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松与缩孔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件缩孔、缩松产生的原因

1、铸件结构方面的原因

由于铸件断面过厚,造成补缩不良形成缩孔。铸件壁厚不均匀,在壁厚部分热节处产生缩孔或缩松。

由于铸孔直径太小形成铸孔的砂芯被高温金属液加热后,长期处于高温状态,降低了铸孔表面金属的凝固速度,同时,砂芯为气体或大气压提供了通道,导致了孔壁产生缩孔和缩松。

铸件的凹角圆角半径太小,使尖角处型砂传热能力降低,凹角处凝固速度下降,同时由于尖角处型砂受热作用强,发气压力大,析出的气体可向未凝固的金属液渗入,导致铸件产生气缩孔。

2、熔炼方面的原因

液体金属的含气量太高,导致在铸件冷却过程中以气泡形式析出,阻止邻近的液体金属向该处流动进行补缩,产生缩孔或缩松。

当灰铸铁碳当量太低时,将使铁水凝固时共晶石墨析出量减少,降低了石墨化膨胀的作用,使凝固收缩增加,同时也降低铁水的流动性。认而降低铁水的自补缩能力,使铸件容易产生缩孔或缩松。

当铁水含磷量或含硫量偏高时,磷是扩大凝固温度范围的元素,同时形成大量的低熔点磷共晶,凝固时减少了补缩能力。硫是阻碍石墨化的元素,硫还能降低铁水的流动性。同时,铁水氧化严重,也降低液体金属的流动性,使铸件产生缩孔或缩松。

孕育铸铁或球墨铸铁在浇注前用硅铁等孕育剂进行孕育处理时,如果孕育不良,将导致铁水凝固时析出大量的渗碳体,从而使凝固收缩增加,产生缩孔或缩松。

3、工艺设计的原因

(1)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浇注系统设计与铸件的凝固原则相矛盾时,可能会导致铸件产生缩孔或缩松。主要表现为浇注位置不合适,不利于顺序凝固,内浇口的位置及尺寸不正确。对于灰铸铁和球墨铸铁,如果将内浇口开在铸件厚壁处,同时内浇口尺寸较厚,浇注后,内浇口则长时间处于液体状态。在铁水凝固发生石墨化膨胀的作用下,铁水会经内浇口倒流回直浇道,从而使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

(2)冒口设计不合理冒口位置、数量、尺寸及冒口颈尺寸未能促进铸件顺序凝固,都可能导致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如果在暗冒口顶部未放置出气冒口,或冷铁使用不当,也会导致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

(3)型砂、芯砂方面的原因型砂(芯砂)的耐火度及高温强度太低,热变形量太大。当在金属液的静压力或石墨化膨胀力的作用下,型壁或芯壁会产生移动。使铸件实际需要的补缩量增加或在膨胀部位出现新的热节,导致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这种现象对大中型铸件是很敏感的。另外,如果型砂中水分含量太高,将使型壁表面的干燥层厚度减少和水分凝聚区的水分增加,范围扩大,从而使型壁的移动能力增加,导致缩孔及缩松的产生。

(4)浇注方面的原因浇注温度太高,使液态金属的液态收缩量增加;太低时,又会降低冒口的补缩能力,特别是采用底注式浇注系统时更明显,铸件往

往在下部产生缩孔和缩松。当冒口没有浇满或对大中型铸件没有用金属液对明冒口进行补浇时,这将降低冒口的补缩能力,引起铸件产生缩孔或缩松。

铸件的缩孔和缩松的特征

铸件形成后,在最后凝固部位,由于收缩出现的集中孔洞称为缩孔,分散而细小的孔洞称为缩松。缩孔和缩松通常发生在铸件内部。

由于缩孔、缩松的存在,将减少铸件的有效承载截面积,甚至造成应力集中而大大降低铸件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由于铸件的连续性被破坏,使铸件的气密性、抗蚀性等性能显著降低;加工后铸件表面的粗糙度提高。所以,缩孔和缩松是铸件的主要缺陷之一,应予以防止。

金属在凝固过程中,当液态收缩与凝固收缩之和大于固态收缩时,就有可能在铸件内部留下孔洞。由于金属性质和凝固条件的不同引起的缩孔、缩松类缺陷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缩孔

缩孔的孔洞大而集中,缩孔的形状不规则,孔壁粗糙。缩孔有出现在铸件外部和铸件内部两种,分别称为外缩孔和内缩孔。

外缩孔是指因金属液的凝固收缩而在铸件的外部或顶部形成的缩孔,一般在铸件上部呈漏斗状。当铸件壁厚很厚时,有时出现在侧面或凹角处。根据铸件的形状有所不同,漏斗状的下端有的较浅,有的一直深到铸件的内部。一般来说,产生外缩孔的铸件其内部是致密的。

内缩孔是铸件凝固收缩时,在铸件内部产生的缩孔。内缩孔呈不规则的粗糙孔壁,并且有凝固时产生的树枝状晶,一般为暗黑色或褐色。内缩孔不限于铸件内部,有时在壁厚急变的拐弯处产生内缩孔,与表面相近,这时,内缩孔与外缩孔就难以区别了。

2、缩松

缩松是铸件断面上出现的分散而细小的缩孔,有时借助放大镜才能发现。铸件有缩松缺陷的部位,在气密性试验时,可能产生渗漏。缩松的孔洞多而小,似海绵状,常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如在缩孔的下方或铸件截面的中央(轴线缩松)。

当铸件呈同时凝固时,特别是糊状凝固的金属(如球墨铸铁等),容易生成分散的孔洞,即缩松。

铸件质量检验

生产中由于认识水平和生产条件的限制,铸件出现这种或那种缺陷是完全可能的。铸件的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要求,必须通过检验才能评定。铸件质量检验是根据用户要求和图样技术条件等有关协议的规定,用目测、量具、仪表或其他手段检验铸件是否合格的操作过程。

铸件质量检验不仅是为了发现缺陷,而且可根据对缺陷的判断,进一步找出产生缺陷的原因,制定出防止缺陷的措施。铸件质量的内容,从满足用户要求出发,应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三个方面。

(1)铸件外观质量

指铸件表面状况和达到用户要求的程度。包括铸件表面的粗糙度、表面缺陷、尺寸公差、形状偏差、重量偏差等。检查铸件的表面质量,一般用观察法或用有关量具、仪器等进行测量。

(2)铸件内在质量

指一般不能用肉眼检查出来的铸件内部状况和达到用户要求的程度。主要包括化学成分、物理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以及存在于铸件内部的孔洞、裂纹、夹杂物等缺陷。内在质量的检验可用化学分析、材料试验、金相检查、无损探伤等方法。

(3)铸件的使用质量

指铸件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性能。如在强力、高速、磨损、腐蚀、高热等不同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切削性能、焊接性能、运转性能等。

目前,我国对铸件质量分等,已制定的相关标准为:JB/JQ 8200l一90《铸件质量分等通则》,对铸件外观质量制订的国家标准有:GB 6414—1986《铸件尺寸公差分等》,GB60601—1985《铸件表面粗糙度》,GB/T11351—1989《铸件质量公差》等。

防止铸件夹杂类缺陷的措施

在金属熔炼方面的措施,防止在熔炼过程中带入其他有害金属;使用质量好的原材料,控制炉料及孕育剂、球化剂的尺寸不宜太大或太小。精炼剂和变质剂应烘干后使用。

在熔炼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金属液中的夹杂物和有害元素等杂质容易生成熔点低、流动性好、密度与金属液相差较大的熔渣,易与金属液分离。对金属液进行充分的精炼,去除金属液中的夹杂物。对铸钢熔炼应进行充分脱氧和脱硫处理。在金属液上覆盖一层溶剂,使上浮的熔渣能被吸附,有利于去除。对于加入高熔点的中间合金,适当提高熔炼温度,有利于高熔点合金的熔化,有时可以采用搅拌措施,使金属液成分均匀。应注意搅拌后,金属液应静置一段时间,待熔渣充分上浮后再浇注。

造型操作中,保证砂型紧实度均匀,砂芯应有足够的高温强度。合型应准确无误,保证砂型的完好。严格执行铸造工艺规程,防止砂型和砂芯烘干过程中,产生过烧现象。

合理设计浇注系统,在浇注系统中加设挡渣装置,如过滤网、集渣包等。浇注前,可静置金属液,浇注中,要有挡渣措施,浇注速度不宜太快,浇包距离浇口杯不要太高,避免产生金属液飞溅,导致冷豆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