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评课记录

合集下载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十五篇)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十五篇)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十五篇)《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XX月8日下午第一节课,我听了张建婷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

感觉到张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身上有着那种睿智、沉稳、大方、有条不紊等非常优秀的品质。

张老师的教学有我值得学习的很多地方。

张建婷老师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进行学习,体现我们学校宽和问学的理念。

在课堂上设计游戏让学生摸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物图中找角,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特征,学生能直观的认识角。

在动手做角环节,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因为数学有时候是做出来的。

角是有大有小的,这是角的本质属性之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得自己的体验。

整节课,学生学的非常好。

值得探讨的地方是:画角时,是否教师能演示一下,毕竟画角不是说说或探讨出来的,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画角。

在做活动角时,变大变小等操作是否能让学生演示和说明。

总的来说,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特征,为今后的学习已经作好了铺垫。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2这节课孙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一.创设情境,准确找出物体表面的角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上课开始,孙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学生了解的校园一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找出呈现在各中图形中的角;同时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体上有角。

通过找角的活动,使学生对角图形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新知利用新知,培养能力孙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了让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师组织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辩一辩,画一画的活动。

先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让学生拿出三角板,任意摸一摸板面上的一个角,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记录(5篇模版)

《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记录(5篇模版)

《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记录(5篇模版)第一篇:《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记录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2.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了活动教学思想。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3.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教师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

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

第二篇:《角初步认识》评课稿《角初步认识》评课稿合集15篇《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熊老师:你好!我今天听了你的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后,觉得你在这一年里,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课堂教学技能较入校时大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上升很快,看到你的成绩,你很棒,我很高兴,也受感动。

作为一名新老师,在你今天的这一课堂中,有很多地方是你的骄傲,值得欣赏。

一是整堂课采用了观察教材插图信息,引出角的认识,再回到生活,找角、用手摸角去体验和感受角,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的数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8篇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8篇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8篇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8篇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我听了白老师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本课时教学白老师给我比较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整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观察、发现、交流、思考为主线,让学生在看、说、想中解决问题。

另外,白老师还在这节课中创设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纵观全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一、创设情境,准确找出物体表面的角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上课开始,白老师利用10月13日是什么日子?(少年先锋队建队日),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是什么?(红领巾),出示红领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找出呈现在各中图形中的角;同时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体上有角。

通过找角的活动,使学生对角图形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新知运用新知,培养能力白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了让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师组织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辩一辩,画一画的活动。

先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让学生上台摸一摸活动角,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总结出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这样为学生学习画角找到了依据。

画角这一环节,这里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画一画,教师引一引的方法,解决了画角这一重点。

这里过渡比较自然。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白老师先通过两角的重合以及边的变化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教师把巩固知识融于游戏创造性地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运用掌握,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

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角的认识听课评课记录

角的认识听课评课记录

角的认识听课评课记录听课、评课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教师参与最多的教研活动。

听、评别人的课和被人听、评课几乎伴随着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下面是角的认识听课评课记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角的认识》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能结合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角的概念,初步认识角,并且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王老师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贴近,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开始,王老师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认识以学图形中的角。

然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为后面学习角打下伏笔。

三、设计动眼、动口、动手的学习氛围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有动手、动脑、动口、全员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学习、乐于参与的心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认识角。

然后自然的过度到角的特征上,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构成的。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四、体现了教材特点,又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

本课教学的设计,教师站在数学知识的角度上,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今后要以此为基础学习的角度,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添加,如标角就是教材中没有的内容。

王老师主要是想通过这样的添加,让数学知识与学生今后的学习衔接更为紧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总的来说。

这节课的教法设计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合理。

我还有些想法和老师共勉。

一、如不能简洁的引导学生掌握角的概念,浪费时间比较多;在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开大小有关时,学生虽然用自己的活动角和老师一起动手操作进行了验证,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学生理解体会还不够深刻。

对学生的现有水平的评估不够准确。

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对于初次接触这部分内容的学生来说有点过难。

二、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训练不够。

比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1篇)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1篇)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1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经过杨老师对《角的认识》这节课的精心设计,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另外在教学画角这一环节,尹老师先让学生讨论怎样画角,再让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然后又学生模仿着老师画角,最后再让学生独立画角。

可能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发挥,但我觉得尹老师的教学方式可能能更好地落实这一知识,并能有效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个人觉得在教学角的特征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拿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角,体验角的特征。

角是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只有摸过,感受过学生才能对角的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整节课无论是基础知识的落实还是重难点的突破,都是相当到位的。

本节课分为三块内容,角的认识及判断,画角和角的大小。

尹老师在这三块内容教学中处理得清楚恰到好处。

本人比较欣赏尹老师在教学中的细致,如在判断中,除了说说是角还是不是角的原因,还通过变一变把不是角的图形变成角,或把角转一转还是角。

在角的大小教学中,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出示两个角,一个开口大但边短,另一个开口小但边长让学生判断哪个角大?学生可能会判断开口大的角大,以此来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2刘老师设计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节课的设计构思非常巧妙,从鳄鱼张开的嘴巴抽象出角的概念,并用手势表示,再利用三角板的尖尖的角来突出组成图形的要素——顶点和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例证来巩固角的概念,巩固练习中的几个设计也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比较哪个滑梯陡,利用转盘来教学弧线,利用灯光扫射的转动过程来提出哪盏灯扫过的范围比较大,再把灯光扫射的两个角画下来进行比较角的大小等等。

二年级数学《角初步认识》评课稿4篇

二年级数学《角初步认识》评课稿4篇

二年级数学《角初步认识》评课稿4篇二年级数学《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经过李老师对《角的认识》这节课的精心设计,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另外在教学画角这一环节,尹老师先让学生讨论怎样画角,再让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然后又学生模仿着老师画角,最后再让学生独立画角。

可能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发挥,但我觉得李老师的教学方式可能能更好地落实这一知识,并能有效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个人觉得在教学角的特征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拿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角,体验角的特征。

角是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只有摸过,感受过学生才能对角的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整节课无论是基础知识的落实还是重难点的突破,都是相当到位的。

本节课分为三块内容,角的认识及判断,画角和角的大小。

李老师在这三块内容教学中处理得清楚恰到好处。

本人比较欣赏尹老师在教学中的细致,如在判断中,除了说说是角还是不是角的原因,还通过变一变把不是角的图形变成角,或把角转一转还是角。

在角的大小教学中,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出示两个角,一个开口大但边短,另一个开口小但边长让学生判断哪个角大?学生可能会判断开口大的角大,以此来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年级数学《角初步认识》评课稿2《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要落实的是:1、认识角,能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懂得如何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3、会画角。

两节课来看,王少云老师这节课这三点都做得不够,可以说是老师包办,把结论告知学生,没有看到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学生学习的效果。

林道童老师这节课就做得很好,做得很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很好。

一、认识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两位老师的设计都是想通过生活中“指角”和“找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的原形,然后从物体中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6篇)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6篇)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6篇)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二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基本的几何图形,而这节课也是在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后进行教学的,可以说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但是孩子们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

经过对教材的反复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的侧重点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两个层面上。

对于本节课设计分成了3部分:课前的微课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画一个普通角,在画角的过程中体会角的特征,为抽象角的模型奠定基础。

);课上在活动中感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角的大小;课下拓展提升(找一找家里的角,并摸一摸、说一说)。

有了这样的整体构思,使得这节课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课后的感悟也有些许。

1、从生活中找角,在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

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引入,在学生初步讲解角的基本特征之后,让学生指角,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知识“盲点”(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结合角的特征,不断反复的指角,最终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在过渡到生活中找角、指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在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做的活动角进行体会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由2个大小相同,边的长短不同的角,演示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到底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小鸭嘴巴大”的活动,更是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明确的角的大小与角开口的大小有关,得出结论顺其自然。

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3、每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留有缺憾才让我不断反思进取。

(1)学生已经进行了微课学习画角,但是课堂我在这个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后面探究活动比较紧张。

《认识角》评课稿(15篇)

《认识角》评课稿(15篇)

《认识角》评课稿《认识角》评课稿(15篇)《认识角》评课稿1本节课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创造角并认识角有大小,体会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初步了解用重叠的方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综观全课,具体地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一、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

在本课中,老师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数学书、钟面等等,让学生先找找哪里有角,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里是角,再由教师描出一个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1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本课中,老师非常重视操作,从一开始让学生任意拿一张图形,摸其中一个角,感觉角的本质属性,到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折一折、搭一搭、剪一剪、画一画、钉一钉,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并且让学生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总而言之,这堂课老师能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意图,选择合理的方式,突出“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角的认识评课记录

角的认识评课记录

角的认识评课记录
本课程主要是对角的概念和特性进行的研究和评估。

以下是本
次课程的评课记录:
课程内容
1. 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起点所形成的几何图形。

2. 角的命名:常用的角名有三种,分别是锐角、直角和钝角。

3.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单位是度,一个完整的角度为360度。

4. 角的分类:根据角的大小,角可以分为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和钝角(大于90度)。

学生表现
1. 学生基本掌握了角的定义和命名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度量角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给定角的
大小。

3. 学生在角的分类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在判断钝角和
直角之间的区别上。

授课方法
1. 通过引入具体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

2. 利用白板和投影仪展示图形,并引导学生进行角的命名和度量。

3. 针对角的分类部分,进行了更多的练和例题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1. 下次课程可以加入更多的参与性研究活动,例如让学生自己尝试命名和度量角。

2. 针对角的分类的困难,可以设置更多的练和案例,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在课程结束前,可以进行一个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

以上是对角的认识评课记录。

通过这堂课,学生对角的概念和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练习。

教师将根据评课记录,对以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0篇)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0篇)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0篇)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0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本周二我第一次听了孙翠娥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深深地感觉到孙老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新”教师,无论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都是准确的、到位的。

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值得我学习: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孙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学生熟悉的校园一角,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找出呈现在各中物体中的角;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接着,她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

这样,学生对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

孙教师设计了,在三角板上摸角、用圆形纸折角,小棒做角,画角等活动,让学生愉快、积极地参加到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三、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发挥孙老师在教学角各部分名称的时候,有效地得用的教学资源数学书,让学生自己到寻找和发现尖尖的点叫什么?直直的边叫什么。

《角认识》小学数学评课稿

《角认识》小学数学评课稿

《角认识》小学数学评课稿(精华)《角认识》小学数学评课稿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角认识》小学数学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角认识》小学数学评课稿1[教学回顾]一、三角形的含义及特性1、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2、三角形应用为什么这么广泛?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平行四边形容易拉动而三角形拉不动?4、操作:用3根小棒围三角形。

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从形状上区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同的特性。

5、区分三角形。

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二、三角形画高1、学生尝试画高(从上往下画),教师示范画高。

2、画高策略:转过来画。

(从上往下画)3、尝试不转动画高。

4、比较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体会三角形高的意义。

[几点思考]一、有效提问,把握教学重点。

有效的课堂教学,有赖于老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深入把握,并能在教学进程中,通过各种设计来有效达成目标。

比如,提问的有效性。

(见回顾一、三角形的含义及特性)X老师用了5个环节达成了三角形的含义及特性这个教学目标。

从学生对三角形的.原有认知出发,探讨三角形应用广泛的原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

这里,X老师的问题是“生活中三角形应用为什么这么广泛?这中间起到什么作用?”——如果看了三角形的图片后,这么问:看了这么多三角形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两种提法,达成的效果是不同的:一种是有针对性的,一种是漫无边际性。

又如一下《统计》,老师先出示一幅水果图:(苹果,桃子,草莓,梨子),让学生把数好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具体过程略)接下来让学生体会水果图和统计表在表达水果个数时,统计表更容易看出水果的数量。

教师把水果图和统计表放在一起,提问:这两幅图,你喜欢哪一幅?学生的回答大多是喜欢水果图。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角的认识评课记录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角的认识评课记录

课题:角的认识
评课记录:
本学期的第16周星期五,我们学校数学科组的全体老师听了我的一节初一数学课《角的认识》,课后,数学科组的老师集中,针对本节课进行评课研讨,给出各自的意见、建议。

下面是综合大家的评课记录: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到位,切合学生的实际。

通过观察得到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恰当,难度合理,解决课堂的三个目标均达到较好的效果。

2、由角的两种定义,包括静态与动态,让学生更加清晰角的形成。

3、介绍角的四种表示法,形象生动,同时提出注意事项,学生选择理想的表示法。

三、学生学习成效:
1、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能动性,主动思考,并提问,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2、教学气氛和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学生能在乐学中提出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教学活动参与度高。

3、老师比较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不过早地出现结论;
4、老师与学生一起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四、意见和改良建议:
1、老师讲授的时间过长,占用了学生训练的时间,建议少讲多练。

2、课堂效率,动手操作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年级数学《角初步认识》评课稿通用4篇

二年级数学《角初步认识》评课稿通用4篇

二年级数学《角初步认识》评课稿通用4篇二年级数学《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要落实的是:1、认识角,能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懂得如何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3、会画角。

两节课来看,王少云老师这节课这三点都做得不够,可以说是老师包办,把结论告知学生,没有看到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学生学习的效果。

林道童老师这节课就做得很好,做得很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很好。

一、认识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两位老师的设计都是想通过生活中“指角”和“找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的原形,然后从物体中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林道童老师处理得较灵活,先是“用筷子夹花生”小游戏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让学生感知夹花生时两根筷子形成的图形就是角,自然引入新课学习;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角”“找角”“做角”,感知升级,顺其自然要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角的图形),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而王老师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没有这些活动,只是老师一步步往下走,学生附和着学习,没有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比较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个结论学生理解是有困难的,包括现在中、高年级的学生比较角的大小还受到边长短的影响。

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概括出这个结论呢?林道童老师把这个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发现,学生发现“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可是学生比较时因为是视觉的原因还是受到边长短的`影响,怎么办?林老师顺其自然教学第二种比较方法,叠合法比大小。

学生有了认知的错误、冲突,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三、画角。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比较抽象,如何教学让学生会画角呢?王老师的教学应该是无效的,因为没有老师的示范、指导,也没有看到学生准确画角,只是老师反复强调画角的方法,说到再多远没有做一次来得实在。

角的认识评课两篇

角的认识评课两篇

《角的认识》评课大梨树小学----王盈盈《角的认识》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能结合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角的概念,初步认识角,并且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在马老师的这节课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一、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贴近,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开始,马老师能利用小棒,让学生摆已学过的图形,从而引入角。

学。

然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为后面学习角打下伏笔。

三、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有动手、动脑、动口、全员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学习、乐于参与的心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认识角。

总的来说。

这节课的教法设计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合理。

我个人认为:如果马老师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放手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这样做更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新理念。

对赫老师的这节课,我们有以下几点学习的地方:一、从直观形象的事物入手,重视让学生亲自感知。

角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从解释、概括,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赫老师多处让学生亲自感受、体会。

例如新授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图形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感知,初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二、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五角星、扇子等等,让学生找一找画面上的角,找一找自己身边的角,进而把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数学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角就在我们的身边,了解数学和日常的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精心设计,循序渐进,注重细节赫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不管是新知识的教学,还是练习题的设计都遵循着这个原则。

这样使孩子能清楚的掌握知识点、明确概念;使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

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及评价

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及评价

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及评价1. 课程概述说到角,嘿,你可能会想:“这玩意儿不就是个小三角吗?”其实不然,角可是一门大有学问的东西,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上次的课,听完以后我真是脑洞大开,收获满满!课堂上老师用活泼的语言把角的概念讲得生动形象,让人感觉就像在讲故事一样。

比如,老师一开场就提到,角其实无处不在,就像你每天喝的水,离不开啊!当你在路口转弯时,那一瞬间形成的角,正是你生活中的小细节。

听得我眼前一亮,心想:“原来角这么重要!”1.1 角的定义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角,特别用了一些简单的词汇,把角拆分开来说。

原来,角是两条边相交形成的区域,就像两位好朋友在街角相遇,嘿,握握手,打个招呼,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角度。

老师用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直是妙趣横生。

让我突然觉得,学习数学就像是在和朋友聊天,轻松得很。

1.2 角的分类接下来,老师又聊到了角的分类,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直角、锐角、钝角,每一种角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

直角就像是一个性格稳重的人,永远都是90度,给人一种“我就是这样,没得商量”的感觉;锐角则像个小孩,活泼可爱,总是小于90度,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印象;而钝角则像个慵懒的老爷爷,懒洋洋地大于90度,给人一种很有包容力的感觉。

哎呀,听着听着,我都开始为这些角角们取昵称了。

2. 学习体验这堂课的学习体验真是非同寻常,老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互动让我们完全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

课堂上,我们还进行了小组讨论,大家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有同学说:“我觉得锐角就像是年轻人的奋斗,充满朝气!”另一位同学则调侃道:“钝角就是懒散的生活,放松很重要!”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不禁哈哈大笑,心想:“这真是一堂快乐的数学课!”2.1 互动与参与而且,老师还让我们动手画角,哇,那真是好玩得不得了!拿起量角器,就像拿起武器,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开始“斗角”了。

老师不停地在旁边指导,轻声细语,特别有耐心。

画完后,大家互相交流,发现自己画的角各有千秋,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啊!这种互动让我感觉到,学习并不是枯燥的,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激情。

《认识角》评课稿集合15篇

《认识角》评课稿集合15篇

《认识角》评课稿《认识角》评课稿集合15篇《认识角》评课稿1本节课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创造角并认识角有大小,体会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初步了解用重叠的方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综观全课,具体地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一、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

在本课中,老师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数学书、钟面等等,让学生先找找哪里有角,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里是角,再由教师描出一个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1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本课中,老师非常重视操作,从一开始让学生任意拿一张图形,摸其中一个角,感觉角的本质属性,到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折一折、搭一搭、剪一剪、画一画、钉一钉,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并且让学生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总而言之,这堂课老师能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意图,选择合理的方式,突出“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认识》评课记录
毕清红:《角的认识》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能结合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角的概念,初步认识角,并且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李老师这一点体现的比较好。

闫娇余:教学开始,李老师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寻找校园中的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为后面学习角打下伏笔。

考秀斌:设计动眼、动口、动手的学习氛围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有动手、动脑、动口、全员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学习、乐于参与的心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认识角。

然后自然的过度到角的特征上,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构成的。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王新卫:本课教学的设计,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而是站在数学知识的角度上,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今后要以此为基础学习的角度,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添加,如标角就是教材中没有的内容。

孙老师主要是想通过这样的添加,让数学知识与学生今后的学习衔接更为紧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高文玉:这节课李老师通过找角、摸角、认角、画角、比角等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学生轻松,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