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授课设计共32页文档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新授课_教案

初中数学新授课_教案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课型新授课题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课时 1 单位石岛湾中学时间2010.1执笔于华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法则并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实验、思考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方法则。

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乘方的运算。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教法正确的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运用归纳思想得出幂的符号法则,形成数感和符号感。

学法课前:自学、想想做做。

课堂: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贯穿课堂。

教具多媒体、与教学有关的许多小教具学具学案、探究演示教具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个案设计一、创设情景二、问题探究1.知识回顾: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3分钟)2.探究:(引入)通过学生折纸操作,创设情境。

如果我们把刚才发的纸对折,对折一次,裁开我们可以得到几张纸?(8分钟)如果我们把刚才发的纸对折,对折一次,裁开我们可以得到几张纸?对折两次裁开,可以得到几张纸?对折3次裁开,可以得到几张纸?对折一次:2张;对折2次:224⨯=;对折4次呢?列出算式:2222⨯⨯⨯。

对折10次,100次呢?有人曾经计算过,假如把一张纸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将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播放动画片: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长工到财主家做工,他和财主商定:“第一天给一分钱,第二天给两分钱,以后每天是前一天的2倍。

”财主一听,心想:这人真傻,就要这么一点钱。

于是高兴的答应了,而长工心想:就怕你付不起啊!到了月底(30天)后,请你猜一猜,财主应给长工多少钱?财主真的给不起吗?创设情境明确乘方运算特征介绍概念引出课题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创设情景发现探究学会数学的思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材处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考虑到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设计了“观察一猜想一验证一说理一抽象”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经历从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并将从实践中探索得到的结论再应用到实践中去。

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

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

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对待数学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教材章节:根据教材的安排,选择与本课程相关的章节进行教学。

2.基本概念:介绍和解释本章节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定理和公式:讲解本章节所涉及的定理和公式,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

4.例题解析:分析和解题本章节所给出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练习题: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

2.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数学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提供一些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计算器、数学软件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初中数学教案范本

初中数学教案范本

初中数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2)学会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运用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方根的概念与性质;(2)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平方根的性质;(2)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回顾平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2)提问: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 自主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平方根的性质;(2)学生通过举例、归纳,总结平方根的性质。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4.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讲解。

5. 拓展提高:(1)出示拓展题: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思考、解答,教师点评、讲解。

6.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思考、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2. 搜集生活中的平方根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思维不够活跃,今后需要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崇文实验学校数学六步教学法数学“六步教学法”是在我校“自主合作,静思能群”课题平台上,以“211”模式为基础,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念的指导下,本着“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建立的数学高效课堂整合模式。

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逐步细化。

三遍走子课题是为了活化六步教学法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课即“一遍走”是遵循六步教学法实施的。

六步教学法模式结构顺序:1.问题引入,2.尝试指导,3.精析问题,4.变式训练,5.归纳小结,6.达标检测。

(一)问题引入问题引入,包括引入新课,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学习的问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

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问题,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选择新旧知识连接点,尽可能的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

引入问题的形式可以多样,如1.直接引入法;2.问题引入法;3.复习引入法;4.实验引入法;5.资料引入法;6.激趣引入法;7.错例引入法;8.归纳导入法;9、设疑引入;10、生活经验引入等等。

(二)尝试指导“尝试指导”其实是两条主线,学生尝试,教师在尝试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尝试了各种方法,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根据需要进行各种指导。

尝试指导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尝试前,教师要认真制订课时计划,规定学生尝试的步骤,编拟准备尝试题,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要有设计指导语或提出自学思考问题。

1、新旧知识的链接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创设情境,体现数学知识、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设计活动时应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书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书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2. 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2. 学会用图形软件绘制相似三角形,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精神;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证明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图形软件;3. 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 新课讲解:(1)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有两组角对应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性质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 案例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斜边长度,求解其他两边的长度。

4. 练习与巩固:(1)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练习题;(2)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5. 小组活动:利用图形软件,绘制相似三角形,并观察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7.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后续教学中,还需加强对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证明能力。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能正确绘制和解读它们。

3. 培养学生运用频数和频率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统计图和频数频率的绘制与解读。

重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同学们身高、体重的数据,引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介绍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讲解数据整理的方法,如分类、排序、编码等。

(2)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导学生学会制作和解读统计表,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3)频数和频率:讲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它们分析数据。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数据收集、整理、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频数和频率的计算。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数据收集、整理、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统计表和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3. 频数和频率频数频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收集本班同学的年龄、身高、体重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年龄、身高、体重的频数和频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频数和频率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收集其他类型的数据,如天气情况、考试成绩等,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 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与解读3. 频数和频率的计算与应用二、详细补充和说明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重点: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及数据整理的基本技巧。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为主题,旨在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以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探索新知识,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运用数学方法,如代数运算、几何证明、数据分析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和归纳。

(4)学会运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辅助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毅力,使其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克服挑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和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数学教案word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word模板

教案标题: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法的基本规律。

2. 利用小组合作,探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加法、减法、除法运算。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你们猜猜是什么?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有理数的乘法定义:两个有理数相乘,就是它们的乘积。

2. 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法的基本规律,如: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等。

3. 通过实例演示,讲解有理数乘法法则。

4. 总结有理数乘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乘,取正号,绝对值相乘。

(2)异号两数相乘,取负号,绝对值相乘。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

2. 小组合作,探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乘法法则。

2. 强调有理数乘法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有理数乘法法则吗?2. 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乘法法则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有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学会将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有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小组合作,探讨有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拓展应用。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具体内容包括:章节第1节“平行线的性质”,第2节“平行线的判定”,以及第3节“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操场上的跑道、斑马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平行线,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2)平行线的判定: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展示解题过程,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与展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然后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平行线与相交线2. 内容:(1)平行线的性质(2)平行线的判定(3)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综合应用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证明: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已知:直线AB和CD平行,直线EF与AB交于点G,与CD交于点H。

求证:∠AGH=∠BHC。

2. 答案:(1)证明:略(2)证明: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新授课教案初中数学

新授课教案初中数学

新授课教案初中数学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角的度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会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会用方程解决有关角的计算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角的度量,对于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但学生在角的计算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会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会用方程解决有关角的计算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难点:角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小学学过的角的度量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独立尝试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的量角方法,教师总结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观察量角器,发现量角器上的刻度,引导学生认识度、分、秒。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2)讲解如何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3)通过例题,讲解如何用量角器解决有关角的计算问题。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教师挑选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指出其中的错误。

5.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明确角的度量的方法和意义。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针对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复习和巩固已学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引入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需要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自信心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此外,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较高的接受能力,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中的关键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如代数式的运算规则、几何图形的性质等。

(2)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与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代数、几何等领域的应用。

(3)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包括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推理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4)培养学生准确、迅速地进行数学计算和估算的能力,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数学观,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终稿)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终稿)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预案)等腰三角形山西省孝义市西辛庄九年制学校: 张开勇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的第一课。

2、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3、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5、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6、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创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

7、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8、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学情分析:1、授课班级为平行班,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新教师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新教师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数学基础概念教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概念,如数、式、函数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数学基础概念的含义。

2. 掌握数学基础概念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 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教学辅助工具(如实物教具、卡片等)。

3.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回顾旧知识,引出新课。

二、新课导入1. 介绍数学基础概念,如数、式、函数等。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概念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三、探究式学习1. 学生分组,每组讨论一个数学基础概念。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与数学基础概念相关的实际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3.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总结数学基础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掌握数学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解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以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大纲为基础,按照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安排,包括以下内容:1. 整数与有理数•整数概念引导与认识•整数运算与应用•有理数概念与性质•有理数的运算与应用2. 代数与方程式•代数表达式与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与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组与问题•整式的加减法与乘法•简单分式与问题3. 几何与图形•直线、线段与角的认识与应用•图形的基本性质与分类•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认识与性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相似与全等的认识与应用4. 数据与统计•数据的收集、处理与表达•平均数的应用与理解•概率与统计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从实际问题中引入数学概念,然后用概念推导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数学实践探究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与安排第一课时:整数与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课堂导入:通过出示生活中的正数、负数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整数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内容:介绍整数的定义、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并进行具体例题的讲解。

•活动与探究: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出生活中整数的实际应用场景,并解决相关问题。

•总结与归纳:请学生总结整数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场景,并进行板书整理。

第二课时:代数与方程式的引入与认识•课堂导入:通过一组简单的代数式,引导学生认识代数式的含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介绍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基本运算、多项式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进行具体例题的讲解。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定理1、2;(2)会用这些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2)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意识;(3)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2)培养严密的思维意识、审判观、价值观;(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1、2。

2. 难点:定理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创情导入:(1)复习:提问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引入:介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并提出问题:“还有其他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3)演示:通过教具演示,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引出菱形概念。

2. 新课讲解:(1)讲解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讲解菱形的性质定理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3)讲解菱形的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边相等。

3. 例题讲解:(1)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进行论证和计算;(2)引导学生跟随讲解,动手解题,巩固知识点。

4.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挑选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四、课后作业1. 巩固菱形的定义及性质定理1、2;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3. 思考拓展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五、教学反思1.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定理1、2;2. 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4.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课程设计

初中数学课程设计

初中数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基础概念和公式,如代数表达式、方程、不等式、图形的性质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和几何图形的测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解题技巧和策略。

2. 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信心。

3.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初中数学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教学要求以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初中数学核心概念和技能展开,结合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1. 代数基础: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以及代数表达式的化简与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和第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 几何图形:涉及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图形的相似与全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三角形》和第六章《四边形》3. 数据处理: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以及概率初步。

- 教材章节:第七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第八章《概率初步》4. 应用题解: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

- 教材章节:各章节应用题部分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第二周:学习代数表达式的化简与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周:探讨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进行实际测量。

第四周:研究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拓展至多边形的认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因素,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

传统教案的设计与编写必须首先变革。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等方面。

一、教学思路之设计。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

但在强调个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努力追求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只有科学的教学思路,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

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

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以不同的发展”。

因此,新课程教学总体思路设计:一要把学生“学”数学放在教师“教”之前,“导”学是教学之重点。

二要把组织学生自主数学学习活动作为老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担任起活动的指导者。

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不能放松。

五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传统教学思路之束缚,大胆创新。

如教学“有理数的意义”,我的设计思路是:(1)从自然数的减法入手,提出问题:大家的掌握的数不够用了!(2)提供一两个实例,指出负数的实际存在及意义,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负数并探究其表示的实际意义。

(3)体验有理数。

如果设定向南为正,一步长为单位1,先据动作说出有理数,再根据有理数做出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初中数学新授课设计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