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课程设计车间工作平台
钢结构工作平台课程设计

钢结构工作平台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钢结构工作平台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结构工作平台设计和施工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钢结构工作平台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2)掌握钢结构工作平台的设计原理、结构和构造;(3)熟悉钢结构工作平台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质量要求。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钢结构工作平台的基本设计;(2)具备分析解决钢结构工作平台施工中问题的能力;(3)能够撰写钢结构工作平台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钢结构工作平台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培养学生关注安全、质量和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钢结构工作平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范围;2.钢结构工作平台的设计原理、结构和构造;3.钢结构工作平台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质量要求;4.钢结构工作平台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钢结构工作平台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钢结构工作平台的设计和施工过程;3.实验法:学生进行钢结构工作平台的模型制作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钢结构工作平台的设计和施工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钢结构工作平台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钢结构工作平台设计、施工和案例分析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4.实验设备:准备钢结构工作平台的模型制作和实验所需的设备。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的设计、计算和实践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定期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4.实践项目:学生进行钢结构工作平台的模型制作和实验,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钢结构课程设计内容指导书(工作平台)

钢结构课程设计内容及指导书工作平台梁格体系设计一,设计资料1.结构型式一工作平台尺寸为16x12m ,次梁跨度为6米,次梁间距2.0米,预制钢筋混凝土铺板焊于次梁上翼缘.平台永久荷载(不包括次梁自重)为7.0KN /m 2,荷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为15KN /m 2,荷载分项系数为l.4.主梁跨度为16米。
(若考虑次梁叠接在主梁上,其支承长度cm a 15=,[]400l v =)。
2.材料钢材:Q235焊条:E43,手工电焊,普通方法检查;3.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二、设计内容1.结构布置要求拟出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并扼要说明选型的理由与根据,按比例绘出结构布置简图.(1)梁格的型式(2)主梁型式(3)次梁型式及数目(4)梁格的连接形式2.次梁设计(1)次梁的荷载和内力计算;(2)次梁截面选择(3)次梁截面验算(包括强度、稳定,局部承压及刚度验算)3.主梁设计(1)主梁的设计荷载和内力;(2)主梁截面设计及验算(3)主梁截面改变及验算(4)主梁翼缘焊缝设计,(5)腹板加劲肋设计三、课程设计计算(一)结构布置(二)次梁设计查表得:2215/f N mm =主梁 次梁1、次梁的荷载及内力均布荷载设计值:(1.27.0 1.415)58.8/g kN m =⨯+⨯=最大弯矩:221158.86264.688x M gl kN m ==⨯⨯=⋅2、初选截面 633264.6101172101.05215x x x M W cm f γ⨯===⨯⨯根据均计算最大弯矩值和钢材的设计强度确定所需要的截面,选用I 40c ,其截面特性如下: 31192,x W cm I =1.设计说明书一份;2.设计图一张(必须手画)工作平台结构总图,包括立面图、平面图、剖面图;主梁施工图。
四、图纸要求1.字体及书写字体用工程字,要求字迹清楚、端正、不得潦草。
2.图纸幅面规格:3号图。
五、完成时间考试之前。
钢结构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设计某车间钢结构工作平台。
二、设计参数:
1.工作平台平面尺寸为L×B(见图1),结构布置采用普通梁格,次梁简支于主梁,主、次梁等高相连,平台面标高5.5m,平台下要求净空高度4m,平台上设置2m×2m洞口,主、次梁以及柱均采用Q235B级钢,焊条为E43系列,试设计该平台结构。
5.平台柱截面设计
6.进行平台节点设计(主次梁节点、梁柱节点、柱脚)
7.绘制钢平台结构施工图(2号图纸两张:结构平面布置图;节点详图)
四、提交成果:
计算书一;2号图纸两张
2.平台楼面采用:轻型钢铺板(花纹钢板)
3.可变荷载:(6+学号×0.1)kN/m2
4.L×B尺寸分组:1)18m×30m、2)12m×18m、
3)10m×18m、4)10m×12m
图1平台平面尺寸
三、设计要求及工作量:
1.进行钢平台结构布置
2.平台铺板设计(加劲肋设计)
3.计算平台主、次梁内力
4.选择平台主、次梁截面
课程设计钢结构平台设计

由专业教师对设计成果进行点评,指出设计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教 师点评应注重专业性、客观性和指导性,帮助学生提升设计水平。同时,教师还 可结合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THANKS
感谢观看
钢结构平台设计原理
02
阐述钢结构平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结构力学、材料力学、
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
钢结构平台构造与细节设计
03
详细介绍钢结构平台的构造方式、连接方法、节点设计等细节
问题。
课程设计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钢结构平台设计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 规范和标准。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钢结构平台 的设计、分析和优化,具 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
动态分析法
考虑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采用动力学原理进行 建模和分析,得到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评估其在动力荷 载下的稳定性。
有限元法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钢结构平台进行建模和计算,可以得到 详细的应力、变形分布情况,以及结构的整体和局部稳定 性。
提材料性能
通过改进结构形式,如采用空间桁架、网 架等高效结构形式,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 ,增强其抵抗变形的能力。
选用高强度、高韧性的钢材,提高材料的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从而增强结构的承 载能力。
强化连接方式
增加支撑条件
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焊接、高强度螺 栓连接等,确保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 连接失效,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通过设置合理的支撑点和支撑方式,如设 置柱间支撑、水平支撑等,提高结构的整 体刚度和稳定性。
荷载组合
考虑不同荷载同时作用的情况,进 行荷载组合,确定最不利荷载组合 。
钢结构钢平台课程设计

钢结构钢平台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钢结构钢平台的基本概念、设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钢结构钢平台的结构特点、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钢结构钢平台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类型。
•理解钢结构钢平台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了解钢结构钢平台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钢结构钢平台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能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钢结构钢平台的施工图设计。
•具备现场施工操作的基本技能,能够参与钢结构钢平台的施工管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钢结构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钢结构的认知水平。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坚持原则,保证工程质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钢结构钢平台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类型:包括钢结构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范围;钢平台的结构形式、功能和选型原则。
2.钢结构钢平台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钢结构的设计要求、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钢平台的荷载分析、内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3.钢结构钢平台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包括钢结构焊接技术、连接技术和防腐技术;钢平台的施工流程、施工要点和质量控制。
4.钢结构钢平台的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钢结构钢平台的设计、施工和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钢结构钢平台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钢结构钢平台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3.实验法:学生参观钢结构钢平台的施工现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钢结构钢平台的施工过程和质量要求。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钢结构课程设计车间工作平台

目录一.设计说明 (2)二.计算书正文 (2)第一节平台铺板设计 (2)第二节平台次梁计算 (3)2.1跨中截面选择 (3)2.2次梁的抗弯强度验算 (3)2.3抗剪强度验算 (4)2.4次梁整体稳定性验算 (4)第三节平台主梁设计 (5)3.1内力计算 (5)3.2局部稳定验算 (7)3.3抗弯强度验算 (7)3.4抗剪强度验算 (7)3.5整体稳定性验算 (8)3.6刚度验算 (8)3.7翼缘与腹板的连接焊验算 (8)第四节平台柱计算 (9)4.1平台柱设为实腹柱轴心受压构件设计 (9)4.2平台柱强度,刚度,整体稳定验算 (10)4.3局部稳定性验算 (10)三 .连接点设计 (11)一.设计说明1.本设计为某车间工作平台2.结构平面布置图如下,间距4m,5跨,共20m,跨度3m,4跨,共12m3.梁上铺1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和30mm素混凝土面层。
永久荷载为:5KN/mm²,可变荷载为:10KN/m²荷载分项系数:永久荷载1.2,可变荷载1.3二.计算书正文第一节平台铺板设计依题意并综合分析比较,平台钢结构平面布置如上图,主梁计算跨度为6m ,次梁计算跨度为3m ,次梁与主梁采用平接方式连接。
铺板自重为:0.1*20+0.03*24=2.72KN/m ²铺板承受的荷载标准值为:q k =2.72+10=12.72KN/m ² 铺板承受荷载设计值:q=1.2*2.72+10*1.3=16.264KN/m ²第二节 平台次梁计算 2.1跨中截面选择查《荷载规范》钢筋混凝土自重按25KN/mm ³,素混凝土按24KN/mm ³,则 因此取:r q =1.3,r G =1.2;次梁承受恒荷载包括铺板自重标准值为(暂不考虑次梁自重):1p =2.72*1.2=3.264KN/m活荷载标准值:p 2=10*1.2=12KN/m次梁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M ax M =ql ²/8=16.264*5*5/8=50.825KN ·m 需要的净截面模量为:W=fr x maxM =50.825/(1.05*215)=225cm ³ 初步拟定次梁采用工字型I20a ,A=35.5cm ²,X W =237cm ²,2370x =I cm 4,cm 2.17xx=S I ,自重27.9Kg/m 2.2次梁的抗弯强度验算考虑次梁自重后,跨中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M ax M =81*[16.264+0.0279*10]*5*5=51.69KN ·mnx w xr W M =4310*237*05.110*51.69-=207.7N/mm ²<215N/mm ²(满足)2.3抗剪强度验算次梁最大剪力设计值为:5*]2.1*10*0279.0264.16[*212ql max +==V =41.5KN wx max t I S V =τ=13.2410*17210*41.53=N/mm ²<f v =125N/mm ²(满足) 2.4次梁整体稳定性验算因为混凝土预制板与平台次梁上翼缘链接牢固,故不需要验算,整体稳定性可得到保证。
钢结构工作平台课程设计

武汉工程大学钢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工作平台课程设计专业班级:理论与应用力学01学生学号:0903040120学生姓名:X X X学生成绩:指导教师:马志敏课题工作时间:2012-09-3至2012-9-23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填写说明:1. 表中第一、二、三、六项由指导教师填写;第四、五两项由学生填写。
2. 表中第一、二、三在在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开始前填写,第四、五、六项在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完成后填写。
3. 本表格填写完整后连同正文装订成册。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或学年论文的基本要求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钢结构原理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钢结构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钢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钢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钢结构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4.培养运用现代设计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进度安排1 设计准备(2天)2 载荷计算和内力分析(3天)3截面选择及验算(4天)4 施工图绘制(1天)5 整理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4天)6 设计总结与答辩(1天)三、参考资料或参考文献钢结构课程设计赵根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钢结构赵根田孙德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钢结构原理(第二版)陈志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8钢结构设计原理赵凤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指导教师签字:马志敏2012 年9 月 5 日教研室主任签字:吴艳阳2012 年9月 5 日四、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摘要(中文)钢结构平台亦称工作平台。
现代钢结构平台结构形式多样,功能也一应俱全,在各种设备安装以及建筑中多有涉及。
钢结构的设计主要需要对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校核,使其达到国家安全标准。
本设计主要是对工作平台的主梁、次梁以及腹板加劲肋的设计。
设计者需要根据所知可变荷载以及永久荷载,选用合适的尺寸的次梁,并据此得到主梁尺寸。
钢结构设计-钢平台PPT

连接节点设计
节点类型的选择
根据钢平台的结构形式和载荷情 况,选择合适的节点类型,如焊
接、螺栓连接、铆钉连接等。
节点的计算与分析
对节点进行详细的力学分析,确保 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节点的构造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构造措 施,如加设加强板、设置衬垫等, 以提高节点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 使钢平台外观简洁、美观,与周围环境相 协调。
支撑系统设计
支撑体系的选择
支撑结构的构造措施
根据钢平台的跨度、高度和载荷情况, 选择合适的支撑体系,如柱、梁、桁 架等。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如加设斜撑、交叉撑等,以提高支撑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案例三:某桥梁钢平台设计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耐久性好、景观性强
该桥梁钢平台设计重点考虑了平台的耐久性和景观性,采 用了高强度耐候钢材和防腐涂层,确保了平台在长期使用 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结构和功能性能。同时,设计时还 充分考虑了桥梁的景观要求和周围的生态环境,采用了与 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既满足了平台的使用 要求,又美化了城市景观。
钢结构设计-钢平台
• 钢平台概述 • 钢平台的结构设计 • 钢平台的材料选择 • 钢平台的施工工艺 • 钢平台的案例分析 • 钢平台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钢平台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钢平台是一种由钢材为主要材料 构建的工作平台,广泛应用于各 种工业建筑和设施中。
特点
钢平台具有高强度、高刚性和耐 久性,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且 易于安装和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设计说明 (2)二.计算书正文 (2)第一节平台铺板设计 (3)第二节平台次梁计算 (3)2.1跨中截面选择 (3)2.2次梁的抗弯强度验算 (4)2.3抗剪强度验算 (4)2.4次梁整体稳定性验算 (4)第三节平台主梁设计 (5)3.1内力计算 (6)3.2局部稳定验算 (7)3.3抗弯强度验算 (7)3.4抗剪强度验算 (8)3.5整体稳定性验算 (8)3.6刚度验算 (8)3.7翼缘与腹板的连接焊验算 (9)第四节平台柱计算 (9)4.1平台柱设为实腹柱轴心受压构件设计 (9)4.2平台柱强度,刚度,整体稳定验算 (10)4.3局部稳定性验算 (11)三 .连接点设计 (11)一.设计说明1.本设计为某车间工作平台2.结构平面布置图如下,间距4m,5跨,共20m,跨度3m,4跨,共12m3.梁上铺1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和30mm素混凝土面层。
永久荷载为:5KN/mm²,可变荷载为:10KN/m²荷载分项系数:永久荷载1.2,可变荷载1.3二.计算书正文第一节 平台铺板设计依题意并综合分析比较,平台钢结构平面布置如上图,主梁计算跨度为 6m ,次梁计算跨度为3m ,次梁与主梁采用平接方式连接。
铺板自重为:0.1*20+0.03*24=2.72KN/m ²铺板承受的荷载标准值为:q k =2.72+10=12.72KN/m ² 铺板承受荷载设计值:q=1.2*2.72+10*1.3=16.264KN/m ²第二节 平台次梁计算 2.1跨中截面选择查《荷载规范》钢筋混凝土自重按25KN/mm ³,素混凝土按24KN/mm ³,则因此取:r q =1.3,r G =1.2;次梁承受恒荷载包括铺板自重标准值为(暂不考虑次梁自重):1p =2.72*1.2=3.264KN/m活荷载标准值:p 2=10*1.2=12KN/m次梁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M ax M =ql ²/8=16.264*5*5/8=50.825KN ·m 需要的净截面模量为:W=fr x maxM =50.825/(1.05*215)=225cm ³ 初步拟定次梁采用工字型I20a ,A=35.5cm ²,X W =237cm ²,2370x =I cm 4,cm 2.17xx=S I ,自重27.9Kg/m2.2次梁的抗弯强度验算考虑次梁自重后,跨中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M ax M =81*[16.264+0.0279*10]*5*5=51.69KN ·mnxw xr W M =4310*237*05.110*51.69-=207.7N/mm ²<215N/mm ²(满足) 2.3抗剪强度验算次梁最大剪力设计值为:5*]2.1*10*0279.0264.16[*212ql max +==V =41.5KN wx max t I S V =τ=13.2410*17210*41.53=N/mm ²<f v =125N/mm ²(满足) 2.4次梁整体稳定性验算因为混凝土预制板与平台次梁上翼缘链接牢固,故不需要验算,整体稳定性可得到保证。
(1)局部稳定性验算:w 0t h =1000/10=100<80yf 345,因此梁承受静力荷载,且不受局部压应力,故可不配置加劲肋,可保证其局部稳定性。
(2)刚度验算:[V t ]/l=1/250,[V Q ]/l=1/300全部荷载标准值:q kt =(3.264+0.0279*10)*1.2=4.25KN/m 活荷载标准值:q kq =10*1.3=13KN/mx 3k t EI *384l q *5l =Q V <[V t ]/l=1/250 满足,<lQV [V Q ]/l=1/300(满足) (3)翼缘与腹板的连接焊缝验算(采用手工焊)wt x 4.11ff V S h I=160*10*10*12.1*4.11000*32.2299*1000*69.42546=0.36mm h min f =1.5m ax t =5.18mm ,取f h =6mm<maxfh =1.2*10=12mm第三节 平台主梁设计根据次梁的设计方案,主梁承受荷载示意图:3.1内力计算恒荷载标准值:F 1=(3.264+0.279)*5=17.72KN 活荷载标准值:F 2=10*1.3*5=65KN 主梁支座反力设计值(不包括主梁自重): R=24F=2*(1.2*17.72+1.3*65)=211KN 最大剪力设计值(不包括主梁自重): V max = R-0.5F=158.25KN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不包括主梁自重): M max = 3*R=633KN/m 需要的净截面模量为:W=fr x maxM =633/(1.05*211)=2857cm ³ (1)梁高①梁的最小高度:h min ≥l/15.7=6000/15.7=382mm②梁的经济高度:(公式一)h e =W 4.02=2*28570004.0=482.4mm (公式二)h e =7*³W -300=7*³2857000-300=859mm=850mm 取腹板高度 h w =1000mm (2)腹板厚度根据公式:t w >=1.5v0max f h V =1.5*3310*125*100010*162.45=1.299mm t w =5.31000=9.04mm ,取t w =8mm (3)翼缘尺寸单个翼缘:A 1=w w w x h t 61h -W =61000*8211*100010*12506-=4590mm ²取翼缘宽度300mm , 则翼缘厚度:bt 11A ≥=15.2mm ,取翼缘厚度为16mm 翼缘外伸宽度:2t b b w 1-==145mm 翼缘外伸宽厚比:145/16=9.06<yf 34513=14,满足局部稳定要求 3.2局部稳定验算翼缘局部稳定验算:y11f 3451306.916145t b <===14 翼缘局部稳定满足要求 腹板局部稳定验算:yw w y f 34515012581000t h f 34580<==< 故仅需配置横向双面加劲肋①加劲肋的布置:主梁跨度为20m ,次梁的间距为5m ,为了施工方便将连接在主梁横向加劲肋上,因此采用加劲肋间距:a=1000mm>0.5*1200=600mm<2h 0=2400mm ,将腹板分成25个区格。
位于主次梁连接处的加劲肋可当做主次梁之间的连接板3.3抗弯强度验算nx w x r W M =5870000*05.11299000=210.107N/mm ²<215N/mm ²抗弯强度验算满足要求3.4抗剪强度验算wx max t I S V =τ=8*10*1510*45.16246=120N/mm ²<f v =125N/mm ² 抗剪强度验算满足要求3.5整体稳定性验算次梁可以作为主梁的侧向支撑,因此l 1=500cm ,l 1/b=16.7超过规定的最大数值,所以需要对整体稳定性系数进行计算:2.13.005.172.121212b =⎪⎭⎫ ⎝⎛+-=M M M M β I y =2*2.4*30³/12=10800cm 4A=2*24*30+120*1=264cm ²iy=26410800=6.40cmy λ=500/6.40=78.1250b =η 25.2b =ϕ>0.6,当b ϕ>0.6时需要计算b ϕ’=213N/mm ²<215N/mm ²整体稳定性验算满足要求3.6刚度验算[V t ]/l=1/500,[V Q ]/l=1/500集中荷载标准值:k t F =17.72*5=88.6KN 集中活荷载标准值:F kq =65*5=325KN/mEI F V T 2l *65025l ===4632310*10*02.1*10*2065000*10*325*650250.00014<[V Q ]/l=1/500(满足)3.7翼缘与腹板的连接焊验算wt x 4.11ff V S h I ≥=240*10*10*02.1*4.11000*5120*1200*57.43846=0.81mm h min f =1.5m ax t =7.24mm ,取f h =10mm<maxfh =1.2*10=12mm第四节 平台柱计算4.1平台柱设为实腹柱轴心受压构件设计平台柱承受平台主梁传来的荷载,平台柱与平台主梁铰接连接,中间平台柱承受的轴心力的设计值为:N=4F+ql=4*(1.2*17.72+1.3*65)+1.2*1.1152*6=113.76KN 平台柱长细比一般为60-120,假设钢柱的长细比为=λ80,按b 类截面查附表得688.0=ϕ则A f ϕN≥=003100.010*215*675.010*45063=m ² 在柱截面设计时。
平台截面高度h 一般可取柱的1/20-1/12.当柱在梁主轴方法的计算长度相等时,可取截面宽度b 接近于高度h,初步拟定柱截面尺寸如下图截面特征计算如下:A=2*240*8+260*6=5400mm ²2*145*8*240260*6*12123x +=I =710*95.8mm 4 442y mm 10*68.72*240*8*121==I mm 45.128i xx ==AI ,mm 5.64i yy ==AI 4.2平台柱强度,刚度,整体稳定验算因为柱截面没有削弱,若柱整体稳定能满足要求,则柱的强度也能满足要求,因此只需要验算柱的整体稳定。
平台柱高6.0m ,柱顶与柱脚均为铰接,因此平面内与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均为6.0m ,即m 5.4l l ey ex ==150][03.3545.1284500i l x 0x x 0=<===λλ ,150][76.695.644500iy l 0y y 0=<===λλ 柱刚度满足要求。
因为对x 轴y 轴,ϕ值均属于b 类截面 , 所以oy min ϕϕ==0.512)8.01(X x x x nx x NE N W M N-+γβϕ=198.4N/mm ²<f=215N/mm ²满足要求。
4.3局部稳定性验算翼缘宽厚比验算:b/t=260/6=43.33<()81f 3455.025y =+≤λ((,满足要求 翼缘的局部稳定:()()yt f 3451.0105.1482/8240t b λ+≤=-==24,满足要求 三 .连接点设计次梁与主梁刚接由于连接节点除传递次梁的竖向支反力外,还要传递次梁的梁端弯矩,当主梁两侧的次梁梁端弯矩相差较大时,会使主梁受扭,对主梁不利,因此采用次梁与主梁刚接,并且采用平接方式:(1)梁与柱采用铰接连接:不能承担弯矩,那么就只能抗剪力和轴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