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上下教案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区分上下》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区分上下》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上下方向。
2.学生能够运用“上”、“下”进行简单的指令交流。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
二、教学准备1.小班教具:物体图形卡片、立体模型等。
2.白板或黑板。
3.笔、粉笔或白板笔。
4.教学PPT或图片辅助展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上下关系,询问学生是否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方向,并让学生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
2.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示范和学生互动的方式,教授“上”、“下”的概念和用法。
1.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和示范物体的移动,引导学生理解“上”、“下”的含义。
2.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教具展示不同物体的上下关系,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3.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上”、“下”的指令进行互动。
3. 活动设计1.活动一:上下指令游戏•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个学生为“指令发送者”,其他学生为“指令执行者”。
•指令发送者口头或书面给出一些简单的指令,如“上一下一”、“上一下二”等,让指令执行者按要求表演。
•指令执行者根据指令的容易程度,可以使用物体图形卡片或立体模型进行表演,以加深对“上”、“下”概念的理解。
2.活动二:找找上下•教师出示一组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
•教师指挥学生找到教室中具有相同上下关系的物体,并进行展示和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物体的上下关系,加深对“上”、“下”的理解。
4. 总结反思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分享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和体会,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上”、“下”的概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理解上下关系的能力有差异,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示范和指导。
小班数学教案(15篇)
小班数学教案(15篇)小班数学教案1数学教案:区别上下(空间概念)活动目标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2.能正确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3.发展方位知觉,初步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上下(1-47)2.毛绒玩具7-8件,分别放与教室内不同物品的的上下、前后位置上。
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做吗?游戏的规则是你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例如:上面拍拍手(在头顶上面拍手)下面拍拍手(在膝盖处拍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增加难度,例如:上面拍3下,下面拍4下。
二、展开1.教师讲解:上、下教师:有图有真相、刚才我们在玩游戏时,你是怎么理解上下的?(幼儿自由回答)教师:上就是仰头,下就是低头,前是我们眼睛直接看到的位置,后就是屁股后面的位置。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上面是什么?(有灯、风扇、屋顶)我们的下面是什么?(地面砖)2.游戏:变变变(1)请三个幼儿来前面站成一纵队,请大家看看并说一说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的又是谁?(2)再请这三个小朋友往后转身,再让大家看看现在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是谁?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玩此游戏,相互说说方位关系的变化。
3.找一找教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许多的毛绒玩具,你们去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在什么位置?(请若干个幼儿寻找,并说出玩具所在的位置)教师指导幼儿将话说完整,例如:小猫在橱子的上面。
小狗在钢琴的下面。
4.趣味练习:引导幼儿用方位词描述动物的位置。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里的小动物都分别在什么位置?(请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将一句话说完整。
三、结束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2设计意图:苹果是幼儿最熟悉和喜欢的。
当我们关注它时,发现孩子们对苹果很感兴趣,它不但是点数和建构的材料,而且是幼儿扮演“苹果一家”迁移情感的媒介。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下关系》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下关系》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描述“上下”的基本概念。
2.能够跟随教师的指导,正确使用“上下”的概念。
3.能够在游戏和活动中感受“上下”的概念。
教学准备1.数字方块2.画纸和彩笔3.模拟“上下”关系的道具,如梯子、滑梯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1.通过互动游戏,引入“上下”关系的概念。
2.比如说,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物品,向孩子们提出相应的问题:–问题1:树上的鸟在哪个方向?–问题2:窗外的月亮在哪个方向?–问题3:桌子下面的小狗在哪个方向?孩子们听到问题后,可以通过口头描述或者手势方式回答。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行为和反应来引导孩子们使用“上下”相关的词汇。
3.引入学习目标,解释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难点。
第二步:讲授1.教师可以用数字方块、画纸等教具向孩子展示“上下”的概念。
比如:教师可以把数字方块摆放成一个峰、一个陷等形状来表达“上下”的概念。
或者画出一个图像,辅助说明“上下”的概念。
2.让孩子们通过触摸、拖拽等方式来感受“上下”的概念。
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不同的小组做不同的游戏和活动来感受“上下”的概念。
第三步:巩固1.孩子们可以进行与“上下”有关的游戏,例如:梯子爬行游戏、扔纸球进桶等等。
第四步:拓展1.教师与孩子们共同探究“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厨房里的碗柜、冰箱、沙发等等都涉及到“上下”的概念。
教学反思1.本课程在导入环节中通过“借物问问”游戏的互动性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了“上下”关系的概念。
2.在本节课程中,游戏和活动的形式为孩子们加深了对“上下”概念的感性认识。
3.通过探究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上下”关系的物品,使孩子们更加理解“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班空间方位教案上下
小班空间方位教案上下【篇一: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上和下】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上和下一、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二、活动准备: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三、活动过程:(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
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篇二: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学习方位词】常规要求和发挥幼儿自主性之间并不矛盾。
我们经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规则的建立是集体教育幼儿的需要,同时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而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不是幼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是有限度的,要以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基础,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前提。
那么,怎么让常规培养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呢?首先,我们在制定幼儿常规时要考虑哪些规则在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基础上是可以有自主性空间的,哪些规则如果让幼儿自主了就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例如,在洗手的环节,要求幼儿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洗手,使幼儿养成基本的卫生习惯。
这个环节就不适合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而在洗手之前的环节中,有的幼儿游戏完成了可以选择先洗手,而游戏没有结束的幼儿可以选择后洗手,而不是“一刀切”,都要让他们按照老师统一的要求去做,这个环节可以给幼儿自主的空间。
遇到特殊情况,教师也要特殊对待。
允许幼儿在一定的限度范围内进行自主选择,并加有责任感。
幼儿园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 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反思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本文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
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学反思: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篇2物质准备青青草原图一幅、摆放各种家具的图一幅、喜羊羊和灰太狼中人物图片各一张、供幼儿玩耍和躲藏的物品每人一份、音乐《喜羊羊和灰太狼》主题曲。
经验准备能够熟练的操作玩耍教师准备的各种物品能够初步的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活动过程一、导入(听音乐做动作)师:〈出示青青草原图〉美丽的青青草原上,一群快乐的羊羊在做游戏。
(请幼儿跟着音乐来用各种物品和羊羊做游戏。
)要求:幼儿可将这些物品放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头上、脚下、肩膀、屁股)[运用操作法复习,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二、借助自己身体区分两个物体的上下师:请幼儿演示并说出,刚才把那些玩具都放在了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引导幼儿用完整话说出:xx放在xx的上面/下面,↓↓物品身体部位xx的上面/下面放着xx↓↓身体部位物品[通过个别示范,小结尝试让幼儿用完整话表述,并正确借助自己身体来区分物体的上下]三、两个物体直接区分上下师:孩子们,灰太狼来了,请小朋友们帮忙把这些羊羊们都藏在房子里。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上下》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上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空间位置的认知。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1.认识“上”和“下”的概念。
2.学会区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3.通过游戏,巩固对“上下”的认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幼儿理解“上”和“下”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2.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上下”的概念,提高空间认知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玩具小熊,提问:“小熊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小熊的位置。
教师再出示一个小猴子,提问:“小猴子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小猴子的位置。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小熊和小猴子的位置,引入“上下”的概念。
2.基本环节教师拿出一张图片,上面有小鸟、小猫和小狗,提问:“小鸟在哪里?小猫在哪里?小狗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教师再拿出一张图片,上面有高楼、树木和花草,提问:“高楼在哪里?树木在哪里?花草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用“上”和“下”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如:“小鸟在上,小猫在下”,“高楼在上,花草在下”。
3.游戏环节游戏一:教师拿出一些玩具,如小汽车、飞机、轮船等,让幼儿将这些玩具放在指定的位置,如“把小汽车放在飞机的下面”,“把轮船放在小汽车的上面”。
游戏二:教师设置一个场景,如“森林里的动物们要开运动会,小熊在上,小猴子在下,小兔子在中间,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排好队”。
4.巩固环节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用“上下”来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幼儿用“上下”来描述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们学会了什么?”五、作业1.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上下”的画作,如“小鸟在上,小猫在下”。
2.家长与幼儿一起玩“找不同”游戏,找出图片中不符合“上下”关系的物体。
小班数学教案《区分上下》
小班数学教案《区分上下》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上”、“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区分几种不同的方向。
3.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上”、“下”、“左”、“右”等词汇。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上”、“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区分几种不同的方向。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上”、“下”、“左”、“右”等词汇。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2. 情景演示法3. 控制法五、教学准备1. 条形木板2. 立方体3. 笔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a. 师生对话:老师拿起一个立方体,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
b. 教师解释:“这是一个立方体,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立方体的上下左右是什么。
”c. 通过情景展示让孩子们猜测出立方体的上下左右。
2. 观察实物(10分钟)a. 学生们先对齐坐好,同时老师展示一些图形。
如:条形木板、筆、立方体等,让孩子们说出它们的上下左右和各个方位的名称。
b. 教师纠正错误的方位名称。
3. 活动探究(20分钟)a. 向学生们说明活动规则:老师需要请学生做动作,学生需要判断老师说的是上下左右中的哪个。
b. 小组问答,分不同阶段分别出难度不同的题目。
4. 合理运用(10分钟)a. 教师读书《小小探险家》,贴近孩子生活去感受Direction英语中各种方位。
b. 学生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仔细辨认书中描述的方位,并看看自己是否掌握了Direction词汇。
5. 实践实验(10分钟)a. 分成小组进行操作,通过实验让孩子明白“向上”、“向下”的概念。
b. 教师提醒孩子们,一定要经常性的回顾,加深对“上”、“下”方位的理解。
6. 总结。
复习(10分钟)a. 谈谈总结感性认识,总结有关上下左右方位名称的记忆方法,提高孩子们对方位词汇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通过运动、思维活动带动孩子们学习“上下”的概念,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Direction英语中各种方位,同时兼顾兴趣培养及基础知识学习。
幼儿园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空间方位》,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上下方位,能够用上下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上下方位的概念,能够用上下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上下方位的概念,能够用上下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准备一个上下结构的物体(如书包),请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2)引导幼儿用上下方位词(如上面、下面)描述物体位置。
2. 新课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上下方位的概念。
(2)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用上下方位词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3)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巩固上下方位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上下结构的实物,如一个书本放在桌子上,提问:“书本在桌子的哪里?”(2)引导幼儿回答:“书本在桌子的上面。
”(3)教师通过多个例题,让幼儿巩固上下方位词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幼儿用上下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2)幼儿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师出示一个复杂的空间方位情景,让幼儿尝试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上下2. 板书内容:上面下面3. 板书配图:展示一个上下结构的实物图七、作业设计(1)书本在桌子上的位置。
(2)玩具在盒子里的位置。
2. 答案:(1)书本在桌子的上面。
(2)玩具在盒子的下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注重个别差异,对理解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小班数学上下关系教案
小班数学上下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的空间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方位感。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上下关系,并能用语言表达。
2.教学难点: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自主发现和解决上下关系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同的玩具、图片、盒子等。
2.学具:小卡片、小玩具等。
3.环境创设:教室布置成上下结构,如上下两层书架、上下两层桌面等。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幼儿熟悉上下关系。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上下关系。
(二)基本环节1.引入话题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的上下关系。
教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哪个玩具在上,哪个玩具在下?”2.探索上下关系教师分发小卡片,让幼儿将卡片上的物品按照上下关系排列。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排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操作活动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找出图片中的上下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图片中的上下关系。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上下接龙”游戏,巩固上下关系。
4.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上下关系?请小组讨论。
”教师出示拓展题目,让幼儿在课后进行探索。
(三)巩固环节1.教师出示盒子,让幼儿找出盒子中的上下关系。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盒子中的上下关系。
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2.幼儿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
2.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六、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上下关系,并尝试用语言表达。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课后作业,共同巩固上下关系。
七、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上下关系的掌握情况。
2.教师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下、里外》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下、里外》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上下”、“里外”两个概念。
2.掌握使用“上下”、“里外”两个概念描述物体的方法。
3.能够较为准确地使用“上下”、“里外”描述自己的身体动作。
教学准备:1.PPT及投影仪。
2.绘本《小熊和铅笔盒》。
教学内容及教法:1. 导入(5分钟)在班级中安排两个孩子站在椅子上,另外安排两个孩子站在座位下面,引导孩子注意他们的身体所处的位置,谈论“上下”的概念,并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描述。
2. 学习(20分钟)通过PPT介绍和讲解“上下”和“里外”的概念(可以使用图片辅助),并以班级物品为例子,强化孩子们认识和记忆。
然后通过绘本《小熊和铅笔盒》的故事对“里外”进行解释,并带领孩子们参与其中的互动故事。
教学方法:讲解法、互动式故事法。
3. 操作(15分钟)各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老师的提示在班内任选的物品上使用“上下”、“里外”两个概念进行描述,并鼓励孩子们多尝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4. 自我巩固(10分钟)老师出题,让孩子们通过老师的问题进行个人动作的操作练习,以巩固和加深对“上下”、“里外”两个概念的记忆。
5. 课程总结(5分钟)请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上下”、“里外”两个概念,老师可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通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的《上下、里外》学习教学,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导入、学习、操作、自我巩固和课堂总结等环节,让孩子们较快地掌握了“上下”、“里外”两个概念,并且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了孩子们的归纳思维和创造思维。
同时,本次教学注重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给孩子们带来了好的体验,营造了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总之,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区分上下》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区分上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上”和“下”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实物,正确地区分“上”和“下”。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区分上下床铺、上下隔板。
教学准备
1.一些实物,例如书、球、盘子等。
2.一张黑板和一支粉笔。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活动
1.老师拿出一本书,询问学生:“这本书在桌子上还是桌子下?”
2.学生回答后,老师问:“怎么知道是上还是下?”
3.老师解释:“我们把物品放在桌子或地上,它在我们视线上方的叫做‘上’,在我们视线下方的叫做‘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区分上下。
”
步骤二:操作实物
1.老师拿出一些实物,例如书、球、盘子等,让学生观察。
2.老师挑选一个物品,提问学生:“这个物品怎么放是上?”并帮助学生正确放置。
3.老师再挑选一个物品,提问学生:“这个物品怎么放是下?”并帮助学生正确放置。
4.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反应,逐渐增加物品数量和难度。
步骤三:巩固和拓展
1.老师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例如上下铺、上下隔板等,让学生区分。
2.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游戏,例如老师喊出“上”或“下”,学生要快速站在正确的位置。
3.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手工活动,例如制作“上下”拼图或画册。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要注重互动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操作实物的环节要慢慢增加难度,避免太容易或太困难。
3.活动的最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创意,创造新的上下区分游戏或手工活动,丰富学习内容。
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6篇
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1活动目标:1、教会幼儿区别上、下的位置。
2、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能够以一物体作为参照物,区分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挂图《小猫在哪里》玩具小狗,小兔、大娃娃、小娃娃、积木、皮球等。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猫妈妈有六个孩子,今天猫妈妈出去给孩子们钓鱼,等妈妈回来打开房门,发现小猫宝宝都不见了,猫妈妈非常着急,我们一起来帮猫妈妈找找小猫。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告诉猫妈妈小猫在什么地方?(要求幼儿讲清楚小猫在某某东西的上面还是下面。
)3、教师带领全班幼儿一起面熟小猫躲藏的位置。
二、引导幼儿以桌子为参照物区别上、下。
1、(桌子上和桌子下藏着这些玩具,并用报纸遮好)猫妈妈为了感谢小朋友们,给你们送来许许多多的玩具,看看都有些什么玩具?(带领幼儿说说玩具名称)。
2、这些玩具都放在了哪里? (让幼儿自由说说)3、桌子上面有什么玩具?桌子下面有房者什么玩具呢?(引导幼儿一一说出物体的位置)4、同样形式,教师先后出示娃娃、小兔子、积木、小鸡等玩具,分别放在桌子上或桌子下。
反复练习:某物在桌子上面,某物在桌子下面。
三、请幼儿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在某物的上面,哪些东西在某物的下面。
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2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巩固幼儿对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概念。
2.在操作中了解以客体为中心的上下概念,并能用上下方位词回答问题,发展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数学主题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主题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小班数学主题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这是优秀幼儿园小班数学主题教案《认识上下》教案文章,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数学主题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游戏、观察、操作中感知上下,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方位,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目标:1、在游戏、观察、操作中感知上下,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方位。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1、“小猫捉迷藏”教学挂图一副。
2、布置场景。
活动过程:一、利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游戏:小猫藏在哪里?师:“小猫想跟小朋友来玩个“躲猫猫”的游戏,把小眼睛闭起来,数到3睁开来看看小猫躲在哪里了?”(出示玩偶小猫互相问好。
)——教师把小猫藏在沙发上、桌子下、柜子上、阁楼上,让孩子分个别、小组、集体来学说:小猫藏在沙发上等完整的话。
二、通过观察挂图认识上下。
师:“瞧,其他的小猫看见刚才的小猫玩捉迷藏的游戏觉得很好玩,它们也跟猫妈妈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帮猫妈妈来找找小猫们都藏在哪里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幼儿讨论描述小猫躲藏的方位,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
——请个别幼儿描述,其他幼儿学说。
三、操作活动:捉迷藏。
(分组)——“给上面的小动物涂色”:请幼儿找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油画棒给图画中每副图中的排在上面的小动物涂色,提醒幼儿轻轻涂,注意画面整洁。
——“谁在往下爬”:请幼儿观察图画上的小猴子往下爬的图,说一说谁在往下爬,并把它圈起来。
——“楼上楼下住着谁”:请幼儿观察图画上的楼房图,说一说小猴的楼上住着谁?并把它涂上红色;小猴的楼下住着谁?把它涂上绿色。
四、结束评出谁是遵守操作规则的?表扬画面整洁的幼儿,给其他幼儿加以鼓励五、活动延伸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物品的摆放位置,并用完整的语言说出。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上和下》是《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中的第三章内容,详细讲述了“上”和“下”两个概念的空间关系,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下的空间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空间关系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上”和“下”概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上”和“下”。
重点:理解“上”和“下”的概念,并能用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画有上下结构的图片,如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小兔在草地上跳跃。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上下实例,如桌子上的书本、椅子下的玩具等,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和“下”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场景,让幼儿判断并说出其中的上下关系,如小猫在树上,小鱼在水里等。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用自己的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体现“上”和“下”关系的画。
5. 分享与交流(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其中的上下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上下结构的图示,标明“上”和“下”。
2. 旁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品是“上”和“下”的关系,用画笔画出来,并写上对应的句子。
示例答案:图画:一个书本在桌子上,一个玩具在桌子下。
句子:书本在桌子上,玩具在桌子下。
2. 扩展作业:观察户外环境,找出“上”和“下”的例子,和家长一起说一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了“上”和“下”的概念。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和户外环境中对“上”和“下”概念的应用,引导幼儿多观察、多表达。
幼儿园优质课《认识上下》小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优质课《认识上下》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幼儿乐园》第三单元“空间认知”中的第一课“认识上下”。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上方或下方;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上下的基本概念,能正确辨别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上方或下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上下概念进行物体位置的辨别。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掌握上下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上下位置关系的图片、积木、图书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上下位置关系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邀请幼儿到讲台上演示,将一个积木放在另一个积木的上方或下方,让其他幼儿判断并说明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讲解上下概念,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幼儿用书,让幼儿独立完成书中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上下概念。
4. 小组活动(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积木,让幼儿通过合作完成上下位置关系的搭建。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过程,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邀请各小组展示搭建成果,引导幼儿说出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对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表扬,鼓励其他幼儿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上下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标注上、下关键词。
2.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图中物体,突出上下位置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彩纸剪出两个不同大小的圆形,将小圆贴在大圆的上方或下方,并标注上下。
2. 答案:小圆在大圆的上方或下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空间方位》的第三节,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上下”。
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理解“上下”这一空间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理解“上下”这一空间方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增进幼儿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上下”这一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掌握“上下”方位,并能用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卡片(带有“上”、“下”字样),积木,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画有各种动物、植物和日常用品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谁能告诉我,图片上的小猫和小狗在哪里?”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感知“上下”这一概念。
2. 新知识学习(10分钟)教师用卡片展示“上”、“下”字样,引导幼儿学习这两个字,并让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比划“上”、“下”的动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拿出积木,搭建一个简单的上下结构,如:一个方块在下,一个小人站在方块上。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人在方块的上面,方块在小人的下面。
”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搭建上下结构,并表达出来。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上下结构,如:一个苹果在树下,一只小鸟在树枝上等。
完成后,让幼儿互相展示并说出自己所画的上下结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上下2. 板书内容:上下定义例题展示随堂练习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画纸上画出一个生活中的上下结构,并用文字描述出来。
2. 答案示例:画一个男孩在滑梯上,下面画一个女孩在草地上。
文字描述:男孩在滑梯的上面,女孩在草地的下面。
幼儿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的第二章节“认识方位”,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和区分“上”和“下”的概念,通过实物操作、游戏互动等方式,使幼儿能够掌握上下的基本方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上”和“下”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上下结构明显的玩具、图片、卡片等;2. 学具:画有上下结构的图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上下结构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的上下部分。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解“上”和“下”的概念,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有上下结构的图画纸,让幼儿用彩笔标出上下部分,并进行小组讨论。
4. 游戏互动(10分钟)教师组织“上下接力”游戏,让幼儿分成两队,将教具卡片上的上下部分进行匹配。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上”和“下”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上下结构的图示;2. 在图示上方写上“上”,下方写上“下”;3. 在旁边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图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上下结构的物品,并标出上下部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了“上”和“下”的概念,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对掌握不扎实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入“左”和“右”的概念,让幼儿进一步学习方位知识。
同时,可以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环境中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上下、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上下、里外》含反思教学目标1.能理解“上下、里外”等基本方位词,并能在生活中正确应用。
2.能分辨不同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并能正确描述其方位。
3.通过游戏、探究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事先准备好教学用具,如图形积木、小球、玩具车等,以及相关绘本和识图卡片。
2.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取教师指令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引入(5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问学生“今天你们想学习什么?”2.背景介绍:教师向学生讲解基本方位词“上下、里外”。
二、教学重点(25分钟)1.游戏:将教室里的物体分成“上下、里外”四类,让学生根据物品位置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通过游戏体验区分方位词。
2.绘本阅读:教师向学生展示《小动物的巢穴》等绘本,带领学生学习和认知不同生物在巢穴内的居住位置,教授方位关系。
3.视觉学习:用数字或生物图片让学生将其放置于适当位置,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知。
三、教学扩展(15分钟)1.班级活动:通过图形积木等学情材料,让小班学生动手操作,将不同图形积木拼装成立体物体,学习方位关系。
2.游戏:通过在房间中放置小球和玩具车,让学生探究物体在移动过程中的方位关系,增强空间感知和观察能力。
四、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教师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以检测学生对方位关系的掌握程度。
2.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紧扣幼儿园小班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了实际操作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能够在有趣的环境中自发探究,增强方位关系的学习,达到了培养幼儿观察、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知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幼儿在自由的氛围下学习新知识,又在游戏中增进了社交能力的发展,相信将有助于幼儿园小班学生的成长。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活动《上和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活动《上和下》含反思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应能够理解并掌握以下数学概念:•上下方向的概念•上下方向的排列方式•上方和下方物体的比较大小1.2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应能够:•观察物品在上下方向的排列方式并进行简单的判断•发现物品的大小关系并进行简单比较•通过简单的游戏提升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2. 教学内容2.1 【认知引入】游戏环节为了让幼儿快速进入本节课学习氛围,我们在开始之前设置了简单的游戏环节,规则如下:•将课室分为两组,每组站在安排好的开始线和结束线两端。
•教师会在开始线和结束线之间随机放置若干物品,如玩具等。
•教师喊口令“上”或“下”,两组幼儿需迅速冲向物品并将其按口令方向分别放在上方或下方的盒子内(或用膜拜册等卡片上标记上与口令对应的方向),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教师通过讨论,引导幼儿理解上下方向。
2.2 【学习展开】教学环节在游戏环节完成后,进入正式的教学环节,重点围绕上下方向进行介绍和讲解。
2.2.1 概念讲解向幼儿介绍上下方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通过呈现卡通形象的图案、立体物品、海报等多种手段将两个方向展示的生动形象化。
•教师讲解“上”和“下”的概念,引导幼儿理解“上”是顶部或者高处,“下”是底部或者低处。
2.2.2 排列方式幼儿学习对上下方向的排列方式进行判断,可以通过教师安排物品进行展示,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在观察讨论完后,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引导幼儿总结:•教师以故事、图画等方式引导幼儿讲出物品的排列方式。
•教师可制作“上下方向排列图”,让幼儿填充,加强对上下方向排列方式的记忆。
2.2.3 比较大小通过观察物品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
•教师先让幼儿通过观察两个物品的大小关系来回答“哪个更大?”或“哪一个更小?”之类的问题。
•然后让幼儿互相展示各自的物品,并让幼儿通过对比来发现物品的大小关系。
2.3 【课堂作业】教师可让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按照上下方向排列方式将课室中的物品重新排列,并通过基础训练进行比较大小。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上下、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上下、里外》含反思一、教学背景班级:小班学生:3-4岁幼儿主题:上下、里外教学目的:让幼儿理解上下、里外的基本概念,能够自如地运用这些概念描述物体的方位关系。
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环节:导入、呈现、讲解、操作、小结、延伸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上下、里外”的基本概念;•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上下、里外方位关系。
能力目标•发现事物中存在的上下、里外关系;•能用正确的词语描述物体的方位关系。
情感目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乐于发现周围的事物及其规律;•敬爱同学,团结合作。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上下、里外”的概念及其运用。
1. 导入环节通过唱儿歌《小白兔》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儿歌歌词如下: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小嘴巴一张一合,东跑一下,西跑一遍。
说起话来真好听,爱唱歌的白兔精。
上面有毛绒绒的尾巴,底下有红红的小鞋子。
2. 呈现环节老师通过抬起、放下、拿进、拿出等动作向幼儿展示“上下、里外”的概念,并让幼儿也模仿老师的动作观察。
同时,通过一些实物,如盒子、玩具等,让幼儿观察物体的上下、里外位置。
3. 讲解环节老师向幼儿解释“上下、里外”的概念,并通过一些比较形象的生活场景,如橙子里面有籽,房子里面有房间,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4. 操作环节为了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设计了以下操作环节:1.观察物体的位置,说出其上下、里外关系。
2.找一组物品来模拟上下、里外的情况,如小球和小篮子,让幼儿按要求放其中。
3.手工制作小房子,让幼儿理解房子内外的概念。
5. 小结环节老师通过简单的小结让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并帮助幼儿查漏补缺。
6. 延伸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对“上下、里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老师可以设计以下延伸环节:1.给幼儿看一些有关上下、里外的图画,让幼儿自由发挥,讲述其中的故事情节。
2.找一些与上下、里外有关的游戏或者玩耍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数学:
上下关系
活动目标:
1、判断上下的空间位置,建立空间概念。
2、学习用上下的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活动重点:
判断上下的空间位置,建立空间概念。
活动难点:
学习用上下的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活动准备:
玩偶小狗、学习单每人一份、彩笔每人一份、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玩偶小狗互相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游戏:跳跳跳
教师拿着小狗跳到桌子上、椅子下、电钢琴上(引导幼儿说出小狗跳到桌子上。
小狗跳到椅子下的句子)
2、游戏:玩一玩
小狗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请幼儿上台来说说想让小狗跳到xx上或者跳到xx下并用手把它拿到说的地方。
3、游戏:你来说,我来做
教师发号施令小朋友们做如: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放在桌子下,小手放在小脚上,小手放在椅子下等
三、操作练习
1、引导幼儿看图出示学习单
图上画的有什么?分清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
2、交代要求,幼儿分组练习。
3、作业评价
四、活动结束
整理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