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六 古诗文积累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课件.ppt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55
1 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①
僵卧②孤村不自哀③,
• 尚思为国戍轮台④。
• 夜阑⑤卧听风吹雨,
•铁马⑥冰河入梦来。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56
轮台雪山圣水来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57
说明
• 作者是一位爱国诗人,尽管年老 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 为国尽力。一个深夜,风雨交加, 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 拼杀。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58
轮台群山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59
注释
• ①选自《剑南诗稿》。作者同题诗
有二首,这是第二首。②〔僵卧〕
指卧病在床。③〔不自哀〕不为自
己哀伤。④〔戍轮台〕在新疆一带
防守。戍,守卫。轮台,在现在的
新疆,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⑤
〔夜阑(lán)〕夜将尽。⑥〔铁马〕
• 我却要说秋天胜过那欣欣向荣的春 天.
• 万里晴空一只鹤推开白云直冲云霄, • 把我的诗情带上高远的蓝天.
– 激励人们像鹤那样振翅高飞,大展宏图.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45
晴空一鹤排云上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46
8鲁山山行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47
8 鲁山山行梅尧臣
•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24
波撼岳阳城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人教版.pptx
精读细研
赏析这首词。 这首词上阕写景,着意在借景抒情。开头两句写词人登
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第二句“倚清秋”,谓在秋 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清秋”二字点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 暗示了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 的景象,用落日和逝水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阕抒情,用 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以及他渴望收复 中原的心事。
精读细研
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从而“误入藕花深处”。 “误入藕花深处”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 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词人的忘情心态。一连两个“争 渡”,表达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才“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 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主旨归纳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 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采桑子
目 录
CONTENTS
1 走近作者 3 精读细研
2 整体感知 4 主旨归纳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政 治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 永丰(今属江西)人。主张文章应“明 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 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 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精读细研
本词中的“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 是说他们在北宋灭亡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 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愤懑和斥责。 最后一个长句,紧接上文词意而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寄 托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主旨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
滩鸥鹭。
如梦令
李清照
溪边的亭子。
尽了兴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乘舟返回。 荷花。 奋力把船划出去。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这里泛指水鸟。
滩鸥鹭。
诗意: 时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玩到日
暮时分,沉醉其中,不想回家。尽了兴致,天色 已晚,乘舟返回,却误进了荷花丛深处。奋力把 船划出去,奋力把船划出去,(一不小心却)惊 起了一群水鸟。
【 背景链接】
本词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如梦令,词牌名。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之作,她当时生活稳定 幸福,时常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于是写 下这首著名的小令。
【 解读赏析】
如梦令
李清照
xìnɡ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3.这首词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一]“新”和“旧”的对比好处:旧的亭台和 新词进行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
[示例二]“去”和“来”的对比。好处:“去”的 是花,“来”的是燕子,通过“去”“来”的对比,增 加对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采桑子
欧阳修
【 作者简介】
4.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①用词简练,用语平常,娓娓道 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 自然纯净之美,极富生活气息。②画 面感很强,富有活力。
知识链接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宋词是一块芬芳 绚丽的园圃,她姹紫嫣红,与唐诗争奇,与元曲 斗艳。北宋词清新婉丽、哀而不伤,南宋词多慷 慨悲壮、饱含血泪。这四首词中,第一、二、四 首是北宋词,第三首是南宋词。北宋词、南宋词 虽风格各异,但也是一脉相承,与时代紧密相连。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文诵读》教学课件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纭逃散。这是又一次的 “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词人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 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词人期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是对朝廷偷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 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 起沙禽掠岸飞。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 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 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深入探究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 迷在优美的风景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趣才乘舟返回,不谨慎进入 藕花深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 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风景,看着万里的大江 在夕阳下流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 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 起沙禽掠岸飞。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 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 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深入探究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 迷在优美的风景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趣才乘舟返回,不谨慎进入 藕花深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 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风景,看着万里的大江 在夕阳下流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幻灯片42张)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 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
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 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翱翔。
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 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 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 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 如同琉璃 ,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 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 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 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 飞去 ,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
采
桑
欧子
阳 修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初谪滁
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山,自号醉翁。既
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 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
老而衰且病,将退
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进,被诬贬知滁州。 休于颍水之上,则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又更号六一居士。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
六“一”:
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 导。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
一万卷书、一千
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 卷金石文、一张
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 琴、一局棋、一
• ① 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 ② “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 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 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③ 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 忆,表达了他期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 宋朝廷的不满情绪。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课件【最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 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 永丰(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将 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 古文章四大家”。代表作有散文 《醉翁亭记》等。
指颍州西湖。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指歌唱时有 笙管伴奏。 桨。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
(3)朗诵全词,说说词人的心情有哪些变化?
上阕: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触发物是人非的伤感 下阕:对美景消逝的眷恋、怅惘,与淡淡的哀伤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人 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含义,品品它的妙处。
含义: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这句词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 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 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浣溪沙
唐代教坊曲名, 后用为词牌名。
晏殊
不得已,没 有办法。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径。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 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 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 相识,在小园中弥漫着花香的小径上我独自 徘徊。
细小的波纹。
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 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 隐传来的音乐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 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课件
美读词作,谈谈词人还运用了哪些技法来 表情达意。
直抒胸臆:词作第一句话中“西湖好” 是词眼,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对西湖的 喜爱与赞美之情。
动静结合:如风平浪静,湖面如镜, 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
这首词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词中风景与 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 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 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 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 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 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品读诗词 找出并概括词人描绘的有关西湖的几幅 图画。
共描绘了四幅图画: ①春水碧绿,流转绵延图。 ②长堤芳草,笙歌隐现图。 ③水面无风,光滑如镜图。 ④船动不觉,沙鸟惊飞图。
词人是哪些角度描写西湖的?营造了怎样 的氛围?
词人从视觉、听觉(绿水逶迤——视 觉;隐隐笙歌——听觉;微动涟漪——视 觉)的角度对西湖进行描写,营造出了西 湖一片安谧、恬静的氛围。
李清照的“醉”既是酒醉更是陶醉。其 实不管“兴”也好,“记”也罢,“醉”也 好,还是“误”也好,作者是“字字如金”。 因为“兴”所以“醉”,因为“醉”所以 “误”,因为“醉”,所以常常记得。
如何理解两个“争渡”表达出的情感?
板书设计
新词 对比
花落
浣溪沙 旧亭台:几时回
燕来:独徘徊
年华易逝 好景不长
采桑子
欧阳修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 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 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将其与韩 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主张 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 文风表示不满,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其散文说 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 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人教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8首ppt课件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 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 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 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 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 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 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 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像旧时的相识。在弥 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诗词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 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 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 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 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 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 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 深婉的清秋。万里夕 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 悲风吹泪过扬州。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 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 收复国土?试请西风把自己的泪吹到扬州。
诗词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大江流。
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 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 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 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 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 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 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 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 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 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小园香径独徘徊。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 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 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 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 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 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 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像旧时的相识。在弥 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诗词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 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 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 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 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 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 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 深婉的清秋。万里夕 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 悲风吹泪过扬州。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 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 收复国土?试请西风把自己的泪吹到扬州。
诗词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大江流。
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 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 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 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 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 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 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 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 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 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小园香径独徘徊。
优秀课件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2张ppt)
参考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 年相同。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 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 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 到这些令人感伤。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本诗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上片写把酒听歌的情境,淡淡写来,却蕴含着时间永 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下片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 和生活细节来深化上片的意境 。
1.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 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 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2.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 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以静写 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 ,平滑似 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 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 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 ,而 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 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 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 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 亡的落魄心情。 2.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 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 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 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1、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 表达效果。 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这样写一是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 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2.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 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垂地, 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 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 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 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课件PPT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课件PPT
作者档案
晏殊(991-1055),字同 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七岁能文, 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 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 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 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 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 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诗歌赏析
这首词是《采桑子》共十组词中的一首。描写 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 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 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 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 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 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 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 读来清新可喜。
诗歌赏析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 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 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 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 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 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 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
词语解释
溪亭:溪边的亭子。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回舟:乘船而归。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鸥鹭:泛指水鸟。
参考译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课件PPT
作者档案
晏殊(991-1055),字同 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七岁能文, 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 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 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 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 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 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诗歌赏析
这首词是《采桑子》共十组词中的一首。描写 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 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 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 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 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 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 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 读来清新可喜。
诗歌赏析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 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 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 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 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 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 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
词语解释
溪亭:溪边的亭子。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回舟:乘船而归。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鸥鹭:泛指水鸟。
参考译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