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总结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中文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于2003年设立,新闻采写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到目前为止已有8年的授课历史。

在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的4年间,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课程是分别设立的。现在在校报工作的胡忠青、任自玲老师、新闻教研室的高常老师、涂涓老师、邹华华老师、叶艳芳老师、赵铭义老师先后担任过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戴文雄老师负责中文系网站的新闻编辑工作,对学生网络新闻的采写给予了悉心指导,实际上也是本课程的实习实训教师。

从2007年9月起,根据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内在联系紧密且实践性强的特点,中文系决定将两门课程合并为新闻采访与写作一门课程,并由赵铭义老师和叶艳芳老师分别担任两个新闻班的主讲教师,以不同的授课方式展开教学改革与探索,使该课程初步形成了本校特色。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工学结合是本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胡忠青老师负责编辑的《郧阳师专报》、校广播站及电视台是本专业学生长期、稳定的实践实训舞台;中文系的三刊一报及中文系网站的编采任务,主要由本专业学生承担。在校外,丹江口市电视台、十堰日报社、十堰晚报社、十堰电视台、东风汽车报、东风电视台、汉江电视台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实训机会。5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的新闻作品已超过1000篇(件),充分展示了我们的教学实绩。

现在,2003级-2005级两届学生已经毕业,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走上新闻传播或信息服务工作岗位。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良好,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转化为他们从事业务工作的核心技能。

二、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及课程教学目标

本专业所面向的市场,是大众传播的中低端市场。所培养的学生,少数能进入地市级以下大众传媒,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内宣、公关及营销工作。不论是哪一类工作岗位,新闻采写都是工作中所必需的核心技能。本专业学生的生源以省内为主,外省市生源约占一半左右,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全国来看,处于中下水平。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须学习新闻理论、传播学及基础写作课程,其后续课程是新闻编辑学及其他实践课程。因此,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新闻各文体写作的要领与技巧,形成新闻采写的实操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共分为6大模块。第一模块:新闻选材及新闻价值理论。它解决采什么、写作什么的问题,是新闻采写的入门问题,18学时;第二模块,消息写作。它是新闻写作的重中之重,40学时。第三模块,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修养。讲授职业修养及职业道德,12学时;第四模块,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讲

授搜集新闻信息的方法和途径,30学时;第五模块,通讯写作。24学时;第六模块,新闻采访技巧,传授新闻采访的技巧与经验,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20学时。

本课程两个重点:消息写作、新闻采访技巧。第一个重点安排40学时,通过深入讲解,反复练习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二个重点虽然安排课时较少,但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与练习,也能达成教学目标。

本课程两个难点:新闻价值理论、新闻采访技巧。新闻价值理论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并最终通过写作实践才能有较透彻的领悟,拟通过讨论引导学习阅读与思考;新闻采访技巧则需借助于实训课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

1、总体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分组实践的方法授课。

由于本专业学生较多,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声势浩大的实践活动不仅不符合新闻采写的规律,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实践方式也难于操控。因此,本课程的实践课采用分组授课的方式进行:学生每4-6人组成一个采访小组,自由选题,自主策划,由教师指导采访与写作。各组学生不仅按采写流程进行了全程训练,而且互相切磋,学到了其他同学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总之,采用此种教学组织形式能使学生的采写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2、具体实施办法

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4-6人的采访小组,自由选题,自主策划,由教师指导采访与写作,能使学生的采写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教师根据学生实训进度给予分组指导。对每组学生至少进行三次具体指导:选题及策划指导、访前采访方法指导、写作指导。其中策划指导及访前指导在采访活动展开前进行,写作指导在学生写完初稿之后开谈稿会,并在各组学生修改稿件之后进行总结。

3、具体教法说明

教学方法举例之一: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授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时,先列举已见报的三则消息的导语,请同学们指出三则消息导语的优点与不足,然后进行修改。下面以第三则消息为例进行说明:

消息3:《长江巴东段发生重大滑坡滑坡东西长五百多米,南北宽三百二十多米》(新华社武汉10月30日电)原文导语如下:“10月29日凌晨5时至7时30分,湖北省巴东县黄土坡三道桥西侧青竹标地段发生一起滑坡地质灾害。”这则导语的优点是语言简洁、事实准确。但不足之处有三点:①导语中遗漏了最重要的新闻点:长江航运被迫中断;②“凌晨5时至7时30分”,是不必要的精确,没有必要写进导语;③“巴东县黄土坡三道桥西侧青竹标地段”是绝大多数受众看不懂的废话。按导语写作的要求,这条导语应改为:“10月29日凌晨,长江三峡巴东段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长江航运被迫中断。”

教学方法举例之二: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展开教学,在许多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自己的采写经验对学生的采写活动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下例是讲解“新闻策划”

一节时对一个采访小组的选题策划指导。

学生选题:丹江口市全面取缔麻木车

学生策划:①写作体裁:工作通讯;②通讯主题:取缔麻木车利大于弊。主要依据:麻木车安全隐患多。③采访对象:麻木车司机、市交通局、市民、学生。

④采访安排:先采访市交通局,了解政策出台的原因及取缔麻木车前后全市交通状况的对比;其次采访麻木车司机,了解他们转岗就业的情况;然后采访市民及学生,请他们谈自己对取缔麻木车的态度。

教师提问:①你的作品写给谁看?希望达到什么传播目的?②取缔麻木车的根本原因在哪里?麻木车的安全隐患是不是现在才有的?③对取缔麻木车政策的来龙去脉,你们做过调查没有?武汉市早在1992年就明令取缔麻木车而屡禁不绝,原因何在?

教师建议:①写作体裁改为风貌通讯,重点描写麻木车屡禁不绝的状况。②通讯主题改为取缔麻木车大势所趋;③采访前应充分搜集文献资料,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带着问题求答案,不要在现象层次上浪费过多精力。

教学方法举例之三:采用“在水中学游泳”的教学方法。

布置大量的实训练习,并为练习作品提供发表阵地,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4、考试与考核办法

本门课程的考试也作了较大改革。目前试题中理论题与实际操作题的比例大约各占50%,其中理论题建立了题库,题库求实求精,贯彻理论以够用为度的原则。题库中的所有题目,都在授课过程中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练习。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学生的课堂出席率提高到90%左右,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比率已下降到5%左右。

考核的最终依据是学生完成的新闻作品。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策划分、采访分和写作分。考核结果计为平时成绩。

五、教学效果

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尚未请校外专家组对本课程进行评估。但从学生在校外各媒体的实习情况来看,各媒体的专业人士对学生采写能力均表示满意。

中文系新闻专业于2006年11月被评为省级重点试点专业。在2007年12月的中期检查中,本专业获得专家组的认可,获得81分分值。

本专业各届学生在各级各类媒体公开发表作品在1000篇(件)以上,但校级以上的获奖作品还没有出现。这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尚有待加强。

六、本课程教学的自我评价及改进方向

本课程同国内外同类课程的先进水平相比,在硬件配置上尚有一定差距,但就讲授内容以及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角度来看,该课程在国内是具有特色的一门课程。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教学效果比国内一流大学稍逊一筹。

根据教师队伍的变化情况,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缩小师生比;加强实训环节的硬件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采写实践空间。

郧阳师专中文系

二零一一年八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