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字隶书书法

合集下载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书法鉴赏——隶书隶书相传为秦朝程邈所创。

程邈为县狱吏,因得罪秦始皇,被关押于云阳狱中。

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小篆不便于速写。

程邈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便在狱中创造了隶书。

这种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

秦始皇看后大喜,不但赦免其罪,还提升其为御史。

这种字因是徒隶所创,又首先在徒隶中使用,所以称之为隶书。

其实,据出土的文字资料来看,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先,就有隶书萌芽。

程邈只是做了一番整理工作。

但历史一般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

可惜他没有书迹留下来。

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西汉,鼎盛时期在东汉后期。

在隶书著名书法家中,程邈之后,最负重名的要算东汉末蔡邕。

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赋,工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

清代陈思说他“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美尽妙,独步古今”。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奉诏写定“六经”文字,书丹上石,刊刻于洛阳太学门外,世称这些刻石为《熹平石经》。

石经用当时标准隶体书写,结体平整端庄,浑厚凝重,深受时人喜爱。

当其建立之始,乘车来观览、摹写者日余千人,填塞街衢,足见其声誉之高。

他的女儿蔡琰也是中国历史上博才多学的第一个有书法作品传世的女书家。

其他如萧何、曹喜、师宜官、梁鹄等也是写隶书高手,可惜他们的书迹没有流传下来。

隶书书法,除民间流存下来的帛书、竹简外,汉代刻石,保存也较为集中。

不过,西汉刻石,较为罕见,而且不少石刻仍是古隶,如《五风二年》刻石,《菜子侯》刻石,都略带篆书笔意。

隶书成熟以后,在东汉碑刻中大放异彩。

现存东汉刻石,以桓、灵之际为多,后世所谓“汉碑”,主要就是指这个时期的碑刻。

为了便于介绍,把风格比较接近的归类如下:清秀飘逸者:这类风格的为数最多,这主要因为字体纯熟首先要表现出一种秀丽俊俏。

我们可以举《曹全碑》、《张景碑》为例。

尤其《曹全碑》更为著名,此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原石现陈列于西安碑林。

隶书字形特点

隶书字形特点

隶书字形特点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经典字体,它的字形特点独具一格,被广泛应用于古代文献、碑刻、印章等领域。

本文将从隶书的起源、演变、字形结构、笔画特点等方面分析隶书的字形特点,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种优美的书法艺术。

一、起源与演变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方便行政管理而创造的一种字体。

隶书的字形基于篆书,但简化了篆书的繁复结构,使得字形更加简洁明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隶书逐渐发展成为汉代官方文件中的主要字体,并在唐代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隶书有着更加规范、精细的字形,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和继承的典范。

二、字形结构隶书的字形结构简洁,一般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头,下部为身。

头部大多为横折或竖折,身部则由一些基本笔画组成。

隶书的字形结构非常规范,每一笔的位置和长度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每个字都显得非常整齐、匀称。

三、笔画特点隶书的笔画特点是其独特之处。

隶书的笔画粗细明显,有着明显的起伏和变化。

一般来说,隶书的笔画有四种:横、竖、撇、捺。

其中横、竖笔画是隶书中最基本的两种笔画,其他笔画都是由横、竖笔画演变而来。

隶书的笔画一般都有明显的转角和断点,这是由于隶书使用硬笔书写的缘故,硬笔的写法使得笔画的转角和断点更加明显。

四、字形特点隶书的字形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字形整齐匀称。

隶书的字形非常规范,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和长度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每个字都显得非常整齐、匀称。

2. 线条流畅自然。

隶书的笔画线条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感觉,体现了书法家的笔力和气韵。

3. 笔画粗细明显。

隶书的笔画粗细明显,有着明显的起伏和变化,这是隶书的独特之处。

4. 横、竖笔画为主。

隶书的字形结构以横、竖笔画为主,其他笔画都是由横、竖笔画演变而来。

5. 字形变化丰富。

隶书的字形变化非常丰富,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使得隶书字体更加充满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五、结语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经典字体,其字形特点独具一格,被广泛应用于古代文献、碑刻、印章等领域。

【书法字帖】隶书100帖

【书法字帖】隶书100帖
刘炳森隶书欣赏《苏东坡诗词》
张延济书法欣赏《司马耽书图记》
桂馥书法字帖欣赏《隶书杂书册》
书法隶书字帖鲁迅诗歌选
杨见山书法隶书字帖欣赏拥翠山庄记
刘炳森书法字帖隶书《兰亭序》
书法字帖:王福庵隶书千字文
书法教程《隶书的结构技法》
刘文华字帖临汉《礼器碑》册页
刘炳森字帖欣赏隶书《游褒禅山记》
刘文华隶书字帖临汉碑《西狭頌》
刘文华字帖临汉碑《石门颂》
刘文华隶书作品欣赏临《曹全碑》
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游石钟山记》
刘炳森隶书《游文山观大水记》
刘炳森隶书欣赏《百丈山记》
朱岷隶书欣赏《渔洋山人诗册》
刘炳森隶书字帖《游小孤山记》
刘炳森隶书欣赏《游雁荡记》
隶书字帖欣赏《二十四孝组诗》米格版
毛笔隶书字帖欣赏《朱子家训》高清集字版
高清隶书习字帖《新百家姓描红》
老字帖欣赏《邓石如隶书张子西铭》
中国古诗集字字帖《汉简集字古诗二十四首》
任政毛笔隶书字帖欣赏《隶书写法指南》
高清隶书欣赏:著名汉碑《史晨后碑》
汉乙瑛碑集字作品帖附点画分析
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古诗文三篇
韩天衡藏《清杨见山临汉西狭颂隶书真迹》
张有清隶书字帖欣赏《汉简格言50例》
邓石如隶书书法欣赏《作太元传》
隶书字帖欣赏《锦言精华曹全碑集字》
黄葆戉隶书欣赏千字文书法字帖
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岳阳楼记》
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孙子兵法》
隶书字帖欣赏《纪泰山铭碑》米字格版
东汉隶书精品《曹全碑》选字帖欣赏
东汉《乙瑛碑》隶书选字帖欣赏
字帖欣赏《黄金分割习字丛帖-伊秉绶隶书》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书法字帖】隶书100帖

汉朝的文字

汉朝的文字

汉朝的文字汉朝时期使用的文字主要是隶书。

汉代秦而兴,文化随之变化,其中之一的就是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盛行的书体,成为汉代文化的标志之一,书法界更有“汉隶唐楷”之说。

东汉,尤其是东汉晚期,隶书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

由于东汉实行厚葬,为歌功颂德而大兴碑刻,成为官方正体的隶书在石刻中充分展示了艺术的光采。

汉隶,汉代隶书的统称。

因东汉碑刻上的隶书,笔势生动,风格多样,而唐人隶书,字多刻板,称为“唐隶”,故学写隶书者重视东汉碑刻,把这一时期各种风格的隶书特称为“汉隶”,以别于“唐隶”。

隶书字体庄重,结构为略显宽扁的长方形,横画长而直画短,书写方法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扩展资料汉朝隶书的发展从大的方面说,隶书有秦隶和汉隶的区别。

秦隶的形体,从出土文物中的权、量器的诏版上还可看到一些特点。

这时隶书结体还是纵势长方的,字的大小不拘。

有人称此隶为“古隶”,西汉初期仍沿用这种字体。

隶书随着时代而逐渐改易,到了东汉,形成了定型的汉隶。

特别是到了汉恒帝、灵帝时期(公元174-189年),汉隶达到极盛时期。

汉隶定型的字体,主要是指此时期的字迹。

定型的隶书在书法上形成了自己风格。

在用笔上方、圆兼用,藏锋、露锋诸法具备;在笔画形态上出现了蚕头燕尾的特点,长横画有蚕头,有波势,有俯仰,有桀尾;体势上,由纵势变为正方,又变为扁方的横势;结构上,中官紧收,笔画向左右开展,呈左右对称的“八字形”,故有汉隶“八分”的说法。

隶书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

这种字体,上承篆和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行、草。

所以隶书在书法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隶书到东汉时期已发展成定型的隶书,成为法度森严的官定的标准字体。

这一时期留下来的隶书字丰富多采,尤其东汉时期盛行树碑立传,所以留下碑版最多,也最精湛。

所谓“碑”,在古时是宫、庙门见识日影及拴牲口的长方形石头,秦代在石头上镌刻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或刻文告等,秦代称为“刻石”,汉代以后即称“碑”。

隶书

隶书

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目录简要介绍起源追溯发展历史秦隶汉隶隶书名词艺术价值注意要点临摹范本隶书经典临摹范本当代隶书书法家简要介绍关于隶书的定义,近人吴伯陶先生一篇:《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

〈说文解字〉中解释‘隶’的意义是‘附着’,〈后汉书·冯异传〉则训为‘属’,这一意义到今天还在使用,现代汉语中就有‘隶属’一词。

〈晋书·卫恒传〉、〈说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认为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

”其次究竟什么样子才叫隶,隶与篆又有什么样的严格区别,吴伯陶先生在上述的文章中又有所分析订定,这里再节录吴文中值得考虑的几小段。

吴云∶“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他有字形举例,可参阅原文)。

他又说∶“小篆和隶书实际上是两个系统,标志着汉字发展的两大阶段。

小篆是象形体古文字的结束,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

”……“我们判断某种字体是否隶书,就要首先看它是否出现有破坏篆书结构失掉象形原意之处。

”(按∶下面重点符号是我加上去的)吴先生经过仔细排比研究,得出那样的科学论据来,作为学术上篆、隶的不同定名的分野,自然是很值得重视的。

不过我现在还有两个问题想要问,那就是∶一,篆书也不能够个个是象形字,一开始就有象形以外的许多字存在,因此,仅仅失掉“象形原意”似乎有些不够。

我的意思是说隶的破坏古文(“象形字”是一种字体的笼统名称,事实并非个个“象形”,例子甚多,不待列举),不仅仅是破坏象形而已。

二,今天看到的从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和湖南长沙马王堆墓中出土的简帛书中发现其中字的结构有变篆体,也有未变。

中国书法艺术(隶书)PPT课件

中国书法艺术(隶书)PPT课件

全称为《汉故谷城
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亦称《张迁表
颂》。此碑自出土

以来,为历代金石

、书法家所推崇。 词旨淳古,隶书朴

茂,字体方整中多
变化、朴厚中见媚
劲,蚕不并头,雁
不双设,外方内圆
,内捩外拓,是雕
刻、书法艺术的珍
品。为汉隶中方笔
之典型。
隶书的名词及艺术价值
隶书的名词
古隶、今隶、秦隶、汉隶、佐书、八分、草隶、魏隶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 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 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因篇首有 “急就”二字而得名。《急就篇 》用不同的字组成三言、四言或 七言的韵文,内容涉及姓名、 组 织、生物、礼乐、职官等各方面 ,如一部小的百科全书。该文从 汉至唐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 字教材,同时,抄写规范精雅 的 本子也有作为临书范本的功能。 唐代以后,《急就篇》的主导 蒙 学教材地位方为《千字文》、《 百家姓》、《三字经》所代替。
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 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清万 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 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此碑自宋至今著录
最多,是一件书法
艺术性很高的作品
,历来被推为隶书
礼 极则,书风细劲雄

健,端严而峻逸, 方整秀丽兼而有之
碑 。此碑字口完整,
碑侧之字锋鋩如新
,尤其飘逸多姿,
纵横迭宕,更为书
家所激赏。攻汉隶
秦隶和汉隶
秦隶
秦隶指秦始皇时期使用的简体字。汉代日常应用仍是隶书 ,但是形体、笔势不断发展。东汉中期出现庄重典雅的新 体,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以新隶体立石经于太学,成 为国家的标准书体。魏以后称为八分。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 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 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 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由于作为官 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 了书写效率。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方_隶书26种写法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方_隶书26种写法
15.何绍基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16.爨体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17.伊秉绶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18.佚名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19.梁培生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20.佚名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21.佚名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7.伊秉绶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8.梁培生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9.邓石如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10.汉简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11.佚名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12.何铁山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13.曹全碑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14.张锦昌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23.李佛君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24.日本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25.金农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26.何绍基
谢谢!
汉字书法 方
隶书26种写法 课件模板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1.顾建平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2.柏青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3.伊秉绶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4.赵之谦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5.赵之谦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6.微软
汉字书法:方_隶书26种写法

书法界公认最好看的字

书法界公认最好看的字

书法界公认最好看的字在书法界中,公认最好看的字很多,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无论是楷书、行书、草书还是隶书,都有令人瞩目的作品。

下面我将分别从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几个方面,介绍一些书法界公认最好看的字。

首先,从楷书方面来说,公认最好看的字之一是“风”字。

这个字的结构独特,线条流畅,气势磅礴。

它的造型富有变化,既有曲线的柔美,又有笔画的力度。

另外,楷书中的“隶”字也是公认最好看的字之一。

这个字的形态刚劲有力,曲线流畅,每一笔都显示出书法家的功力和精湛的技巧。

接下来,从行书方面来说,公认最好看的字有“山”字和“水”字。

行书的特点是笔画侧重流畅而有力,给人一种精神矫健的感觉。

行书中“山”字的笔画勾勒出了山脉的峻峭和壮丽,体现出了书法家的气魄和决心。

而“水”字则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形象地描绘出了水流的起伏和流动,给人以奔放和自由的感觉。

草书是书法中最激进和自由的一种形式。

在草书中,最好看的字之一是“龙”字。

草书中的“龙”字脱离了传统形态的束缚,以曲线的连贯和流动性展现出龙的神韵和威严。

另外,草书中的“雪”字也是公认最好看的字之一。

草书的特点是线条简练而有力,从线条上可以感受到雪花的纷飞和洁白。

最后,隶书是中国古代官员常用的一种字体。

公认最好看的字之一是“仁”字。

隶书中的“仁”字线条简练,每一笔都有韵律感,显示出书法家的功底和细腻。

此外,隶书中的“康熙”字也是公认最好看的字之一。

这个字结构独特,每一笔都具有独特的美感和力度,展现出隶书的华丽和庄重。

总结起来,书法界公认最好看的字有很多,从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几个方面来看,每个字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魅力。

无论是楷书的“风”字,行书的“山”字和“水”字,草书的“龙”字和“雪”字,还是隶书的“仁”字和“康熙”字,它们都以其独特的美感和造型成为书法界公认最好看的字。

这些字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形态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蕴涵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字隶书书法
方字隶书书法欣赏:
方字隶书书法1
方字隶书书法2
方字隶书书法3
隶书的发展历史简介: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

魏晋以后的书法,草书、行书、楷书、燕书迅速形成和发展,隶书虽然没有被废弃,但变化不多而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

到了清代,在碑学复兴浪潮中隶书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郑燮、金农等著名书法家,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隶书笔画特点:
隶书点画的写法于篆书有明显的不同,篆书的点画可概括为点、直、弧3种,而发展到隶书已经具备了永字八法中的8种笔画。

在用笔上,篆书多为圆笔,而隶书已有方圆并用之笔,并且笔画有了粗细变化。

隶书的点有中点、上点、左点、右点和横点的不同。

中点的写法是落笔后,提笔逆锋向上,转笔回锋向右,顿笔向下,继回笔收锋于点内。

隶书的点与篆书的点不同的是,已有倚侧的变化。

上点的写法略同中点,只是末笔不向点内回笔收锋,而想向下渐提出锋。

左点和右点及横点的写法与上点的写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锋的方向各不相同。

隶书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写法与左点、右点写法相似,不同处是末笔出锋较长。

隶书竖的写法于篆书相同。

隶书的横有短横和长横两种,短横起笔逆入平出,横末护尾,略似篆书。

长横起笔藏锋向上逆入,继之用方笔折下转向右,使之成蚕头的起笔,继而向右行笔,笔稍涩,不可浮滑,至横的三分之二处,按笔带出一向下的波凹,继之提笔稍向上翘出锋,形成雁尾。

这一运笔又称为波磔。

捺与长横的写法相似,只是笔势向右下,较横更舒展。

撇的写法,与写左下挑相同,起笔后用过笔向左下行笔,行中略增曲势,至全画三分之二以下处用力顿笔,到画的末端捻笔外旋,略提向左上,回笔收锋于线中。

钩的写法有几种,这里只介绍常用的长钩的写法,出锋后不提而是用过笔向下行笔,行至竖下端再依次蹲笔、挫笔、顿笔向左画近似水平的圆弧,至弧末提笔出锋。

另外,隶书的书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如一字中有数横相迭时,一般是最末一横写成带蚕头雁尾其余都是短横。

如一字中既有长横又有长捺,一般是长捺用蚕头燕尾,长横不用,如“大”
的写法就是。

如横在别的笔画包围之中,横的写法也不用蚕头燕尾。

就是说,蚕头燕尾在一个字中只能出现一次,否则就会影响字的美观,所以前人说“蚕无二色,燕不双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