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除草剂

合集下载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第一章农药学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 农药2. 毒力与药效3. 剂量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5. LD 50与LC 506. ED 50与EC 507. 农药毒性与毒力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9.安全性指数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 毒力与药效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一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对不同生物产生的效应的性质和程度。

3. 剂量:是生物个体或生物单位体重所接受的有效成分的量。

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死亡率:是反映杀虫剂药效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指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供试总虫数)的百分数。

在不用药剂处理的对照组中,往往出现自然死亡的个体,因此需要校正。

一般采用Abbort 校正公式进行校正。

校正死亡率(%)=5.LD 50与LC 50致死中量(LD 50)(medium lethal dosage):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

致死中浓度(LC 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6. ED 50与EC 50有效中量(EC 50):有效中浓度(EC 50):7. 农药毒性与毒力农药毒性: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

毒力:一般指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力。

100(%)?=供试总虫数死虫数死亡率100-对照组生存率处理组生存率对照组生存率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急性毒性: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如经误食或皮肤接触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在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头昏、恶心、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第五章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简介”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第五章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简介”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第五章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简介”第五章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简介1.本章教学时间:3学时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常见水产药物的作用机理,掌握水产病害防治中常用药物的种类、使用方法以及水产养殖中选择合适水产药物的基本原则,学会在确定病因后采取使用合适的病害防治药物。

3.本章教学重点:水产病害防治中常用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水产无公害养殖的药物使用原则与要求、水产养殖常用的给药方法。

4.本章教学难点:不同水产病害防治药物的使用范围极其作用机理,不同给药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5.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通过图表比较分析不同药物的特点及其使用范围,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水产无公害养殖的认识。

6.本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ar7.本章课程引入方法:海水养殖动物发生了疾病该怎么办?(用药物进行治疗);在病害防治中是否存在万能药物?8.本章参考文献(1)Ashida M.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ophenoloxi-dase from hemolymph of the silk worn Bombyx Mori. Archs Biochem Biophys, 1971,144:749 ~ 762.(2)姜卫国,谢玉坎,司徒竞. 合浦珠母贝的多毛虫寄生病继发性脓疡(俗称“黑心肝病”)的研究:II. 饱和盐水的杀虫防治. 见: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编,珍珠贝论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69-74(3)王雷、李光友、毛远兴. 口服免疫型药物对养殖中国对虾病害防治作用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1994, (5):486~492(4)夏冬. 特种水产养殖常用消毒剂。

科学养鱼,2001(11):3~4。

(5)周永灿,等.几种常见水体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王清印主编:海水健康养殖的理论与实践,海洋出版社,2003, p442-226.(6)谢玉坎,林碧萍,许志坚。

第五章 农药选择作用原理

第五章 农药选择作用原理
功能均较复杂;但病菌本身的结构较简单,药剂与 其接触是全面性的,对其影响是周体性的。 ⑧抑制病菌的致病力或降低其毒力的药剂对植物生长 完全没有影响。 ⑨提高植物抗病性的药剂对植物生长完全没有影响。
3 除草剂选择作用原理
除草剂的选择性可以分 “内因选择”和“人为选择” 。
3.1 形态选择
因植物种类之间形态上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毒杀作用。
物中要比在昆虫中快。
1.1.2.4 靶标敏感性差异
表4 化合物 CH3NHC (O)-E (CH3)2NC(O)-E (n-C3H7)NHC(O)-E (n-C6H11)NHC(O)-E (CH3O)2P(O)-E (C2H5O)2P(O)-E 各种动物胆碱酯酶的恢复能力的比较(h) 蜜蜂头部 1.33 1.17 14.0 565 家蝇头部 1.30 1.70 11.3 不恢复 不恢复 不恢复 蟋蟀头部 0.90 0.55 93.0 400 牛红血球 0.62 0.95 2.03 2.60 1.26 58.0
3.1.1 叶子形态
主要指单、双子叶植物之间的选择。 单子叶植物: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叶片直立、狭小,表面角 质、蜡质程度高,绒毛多。 而致:药液承受量少,液滴易于滚落。 双子叶植物:阔叶类,叶片水平、表面大,表面角质、蜡质 程度低。 而致:药液承受量多,液滴易于沉积。 2,4-D类用于禾本科作物田防阔叶杂草,则大容量选择性好。
说,有时慢性毒性更重要;
②VSR是个相对值,而有时绝对值更重要;
③VSR值是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这和实际情况 存在较大差异; ④VSR值是以家蝇和大鼠作比较,家蝇和其他 脊椎动物的毒性比值可能相差很大。
表2
毒虫畏的VSR(用不同的脊椎动物与家蝇比较)
LD50 1.36 10 100 500 >12000 16.4 107 148 VSR 7.4 74 368 8824 12 79 109

第5章 除草剂

第5章 除草剂

三、生物化学选择性: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所经历的生物化学反应差异而 产生的选择作用称为除草剂的生化选择。目前应用的选 择性除草剂绝大多数都依赖于这种生化选择性。
1.解毒反应差异的选择性
不同的植物降解除草剂能力(解毒能力)有差异。解毒 能力强的、迅速的植物就安全,反之则死亡。 • 如敌稗,之所以能在稻田中选择性地杀死混于稻苗 中的稗草而水稻却能正常生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稻株体内催化敌稗分解成无毒物的酰胺水解酶活性比稗 草体内高得多。因此,敌稗在稻株内被迅速分解,但在 种草体内却迟迟不得分解。
三、二硝基苯胺类
品种:氟乐灵、地乐胺、除草通 • 1 均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播种前或播 种后苗前应用 • 2 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 草 • 3易挥发、光解 • 4水溶性低易被土壤吸附 • 5对人畜低毒
四、三氮苯类
• 1杀草谱广,防治多数一年生杂草,对阔叶杂草防效高于禾 本科杂草 • 2典型的光合作用抑制剂 • 3施于土壤中后,易被土壤胶体吸附 • 4持效期长 • 5抗药性严重
3.杂草综合防治
(1)严格杂草检疫制度,清洁播种材料 (2)清除农田附近的杂草 (3)有机肥料充分腐熟 (4)农业及生态防治:农业防治:作物轮作、土壤耕作、 覆盖,生态防治:他感作用治草、以草治草、利用作 物竞争性治草、以水控草 (5)物理防治:火力、电力和微波、黑色尼龙膜人为制 造黑暗 (6)生物防治:昆虫、线虫、病菌、动物、植物 (7)化学防治:高效、快速、经济 (8) 生物工程技术方法:抗除草剂育种、植物生化他感 育种 ( 世界上有 100 多种植物有明显的他感潜势,植物 的他感作用基因引入)、生物除草剂的基因改良。
–利用安全剂来减轻一些的除草剂的药害,近年来 发展迅速,被认为是化学除草的选择性进入一个 新纪元。

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五章 除草剂

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五章 除草剂

2、抑制氨基酸、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Hale Waihona Puke 除草剂抑制途径靶标酶
草甘膦
抑制芳氨酸(苯丙 5-烯醇丙酮酸基莽草
氨酸、络氨酸等) 酸-3-磷酸酯合成酶
合成
(EPSPS)
草铵膦、 双丙氨膦
抑制谷胺酰胺合成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磺酰脲类、咪唑 抑制支链氨基酸 啉酮类除草剂 (亮氨酸等)合成
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或乙酰羟基丁
三、生理选择性
生理选择性:植物茎叶或根系对除草 剂吸收与输导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
吸收差异:黄瓜根部吸收草灭畏的能 力比南瓜强。
输 导 差 异 : 2 , 4-D 在 双 子 叶 植 物 体 内 的输导速度高于单子叶植物。
四、生物化学选择性
生物化学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 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
特点:低浓度对植物有刺激作用,高 浓度时产生抑制作用。
五、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 与微管蛋白结合,并
➢ 单子叶植物 ➢ 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形态差异与耐药性
形态 植物
单子叶
双子叶
叶片
生长点
竖立,表面积小, 顶芽被叶鞘包被、保 叶面角质层和蜡质 护,触杀性除草剂不 层厚,药液易滚落 易伤害分生组织
平伸,表面积大, 幼芽裸露,无叶鞘保
叶面角质层薄,药 护,触杀性除草剂能
液易沉积
直接伤害分生组织
某种除草剂的基因转移到某种 作物中,使该农作物持续地表 达对某种除草剂的耐药能力, 从而获得高度选择性。
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除草剂
作物
草甘膦 草铵膦 磺酰脲类除草剂
大豆、棉花、油菜、甜菜 大豆、玉米、棉花、油菜、 甜菜、水稻 大豆、棉花

高中生物竞赛教程第5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高中生物竞赛教程第5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1.植物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关于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将讨论过,在此不重复。

这里重点讨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卡尔文循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是有机体代谢的主干,它筑起了生命活动的舞台,是各种有机物代谢的基础,这个主干来源于光合作用,形成蔗糖和淀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糖类,产生各种中间产物,进一步为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底物。

糖和脂类是相互转变的,因为甘油可逆转为己糖,而脂肪酸分解为乙酰辅酶A后可再转变为糖。

氨基酸的碳架——α-酮酸主要来源于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糖与蛋白质之间可以互相转变,丙酮酸、乙酰辅酶A、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等中间产物在它们之间的转变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

核苷酸的核糖来源于戊糖磷酸代谢,碱基则是由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组成的。

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等是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植物体中还有许多其他有机物,如萜类、酚类和生物碱等,它们是由糖类等有机物次生代谢衍生出来的物质以,因此成为次生代谢产物(sevondarymetabolites)。

次生代谢产物贮存在夜泡或细胞壁中,是代谢的最终产物,除了极少数之外,大部分不再参加代谢活动。

某些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等色素以及木质素等属于次生代谢产物。

它们的存在使植物体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吸引昆虫或动物来传粉和传播种子;某些植物产生对植物本身无毒而对动物或微生物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防御天敌吞食,保存自己;因此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

某些次生产物往往是重要的药物(如奎宁碱)或工业原料(如橡胶),深受人们的重视。

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分3类:萜类、酚类和含氮次生化合物,它们的生物合成过程如图5-2所示。

2.萜类一、萜类的种类萜类或类萜是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次生代谢物质,一般不溶于水。

除草剂及其使用技术

除草剂及其使用技术
人为因素 环境因素
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1)
(一)人为因素 ➢ 用药时期:播后苗前 苗后 叶龄 ➢ 施药量:药剂 喷液量 ➢ 施药方法:喷雾
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2)
(二)环境因素 1、土壤因素的影响
(1)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含量 土壤一般可分为粘土、壤土和砂土。 有机质含量
颗粒 表面积 吸附性 药效 淋溶性 药害
双子叶
平 伸 , 面 积 大 , 叶 表 幼芽裸露,没有叶 面 角 质 层 较 薄 , 药 液 片保护,触杀性药 易于在叶面上沉积。 剂能直接伤害分生
组织。
生理选择性
植物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吸收与输导的 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
生物化学选择性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 差异产生的选择性。
(1) 活化反应差异 (2) 钝化反应的差异
常见品种: 1、2,4-D类:
2,4-D钠盐、2,4-D丁酯 2、2甲4氯类:
2甲4氯钠盐、2甲4氯丁酸乙酯 3、混剂:
乙草胺+ 2,4-D丁酯 苯达松+ 2甲4氯钠盐
一、苯氧羧酸类(3)
注意事项: ❖易挥发、飘移导致临近作物药害 ❖喷雾器清洗要彻底 ❖适宜的用药期 ❖严格用量
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为选择性苗后茎叶处理剂,用于
大豆、花生等阔叶作物田防除
O CHCOOCH3 禾本科杂草,75-120克/公顷。R
第二节 除草剂选择性机制
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形态选择性 生理选择性 生物化学选择性 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 择性
火炬为链接
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1. 位差选择性 一些除草剂对作物具有较强 的毒性,施药时可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 中或空间中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1)土壤位差选择性 利用作物和杂草的 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位置的不同,施用除 草剂后,使杂草种子或根系接触药剂,而作 物种子或根系不接触药剂,来杀死杂草, 保护作物安全。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作业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作业

第5章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以下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应用的描述中,不符合实际的是(B)A.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其无须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B.将高浓度的2,4-D作为除草剂喷施在大豆田中,可以抑制单子叶杂草的生长C.在一袋没有成熟的柿子中,放几根成熟的香蕉可以加速柿子成熟D.在梨树的新梢萌发初期,向叶面喷施矮壮素(生长抑制剂)可以矮化树冠,提高产量解析:大豆是双子叶植物,其与单子叶杂草相比,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若用高浓度的2,4-D作为除草剂,除草的过程中大豆也会死亡,B项错误。

2.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B)A.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的生理效应B.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C.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效果更稳定,时效更长D.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解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不是植物激素,B错误。

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生产上使用2,4-D时不需要考虑浓度B.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C.乙烯利是一种具有催熟作用的生长调节剂D.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解析:2,4-D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生理作用,即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故生产上使用2,4-D时需要考虑浓度,A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B正确;乙烯利是一种具有催熟作用的生长调节剂,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D正确。

4.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物质是(A)A.2,4-D 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解析: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产生的,并且是植物体内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微量有机物,2,4-D不属于植物激素,而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

绪论一、名词解释植物化学保护学:植物保护学是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的一门科学。

IPM:害虫的综合治理,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

经济利益及防治效果,综合利用和协调农业防治、物理和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有效的防治措施。

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同步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无机农药(C )。

A 乐果B 氯菊酯C 硫磺D 西维因2.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有机农药(D )。

A 石灰B 波尔多液C 磷化铝D 敌敌畏3. 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按照(C )来分类。

A 原料的来源B 成分C 用途D 机理4. 下列哪种不属于植物性农药(D )。

A 除虫菊素B 烟草C 鱼藤酮D 苏云金杆菌5.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A )。

A 乐果B 大隆C 百菌清D 2.4-滴6.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除草剂(A )。

A 草甘膦B 功夫C 硫磺D 克百威7.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菌剂(C )。

A 敌敌畏B 功夫C 代森锰锌D 呋喃丹8. 低毒农药的LD50值(D )mg/kg。

A 小于50 B大于50 C小于500 D大于5009. 下列哪类农药属于负温度系数的农药(C )。

A 有机磷B 氨基甲酸酯C 拟除虫菊酯D 苯氧羧酸10. 害虫(B )对农药敏感。

A 卵期B 幼虫期C 蛹期D 成虫期11. 慢性毒性的测定方法为( BCD )A.大白鼠口服LD50 B. 三致试验 C. Ames试验 D. 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 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使用胃毒剂效果好(X)。

2. 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使用内吸剂效果好(X)。

3. 高温天气使用农药容易产生药害(V)。

4. 天敌生物、转基因生物属于农药管理的范畴(V)。

5. 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物质属于农药,性引诱剂则不属于农药(X)。

6. 安全性指数K值越大,说明农药对作物越安全(X)。

第五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植物化学保护

第五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植物化学保护
受病原物单基因或寡基因突变的影响,即可降低 与受药位点的亲和性而表现抗药性。
4
5 6
适合度 抗药性病原物的适合度高低对抗药性
病原群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病害循环 植物地上部位发生病害,病部常能
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 凡是有利于病 害发生的和流行的作物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均 因病原物群体数量大,用药水平高,而易使抗药 性病原群体形成。
第五章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害虫的抗药性 植物病原物抗药性 杂草对除草剂抗性的现状
第一节
一 二 三 四
害虫的抗药性
害虫抗药性的概念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 害虫抗药性遗传 害虫抗药性治理
第一节
害虫的抗药性
一 害虫抗药性的概念
(一) 害虫抗药性发展概况 1 历史 2 害虫抗药性的特点: 害虫几乎对所有合成化学农药都会产生抗药性。 害虫抗药性是全球现象,抗性形成有区域性。 害虫对新的取代药剂的抗性有加快的趋势。 双翅目、鳞翅目昆虫产生抗药性害虫种类多于 卫生害虫。
3 管理要点
1) 完善农药推荐使用方法 2) 符合综合防治策略 3) 达到生产上可行 4) 为生产、销售部门和用户所接受 5) 相同杀菌剂生产厂家和推销部门之间相互 协调 6) 治理策略在实践中进行自身完善和补充
二) 抗药性治理的短期策略
1) 建立重要防治对象对常用药剂的敏感性基线,建 立有关技术资料数据库。 2) 测量或检测重要病害对常用药剂抗药性发生的趋 势。 3) 监测主要病菌对骨干药剂抗性发生动态,建立抗 药性病原群体流行测报系统。 4) 研究还未发现抗药性的病原物-药剂组合产生抗药 性的潜在危险,及早采取合理用药措施。 5) 合理用药,防止抗药性发生或延缓抗药群体的形 成。 6) 加强对杀菌剂生产、混配、销售的管理,防止盲 目生产、乱混乱配、乱售乱用。

人教选择性必修1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教选择性必修1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教选择性必修1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1.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P91)2.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P91)3.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P92)4.向光性原理: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与光照无关);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并将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先横向运输,再向下极性运输,从而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多,生长得快,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少,生长得慢。

即向光性外因是单侧光刺激,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5.有学者根据一些实验结果提出,植物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P92“相关信息”)6.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

7.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有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属于跨膜运输中的主动运输),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P93)8.生长素多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P93)9.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P93)10.生长素首先与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

(P93“小字内容”)第2节其他植物激素1.列表比较几种植物激素2.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种植基础知识结构(第五章)

种植基础知识结构(第五章)

第五章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知识点结构)一、植物病虫害调查与统计(一)田间调查的内容与方法1、意义与原则:要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造成损失大小及防治效果,必须进行田间调查。

原则:明确调查任务,对象和目的要求,写出调查计划,提出科学调查方法。

调查中要实事求是,防止主观片面。

2、调查的种类:由调查目的决定,分为三类:(1)主要病虫害调查:调查当地农、果、菜、林木等主要病虫害发生时期、数量等情况及防治效果。

目的为测报和更好防治提供依据。

是需要经常进行的一类重要病虫害调查。

(2)病虫害的普查:调查一种植物或某一地区病虫害种类、优势种及危害程度、分布范围。

目的是了解病虫害发生的基本情况,以为后工作开展提供资料。

属于病虫害的一般性普查。

(3)专题性调查:为解决病虫害发生及防治中存在的某一问题(简化调查方法、明确防治标准、提高防治效果)进行的调查。

属于研究性调查3、病虫害田间调查方法:(1)、调查时间和次数:A、时期:根据调查目的确定。

一般在病虫发生盛期。

若一次调查几种作物或一种作物几种病虫害,可选一个适中时期。

B、次数:根据调查目的确定。

一般发生为害,调查一次即可。

若观察病虫发生发展,应用于预测预报,必须全生育期多次调查。

(2)选点取样:应选有代表性的田块。

取样必须有代表性,能够正确反应田间发生的实际情况。

选点取样数目和方法由病虫种类、性质和环境决定。

常用取样方法有:棋盘式、五点式、对角线式、平行线和“Z”字形。

4、调查数据的记载方法:无论任何调查,都应有记载,并要求准确具体。

调查资料要完整系统,不能残缺不全。

一般常用表格记载:一种是原始记录表(尽可能充分反映病虫害在田间的发生实况)一种是整理表(把原始表中数字经过初步整理,简要表达出来)(二)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分析病虫发生情况和估计由病虫为害所造成损失的主要依据。

1、被害率:是一种最简单反映病虫为害程度的指标。

并不表示损失程度。

公式:被害率(%)=被害株(叶、果)数/调查株(叶、果)数X1002、虫口密度:表示一定数量的植株上或面积内的害虫数量。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4.应用实例(连线)
A.乙烯利
a.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B.赤霉素
b.培育无子番茄
C.2,4-D
c.保持蔬菜鲜绿
D.青鲜素
d.催熟未成熟果实
E.膨大剂
e.使大麦种子不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f.水果长势加快,个头变大
5.作用 提高作物 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 6.负面影响 (1)使用不当,可能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 (2)过量使用还可能给 人体健康和环境 带来不利影响。 微思考1生长素类调节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在植物体 内效果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它们不是天然的物质,植物体内缺乏分解它们的酶。
学以致用
1.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黄麻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B.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可获得无子果实
C.利用高浓度的2,4-D 作除草剂,可抑制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生长
D.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替代植物激素发挥作用,使用时需要考
(4)处理插条: ①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可用浸泡法(溶液浓度较低) 或沾蘸法(溶液浓度较高,处理时间较短)。 ②处理时插条上下不能颠倒,否则扦插枝条不能成活。 ③扦插时常去掉插条上的成熟叶片,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 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5)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的影响存在一个最适 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典例剖析 某课题组为研究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 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DA-6、CSN、NAA、IBA代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第五章 异株克生在杂草

第五章 异株克生在杂草

种子的抗菌特性是其在土壤中长期保持生命 力的主要原因,许多杂草种子中都含有抗菌物质 不饱和内酯与酚类化合物,而果实与种子中还含 有发芽抑制剂如类黄铜,糖苷等,一旦丧失这些 物质,种子便会发芽或腐烂。 如野向日葵种子在低温下经数周仍能良好发 芽,但经淋洗则迅速腐烂。
(三)连作与果树更新
一些作物在生育过程中向土壤环境释放以及
在作物育种中筛选不同类型异株克生化合物, 通过系统育种或基因转移技术,将异株克生特性
转移于作物品种中,以选育能产生大量高效异株
克生化合物的丰产品种。
(三)高活性异株克生化合物的人工合成 及应用
植物也是生物活性分子源,而异株克生化合 物则有可能作为内源除草剂被利用。
如激素类除草剂,一些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
此类化合物直接毒害受体时,称作真克生;
而共体释放化学物质或供体的残体通过微生物等中间媒介 分解而产生的物质毒害受体时,称作功能性克生。
异株克生是自然界和农业生态系统中普遍发生
的现象,它在植物或杂草群落形成、演替以及不同 种的互相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加洲南部半沙 漠地区植物分布和火循环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这里 主要形成加州蒿与白鼠尾草群落,由于加州蒿与白 鼠尾草蒸发出的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萌发与生长, 因而在他们所形成的群落中,绝少有其他植物或 杂草生长,但在其他群落不断扩展过程中,其所 蒸发于空气中的易燃物质浓度逐步增高。
向日葵叶片水浸物使高粱叶片水势下降,扩散 阻力增强,导致生长抑制; 茴麻水浸物使大豆幼苗扩散阻力增大,含水量 下降。
这些对水分平衡的影响是由于异株克生化合物
香豆素、绿原素、咖啡酸、阿魏酸等作用造成的。
(三)抑制细胞分裂
许多异株克生化合物抑制植物根细胞的有丝 分裂,如香豆素抑制洋葱根细胞有丝分裂。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5章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5章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含解析

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社会责任——基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其利与弊,探讨科学、社会、技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1.植物生长调节剂(1)概念: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原因:植物体内的激素含量非常少,提取困难。

(3)优点: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2.植物生长调节剂从分子结构看的类型(1)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

(2)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

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1)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2)减轻人工劳动。

4.我国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有关规定(1)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经国家指定单位检验并进行正规田间试验,充分证明其效益,无毒、无害方可批准登记;(2)在销售中禁止夸大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能;(3)禁止在肥料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1.施用注意事项(1)在生产上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效果和毒性,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3)对于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说,施用浓度、时间、部位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施用不当甚至会影响生产。

2.具体生产问题应用(1)要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我们可以选用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①原理: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的生理作用与其浓度有很大关系。

因此农业生产上寻找最佳浓度范围非常有意义。

②处理插条的方法⎩⎨⎧浸泡法沾蘸法(2)要对果实催熟,可以选择乙烯利。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α­萘乙酸(NAA)、2,4-D 等都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生长素。

第五章 除草剂复习题

第五章 除草剂复习题

第六章除草剂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时差选择性:对作物有较强毒性的除草剂,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早晚的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称为时差选择性。

2、空间位差选择性:一些行距较宽且作物与杂草有一定高度比的作物田或果园、树木、橡胶园等,可采用定向喷雾或保护性喷雾措施,使作物接触不到药液或仅仅是非要害部位接触到药液,而只喷在杂草上。

这一施药方法称为生育期行间处理法。

3、位差选择:一些除草剂对作物具有较强的毒性,施药时可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内或空间中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4、土壤位差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的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位置的不同,施用除草剂后,使杂草种子或根系接触药剂,而作物种子或根系不接触药剂,来杀死杂草,保护作物安全。

5、形态选择性:利用作物与杂草的形态差异而获得的选择性,称为形态选择性。

6、生理选择性:植物的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的差异所产生的选择性,称为生理选择性。

7、生物化学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称为生物化学选择性。

这种选择性在作物田应用,安全性高,属于除草剂真正意义的选择性。

二、填空题1、除草剂的选择性可分为、、、和等。

时差和位差选择性、形态选择性、生理选择性、生物化学选择性、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而获得的选择2、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途径,可分为、和。

共质体系输导、质外体系输导、质外一共质体系输导3、2,4—D为除草剂,低浓度,高浓度。

选择性内吸传导性激素型、可促进植物生长、抑制植物生长。

4、农业杂草防除有、、、等方法。

农业除草法、机械除草法、生物除草法、化学除草法5、除草剂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和;按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性可分为和;按使用方法可分为和。

非选择性除草剂(又称灭生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输导型除草剂、非输导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土壤处理除草剂、茎叶处理除草剂6、除草剂土壤位差选择性可分为、。

土壤位差选择性、空间位差选择性7、除草剂生理选择性可分为、。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5章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件(50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5章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件(50张)
1234 5
C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NAA 的浓度,A 正确;芽能够产生生长 素,因此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B 正确; 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本实验没有设置 NAA 浓度大于 c 的实验组,NAA 浓度大于 c 时银杏插条的平均生根数目不能确定,所以不能确定 c 就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 错误;NAA 处理插条的时间属于 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D 正确。]
5
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脱落酸处理大麦种子可诱导产生 α-淀粉酶 B.用乙烯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C.在芦苇生长期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D.植物体内生长素在黑暗时可以合成,单侧光并不影响其极性 运输
1234 5
D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诱导产生 α-淀粉酶,A 错误;乙 烯可促进果实成熟,不会使染色体加倍,B 错误;赤霉素处理生长期 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C 错误。]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1.施用效果影响因素 在生产上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还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 、效果和毒性;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 否方便等因素;施用浓度、时间、部位 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 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
2.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①实验原理 适宜浓度的 2,4-D 或 NAA 可以使杨树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 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
(2)生长素类调节剂 ①促进黄杨、葡萄的生根; ②对棉花进行保花保果,防止脱落; ③处理未授粉的花蕾,以获得无籽果实:可以补救因花粉发育 不良或暴风雨袭击影响受粉而导致的瓜果类作物产量下降。(注明: 此措施不可用于挽救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各种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 的减产问题)

第五章 残留农药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

第五章 残留农药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
初始化平衡10 1.0
50 80
10
50 20
90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外梯度(高压梯度): 利用两台高压输液泵,将 两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的 比例送入梯度混合室,混合后 进入色谱柱。 内梯度(低压梯度): 一台高压泵, 通过比例调 节阀,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极性 的溶剂按一定的比例抽入高 压泵中混合。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流动相的基本要求保持色谱柱的稳定性因而与固定相不互溶延长柱寿命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流动相的选择有合适的理化性质沸点粘度等尽可能小一些合适的强度分配系数要合适简单样品可大复杂样品要小阳江职业技术学院6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章 残留农药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法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 UV–VIS特点: • 对流动相组成的变化或温度变化不敏感,适于梯 度洗脱; • 对无紫外吸收的物质无响应或响应很小,容易选 用在检测波长下无紫外吸收的流动相,如甲醇和 水等; • 为非破坏性检测器,可用于制备色谱或与其它检 测器联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修。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7.液相色谱检测器
• 在液相色谱检测器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40多种 检测器,目前广泛应用约十几种,在农药残留分 析上应用的主要有紫外—可见光检测器、二极管 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质谱 检测器和目前极具应用潜力的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常用检测器
• ⑴. 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 紫外检测器(ultraviolet-visible detector,UV–VIS) 是液相色谱仪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器,为高效液相 色谱仪的基本配置,在各种检测器中其使用率高 达70%左右,对物质总数的80%有紫外吸收的均 有响应。在目前报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农药 残留分析的文献中,约有90%是采用紫外检测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作物苗后土壤处理 在作物生育期进行土 壤处理,在杂草还未出苗时将除草剂均匀喷施 于土表。
•茎叶处理法
– (1)播前茎叶处理 在作物未播种或移栽前, 喷药杀死已长出的杂草。因为还未栽培作物, 故可以选用广谱性的除草剂,要求落在土壤中 的药剂不会影响作物的种植。
– (2)生育期茎叶处理 在作物出苗后进行施 药。此时,药剂不仅接触到杂草,还会接触到 作物,因而要求除草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三、二硝基苯胺类
品种:氟乐灵、地乐胺、除草通
• 1均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播种前或播 种后苗前应用
• 2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 草
• 3易挥发、光解 • 4水溶性低易被土壤吸附 • 5对人畜低毒
四、三氮苯类
• 1杀草谱广,防治多数一年生杂草,对阔叶杂草防效高于禾 本科杂草
• 2典型的光合作用抑制剂 • 3施于土壤中后,易被土壤胶体吸附 • 4持效期长 • 5抗药性严重
• 莠去津(阿拉特津、莠去尽、园保净)
• 1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土壤兼茎叶处理剂 • 2通过根茎叶分生组织及叶片,干扰光合作用 • 3土壤中持效期达1-6个月,有一定水溶性易被水淋洗至深
层 • 4主要用于玉米、甘蔗、果园、橡胶园防除一年生杂草
五、酰胺类
品种: • 1.土壤处理: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异丙甲草
第一节 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一、形态选择性:
• 利用杂草和作物外部形态差异可以部分获得选择性。 (1)叶片:叶形、叶姿、叶表面蜡质、角质层、叶片数
与分布等显著影响雾滴的粘附与展布 (2)生长点:是否裸露 (3)胚芽鞘节:在土壤中所处位置差异,野燕麦、稗草
不论种子播深或浅,胚芽鞘节始终处于土表下1-3厘米 处,而大麦、水稻胚芽鞘节则处于种子之上3.8厘米处 (4)根:果树根系庞大,入土深而广,而一年生杂草在 表土层发芽根系入土浅;
(农达、镇草宁、奔达、春多多、甘氨磷、农民乐)
• 1灭生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叶部吸收,施药24小 时后大部分转移到地下根茎
• 2土壤中易分解,土壤处理无效,对未出苗杂草无活性 • 3中毒症状缓慢,1年生杂草3-4天后开始反应,15-20
天全株死亡,多年生杂草3-7天出现症状,需30天全株 死亡
• 4播前或播后苗前施药,作物生育期施药要采用定向喷 雾或采取保护措施
律、对环境条件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8) 竞争性强、适应性、抗逆性比作物强
2.除草剂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1)除草剂雾滴飘移与挥发 (2)毒性与污染:五氯酚钠对水生动
物剧毒,杀草强致癌 (3)除草剂降解产物对作物的毒害 (4)杂草抗药性问题 (5)杂草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
3.今后除草剂研究和开发方向
2.杂草的主要特性
(1)多种受粉途径:异花受粉(风、水、虫),自花受粉 (2)多实性、连续结实性、落粒性:蟋蟀草每株5-13.5
万粒种子 (3)多种传播方式:,风、动物、水、工具 (4)多种繁殖方式:种子、无性繁殖 (5)种子休眠及长寿700年,狗尾草9年 (6)种子成熟期与作物收获期一致 (7)具拟态性:稗草与水稻,苍耳与大豆形态、生育规
• 除草剂安全剂(safener)又称除草剂解毒剂。
–利用安全剂来减轻一些的除草剂的药害,近年来 发展迅速,被认为是化学除草的选择性进入一个 新纪元。
第二节 除草剂的吸收输导与作用机制
一、除草剂的吸收 通过叶、根、芽
二、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 通过蒸腾流、光合产物流、胞质流
三、除草剂的作用机制 • 1抑制光合作用 • 2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 • 3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包括抑制色
由于不同植物体内所含β-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因而转 化能力就不同。大豆、芹菜等作物体内β-氧化酶的活性 低,转变成2甲4氯或2,4一滴的量有限,故不会受害或受 害很轻;而荨麻、藜、蓟等,能迅速地将2甲4氯丁酸或2, 4-滴丁酸转化为2甲4氯或2,4-滴,故被杀死。
四、人为选择性:
利用作物和杂草在土壤中或空间位置的差 异而获得的选 择性,
•2.芽前、芽后早期处理,防 除阔叶型杂草、莎草科杂草, 对禾本科杂草较差
•3.活性高,每公顷有效成分 20-50克
• 5.ALS抑制剂 • 6.一些品种土壤中残留长
•4.常与丁草胺、乙草胺、杀 草丹、禾大壮混用防除禾本
科杂草
九、氨基甲酸酯类
品种:克草丹、杀草丹、环草丹、燕麦畏、甜菜灵 特点: • 1.大部分品种易挥发,在湿土表面挥发迅速 • 2.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防幼芽,抑制细胞
– 1酰胺类中活性最高的品种 – 2选择性芽前除草剂 – 3禾本科杂草的主要作用部位部位是幼芽、侧根,阔
叶杂草为幼根 – 4适用于各种蔬菜及多种果园
六、取代脲类
品种:敌草隆、绿麦隆、异丙隆 特点: 1.选择性输输导型除草剂 2.主要根吸收,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
杂草,但对某些杂草无效 3.光合作用抑制剂
1.时差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生长的时 间差异而获得的选择性。
–例如,用百草枯或草甘磷于作物播种前或 插秧前作茎叶处理,可杀死已经萌发出苗 的杂草,由于这些除草剂在土壤中迅速钝 化,因而可以安全地播种或移栽。
2.位差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在土壤中或空间 位置的差异而获得的选择性,包括土壤位差选 择和空间位差选择。
第五节 常用除草剂
一、苯氧羧酸类
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三、二硝基苯胺类
四、三氮苯类
五、酰胺类
六、取代脲类
七、磺酰脲类
八、氨基甲酸酯类
九、有机磷类
十、联吡啶类
一、苯氧羧酸类
品种: 2,4-D,2甲4氯,2、4、5-涕
2,4-D(2,4-滴)
• 1低毒,LD50=375mg/kg,各种剂型=500-1200mg/kg • 2选择性内吸传导性激素型除草剂 • 3低浓度10-30ug/ml进植物生长,高浓度>100ug/ml抑
制生长 • 4除草机理抑制光合作用、破坏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干扰植物激素平衡、抑制根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 • 5适于水稻、甘蔗等禾本科作物田,防除双子叶及莎草
科杂草 • 6施药时注意飘移危害
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品种:(精)盖草能、(精)稳杀得、(精)禾草灵、禾草克
稳杀得(吡氟禾草灵、氟草除、氟草醚、伏寄普)
记的2,4-滴类除草剂试验证明,在双子叶植物体内的
输导速度高于单子叶植物。例如,用菜豆与甘蔗试验,
采用叶面局部施药后测定生长点中2,4-滴浓度,菜豆
较甘蔗高约10倍。
三、生物化学选择性: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所经历的生物化学反应差异而 产生的选择作用称为除草剂的生化选择。目前应用的选 择性除草剂绝大多数都依赖于这种生化选择性。
(1)加强除草剂作用机理、除草活性与化学结构关系 的研究 (2)除草剂品种朝着苗后选择性除草剂品种发展 (3)开发对环境和人畜高度安全的除草剂 (4)剂型朝着施用简便化、安全化方向发展 (5)加强除草剂安全剂和解毒剂等助剂的方向发展 (6)加强除草剂之间的互作研究 (7)加强除草剂的施用技术研究提高靶标的着药量
分裂 • 3.解毒剂NA及R-25788可对该类除草剂解毒
十、有机磷类
品种:农达、镇草宁、奔达、草克灵、春多多、 草苷磷、农民乐
特点: • 1.选择性差,多数为灭生性除草剂,主要用于
果园及非农田除草 • 2.作用部位是植物分生组织,抑制细胞分裂 • 3.品种不同,植物吸收药剂的部位与传导差异
较大
草甘磷
二、气象因素
–1温度:温度高有利于植物吸收与传导,也导致易发生药 害
–2.湿度:湿度大药液保留在叶表面时间长,有利于吸收, 也有利于植物气孔开放
–3光照:光照强,有利于药剂吸收与传导 –4.风雨:影响喷药
第四节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按除草剂 施药方法分
按除草剂 喷洒目标分
喷雾法
撒施法
涂抹法 土壤处理法 茎叶处理法
七、磺酰脲类
品种:绿磺隆、苯磺隆、苯胺磺隆、 苄嘧磺隆(农得时、稻无
噻磺隆、醚磺隆、苄嘧磺隆、吡 嘧磺隆、环丙嘧磺隆、
草、超农、威农)
特点:
•1.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 1.活性高,用量极低 • 2.广谱,所有品种防阔叶杂草 • 3.多数品种土壤兼茎叶处理剂 • 4.根茎叶吸收,传导快,选择性
强对作物安全
–一是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 –二是深根作物生育期土壤处理法, –三是可采用定向喷雾,使一些不具生理选择的除草
剂药液不能接触到作物或只和作物非要害部位(如 果树茎干基部)接触。
3. 综合选择性
五、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 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
• 保护物质:活性碳
–具有很高的吸附性能,用于种子或作物种 植带,避免或降低三氮苯类、取代苯类等 药剂的药害。
素合成,抑制氨基酸、核酸和蛋白 质的合成,抑制脂类的合成 • 4干扰植物激素平衡 • 5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第三节 影响除草剂药效与 引起药害的环境因素
一、土壤因素
–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吸附药剂多, 淋溶性小
–土壤水分:含水量大药高、药害严重 –土壤微生物:草甘磷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不宜作土壤处理
第5章-除草剂
一、杂草
1.杂草的概念
–杂草是伴随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杂草 的概念都是以植物与人类的活动或愿望的关 系为根据的。为了强调杂草对人工环境的适 应性或危害性,对杂草定义:杂草是能够在 人工环境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人类是环境最大的破坏者,而杂草则是被人 类破坏的环境中适应性最强的最繁茂的植物。
二、生理选择性:
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对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能力 不同而获得的选择性

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对除草剂的吸收能力不同。
黄瓜易从根部吸收豆科威,故很敏感,而某些品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