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历史 精品

合集下载

【漳州市博物馆】漳州窑、漳窑藏品鉴赏

【漳州市博物馆】漳州窑、漳窑藏品鉴赏

【漳州市博物馆】漳州窑、漳窑藏品鉴赏.福建省漳州市地区出现原始瓷器的历史可上溯到青铜器时代至宋元时期,这里已成为福建地区向海外贸易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

随着“南澳1号”古沉船打捞,“漳州窑”克拉克瓷见证了明清时期海运的历史变迁。

明清时期的漳州月港更是名闻海内外的商港,便利的交通使瓷业生产呈现一派日臻发达的势头。

漳州窑瓷器成为重要的输出产品,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魅力蜚声海内外。

曾被国内外学者称为“SWATOW汕头器”、“克拉克瓷”、“交趾瓷”、“华南三彩”等瓷器,经调查与考古发掘,被证实其产地就在漳州。

漳州窑是对明清时期漳州地区窑业的总称,其窑址分布于平和、漳浦、南靖、云霄、诏安、华安等县,以平和的南胜、五寨地区窑址最为集中和具代表性。

平和窑青花盘(明)平和窑青花大盘(明)平和窑青花大盘(明)平和窑开光青花花鸟大盘(明)青花小罐(明)粉盒(明)青花盘(明)青花盘(明)青花炉(明)青花炉(明)平和窑红绿彩开光花卉纹盘(明)平和窑红绿彩盘(明)平和窑红绿彩盖罐(明)平和窑红绿彩粉盒(明)平和窑红绿彩粉盒(明)平和窑红绿彩开光大盘(明)五彩盘(明)还有一种单色釉瓷叫漳窑,人们常常会将“漳州窑”与“漳窑”混为一谈,其实两者还是有所区别。

据载,“漳州窑”泛指漳州地区各处古窑址所生产的各种青花、色釉、五彩等瓷器。

而“漳窑”大多批漳州东溪窑瓷。

清末《闽产录异》云:“漳窑、漳州,明中叶始制的色米色器,其纹出冰裂。

旧漳琢器虽不及德化,然犹可玩。

惟退央处略黝,越数年黝处又复洁净。

近制者釉水、胎地俱松。

”所以说“白釉米色器,纹如冰裂”是“漳窑”瓷的显著特征。

“漳窑”瓷器烧制温度大部分是在900℃—1200℃中温烧制而成,主要生产是在明、清时期。

早期胎质细密厚实,手感沉重,烧结成度较好,施釉较厚,釉层莹润有玉质感,后期胎质粗松,有少量肉眼可视气孔,胎薄体轻,施釉较薄,但釉层玻化度高,“漳窑”瓷器带有款识的器物较少,款识一般落在器底或腹面,常见的有釉上书写,釉下模印和刻划几种,内容有纪年、寄托、花押古语、商号、工匠款和供养款等。

漳州非遗项目景点

漳州非遗项目景点

漳州非遗项目景点
漳州的非遗项目景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个:
1.漳州古城:漳州古城内非遗集中,仅国家级非遗项目就有漳州木偶戏、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芗剧等7项。

值得一提的是,漳州古城保留了约1万名原住民,这些原住民本身就是古城的活文化。

此外,还有省级非遗项目漳绣技艺、漳州文庙等。

2.漳州文庙:这座古庙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东桥亭、漳州第三中学南边,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经历了各个朝代的重修扩建,至今仍然保持宋代中原地方建筑的风格。

它是“德配天地”与“道冠古今”这两座古牌坊矗立的古街区的东端起点,同时也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街——文川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询问当地居民或查阅旅游网站,获取更多关于漳州非遗项目景点的信息。

漳州历史发展历程

漳州历史发展历程

漳州历史发展历程漳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02年东汉末年,在此之前漳州地区属于世居番禺的闽越族的势力范围。

公元吴国灭亡后,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被任何国家分裂出去的地方——吴越双全的公历4平方公里的白泥滩河东南角,被置管括范圈,成为吴越南境的最东岛。

公元618年,随着唐朝的建立,漳州成为福建道的其中一个州,辖境包括现今的漳州市、南安市、晋安区等地。

唐代时,漳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海港,与印度尼西亚、印度和马来半岛等地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

宋朝时期,漳州成为一个重要的沿海商业城市,繁荣发展。

同时,漳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此时期,漳州的文化、商业以及海洋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明朝时期,漳州成为福建的首府,并在国内外贸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漳州港口的繁荣达到了高峰期,成为了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此外,漳州也成为了福建文化的中心,培养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如杨慎、黄庭坚等。

清朝时期,漳州地区逐渐发展为一个繁华的县城,并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

随着国内贸易的发展,漳州成为了福建省内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尤其是茶叶、纺织品和海产品方面的贸易很发达。

20世纪以来,漳州经历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子、纺织、机械制造和石化等工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同时,旅游业也逐渐兴起,漳州的自然和人文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

总体来说,漳州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其历史发展一直与海洋贸易和交流密切相关。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漳州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漳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介绍

漳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介绍

漳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介绍1. 漳州古城概述漳州古城,这个坐落在福建省南部的小城,真的是个宝地。

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如果你想体验传统的福建韵味,这里绝对是不二之选。

1.1 古城的历史背景说起漳州古城,那可真有得聊。

早在唐代,漳州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了。

明清时期,这里更是人文荟萃,各种文人雅士都来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别小看这座城市,它可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牌子呢!1.2 主要景点古城里最出名的就是那些老街和古建筑了。

比如说,曾经的“南门”遗址,那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还有古城墙,走在上面仿佛能听到当年将士们的号角声,真是让人感叹。

2. 漳州古城的文化特色漳州古城不仅有历史,还有文化。

这些文化特色,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它们就像是那独特的香气,总能引人驻足流连。

2.1 传统手工艺在漳州古城,传统手工艺可是非常有名的。

尤其是那些传统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简直是一件件艺术品。

每一个细节都显示出工匠的精湛技艺,细看之下,简直让人目不转睛。

2.2 地方美食说到漳州的美食,那可真是让人口水直流。

比如著名的“漳州肉脯”,口感酥脆,甜中带咸。

还有“漳州米粉”,细腻的米粉配上浓郁的汤底,简直让人吃了还想再吃。

3. 现代与传统的融合漳州古城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忘与时俱进。

这种古今结合的方式,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3.1 城市建设尽管古城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但它们和现代建筑并没有冲突。

古城的城市规划非常巧妙,既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让人感到既熟悉又新鲜。

3.2 文化活动漳州古城常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比如传统的民俗表演和节庆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了解了传统文化,也为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总的来说,漳州古城就像是一部活的历史书,随时准备向你展示它的过去与现在。

无论是那些古老的街道,还是那浓厚的地方风情,都让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美妙。

希望你有机会亲自去体验这座城市,它绝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漳州历史建筑的资料

漳州历史建筑的资料

漳州历史建筑的资料
好的,以下是我收集到的一些漳州历史建筑的资料:
1. 漳州古城墙:漳州古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的明代城墙之一,始建于1371年,全长約10公里。

城墙外用石头垒成,内用黄泥夯筑。

现在只有少部分墙体仍然完好,但是这些残存的却仍然是漳州市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2. 古城门楼:漳州市原有八座古城门楼,现仅存三座,分别是:泉州门楼、南山门楼和东门楼。

门楼的建筑风格多样,有的是木结构,有的则是砖石结构。

门楼是古代城市的象征和门户,同时也是几个世纪以来漳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3. 建阳古城:建阳古城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坐落在两座山之间,城墙环绕着整个城市。

古城内有许多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如楼台、亭阁、园林等。

4. 龙文塔:龙文塔位于漳州市龙海区,始建于唐代,是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高36米,为六层楼阁式砖塔。

塔内珍藏有许多唐、宋时期的佛教文物,如石刻经文和佛像等。

5. 星院古建筑群:星院古建筑群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星院是明代才子王守仁的故居,建筑风格为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风格,如四合院、亭台楼阁、花园等。

以上是我收集到的一些漳州历史建筑的资料,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漳州历史

漳州历史

市区一瞥
漳州市区一角
提到漳州,人们就会 想起水仙,这块美丽 的土地是水仙的故乡, 故将其命为漳州的市 花。
漳州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1312年的历 史,历代的文物丰富,这里人杰地灵,历 史上有许多杰出人物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一定的地位 和影响。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公布漳州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宋末已有漳人去台湾, 漳州是台胞和海外侨胞的祖居地之一。
漳州不仅是水仙花的 故乡,也是中国东南 沿海地区花卉种植、 经营的主要集散地, 同时也是海峡两岸花 卉产业交流与合作的 重要基地。海峡两岸 花博会已成功在漳州 连续举办了四届。
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相传远古时代便有太武夫人在此拓土而居。 从在市郊发现的旧石器看,早在4至8万年之前就有先民在 这里生息,开辟这块土地。 漳州战国属越。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又于公元前 214年征服百越,建立了桂林、象郡、南海和闽中郡。 东晋义熙九年(413)在今漳州境域内建置了绥安县;梁 天监(502-519)年间又置兰水县;梁大同六年(540) 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开皇十二年(592),并绥安、 兰水入龙溪县。 唐垂拱二年(686)正式建州置郡,因州治临漳江而称漳 州。初州治设在今云霄境内的西林,开元四年(716)又 迁至今漳浦县城的李澳川。贞元二年(786)又迁至龙溪 县治所在地(今漳州市区)。
闽南佳果
漳州山川秀美,人文 荟萃,其名人倍出、民 风淳朴,胜迹众多, 是度假观光、宗教朝 圣、赏花品果的理想 之地。
中国女排训练基地
漳州市的体育事业发 达。全市10个县(市、 区)都兴办少年业余 体育学校,培养了大 批体育人才。 1972年 创建漳州体育训练基 地,中国女排就是在 这里组建、训练,在 世界大赛中获得”五 连冠”殊荣。

关于漳州古城的故事

关于漳州古城的故事

关于漳州古城的故事
漳州古城,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的漳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座古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

漳州古城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一座海港城市,漳州
古城曾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在宋、元、明、清等时期,漳州是中国南方沿海经济、文化和宗教交流的重要中心,因此古城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古城的建筑风格主要为传统的福建建筑,包括府邸、庙宇、民居等各种建筑形式。

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木雕、石雕和砖雕等工艺而闻名。

漳州古城的建筑群体呈现出悬挑式结构、斗拱式门楼、剪影式屋脊等特色,展现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古城中,有一些知名的景点非常值得一游。

比如,兴化楼是漳州古城的标志
性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被誉为"闽南最美楼阁"。

此外,武夷祠和天后宫也是古
城内的两座重要庙宇,体现了漳州人民对神灵的崇拜和虔诚。

除了建筑之外,古城还有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

例如,漳州人民每年都会举办
庙会和花灯节等民俗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些活动中,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福建美食、欣赏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表演。

总之,漳州古城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
客前来探索。

通过游览古城,人们可以领略到福建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欣赏建筑、参与传统活动,还是品味美食,漳州古城都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漳州的历史文化

漳州的历史文化

漳州的历史文化漳州,这座位于福建省最南端的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南沿海的广袤土地上。

它承载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每一段过往都如同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星光,照亮着这座城市前行的道路。

漳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活,留下了最初的文明印记。

这些早期的人类活动,为漳州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古代,漳州地区先后隶属于闽越国、南越国等。

随着历史的演进,它逐渐成为中原文化与闽南本土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

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对南方的统治逐渐加强,漳州开始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儒家的思想、礼仪制度等逐渐传入,与当地的风俗习惯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唐代,漳州正式建州。

这一时期,漳州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繁荣,手工业也开始兴起。

同时,文化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出现了一些文人墨客,为漳州的文化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到了宋代,漳州迎来了一个文化繁荣的高峰期。

当时,漳州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书院众多,培养了大批人才。

许多学子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在文学艺术方面,诗词、书法、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一时期的漳州,文风鼎盛,成为了闽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明清时期,漳州的商业和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漳州的月港成为了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与东南亚、欧洲等地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这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手工业方面,漳州的陶瓷、纺织、制茶等行业技艺精湛,产品畅销海内外。

在建筑文化方面,漳州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古建筑。

土楼是漳州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们以其独特的圆形或方形结构,坚固的防御设施,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土楼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家族凝聚力和传统文化传承的象征。

此外,还有众多的古庙宇、古街巷、古民居等,它们保存完好,见证了漳州历史的变迁。

在民俗文化方面,漳州也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

漳州历史发展历程

漳州历史发展历程

漳州历史发展历程
漳州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漳州地区是古代闽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早期的历史时期,漳州地区属于闽越国的领土范围。

公元202年,曹操攻打南澳,开始了漳州的兴起之路。

随后的几百年里,漳州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

唐代时期,漳州港如日中天,经济繁荣,成为了当时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宋代时期,漳州人杨忠信成功镇压海盗活动,保护了当地的安全和稳定,为漳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元代和明代时期,漳州成为了中国海洋贸易的重要门户。

漳州的商业和贸易繁荣,人口逐渐增多。

如今,漳州作为全国的重要沿海城市,保持着较高的开放程度,继续发挥着对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漳州还有着独特的地位。

漳州人爱好文化和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南音”音乐形式,被誉为闽南的“国乐”。

此外,漳州还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闽南方言的发源地之一。

现代的漳州城市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漳州加快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发展成为了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工业和服务业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漳州的历史和现代元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特色与魅力。

总的来说,漳州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古代的闽越
文化到现代的开放城市,每个时期都为漳州增添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如今的漳州,正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索和发现这座迷人的城市。

漳州历史复习材料

漳州历史复习材料

漳州历史复习材料注:为地区或地名、为年代、为历史名词、为身份,为地位第一章(唐开漳境两宋兴)1.文明起源:【1】在漳州市芗城区北郊莲花池山、竹林山发现的旧石器文化遗址。

证明了早在8万至4万年前这里就已有人类活动。

到了1万年前,“东山人”在东山、漳浦、云霄、一带生活着,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度时期。

【2】商周时期,漳州先人就能够把自己的活动记载在“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上该石刻被确认为中国南方最古老石刻。

【3】漳州早期居民为南越族为主。

2.“开漳圣王”陈元光【1】公元669年(唐朝),陈元光随父亲陈政率兵入闽,686年,陈元光奏请唐朝政府正式设立漳州,下辖漳浦、怀恩二县,陈元光成为首任漳州刺史。

后人尊称陈元光为“开漳圣王”。

漳州的建置标志着名南地区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陈元光(657~711),河南光州固始人。

“威惠庙”反应了漳州百姓对陈元光的感念之情【3】唐朝时封建文化开始在漳州普遍传播的时期。

位于芗城浦南的松洲书院,是福建省最早的书院,也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

两宋时漳州的长足发展:【1】漳州建州100年后,相当一部分居民定居在九龙江畔,普遍种植木棉,种植荔枝、甘蔗、柑橘等水果,漳州逐渐成为著名的水果之乡【2】宋代,漳州著名手工业为棉纺织业、煮糖业、制盐业、造船业。

【3】南宋建立的江东桥(虎渡桥)是福建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第二章(明清繁荣近代抗争)1.东南大都会:【1】到明代中叶时期漳州人口已达26.6万人,号称“东南大都会。

”【2】明代是漳州制船业的鼎盛时期,“福船”一部分是漳州制造的。

2.小苏杭月港与神秘的“克拉克”瓷:【1】16世纪至17世纪前,漳州月港逐渐代替泉州港,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航港;人称“小苏杭”,与福州港、泉州港、厦门港并称为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

【2】漳州纺织品漳纱、漳缎、漳绒由月港远销海外,在平和发现的“克拉克”瓷就是一个有力佐证。

3.漳州三宝:【1】水仙花(素有“凌波仙子”“南国花王”之称)、八宝印泥、片仔癀。

漳州历史

漳州历史

漳州历史漳州历史悠久。

相传远古时代便有太武夫人在此拓土而居。

从在市郊莲花池山发现的旧石器看,早在4至8万年之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开辟这块土地。

现全市已发现古文化遗址292处、古窑址22处,其中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4处(约5000年左右),商周至西汉时期文化遗址3处(约3500年至4000年左右),商周至西汉时期文化遗址1处,岩画30多处。

漳州战国属越。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又于公元前214年征服百越,建立了桂林、象郡、南海和闽中郡。

今漳州地区梁山山脉以北属闽中郡,梁山山脉以南归南海郡。

唐武后垂拱(685-688年)以前,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制。

秦汉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晋代初年在梁山下建绥安县;梁天监(502-519年)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建兰水县;梁大同六年(公元504年)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

唐高宗总章(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

至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闽,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

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

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

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

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

漳州三馆简介

漳州三馆简介

漳州三馆简介漳州位于福建沿海,东斜靠台湾,拥有众多历史古迹与灿烂文化,可以说是一处无数景致令人叹为观止的旅游胜地。

漳州的历史古迹中,比较著名的有三处古馆,即:玉亭古馆、船歌古馆和安溪古馆。

接下来就和大家介绍一下这三处古馆的现状与历史渊源。

首先介绍的是玉亭古馆,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是漳州地区早期官僚文人堂议事的地方,未曾走出此地,而是在此处积极收藏图书,吸收民间文化,翻译古籍,开辟清代文化。

它也是漳州书法文化的发源地,除了书法外,还有名篆、金文和篆刻等多种书写、艺术形式。

玉亭古馆拥有精美的古董、雕塑、书法碑刻和历史文物,以及大量的清代图书。

能够在此处体验到深厚的漳州文化的同时,也可以重温漳州书院的历史遗迹。

其次是船歌古馆,是一处融合了漳州船歌文化与时代变迁的见证,它位于漳州市芗城区的宁化新垦,以其独特的湖底自然风光,绿树环绕的独特陆岛,和池涵船歌文化,成为漳州历史文化的标杆性地标。

漳州船歌古馆是漳州文化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它拥有大量文物收藏、船歌文化研究和漳州古代历史文脉的展示,可以让游客有更多的了解漳州文化的机会。

最后介绍的是安溪古馆,位于漳州市安溪县,因为这里曾是安溪县官府朝拜的地方,而得名。

它是由清代官员凌宿庭所建,而其内部也是保留了清代官廷风格,精美的风格雕花、丹青图纹,以及leslie 修建而成的院落,是一处无可比拟的历史古迹。

安溪古馆收藏有大量的汉、唐、宋碑刻,以及清代活字印刷物,可以让游客更深刻地了解漳州文化的方方面面。

从以上介绍可知,漳州三大古馆的现状与历史渊源多多。

玉亭古馆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是漳州文化的发源地,其拥有的古董、雕塑、书法碑刻和历史文物可以让游人重温漳州书院的历史遗迹。

船歌古馆融合了漳州船歌文化与时代变迁的见证,是漳州文化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能够让游客体验到深厚漳州文化的乐趣。

安溪古馆也是一处古老的历史古迹,收藏有大量汉、唐、宋碑刻,以及清代活字印刷物,可以让游客更深刻地了解漳州文化的方方面面。

漳州历史-漳州历史

漳州历史-漳州历史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漳州地区 开始实行郡县制度,设立了龙溪、 漳浦等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土司制度
明朝时期,为了更好地治理边疆地 区,中央政府在漳州实施土司制度, 任命当地土著首领为土司,负责管 理地方事务。
海禁政策
明朝时期,为了维护沿海治安,防 止海盗和外来侵略,漳州地区实行 了海禁政策,限制海上贸易和民众 出海活动。
经济发展
漳州历史上曾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其 经济发展经验对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 启示作用,特别是在农业、手工业等 领域。
漳州历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重视文化教育
漳州历史上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这对现代社会 教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强调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
创新与传承
漳州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既勇于创新,又注重传承,这种精神 对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蔡襄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他 的书法风格独特,被誉为 “端腴”,是“宋四家” 之一。
王审知
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后建立闽国,推动了漳州 地区的发展。
近现代历史人物
总结词
近现代漳州历史人物在革 命、建设和文化领域有着 重要的影响。
朱德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曾 在漳州领导起义,对中国 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漳州的古代经济文化
经济发展
漳州地区在古代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漳州的 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享誉海内外。
文化交流
漳州在古代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带。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 成了独具特色的漳州文化。许多文人墨客在漳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育与科举
郑成功
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他 在漳州一带抗清,最终收 复台湾,捍卫了中华民族 的尊严。

漳州的历史文化

漳州的历史文化

漳州节日 正月二十日:正月二十俗称“天穿节”或“补天穿”。漳州沿海居民于是日晚餐时煮蚝
粥补天。内地居民蒸甜棵或焖肉菜饭吃,谓之“补穿”;妇女出游,谓之“出穿”。此俗 至今仍在一些地方存留。 龙抬头: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日”,是星空上苍龙七宿的角宿初见的日子,古代 有受冰之俗。俗以为“龙不抬头天不雨”,是日龙王要开始降雨了,云兴雨作是万物生 育的条件,而且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是对农业极重要的日子。因此,在这一天不能动 刀剪针线,以免伤到龙的眼睛,妇女也就可以休息一天。 踏青节:二月初二又是踏青节,唐代就有二月初二踏青之俗,《漳州四时竹枝词》 中“迎春士女乐游嬉,太守鸣驺表令仪。堪笑八班持执事,反穿马挂尽狐狸”。也是描 述踏青的风俗。 三月节:三月初三在漳州俗称三月节。古时,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 有流觞曲水和洗濯祛除之俗。上巳节的踏青之俗随着宋代以后儒家思想的强化,自然会 与祭祖扫墓联系起来。 九月半:漳州城旧俗,农历九月十五日有群众性的掷石嬉戏,称“墓门头相掷”。 地点在马肚底体育场北边的护城河两岸(旧称“墓门头”),城乡群众隔着护城河以石头、 砖瓦片互相投掷。俗以为在这一天“相掷”可以消灾保平安。南门也有“墓仔埔打擂台” 之俗。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为道教水官的生日,故称下元节,俗称十月半。旧俗于是日焚 香点烛,以牲醴敬祭“三官大帝”,并在大厅前悬挂三盏玻璃宫灯,名之为“三界公 灯”。农村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公,答谢晚季的好收成,祈求社里平安,宗族兴旺,有 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 霜降:漳州一些人在霜降日要吃红柿,认为这样可以日
漳州的历史
漳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唐武后垂拱(685688年)以前,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制。秦汉 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晋代 初年在梁山下建绥安县;梁天监(502-519 年)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建兰水县;梁 大同六年(公元504年)在九龙江畔建置龙 溪县;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并绥 安,兰水入龙溪县。

漳州城市介绍PPT

漳州城市介绍PPT

九侯山
九侯山位于诏安县城以北15公里,九峰并列, 尊若公侯。主峰西山岩海拔1120米,中心景 区25平方公里,总面积226平方公里。据 《漳州图经》记载:“禹贡庶子封于会稽, 其后子孙九人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山, 故名”。九侯山以九侯禅寺为主体,历来有 十八景、二十四奇观,被誉为“万山第一”。
二 特色景点
第一章 历史故事
一 历史故事
龙溪笔战
龙溪笔战是明朝中期的一场学术辩论,以王慎中、 唐顺之等为代表的“唐宋派”和以王维桢、杨慎 为代表的“秦汉派”在龙溪书院展开激烈辩论。 这场辩论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吸 引了众多学者前来参与。最终,“唐宋派”胜出, 对明朝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龙溪笔战因 此成为明朝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漳州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 民俗文化
四 民俗文化
歌仔戏
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 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 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20世纪初,歌仔 戏兴于台湾岛内,不久传及厦门,并迅速流 布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的地方。歌仔 戏初以一男一女的对唱为主,后发展为有生、 旦、丑三行并兼备科、曲、白的成熟戏剧。
三 当地美食
手抓面
手抓面是漳州美食中的一种特色小吃,以碱面饼 裹豆干和五香卷腌制萝卜酸而闻名。它可佐芥辣、 蒜蓉酱、沙茶酱、花生酱等多种调味酱料。手抓 面可佐辣、蒜蓉酱、沙茶酱、花生酱等多种调味 酱料。它的吃法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进 行选择。手抓面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漳州人 民对传统美食的传承和创新。
一 历史故事
朱熹与漳州文化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对 漳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朱熹曾在漳 州讲学,传播理学思想,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 生。他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思想对漳州文化的发 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漳州文化的代表之 一。

漳州市博物馆一级文物名录

漳州市博物馆一级文物名录

漳州市博物馆一级文物名录
漳州市博物馆收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以下是其中一些一级文
物的名录:
1. 汉代青铜器,漳州市博物馆收藏了许多汉代的青铜器,如青
铜镜、青铜鼎等。

这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能够
展示汉代的文化与技术水平。

2. 唐代陶瓷,漳州市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唐代的陶瓷器,如唐
三彩、唐青瓷等。

这些陶瓷器精美绝伦,展示了唐代陶瓷工艺的高
超水平,对研究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宋代书画,漳州市博物馆的收藏中还有许多宋代的书画作品,如宋徽宗的《鸡群图》、宋高宗的《山水图》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
宋代书画艺术的巅峰,对于研究宋代文化与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4. 元代文物,漳州市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些元代的文物,如元代
青花瓷、元代铜镜等。

这些文物展示了元代的工艺技术和艺术风格,对于研究元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 明清家具,漳州市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些明清时期的家具,如
明式红木家具、清代漆器等。

这些家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
特点,能够展示明清时期的家具制作水平和审美趣味。

以上仅列举了漳州市博物馆部分的一级文物名录,这些文物代
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

通过展示和研究这些文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漳州的历史与文化。

漳州文昌门简介

漳州文昌门简介

漳州文昌门简介
漳州文昌门,位于福建省漳州市的市中心,是漳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文昌门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漳州城的南门,也是漳州城的主要门户之一。

文昌门的建筑风格典雅,气势磅礴,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城门建筑。

文昌门的建筑风格独特,它采用了传统的明代城门建筑风格,建筑结构严谨,雕刻精美,是漳州城市建筑的代表之一。

文昌门的门楼高大宏伟,门楼上方的文昌阁更是气势磅礴,是漳州城市建筑的代表之一。

文昌门的建筑风格典雅,气势磅礴,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城门建筑。

文昌门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它是漳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文昌门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漳州城的南门,也是漳州城的主要门户之一。

文昌门见证了漳州城市的发展历程,是漳州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文昌门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漳州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昌门的旅游价值丰富,它是漳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文昌门的建筑风格典雅,气势磅礴,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城门建筑。

文昌门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漳州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文昌门的旅游价值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文昌门周围还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如文庙、古城墙等,是漳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漳州文昌门是漳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它的建筑风格典雅,气势磅礴,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城门建筑。

文昌门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漳州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文昌门的旅游价值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漳州文昌门是漳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漳州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琯溪蜜柚
天 宝 香 蕉
清朝光绪版《闽产录异》记载: “近入贡者皆产文旦,文旦者 文姓所种,在长泰县溪东,不 过四五十树„„移植他处则味 减”。可见,长泰种植芦柑和 文旦柚早享盛誉。
长泰芦柑
过候录片成 银》片厂熟 幕,《慕之 年 而更荔名节 , 名使枝而, 正 噪乌红来北 当 四石了,京 乌 海荔的拍电 石 枝时下影荔 通 记制枝
4.猫仔粥
• 主要原料有晾干的 米饭(七八成熟), 切片的鲜猪肝、瘦 肉,木鱼应时鲜鱼、 虾仁、煮熟切丝的 鸡肉、切丝过油的 香菇、扁鱼等。
(四).其他
• 盐鸡、沙茶面、春 卷、土笋冻、五香、 麻薯、润饼、双糕 润、锅边糊、鸡仔 胎、干拌面、四果 汤等
石 码 五 香
四果汤
带 给 你 夏 日 的 香 气
漳州
——我的家乡
用心去感受
您即将踏上一块神奇的土地
让我带着您一起去
一起去 感受这块土地上所释放的• •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唐开漳境两宋兴 明清繁荣近代抗争 前仆后继换新生 英才辈出竟风流 溯源连本是一家 海外赤子情义深 畅游名胜享醇风 当代漳州展雄姿
基础知识检测
◆判断正误:
1、宋元时期,漳州人迁往台湾,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 ( ×) 2、漳州人民出洋历史悠久,最早始于明朝。( × ) 3、漳州与台湾联系密切,被称为“两朵连枝并蒂的姐 妹花”是芗剧和木偶戏。( × ) 4、简大狮、吴沙、吴凤三人被誉为“开台三公” 。( × ) 5、漳州的民俗民风有回娘家、大鼓凉伞、布袋木偶戏 √ 等。( ) 6、 2004年1月,漳州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 ( )
南靖土楼
华安二宜楼
土楼风景区
蘑天 菇上 掉 下 ︳ ︳的 南飞 靖碟 土, 楼地 群上 长 出 的
赵家堡
不是普通的城堡,它 是宋朝灭亡后,赵家 皇族后裔在元兵追杀 下隐姓埋名,立意聚 族而居的建筑群;是 为思慕祖宗帝业,仿 北宋古都开封布局建 造的防寇城堡,是
现存世界上唯一 的灭国王族建居 的城堡。
一、漳州是福建省的主要侨乡。漳州旅居海外的华侨
和祖籍地漳州的外籍华人分布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90%居住在东南亚。漳州人民出洋历史悠久。最
早始于唐,经历了明末清初、鸦片战争后“契华工”和
20世纪初三次出国高潮。 二、马来西亚橡胶种植业的先驱者陈齐贤、林文庆
(原籍海澄县),泰国拉郎锡矿的开发人许泗章
分层作业布置
从幼儿园到现在你的家乡和你的生活 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你月假通过各种渠 道收集资料并挑选两个典型事例,以书 面的形式写在练习本上。
练习
• 1、漳州是 台湾 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明清 时期,漳州 人迁往台湾,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 • 2、“开台三公”及“中国最有志气之人”分别指的是哪些名人? • 3、“两朵连枝并蒂的姐妹花”指的是哪“两朵”? • 4、台湾与漳州有着共同的民间信仰,你能举出些例子么? • 5、你能举些漳州和台湾经贸交流频繁的例子么? • 6、漳州人民出洋历史悠久,最早始于 唐 朝;有哪三次出国高 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华侨么? • 7、你知道漳州有哪些名胜古迹、地方风味小吃以及民俗民风? • 8、 1985 年漳州被国务院列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1986 年被列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 年国务院把漳州定位全国外向型 农业示范区。 2004 年元月,漳州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乌 石 荔 枝
1959
1999年漳浦县荣获“中国 荔枝之乡”称号。
第七章 畅游名胜享醇风
三、民俗民风
除夕围炉、回娘家与连尾甘蔗、竹马戏、 大鼓凉伞、芗剧、布袋木偶戏等。
第八章 当代漳州展雄姿
六单元 海外赤子情义深
• • • • • • • • • • 一、华侨概况 1、漳州人民出洋历史悠久――最早始于唐朝; 2、三次出国高潮――――――A、明未清初; B、鸦片战争后“契约华工”;C、20世纪早期; 3、主要侨居地―――――――A、印度尼西亚;B、 马来西亚;C、新加坡;D、菲律宾; 4、其中在印度尼西亚的人数最多。 二、华侨开发南洋 1、林文庆――“马来亚橡胶种植之父”; 2、陈齐贤――“马来亚橡胶艺祖”; 3、许泗章――泰国拉郎锡矿的开发人,并封为 “拍耶”。
首批国家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五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白礁慈济宫
南 山 寺
南山寺位于市区中山桥南,原 称报劬崇福禅院,始建于唐开元二 十四年(公元736年),面积4万平 方米,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 传佛教第一批重点寺院,为省级文 物保护单位。 寺庙原为唐朝京官陈邕被谪之 后南迁漳州所建宅院,现存建 筑系清末重修,但仍保留着唐 代风格,主要建筑有天王殿、 大雄宝殿、净业堂、藏经阁等。 南山寺内的碑文、经纶等文物 宝藏十分丰富,自古就有“五 宝”、“八胜”之称。
云 洞 岩
土 楼
漳州土楼遍布于漳州市的南靖、华安、平和、 诏安、云霄、漳浦等山区。它以造型奇异、风格 独特而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土楼的前 身是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 它是闽南地区在“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 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
漳州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 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 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 复舂压、夯筑而成,一般高 三至五层,一层 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 居住200至700人,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 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 等特点。 漳州土楼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椭圆形、弧形、八角形、曲尺形、五凤楼等, 大量的是方形楼与 圆楼.
盐水鸡
“吃”的文 化
• 豆花有着“母慈子孝”的 感人故事 • “猫仔粥”里有南宋赵昺 皇帝与陆秀夫逃难的故事 • “卤面”有陈元光后人怀 念先辈,不忘乡情之意
• “和合包”有夫妻破镜重 圆的情节 • “江东鲈鱼”亦有“严东 溪孝母鱼”的记叙。
1989年12月,琯溪蜜柚参加 全国优质水果评选会,综合 评分名列柚类榜首,登上 “柚王”宝座,被国家农业 部批准为全国优质农产品称 号.
漳州荣誉称号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1986年 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 1994年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4年 中国水仙花之乡 中国台胞祖籍地之一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青梅之乡 中国灯谜之乡 中国白背木耳生产基地 中国罐头之乡
中国侨乡
课堂分层训练
• 1.北宋中叶,已经有许多漳州人迁往台湾,_____时期形成 大规模的移民浪潮,漳州成为广大台胞的主要祖籍地。 • A.元朝 B.明清 C.南宋 D.民国 • 2.台湾的歌仔戏发源于漳州的( ) • A.锦歌 B.芗剧 C.木偶戏 D.竹马戏 • 3.开台三公指的是吴沙、颜思齐与( ) • A.吴凤 B.简大狮 C.朱一贵 D.蓝廷珍 • 4.我们本地人常把外国人成为“番仔”,那么定居在国外的 中国公民我们称之为( ) • A.华人 B.华侨 C.过番 D.侨眷 • 5.如今漳州民间仍保留的传统文化项目有( ) • ①民间灯谜 ②芗剧 ③大鼓凉伞 ④赛龙舟 ⑤舞龙舞狮 • A.①②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平 和 灵 通 岩
华安贡鸭山
华 安 仙 字 潭
第七章 畅游名胜享醇风
二、地方风味小吃
漳州八大名点:手抓面、卤面、面煎
粿、双糕润、枕头饼、烧肉粽、蚵仔煎、 猫仔粥 。
漳州美食
咸 粿
麻 枣
白水 贡糖
腊 肠
1.手抓面
• 俗称“豆干面份” 或“五香面份”, 由面料、配料、佐 料三部分合成,面 料采用碱面条煮熟 趁热在竹筛上铺制 成手掌大的圆形的 薄片,称“面份”。
• 三、漳台文化交流 • 1、台湾歌仔戏:发源于漳州的锦歌,后演 变发展为台湾的歌仔戏; • 2、歌仔戏又传回漳州,成为至今十分流行 的芗剧。 • 3、芗剧和歌仔戏被称为“两朵连枝并蒂的 姐妹花”;
一、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台湾漳州籍人口分布及移民航线示意图
二、漳州人开发保卫台湾
吴沙
吴沙墓
宜兰县
第五章 溯源连本是一家
第五单元 溯源连本是一家
• 一、漳州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 1、台湾的汉族同胞中,祖籍地漳州的有800多万 人,约占台湾省人口总数的35.8%, • 二、漳州人开发保卫台湾 • 1、颜思齐――是最早对台湾实行集体移民和农业 开垦的人,被誉为“开台王”。 • 2、吴沙―――“开兰始祖”; • 3、吴凤―――“阿里山之神” • 4、颜思齐、吴沙、吴凤三者被尊为“开台三公”; • 5、简大狮―――“中国最有志气之人”
三、漳州与台湾的经贸往来
漳州和台湾经贸交流繁荣发展。漳州着力 构筑漳台经贸合作平台,创建了海峡两岸农 业合作实验区,以及漳州台湾科技工业园、 角美开发区 ( 漳州台商投资区)、蓝田开发 区三个台商投资区。漳州市还举办“海峡两 岸花卉博览会”等招商活动。
漳 州 花 博 会
·
天福茶学院
第六章 海外赤子情义深
2.卤面
• 漳州卤面,久负盛 名。采用肉丝、笋 丝、蛋丝、香菇、 鱿鱼、虾干、黄花 菜等配料在热锅里 炒熟后,加上猪骨 汤煮开,然后放入 适量的味精、白糖、 精盐和番薯粉等, 调成卤汁。
3.蚵仔煎
• 蚵仔煎是闽台最著名 的小吃。蚵仔是由闽 南语音译过来的,其 实就是牡蛎,粤、港 则称之为蚝、蠔。
宜兰平原
吴凤公园
简 大 狮
吴 凤
嘉义县中埔乡阿里山忠王祠
三、漳台文化交流
• 一、台湾闽南语保留了大量的“漳音”
• 如:困(睡)、走(跑)、行(走)、面(脸)、 衫裤(衣服)、阿公(祖父)、阿妈(祖母)、风 台(台风)等。
• 二、台湾与漳州有共同的宗教信仰
• 台湾民间崇拜的开漳圣王、保生大帝、祖师公、关 帝圣君等,祖庙都在漳州。
(原籍龙溪县)等是著名的华侨,为当地经济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