表放在一起,提问:这两幅图,你喜欢哪一幅?学生的回答大多是喜欢水果图。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1篇)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1篇)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1篇)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本周我听了刘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深深地感觉到刘老师,无论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都是准确的、到位的。
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值得我学习: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刘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做手工,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刘老师让学生在五角星书签让学生找到角,进而引出课题。
找出呈现在各种物体中的角;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接着,她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
这样,学生对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有趣氛围。
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生活中许多物体上有角,为学生很好的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
刘老师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
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个学生的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
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
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刘教师设计了,在三角板上摸角、用圆形纸折角,画角等活动,让学生愉快、积极地参加到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认识角评课稿15篇
认识角评课稿15篇认识角评课稿1聆听了郑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认识角》一课,郑老师以她独特的教育魅力深深的吸引了我,感受如下:1、郑老师教态和蔼可亲,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教学基本功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孩子喜欢这样的老师,课堂氛围好,老师学生之间能感受到浓浓的师生情,教学效果好。
2、在大量的活动中积累角的表象,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突出角的认识。
课始,从具体的实物中剥离出角。
找一找;你能像老师这样找到周围的角吗?摸一摸;沿着角的两条边摸一摸。
说一说;结合前面找角摸角的过程,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做一做;用两根小棒或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辨一辨;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和角的边长无关这两个难点时。
倪老师先出示三个钟面,让学生观察钟面上三个大小不同的角,你想说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比角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这个环节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角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设计了“比较角的大小”的环节,最后通过用扇子和剪刀的打开与合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
总之,这节课郑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精心设计教案,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突破难点。
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多样,讲求实效,真正实现了知识不再是全靠老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获得这一目标。
其实利用我们的身体做一个活动角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用两只手做角的两条边,手的合拢分开也能体现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学生也很感兴趣。
认识角评课稿2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林思思老师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1.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宁县城关小学XXX
江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课堂气氛活跃,能突出重点,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突破难点。
是一节成功的课例。
本节课有几大亮点:
1.新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兔房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在情境图图片上找一找、摸一摸,分一分角、指一指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初步形成角的特征和概念。
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搭一搭、拉一拉、折一折、画一画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在“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发现角、认识角。
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3.备课深入,能预知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通过电脑演示、实物演示来突破难点。
4.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有层次有坡度。
在练习过程中并用儿歌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对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