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海去教案
六月,我们看海去 教案教学设计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的特征和美丽景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六月,我们看海去》2.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播放海的图片,让学生对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海的了解和印象。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六月,我们看海去》,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文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次海边旅游活动,包括行程安排、活动内容等。
2. 各小组汇报旅游设计,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海边实地考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开展“保护海洋”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探索自然的愿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教学设计”六、课文深入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
2. 学生举例分析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七、创意写作(20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海”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我们看海去》教学设计
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难点
感受语言的魅力,领悟人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感知
三、探究
四、感悟
1、导入
一生要看的50部电影中,其中有一部叫做《城南旧事》,是由林海英的原名小说《城南旧事》改编,后获得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因为它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近乎一幅宁静、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今天我们来感受其中的一个片断,主人公小英子与厚嘴唇的贼的美好约定。《我们看海去》。
语文素养读本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七年级语文素养读本,属于是课外名著导读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对人物细致的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2.课堂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作品中的快乐与忧伤;
2.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当然还有很多的地方不足,需要继续好好的改进,做到真正的高效课堂。
我争取再上一次这堂课,把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希望各位同仁能够指点一二,感谢
通过视频,渲染氛围,感知作者的感情世界
合作讨论,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采用分小组的形式,发挥大家分工合作的积极性,通过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讨。
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城南旧事》的其它故事,继续欣赏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细腻生动的人物描写,更深入解读人物,领悟“淡淡的哀愁”。
大班社会活动看海去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看海去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
•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感悟
•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1. 学习海洋知识
在课堂上,老师向孩子们讲述了关于海洋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海
洋的形成、海洋的产生与作用、海洋生物等等。
并通过图片、视频等
形式进行辅助讲解,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2. 活动准备
在进行实地活动前,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活动所需物品和安排好行
程,如采购活动所需物资、预订车辆、选择合适的时间等。
3. 实地观察
老师带领孩子们前往大海边进行实地观察活动。
在观察过程中,
老师要引导孩子们观察海洋中的各种生物、自然景观,如鱼类、贝壳、
海草、浪花等,并配合图片等素材进行展示,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知。
4. 交流表达
回到教室后,老师引导孩子们进行交流表达和分享。
孩子们可以
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同时老师也可以提出问
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回答,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小组合作
在团队合作方面,老师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完成一些合作性强的活动,如制作海洋生物手工、海洋知识PPT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
该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活动准备不足、活动时间不够充足等问题,需要老师在下次实施活动时加以改进。
高中高一语文教案:六月我们看海去
高中高一语文教案:六月我们看海去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学生对《六月我们看海去》这篇诗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描绘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教学重点:1. 学生对《六月我们看海去》这篇诗的理解和分析。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六月我们看海去》这篇诗的深入理解和诗歌的赏析。
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诗歌原文和注释。
2. 准备诗歌背景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六月我们看海去》这篇诗的内容和主题。
Step 2:课文解析1. 提问:你们在诗中看到了哪些描写海的词语?这些词语给你什么感觉?2. 教师板书相关词语,如海浪、海风、海鸥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指导学生品味诗歌的美。
Step 3:诗歌的赏析1.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主题。
2. 分组讨论:假设你们是诗中的一个人物,你会如何描述你在海边的感受和经历?3.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4:拓展思考1. 设计一个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图画,根据图画,用诗的形式描写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2. 邀请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5:课堂总结1. 请几名学生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和收获。
2.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诗歌时需要细心品味、反复阅读,体会诗的美丽。
Step 6: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海的描写的文章,或者写一首与海相关的诗。
2. 教师布置下一堂课的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学生对《六月我们看海去》这篇诗的内容和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发现诗歌中描绘的美丽景色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六月,我们看海去》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及段落的作用。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感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生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态平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思想,感悟作者的情感。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及段落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品味文学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关于大海的诗词,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之情。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学生标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及段落,并思考其作用。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如:修辞手法、结构安排、情感表达等。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及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教师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品味文学语言的魅力。
5.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课文。
6.拓展延伸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大海的向往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生命,提高环保意识。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2.学生收集有关大海的诗词、散文,进行阅读欣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及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结合课文,关注自然、关爱生命,提高了环保意识。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对大海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2.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六月我们看海去》2.多媒体课件3.教学板书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看过的海,分享看海的喜悦和感受。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我和大海的故事”。
2.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原因。
(三)诗歌欣赏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与大海相关的诗歌。
2.学生感受诗歌中的大海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对主人公的理解和感悟。
(三)角色扮演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高中语文必修一《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提高朗读、概括、分析、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解读课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海的向往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提高朗读、概括、分析、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大海的向往之情。
2.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大海的印象。
提问:你们对大海有什么向往?为什么?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去看海?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大海的向往之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去看海?2.课堂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3.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段描述大海的语句。
展示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4.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海的向往,分享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珍惜资源。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大海的作文,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大海的向往之情的?2.课堂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探讨作者如何围绕主题展开叙述。
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文章线索,进行整体感知。
3.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概括课文段落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展示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4.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对大海的体验,分享自己的感受。
高中语文必修一《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深入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大海的印象和感受。
提问:你们有没有看过海?对大海有什么样的期待?2.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变化。
要求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海”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4.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作用。
5.重点句子解析教师解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我们看海去,去看那蔚蓝的波涛,去看那无边的天空。
”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
6.写作训练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们看海去”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大海的向往和期待。
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学生分享对大海的感悟,并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建议。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六月,我们看海去》。
2.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写一篇短文。
3.搜集有关大海的诗歌、散文,进行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自主阅读、课堂讨论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整体参与度。
六月,我们看海去 教案教学设计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海的壮丽和神秘,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 领会大海的神秘和伟大,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学会如何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六月,我们看海去》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海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谈论对大海的认知和印象。
b. 展示海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c. 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课题《六月,我们看海去》。
2. 课文阅读(15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句。
c.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 课文解析(2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描绘大海的顺序和手法。
b. 学生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意境。
c. 教师总结,强调大海的神秘和伟大,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 实践活动(1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b.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
5. 小结(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大海的神秘和伟大。
b.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a. 让学生写一篇以“我的大海之旅”为主题的作文。
b. 收集有关大海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海的美丽。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利用读写结合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表现。
六月,我们看海去 教案教学设计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海的美丽与神秘,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六月,我们看海去》这首诗歌描绘了六月的海景,通过诗歌的朗读和解析,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壮丽和美丽。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表达。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海的图片和播放海浪声,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
3.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或单独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4 想象与表达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心中的大海,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给予相应的评价。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诗歌表达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意。
4.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诗歌创作邀请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2 绘画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幅大海的画作,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
5.3 海洋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海洋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大海的知识,拓宽视野。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诗歌原文海洋图片及视频资料诗歌朗诵音频绘画材料与展示平台海洋知识讲座相关资料6.2 教学材料准备提前准备上述教学资源,确保在课堂上能够顺利使用。
第七章:教学安全与纪律7.1 教学安全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安全使用绘画材料,避免尖锐物品造成伤害。
看海去教案
看海去教案主题:看海去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认识海洋的重要性和对人类的影响;3.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1.海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海洋的组成部分;3.海洋的重要性和对人类的影响;4.保护海洋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海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海的宽广和美丽。
2.教师问学生是否曾经去过海边,对海洋有什么了解。
二、学习海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5分钟)1.教师讲解海洋的定义,即地球上覆盖绝大部分的水域。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海洋的基本概念,如海洋的面积、深度等。
三、了解海洋的组成部分(20分钟)1.教师介绍海洋的组成部分,包括海水、海底、海洋生物等。
2.教师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海洋中的各种生物。
四、认识海洋的重要性和对人类的影响(20分钟)1.教师讲解海洋的重要性,包括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如提供食物、能源等。
五、保护海洋的意义和方法(25分钟)1.教师讲解保护海洋的意义,包括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等。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保护海洋的方法,如减少海洋污染、节约用水等。
六、总结和展望(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海洋的重要性和保护海洋的意义。
2.教师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如深海探索和海洋科学研究等。
教学反馈:教师通过讲解、讨论和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海洋知识,并提高学生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用实例和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还可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实践任务,让学生亲自参与保护海洋的行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案看海去
教案看海去教案: 看海去一、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想象,引导学生了解大海的特点和魅力。
2.通过听、说、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大海的特点和魅力。
2.难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有关大海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导入新课,给学生展示大海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 听力训练1.播放一段描述大海的音频,让学生仔细听后并回答问题。
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ea?2.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完成填空题。
填空题:The sea is _______ and ________. The waves are________. The sea is _______. The water is ________ and________. The sea is full of ________.3.播放音频后,让学生与同桌一起讨论大海的特点和魅力。
Step 3 口语表达1.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组员表达自己对大海的感受,并记录下来。
2.选择一个学生代表小组表达本组的观点,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Step 4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大海的感受,写一篇短文。
2.学生交换作文并互相修改,并选择一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分享。
Step 5 拓展训练老师出示一张无文字的大海图片,让学生以这个图片为创作素材,发挥想象力写一段描述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五、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和想象,学生对大海的特点和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听、说、写的综合训练,学生的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使其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我们去看海》教学设计
《我们去看海》教学设计《我们去看海》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们去看海》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们去看海》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感悟大海给我们的启迪。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你眼中的大海是怎洋的?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大家去海边游览一番,去感受大海的魅力。
二、初读诗歌1、大声的自由朗读,扫清生字的障碍。
2、分小节抽生读诗,检查初读的情况。
3、强调“澎湃、胸怀”等词,既要读准后鼻音,还要带着感情。
4、再练习读诗,个人诵,全班齐诵。
三、感知体会1、通过初读,你读明白了什么?读懂了什么?2、大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3、大海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我们的胸怀要像海一样宽大。
)4、这首儿童诗表达了而作者金波怎样的情感。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
四、拓展延伸1、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许会遇到许多麻烦事,也许会和朋友、亲人发生矛盾,那么当时的你是如何处理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诗歌后,你又会如何处理这些情况?2、小结:我们要像大海一样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宽容别人,同时也释放自己,那么相信所有的不开心都会消失。
3、齐诵诗歌《我们去看海》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
2、进一步理解诗歌常用表述方法的运用。
3、欣赏诗歌,加深理解。
4、提高对诗歌的阅读、写作兴趣,能够尝试比照着写诗。
教学重难点:欣赏诗歌,加深理解。
提高对诗歌的`阅读、写作兴趣,能够尝试比照着写诗。
教学过程:一、铺垫1、说一说大海的特点。
抄写课外文章中的描写,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谈一谈对大海的情感认识。
二、欣赏1、初读诗文《我们去看海》,谈读后收获,重点谈读懂的思想感情。
2、再读诗文,理解思想感情在每小节中的体现。
六月,我们看海去 教案教学设计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海的概况,知道海洋生物的特点。
2.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大海的概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海洋生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大海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大海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海洋知识。
二、学习大海的概况(1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向学生介绍大海的概况,如海洋的面积、海洋生物的种类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观察海洋生物(10分钟)1. 教师出示各种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海洋生物的特点。
四、绘画海洋生物(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
2. 学生在画纸上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海的概况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能力和想象力。
3. 学生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知道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海洋生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我们看海去教案
我们看海去教案第一篇:我们看海去教案——林海音一.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们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味。
2.深入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以及内心世界。
二.教学进程1.导入课题(5分钟)2.作者介绍(3分钟)3.熟悉课文并写出生字生词(4分钟)5.简要分析课文内容(18分钟)7.布置课后作业(1分钟)8.感悟时间,告诫同学,把握青春,结束课文。
(2分钟)三.问题设计1.回想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哪一件事情是你觉得应该用一生去记忆的?2.当同学们面对大海的时候,你有何所思?有何所感?四.课后作业1.想一想故乡带给我们什么?2.故乡对童年的意义及其影响?五.课后反思1.对本堂课的体会及其学生的反应。
2.总结本堂课的得与失。
上课铃声响了,微笑着走上讲台。
同学们;大家好!说实话,每当我站在这里面对着无数张微笑的面孔的时候,心里是无比的高兴和自豪。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至少我的存在以及我的到来没有带给大家痛苦。
(开心一刻,放松自己,缓解气氛,活跃现场)谢谢大家!谢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的支持与鼓励!好了,闲话少说,我们开始上课。
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一页,第一章的目录。
“岁月”与“时间”当我们看到这两个名词的时候心中难免有些感伤。
时间流逝,岁月不饶人。
转眼间我们已度过了二十个春夏秋冬,回想时候来时的路,我们享受过喜悦,我们也感受过痛苦。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一段无忧的岁月,那就是我们的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
哪怕有时带有那么一点点苦涩,当我们此时此刻回想起来也是最值得留恋的。
所以现在请同学们闭上你们的双眼或者低下你们的头,抛开此刻你们所有的快乐与烦恼,让你们的思绪回到十五年前,想一想那个时候的你,想一想那个时候你的生活,想一想那件事情是你觉得自己应该用一生去记忆的?然后吧你们觉得最美的片段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同学a:捉泥鳅,捉迷藏,玩雪人。
同学b:和同伴一起玩。
同学c:小时候,在上学的路上经常被他们甩在后面,然后我很害怕,哭着回家给爸妈说。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看海去》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看海去》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看海去》及教学反思《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看海去》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了解去海边游玩的相关准备内容。
2.能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准备材料。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小手提包》游戏卡和去海边所需物品的小粘贴(见幼儿操作包)。
◎帐篷、一盆沙、玩沙用具、去海边的用品。
◆活动过程:☆操作在粘贴页找到去海边需要带的物品,粘到《小手提包》游戏卡上。
教师:想一想,去海边应该带些什么东西?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背包,还有很多小粘贴,请你找到去海边需要带的东西,然后粘到小背包上。
☆讲述1.展示小背包,请幼儿讲一讲去海边准备带的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都想带什么东西去海边?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小结:去海边的时候,要带很多东西,如游泳衣、游泳圈、遮阳伞、太阳镜、遮阳帽、防晒霜、玩沙用具、水、食物等。
2.了解去海边游玩的安全。
教师:你们和谁去过海边玩?在海边都做了什么?在海边游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小结:我们在海边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一个人乱跑,游泳时要戴上泳圈,要有大人陪着。
☆体验教师将活动室创设成海边的情境,请幼儿想象自己在海边,模仿穿泳衣、涂防晒霜的动作,一起玩沙、模仿游泳等。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穿上泳衣,再涂点防晒霜,一起去海边玩吧。
◆活动建议:本活动结合了大连海滨城市的特点,通过让幼儿准备去海边的所需物品、讲述物品的作用,创设海滩游玩的情景,体验去海边游玩的快乐。
在活动的讲述环节,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讲述选择这些物品的原因,了解这些物品的作用,充分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还要重点让幼儿了解海边游玩的安全。
,!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在体验环节,教师可在教室的一边支起一个帐篷,另一边放沙盆和玩沙用具,其他地方装饰成大海,创设海边游玩的情景,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六月,我们看海去 教案教学设计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六月,我们看海去,带领学生们亲近自然,感受大海的壮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海的生态环境、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大海的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提高学生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大海的生态环境2.1 教学内容介绍大海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生态环境。
讲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2.2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大海的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海洋生态的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3.1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讲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探讨海洋生物的保护措施。
3.2 教学方法视频教学:播放海洋生物的纪录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习性。
观察与实践:观察海洋生物的图片或实物,分析其特点和生存环境。
小组合作:分组调查和研究特定海洋生物的习性和保护方法。
第四章:海洋资源的保护4.1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
分析海洋资源过度开发的危害。
探讨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方法。
4.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分析海洋资源过度开发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海洋资源的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们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海滩清洁、海洋生物保护等。
5.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5.2 教学方法小组分享:分组分享学生们在课程中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六章:探索海洋生物的奥秘6.1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和独特特征。
讲解海洋生物的进化历程和生存策略。
分析海洋生物与陆生生物的差异。
6.2 教学方法互动讨论: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海洋生物独特特征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海音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们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味。
2.深入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以及内心世界。
二.教学进程
1.导入课题(5分钟)
2.作者介绍(3分钟)
3.熟悉课文并写出生字生词(4分钟)
5.简要分析课文内容(18分钟)
7.布置课后作业(1分钟)
8.感悟时间,告诫同学,把握青春,结束课文。
(2分钟)
三.问题设计
1.回想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哪一件事情是你觉得应该用一生去记忆的?
2.当同学们面对大海的时候,你有何所思?有何所感?
四.课后作业
1.想一想故乡带给我们什么?
2.故乡对童年的意义及其影响?
五.课后反思
1.对本堂课的体会及其学生的反应。
2.总结本堂课的得与失。
上课铃声响了,微笑着走上讲台。
同学们;大家好!说实话,每当我站在这里面对着无数张微笑的面孔的时候,心里是无比的高兴和自豪。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至少我的存在以及我的到来没有带给大家痛苦。
(开心一刻,放松自己,缓解气氛,活跃现场)谢谢大家!谢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的支持与鼓励!
好了,闲话少说,我们开始上课。
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一页,第一章的目录。
“岁月”与“时间”当我们看到这两个名词的时候心中难免有些感伤。
时间流逝,岁月不饶人。
转眼间我们已度过了二十个春夏秋冬,回想时候来时的路,我们享受过喜悦,我们也感受过痛苦。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一段无忧的岁月,那就是我们的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
哪怕有时带有那么一点点苦涩,当我们此时此刻回想起来也是最值得留恋的。
所以现在请同学们闭上你们的双眼或者低下你们的头,抛开此刻你们所有的快乐与烦恼,让你们的思绪回到十五年前,想一想那个时候的你,想一想那个时候你的生活,想一想那件事情是你觉得自己应该用一生去记忆的?然后吧你们觉得最美的片段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同学a:捉泥鳅,捉迷藏,玩雪人。
同学b:和同伴一起玩。
同学c:小时候,在上学的路上经常被他们甩在后面,然后我很害怕,哭着回家给爸妈说。
同学d:老师,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童年吗?
好啦,大家都说的很好,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童年趣事,我觉得你们确实过得很开心,很值得留恋,希望你们永远开心,永远快乐。
当然我也有很多的童年趣事,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了,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请拨打我的热线电话,24小时不关机的。
(开心一刻)好了,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颗童真和愉悦的心一起走进林海音的童年世界,让我们去聆听一下她的童年心声。
《我们看海去》
林海音是何许人呢?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1918年出生于日本,2001年去世,享年83岁。
有人说她的死是台湾一个文学时代的结束。
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她对当时文学界的贡献及其影响力。
林海音3岁跟父亲返回台湾,5岁回到北京,并且在北京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北京是她文学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迁往台湾后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
她以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联络了大批文化界人士,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其中散文集《窗》《两地》《做客美国》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短篇小说《烛心》《婚姻故事》《城南旧事》本篇课文就是选自《城南旧事》这部著作是她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
也是她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后来被改编为电视剧,使其家户喻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